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0122B - 用于拼接帘布材料的拼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拼接帘布材料的拼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0122B
CN104210122B CN201310208103.2A CN201310208103A CN104210122B CN 104210122 B CN104210122 B CN 104210122B CN 201310208103 A CN201310208103 A CN 201310208103A CN 104210122 B CN104210122 B CN 1042101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cing
plate
apparatus described
splicing apparatus
pre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81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0122A (zh
Inventor
乌多·舒尔茨
瓦尔特·弗利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filed Critical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Priority to CN2013102081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101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10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0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0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0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用于拼接尤其由帘布材料制成的材料带的带区段(7、11)的拼接装置(1),帘布材料由纺织丝和/或钢丝增强,拼接装置具有拼接压板(14),拼接压板以能平行于其纵轴枢转的方式支承,其中带区段(7、11)能够在拼接压板(14)的下侧面和贴靠面之间贯穿引导并且拼接压板(14)能够经由压紧缸(40)朝向贴靠面操纵用于产生两个带区段(7、11)之间的拼接连接,其中压紧缸(40)布置在横向连接装置(17)和拼接压板(14)之间。为了能够实现用于维护和更换的较简单的靠近,压紧缸(40)以其背离拼接压板(14)的端部紧固在横向连接装置(17)上并且以其另一端部紧固在拼接压板(14)前侧的紧固区段(28)上。

Description

用于拼接帘布材料的拼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拼接材料带的带区段的拼接装置,所述材料带尤其由帘布材料制成的,所述帘布材料由纺织丝和/或钢丝增强,所述拼接装置具有拼接压板,该拼接压板在机器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以能平行于其纵轴枢转的方式支承,其中,所述带区段能够在所述拼接压板的下侧面和贴靠面之间贯穿引导并且所述拼接压板能够经由压紧缸朝向贴靠面操纵用于产生两个带区段之间的拼接连接,其中,所述压紧缸布置在横向连接装置和所述拼接压板之间。
背景技术
利用这类拼接装置来将在裁断机中之前切割的带区段的一边缘与随后的带区段的一边缘拼接并且因此生成新的无尽带。通过带区段的在前的切割不仅可以调整新产生的无尽带的宽度,而且可以任意地确定增强纤维的对准。
经拼接的无尽带(尤其当它们具有帘布材料时,所述帘布材料伴随着纺织丝和/或钢丝的增强)例如在轮胎工业中被用于制造轮胎胎体。在此,通常比较薄且粘性的材料带被从储备辊上抽出并且借助于输送装置引导穿过裁断机。在那里,以限定的宽度来切下带区段。接下来,这些带区段在它们的邻接切割边缘的边缘上又彼此连接,其中,所述拼接是可以实现非常耐用的连接并且不使用附加的连接器件的连接方式。
一般在此使用搭接拼接机,其中,随后跟随的带区段的边缘与先前的带区段的边缘搭接地进行放置。借助拼接压板然后在搭接的边缘的区域中施加压紧力,由此来生成拼接连接。拼接压板可以为此跨接这些带区段,也就是可以在这些带区段的整个长度上产生均匀的压紧力。
为了生成所述拼接连接必须将拼接压板以相对大的力朝向贴靠面进行负载,以便实现在拼接压板和贴靠面之间布置的带区段的拼接。公知的是,为此在横向连接装置和拼接压板之间设置压紧缸,这些压紧缸将力在多个部位上导入拼接压板。例如,可以设置有三个压紧缸,其中,一个压紧缸居中布置并且两个压紧缸配置给拼接压板的侧端部区域。
