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0365B - 摄像装置及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及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0365B
CN104170365B CN201380013896.0A CN201380013896A CN104170365B CN 104170365 B CN104170365 B CN 104170365B CN 201380013896 A CN201380013896 A CN 201380013896A CN 104170365 B CN104170365 B CN 1041703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tical system
image
distorton aberration
distor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38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0365A (zh
Inventor
宫城岛峻介
藤木伸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70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0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03B13/06Viewfinders with lenses with or without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1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the noise originating only from the lens unit, e.g. flare, shading, vignetting or "cos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Viewfind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即便切换OVF图像和EVF图像,也没有产生因失真像差导致的不协调感的状况。其具备:第1光学系统,合并了从摄像镜头到将被摄体像成像的摄像元件的光学系统和从显示装置到取景器的目镜部的光学系统而构成,上述显示装置显示被上述摄像元件所成像的图像即被摄体的电子像;第2光学系统,将被摄体的光学像引导到上述目镜部;以及校正机构,根据与上述第1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和与上述第2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将上述被摄体的电子像,实施产生和上述第2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相同的失真像差的失真像差校正,并使其显示于上述显示装置上。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及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及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特别涉及到能够进行电子取景器和光学取景器之间的切换的摄像装置及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在数字摄像机(摄像装置)的技术领域,在此之前常见的是,将通过摄影镜头及摄像元件等的摄影光学系统所取得的被摄体的电子像显示于摄像机主体的背面所设置的液晶监视器上,来进行构图或对焦状态的确认。可是,近年来不同于背面的液晶监视器,设有构图或对焦状态确认所用的取景器的机种正在普及。在这种取景器的方式中,有光学式取景器(OVF:Optical View Finder,下面为OVF)和电子式取景器(EVF:Electronic ViewFinder,下面为EVF),各有优点和缺点。
具体来说,就OVF而言,“在显示中没有响应延迟”、“显示图像清晰”、“(根据方式的不同)因看得见摄影范围外而易于决定构图”等,相对于EVF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EVF相对于OVF,“能够实施再现图像或菜单的显示(包括重叠显示)”等,有使用上的优点。从而,在具备OVF和EVF双方的数字摄像机(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设法按照状况恰当地切换OVF和EVF。
具备电子取景器的摄像装置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在专利文献1中,公示出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取景器装置,能够从目镜窗通过光学系统同时观察第1显示区域和第2显示区域,该第1显示区域用来作为光学像观察被摄体像,该第2显示区域用来观察由显示机构显示的通过上述摄像元件进行光电变换后的电子图像;显示控制机构,使上述电子图像预先通过图像处理产生畸变,显示于上述显示机构上,以便在从上述目镜窗进行了观察时,相互抵消因经过上述光学系统而产生的光束的畸变。
借此,可以在不从取景器离开目光就能进行物体的光学像的观察的原状下,用电子图像确认拍摄到的图像的状态、摄像机的设定状态及摄影辅助信息。进而,由于对电子图像预先进行图像处理,以便因经过取景器光学系统而产生的畸变不明显,因而要观察的电子图像成为畸变被相互抵消的良好的图像。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示出下述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备:摄像机构,通过摄像光学系统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输出图像信号;图像处理机构,根据图像信号来生成图像数据;第1显示机构,显示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可视光学系统,可以观看图像;图像处理机构生成图像数据,以便校正可视光学系统具有的光学像差。
借此,可以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对因电子式取景器的放大镜镜头而产生的倍率色像差及失真像差等的光学像差进行电校正,用户可以观察没有色晕、畸变等的被摄体图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6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190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示的摄像装置由于全都用来校正在电子取景器上显示的电子图像,以便失真像差消失,因而存在若切换了OVF图像和EVF图像,则用户(观察者)因OVF图像的失真像差和EVF图像的失真像差的差异而产生不协调感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此情况,用来提供即便切换OVF图像和EVF图像,用户也不产生不协调感的摄像装置及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课题可以通过下述的各发明来解决。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第1光学系统,合并了从摄像镜头到将被摄体像成像的摄像元件的光学系统和从显示装置到取景器之目镜部的光学系统而构成,上述显示装置显示被上述摄像元件所成像的图像即被摄体的电子像;第2光学系统,将被摄体的光学像引导到上述目镜部;以及校正机构,根据与上述第1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和与上述第2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对上述被摄体的电子像,实施产生和上述第2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相同的失真像差的失真像差校正,并使其显示于上述显示装置上。
