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6619U - 传送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纺织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送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纺织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86619U
CN203486619U CN201320301051.9U CN201320301051U CN203486619U CN 203486619 U CN203486619 U CN 203486619U CN 201320301051 U CN201320301051 U CN 201320301051U CN 203486619 U CN203486619 U CN 203486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system
belt conveyor
hold
material webs
down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010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蒂亚斯·施米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filed Critical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Priority to CN2013203010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86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86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866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传送系统(1),该传送系统用于将材料带(29)、尤其是具有纺织线和/或钢丝的粘性的帘布材料带的起始端(28)从一个设备部件(2)转运到相邻的设备部件(3)。为了实现所述起始端的安全的转运且因此实现纺织设备的安全起动,所述传送系统(1)具有至少一个在传送始端(5)和传送末端(6)之间循环地引导的传送带(4)、尤其是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传送带(4),以及以能摆动方式支承的压紧辊(16),其中,所述材料带(29)在传送始端(5)能够通过所述压紧辊(16)压紧到所述一个传送带(4)或所述多个传送带(4)上。

Description

传送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纺织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传送系统,所述传送系统用于将材料带、尤其是具有纺织线和/或钢丝的粘性帘布材料带的起始端(28)从设备部件(2)转运到相邻的设备部件(3)。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此类传送系统的纺织设备以及一种起动相应的纺织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设备用于加工材料带、尤其是粘性的帘布材料带,所述材料带为了增强起见具有纺织线和/或钢丝。材料带在纺织设备的切割装置中被切割成条,所述条随后在它们的与切割边缘邻接的边缘处相互拼接。拼接是一种连接方式,其实现了特别耐久的连接,无需额外的连接剂。由此制造出拼接的无尽带,如例如在用于制造轮胎胎体的轮胎工业中所需。在此情况下,通常比较薄且粘性的材料带从储备辊上被抽出并且借助于传送装置朝下一个部件、通常是切割装置引导。
在此情况下,在开卷站被开卷的材料带的宽度可以例如为一至二米。至少为了起动,从开卷站将新的材料带起始端输入到其余的纺织设备中。在此情况下,由于薄的且粘性的材料带的比较大的宽度,材料带的起始端的操纵是比较麻烦的。
因此已知的是,与开卷站连接地设置由辊构成的传送系统,其中,为了将材料带的起始端从开卷站转运到安置在附近的切割装置,引导该材料带从两个辊之间穿过去,其中,两个辊中的一个辊被驱动。借助于这些辊实现了手动牵拉的材料带的受支持的传送。因此,通过使用者施加的操作力被保持为很小。
当然,通过此类传送系统不足以支持通常薄的和粘性的、材料带的材料。这会导致褶皱的形成,该褶皱的形成对于下一工序的制造精确度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材料带的粘性,材料带也可能会不希望地附着在辊上。特别是在较长的闲置时间之后,例如在纺织设备的改装工作或维护工作之后,材料会附着在辊中的一个辊上并且在纺织机的新运转的情况下会缠绕辊。因此,已知的传送系统不总是令人满意地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排除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特别是提出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传送系统,利用该传送系统确保了材料带的安全的且特别是无褶皱的转运
Figure BDA00003266584200021
