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0679A - 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20679A CN104220679A CN201380017583.2A CN201380017583A CN104220679A CN 104220679 A CN104220679 A CN 104220679A CN 201380017583 A CN201380017583 A CN 201380017583A CN 104220679 A CN104220679 A CN 1042206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ucture member
- tetragonous cone
- cone table
- base plate
- wall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2—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设于地面下的贮水槽内沿上下方向直角交叉着堆积而构筑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能够进行正确稳定的层叠,并且,以较少的层叠数获得雨水容纳容积大的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结构部件(1)具有以下结构,即,将在长方形的顶壁板(2a)的四周边缘设置倾斜周壁板(2b)而形成的中空的四棱锥台(2)前后左右排列设置,使其下端之间经由一定宽度的底板部(3a)连结,并且,在顶壁板(2a)的两端部上突出设置凸部(4、4),使上侧的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支承在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顶壁板(2a)上,且使该下端卡止于上述凸部(4、4)的下端的相对内表面,以承受来自上方的负荷,进而,在上述底板部(3a)设置卡合凹部(5),该卡合凹部(5)覆盖在配置于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上述凸部(4、4)上,防止结构部件(1)在前后左右随意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部件,用于在公园、停车场或道路等的地面下设置的雨水贮存设施的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园或停车场等的地下设有雨水贮存设施,用于抑制因大雨造成的河流及下水道的泛滥,或根据需要有效地利用积存的雨水。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雨水贮存设施的结构为,通过挖掘地面形成贮水槽,在该贮水槽内纵横排列设置具有贮存雨水的内部空间的合成树脂制的结构部件,并且,通过多段堆叠,形成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利用板材或铺装材料等包覆材料包覆该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另一方面,与贮水槽邻接地设置出入孔,下大雨时将雨水导入该雨水贮存部内进行贮存。
在如此构成的雨水贮存设施中,作为形成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结构部件,在正方形的框部内将上端朝向上方开口的多根有底圆筒状的支柱部在前后左右保留一定的间隔排列设置,将邻接的支柱部的上端部间利用肋材连结为一体,并且,将沿框部的内周面配设着的外侧的支柱部的上端部与框部连结为一体,从而形成该结构部件,将该结构部件纵横排列设置在贮水槽内,并且,将配置于上侧的结构部件的支柱部的下端部支承在配置于下侧的结构部件的支柱部的上端开口部,由此,堆叠构成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
但是,在正方形的框部内纵横排列多根圆筒状的支柱部而形成的结构部件,存在搬运时或保管时堆叠起来则体积大的问题,另外,若施加偏向邻接的圆筒状支柱部的负荷,则连结这些支柱部的上端间的较细的肋材有可能因该负荷而发生裂痕或断裂,所以在强度方面也存在问题。
作为结构部件,对其具有以下所列的要求:在搬运时或保管时,体积不大,能够整齐地堆叠;具有雨水的容纳容积大的内部空间;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对于来自上方的负荷的耐压强度大;能够正确且高效地进行构筑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作业等。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发明申请人等开发了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部件。如图17所示,该结构部件31具有如下结构,即,具备:箱状部32,其在长方形的顶板32a的四周边缘一体设置向下方延伸的一定高度的倾斜壁板部32b而成,该箱状部32的下端全面开口;底板部33,将该箱状部32保留间隔地排列设置并连结其相对的倾斜壁板部32b、32b的下端之间,具有一定宽度;外端侧底板部33a,在面向结构部件31的外周缘部侧的箱状部32的倾斜壁板部下端朝向结构部件的外周缘延伸设置;通过使箱状部32的顶板32a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低于中间部而形成低段部34,并且,上述倾斜壁板部32b在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有底板部33,在上述倾斜壁板部32b的下端中央部,从该下端在底板部的整个宽度形成有卡合凹部35,该卡合凹部35具有能够外嵌于上述低段部34的形状并向下开口。
如此构成的结构部件31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利用箱状部形成雨水的容纳容积大的内部空间,另外,在搬运时或保管时,使上侧的结构部件31的箱状部21嵌在下侧的结构部件31的箱状部32上,由此,体积不大而堆叠整齐。
另外,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在构筑层叠结构体时,一边使结构部件31相互直角交叉,一边在配置于下侧的结构部件31的箱状部21的设于顶板32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低段部34上,使配置于上侧的结构部件31的箱状部32的倾斜周壁部上的设于两侧倾斜壁板部32b、2b的下端的上述卡合凹部35覆盖在低段部34上,将该卡合凹部35的下表面支承在该低段部34上,由此能够正确高效地堆叠,并且能够构筑耐压强度大的层叠结构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25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44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结构部件,通过使箱状部32的顶板32a上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低于中间部,从而形成低段部34,在该低段部34覆盖从配置于上侧的结构部件31的两侧倾斜壁板部32b、32b的下端中央部形成至底板部的卡合凹部35,以使该卡合凹部35的下表面支承于低段部34的方式进行堆叠,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点,即,下侧的结构部件31的相当于从低段部34到顶板32a的顶面的高度的箱状部32的上端部分进入上侧的结构部件31的箱状部32的下端部内,形成下侧的结构部件31的箱状部32的上端部分和上侧的结构部件31的箱状部32的下端部重复的层叠结构,从而,箱状部32内的雨水容纳容积减少,并且每堆叠结构部件31,箱状部32的层叠高度就会降低相当于其重复部分的量,所以在贮水槽内从其内底面层叠到上端所需要的结构部件31的个数变多,不仅成本变高,而且层叠作业费工费时。