在公知的拼接装置的情况下,这些压紧缸作用在拼接压板的背侧上。由此虽然可以生成形状锁合连接和相应地传递高的力,但是压紧缸的装配非常费事,这是因为基于拼接装置的结构上的实际情况,在拼接压板的背侧区域中靠近非常困难。在此,在背侧区域之下看到空间,该空间沿带区段的输送方向去看处在拼接压板后面或所述拼接压板的枢转轴的后面。与之相应地,维护、修理和必要时更换压紧缸总是与相对高的耗费联系起来,该耗费相应造成拼接装置的长的停止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即,提供一种拼接装置,所述拼接装置去除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尤其能够以较小的耗费来制造和维护。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压紧缸以其背离拼接压板的端部紧固在横向连接装置上并且以其另一端部紧固在所述拼接压板前侧的紧固区段上。
所述压紧缸因此由所述拼接压板的一侧、即背侧延伸至另一侧、即前侧。向布置在拼接压板前侧上的紧固区段的靠近是非常简单地可行的,从而使得能够非常简单地形成在拼接压板和压紧缸之间的连接。例如,所述压紧缸的缸顶杆紧固在所述拼接压板的紧固区段上,而所述缸被支承在所述横向连接装置上。压紧缸尤其是气动操纵的缸,但是也可以使用液压缸或者设置电的操纵装置。
通过压紧缸的作用点从拼接压板的背侧移位到拼接压板的前侧上由此一方面获得较简单的初始装配,也就是减少制造耗费并且另一方面获得对于维护目的的简化的靠近。
优选地,在拼接压板的下侧面上布置有弹性拼接板条。借助于所述拼接板条来均匀地传递拼接压板的压紧力到带区段的边缘上并且尤其来避免局部的超压。此外,拼接板条在磨损的情况下相对简单地被更换,而不需要更换整个拼接压板。维护耗费可以因此保持为很少。
优选地,拼接压板支承在侧曲拐臂中,这些侧曲拐臂与所述横向连接装置连接。在拼接压板和横向连接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于是通过这些侧曲拐臂总是被明确地限定。在此,经由所述侧曲拐臂来生成相对横向连接装置的、在压紧拼接压板的情况下出现的力锁合。为此,由拼接压板经由侧曲拐臂向横向连接装置的尽可能直接的连接是有利的。
优选地,贴靠面构造在布置于拼接压板之下的支持台上和构造在这些支持台之间彼此平行布置的输送带上。所述贴靠面因此是多部分构建的并且由支持台的上表面和输送带的上侧面组合成。借助于输送带可以将彼此拼接的带区段输送走。在此,通过这些支持台在拼接期间吸收所述压紧力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得输送带的负载不过度地变大。
在此特别优选的是,外侧支持台具有真空抽吸装置。通过在其余相应于另外的支持台的外侧支持台上的真空抽吸装置可行的是,在切割之后,出现的切割边缘朝向贴靠面抽吸。同时可以进行带区段的固定,这提高了放下准确性(Ablagegenauigkeit)。
在优选的改进方案中,支持台和/或拼接板条具有防附着涂层。带材、尤其帘布材料一般是相对粘性的,其中,通过设置防附着涂层来实现带区段在所述拼接过程结束之后的较简单脱开。带区段于是可以较简单地借助于输送带被输送走。
带区段的在拼接过程开始之前可靠的保持可以借助压紧销来实现,这些压紧销布置在所述横向连接装置上并且能够朝向贴靠面运动。带区段于是可以在压紧销和贴靠面之间以夹住的方式被保持。为了避免压制在带区段中的压力部位,压紧销可以在下端部上具有较大的贴靠面,这些贴靠面例如构造在靴形件上,这些靴形件布置在所述端部上。
在此特别优选的是,压紧销能够通过超压缸来操纵。因此能够在快速时间切换的情况下相对简单地产生所需的压紧力。
为了避免带区段在压紧销上的附着,或者说保证可靠的脱开,在横向连接装置上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剥离装置,其中,必要时给每个压紧销配备剥离装置。
剥离装置可以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构造为平行于拼接压板延伸的板条,其中,压紧销的与带区段接触的端部分别在这些板条的旁边引导。
在一优选的改进方案中,压紧销能够穿过剥离装置中的开口运动。在压紧销远离贴靠面的情况下,因此可以将带区段在对应的压紧销周围相对均匀地抑制。因此不担心带区段的位置改变。例如在此可以将剥离装置环形地构造或者构造具有以框架方式的多边形周边,该框架紧固在横向连接装置中。
优选地,拼接装置具有用于探测帘布材料的边缘的传感器元件,其中,所述传感器元件尤其沿机器横向方向并排地布置。借助于这些传感器元件可以监控带区段的边缘。这些传感器元件在此可以例如构造为光传感器。
结合压紧销的上级调节可以由此实现带区段的对准。这在彼此拼接的带区段的输送期间进行。为此,给每个压紧销配置有传感器元件、例如光传感器,该光传感器在带区段的端部运动越过其时变为空的。一旦光传感器变为空的,则压紧销可以出发并且将带区段在拼接装置中牢牢夹住。输送带继续移动,直至所有传感器元件或者说光传感器响应并且所有压紧销出发,也就是带区段以夹住的方式牢固保持。通过输送带的继续移动来进行最后的端部区段的边缘的对准,该最后的端部区段于是处在准确限定的位置上,以便与新的带区段拼接。该位置系统的细节化的设计方案例如在本申请人的DE 10 119 508 C1中描述。
