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4682A -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4682A
CN104204682A CN201280071704.7A CN201280071704A CN104204682A CN 104204682 A CN104204682 A CN 104204682A CN 201280071704 A CN201280071704 A CN 201280071704A CN 104204682 A CN104204682 A CN 104204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mentioned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17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4682B (zh
Inventor
吉村寿守务
中宗浩昭
山田彰二
迫田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04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4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4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4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8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50)具备热交换器(7)、至少1个风扇(4)、压缩机(9)、和内置它们并形成有吸入口(6)和吹出口(2)的箱状的壳体(1),压缩机(9)被配置在从吸入口(6)流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7)和风扇(4)流向吹出口(2)的风路以外的部位,热交换器(7)由多个热交换部构成,这些热交换部被配置成曲折状。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由热交换器、风扇和压缩机等构成设备以及内置它们的箱状的壳体构成。该室外单元通过在与用配管连接的室内单元之间使制冷剂循环,并使该制冷剂在与上述热交换器通风的空气之间散热或吸热,对房间进行制冷或加热。作为这样的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作为通过提高散热或吸热效率而谋求空气调节机的性能的提高的方案,提出有:为了能够利用箱状的壳体的2个面,沿着该2个面将热交换器配置成L字状,或研究压缩机的配置,为了能够利用3个面,沿着该3个面将热交换器配置成コ字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78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中,作为用于不增大单元尺寸地进一步使性能提高的1种方法,考虑有沿着顶板或底板面而配置热交换器的方法。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需要在顶板或底板面附近设置充分的吸入空间等,设置室外单元时会受到限制。此外,会导致组装变复杂等制造性的降低。此外,如上所述,由于能够配置热交换器的空间受限,所以热交换器的安装体积的增加存在极限。
此外,在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中,作为用于不增大单元尺寸地进一步使性能提高的另外的方法,也考虑有使热交换器在通风方向上构成得较厚。可是,在这样的方法中,由于越到空气的下游侧空气和制冷剂的温度差越小,所以随着厚度的增加,热交换性能的提高产生饱和。另外,由于通风阻力即风扇输入与热交换器的厚度大致成正比地增加,所以即使增加热交换器的厚度而增加安装体积,也无法期待与其相当的程度的室外单元的性能提高。此外,若使风量增加,则上述空气和制冷剂的温度差的降低被抑制,热交换性能与风量大致成正比地增加,但是由于随着热交换器的通过风速增加,通风阻力即风扇输入进一步增加,所以无法高效率地使室外单元的性能提高。
这样,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为了高效率地使热交换器工作而提高室外单元的性能,存在不得不增大单元尺寸这样的问题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述那样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不增大单元尺寸地使热交换器的安装体积增加,而兼顾热交换性能的提高和通风阻力的增加的抑制,并高效率地提高性能的室外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具备热交换器、至少1个风扇、压缩机、和内置上述热交换器、至少1个风扇、压缩机,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箱状的壳体,其中,上述压缩机被配置在从上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和上述风扇流向上述吹出口的风路以外的部位,上述热交换器由多个热交换部构成,这些热交换部被配置成曲折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室外单元因为用多个热交换部构成被内置于壳体内的热交换器,并将这些热交换部配置成曲折状,所以能够不增大单元尺寸地使热交换器体积增加。此外,因为以增大吸入面积的方式在壳体内安装热交换器,所以能够谋求热交换性能的增加和基于通风阻力的降低的风扇输入的降低的兼顾,此外,即使使风量增加,也能够一边抑制通风阻力的增加即风扇输入的增大一边谋求热交换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另一个例子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图4的B-B截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所内置的热交换器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图7的E-E截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F-F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此外,图2是图1的A-A截面示意图。另外,图2所示的空白箭头表示流过室外单元的空气的流动。