据此,即便切换光学像和电子像,由于双方都是同一失真像差的图像,因而不会产生不协调感。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校正机构计算与第1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和与第2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之差的绝对值α,α为预先所设定的阈值以下时不实施失真像差校正,而在α比阈值大的状态下才实施上述失真像差校正。
据此,由于即便不实施失真像差校正也不会产生不协调感的程度的失真像差时,不实施失真像差校正,因而不消耗CPU等的资源,还可以减低消耗电力,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再者,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上述摄像镜头能够更换,还具备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取得与上述第1光学系统和上述第2光学系统之中的至少任一个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上述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从上述摄像镜头上所设置的存储机构,或从上述摄像装置的主体上所设置的存储机构,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从上述摄像装置的主体的外部,取得与上述第1光学系统和上述第2光学系统之中的至少任一个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
据此,能够从各种各样的地方取得失真像差信息,例如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外部取得时,能够总是取得最新的失真像差信息。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还具备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取得与第1光学系统和第2光学系统之中的至少任一个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在第1光学系统内,在更换了镜头的状态下,或者在完成了镜头变焦的状态下重新取得与第1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在第2光学系统内,在添加或取下了镜头的状态下,或者在完成了镜头变焦的状态下重新取得与上述第2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校正机构根据所重新取得的失真像差信息,实施上述失真像差校正。
据此,由于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被变更时,重新取得变更后的失真像差的信息,因而可以总是使第2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和第1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相同。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校正机构在从将来自第2光学系统的光学像显示于目镜部上的模式,切换到将来自第1光学系统的电子像显示于目镜部上的模式的状态下,实施失真像差校正。
再者,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校正机构在不从将来自第1光学系统的电子像显示于目镜部上的模式,切换为将来自第2光学系统的光学像显示于上述目镜部上的模式的固定模式的状态下,不实施失真像差校正,而在固定模式被解除的状态下,才实施失真像差校正。
据此,由于因不切换电子像和光学像而观察者不产生不协调感的固定模式时,不实施失真像差校正,因而不消耗CPU等的资源,还可以减低消耗电力,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校正机构在不是将来自第1光学系统的电子像和来自第2光学系统的光学像重叠显示于目镜部上的重叠显示模式的状态下,不实施失真像差校正,而在变成了重叠显示模式时才实施失真像差校正。
据此,由于在重叠显示中电子像的失真像差和光学像的失真像差一致,因而在重叠显示时不会产生不协调感。另外,由于不进行重叠显示时,不实施失真像差校正,因而不消耗CPU等的资源,还可以减低消耗电力,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其特征为,根据与第1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和与第2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对电子像实施产生和在上述第2光学系统中产生的失真像差相同的失真像差的失真像差校正,并使其显示于显示装置上,该第1光学系统是合并了从摄像镜头到将被摄体像成像的摄像元件的光学系统和从上述显示装置到取景器的目镜部的光学系统而构成,上述显示装置显示被上述摄像元件所成像的图像即被摄体的上述电子像,该第2光学系统将被摄体的光学像引导到上述目镜部。
据此,即便切换光学像和电子像,由于双方都是同一失真像差的图像,因而不会产生不协调感。
发明效果
即便切换OVF图像和EVF图像,也不会产生因失真像差的差异导致的不协调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是说明OVF和EVF的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所用的框图。
图3是表示以往的失真像差校正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失真像差校正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以影像的形式表示出OVF和EVF的失真像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这里,附图中用同一符号所示的部分是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要件。
<摄像装置的整体结构>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
如图1所示,摄像装置1是一种将拍摄到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记录于存储卡10中的数字摄像机,摄像机整体的动作由中央处理装置(CPU)12统一控制。
摄像装置1的操作部14包括电源开关、快门按钮、用来切换光学取景器模式、电子取景器模式、光学-电子重叠取景器模式、微距模式、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动态图像摄影模式、再现模式、自动焦点调节(AF模式)及手动焦点调节(MF模式)等的模式切换开关以及输出变焦或逐帧前进等各种命令信号的多功能的十字按键等。来自该操作部14的各种操作信号要提供给CPU12。