另外,在将结构部件31层叠的状态下,若负荷自上方作用于上侧的结构部件31的箱状部32的顶板32a,则会产生使该箱状部32的以扇形扩展状倾斜的倾斜壁板部32b向外侧扩展的水平方向的力。此时,在邻接的结构部件中相对的倾斜壁板部32b、32b,由于利用底板部33连结着其下端之间,所以能够通过该底板部33相互顶起,阻止倾斜壁板部32b、32b向外侧移动,但是,在设于面向结构部件31的外周缘部侧的倾斜壁板部32b的下端的底板部33a,没有形成能够阻止该底板部33a的移动的结构,所以存在设于底板部33a的上述卡合凹部35因上述负荷而在低段部34上朝向外侧滑动,从低段部脱离,不能维持稳定的层叠状态的问题。
作为其对策,还设置了与结构部件31的顶板32a上的上述低段部34和载置在该低段部34上的卡合凹部相互卡止的止偏肋材,但靠这样的肋材彼此的卡止力,有可能导致肋材因上述负荷而被破坏,或肋材相互越过而使卡止脱离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在搬运时或保管时,其体积不大且堆叠整齐,另外,结构简单,适于大量生产,并且,在堆叠构筑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时,能够以较少的层叠个数构成雨水的容纳容积大的规定高度的层叠结构体,进而,对来自上方的负荷发挥牢固的耐压强度,并且,在堆叠部分不产生偏离,能够维持稳定的堆叠形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技术方案1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该结构部件是用于在挖掘地面而形成的贮水槽内纵横排列设置且以直角交叉着沿上下方向层叠,从而构筑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其通过在平面四边形的底板上前后左右地排列设置下端贯通该底板而朝向下方全面开口的一定高度的中空的四棱锥台而形成,这些四棱锥台具备:在前后方向上长度较长的长方形的顶壁板;从该顶壁板的四周边缘向下方以向末端扩展的形状延伸的倾斜周壁板;和在顶壁板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留着间隔而突出设置的一定高度的凸部,所述间隔能够嵌套堆叠于上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部,并且,利用上述底板将邻接的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下端之间连结为一体,进而,在与四棱锥台的上述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相连的底板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卡合凹部,所述卡合凹部覆盖突出设置于配设在下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顶壁板上的上述凸部,且向下开口。
在如此构成的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中,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与四棱锥台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相连的底板的一部分上形成的卡合凹部通过按照以下形状使底板的一部分向上方鼓出而形成,所述形状与从突出设置于四棱锥台的顶壁板上的凸部的顶面到两侧倾斜壁面的形状相同,并且,使上述两侧倾斜壁面板部的下端部从该卡合凹部的两侧端以相当于凸部的高度的长度向下方突出。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四棱锥台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上端至下端之间形成有加固槽。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四棱锥台的顶壁板上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下方凹设有截面U形的加固槽部,使该加固槽部的两侧端与两侧倾斜壁板部的相对壁部相连设置为一体。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四棱锥台的顶壁板、突出设置于该顶壁板的两端部的凸部、及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下端周围的底板部,穿设有贯通上下面之间的通水孔。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分别排列设置至少两个四棱锥台,利用底板的一部分连结邻接的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下端之间,构成平面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结构部件,并且,在底板的四方外周边缘一体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外周框。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由于具有在平面四边形的底板上前后左右排列设置下端贯通该底板朝向下方全面开口的一定高度的四棱锥台而形成的结构,因此,不仅结构简单适于大量生产,在搬运时或保管时能够将结构部件的相对的四棱锥台彼此较深地嵌入,堆叠时不占用大的体积,另外,在构筑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时,使配设于上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支承在配设于下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顶壁板上,能够依次直角交叉着以稳定的状态准确高效地堆积至规定的高度。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上述四棱锥台的在前后方向上长度长的顶壁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以能够嵌套上侧堆叠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部的间隔突出设置的一定高度的凸部,并且在与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相连的底板的一部分,形成有覆盖在突出设置于在下侧配设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顶壁板上的上述凸部的、向下开口的卡合凹部,因此,不仅能够以在突出设置于配设在下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顶壁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凸部覆盖设于与配设在上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相连的底板的一部分的卡合凹部的方式,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堆叠,而且能够形成将上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以整个高度载置在下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顶壁板上的层叠结构,从而可以使四棱锥台的整个内部空间成为雨水贮存空间,能够增大雨水的容纳容积,并且能够以较少的层叠个数构成规定高度的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可以提高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组装作业的效率。