为了在拼接过程结束之后将带区段较容易地从拼接压板或拼接板条脱开而优选地在拼接压板的背侧上布置有吹气板条,该吹气板条尤其具有朝向拼接板条指向的喷嘴。通过吹气板条可以在拼接压板的枢转运动期间触发空气脉冲并且由此来实现带区段的可靠脱开。尤其在如帘布材料那样的粘性材料的情况下可以由此来阻止带区段的位置改变并且利用与下一带区段的搭接来维持很小的公差。
为了实现彼此拼接的带区段的可靠输送并且阻止输送带的打滑,输送带至少在支持台之间的区域中具有真空抽吸装置。由此可以将带区段抽吸到输送带上。因此,实现了可靠的保持。
为了也在成角度输送带区段的情况下得到可靠支持,支持台以能平行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运动的方式支承在中间板上的线性引导装置上。支持台于是可以总这样地对准:使得实现带区段的尽可能完全的支持。
在一优选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中间板上能转动地支承有带动板,其中,支持台经由带动件与带动板连接并且必要时在构造在拼接板条和贴靠面之间的拼接线之下布置有所述带动板的旋转点。借助能转动地支承的带动板可以同时实现所有支持台的均匀调节。在此,这些支持台的间距保持恒定,从而使得获得用于输送带的足够空间。通过带动板的旋转点与所述拼接线齐平地布置(所述拼接线通过拼接板条在带区段上的贴靠来限定)来进行最佳的支持。在此例如穿过旋转点走向的支持台总是保留在其位置中,而布置在该支持台的一侧上的另外的支持台沿输送方向进行运动并且布置在该支持台的另一侧上的支持台沿相反方向进行运动。
优选地在此,带动板在其端部上在中间板上引导。构造在旋转点上的转动支承装置在此沿轴向不负载。确切地说,该负载通过在带动板的端部上的引导被吸收并且继续导引到中间板上。
为了较简单的调节可以设置:拼接装置具有驱动装置,用于调节带动板相对于中间板的角度,其中,在带动板的角度调节中,支持台相对彼此平行于输送方向被推移。为此,带动板可以在一端部上具有齿状元件,该齿状元件与能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的齿轮相互作用地连接。在此被充分利用的是,不需要带动板的完全旋转,而是仅进行以相对小的角度区域的枢转。这可以利用这类的齿状元件非常简单地实现。在此能够实现相对高的传动比关系,从而使得在大转速下运行的相对便宜的马达可以被使用。附加地,也可以设置减速器。
为了实现拼接压板的角度调节,有利地在能转动地支承在中间板上的带动板上布置有侧曲拐臂。在带动板的角度调节的情况下,因此将拼接压板和横向连接装置经由侧曲拐臂同样以其角度进行调节。以小于90°的角度进行输送的非矩形的带区段可以由此彼此拼接,其中,彼此结合的带区段的连续的、直的纵向边缘能够实现。
为了将拼接装置根据带区段的不同宽度来调整,可以将该拼接装置利用其中间板平行于输送方向能调节地支承在支架上,其中,为了调节运动尤其设置有主轴传动装置。该输送方向相应于输送带的传送方向。因此涉及水平调节运动。这类调节尤其是有利的,如果带区段不经由输送带向拼接装置输送,而是例如借助可升降架直接在拼接装置中以如下方式放下,即,新的带区段与之前的带区段的对准已经由此被保证。由此可以进行对带区段的不同宽度的适配。
为了在高准确性情况下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短的周期时间,有利的是,拼接装置与裁断机构造为集成的单元,该集成的单元必要时紧固在所述支架上。带区段的中间输送由此非常短地停止运转或者可以甚至完全地取消。在公差保持的情况下可以因此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带动板可以具有耦合元件,以便例如与可升降架连接,从而使得在经由带动板调节拼接角度的情况下自动地在另外部件的情况下实现角度调节。运行安全性因此提高并且调节耗费保持得很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将拼接装置结合到帘线切割设备中的原理视图;
图2示出了拼接装置的前视图;
图3示出了到拼接装置的下部分上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在带材垂直输入情况下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拼接装置在带材成角度输入情况下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支持台的剖开的侧视图;
图7-10示出了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拼接装置的剖开的侧视图;
图11示出了帘线切割设备的典型布局的原理视图;
图12示出了经扩展的设备布局。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将拼接装置1结合到用于尤其带有纺织丝和/或钢丝的帘布材料的带材的切割设备中的原理。拼接装置1在此构造为具有裁断机2和能上下运动的可升降架3的单元。
裁断机2具有上刀片4和下刀片5,在它们之间构造有刀口6,材料带穿过该刀口例如借助牵拉装置被贯穿引导。通过以例如将上刀片4向下引导的方式闭合所述刀口6,带区段从材料带切下。这些带区段在切割期间由可升降架3来支撑,该可升降架为此处在其提取位置中。