若设定了摄影模式,则表示被摄体的图像光通过包括能利用手动操作移动的聚焦镜头、摄像镜头在内的摄影光学系统16及光圈18,在摄像元件(CCD)20的受光面上成像。CCD20中所蓄积的信号电荷通过从CCD驱动器22提供的传输脉冲,作为与信号电荷对应的电压信号被依次读出。还有,CCD20具有所谓的电子快门功能,根据快门选通脉冲的定时来控制各光电传感器的电荷蓄积时间(快门速度)。
从该CCD20所依次读出的电压信号提供给模拟处理部24。模拟处理部24包括取样保持电路、色分离电路及增益调整电路等的信号处理电路,进行相关双取样(CDS)处理以及对R、G、B的各色信号进行色分离处理,实施各色信号的信号电平的调整(预白平衡处理)。从模拟处理部24所输出的信号在由A/D变换器26变换成数字信号(下面称为“CCDRAW数据”)之后,存储于SDRAM等的临时存储装置28中。
临时存储装置28具有能够临时存储多张量的CCDRAW数据的存储容量。还有,临时存储装置28的存储容量不限定于此。另外,时序发生器(TG)30按照CPU12的命令对CCD驱动器22、模拟处理部24及A/D变换器26给予时序信号,利用该时序信号取得各电路的同步。
在ROM32中,预先存储程序或调整值等,这些程序或调整值被适当读出。
信号处理部34具有:WB增益部,调整R、G、B信号的增益,实施白平衡(WB)校正;伽马校正部,对于WB校正后的各R、G、B信号,按照存储了预定伽马特性的ROM表进行伽马校正;色插值处理部,进行与CCD20的滤色器排列对应的色插值处理;YC处理部,进行灰度数据Y及色差数据Cr、Cb的生成处理(YC变换);轮廓强调部,在灰度数据Y中添加窗孔信号,进行轮廓强调;噪声减低处理部,进行平滑化处理、中值滤色处理等的噪声减低处理;彩度强调部,增减色差数据Cr、Cb的增益;对于临时存储装置28中所存储的CCDRAW数据,由各处理部依次进行信号处理。
由信号处理部34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视频编码器38中被编码,输出给作为显示装置的小型液晶显示部(LCD)40,借此被摄体像被显示于LCD40的显示画面上。
还有,在摄影准备阶段,由CCD20按预定的间隔所连续拍摄的图像在进行用于图像显示的处理之后,被输出给LCD40,作为实时取景图像(透视画面)来显示。
另一方面,在快门按钮完全按下时,通过摄影光学系统16及CCD20进行摄影,临时存储装置28中所存储的CCDRAW数据由信号处理部34施以各种信号处理,变换为YC数据,随后,YC数据被输出至压缩及解压缩处理部36,执行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等预定的压缩处理。然后,被压缩处理后的压缩数据通过媒体控制器42及卡接口44,记录于存储卡10中。
自动曝光(AE)检测部37例如对图像整体的G信号进行积算,或者对在画面中央部和周边部采用了不同的加权的G信号进行积算,将其积算值输出至CPU12。CPU12通过从AE检测部37输入的积算值,计算被摄体的明亮度(摄影Ev值),根据该摄影Ev值,按照预定的程序路线图来决定光圈18的F値及CCD20的电子快门(快门速度),根据其所决定的F值,控制光圈18,并且根据所决定的快门速度,通过CCD驱动器22来控制CCD20中的电荷蓄积时间。
另外,焦点偏移量计算部46检测从包括相位差像素在内的CCD20的相位差像素得到的视差图像之中预定的聚焦区域内视差图像的相位差,根据表示该相位差的信息,求取焦点偏移量(离焦量)。还有,也可以取代包括相位差像素在内的CCD20,而根据包括分离器透镜、检测由该分离器透镜所分离的2个像的成像位置的传感器等在内的众所周知的相位差传感器等的输出信号,来检测焦点偏移量。
由该焦点偏移量计算部46计算的焦点偏移量可以为了在AF模式时控制摄影光学系统16的聚焦镜头来使用,以便焦点偏移量成为0,并且如下所述,在MF模式时使用于LCD40上透视画面的显示控制。
另外,摄影光学系统16的聚焦镜头位置由位置传感器48来检测,传送至CPU12。CPU12根据位置传感器48的检测输出,按照当前的聚焦镜头的位置来求取焦点对准的被摄体的距离。还有,聚焦镜头的位置和与其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预先存储在ROM32等中,CPU12从该ROM32读出与聚焦镜头的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另外,被摄体距离的测量也可以由基准线长度三角测距传感器等进行。这样测量出的被摄体距离可以为了在AF模式时控制摄影光学系统16的聚焦镜头来使用,并且如下所述,在MF模式时使用于LCD40上透视画面的显示控制。上述位置传感器48还检测摄影光学系统系16的变倍镜头的位置(变焦位置),将其变焦位置的信息输出至CPU12。
再者,该摄像装置1具备光学取景器(OVF),该光学取景器具有物镜50、目镜52、取景器变倍镜头80和液晶快门82。该液晶快门82由CPU12控制,在使用光学取景器时变为透过状态。因此,被摄体的光学像能够透过液晶快门82,经过物镜50,利用目镜52进行观察。
在液晶快门82和物镜50之间,以能够通过手工,或者根据CPU12的指令插拔的形式设有取景器变倍镜头80。由于取景器变倍镜头80被插入液晶快门82和物镜50之间,因而可以从目镜52观察由取景器变倍镜头80放大后的光学像。这里,也可以取代取景器变倍镜头80,或者以可插拔的形式设置同时具有其他各种各样特性的镜头。因此,可以从目镜52观察反映出其镜头特性的光学像。
另外,取景器变倍镜头80是否插入到液晶快门82和物镜50之间的信息由取景器变倍镜头80的附近所设置的传感器(未图示)来检测,发送给CPU12。因此,CPU12能够按照取景器变倍镜头80的有无,进行各种各样的控制。
在物镜50和目镜52之间,设有光束分离器54,该光束分离器54作为合成入射于物镜50中的被摄体的光学像和显示于LCD40上的透视画面的机构,来使用。也就是说,入射于物镜50中的光学像可以透过光束分离器54,利用目镜52进行观察,另外,显示于LCD40上的透视画面可以由光束分离器54按直角进行反射,利用目镜52进行观察。
由上述LCD40、光束分离器54及目镜52,构成可以观察透视画面的电子取景器(EVF)。在此,可以通过使液晶快门82变为遮光状态,而从目镜52只能观察来自LCD40的图像。另外,通过使液晶快门82变为透过状态,LCD40的透视图像和透过物镜50后的光学像的重叠显示也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该摄像装置1具备混合式取景器,能够进行OVF的光学像显示、EVF的图像显示以及OVF和EVF的图像的重叠显示。
因为摄影光学系统16的光轴和OVF的光轴不同,所以预定的变焦区域的光学像和透视图像按照其变焦区域内被摄体的距离,产生视差。CPU12为了校正上述求出的按照被摄体距离产生的视差,要使显示于LCD40上的透视画面的显示位置移动。因此,可以使之显示为变焦区域内的光学像和透视画面一致。
<第1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2是说明OVF和EVF的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所用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主要具备第1光学系统(EVF光学系统)200、第2光学系统(OVF光学系统)210和校正机构220,来构成。第1光学系统200包括从包含摄像镜头的摄影光学系统16到作为摄像元件的CCD20的光学系统,以及从作为下述显示装置的LCD40到作为取景器之目镜部的目镜52的光学系统,上述显示装置显示被CCD20所成像的作为图像的被摄体的电子像。
第1光学系统200可以包括摄影光学系统16、光圈18、CCD20、LCD40、液晶板镜头41、光束分离器54和目镜52。在第1光学系统200中,经过摄影光学系统16,在CCD20上成像后的被摄体像其电子数据由校正机构220进行电子校正,由视频编码器38进行编码,显示于LCD40上。LCD40上所显示的被摄体像经过液晶板镜头41,由光束分离器54折弯为直角,到达目镜52。
第2光学系统210用来将被摄体像的光学像引导到作为目镜部的目镜52,可以包括液晶快门82、取景器变倍镜头80、物镜50、光束分离器54和目镜52。在第2光学系统中,经过液晶快门82后的被摄体的光学像经过取景器变倍镜头80和光束分离器54,到达目镜52。