在图1中,室外单元50具备形成有吸入口6和吹出口2的箱状的壳体1。壳体1例如由成为底面部的基座板1a、形成前面部且形成有吹出口2的前板1b、形成侧面部和成为吸入口6的范围以外的后面部的侧板1c、和形成顶面部的顶板1d构成。在该壳体1内,在基座板1a上,固定有热交换器7和压缩机9,此外,借助支撑件安装有风扇4。该风扇4被配置成与吹出口2相向,在吸入口6的外周部,以围绕风扇4的外周部的方式设有喇叭口3。在这里,在壳体1内形成由风扇4驱动而使从吸入口6流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7和风扇4流向吹出口2的风路。压缩机9被固定在该风路以外的部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利用分隔板8将壳体1内分隔成内置压缩机9的机械室10、和内置热交换器7及风扇4的风路。
风扇4是轴流风扇,具备:轮毂4b;设于该轮毂4b的外周部的多个叶片4a;以及以轮毂4b的中心为旋转轴使轮毂4b和叶片4a旋转的风扇马达5。在本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缩窄叶片宽度并增多叶片片数,并使叶片4a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变薄。此外,虽未图示,但是风扇马达5内置于轮毂4b内。
在这里,热交换器7如图2所示被分为5个热交换部(热交换部7a、7b、7c、7d、7e),将这些热交换部7a~7e沿水平方向排列并配置成曲折状。即,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7形成有4个折弯部(热交换部的端部彼此被连接的部位)。此外,热交换部7b、7c、7d、7e的风扇4侧的端部与风扇4接近,热交换器7的通风面积被配置成充分大。另外,热交换器7即热交换部7a~7e由翅片71和传热管(未图示)构成。翅片71是沿纸面正交方向(铅垂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板,为了形成空气流过的间隙,隔着一定的间隔在水平方向上层叠多个。
在这里,本实施方式1所示的“铅垂方向”并不是表示与重力的方向严格地一致的方向,也可以是自重力的方向少许倾斜的方向。即,附带说明一下,本实施方式1所示的“铅垂方向”表示实质上的铅垂方向。此外,本实施方式1所示的“水平方向”并不是表示与同重力呈直角交叉的方向严格地一致的方向,也可以是自同重力呈直角交叉的方向少许倾斜的方向。即,附带说明一下,本实施方式1所示的“水平方向”是表示实质上的水平方向。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2中,如由空白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那样,由风扇4产生的空气的流动,从吸入口6流入由基座板1a、前板1b、侧板1c和顶板1d形成的风路,从吹出口2被排出。也就是说,通过风扇4驱动,室外单元50附近的空气从吸入口6流入风路内,通过被配置在风路内的热交换器7的翅片71间,从吹出口2被排出。通过热交换器7的翅片71间的空气在此期间与热交换器7进行热交换。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将构成热交换器7的各热交换部配置成曲折状,所以能够确保热交换器7的吸入面积充分大。因此,能够降低热交换器7的通风速度而使热交换器7的通风阻力即风扇输入降低。此外,即使与热交换器7的体积增加相应地使风量增加,由于通风面积也同时增加,所以热交换器7的通风速度的增加被抑制,能够不会导致通风阻力的增大地使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性能高效率地提高。
此外,从图2中的空白箭头可知,在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中,从吸入口6被吸入的空气呈大致直线状地通过风路内并被风扇4排出。因此,因空气的弯曲或扩大、缩小等而引起的压力损失、所谓形状损失少,风路内的压力损失的大部分成为在通过热交换器时产生的压力损失,所以能够谋求风扇输入降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中,由于成为空气与风扇4的旋转轴大致平行地流入这样的、适于轴流风扇的流入条件,所以风扇效率提高。因此,风扇输入降低,并且紊流少的空气流流入风扇4,所以也能够降低噪音。
此外,因为较薄地构成风扇4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所以能够将构成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部7b、7c、7d、7e的风扇4侧端部更加靠近吸入口6侧(即,风扇4侧)。因此,能够使在壳体1内设置的热交换器7的安装体积与通风面积一起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了1台风扇4,但是在与热交换器7的安装体积增加相应地使风量增加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多台风扇4。例如,也可以以热交换部7b与热交换部7c的连接部(热交换部7b与热交换部7c之间的折弯部)附近和热交换部7d与热交换部7e的连接部(热交换部7d与热交换部7e之间的折弯部)附近成为中心位置的方式,配置2台风扇4。