在切割过程结束之后,将可升降架3竖直向下运动到其输出位置中,其中,该可升降架将新的切下的带区段7传递给输送带8。这些输送带8在此布置在多个单个的可升降架元件的中间空间中并且彼此平行地走向。在带区段7到输送带8上的放下期间,这些输送带静止。输送带的运动总是以一个条带宽度一步一步地进行。
所示的实施例示出了构造为搭接拼接机的拼接装置1。与之相应地,新的切下的带区段7以边缘9搭接地放到之前所切割的带区段11的边缘10上。必要时,之前借助传感器元件12和通过之前切割的带区段11经由压紧销13的牢固保持来执行边缘10的对准。
为了制造拼接连接,将拼接压板14必要时利用在图1中未示出的拼接板条按压到边缘9、10的搭接的区域上。通过该按压力,在没有附加的辅助器件的情况下获得在带区段7、11之间的牢固连接。由此来生产经拼接的无尽带,该无尽带可以通过输送带8被传送给其它的设备部件。
在图2中示出了拼接装置1的前视图。拼接压板14在此能枢转地支承在侧曲拐臂15、16上。平行于拼接压板14布置有同样与侧曲拐臂15、16连接的横向连接装置17,该横向连接装置17平行于拼接压板14在整个机器宽度上延伸。在拼接压板14的下边缘上紧固有弹性拼接板条18。
在拼接压板14之下布置有多个支持台19、55,其中,在这些支持台19、55之间分别构造有自由空间20,在这些自由空间中布置有输送带8。带区段然后可以在拼接压板14和支持台19、55之间借助于输送带8进行贯通运动。支持台19、55的上侧面以及输送带8的上表面在此形成贴靠面,在该贴靠面上可以通过拼接压板14压紧带区段,以便生成沿拼接线的拼接连接。
下侧地,支持台19、55通过线性引导装置21支承在中间板22中,该中间板又可以经由线性引导装置23紧固在支架上。
在此,支持台19、55与带动板24耦合,侧曲拐臂15、16也紧固在该带动板上。带动板24能够绕旋转点25垂直于图3中示出的平面枢转。为此设置有驱动装置26,该驱动装置通过齿轮传动装置27与带动板24连接。
尤其在拼接期间垂直地作用到支持台19、55上的力在此不是被传递到带动板上,而是经由线性引导装置被直接传递到中间板上。
拼接压板14在前侧具有紧固区段28,压紧缸可以紧固在此紧固区段上。在拼接压板14的背侧上,在横向连接装置17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压紧缸的相应紧固点29。压紧缸的在图3中没有示出的准确布置尤其地由图7至图10并且利用与此对应的描述获得。
在图3中示出了到所述拼接装置1上的剖开的俯视图。尤其可以识别出带动板24在中间板22上的布置。在端部30上,所述带动板24在此具有弧形的齿条轮廓31,齿轮传动装置27的齿轮32嵌入到该齿条轮廓中,从而使得在驱动装置26旋转时进行带动板24相对于中间板22的角度调整。在线性引导装置21中引导的、相应地与所述带动板24耦合的支持台19在该转动运动中相对彼此线性地进行运动。
为了吸收竖直力,即作用到按图4的图面中的力,所述带动板24在其端部30、33上经由引导装置34、35支撑在中间板22上。
为了将带动板的角度调节传递到在旁边布置的设备部件例如可升降架3上,设置有耦合元件36,该耦合元件用于生成机械耦合。由此保证了同步的角度调节。
图4示出了在直的带区段情况下,支持台19、55或带动板24相对于中间板22的对准,在这些直的带区段情况下,带材37垂直地被引入到裁断机2中。
图5与之相反地示出了在成角度输送带材37的情况下的状态,其中,所述带动板24相对于中间板22被相应枢转并且引起支持台19、55的线性调节。由此来进行拼接角度的调节,从而使得也可以在这类成角度输送带材的情况下进行带区段的整个边缘的拼接。
图6示出了拼接装置的截段的剖开侧视图。在此清楚示出支持台19、55经由线性引导装置21在中间板22上的支撑。经由耦合器件38,支持台19在此与带动板24连接,以便可以在带动板24枢转的情况下相应沿线性引导装置21错开。
由图6可以此外识别出,输送带8的上侧面平齐于支持台19的上表面分布,从而使得获得平的贴靠面。
在图7中示出了拼接装置1的另一剖开侧视图。拼接压板14连同在其下边缘上紧固的拼接板条18处在它的上位置中。为此,该拼接压板借助于压紧缸40向下牵拉并且相应枢转。
压紧缸40紧固在横向连接装置17的紧固点29上,而压紧缸40的顶杆41紧固在拼接压板14的紧固区段28上。紧固区段28在此配属给拼接压板14的前侧,而横向连接装置17的紧固点处在拼接压板14的背侧后面。
在相对于拼接压板14的背侧上此外布置有压紧销13,该压紧销能朝向支持台19借助按压缸42运动,并且因此保持力可以施加在之前切割的带区段11上。在图7中示出了在它的上位置中的压紧销13,在该上位置中,彼此拼接的带区段的水平运动是可行的。压紧销13的承载靴形件39的端部处在剥离装置44的背离输送带的侧面上。所述靴形件39因此在压紧销的每个操纵的情况下经过剥离装置旁进行运动。由此在向上移动时,可能在压紧销的端部上或靴形件39上附着的带区段被可靠地脱开。
可升降架3处在它的下输出位置中,其中,最后的带区段已经伴随输送带被传送到拼接压板14之下的拼接位置中。可升降架3因此准备向上移动到其接运位置中并且支撑新的带区段。
在图8中,压紧销13现在朝向支持台19下降并且在支持台19上牢固保持之前切割的带区段11。新的切割的带区段7已经处在所述可升降架3上,该可升降架可以现在向下移动到其输出位置中。
在根据图9的状态中,可升降架3已运动到其输出位置中,其中,该新的切下的带区段7以如下方式放到输送带8上,即,其边缘9搭接之前切割的带区段11的边缘10。