这里,第1光学系统200和第2光学系统210中所示的光学部件是一例,可以根据光学系统的组成方式,恰当地组合各种各样的光学部件来构成。在图2中,虽然举出在从被摄体到CCD20的光学系统和第2光学系统中没有共同的光学部件的光学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象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等的那样,在从被摄体到CCD20的光学系统和第2光学系统中存在共同部分的光学系统也包含在本申请发明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所谓第1光学系统意味着,由从摄像镜头到摄像元件的光学系统和从下述显示装置到取景器之目镜部的光学系统构成的光学系统,上述显示装置显示被摄像元件所成像的作为图像的被摄体的电子像。另外,所谓第2光学系统意味着,将被摄体像的光学像引导到目镜部的光学系统。
校正机构220根据与第1光学系统(EVF光学系统)200有关的失真像差(distortion)信息和与第2光学系统(OVF光学系统)210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校正由CCD20获得的被摄体的电子像以便产生和在OVF光学系统210中产生的失真像差相同的失真像差,使其显示于LCD40上。
据此,由于即便从OVF光学系统切换为EVF光学系统(也就是从OVF切换为EVF),进行观察,仍可以观察具有和OVF图像相同的失真像差的EVF图像,因而观察者不会产生不协调感。
对于该失真像差校正,参照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以往的失真像差校正的曲线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失真像差校正的曲线图。图3、图4都是,横轴以[mm]单位表示像高,纵轴表示出畸变的比例。畸变的比例用来表示,在将原点设为光轴时,按各像高,像畸变多少的比例。
如图3所示,以往对于镜头DST[镜头的失真像差(distortion)]进行校正,以便失真像差消失。因此,观察者可以观看没有失真像差的图像。但是,在从OVF切换到EVF时,由于要从存在失真像差的OVF图像切换为失真像差通过校正而被去除的EVF图像,因而观察者产生不协调感。
因此,在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对被摄体的电子像加以校正,以使EVF光学系统的DST[失真像差(distortion)]与OVF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相符合,也就是说产生和在OVF光学系统中产生的畸变相同的畸变。据此,由于即便从OVF切换为EVF,图像的畸变仍相同,因而观察者不会产生不协调感。
也就是说,如图11(图11是用影像的形式表示OVF和EVF的失真像差的说明图)所示,以往因为OVF图像的失真像差和EVF图像的失真像差不同(图11的左侧图),所以在从OVF图像切换到EVF图像时,观察者产生不协调感。
但是,在本发明中,如图11的右侧图所示,因为校正了EVF图像的失真像差,使之变得和OVF图像的失真像差相同,所以即便从OVF图像切换为EVF图像,观察者也不会产生不协调感。图11是作为影像例表示OVF图像的失真像差和EVF图像的失真像差的附图,本发明并限定为这种失真像差。
参照图1,这里,失真像差信息由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来取得。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也可以从临时存储装置28取得失真像差信息,还可以从ROM32取得失真像差信息。或者,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也可以从摄影光学系统16的例如摄像镜头上所设置的存储机构取得失真像差信息。再者,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也可以具备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机构,使用该通信机构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外部,例如经由因特网或通过WiFi等,取得失真像差信息。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因为大部分是和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所以关于共同部分的说明予以省略,只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参照图5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取得OVF的失真像差的值(S51)。该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既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存储机构取得,也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外部取得。
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从作为摄像装置主体的摄像机,或从摄影光学系统16的摄像镜头上所设置的存储机构,或者通过通信(有线或无线),取得EVF光学系统的镜头的失真像差的值(S52)。
接着,校正机构220计算从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得到的EVF的失真像差和OVF的失真像差之差的绝对值α(S53)。校正机构220对于计算出的α是否比预先所设定的阈值大,进行判断(S54)。其结果为,在判断出α比阈值大的情况下,执行下面的步骤S55,在判断出α不比阈值更大的情况下,不实施校正,而从OVF切换为EVF进行显示(S57)。
这里,α和阈值的比较既可以由校正机构进行,也可以由CPU进行,还可以由其他部分进行。只要包括进行α和阈值的比较的部分在内,考虑为校正机构220,就可以。
在步骤S55中,校正机构220基于EVF光学系统的镜头和OVF的失真像差信息,计算使EVF图像的畸变变得和OVF图像的畸变相同的那种EVF的失真像差校正量(S55)。校正机构220根据计算出的校正量,实施EVF的失真像差校正(S56),使LCD40显示校正后的图像,并且CPU12使液晶快门82成为不透过状态,只将EVF图像引导到目镜52(S57)。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校正机构220计算与EVF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和与OVF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之差的绝对值α,只在α比预定阈值大时,才实施使EVF图像的失真像差与OVF图像的失真像差相符合的校正。据此,由于在EVF和OVF中没有太大失真像差之差时,也就是在虽然不实施校正但是从OVF切换到EVF时观察者不太产生不协调感的情况下,不实施校正,因而可以减低校正机构220及CPU12等的电子电路的负担,能够抑制电力消耗,使电池寿命得到提高。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因为大部分是和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所以关于共同部分的说明予以省略,只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参照图6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取得OVF的失真像差的值(S61)。该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既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存储机构取得,也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外部取得。
