CN203876692U - 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 Google Patents

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76692U
CN203876692U CN201420240096.4U CN201420240096U CN203876692U CN 203876692 U CN203876692 U CN 203876692U CN 201420240096 U CN201420240096 U CN 201420240096U CN 203876692 U CN203876692 U CN 203876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ption box
energy
energy absorption
connection block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400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友名
谭卫锋
黄红武
王亭
吕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202400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76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76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766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涉及客车。设有防撞梁、吸能盒、吸能盒导向板、第一连接座、连接板、第二连接座、车架纵梁、纵梁吸能盒、副吸能盒、单横梁和车架纵梁连接座。安装在客车前部主吸能机构下方,使客车和汽车发生碰撞时吸能装置在高度上重叠,发挥碰撞吸能作用,可以有效解决碰撞相容性的问题。单横梁起到连接副吸能盒及传递碰撞力的作用。副吸能盒降低初始载荷峰值,外壁至少设有三条以上横向平行的诱导槽,使变形可控。纵梁吸能盒加大宽度尺寸,并增加U型构件。发生碰撞时能够进行渐进式溃缩,最大程度吸收能量的同时降低加速度峰值。

Description

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具体是涉及一种客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解决碰撞相容性问题的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关于客车正面碰撞还没有出台相关法规,导致国内大部分客车企业忽略了正面碰撞。已有的客车正碰溃缩机构存在一些不足,当发生客车正碰时能够实现碰撞能量溃缩渐进式变形吸收,提高自身结构安全性;但是当发生客车和轿车等其它机动车辆正面碰撞时,由于客车吸能纵梁较高,溃缩吸能机构存在高度差无法发挥作用,不能实现碰撞能量相互抵消,达到减少双方车辆变形侵入量的目的,从而产生碰撞不相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客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解决碰撞相容性问题的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本实用新型设有防撞梁、吸能盒、吸能盒导向板、第一连接座、连接板、第二连接座、车架纵梁、纵梁吸能盒、副吸能盒、单横梁和车架纵梁连接座;
所述吸能盒的前端固接在吸能盒导向板的底端,吸能盒的后端固接在连接板的上部,左右2个纵梁吸能盒的外侧设有至少1个环状凹槽,吸能盒导向板的顶部水平面固接在第一连接座顶部,吸能盒导向板的下部折边固接在防撞梁和单横梁内侧面;
所述第一连接座固接在第二连接座的垂直面上部,连接板固接在第二连接座的垂直面的中下部并位于第一连接座下方;第二连接座的上水平面上设有车架纵梁连接座,车架纵梁的两端固接在左右车架纵梁连接座上;
所述纵梁吸能盒安装在车架纵梁上并位于防撞梁的内侧上方,设于纵梁吸能盒外侧的环状凹槽上设有2个与纵梁吸能盒两端点相对的诱导孔,在纵梁吸能盒内设有U形构件;
所述副吸能盒呈正六边形中空构件,正六边形中空构件由2个半波纹状薄板焊接而成并呈阶梯状,副吸能盒的前端设有1圈凸形诱导槽,副吸能盒的外侧设有至少3条横向平行诱导槽,副吸能盒的前端固接在单横梁的后侧面,副吸能盒的后端固接在连接板的下部;
所述单横梁位于防撞梁下方并固接在连接板前方,单横梁与副吸能盒连接。
所述吸能盒导向板的下部折边可通过第一支座固接在防撞梁和单横梁内侧面。