并且所述传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该任务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传送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纺织设备以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起动纺织设备的方法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传送系统例如为用于纺织设备的传送系统,所述传送系统用于将材料带、尤其是具有纺织线和/或钢丝的粘性帘布材料带的起始端从一设备部件转运到相邻的设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系统具有在传送始端和传送末端之间循环地引导的至少一个传送带、尤其是相互平行布置的多个传送带以及以能摆动方式支承的压紧辊,其中,所述材料带在所述传送始端处能够通过所述压紧辊压紧到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带或所述多个传送带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压紧辊能够经由至少一个促动器、尤其是经由至少一个汽缸朝所述传送带的方向挤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传送末端处布置有刮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刮板的指部在所述多个传送带之间延伸。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传送带在所述传送末端处以及在所述传送始端处分别经由换向轮换向,所述换向轮尤其是构造成齿轮,其中,所述多个传送带在内侧具有齿结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布置在所述传送始端处的多个换向轮和布置在所述传送末端处的多个换向轮分别布置在共同的轴上,其中,所述轴中的一个轴是受驱动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张紧装置作用到所述传送带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压紧辊是弹性地构造的并且尤其是自由运转地支承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压紧辊布置在所述轴中的一个轴的上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传送系统具有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用于相邻的设备部件的至少一个连接装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装置上支承所述传送带和所述压紧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沿着传送方向在所述刮板后面布置摆动台,所述摆动台具有气流轨,所述气流轨用于在摆动台和材料带之间构造气垫。
本实用新型的纺织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传送系统,其中,所述传送系统布置在开卷站和切割装置之间并且尤其是固定在所述开卷站处,其中,传送始端配置给所述开卷站以及传送末端配置给所述切割装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摆动台部分地贴合在所述切割装置的台板上,其中,尤其是连接元件在所述台板的下方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切割装置上并且刚性地固定在所述开卷站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动如上所述的纺织设备的方法中,材料带的起始端被手动地输入打开的压紧辊和传送带之间,其中,之后通过操作所述压紧辊,将所述材料带在所述压紧辊和所述传送带之间夹紧并且利用所述传送带朝切割装置的方向传送,其中,在所述切割装置中进行所述材料带的切入并且随后打开所述压紧辊。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用于将材料带、尤其是具有纺织线和/或钢丝的帘布材料带的起始端从一设备部件转运到相邻的设备部件的传送系统的情况下设置:所述传送系统具有在传送始端和传送末端之间循环地引导的至少一个传送带、尤其是相互平行布置的多个传送带,以及一以能摆动方式支承的压紧辊,其中,材料带在传送始端可通过压紧辊压紧到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带或所述多个传送带上。
所述传送带实现了被输入的材料带的大面积支持并且在此情况下特别是也弥补了相邻的设备部件之间的略微较大的间距,不会出现材料带的下垂。在此情况下,可以在整个宽度上进行材料带的支持。因此将褶皱的形成最小化。在此情况下,经由压紧辊可以将材料带在传送始端的区域中压装到传送带上,从而使材料带安全地附着在传送带上并且能够被传送带可靠地带动。为此,压紧辊可以通过侧部在摆臂上引导,用以在打开位置和压紧位置之间偏转,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中,压紧辊和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大于材料带的厚度,在所述压紧位置中压紧辊产生出在压紧辊和传送带之间的压紧力。