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从作为摄像装置主体的摄像机,或从摄影光学系统16的摄像镜头上所设置的存储机构,或者通过通信(有线或无线),取得EVF光学系统的镜头的失真像差的值(S62)。
接着,校正机构220计算从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得到的EVF的失真像差和OVF的失真像差之差α的绝对值(S63)。校正机构220对于计算出的α是否比预先所设定的阈值大,进行判断(S64)。其结果为,在判断出α比阈值大时,执行下面的步骤S65,在判断出α不比阈值更大时,不实施校正,而从OVF切换为EVF进行显示(S69)。
这里,α和阈值的比较既可以由校正机构进行,也可以由CPU进行,还可以由其他部分进行。只要包括进行α和阈值的比较的部分在内,考虑为校正机构220就可以。
在步骤S65中,校正机构220基于EVF光学系统的镜头和OVF的失真像差信息,计算使EVF图像的畸变变得和OVF图像的畸变相同那样的EVF的失真像差校正量(S65)。校正机构220根据计算出的校正量,实施EVF的失真像差校正(S66)。
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对于摄影光学系统16的镜头是否进行了变焦,进行判断,在判断出进行了变焦时,返回步骤S61,从那里开始执行,在没有判断出进行了变焦时,接下来执行步骤S68。
这里,变焦有无的判断可以根据来自CPU12的信息,判断CPU12是否进行了控制以便对摄影光学系统16的变焦镜头进行变焦动作。另外,也可以根据变焦镜头上所设置的可以探测变焦有无的传感器的信息,进行判断。此外,还可以根据能使用于变焦有无判断的常见的技术,来进行。
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对于构成摄影光学系统16的镜头是否被更换,进行判断,在判断出进行了镜头更换时,返回步骤S61,从那里开始执行,在没有判断出进行了镜头更换时,接下来执行步骤S69。
在步骤S69中,校正机构220使LCD40显示图像,并且CPU12使液晶快门成为不透过状态,只将EVF图像引导到目镜52(S69)。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产生了EVF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变化的现象时,再次由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进行变化后的失真像差信息的重新取得,因而可以应对失真像差的变化,使之总是显示和OVF图像相同的失真像差的EVF图像。因而,在图6中,虽然作为一例,举出镜头变焦和镜头更换来作为EVF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信息变化的现象,但是并不限定于此,EVF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信息变化的现象全部都包含于本申请发明的范围内。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因为大部分是和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所以关于共同部分的说明予以省略,只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参照图7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取得OVF的失真像差的值(S71)。该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既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存储机构取得,也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外部取得。
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从作为摄像装置主体的摄像机,或从摄影光学系统16的摄像镜头上所设置的存储机构,或者通过通信(有线或无线),取得EVF光学系统的镜头的失真像差的值(S72)。
接着,校正机构220计算从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得到的EVF的失真像差和OVF的失真像差之差α的绝对值(S73)。校正机构220对于计算出的α是否比预先所设定的阈值大,进行判断(S74)。其结果为,在判断出α比阈值大时,执行下面的步骤S75,在判断出α不比阈值更大时,不实施校正,而执行步骤S77。
这里,α和阈值的比较既可以由校正机构进行,也可以由CPU进行,还可以由其他部分进行。只要包括进行α和阈值的比较的部分在内,考虑为校正机构220就可以。
在步骤S75中,校正机构220基于EVF光学系统的镜头和OVF的失真像差信息,计算使EVF图像的畸变变得和OVF图像的畸变相同那样的EVF的失真像差校正量(S75)。校正机构220根据计算出的校正量,实施EVF的失真像差校正(S76)。
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对于OVF光学系统是否进行了变倍,也就是图2的取景器变倍镜头80是否对OVF光学系统进行了插拔,进行判断(S77),在判断出进行了插拔时,返回步骤S71,加以执行,在没有判断出进行了插拔时,执行下面的步骤S78。
在步骤S78中,校正机构220使LCD40显示图像,并且CPU12使液晶快门82成为不透过状态,只将EVF图像引导到目镜52(S78)。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产生了OVF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变化的现象时,再次由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进行变化后的失真像差信息的重新取得,因而可以应对失真像差的变化,使之总是显示和OVF图像相同的失真像差的EVF图像。因而,在图7中,虽然作为一例,举出OVF光学系统的变倍,来作为OVF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信息变化的现象,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镜头的添加或取下、镜头变焦等OVF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信息变化的现象全部都包含在本申请发明的范围内。
<第5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因为大部分是和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所以关于共同部分的说明予以省略,只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用来在从将OVF图像显示于目镜部上的OVF模式强制切换到将EVF图像显示于目镜部上的EVF模式时,由校正机构220校正EVF图像,使之具有和OVF图像相同的畸变。
参照图8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进行是否从OVF模式强制切换到EVF模式的判断,在判断出进行了强制切换时执行下面的步骤S82,在没有判断出进行了强制切换时一直执行该步骤S81(S81)。这里,是否进行了强制切换的判断例如可以由CPU12进行,能够根据其判断,由CPU12进行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和校正机构220的动作控制。但是,并不将判断主体限定为CPU12,既可以由校正机构220进行,也可以由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进行,还可以由其他机构进行。