图10现在示出了如下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拼接过程被执行并且拼接压板14已通过压紧缸40向下枢转并且由此压紧力施加到边缘9、10上。拼接压板14为此近似居中地经由转动支承装置支承在其端侧上。附加地,带区段11通过压紧销13进行保持。
在已进行的拼接过程之后,拼接压板14向上枢转并且压紧销13也向上移动。在此,压紧销13的端部43连同靴形件39被引导穿过剥离装置44中的开口,从而使得可能附着在压紧销的端部43上的或该压紧销的靴形件39上的带区段11被脱开。
在机器横向方向上可以在此设置有多个压紧缸以及多个压紧销。这些元件的准确数量在此例如取决于所期望的机器宽度。尤其证实为有利的是,设置有至少三个压紧缸。
在依据本发明的拼接装置的情况下,将压紧缸的作用点由拼接压板的背侧迁移到前侧上,以便达到更好的装配可能性和维护可能性。经由压紧销可以已经在拼接过程开始之前实现带区段的固定。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准确性。压紧销可以在此气动地操控,但是也可以经由另外的驱动可能性,例如液压或电。给每个压紧销在此配属剥离装置,该剥离装置例如构造为剥离片,其阻止带区段在压紧销脱开的情况下保持附着。由此能够实现非常精确的公差。
在第一支持台55中设置有真空抽吸装置,以便朝向支承面牵拉所述带区段。尤其可以由此使处在高处的边缘平坦。可选地,可以给拼接压板配备附加的吹气板条,该吹气板条经由空气脉冲来保证在打开拼接压板的情况下的容易的脱开。
在图11中以俯视图示意性地展示了一种典型的设备布局,其中,裁断机2与可升降架3和拼接装置1作为单元来使用。在此,材料带从开卷机45中的储备辊上被抽出并且经由裁断机2的工作台46输送。为此,被材料带卷绕的辊悬挂在开卷机45中并且被展开。在此,需加工的材料带、例如组合的帘布带从中间层上被分开,该中间层作为薄膜,由亚麻布或类似物制成,该中间层用于防止常见的上胶的带的粘连。在此,开卷站45可以构造成单开卷机,在该单开卷机的情况下,仅悬挂唯一一个辊,或者开卷机也可以构造成双开卷机,具有用于悬挂至少两个材料辊的旋转台,其中,从一个辊上将所述带拉下,而另一个辊能够进行更换。在此,代替旋转台也可以设置往返传送框架(Shuttle-Rahmen)。辊可以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直接悬挂在开卷机中,或者布置在盒中,该盒布置在开卷机中。开卷机的其它设计方案同样是可行的。
为了实现不同的切割角,开卷机45相对于裁断机2可枢转地布置。在此,设置在开卷机45和裁断机2之间的工作台46必要时与开卷机45一起枢转。需加工的材料带经由工作台46被牵拉到裁断机2中。为了将新的辊的材料带的开端朝裁断机2输送,已知的是,在工作台46的开端处或上方设置未示出的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可以例如是被驱动的传送辊。
借助于裁断机2从材料带上以限定的宽度且以限定的角度切下条。替换以具有上刀片和下刀片的断头台形式构造的裁断机,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类型。例如具有固定的下刀片以及沿着该下刀片行驶的圆片刀的圆片刀裁断机,以及具有快速旋转的锯齿刀的裁断机,它们是类似于圆锯构造的。
为了在条的切下之后,将新的材料带开端重新穿过刀口从输送侧传送到输出侧并且为了牵拉所希望的条宽度,沿着输送方向在刀口或切割间隙的后面,即在输出侧布置牵拉装置47。此类牵拉装置的设计方案例如在DE 10 113 379中描述。
随后将切下的材料带条以其邻接切割边缘的边缘再次相互连接。为此,在裁断机2的输出侧设置一个或更多个拼接装置1,在这种情况下是搭接拼接机48和对接拼接机49。拼接是不借助于辅助物质的纯机械的连接,其中,由裁断机2切下来的条在其窄侧上相互连接。在此,常常采用搭接拼接机,其中,条带的端部搭接地相互放置并且通过在搭接拼接机中加载的压力搭接地相互连接。在此情况下,拼接机通常是可偏置的,以便能够在不同的角度中加工条带。但常见的也可以设置固定的拼接机。
搭接拼接机48构造成一种具有布置在刀口后面的可升降架3的单元,而对接拼接机49可替换地或附加地以一定的间距相对于可升降架布置,其中,切割下来的材料带条通过传送装置50、比如传送带,朝对接拼接机49传送。在对接拼接机处将材料带条对接地相互连接。
传送装置50在每种情况下逐步地分别以一个条长度向前运动,以便能够将各切下的材料带条相继地在传送装置50上定位。
再次相互连接的材料带条可以经由可选的阻尼轮51以及经由可选的敷设装置(Belegvorrichtung)52输送给卷绕机53。在敷设装置52中可以将其它的橡胶条、例如直至12根的橡胶条,同时地铺放到相互连接的条上。在此,也可以进行外边缘的镶边(Einfassung),其方式为,例如将橡胶条在外边缘处超出地铺放并且绕该边缘进行放置。因此,将外边缘处裸露的帘线包上了外罩。
在卷绕机53中将相互连接的材料带条再次卷绕到卷轴上。在此,通常将中间层一起卷绕,该中间层防止了单个的层的粘接。针对卷绕机存在不同的实施方式:卷绕机可以例如构造成简单卷绕机,其中,相互连接的条必须被手动地转向并且输送给新的辊,但已知的还有,设置全自动的卷绕机,其中,为了进行操作无需操作人员介入。
