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5797A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797A
CN104205797A CN201380016772.8A CN201380016772A CN104205797A CN 104205797 A CN104205797 A CN 104205797A CN 201380016772 A CN201380016772 A CN 201380016772A CN 104205797 A CN104205797 A CN 104205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inder
exposure
shot object
live vi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67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5797B (zh
Inventor
青木贵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05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5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7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G03B17/20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visible in viewfind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03B13/06Viewfinders with lenses with or without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9/00Cameras
    • G03B19/02Still-picture cameras
    • G03B19/12Reflex cameras with single objective and a movable reflector or a partly-transmitting mi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摄像装置: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能够利用取景器目镜部确认长时间曝光的被摄体像,并且,能够识别摄像装置长时间逐渐倾斜的情况等的微妙变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通过曝光控制单元(60)将由摄像元件(20)取得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时相同,能够从取景器的目镜(52)确认该实时取景图像。而且,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状态下,在主拍摄前,通过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62)交替切换由取景器光学系统成像的光学像和由摄像元件(20)得到的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特别涉及具有光学式取景器和电子式取景器且能够对它们进行切换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字照相机(摄像装置)的技术领域中,此前,一般将由拍摄透镜和摄像元件等拍摄光学系统取得的被摄体的电子像显示在设于照相机主体背面的液晶监视器中进行构图和聚焦状态的确认,但是,近年来,独立于背面的液晶监视器而设置构图和聚焦状态确认用的取景器的机型正在普及。在这种取景器的方式中存在光学式取景器(OVF:Optical View Finder、以下为OVF)和电子式取景器(EVF:Electronic View Finder、以下为EVF),分别具有长处和短处。
具体而言,在OVF中,在“显示没有响应延迟”、“显示图像鲜明”、“(根据方式)通过观看拍摄范围外而容易决定构图”等方面,相对于EVF具有一定优越性。另一方面,EVF相对于OVF具有“能够进行再现图像和菜单的显示(包含重叠显示)”等使用上的优点。因此,在具有OVF和EVF双方的数字照相机(摄像装置)中,优选根据状况而适当切换OVF和EVF。
作为切换取景器方式的摄像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能够切换OVF(将可动反射镜插入光路中并利用取景器目镜部视觉辨认被摄体的光学像)和能够实现实时取景模式(在显示部中显示由摄像元件生成的实时图像的模式)的EVF(使可动反射镜从光路上退避并利用液晶监视器视觉辨认由摄像元件取得的被摄体的电子像)的数字单反照相机中,根据用户的各种操作进行OVF和EVF的切换。
并且,作为自动切换取景器方式的摄像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设置用于判定电池余量、拍摄场景中的明暗差、被摄体距离等条件的拍摄条件判定单元,根据判定结果自动切换OVF和EVF。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032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85935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利用切换OVF和EVF的专利文献1、2这样的摄像装置进行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情况下,在主拍摄前,在利用取景器目镜部视觉辨认被摄体像时,仅通过切换OVF和EVF,无法确认长时间曝光的被摄体像。并且,在长时间曝光拍摄中,有时由于摄像装置长时间逐渐倾斜的情况等的微妙变化而无法得到合适的记录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摄像装置:在能够切换光学式取景器和电子式取景器的摄像装置中,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能够利用取景器目镜部确认长时间曝光的被摄体像,并且,能够识别摄像装置长时间逐渐倾斜的情况等的微妙变化。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在主拍摄前取得实时取景图像,在主拍摄的状态下取得要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图像;曝光控制单元,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将由摄像元件取得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的状态相同;拍摄光学系统,在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形成光学像;取景器光学系统,将被摄体像引导至取景器的目镜部;显示单元,显示由摄像元件得到的实时取景图像以用于取景器;取景器像切换单元,能够切换由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和由显示单元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作为从目镜部视觉辨认的取景器图像;以及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状态下,在主拍摄前,通过取景器像切换单元交替切换由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和由摄像元件得到的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作为从取景器视觉辨认的取景器像。另外,“实时取景图像”是指,为了能够在拍摄者按下快门按钮进行拍摄和记录之前确认视场角和被摄体等,不将从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等中(临时记录在RAM中)而显示在图像显示部中的实时取景图像。