可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增大叶片直径,由1台风扇4产生规定的风量。这是因为,通过增大叶片直径,由1台风扇4产生规定的风量,能够使风扇4以比较低的转速高效率地运转,还能够抑制噪音。这样,通过在与1台风扇4相向的范围内将多个热交换部配置成曲折状,即,通过在与1台风扇4相向的范围内配置多个折弯部,能够使相对于1台风扇4的热交换器的体积增加,所以能够不增加通风阻力即风扇输入地提高热交换性能,而且还能够谋求风扇4的效率提高和低噪音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热交换器7的折弯数(即,构成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部彼此的连接部的个数)为4处,但是折弯数不限定于该个数。例如,热交换器7的折弯数也可以是5处以上。在该情况下,由于也伴随着通风阻力的增加,所以以减薄热交换器7等适宜选择热交换器7的规格为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构成热交换器7的5个热交换部(热交换部7a、7b、7c、7d、7e)以单独个体构成,但是也可以在将各热交换部一体地制造后,在折弯部折弯。在一体地制造热交换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为在折弯部预先不安装翅片71的结构。通过在折弯部不设置翅片71,热交换器7的弯曲加工性提高。此外,由于折弯部本来空气就难以流通,对热交换的帮助较小,所以能够不降低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性能地削减翅片材料的使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热交换部7b和热交换部7c的连接部(折弯部)以及热交换部7d和热交换部7e的连接部(折弯部)与风扇4接近,热交换部7c和热交换部7d的连接部(折弯部)与吸入口6接近的方式,将各热交换部配置成曲折状,但是这些热交换部的配置并不限定于该配置。例如如图3所示,也可以使热交换器7沿着通风方向翻转,以热交换部7b和热交换部7c的连接部(折弯部)以及热交换部7d和热交换部7e的连接部(折弯部)与吸入口6接近,热交换部7c和热交换部7d的连接部(折弯部)与风扇4的轮毂4b接近的方式,将各热交换部配置成曲折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水平方向上层叠翅片71,但是也可以在铅垂方向上层叠翅片71。在该情况下,由于翅片71间的间隙沿水平方向扩展,所以空气通过热交换器7时容易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具有热交换器7的通风阻力进一步降低的效果,能够进一步降低风扇输入。
以上,因为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将内置于壳体1内的热交换器7由多个热交换部构成,并将这些热交换部配置成曲折状,所以能够不增大单元尺寸地使热交换器7的安装体积增加。此外,因为以通风面积变大的方式安装有热交换器7,所以能够谋求热交换性能的增加和通风阻力(即风扇输入)的降低的兼顾。此外,即使使风量增加,也能够一边抑制热交换器7的通风阻力的增大一边谋求热交换性能的提高。
此外,若比较沿着壳体的侧面配置有热交换器的以往的室外单元和将热交换器7形成为曲折形状的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则发挥以下那样的效果。另外,以下,将热交换器的体积定义为“装载幅度长(在散热片的层叠方向上被配置在两端部的散热片间的距离)”ד散热片的长边方向长度”ד散热片的短边方向长度”。像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7那样,在由多个热交换部构成的情况下,将各热交换部的体积的总和作为热交换器7的体积。
(1)内置有翅片71在水平方向上层叠,翅片71的长边方向为铅垂方向的热交换器7的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的情况(参照图2)
在假定以往的室外单元与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的单元尺寸相同,内置于两室外单元的热交换器的体积也相同的情况下,因为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的热交换器7的装载幅度长(即,各热交换器的装载幅度长的总和)比以往的室外单元长,所以能够减薄散热片71的短边方向长度(即,热交换器7的厚度)。此外,散热片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和沿着散热片的短边方向被配置的传热管的列数具有对应关系。因此,在假定以往的室外单元与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的单元尺寸相同,内置于两室外单元的热交换器的体积也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能够减少传热管72的列数。
(2)内置有翅片71在铅垂方向上层叠的热交换器7的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的情况
在假定以往的室外单元与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的单元尺寸相同,内置于两室外单元的热交换器的体积也相同的情况下,因为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的各热交换器的散热片71的长边方向长度的总和能够比以往的室外单元长,所以能够减薄散热片71的短边方向长度(即,热交换器7的厚度)。因此,如上所述,在假定以往的室外单元与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的单元尺寸相同,内置于两室外单元的热交换器的体积也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也能够减少传热管72的列数。