在图12中展示了扩展的总设备布局,在此情况下,与拼接装置连接地、必要时在可选的阻尼轮51后面设置纵向切割装置54,产生的条带穿过该纵向切割装置引导且在此例如分成两个纵向带。之后,这两个纵向带被输送给两个卷绕机53a、53b。因此,提高了设备的产量。在纵向切割装置54中通常使用圆刀片,该纵向切割装置也被称作分切机。
在纵向切割装置54和卷绕机53a、53b之间可以设置可选的、如在按照图12的总设备布局中那样相应地构造的敷设装置52a、52b。
在图11和图12中仅为了阐述起见展示了典型的设备布局。镜像形成的构造例如同样可以是无问题的,以及设置附加的机器元件或取消单个的机器元件可以是无问题的。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变型。
所有源自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的特征和优点,包括结构上的细节、空间上的布置和方法步骤,可以不仅单独地而且以最为不同的组合方式是对本发明重要的。
附图标记列表
1 拼接装置
2 裁断机
3 可升降架
4 上刀片
5 下刀片
6 刀口
7 新的带区段
8 输送带
9 边缘
10 边缘
11 事先切割的带区段
12 传感器元件
13 压紧销
14 拼接压板
15 侧曲拐臂
16 侧曲拐臂
17 横向连接装置
18 拼接板条
19 支持台
20 自由空间
21 线性引导装置
22 中间板
23 线性引导装置
24 带动板
25 旋转点
26 驱动装置
27 齿轮传动装置
28 紧固区段
29 紧固点
30 端部
31 齿条轮廓
32 齿轮
33 端部
34 引导装置
35 引导装置
36 耦合元件
37 带材
38 耦合器件
39 靴形件
40 压紧缸
41 顶杆
42 按压缸
43 端部
44 剥离装置
45 开卷机
46 工作台
47 牵拉装置
48 搭接拼接机
49 对接拼接机
50 传送装置
51 敷设装置
52 敷设装置
53 卷绕机
54 纵向切割装置

Claims (26)

1.用于拼接材料带的带区段(7、11)的拼接装置(1),所述拼接装置具有拼接压板(14),所述拼接压板以能平行于其纵轴枢转的方式支承,其中,所述带区段(7、11)能够在所述拼接压板(14)的下侧面和贴靠面之间贯穿引导并且所述拼接压板(14)能够经由压紧缸(40)朝向贴靠面操纵用于产生两个带区段(7、11)之间的拼接连接,其中,所述压紧缸(40)布置在横向连接装置(17)和所述拼接压板(1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缸(40)以其背离所述拼接压板(14)的端部紧固在所述横向连接装置(17)上并且以其另一端部紧固在所述拼接压板(14)的前侧的紧固区段(28)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带是由帘布材料制成的,所述帘布材料由纺织丝和/或钢丝增强。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拼接压板(14)的下侧面上布置有弹性拼接板条(18)。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压板(14)支承在侧曲拐臂(15、16)中,所述侧曲拐臂与所述横向连接装置(17)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压板(14)支承在侧曲拐臂(15、16)中,所述侧曲拐臂与所述横向连接装置(17)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靠面构造在布置于所述拼接压板(14)之下的支持台(19)上和构造在这些支持台(19)之间彼此平行布置的输送带(8)上。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靠面构造在布置于所述拼接压板(14)之下的支持台(19)上和构造在这些支持台(19)之间彼此平行布置的输送带(8)上。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外侧的支持台(19)具有真空抽吸装置。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台(19)和/或所述拼接板条(18)具有防附着涂层。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向连接装置(17)上布置有压紧销(13),所述压紧销能够朝向贴靠面运动。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销(13)能够经由按压缸(42)操纵。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向连接装置(17)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剥离装置(44),其中,给每个所述压紧销(13)配属有剥离装置(44)。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销(13)能够穿过所述剥离装置(44)中的开口运动。