为了产生摆动运动,压紧辊优选地能够经由至少一个促动器、尤其是汽缸朝传送带的方向挤压。利用汽缸、尤其是气动汽缸比较容易地施加所需的调节力,其中,该气动汽缸的操控也相当容易。在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中,设置两个汽缸,它们作用在压紧辊的侧部的摆臂上。因此,能够实现均匀的压力分布。
材料带从传送带上的容易的且可靠的脱离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在传送末端处布置刮板。这样,被输入的材料带在其整个宽度上从支持的传送带上脱离。在此情况下,也实现了在更长的闲置时间之后,材料带从传送带上的可靠的脱离,从而不必担心材料带与传送带的粘接以及材料带缠绕传送末端。因此,在纺织设备的闲置时间期间,也可以使材料带无问题地贴合在传送带上。
在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刮板的指部在传送带之间延伸。因此,传送带以一定的间距相互布置,其中,该间距通过刮板的指部来弥补。因此,实现了在基本上平整的平面上的统一的材料支持,在此情况下,传送带的上侧面至少布置得比指部的上侧面更高,用以避免材料附着在指部上。因此,实现了均匀的传送。在此情况下,通过刮板的指部防止了特别是平行于传送方向的褶皱的产生。在此情况下,刮板构造有耙子形式的指部。在此情况下,该指部使得材料带在传送末端处的脱离变得容易。
在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传送带在传送末端以及在传送始端分别经由换向轮换向,换向轮特别是构造成齿轮,其中,传送带在内侧具有齿结构。由此能够实现从换向轮到传送带上的较好的力传递。如此地避免了传送带在换向轮上的滑转(Durchrutschen)。这样可以确保传送带之间的同步性,这对于无褶皱的材料带的传送是必需的。
在此情况下特别优选的是,布置在传送始端的多个换向轮和布置在传送末端的多个换向轮分别布置在共同的轴上,其中,所述轴中的至少一个轴是受驱动的。通过布置在共同的轴上的方式,确保了换向轮的同步旋转。通过例如经由直接驱动装置或经由皮带驱动装置驱动一个轴,可以产生出传送带的同步运动,利用该同步运动将材料带朝下一个设备部件传送。在此情况下,获得了相当简单的构造。
为了平衡长度差,其例如会通过传送带的老化现象而引起,优选一张紧装置作用到传送带上。为此,张紧装置可以例如具有张紧辊并且作用到传送带的回行段上。
优选地,压紧辊弹性地构造并且特别是自由运转地(freilaufend)支承的。通过压紧辊的弹性的设计方式避免了在压紧材料带的情况下的压力峰值并且实现了均匀的力分布。由此几乎不必担心材料带的表面受损。通过压紧辊的自由运转的支承方式,即压紧辊不具有自身的驱动装置的设计方式,在传送材料带的情况下在压紧辊和传送带之间不产生剪切力。材料带的应力被如此地保持得很小。同时,简化了传送系统的构造。
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压紧辊布置在所述轴中的一个轴的上方。这样,在将材料带压紧到传送带上的情况下,力直接通过换向轮被传递到轴上。这样,不会通过压紧辊挤穿(Durchdrücken)传送带,这是因为传送带仅在通过换向轮支持的区域中通过压紧辊加载。
优选地,所述传送系统具有一框架,该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相邻的设备部件的连接装置(Anbaumittel),在该连接装置上支承传送带和压紧辊。传送带的位置和压紧辊的位置相互之间通过如下方式明确地限定,其中,获得稳固的、简单的构造。如此地,传送系统展示出一种可简单操纵的单元,其能够比较简单地固定在相邻的设备部件上且如此地扩展了部件的功能。
优选地,沿着传送方向在刮板后面布置有摆动台,其具有用于构造摆动台和材料带之间的气垫(Luftpolster)的气流轨(Luftleiste)。由此也能够弥补相邻的设备部件之间的更大的间距,无须将传送带不必要地构造得较长。在此情况下,通过摆动台和材料带之间的气垫的构造,将材料带和摆动台之间的摩擦最小化。这样,可通过传送带产生的驱动力足以将材料带经由摆动台进行传送。在此情况下,即使在粘性的帘布材料的情况下,由于气垫的存在,也几乎不必担心褶皱的形成。此外,必要时能够相当简单地实现角度调整,而材料带不会附着在摆动台上。
在具有此类传送系统的按规定的纺织设备的情况下设置成:所述传送系统布置在开卷站和切割装置之间并且特别是固定在开卷站处,其中,传送始端对应于开卷站以及传送末端对应于切割装置。例如所述传送系统通过其框架与开卷站的机架进行螺栓连接。开卷站可以具有跳动辊用以提供均匀的材料带张力。在此情况下,通过传送系统将材料带的端部从开卷站水平地朝切割装置的方向引导,其中,进行了材料带的平面支持。相应地,均匀地传送通常特别薄且粘性的材料带。