不仅如此,如上所述,由于在四棱锥台的顶壁板上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能够嵌套上侧堆叠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下端部的间隔突出设置了一定高度的凸部,因此,可以堆叠成为在上侧堆叠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卡止在突出设置于下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顶壁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凸部的相对的内表面的下端拐角部的状态,从而能够可靠地阻止上侧的结构部件的上述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因来自上方的负荷而在下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顶壁板两端部上向外侧扩展,对于来自上方的负荷发挥较大的耐压强度,并且不使堆叠部分发生偏离,能够维持稳定的堆叠形态。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与上述四棱锥台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相连的底板的一部分,以从突出设置于四棱锥台的顶壁板的凸部的顶面到两侧倾斜壁面的形状相同的形状,使该底板的一部分向上方鼓出而形成卡合凹部,并且从该卡合凹部的两侧端,使上述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部以相当于凸部的高度的长度向下方突出,因此,可以将配设在上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长方形的顶壁板的长度方向朝向相对于配设在下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长方形的顶壁板的长度方向直角的方向,以这种方式将上侧的结构部件的卡合凹部覆盖在下侧的结构部件的顶壁板两端部的凸部,从而简单而准确地堆积结构部件,并且,上侧的结构部件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部卡合于下侧的结构部件的顶壁板的突起设置于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凸部的相对的内表面,可以形成不能随意移动的稳定的堆叠形态。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从上述四棱锥台的顶壁板的长边侧的两侧边缘向下方延伸的两侧倾斜壁板部,在上端至下端之间形成有加固槽,因此,无需设置加固肋材等,利用该加固槽就能够增大四棱锥台的耐压强度,另外,在搬运时或保管时,能够使结构部件彼此较深地嵌合着进行层叠,并且,使四棱锥台形成得尽可能薄,从而能够加大雨水贮存空间。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上述四棱锥台的顶壁板上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下方凹进设置截面U形的加强槽部,使该加强槽部的两侧端与两侧倾斜壁板部的相对壁部连续设置为一体,因此,能够利用上述加强槽部牢固地阻止四棱锥台的两侧倾斜壁板部因来自上方的负荷而在内外方向上以圆弧状弯曲变形,提高两侧倾斜壁板部的压屈强度。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由于在上述四棱锥台的顶壁板、突出设置于该顶壁板的两端部的凸部、及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下端周围的底板部穿设有贯穿上下面之间的通水孔,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雨水向四棱锥台内的收容或从四棱锥台内的排放,并且,能够不使空气残留在四棱锥台内,在整个四棱锥台贮存雨水。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对上述四棱锥台,通过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分别排列设置至少两个四棱锥台,并将邻接的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下端之间利用底板的一部分进行连结,从而构成平面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结构部件,并且,在底板的四周外周边缘一体设置具有一定高度的外周框,因此,能够在通过挖掘地面而形成的贮水槽内将结构部件相互接合,使其外周框彼此对接,以这种方式简单准确地纵横排列设置,并且,能够将纵横排列设置许多四棱锥台并在其四周边缘设置外周框而形成的大尺寸的结构部件和纵横排列设置少数四棱锥台并在其四周边缘设置外周框而形成的小尺寸的结构部件进行组合,能够容易地构筑适应贮水槽的空间大小的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结构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结构部件的主视图;
图3是侧视图;
图4是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X1-X1线纵剖主视图;
图6是图4中的X2-X2线纵剖主视图;
图7是图4中的X3-X3线纵剖主视图;
图8是图4中的Y1-Y1线纵剖主视图;
图9是图4中的Y2-Y2线纵剖主视图;
图10是使结构部件相互嵌合的状态下的纵剖主视图;
图11是其纵剖侧视图;
图12是通过结构部件的配设而构筑的雨水贮存设施的示意剖视图;