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三角架内可设有条加强筋,在第二连接座的斜面上可设有至少1个通孔,通孔用于减轻第二连接座的质量。
所述纵梁吸能盒可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纵梁上并位于防撞梁的内侧上方。
所述单横梁可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板状单横梁。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客车前部主吸能机构下方,使客车和汽车发生碰撞时吸能装置在高度上重叠,发挥碰撞吸能作用,可以有效解决碰撞相容性的问题。所述单横梁是截面为矩形的薄壁板,位于防撞梁下方,固接在连接板前方,起到连接副吸能盒及传递碰撞力的作用。
所述副吸能盒是截面为正六边形的中空构件,是由两个半波纹状薄板焊接而成,呈阶梯型,前端开一圈凸型诱导槽,降低初始载荷峰值,外壁至少设有三条以上横向平行的诱导槽,使变形可控。所述纵梁吸能盒加大宽度尺寸,并在里面增加一个U型构件,同样在其外侧至少开有一个环状凹槽,凹槽上开设有两个与纵梁吸能盒其中两个端点相对的诱导孔。发生碰撞时能够进行渐进式溃缩,最大程度吸收能量的同时降低加速度峰值。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延伸为三角架,同时里面加设两条加强筋,用来固接副吸能盒,利用三角形的稳定特性,承载更大的碰撞载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立体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立体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防撞梁1、吸能盒2、吸能盒导向板3、第一连接座4、连接板5、第二连接座6、车架纵梁7、纵梁吸能盒8、副吸能盒9、单横梁10和车架纵梁连接座12。
所述吸能盒2的前端固接在吸能盒导向板3的底端,吸能盒2的后端固接在连接板5的上部,左右2个纵梁吸能盒8的外侧设有至少1个环状凹槽81;吸能盒导向板3的顶部水平面31固接在第一连接座4顶部,吸能盒导向板3的下部折边32固接在防撞梁1和单横梁10内侧面。
所述第一连接座4固接在第二连接座6的垂直面61上部,连接板5固接在第二连接座6的垂直面61的中下部并位于第一连接座4下方;第二连接座6的上水平面62上设有车架纵梁连接座12,车架纵梁7的两端固接在左右车架纵梁连接座12上。
所述纵梁吸能盒8安装在车架纵梁7上并位于防撞梁1的内侧上方,设于纵梁吸能盒8外侧的环状凹槽81上设有2个与纵梁吸能盒8两端点相对的诱导孔82,在纵梁吸能盒8内设有U形构件83。
所述副吸能盒9呈正六边形中空构件,正六边形中空构件由2个半波纹状薄板焊接而成并呈阶梯状,副吸能盒9的前端设有1圈凸形诱导槽,副吸能盒9的外侧设有至少3条横向平行诱导槽,副吸能盒9的前端固接在单横梁10的后侧面,副吸能盒9的后端固接在连接板5的下部。
所述单横梁10位于防撞梁1下方并固接在连接板5前方,单横梁10与副吸能盒9连接。
所述吸能盒导向板3的下部折边32可通过第一支座11固接在防撞梁1和单横梁10内侧面。
所述第二连接座6的三角架内可设有2条加强筋63,在第二连接座6的斜面64上可设有至少1个通孔641,通孔641用于减轻第二连接座6的质量。
所述纵梁吸能盒8可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纵梁7上并位于防撞梁1的内侧上方。
所述单横梁10可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板状单横梁。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客车前部主吸能机构下方,使客车和汽车发生碰撞时吸能装置在高度上重叠,发挥碰撞吸能作用,可以有效解决碰撞相容性的问题。所述单横梁是截面为矩形的薄壁板,位于防撞梁下方,固接在连接板前方,起到连接副吸能盒及传递碰撞力的作用。
所述副吸能盒是截面为正六边形的中空构件,是由两个半波纹状薄板焊接而成,呈阶梯型,前端开一圈凸型诱导槽,降低初始载荷峰值,外壁至少设有三条以上横向平行的诱导槽,使变形可控。
所述纵梁吸能盒加大宽度尺寸,并在里面增加一个U型构件,同样在其外侧至少开有一个环状凹槽,凹槽上开设有两个与纵梁吸能盒其中两个端点相对的诱导孔。发生碰撞时能够进行渐进式溃缩,最大程度吸收能量的同时降低加速度峰值。
所述连接板向下延伸至单横梁位置,用来连接单横梁10和吸能盒导向板3。
所述吸能盒导向板3延伸至单横梁位置,用来连接连接板5和副吸能盒9
所述连接座6的底部延伸为三角架,同时里面加设两条加强筋,用来固接副吸能盒9,利用三角形的稳定特性,承载更大的碰撞载荷。

Claims (5)