即,如通过上述(1)、(2)可知那样,若使热交换器7的体积相等,则本结构与以往相比,能够使装载幅度方向长且使翅片71的短边方向短(减少列数),所以能够兼顾热交换性能的提高和通风阻力的降低,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与以往的室外单元相比,因为能够使热交换器7高效率地动作,所以能够不增大单元尺寸地使室外单元50的性能提高。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50在欲获得与以往的室外单元同等的性能的情况下,能够削减与性能提高部分相应的热交换器7的体积,所以能够谋求成本下降。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将各热交换部沿水平方向排列地配置成曲折状,即以折弯方向为水平方向而构成热交换器7。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将如下那样构成的热交换器7内置于壳体1,也能够实施本发明。另外,对于在本实施方式2中未特别记载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记载。
图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此外,图5是图4的B-B截面示意图。另外,图5所示的空白箭头是表示流过室外单元的空气的流动。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7被分为4个热交换部(热交换部7a、7b、7c、7d),将这些热交换部7a~7d沿铅垂方向排列地配置成曲折状。即,本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7形成有3个折弯部(热交换部的端部彼此被连接的部位)。此外,热交换部7a、7b、7c、7d的风扇4侧的端部与风扇4接近,被配置成热交换器7的通风面积充分大。另外,热交换器7即热交换部7a~7d由翅片71和传热管72构成。翅片71为了形成空气流动的间隙,隔着一定的间隔沿水平方向层叠多个。
以上,在像本实施方式2那样构成的室外单元50中,除了实施方式1所示的效果之外,由于翅片71间的间隙沿铅垂方向扩展,所以空气通过热交换器7时容易沿铅垂方向移动,因此,具有热交换器7的通风阻力进一步降低的效果,能够进一步降低风扇输入。此外,即使与热交换器7的安装体积增加相应地使风量增加,由于通风面积也同时增加,所以热交换器7的通风速度的增加被抑制,能够不会导致通风阻力的增大地高效率地使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性能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使热交换器7的折弯数(即,构成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部彼此的连接部的个数)为3处,但是折弯数不限定于该个数。例如,热交换器7的折弯数也可以是4处以上。在该情况下,由于也伴随着通风阻力的增加,所以以减薄热交换器7等适宜选择热交换器7的规格为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构成热交换器7的4个热交换部(热交换部7a、7b、7c、7d)以单独个体构成,但是也可以在配置于折弯部的翅片71上开设狭缝等,在将各热交换部一体地制造后,在折弯部折弯。由于折弯部本来空气就难以流通,对热交换的帮助较小,所以在折弯部即使没有翅片71,也能够不降低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性能地削减翅片材料的使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以热交换部7a和热交换部7b的连接部(折弯部)以及热交换部7c和热交换部7d的连接部(折弯部)与风扇4接近,热交换部7b和热交换部7c的连接部(折弯部)与吸入口6接近的方式,将各热交换部配置成曲折状,但是这些热交换部的配置并不限定于该配置。例如也可以使热交换器7沿着通风方向翻转,以热交换部7a和热交换部7b的连接部(折弯部)以及热交换部7c和热交换部7d的连接部(折弯部)与吸入口6接近,热交换部7b和热交换部7c的连接部(折弯部)与风扇4的轮毂4b接近的方式,将各热交换部配置成曲折状。
此外,也可以将热交换器7构成为如图6所示那样。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所内置的热交换器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另外,图6(a)是从图4所示的箭头C看到的热交换器7的图(后视图)。此外,图6(b)是图6(a)的D-D截面示意图。
图6所示的热交换器7通过使分隔板8和热交换器7的侧板共用化而一体成型。若这样地构成热交换器7,则能够谋求基于构件的共用化的成本下降和基于热交换器7和分隔板8的一体化的组装构件件数削减,能够进一步谋求组装工序的简化。此外,由于能够在分隔板8上固定热交换器7、即各热交换部7a~7d,所以用于将各热交换部7a~7d配置成沿铅垂方向成为规定的曲折形状的配置精度提高。
实施方式3
也可以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表示的室外单元50中,采用例如以下所示那样的风扇4。另外,对于在本实施方式3中未特别记载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相同,对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记载。