在此情况下特别优选的是,传送系统的摆动台部分地贴合在切割装置的台板上,其中,特别是连接元件在台板下方可旋转地固定在切割装置上并且刚性地固定在开卷站处。借助于所述台板弥补了传送带的传送末端或刮板和切割装置之间的间隙,其中,必要时可在摆动台上方构造气垫。在此情况下,进行了材料带的连续支持,从而避免了褶皱的形成。在此情况下,摆动台在切割装置的台板上的接触(Anlage)可以结合所述连接元件实现具有传送系统的开卷站和切割装置之间的角度调整。在此情况下,通过连接元件在切割装置上的可旋转的支承,获得了定义的旋转点且因此实现了准确的角度调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动纺织设备的方法的情况下设置成:材料带的起始端被手动地输入打开的压紧辊和传送带之间,其中,之后通过操作压紧辊,将材料带在压紧辊和传送带之间夹紧并且利用传送带朝切割装置传送,其中,在切割装置中进行材料带的切入(Anschnitt)并且随后打开压紧辊。通过特别是可自由旋转的压紧辊与传送带的夹紧,实现了材料带在传送带上的安全接触。这样,材料带可靠地被传送带带动。在此情况下可以设置成:传送带也在转运材料带的起始端之后自动化地逐步地运动,用以例如支持切割装置的回拉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示出了传送系统的简化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传送系统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具有打开的压紧辊的传送系统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示出了具有下降后的压紧辊的、按照图3的传送系统;
图5示出了在纺织设备运行期间的传送系统;
图6示出了纺织设备的典型的布局;以及
图7示出了纺织设备的扩展的布局。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展示了传送系统1的侧视图。该传送系统1位于两个相邻的设备部件:开卷站2和切割装置3之间。在此情况下,传送系统1、开卷站2和切割装置3是纺织设备的一部分,纺织设备在图6和7中示意性示出并且用于加工薄的且粘性的帘布带材。
传送系统1具有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传送带4,它们在传送始端5和传送末端6处经由换向轮7、8循环引导。在此情况下,换向轮7、8分别经由轴9、10可旋转地支承在传送系统1的框架11中。在此情况下,布置在传送始端5处的轴9能够经由驱动装置12驱动。轴9的运动经由换向轮7传递到传送带4上并且传递到换向轮8连同其轴10上。位于上段13上的材料带沿着从传送始端5至传送末端6的方向传送,在按照图1的示图中从右向左地传送。在传送带4的下段14上布置张紧装置15,利用该张紧装置能够调节传送带4的张力。例如所述张紧装置15具有张紧辊,利用张紧辊能够作用于下段14上,用以影响传送带4的张力。
在传送始端5或轴9的上方,压紧辊16可摆动地经由摆臂17支承在框架11上。在此情况下,压紧辊16构造成弹性的辊并且延伸经过整个机器宽度,即延伸经过所有传送带4。为了使压紧辊16偏转,设置汽缸18,其作用到摆臂17上并且能够使压紧辊在打开位置和压紧位置之间运动。在此情况下,借助于汽缸18可产生足够高的压紧力。
沿着传送方向在传送末端6之后布置一刮板19,所述刮板在机器宽度上延伸并且将位于传送带上的材料带从传送带4上脱离。连接着刮板19设置摆动台20,该摆动台以其背离刮板19的端部贴合在切割装置的台板21上。
在传送系统1和台板21下方布置连接元件22,所述连接元件刚性地固定在开卷站2处并且经由转动支承件23可旋转地固定在切割装置3上。由此在开卷站2相对于切割装置3的角度调整的情况下获得了围绕转动支承件23的限定的旋转点。
传送系统1以其框架11经由作为连接装置的螺丝24、25牢固地与开卷站2连接。相应地,在对开卷站2相对于切割装置3的角度调整的情况下,使传送系统1与开卷站2一起运动。
在图2中展示了传送系统1的俯视图。在此情况下,多次出现的元件设有额外的小写字母。
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总共有十八个传送带4a至4r垂直于传送装置并排地布置。在单个的传送带4a至4r之间延伸刮板19的指部26a至26q。指部26a至26q填充单个的传送带4a至4r之间的间隙,从而将材料带在其整个宽度上受支撑。
摆臂17a、17b围绕一个共同的轴27可摆动地支承在框架11上。但同样可以考虑,每个摆臂支承在一个自身的轴上。但一个贯通的轴27的优点在于,在通过汽缸18a、18b加载的情况下迫使了摆臂17a、17b的同步运动并且获得了更加刚性的构造。
在图3至5中借助于传送系统1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材料带29的起始端28的输入过程,所述材料带构造成帘布材料带。首先,压紧辊16位于其上部位置中。为此,压紧辊已借助于汽缸18经由摆臂17围绕轴27向上偏转。相应地,在传送带4或布置在传送始端的换向轮7之间构造出比较大的间隙30,材料带的起始端29已被手动地引导穿过该间隙。
图4示出了起动的开始或者说材料带29的传送的开始。为此,将压紧辊16借助于汽缸18朝传送带4的方向偏转并且将材料带29在传送始端5朝传送带4挤压,所述传送带在该区域中通过换向轮7支撑。间隙30相应地是闭合的。
通过将材料带29压紧到传送带4上,实现了安全的附着,其中,通过如下方式避免了在指部26上的附着,即所述指部布置得比传送带4略低。在此情况下,材料带29可以说是被熨平(aufgebügelt)到传送带4上。相应地,实现了材料带29的安全的、防滑的传送。
在传送末端6将材料带借助于刮板19从传送带4上脱离。在按照图4的示图中,材料带29的起始端28已经经过刮板19引导并且位于摆动台20上方。在摆动台20和材料带29的起始端之间已经构造出气垫31,所述气垫借助于气流轨32产生,所述气流轨平行于压紧辊16延伸。通过气垫31实现了材料带经过摆动台20的低摩擦的运动。
图5示出了在结束了起动之后、即在纺织设备的通常的运行期间的传送系统1的状态。压紧辊16已经返回到上部位置中且因此不工作。传送带4支持所进入的材料带28且在此情况下可以自动化地继续被驱动,用以支持后置的切割装置的牵拉装置。为此,可以设置控制装置,其确保了逐步地以及与切割装置的牵拉装置同步化的、传送带4的运行。