1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装置具有用于探测帘布材料的边缘的传感器元件(12),其中,所述传感器元件(12)沿机器横向方向并排地布置。
1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拼接压板(14)的背侧上布置有吹气板条,所述吹气板条具有朝向拼接板条(18)指向的喷嘴。
16.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8)至少在所述支持台(19)之间的区域中具有真空抽吸装置。
1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台(19)以能平行于所述输送带(8)的输送方向运动的方式支承在中间板(22)上的线性引导装置(21)中。
1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台(19)以能平行于所述输送带(8)的输送方向运动的方式支承在中间板(22)上的线性引导装置(21)中。
19.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板(22)上能转动地支承有带动板(24),其中,所述支持台(19)经由耦合器件(38)与所述带动板(24)连接并且在构造于拼接板条(18)和贴靠面之间的拼接线之下布置有所述带动板(24)的旋转点(25)。
20.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板(22)上能转动地支承有带动板(24),其中,所述支持台(19)经由耦合器件(38)与所述带动板(24)连接并且在构造于拼接板条(18)和贴靠面之间的拼接线之下布置有所述带动板(24)的旋转点(25)。
21.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板(24)以其端部在所述中间板(22)上引导。
22.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装置具有驱动装置(26),用于调节所述带动板(24)相对于所述中间板(22)的角度,其中,在所述带动板(24)的角度调节中,所述支持台(19)能够相对彼此平行于所述输送方向推移。
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板(24)在一端部上具有齿状元件(31),所述齿状元件与能由所述驱动装置(26)驱动的齿轮(32)相互作用地连接。
24.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曲拐臂(15、16)布置在所述带动板(24)上,所述带动板能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中间板(22)上。
25.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22)平行于所述输送方向能调节地支承在支架上,其中,为了调节运动设置有主轴传动装置。
2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装置(1)与裁断机(2)构造为集成的单元,所述集成的单元紧固在支架上并且包括可升降架(3)。
CN201310208103.2A 2013-05-29 2013-05-29 用于拼接帘布材料的拼接装置 Active CN104210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8103.2A CN104210122B (zh) 2013-05-29 2013-05-29 用于拼接帘布材料的拼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8103.2A CN104210122B (zh) 2013-05-29 2013-05-29 用于拼接帘布材料的拼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0122A CN104210122A (zh) 2014-12-17
CN104210122B true CN104210122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092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8103.2A Active CN104210122B (zh) 2013-05-29 2013-05-29 用于拼接帘布材料的拼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101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549543U (zh) * 2017-05-03 2018-06-29 卡尔欧根菲舍尔有限公司 切割连续带的切割设备