图13是将结构部件堆起来的状态下的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结构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结构部件的另一变形例的、堆起来的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尺寸不同的多个结构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将现有的结构部件堆叠起来的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雨水贮存设施如下构成,将通过挖掘公园或道路等的地面而形成的贮水槽20的底面及四周的侧壁面利用隔水板(未图示)包覆后,在该贮水槽20的底面纵横铺设排列设置具有雨水贮存空间的多个结构部件1,并且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堆积而构筑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21,将该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21的上表面利用具有一定厚度的隔离部件包覆后,设置防护板、混凝土铺装等包覆层23,从而构成该雨水贮存设施,与该雨水贮存设施的一端部邻接地设置与贮水槽20的一端部等连通的出入孔24,通过该出入孔24使雨水贮存在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21内,或者,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21内通过出入孔24向外部进行排水。
用于构成上述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21的结构部件1是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成型品,如图1~图9所示,具有如下结构,在平面四边形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底板3上,前后左右保留一定间隔地排列设置下端贯通该底板3而向下方全面开口的具有一定高度的四棱锥台2,利用作为底板3的一部分的底板部3a、3b将邻接的四棱锥台2的下端之间连结而成。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表示了将底板3形成为正方形并在该底板3上前后左右排列设置了四个四棱锥台2的结构部件1,但不限于该结构,如后所述,也可以是前后左右分别排列设置两列以上的四棱锥台2而成的结构部件。
在将图4的平面图中的上下方向设定为前后方向的情况下,上述四棱锥台2由在前后方向上长度长的平面长方形的顶壁板2a、和从该顶壁板2a的前后左右的四周边缘朝向下方以扇形扩展状延伸的一定高度的倾斜周壁板2b构成,从前面侧看到的形状形成为上端部被切除的等腰梯形,并且,在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即前后两端部,突出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且前后方向的宽度一定的同一形状的凸部4、4。如此形成的四棱锥台2成为使其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如上所述,在底板3上纵横地排列设置,即,在前后、左右排列设置。
从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的四周边缘朝向下方倾斜且向外侧倾斜着以向末端扩展的形状延伸着的上述倾斜周壁板2b,由前后的倾斜壁板部2b-1、2b-2、和在该前后倾斜壁板部2b-1、2b-2的两侧端使其前后两端在全长直角地连续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构成,利用作为上述底板3的一部分的在前后方向上长度长且具有一定宽度的中央底板部3a将左右邻接的四棱锥台2、2中一个四棱锥台2的一侧倾斜壁板部2b-3的下端和与该一侧倾斜壁板部2b-3相对的另一个四棱锥台2的另一侧倾斜壁板部2b-4的下端之间连结起来,并且,利用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底板部3b将前后邻接的四棱锥台2、2中相对的前侧倾斜壁板部2b-1的下端和后侧倾斜壁板部2b-2的下端之间连结为一体。
另一方面,在左右邻接的四棱锥台2、2中,从朝向底板3的两侧边缘的一个四棱锥台2的另一侧倾斜壁板部2b-4的下端和另一个四棱锥台2的一侧倾斜壁板部2b-3的下端朝向外侧方水平地突出设置了作为底板3的一部分的两侧底板部3a’、3a’,利用该两侧底板部3a’、3a’形成结构部件1的两侧边缘部。需要说明的是,该两侧底板部3a’的宽度形成为连结左右邻接的四棱锥台2、2的下端之间的上述中央底板部3a的宽度的1/2左右的宽度。
上述底板3具备连结左右方向上邻接的四棱锥台2、2中相对的倾斜周壁板2b-3、2b-4的下端之间的上述中央底板部3a、和连结前后方向上邻接的四棱锥台2、2中相对的前后倾斜壁板部2b-1、2b-2的下端之间的上述细长的底板部3b,并且在该底板3的四周边缘,以包围前后左右排列设置的上述四棱锥台2的下端部的方式,朝向上方突出设置一定高度的矩形外周框10,在该矩形外周框10的两侧框部10a、10a的下端内表面,一体连接有朝向该两侧框部10a、10a侧的从上述左右排列设置的四棱锥台2、2的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水平地突出设置的上述两侧底板部3a’、3a’的外侧端,另一方面,在结构部件1的底板3的外周边缘中位于前后边缘部的一个四棱锥台2的后侧倾斜壁板部2b-2的下端和另一个四棱锥台2的前侧倾斜壁板部2b-1的下端,以不设置底板部的方式与上述矩形外周框10的前后框部的内表面连结为一体。
突出设置于各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中长度方向上的前后两端部的上述凸部4、4,在顶壁板2a的整个宽度范围内设置,并且形成使其内部连通于四棱锥台2内的中空内部,该凸部4、4的顶面形成平坦的水平面,并且两侧端面与四棱锥台2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具有同一倾斜角度,与这些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上端相连。
突出设置于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的前后两端部的上述凸部4、4的前后相对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四棱锥台2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之间的宽度相等或稍宽的间隔,从而在将结构部件1依次以直角改变着方向堆叠而构筑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21时,成为如下所述的堆叠状态,即,使上侧的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中朝向前后方向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部嵌入配设于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上述前后的凸部4、4间的顶壁板2a上,由此,使这些两侧倾斜部2b-3、2b-4的下端分别卡止在由前后的凸部4、4的内表面下端和与该内表面下端相连的顶壁板2a的前后端形成的拐角部。
另外,在结构部件1中,使前后邻接的四棱锥台2、2的顶壁板2a、2a中长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尺寸和左右邻接的四棱锥台2、2的顶壁板2a、2a中宽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尺寸形成为同一尺寸,并且,使连结左右邻接的四棱锥台2、2的下端之间的上述中央底板部3a的宽度形成为与前后邻接的四棱锥台2、2中隔着细长底板部3b而相对的前后凸部4、4的内表面之间的长度大致相等的宽度。