在图6中以俯视图示意性地展示了一种典型的设备布局,其中,切割装置3与升降保持架和拼接装置34作为一个单元来使用。在此情况下,材料带从开卷站2中的储备辊上被抽出并且经由切割装置3的台板21输入。为此,材料带卷绕的辊被悬挂在开卷站2的开卷机中并且被展开。在此情况下,需加工的材料带、例如组合的帘布带从中间层上被分开,该中间层作为薄膜,由亚麻布或类似物制成,该中间层用于防止常见的橡胶带的粘接。在此情况下,开卷站2可以构造成简单开卷机,在该简单开卷机的情况下,仅悬挂唯一一个辊,或者开卷机也可以构造成双开卷机,具有用于悬挂至少两个材料辊的旋转台,其中,从一个辊上将所述带拉下,而另一个辊能够进行更换。在此情况下,代替旋转台也可以设置往返传送框架。辊可以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直接悬挂在开卷站中,或者布置在盒中,该盒安置在开卷站中。开卷站的其它设计方案同样是可行的。
为了实现不同的切割角,开卷站2相对于裁断机3可偏转地(verschwenkbar)布置。在此情况下,设置在开卷站2和切割装置3之间的传送系统1必要时与开卷站2一起运动。需加工的材料带经由该摆动台11被牵拉到切割装置3中。
借助于切割装置3从材料带上以限定的宽度且以限定的角度切割下条。替换以具有上刀片和下刀片的断头台形式构造的切割装置,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类型。例如具有固定的下刀片以及沿着该下刀片行驶的圆片刀的圆片刀裁断机,以及具有快速旋转的锯齿刀的裁断机,它们是类似于圆锯构造的。
为了将切割下来的、新的材料带起始端的条重新穿过刀口从输入侧传送到输出侧并且为了牵拉所希望的条宽度,沿着输入方向在刀口或切割间隙的后面,即在输出侧布置牵拉装置35。此类牵拉装置的设计方案例如在DE 10 113 379中描述。
随后将切割下来的材料带条以其邻接在切割边缘上的边缘再次相互连接。为此,在切割装置3的输出侧设置一个或更多个拼接装置34,在这种情况下是搭接拼接机36和对接拼接机37。拼接是不借助于附加物的纯机械的连接,其中,从切割装置3上切割下来的条在其窄侧相互连接。在此情况下,常常采用搭接拼接机,其中,条带的端部搭接地相互放置并且通过压力加载在搭接拼接机中搭接地相互连接。在此情况下,拼接装置通常是可偏转的,以便能够在不同的角度中加工所述条。但常见的也可以设置固定的拼接机。
搭接拼接机36构造成一种具有布置在刀口后面的升降保持架33的单元,而对接拼接机37可替换地或附加地以一定的间距相对于升降保持架布置,其中,切割下来的材料带条通过传送装置38、比如传送带,朝对接拼接机37传送。在对接拼接机处将材料带条对接地相互连接。
传送装置38在每种情况下逐步地分别以一个条长度向前运动,以便能够将每个切割下来的材料带条相继地在传送装置38上定位。
再次相互连接的材料带条可以经由可选的阻尼轮39以及经由可选的分配装置(Belegvorrichtung)40朝卷绕器41引导。在分配装置40中可以将其它的橡胶条、例如直至12根的橡胶条,同时地铺放到相互连接的条上。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实施外缘的镶边(Einfassung),其方式为,例如将橡胶条带在外缘处以超出高度进行铺放并且围绕边缘进行放置。因此,将外缘处裸露的帘布材料包上了外罩。
在卷绕器41中将相互连接的材料带条再次卷绕到卷轴上。在此情况下,通常将中间层一起卷绕,该中间层防止了单个的层的粘接。针对卷绕器存在不同的实施方式:卷绕器可以例如构造成简单卷绕器,其中,相互连接的条必须被手动地转向并且朝新的辊传送,但已知的还有,设置全自动的卷绕器,其中,为了进行操作无需操作人员的介入。
在图7中展示了扩展的总设备布局,在此情况下,与拼接装置连接地、必要时在可选的阻尼轮39后面设置一纵向切割装置42,产生的条带穿过该纵向切割装置引导且在此情况下例如分成两个纵向带。之后,这两个纵向带被传送给两个卷绕器41a、41b。因此,提高了设备的产量。在纵向切割装置42中通常使用圆刀片,该纵向切割装置也被称作分切机。
在纵向切割装置42和卷绕器41a、41b之间可以设置可选的、如在按照图6的总设备布局中那样相应地构造的分配装置40a、40b。
在图6和7中仅为了阐述起见展示了典型的设备布局。镜像形成的构造例如同样可以是无问题的,以及设置额外的机器元件或取消单个的机器元件可以是无问题的。
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送系统简化了新的材料带卷的起动或输入以及材料带的起始端的转运。在此情况下,确保了通常薄的且粘性的材料、尤其是帘布材料的足够支持,以及实现了无褶皱的传送。即使在纺织设备的更长的闲置时间的情况下,材料带在传送带上的粘牢也是毫无问题的,这是因为通过刮板确保了材料带的安全的脱离。在此情况下,在纺织设备的正常运行期间,能够实现通过传送带的带动运转的支持。
在所示的传送系统在开卷站和切割装置之间的布置方式中,传送系统也可以布置在其它适当的位置处,用以实现材料带的起始端从一设备部件到一相邻的设备部件的转运。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变型。
所有源自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的特征和优点,包括结构上的细节、空间上的布置和方法步骤,可以不仅单独地而且以最为不同的组合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是重要的。
附图标记列表
1   传送系统
2   开卷站
3   切割装置
4   传送带
5   传送始端
6   传送末端
7   换向轮
8   换向轮
9   轴
10  轴
11  框架
12  驱动装置
13  上段
14  下段
15  张紧装置
16  压紧辊