CN110641948B (zh) * 2019-09-26 2020-05-12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带式输送机运行关键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80157U (zh) * 2013-05-29 2014-05-07 卡尔欧根菲舍尔有限公司 用于拼接材料带的带区段的拼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34782A1 (de) * 2005-07-21 2007-01-25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Maschinenfabrik Vorrichtung zum Schneiden und Verspleissen von Bandabschnitten eines klebrigen Bandes, insbesondere eines Cord-, vorzugsweise eines Textilcordbandes
DE102009037506B4 (de) * 2009-08-17 2011-09-15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Schneideinrichtung zum Schneiden eines dünnen und klebrigen Bandes, insbesondere eines Cordbandes
CN101666036B (zh) * 2009-09-25 2011-01-05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0°纤维帘布裁断机的搭接装置
CN202669002U (zh) * 2011-12-07 2013-01-16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胎体组件压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80157U (zh) * 2013-05-29 2014-05-07 卡尔欧根菲舍尔有限公司 用于拼接材料带的带区段的拼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0122A (zh)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38363B2 (ja) コードバンドの重複接合装置
CN106192350A (zh) 铺布层叠装置以及裁剪装置
CN105035810A (zh) 一种接布方法
CN104210122B (zh) 用于拼接帘布材料的拼接装置
CN204054698U (zh) 在帘线带上敷设覆有橡胶层的带件的敷设装置
CN106515059A (zh) 轮胎胎体帘布层联接设备和方法
IT9003426A1 (it) Metodo per la sostituzione di materiale in nastro in una macchina operatrice.
CN101613041B (zh) 用于更换拆卷机的卷轴的设备
CN203580157U (zh) 用于拼接材料带的带区段的拼接装置
CN104210878B (zh) 帘布夹持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帘布切割设备的牵拉系统
CN105751554B (zh) 用于对接发粘的带件的拼接装置
CN104975437B (zh) 一种用于布料拼接的接布机
JP2017132199A (ja) 紐誘導装置
US2218062A (en) Plaiter-down folding attachment and method of laying the cloth
JP6712444B2 (ja) タイヤ・カーカス・プライ接合装置及び接合方法
CN206172654U (zh) 便利型料带分离裁切设备
CN103030022A (zh) 用于输送带状或条状材料的设备
EP3698959B1 (en) Unwinding system of reels of a textile substrate particularly for the production of rubber coated cord
US726468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fabric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CN106345114A (zh) 一种包布机
KR101840383B1 (ko) 합지필름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합지필름의 제조방법
KR100601365B1 (ko) 스테플러 철침의 직선 보정장치
CN203486619U (zh) 传送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纺织设备
CN110202811A (zh) 轮胎半制品胎体帘布与成型机配套输送机构及其操作方法
CN104210876B (zh) 传送系统、具有其的纺织设备及用于起动纺织设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