这样,作为从OVF模式强制切换为EVF模式的情形,例如有切换到微距模式的情形。如图2所示,在OVF光学系统(第1光学系统200)和EVF光学系统(第2光学系统210)中,在从光束分离器54到目镜52的光学系统之外不存在共同部分的摄像装置的场合(也就是,在OVF光学系统和EVF光学系统中产生视差的摄像装置的场合),选择了微距模式时,为了防止视差的产生,有时进行从OVF模式强制切换为EVF模式的控制。
返回图8,在步骤S81中,在判断出从OVF模式强制切换到了EVF模式时,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取得OVF的失真像差的值(S82)。该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既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存储机构取得,也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外部取得。
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从作为摄像装置主体的摄像机,或从摄影光学系统16的摄像镜头上所设置的存储机构,或者通过通信(有线或无线),取得EVF光学系统的镜头的失真像差的值(S83)。
接着,在步骤S84中,校正机构220基于EVF光学系统的镜头和OVF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信息,计算使EVF图像的畸变变得和OVF图像的畸变相同那样的EVF的失真像差校正量(S84)。校正机构220根据计算出的校正量,实施EVF的失真像差校正(S85),从EVF图像切换为OVF图像进行显示(S86)。
<第6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因为大部分是和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所以关于共同部分的说明的予以省略,只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用来在无法在将OVF图像显示于目镜部上的OVF模式和将EVF图像显示于目镜部上的EVF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模式的场合,不实施失真像差校正。据此,由于在不能发生OVF/EVF间的切换,而达不到观察者产生不协调感的状态的情况下,不实施校正,因而可以减低校正机构220及CPU12等电子回路的负担,能够抑制电力消耗,使电池寿命得到提高。
这样,所谓的无法在OVF模式和EVF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模式的情形,例如有微距模式的情形。微距模式的情形,通常固定成EVF模式,为了防止视差的产生,成为不切换为OVF模式的设定。这里,在本发明中,所谓的无法在OVF模式和EVF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模式的情形,并不限定为微距模式。另外,无法从OVF模式切换为EVF模式的情形和无法从EVF模式切换为OVF模式的情形,全部的情形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参照图9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进行是否是从OVF模式往EVF模式或者从EVF模式往OVF模式“没有切换的模式”的判断,在判断为“否”时执行下面的步骤S92,在判断为“没有切换的模式”时一直执行该步骤S91(S91)。这里,是否是“没有切换的模式”的判断例如可以由CPU12进行,能够根据其判断,由CPU12进行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和校正机构220的动作控制。但是,并不将判断主体限定为CPU12,既可以由校正机构220进行,也可以由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进行,还可以由其他机构进行。
在步骤S91中,在判断为不是“没有切换的模式”时,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取得OVF的失真像差的值(S92)。该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既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存储机构取得,也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外部取得。
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从作为摄像装置主体的摄像机,或从摄影光学系统16的摄像镜头上所设置的存储机构,或者通过通信(有线或无线),取得EVF光学系统的镜头的失真像差的值(S93)。
接着,在步骤S94中,校正机构220根据EVF光学系统的镜头和OVF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信息,计算使EVF图像的畸变变得和OVF图像的畸变相同那样的EVF的失真像差校正量(S94)。校正机构220根据计算出的校正量,实施EVF的失真像差校正(S95),从EVF图像切换为OVF图像进行显示(S96)。
<第7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因为大部分是和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所以关于共同部分的说明予以省略,只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用来将OVF图像和EVF图像重叠于目镜52上将其显示出来,由于此时显示EVF图像使之变为和OVF图像相同的失真像差,与OVF图像进行重叠,因而2幅图像完全重合,成为没有不协调感的图像。
参照图10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进行是否是将OVF图像和EVF图像“重叠显示的模式”的判断,在判断为“是重叠显示的模式”时执行下面的步骤S101,在判断为“否”时一直执行该步骤S100(S100)。这里,是否是“重叠显示的模式”的判断例如可以由CPU12进行,能够根据其判断,由CPU12进行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和校正机构220的动作控制。但是,并不将判断主体限定为CPU12,既可以由校正机构220进行,也可以由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进行,还可以由其他机构进行。
在步骤S100中,判断为“是重叠显示的模式”时,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取得OVF的失真像差的值(S101)。该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既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存储机构取得,也可以从摄像装置主体的外部取得。
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230从作为摄像装置主体的摄像机,或从摄影光学系统16的摄像镜头上所设置的存储机构,或者通过通信(有线或无线),取得EVF光学系统的镜头的失真像差的值(S102)。