进一步地,在从各四棱锥台2中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朝向侧方水平延伸着的上述中央底板部3a和两侧底板部3a’3a’中,在将结构部件1、1以使其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直角交叉的方式堆叠时,使与凸部4、4重合的底板部分,即,连结着左右邻接的四棱锥台2、2中相对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下端之间的底板部分、和在左右邻接的四棱锥台2、2中,从分别面向底板2的两侧端侧的、一个四棱锥台2的一侧倾斜壁板部2b-3和另一个四棱锥台的另一侧倾斜壁板部2b-4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下端到达矩形外周框10的两侧框部的下端的底板部分,以与从凸部4、4的顶面到两侧倾斜端面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向上方鼓出、变形,分别形成在该部分向下开口的中央卡合凹部5和两侧卡合凹部5’、5’,将这些卡合凹部5、5’以外嵌的方式覆盖在配设于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凸部4、4上,一边与该凸部4、4卡合着堆叠结构部件1。
另一方面,各四棱锥台2的倾斜周壁板2b中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中央部2b-3’、2b-4’构成为,不设置与卡合凹部5、5’连通的凹部等,而是如图6所示,从卡合凹部5、5’的基端部下表面以相当于凸部4的高度的长度向下方突出,在堆叠结构部件1、1时,使其下端以被卡止于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凸部的4、4的内表面侧的下端拐角部的顶壁板2a两端部上的状态被支承。
进一步地,设于上述中央底板部3a的中央卡合凹部5在中央底板部3a的整个宽度上形成,在将结构部件1、1以直角交叉着在上下方向上堆叠时,如图13所示,使下侧的左右邻接的结构部件1、1的相对的凸部4、4变成插入该卡合凹部5的两侧部内的状态,将该卡合凹部5嵌套、卡合在这些凸部4、4,与外周框10的两侧框部10a、10a的内表面相连而形成着结构部件1的两侧边缘部的、设在上述两侧底板部3a’、3a’的两侧卡合凹部5’、5’,覆盖在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邻接的四棱锥台2、2的顶壁板2a、2a上的外侧的凸部4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与设有该两侧卡合凹部5’、5’的两侧底板部3a’相连的上述外周框10的两侧框部10a、10a,设置以与卡合凹部5’相同的形状切除的开口凹部10b,通过该开口凹部10b使卡合凹部5’与外部连通。
另外,在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和突出设置于该顶壁板2a上的凸部4、4及上述所有的底板部3a、3a’、3b,分别穿设有1个或多个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大小通水孔6。此外,在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下面,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两侧端与四棱锥台2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上端部相对面连续相接的、在顶壁板2a的宽度方向上长度长的加固肋材7a,并且在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外壁面的下部,沿前后方向保留一定间隔地突出设有下端与设于底板部3a的卡合凹部5的上表面前后部相连的、一定高度的两条加固肋材7b、7b。
如此构成的结构部件1在搬运时或保管时,如图10、图11所示,可以使四棱锥台3、3彼此深入嵌合,使其体积不大而且堆叠整齐。另外,在使用时,如图12所示,在通过挖掘公路或道路等的地面而形成的贮水槽20内,使多个结构部件的周框10的相对的框部彼此贴着接合,纵横敷设,并且,使堆叠于下侧的结构部件1上的上侧的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长方形的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成为直角,依次堆叠,由此构成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21。
此时,若在下侧的结构部件1上将上侧的结构部件1相对于下侧的结构部件向直角方向变换着方向堆叠,则如图13所示,上侧的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中央部2b-3’2b-4’被支承在与该上侧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对应的下侧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的两端部上,使其下端卡止在从该顶壁板2a的两端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凸部4、4的内表面下端,并且,设于上侧结构部件1的邻接的四棱锥台2、2的相对的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中央部2b-3’2b-4’之间间的中央底板部3a的中央卡合凹部5,跨在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邻接的四棱锥台2、2的相对的凸部4、4之间,从而覆盖住这些凸部4、4,成为使其下表面抵接、支承在这些凸部4、4的顶面的状态。
同时,将设于上侧结构部件1的形成有两侧边缘部的两侧底板部3a’、3a’的上述两侧卡合凹部5’覆盖在下侧结构部件1的邻接的四棱锥台2、2的顶壁板2a、2a上的外侧的凸部4上,成为被凸部4支承的状态。
这样,在下侧的结构部件1上将上侧的结构部件1以相对于下侧的结构部件1直角交叉的方式变换其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在突出设置于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凸部4、4之间插入上侧的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中央部,支承在凸部4、4的内表面下端部的顶壁板2a的两端部上,并且,使设于上侧的结构部件1的底板部3a、3a’的卡合凹部5、5’覆盖在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凸部4、4,以这种方式堆积多个结构固件1,由此构筑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21。