在本发明中,将由摄像元件取得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的状态相同,能够从取景器的目镜部确认该实时取景图像。由此,能够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从取景器的目镜部确认主拍摄的状态下的记录图像成为什么样。
但是,仅是这样,很难注意到摄像装置长时间逐渐倾斜的情况等的微妙变化(微妙的视场角偏移)。
因此,在本发明中,还交替切换由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和由摄像元件得到的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
由此,容易识别在长曝光中照相机逐渐倾斜的情况等的微妙变化,所以,容易进行长曝光的拍摄。
并且,在本发明的摄像装置中,也可以是,取景器像切换单元能够切换由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和由显示单元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中的仅任意一方的被摄体像以及重叠双方而得到的被摄体像,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切换为重叠由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和由摄像元件得到的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双方而得到的被摄体像。
在本发明中,将由摄像元件取得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的状态相同,能够从取景器的目镜部确认该实时取景图像。由此,能够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从取景器的目镜部确认主拍摄的状态下的记录图像成为什么样。
但是,仅能够从取景器的目镜部确认实时取景图像,在该期间内被摄体像存在较大运动的情况下无法确认。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切换为重叠由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和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双方而得到的被摄体像。
通过重合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和OVF,能够同时从取景器的目镜部确认长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和此时的被摄体像的状况,所以,容易进行长曝光的拍摄。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摄像装置具有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该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检测从摄像元件得到的最新的被摄体像与上次的被摄体像之差,在通过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检测到被摄体变化的状态下,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通过取景器像切换单元将从取景器视觉辨认的被摄体像切换为由取景器光学系统成像的被摄体像。
由此,能够使拍摄者注意到摄像装置微妙倾斜或被摄体像存在大幅运动。并且,能够利用OVF直接确认被摄体像的信息。
优选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判断表示从摄像元件得到的最新的被摄体像与上次的被摄体像之差的大小的差分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或者,优选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是加速度传感器。
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判断表示从摄像元件得到的最新的被摄体像与上次的被摄体像之差的大小的差分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由此,能够使拍摄者注意到摄像装置微妙倾斜或被摄体像存在大幅运动。
并且,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是加速度传感器,由此,能够使拍摄者注意到摄像装置微妙倾斜,并且能够利用OVF直接确认被摄体的信息。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长时间曝光拍摄为1秒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能够利用取景器目镜部确认长时间曝光的被摄体像,并且,能够识别摄像装置长时间逐渐倾斜的情况等的微妙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OVF和EVF的光学系统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里,在图中,相同记号所示的部分是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要素。
<摄像装置的全体结构>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全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
如图1所示,摄像装置1是将进行拍摄而得到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记录在存储卡10中的数字照相机,通过中央处理装置(CPU)12总括控制照相机全体的动作。
摄像装置1的操作部14包括电源开关、快门按钮、用于切换光学取景器模式、电子取景器模式、光学-电子重叠取景器模式、微距模式、静态图像拍摄模式、动态图像拍摄模式、再现模式、自动焦点调节(AF模式)、手动焦点调节(MF模式)等的模式切换开关、输出变焦或送帧等各种指令信号的多功能十字键等。来自该操作部14的各种操作信号被施加给CPU12。
当设定拍摄模式时,表示被摄体的图像光经由拍摄光学系统16和光圈18在摄像元件(CCD)20的受光面上成像,该拍摄光学系统16包括能够通过手动操作而移动的对焦透镜和摄像透镜。通过从CCD驱动器22施加的转送脉冲,依次读出CCD20中蓄积的信号电荷作为与信号电荷对应的电压信号。另外,CCD20具有根据快门选通脉冲的定时对各光传感器的电荷蓄积时间(快门速度)进行控制的所谓的电子快门功能。
从该CCD20依次读出的电压信号被施加给模拟处理部24。模拟处理部24包括采样保持电路、颜色分离电路、增益调整电路等信号处理电路,进行相关双采样(CDS)处理,并且进行将颜色分离为R、G、B的各颜色信号的处理,进行各颜色信号的信号电平的调整(预白平衡处理)。通过A/D转换器26将从模拟处理部24输出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下称为“CCDRAW数据”)后,将其存储在SDRAM等临时存储装置28中。
临时存储装置28具有能够临时存储多张CCDRAW数据的存储容量。另外,临时存储装置28的存储容量不限于此。并且,定时发生器(TG)30根据CPU12的指令对CCD驱动器22、模拟处理部24和A/D转换器26提供定时信号,根据该定时信号取得各电路的同步。