接着,在步骤S94中,校正机构220根据EVF光学系统的镜头和OVF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信息,计算使EVF图像的畸变变得和OVF图像的畸变相同那样的EVF的失真像差校正量(S103)。校正机构220根据计算出的校正量,实施EVF的失真像差校正(S104),重叠显示EVF图像和OVF图像(S105)。
符号说明
1···摄像装置,10···存储卡,14···操作部,16···摄影光学系统,22···驱动器,24···模拟处理部,26···变换器,28···临时存储装置,34···信号处理部,36···压缩及解压缩处理部,37···检测部,38···视频编码器,41···液晶板镜头,42···媒体控制器,44···卡接口,46···量计算部,48···位置传感器,50···物镜,52···目镜,54···光束分离器,80···取景器变倍镜头,82···液晶快门,200···第1光学系统,210···第2光学系统,220···校正机构,230···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

Claims (8)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为,
具备:
第1光学系统,合并了从摄像镜头到将被摄体像成像的摄像元件的光学系统和从显示装置到取景器的目镜部的光学系统而构成,上述显示装置显示被上述摄像元件所成像的图像即被摄体的电子像;
第2光学系统,将被摄体的光学像引导到上述目镜部;以及
校正机构,根据与上述第1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和与上述第2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对上述被摄体的电子像,实施产生和上述第2光学系统的失真像差相同的失真像差的失真像差校正,并使其显示于上述显示装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校正机构计算与上述第1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和与上述第2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之差的绝对值α,α为预先所设定的阈值以下时不实施上述失真像差校正,而在α比上述阈值大的状态下才实施上述失真像差校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摄像镜头能够更换,
还具备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取得与上述第1光学系统和上述第2光学系统之中的至少任一个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
上述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从上述摄像镜头上所设置的存储机构,或从上述摄像装置的主体上所设置的存储机构,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从上述摄像装置的主体的外部,取得与上述第1光学系统和上述第2光学系统之中的至少任一个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
还具备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取得与上述第1光学系统和上述第2光学系统之中的至少任一个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
上述失真像差信息取得机构在上述第1光学系统内,在更换了镜头的状态下,或者在完成了镜头变焦的状态下重新取得与上述第1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在上述第2光学系统内,在添加或取下了镜头的状态下,或者在完成了镜头变焦的状态下重新取得与上述第2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
上述校正机构根据所重新取得的失真像差信息,实施上述失真像差校正。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校正机构在从将来自上述第2光学系统的上述光学像显示于上述目镜部上的模式,切换到将来自上述第1光学系统的上述电子像显示于上述目镜部上的模式的状态下,实施上述失真像差校正。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校正机构在不从将来自上述第1光学系统的上述电子像显示于上述目镜部上的模式,切换为将来自上述第2光学系统的上述光学像显示于上述目镜部上的模式的固定模式的状态下,不实施上述失真像差校正,而在上述固定模式被解除的状态下,才实施上述失真像差校正。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校正机构在不是将来自上述第1光学系统的上述电子像和来自上述第2光学系统的上述光学像重叠显示于上述目镜部上的重叠显示模式的状态下,不实施上述失真像差校正,而在变成上述重叠显示模式时才实施上述失真像差校正。
8.一种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其特征为,
根据与第1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和与第2光学系统有关的失真像差信息,对电子像实施产生和在上述第2光学系统中产生的失真像差相同的失真像差的失真像差校正,并使其显示于显示装置上,
该第1光学系统是合并了从摄像镜头到将被摄体像成像的摄像元件的光学系统和从上述显示装置到取景器的目镜部的光学系统而构成,
上述显示装置显示被上述摄像元件所成像的图像即被摄体的上述电子像,
该第2光学系统将被摄体的光学像引导到上述目镜部。
CN201380013896.0A 2012-03-15 2013-02-15 摄像装置及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 Active CN1041703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9036 2012-03-15
JP2012059036 2012-03-15
PCT/JP2013/053636 WO2013136907A1 (ja) 2012-03-15 2013-02-15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ビューファインダ表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0365A CN104170365A (zh) 2014-11-26
CN104170365B true CN104170365B (zh) 2015-09-02

Family

ID=49160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3896.0A Active CN104170365B (zh) 2012-03-15 2013-02-15 摄像装置及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47112B2 (zh)
JP (1) JP5650351B2 (zh)
CN (1) CN104170365B (zh)