使设于从上侧的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中央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底板部3a、3a的卡合凹部5、5’覆盖在突出设置于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凸部4、4,由于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堆叠,因此,能够成为将上侧的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以从下端至顶面的整个高度载置在下侧的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上的层叠结构,从而能够将四棱锥台2的整个内部空间用作雨水容纳空间部,增大雨水的容纳容积,并且,能够减少用于在贮水槽20内层叠来构筑规定高度的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21的结构部件1的使用个数,能够高效地进行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21的组装作业。
进一步地,使设于上侧结构部件1的底板部3a、3a的卡合凹部5、5’覆盖卡合在突出设置于下侧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的凸部4、4,因此,能够防止结构部件1在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上随意移动,并且,上侧结构部件1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中央部2b-3’、2b-4’卡合在突出设置于下侧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的凸部4、4的内表面下端部,能够防止结构部件1在顶壁板2a的宽度方向上随意移动。
另外,虽然因施加于上侧结构部件1的最上段的结构部件1上的竖直负荷,结构部件1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欲在下侧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上向外侧扩展、变形,但如上所述,其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中央部卡止在突出设置于下侧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顶壁板2a的凸部4、4的内表面下端部,从而能够防止向外侧随意移动,因此,结构部件1不会偏离,能够维持稳定的层叠状态。
此外,如图14所示,也可以在结构部件1的四棱锥台2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分别从顶壁板2a至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下端的整个高度上形成两条具有一定的槽宽、朝向四棱锥台3内以截面U形弯折的加固槽7,这样,通过在四棱锥台2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整个高度设置加固槽7,结构部件1能够对从上方施加的负荷发挥较大的耐压强度,抑制四棱锥台2的倾斜周壁板2b压屈变形,并且,相比于在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整个高度上突出设置加固肋材的结构,保管时等的结构部件彼此嵌入的堆叠作业能够几乎不受制约地进行。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上述加固槽7的凹面设置加固肋材。
另外,除了利用形成于四棱锥台2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上述加固槽7对四棱锥台2赋予耐压强度以外,也可以如图15所示,在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朝向下方凹入的截面U形的加固槽部71,利用该加固槽部71对四棱锥台2赋予耐压强度。具体而言,该加固槽部71形成为以下形状,即,利用槽底壁部71c将上端从顶壁板2a向下方弯曲且下端到达四棱锥台2的高度的中部的前后槽壁部71a、71b的下端之间相连设置为一体,且使这些前后槽壁部71a、71b和槽底壁部71c的两侧端与四棱锥台2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相对壁部相连设置,上端从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上方全面开口,并且两侧端从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前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外侧全面开口。进而,在加固槽部71的槽底壁部71c的下表面两端部,朝向下方突出设有两侧端与上述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相对壁面相连设置为一体的肋材72、72。关于其它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在同一部分标注同一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根据如此构成,以使上侧的结构部件1相对于下侧的结构部件1直角交叉的方式变换着方向依次堆叠具有上述加固槽部71的结构部件1而构筑了规定高度的雨水层叠结构体21的状态下,如果从上方施加竖直负荷,则上侧的结构部件1的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欲以卡止于突出设置在下侧结构部件1的顶壁板2a的凸部4、4的内表面下端部的下端中央部为支点向内外方向以圆弧状鼓出变形,但利用将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的相对壁部之间连结为一体的上述截面U字形的加固槽部71和肋材72、72,能够牢固地阻止该变形,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两侧倾斜壁板部2b-3、2b-4压曲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部件1均表示了将四个四棱锥台2、2前后左右保留规定间隔地排列设置而成的小尺寸的结构部件,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结构部件1,例如,如图16所示,也可以是在四边形的底板上,将在前后以直列状配置有四个四棱锥台2的四棱锥台列左右排列设置两列而成的中尺寸的结构部件1A;及将在前后以直列状设置有两个四棱锥台2、2的四棱锥台列左右排列设置四列而成的中尺寸的结构部件1B;或将在前后以直列状配置有四个四棱锥台2的四棱锥台列左右排列设置四列而成的大尺寸的结构部件1C。
将这种大小的结构部件1、1A~1C组合,在上述贮水槽20的底面以其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纵横铺设排列设置,并且,将这些结构部件组作为下段,以使配设于上段的结构部件1、1A~1B的顶板3a的长度方向与下段的结构部件的顶壁板2a的长度方向直角交叉的方式依次堆叠,由此构筑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21。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挖掘公园、道路的地面或面向道路的停车场等的地面而设置贮水槽,通过在该贮水槽内纵横铺设排列并且层叠多个上述结构部件而形成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通过在该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上实施人及车辆可通行的铺装,可以构筑在铺装下设有雨水贮存槽的雨水贮存设施。
附图标记说明
1 结构部件