1.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设有防撞梁、吸能盒、吸能盒导向板、第一连接座、连接板、第二连接座、车架纵梁、纵梁吸能盒、副吸能盒、单横梁和车架纵梁连接座;所述吸能盒的前端固接在吸能盒导向板的底端,吸能盒的后端固接在连接板的上部,左右2个纵梁吸能盒的外侧设有至少1个环状凹槽;吸能盒导向板的顶部水平面固接在第一连接座顶部,吸能盒导向板的下部折边固接在防撞梁和单横梁内侧面;
所述第一连接座固接在第二连接座的垂直面上部,连接板固接在第二连接座的垂直面的中下部并位于第一连接座下方;第二连接座的上水平面上设有车架纵梁连接座,车架纵梁的两端固接在左右车架纵梁连接座上;
所述纵梁吸能盒安装在车架纵梁上并位于防撞梁的内侧上方,设于纵梁吸能盒外侧的环状凹槽上设有2个与纵梁吸能盒两端点相对的诱导孔,在纵梁吸能盒内设有U形构件;
所述副吸能盒呈正六边形中空构件,正六边形中空构件由2个半波纹状薄板焊接而成并呈阶梯状,副吸能盒的前端设有1圈凸形诱导槽,副吸能盒的外侧设有至少3条横向平行诱导槽,副吸能盒的前端固接在单横梁的后侧面,副吸能盒的后端固接在连接板的下部;
所述单横梁位于防撞梁下方并固接在连接板前方,单横梁与副吸能盒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导向板的下部折边通过第一支座固接在防撞梁和单横梁内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三角架内设有条加强筋,在第二连接座的斜面上设有至少1个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吸能盒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纵梁上并位于防撞梁的内侧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横梁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板状单横梁。
CN201420240096.4U 2014-05-12 2014-05-12 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6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0096.4U CN203876692U (zh) 2014-05-12 2014-05-12 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0096.4U CN203876692U (zh) 2014-05-12 2014-05-12 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6692U true CN203876692U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77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4009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6692U (zh) 2014-05-12 2014-05-12 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7669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3479A (zh) * 2017-06-29 2017-11-07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缺口导向分级触发的轨道车辆端部吸能结构
CN108202758A (zh) * 2016-12-16 2018-06-2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能结构、使用该吸能结构的车架及车辆
CN111231874A (zh) * 2020-03-12 2020-06-05 石狮市鹏工汽车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2758A (zh) * 2016-12-16 2018-06-2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能结构、使用该吸能结构的车架及车辆
CN107323479A (zh) * 2017-06-29 2017-11-07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缺口导向分级触发的轨道车辆端部吸能结构
CN107323479B (zh) * 2017-06-29 2020-03-10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缺口导向分级触发的轨道车辆端部吸能结构
CN111231874A (zh) * 2020-03-12 2020-06-05 石狮市鹏工汽车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CN111231874B (zh) * 2020-03-12 2022-05-27 石狮市鹏工汽车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55261U (zh) 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及汽车前围板总成
CN109204496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2827752U (zh) 客车正碰压溃吸能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客车
CN203558028U (zh) 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415518U (zh) 前舱纵梁后段结构与汽车
CN203876692U (zh) 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CN104512466A (zh) 车身及具有该车身的车辆
CN204526875U (zh) 一种驾驶平台及使用该驾驶平台的客车
CN104149725A (zh) 汽车前碰撞横梁吸能盒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102398559B (zh) 客车正碰溃缩机构
CN104442857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吸能结构
CN203237190U (zh) 多传力路径的客车前防撞梁
CN104249695A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
CN103832475B (zh) 汽车后部车架总成及汽车
CN203211393U (zh)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
CN109204536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46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3580856U (zh)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
CN103273963A (zh) 车身及具有该车身的车辆
CN103318265A (zh) 汽车后部传力结构
CN202863551U (zh) 加强型纵梁s段结构
CN105946976B (zh) 一种汽车底盘吸能装置
CN203713775U (zh) 非公路自卸车前端碰撞防护装置
CN106275087B (zh) 一种汽车机舱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