17  摆臂
18  汽缸
19  刮板
20  摆动台
21  台板
22  连接元件
23  转动支承件
24  螺丝
25  螺丝
26  指部
27  轴
28  起始端
29  材料带
30  间隙
31  气垫
32  气流轨
33  升降保持架
34  拼接装置
35  牵拉装置
36  搭接拼接机
37  对接拼接机
38  传送装置
39  阻尼轮
40  分配装置
41  卷绕器
42  纵向切割装置

Claims (20)

1.用于纺织设备的传送系统(1),所述传送系统用于将材料带(29)的起始端(28)从一设备部件(2)转运到相邻的设备部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系统(1)具有在传送始端(5)和传送末端(6)之间循环地引导的至少一个传送带(4)以及以能摆动方式支承的压紧辊(16),其中,所述材料带(29)在所述传送始端(5)处能够通过所述压紧辊(16)压紧到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带(4)或所述多个传送带(4)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带(29)是具有纺织线和/或钢丝的粘性帘布材料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系统(1)具有在传送始端(5)和传送末端(6)之间循环地引导的相互平行布置的多个传送带(4)以及以能摆动方式支承的压紧辊(16),其中,所述材料带(29)在所述传送始端(5)处能够通过所述压紧辊(16)压紧到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带(4)或所述多个传送带(4)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辊(16)能够经由至少一个促动器朝所述传送带(4)的方向挤压。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辊(16)能够经由至少一个汽缸(18)朝所述传送带(4)的方向挤压。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送末端(6)处布置有刮板(19)。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19)的指部(26)在所述多个传送带(4)之间延伸。 
8.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送带(4)在所述传送末端(6)处以及在所述传送始端(5)处分别经由换向轮(7、8)换向。 
9.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送带(4)在所述传送末端(6)处以及在所述传送始端(5)处分别经由换向轮(7、8)换向,所述换向轮构造成齿轮,其中,所述多个传送带(4)在内 侧具有齿结构。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传送始端(5)处的多个换向轮(7)和布置在所述传送末端(6)处的多个换向轮(8)分别布置在共同的轴(9、10)上,其中,所述轴(9、10)中的一个轴是受驱动的。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张紧装置(15)作用到所述传送带(4)上。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辊(16)是弹性地构造的。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辊(16)是弹性地构造的并且是自由运转地支承的。 
14.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辊(16)布置在所述轴(9、10)中的一个轴的上方。 
15.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系统具有框架(11),所述框架具有用于相邻的设备部件(2、3)的至少一个连接装置(24、25),在所述框架上支承所述传送带(4)和所述压紧辊(6)。 
16.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传送方向在所述刮板(19)后面布置摆动台(20),所述摆动台具有气流轨(32),所述气流轨用于在摆动台(20)和材料带(29)之间构造气垫(31)。 
17.纺织设备,所述纺织设备具有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系统,其中,所述传送系统(1)布置在开卷站(2)和切割装置(3)之间,其中,传送始端(5)配置给所述开卷站(2)以及传送末端(6)配置给所述切割装置(3)。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系统(1)布置在开卷站(2)和切割装置(3)之间并且固定在所述开卷站(2)处,其中,传送始端(5)配置给所述开卷站(2)以及传送末端(6)配置给所述切割装置(3)。 
19.按照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台(20) 部分地贴合在所述切割装置(3)的台板(21)上。 
20.按照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台(20)部分地贴合在所述切割装置(3)的台板(21)上,其中,连接元件(22)在所述台板(21)的下方能够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切割装置(3)上并且刚性地固定在所述开卷站(2)处。 