2 四棱锥台
2a 顶壁板
2b 倾斜周壁板
3a、3b 底板部
4、4 凸部
5、5’ 卡合凹部
6 通水孔
10 外周框
20 贮水槽
21 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
Claims (6)
1.一种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结构部件是用于在挖掘地面而形成的贮水槽内纵横排列设置,并且以直角交叉着沿上下方向层叠,从而构筑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
该结构部件是在平面四边形的底板上前后左右排列设置下端贯通该底板而朝向下方全面开口的一定高度的中空四棱锥台而形成的,
这些四棱锥台具备:
在前后方向上长度较长的长方形的顶壁板;
从该顶壁板的四周边缘向下方以向末端扩展的形状延伸的倾斜周壁板;
在顶壁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留着间隔而突出设置的一定高度的凸部,所述间隔能够嵌套堆叠于上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部,
并且,利用上述底板将邻接的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下端之间连结为一体,
进一步地,在与四棱锥台的上述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相连的底板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卡合凹部,所述卡合凹部覆盖突出设置于配设在下侧的结构部件的四棱锥台的顶壁板的上述凸部,且向下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与四棱锥台的两侧倾斜壁板部的下端相连的底板的一部分上形成的卡合凹部按照下述形状使底板的一部分向上方鼓出而形成,所述形状与从突出设置于四棱锥台的顶壁板上的凸部的顶面到两侧倾斜壁面的形状相同,并且,使上述两侧倾斜壁面板部的下端部从该卡合凹部的两侧端以相当于凸部的高度的长度向下方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从四棱锥台的顶壁板的长边侧的两侧边缘向下方延伸的两侧倾斜壁板部,从上端至下端形成有加固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四棱锥台的顶壁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下方凹进设置有截面U形的加固槽部,使该加固槽部的两侧端与两侧倾斜壁板部的相对壁部相连设置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四棱锥台的顶壁板、突出设置于该顶壁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凸部、底板部和卡合凹部,穿设有贯穿上下面之间的通水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
通过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分别排列设置至少两个四棱锥台,利用底板的一部分将邻接的四棱锥台的倾斜周壁板的下端之间连结,构成平面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结构部件,并且,在底板的四方外周边缘一体地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外周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86822 | 2012-04-05 | ||
JP2012-086822 | 2012-04-05 | ||
PCT/JP2013/059991 WO2013151020A1 (ja) | 2012-04-05 | 2013-04-01 | 雨水貯留積層構造体に用いる構造部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20679A true CN104220679A (zh) | 2014-12-17 |
CN104220679B CN104220679B (zh) | 2016-02-03 |
Family
ID=49300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17583.2A Active CN104220679B (zh) | 2012-04-05 | 2013-04-01 | 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896755A4 (zh) |
JP (1) | JP5392940B1 (zh) |
KR (1) | KR102044178B1 (zh) |
CN (1) | CN104220679B (zh) |
AU (1) | AU2013244451B2 (zh) |
WO (1) | WO201315102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11855B1 (fr) * | 2013-10-16 | 2017-12-22 | Nidaplast-Honeycombs | Demi-module de stockage pour bassin de retention |
CN103924631B (zh) * | 2014-04-24 | 2016-06-15 | 安徽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 多用途一体式塑料支撑模块及其拼装结构 |
ES2776181T3 (es) * | 2014-08-01 | 2020-07-29 | Otto Graf Gmbh Kunststofferzeugnisse | Elemento de bloque de infiltración, bloque de infiltración y unidad de transport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52080A (ja) * | 1999-06-11 | 2000-12-19 | Shinichiro Hayashi | ユニット部材 |
CN1910325A (zh) * | 2004-06-25 | 2007-02-07 | 株式会社托太兹 | 地下贮水槽 |
JP2007332694A (ja) * | 2006-06-16 | 2007-12-27 | Shinichiro Hayashi | 雨水等の貯留用空間 |
CN101638903A (zh) * | 2008-07-31 | 2010-02-03 | 北京泰宁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储水池用塑料模块 |
KR100960613B1 (ko) * | 2009-06-15 | 2010-06-07 | 레인보우스케이프주식회사 | 우수 저류 부재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40719A (ja) * | 1999-07-28 | 2001-02-13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貯水槽および貯水工法 |
JP4459865B2 (ja) | 2005-06-07 | 2010-04-28 | 株式会社明治ゴム化成 | 雨水貯留槽 |