在ROM32中预先存储有程序和调整值等,适当读出这些程序和调整值。
信号处理部34具有调整R、G、B信号的增益并进行白平衡(WB)校正的WB增益部、根据存储有规定伽马特性的ROM表对WB校正后的各R、G、B信号进行伽马校正的伽马校正部、进行与CCD20的彩色滤镜排列对应的颜色插值处理的颜色插值处理部、进行亮度数据Y和色差数据Cr、Cb的生成处理(YC转换)的YC处理部、对亮度数据Y附加孔径信号并进行轮廓强调的轮廓强调部、进行平滑处理、介质滤波处理等噪声降低处理的噪声降低处理部、以及使色差数据Cr、Cb的增益增减的彩度强调部,利用各处理部依次对临时存储装置28中存储的CCDRAW数据进行信号处理。
在视频编码器38中对信号处理部34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将其输出到作为显示单元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即小型液晶显示部(LCD)40,由此,在LCD40的显示画面上显示被摄体像。
另外,在拍摄准备阶段中,通过CCD20以规定间隔连续拍摄而得到的图像在进行图像显示用的处理后被输出到LCD40,作为实时取景图像进行显示。
另一方面,在快门按钮的全按时,利用信号处理部34对经由拍摄光学系统16和CCD20拍摄并存储在临时存储装置28中的CCDRAW数据实施各种信号处理,将其转换为YC数据,然后,YC数据被输出到压缩解压缩处理部36,执行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等规定压缩处理。然后,压缩处理后的压缩数据经由媒体控制器42和卡接口44记录在存储卡10中。
自动曝光(AE)检测部37例如对图像全体的G信号进行积算,或者对画面中央部和周边部进行不同加权的G信号进行积算,将该积算值输出到CPU12。CPU12根据从AE检测部37输入的积算值积算被摄体的明亮度(拍摄Ev值),根据该拍摄Ev值,按照规定程序线图决定光圈18的F值和CCD20的电子快门(快门速度),根据该决定的F值控制光圈18,并且,根据决定的快门速度经由CCD驱动器22控制CCD20中的电荷蓄积时间。
并且,焦点偏移量计算部46检测根据包含相位差像素的CCD20的相位差像素得到的视差图像中的规定对焦区内的视差图像的相位差,根据表示该相位差的信息求出焦点偏移量(散焦量)。另外,代替包含相位差像素的CCD20,也可以根据包括分离透镜和检测由该分离透镜分离后的2个像的成像位置的传感器等在内的公知的相位差传感器等的输出信号来检测焦点偏移量。
由该焦点偏移量计算部46计算出的焦点偏移量能够用于在AF模式时控制拍摄光学系统16的对焦透镜,以使得使焦点偏移量为0,并且,如后所述,在MF模式时用于LCD40上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控制。
并且,通过位置传感器48检测拍摄光学系统16的对焦透镜位置,并发送给CPU12。CPU12根据位置传感器48的检测输出,通过当前的对焦透镜位置求出要对焦的被摄体的距离。另外,对焦透镜位置和与该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预先存储在ROM32等中,CPU12从该ROM32中读出与对焦透镜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并且,也可以通过基线长三角测距传感器等进行被摄体距离的测定。这样测出的被摄体距离能够用于在AF模式时控制拍摄光学系统16的对焦透镜,并且,如后所述,在MF模式时用于LCD40上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控制。所述位置传感器48还检测拍摄光学系统16的变倍透镜的位置(变焦位置),将该变焦位置的信息输出到CPU12。
进而,该摄像装置1具有光学取景器(OVF),该光学取景器(OVF)具有物镜50、目镜52、液晶快门64。该液晶快门64由CPU12控制,在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情况下成为透射状态。由此,被摄体的光学像透射过液晶快门64,通过物镜50,能够利用目镜52进行观察。
在物镜50与目镜52之间设有射束分裂器54,该射束分裂器54用作对入射到物镜50的被摄体的光学像和LCD40中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进行合成的单元。即,入射到物镜50的光学像透射过射束分裂器54,能够利用目镜52进行观察,并且,LCD40中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通过射束分裂器54而垂直反射,能够利用目镜52进行观察。
通过所述LCD40、射束分裂器54和目镜52构成能够观察实时取景图像的电子取景器(EVF)。这里,通过使液晶快门64成为遮光状态,仅能够从目镜52观察来自LCD40的图像。并且,通过使液晶快门64成为透射状态,能够重叠显示LCD40的实时取景图像和透射过物镜50的光学像。
即,该摄像装置1具有能够切换OVF的光学像显示、EVF的图像显示、OVF与EVF的图像的重叠显示的混合取景器。即,具有取景器像切换单元。
由于拍摄光学系统16的光轴和OVF的光轴不同,所以,规定对焦区的光学像和实时取景图像根据该对焦区内的被摄体的距离而产生视差。CPU12使LCD40中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位置移动,以便对根据所述求出的被摄体距离而产生的视差进行校正。由此,能够以使对焦区内的光学像和实时取景图像一致的方式进行显示。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1具有曝光控制单元60和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62。
在本发明中,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通过曝光控制单元60将由CCD(摄像元件)20取得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的状态相同。即,通过将由CCD20取得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的状态相同,能够从取景器的目镜(目镜部)52确认该实时取景图像。由此,能够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从取景器的目镜52确认主拍摄时的记录图像成为什么样。
但是,仅通过将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的状态相同,很难注意到摄像装置1长时间逐渐倾斜的情况等的微妙变化(微妙的视场角偏移)。
因此,在本发明中,还通过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62交替切换由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OVF的光学像显示)和由CCD20得到的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EVF的图像显示)。
图2是用于说明OVF与EVF的切换控制的说明图。
通过曝光控制单元60,以主拍摄时的快门速度的时间S,经由CCD驱动器22在CCD20中蓄积电荷。然后,经由模拟处理部24、A/D转换器26在LCD40中显示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在LED40中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的期间内,通过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62使液晶快门64成为遮光状态。由此,能够通过目镜52、从LCD40识别LCD40中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