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此外,图8是图7的E-E截面示意图。另外,图8所示的空白箭头是表示流过室外单元的空气的流动。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3的风扇4在叶片4a的外周部与轮毂4b之间形成有连接相邻的叶片4a的中间环100。更加详细而言,叶片4a由轮毂4b与中间环100之间的内周叶片101、和设于中间环100的外周侧的外周叶片102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使外周叶片102的片数多于内周叶片101的片数,确保风扇4的空气动力性能。此外,如图8(是包括风扇4的旋转轴在内的假想截面,且沿着构成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部的排列方向的假想截面)所示,热交换部7a和热交换部7b的连接部(折弯部)以及热交换部7c和热交换部7d的连接部(折弯部)的位置,在热交换部的排列方向上,与中间环100的位置大致一致。
以上,在像本实施方式3那样地被构成的室外单元50中,除了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表示的效果之外,还发挥以下的效果。
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表示的风扇4构成为,缩窄叶片4a的宽度,增多叶片4a的片数,并减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本实施方式3表示的风扇4用中间环100连接叶片4a能够使叶片4a的根部强度提高,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窄叶片4a的宽度,增多叶片4a的片数。因此,本实施方式3表示的风扇4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表示的风扇4相比,能够谋求旋转轴方向的厚度的薄型化。
这样,由于风扇4的叶片4a的轴向厚度变得更小,因此在室外单元50内安装热交换器7的空间增加,所以热交换器7的安装体积增加。此外,在热交换器7的折弯部(相邻的热交换部彼此的连接部)附近空气比较难以流通,但是由于与没有叶片4a的中间环100的位置大致一致,所以能够防止因设有中间环100而引起的风扇4的空气动力性能的降低。另外,由于空气不流入中间环100,所以因吸入空气和中间环100的干涉带来的紊乱而造成的噪音增加也不会产生。这样,能够不导致风扇4的空气动力性能的降低、噪音的增加地使风扇4薄型化、即增加热交换器7的安装体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叶片4a的大致中间部设有连接相邻的叶片4a的环,但是当然也可以将连接相邻的叶片4a的环设于叶片4a的外周部。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叶片4a的强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使所有的与风扇4接近的热交换器7折弯部(热交换部彼此的连接部)在热交换部的排列方向上与中间环100的位置大致一致,但是通过使这些折弯部中的至少一个与中间环100的位置大致一致,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对在壳体1的侧面部形成有吹出口2的室外单元50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够将本发明实施于在壳体1的顶面部形成有吹出口2的室外单元50中。另外,对于在本实施方式4中未特别记载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相同,对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记载。
图9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此外,图10是图9的F-F截面示意图。另外,图10所示的空白箭头是表示流过室外单元的空气的流动。此外,图10所示的在圆圈内画×的记号是表示从纸面近前侧流向深处侧的空气的流动。
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表示的室外单元50表示了由沿水平方向配置风扇4和热交换器7而通风的侧流型室外单元构成的情况,但是本实施方式4的室外单元50由将风扇4和热交换器7正好倾斜90度沿上下方向配置而通风的顶流型室外单元构成。详细而言,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成为壳体1的顶面部的顶板1d上形成吹出口2,与该吹出口2相向地安装有风扇4。并且,热交换器7被配置在风扇4的下方。此外,在壳体1的4个侧面的各一部分形成有吸入口6。即,在壳体1内,形成通过风扇4驱动而使从吸入口6流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7和风扇4流向吹出口的风路。压缩机9被配置在成为该风路以外的部位的壳体1的下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采用了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表示的风扇4,但是当然也可以采用实施方式3表示的风扇4。
热交换器7被分为4个热交换部(热交换部7a、7b、7c、7d),将这些热交换部7a~7d沿水平方向排列地配置成曲折状。即,本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7形成有3个折弯部(热交换部的端部彼此被连接的部位)。此外,热交换部7a、7b、7c、7d的风扇4侧的端部与风扇4接近,热交换器7的通风面积被配置成充分大。另外,热交换器7即热交换部7a~7d由翅片71和传热管72构成。翅片71为了形成空气流动的间隙,隔着一定的间隔地沿水平方向层叠多个。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4的室外单元5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室外单元50的外部空气从设于4个侧面的吸入口6流入后,空气流被转向上方向,通过热交换器7和风扇4,从吹出口2被排出。通过热交换器7的翅片71间的空气在此期间与热交换器7进行热交换。