JP4695037B2 (ja) * | 2006-07-26 | 2011-06-08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雨水貯留槽 |
JP4840998B2 (ja) * | 2007-07-23 | 2011-12-21 |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 積層構造体に用いる構造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構造体 |
JP5140384B2 (ja) * | 2007-11-08 | 2013-02-06 |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 雨水貯留装置とその施工方法 |
JP2009235784A (ja) * | 2008-03-27 | 2009-10-15 |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 地下貯水設備 |
WO2011037002A1 (ja) * | 2009-09-25 | 2011-03-31 |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 樹脂製積層構造物を備える地中構造物 |
JP5366259B2 (ja) * | 2010-03-18 | 2013-12-11 | 積水テクノ成型株式会社 | 雨水貯留施設 |
-
2013
- 2013-04-01 WO PCT/JP2013/059991 patent/WO201315102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4-01 KR KR1020147030685A patent/KR10204417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4-01 EP EP13771903.5A patent/EP289675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4-01 JP JP2013528874A patent/JP5392940B1/ja active Active
- 2013-04-01 AU AU2013244451A patent/AU20132444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4-01 CN CN201380017583.2A patent/CN1042206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52080A (ja) * | 1999-06-11 | 2000-12-19 | Shinichiro Hayashi | ユニット部材 |
CN1910325A (zh) * | 2004-06-25 | 2007-02-07 | 株式会社托太兹 | 地下贮水槽 |
JP2007332694A (ja) * | 2006-06-16 | 2007-12-27 | Shinichiro Hayashi | 雨水等の貯留用空間 |
CN101638903A (zh) * | 2008-07-31 | 2010-02-03 | 北京泰宁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储水池用塑料模块 |
KR100960613B1 (ko) * | 2009-06-15 | 2010-06-07 | 레인보우스케이프주식회사 | 우수 저류 부재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13244451A1 (en) | 2014-11-20 |
EP2896755A4 (en) | 2016-06-29 |
CN104220679B (zh) | 2016-02-03 |
AU2013244451A2 (en) | 2014-12-04 |
JPWO2013151020A1 (ja) | 2015-12-17 |
AU2013244451B2 (en) | 2017-04-27 |
KR20150053875A (ko) | 2015-05-19 |
WO2013151020A1 (ja) | 2013-10-10 |
JP5392940B1 (ja) | 2014-01-22 |
EP2896755A1 (en) | 2015-07-22 |
KR102044178B1 (ko) | 2019-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74240B1 (ko) | 빗물 저류 적층 구조체에 사용하는 구조 부재 | |
CN204782096U (zh) | 一种多层模块化建筑及角件定位器 | |
CN104220679B (zh) | 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 | |
KR20190057208A (ko) | 조립식 내진 옹벽블록 시스템 | |
KR20180106715A (ko) | 조립식 내진 옹벽블록 시스템 | |
JP5832658B2 (ja) | 捨石が除去された防波堤構造物 | |
JP5006090B2 (ja) | 水貯留槽用の構造部材 | |
JP2002115308A (ja) | 地下貯水槽用充填部材 | |
JP4933867B2 (ja) | 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用構造部材、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用構造体、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 | |
KR102019832B1 (ko) | 지하 저수조에 있어서의 저수 구조 및 저수 공법 | |
JP3930544B2 (ja) | 軽量盛土 | |
CN204940402U (zh) | 用于雨水储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 | |
CN115853013B (zh) | 装配式挡土墙结构 | |
CN218932999U (zh) | 一种海堤连接结构 | |
JP7313022B1 (ja) | 敷地嵩上げ方法及び嵩上げ敷地構造 | |
KR20160119336A (ko) | 자립식 옹벽 블록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립식 옹벽 축조물 | |
JP3930468B2 (ja) | 軽量盛土 | |
KR101261467B1 (ko) | 우수 저류 및 침투조용 지지구조 | |
JP2011236722A (ja) | 二重擁壁及び二重擁壁の施工方法 | |
KR100708895B1 (ko) | 적층블럭, 다단적층식 토목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 |
KR20060024745A (ko) | 축대옹벽블록 구조체 및 그 시공방법 | |
JP2003147813A (ja) | 雨水等を貯留及び/又は浸透する施設に使用する充填部材 | |
JP2018135706A (ja) | 地中埋設積層構造体 | |
JP2009074265A (ja) | 雨水貯留浸透システム用構造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雨水貯留浸透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