而且,优选以曝光时间的周期显示实时取景图像。通过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62,以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的周期S交替切换OVF的光学像显示和EVF的图像显示。例如,如果为10秒曝光,则如图2所示,从OVF显示起,每10秒切换为EVF的长曝光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与OVF的光学像显示的交替图像。例如,EVF的长曝光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为1秒,OVF的光学像显示为9秒,反复进行该切换。
由此,由于容易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识别摄像装置逐渐倾斜的情况等的微妙变化,所以,容易进行长曝光的拍摄。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长时间曝光拍摄是指快门速度为1秒以上。
<第2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1具有曝光控制单元60和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62。
在本发明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通过曝光控制单元60将由CCD(摄像元件)20取得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的状态相同。即,通过将由CCD20取得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的状态相同,能够从取景器的目镜(目镜部)52确认该实时取景图像。由此,能够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从取景器的目镜52确认在主拍摄的状态下记录图像成为什么样。
但是,仅通过将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的状态相同,在该期间内被摄体像存在较大运动的情况下无法确认。
因此,在本发明中,还通过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62,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切换为重叠由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和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双方而得到的被摄体像。
通过曝光控制单元60,以主拍摄时的快门速度的时间S,经由CCD驱动器22在CCD20中蓄积电荷。然后,经由模拟处理部24、A/D转换器26在LCD40中显示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在LED40中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的期间内,也通过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62使液晶快门64成为透射状态。由此,能够从目镜52识别重叠了LCD40中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和OVF的光学像双方的被摄体像。
这样,通过重合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和OVF,能够同时从取景器的目镜部确认长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和此时的被摄体像的状况,所以,容易进行长曝光的拍摄。
<第3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具有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66。另外,图3省略记载图1的EVF光学系统90和OVF光学系统92,在图1中还具有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66。
如上所述,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通过曝光控制单元60将由CCD(摄像元件)20取得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的状态相同。按照每曝光时间对从CCD20得到的被摄体像进行更新。
因此,通过还具有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66并检测最新的被摄体像与上次的被摄体像之差,能够检测摄像装置1微妙倾斜或被摄体像存在大幅运动。
而且,在通过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66检测到被摄体变化时,仅将从取景器视觉辨认的被摄体像切换为OVF光学系统92的被摄体像。
由此,能够使拍摄者注意到摄像装置微妙倾斜或被摄体像存在大幅运动。并且,能够利用OVF光学系统92直接确认被摄体像的信息。
这里,优选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66判断表示从摄像元件得到的最新的被摄体像与上次的被摄体像之差的大小的差分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
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判断表示从所述摄像元件得到的最新的被摄体像与上次的被摄体像之差的大小的差分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由此,能够使拍摄者注意到摄像装置微妙倾斜或被摄体像存在大幅运动。
并且,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是加速度传感器,由此,能够使拍摄者注意到摄像装置微妙倾斜,并且能够利用OVF直接确认被摄体的信息。
另外,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66也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未图示)。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在拍摄光学系统16中具有位移校正功能的摄像装置中。使用摄像装置所具有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摄像装置微妙倾斜的情况,在检测到倾斜时,仅将从取景器视觉辨认的被摄体像切换为OVF光学系统92的被摄体像,也能够使拍摄者注意到摄像装置微妙倾斜,并且能够利用OVF直接确认被摄体的信息。
[其他]
图1所示的摄像装置1适用于OVF的光轴与拍摄光学系统16的光轴不同的情况,但是,如图4所示,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OVF的光轴与拍摄光学系统80的光轴相同的单反式取景器。另外,在图4中,入射到拍摄光学系统80的被摄体光经由半透明的快速返回反射镜82入射到CCD82,并且,其一部分在快速返回反射镜82进行反射并入射到焦点板86。能够经由目镜88和五棱镜70确认引导至该焦点板86上的光学像。而且,在焦点板86上配设有透射型LCD72,显示由CCD84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与上述光学像同样,能够经由目镜88和五棱镜70确认该实时取景图像,由此构成混合取景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和改良。
符号说明:
1:拍摄装置;10:存储卡;12:中央处理装置(CPU);14:操作部;16、60:拍摄光学系统;18:光圈;20;84:摄像元件(CCD);32:ROM;34:信号处理部;37:AE检测部;40、72:液晶显示器(LCD);46:焦点偏移量计算部;50:物镜;52、88:目镜;54:射束分裂器;60:曝光控制单元;62: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64:液晶快门;66: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70:五棱镜;82:快速返回反射镜;86:焦点板。

Claims (6)

1.一种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元件,在主拍摄前取得实时取景图像,在主拍摄的状态下取得要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图像;
曝光控制单元,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主拍摄前,将由所述摄像元件取得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曝光时间控制成与主拍摄的状态相同;
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形成光学像;
取景器光学系统,将被摄体像引导至取景器的目镜部;
显示单元,显示由所述摄像元件得到的实时取景图像以用于取景器;
取景器像切换单元,能够切换由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和由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作为从所述目镜部视觉辨认的取景器图像;以及
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状态下,在主拍摄前,通过所述取景器像切换单元交替切换由所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和由所述摄像元件得到的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作为从取景器视觉辨认的取景器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取景器像切换单元能够切换由所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和由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中的仅任意一方的被摄体像以及重叠双方而得到的被摄体像,
所述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切换为重叠由所述取景器光学系统引导的光学像和由所述摄像元件得到的长时间曝光的实时取景图像双方而得到的被摄体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摄像装置具有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该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检测从所述摄像元件得到的最新的被摄体像与上次的被摄体像之差,
在通过所述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检测到被摄体变化的状态下,所述取景器显示控制单元通过所述取景器像切换单元将从取景器视觉辨认的被摄体像切换为由所述取景器光学系统成像的被摄体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判断表示从所述摄像元件得到的最新的被摄体像与上次的被摄体像之差的大小的差分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被摄体变化检测单元是加速度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长时间曝光拍摄为1秒以上。
CN201380016772.8A 2012-03-28 2013-02-26 摄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057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3117 2012-03-28
JP2012-073117 2012-03-28
PCT/JP2013/054980 WO2013146019A1 (ja) 2012-03-28 2013-02-26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797A true CN104205797A (zh) 2014-12-10
CN104205797B CN104205797B (zh) 2015-10-21

Family

ID=49259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677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05797B (zh) 2012-03-28 2013-02-26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88579B2 (zh)
JP (1) JP5635211B2 (zh)
CN (1) CN104205797B (zh)
WO (1) WO201314601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3269A (zh) * 2019-11-12 2020-03-27 武汉联一合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10587A (zh) * 2019-01-31 2020-08-0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6515B2 (ja) * 2012-07-24 2015-06-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CN104508551B (zh) * 2012-07-24 2016-01-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KR20140089672A (ko) * 2013-01-04 2014-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JP6214421B2 (ja) * 2014-02-18 2017-10-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JP6103570B2 (ja) * 2014-04-10 2017-03-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03907B2 (ja) * 2015-06-12 2019-04-24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撮影制御装置、撮影制御方法、及び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672006B2 (ja) * 2016-02-18 2020-03-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798244B2 (ja) 2016-10-21 2020-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影装置
JP6914669B2 (ja) * 2017-02-14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8785A (ja) * 2001-08-30 2003-03-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装置
JP2004235973A (ja) * 2003-01-30 2004-08-19 Minolta Co Ltd 撮像装置