WO (1) WO20131369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1473B (zh) * 2012-07-20 2016-04-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照相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JP5736514B2 (ja) * 2012-07-24 2015-06-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WO2014017173A1 (ja) * 2012-07-24 2014-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WO2014017175A1 (ja) * 2012-07-24 2014-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JP6066866B2 (ja) * 2013-08-22 2017-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63570B2 (ja) * 2015-08-25 2018-07-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ァインダーおよび撮像装置
DE102017109254A1 (de) * 2017-04-28 2018-10-31 Carl Zeiss Ag Digitalkamera
JPWO2022163080A1 (zh) * 2021-01-28 2022-08-04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9377A (zh) * 2007-10-26 2009-04-29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获取设备
JP2010119029A (ja) * 2008-11-14 2010-05-27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
JP2010263538A (ja) * 2009-05-11 2010-11-18 Canon Inc 撮像装置
CN102006412A (zh) * 2009-08-26 2011-04-0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WO2012120952A1 (ja) * 2011-03-04 2012-09-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2504A (ja) * 2006-04-17 2006-09-28 Olympus Corp 電子カメラ
JP5254101B2 (ja) * 2008-03-25 2013-08-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241347B2 (ja) * 2008-07-03 2013-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8780185B2 (en) * 2009-11-25 2014-07-15 Olympus Imaging Corp.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a display controlled using interchangeable lens information and/or finder information
US8727539B2 (en) * 2010-10-28 2014-05-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ojector
JP5742179B2 (ja) * 2010-11-05 2015-07-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9377A (zh) * 2007-10-26 2009-04-29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获取设备
JP2010119029A (ja) * 2008-11-14 2010-05-27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
JP2010263538A (ja) * 2009-05-11 2010-11-18 Canon Inc 撮像装置
CN102006412A (zh) * 2009-08-26 2011-04-0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WO2012120952A1 (ja) * 2011-03-04 2012-09-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36907A1 (ja) 2013-09-19
US20140375864A1 (en) 2014-12-25
JP5650351B2 (ja) 2015-01-07
CN104170365A (zh) 2014-11-26
US9247112B2 (en) 2016-01-26
JPWO2013136907A1 (ja) 2015-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0365B (zh) 摄像装置及电子取景器显示方法
US20130314564A1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N104205797B (zh) 摄像装置
JP5546692B2 (ja)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36534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情報表示方法、情報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119494B (zh) 成像装置
JP4265029B2 (ja) 画像取り込み装置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558679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交換レンズとレンズ交換式撮像装置本体
JP2007221268A (ja) 撮像装置
JP2006157348A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CN106993110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5581838B2 (ja) 自動合焦制御装置、電子カメラ及び自動合焦制御方法
JP2009219085A (ja) 撮像装置
JP2007248698A (ja) 撮像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623671B2 (en)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5144469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134291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2835961B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157758B2 (ja) 撮像装置
JP6902921B2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13065B2 (ja) 焦点検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2018066982A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326506A (ja) 焦点検出装置及び焦点検出方法
WO2013069437A1 (ja) 撮影装置及びファインダの表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