CN201320301051.9U 2013-05-29 2013-05-29 传送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纺织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6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01051.9U CN203486619U (zh) 2013-05-29 2013-05-29 传送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纺织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01051.9U CN203486619U (zh) 2013-05-29 2013-05-29 传送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纺织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6619U true CN203486619U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57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01051.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6619U (zh) 2013-05-29 2013-05-29 传送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纺织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866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0876A (zh) * 2013-05-29 2014-12-17 卡尔欧根菲舍尔有限公司 传送系统、具有其的纺织设备及用于起动纺织设备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0876A (zh) * 2013-05-29 2014-12-17 卡尔欧根菲舍尔有限公司 传送系统、具有其的纺织设备及用于起动纺织设备的方法
CN104210876B (zh) * 2013-05-29 2017-06-09 卡尔欧根菲舍尔有限公司 传送系统、具有其的纺织设备及用于起动纺织设备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71780A (en) Final stage of a web treatment machine such as a printing machine
TWI548510B (zh) 用於製袋機之捆箍器以及用於捆箍一輥的袋件之方法
IT8322829A1 (it) Apparecchiatura e procedimento per la manipolazione di materiale tipo tessuto
CN110193993B (zh) 一种不停机覆膜成套设备
CN204054698U (zh) 在帘线带上敷设覆有橡胶层的带件的敷设装置
CN203486619U (zh) 传送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纺织设备
CN104210878A (zh) 帘布夹持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帘布切割设备的牵拉系统
JPS63180661A (ja) 帯状材料の搬送装置
CN203580157U (zh) 用于拼接材料带的带区段的拼接装置
JP7057773B2 (ja) 2層ティッシュのウェブを変換するためのティッシュ変換機械用の供給ユニット
CN104210876A (zh) 传送系统、具有其的纺织设备及用于起动纺织设备的方法
JPS6039618B2 (ja) ロ−ル巻仕舞端接着装置
JP7148621B2 (ja) ウエブストレージで材料ウエブを個別シートに切断するための装置
US3146649A (en) Papermaking machine
CN104210122B (zh) 用于拼接帘布材料的拼接装置
KR100969566B1 (ko) 아이티오 필름 원단 절단기
KR102219005B1 (ko) 코드 밴드 절단용 슬리터
US20080245461A1 (en) Cover stock cutter and splicing apparatus for wallboard manufactur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203485458U (zh) 裁断机
JP2750546B2 (ja) スリッターリワインダー
CN203529246U (zh) 一种编织袋包裹折边机构
JP3014374B1 (ja) ウェブの蓄積装置
US1518512A (en) Machine for applying reenforcing filaments to fabrics
JP2009132475A (ja) ウェブ搬送装置及び輪転印刷機
CN111247076A (zh) 开卷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