CN101247476A (zh) * 2007-02-15 2008-08-20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单反式电子摄像装置
JP2010002475A (ja) * 2008-06-18 2010-01-07 Canon Inc 撮像装置
CN101686332A (zh) * 2008-09-24 2010-03-31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拍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JP2010103790A (ja) * 2008-10-24 2010-05-06 Canon Inc 撮像装置、ファインダーの切り換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1222A (ja) * 1992-10-05 1994-04-28 Canon Inc カメラ
JP2004085935A (ja) 2002-08-27 2004-03-18 Olympus Corp カメラ
CN103647895B (zh) 2005-12-06 2017-09-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相机机身、相机系统及相机机身的控制方法
WO2012035822A1 (ja) * 2010-09-17 2012-03-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ァインダ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3119494B (zh) * 2010-09-17 2015-09-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5512878B2 (ja) * 2011-03-04 2014-06-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5525659B2 (ja) * 2011-09-21 2014-06-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ファインダ及びその表示方法
JP5608819B2 (ja) * 2011-09-28 2014-10-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607260B2 (ja) * 2011-09-30 2014-10-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8785A (ja) * 2001-08-30 2003-03-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装置
JP2004235973A (ja) * 2003-01-30 2004-08-19 Minolta Co Ltd 撮像装置
CN101247476A (zh) * 2007-02-15 2008-08-20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单反式电子摄像装置
JP2010002475A (ja) * 2008-06-18 2010-01-07 Canon Inc 撮像装置
CN101686332A (zh) * 2008-09-24 2010-03-31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拍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JP2010103790A (ja) * 2008-10-24 2010-05-06 Canon Inc 撮像装置、ファインダーの切り換え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587A (zh) * 2019-01-31 2020-08-0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11510587B (zh) * 2019-01-31 2022-03-04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10933269A (zh) * 2019-11-12 2020-03-27 武汉联一合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35211B2 (ja) 2014-12-03
US20140333819A1 (en) 2014-11-13
CN104205797B (zh) 2015-10-21
JPWO2013146019A1 (ja) 2015-12-10
US8988579B2 (en) 2015-03-24
WO2013146019A1 (ja) 201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5797B (zh) 摄像装置
JP532278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該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444927B2 (ja) 測距装置及び方法
JP4727534B2 (ja) 撮像装置
JP2008141518A (ja) 撮影装置
JP2008236534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情報表示方法、情報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607260B2 (ja)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170365B (zh) 摄像装置及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
JP5546691B2 (ja)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801960B2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2007225897A (ja) 合焦位置決定装置及び方法
JP4949717B2 (ja) 合焦位置決定装置及び方法
JP4565370B2 (ja) 電子カメラ及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4957435B2 (ja) 撮像装置
JP4925168B2 (ja) 撮像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993110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3241066A (ja) カメラ
JP2006157604A (ja) カメラ装置及び自動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1197278A (ja) 立体撮像装置
JP2011030123A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835961B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353866B2 (ja) 撮影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619227B2 (ja) 撮像装置及び該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530569B2 (ja) 撮影装置及びファインダの表示方法
JP2019106725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