以上,在像本实施方式2那样被构成的室外单元50中,除了实施方式1表示的效果之外,由于翅片71间的间隙沿铅垂方向扩展,所以空气通过热交换器7时容易沿铅垂方向移动,因此,热交换器7的通风阻力降低的效果大,能够降低风扇输入。此外,即使与热交换器7的安装体积增加相应地使风量增加,由于通风面积也同时增加,所以热交换器7的通风速度的增加被抑制,能够不导致通风阻力的增大地高效率地使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性能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使用了1台风扇4,但是在与热交换器7的安装体积增加相应地使风量增加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多个风扇4。例如也可以以热交换部7a与热交换部7b的连接部(折弯部)附近、和热交换部7c与热交换部7d的连接部(折弯中间部)附近成为水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方式,配置2台风扇4。可是,在本实施方式4中,增大叶片直径而由1台风扇4产生规定的风量。这是因为,通过增大叶片直径,由1台风扇4产生规定的风量,能够使风扇4以比较低的转速高效率地运转,还能够抑制噪音。这样,通过在与1台风扇4相向的范围内将多个热交换部配置成曲折状,即,通过在与1台风扇4相向的范围内配置多个折弯部,能够使相对于1台风扇4的热交换器的体积增加,所以能够不增加通风阻力即风扇输入地提高热交换性能,而且还能够谋求风扇4的效率提高和低噪音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使热交换器7的折弯数(即,构成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部彼此的连接部的个数)为3处,但是折弯数不限定于该个数。例如,热交换器7的折弯数也可以是4处以上。在该情况下,由于也伴随着通风阻力的增加,所以以减薄热交换器7等适宜选择热交换器7的规格为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将构成热交换器7的4个热交换部(热交换部7a、7b、7c、7d)以单独个体构成,但是也可以在配置于折弯部的翅片71上开设狭缝等,在将各热交换部一体地制造后,在折弯部折弯。在一体地制造热交换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为在折弯部预先不安装翅片71的结构。通过在折弯部不设置翅片71,热交换器7的弯曲加工性提高。此外,由于折弯部本来空气就难以流通,对热交换的帮助较小,所以能够不降低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性能地削减翅片材料的使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以热交换部7b和热交换部7c的连接部(折弯部)与风扇4的轮毂4b接近,热交换部7a和热交换部7b的连接部(折弯部)以及热交换部7c和热交换部7d的连接部(折弯部)与吸入口6接近的方式,将各热交换部配置成曲折状,但是这些热交换部的配置并不限定于该配置。例如,也可以使热交换器7沿着通风方向翻转,以热交换部7b和热交换部7c的连接部(折弯部)与吸入口6接近,热交换部7a和热交换部7b的连接部(折弯部)以及热交换部7c和热交换部7d的连接部(折弯部)与风扇4接近的方式,将各热交换部配置成曲折状。
以上,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中,表示了在风扇4的上风侧配置有热交换器7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风扇4的下风侧配置热交换器7。例如在实施方式1表示的室外单元50的情况下,还能够从前板1b侧吸入空气,向成为下风侧的热交换器7供给该吸入空气。在该情况下,由于还能够获得基于风速大的风扇4的吹出气流与热交换器7碰撞的传热促进效果,所以具有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性能进一步提高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中,以在轮毂4b中内置有风扇马达5的风扇4为例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沿旋转轴方向从轮毂4b突出地被安装的外置马达作为风扇马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壳体、1a 基座板、1b 前板、1c 侧板、1d 顶板、2 吹出口、3 喇叭口、4 风扇、4a 叶片、4b 轮毂、5 风扇马达、6吸入口、7 热交换器、7a~7e 热交换部、8 分隔板、9 压缩机、10 机械室、50 室外单元、71 散热片、72 传热管、100 中间环、101 内周叶片、102 外周叶片。

Claims (12)

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具备热交换器、至少1个风扇、压缩机、和内置上述热交换器、至少1个风扇、压缩机,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箱状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机被配置在从上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和上述风扇流向上述吹出口的风路以外的部位,
上述热交换器由多个热交换部构成,
这些热交换部被配置成曲折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对于与1个上述风扇相向的范围的热交换器,
多个上述热交换部以上述热交换部的端部彼此的连接部位即折弯部形成3个以上的方式,被配置成曲折状,或者,以在沿着多个上述热交换部的排列方向的假想截面中,相向的上述风扇侧的端部与该风扇接近的方式,被配置成曲折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和上述热交换器彼此沿水平方向被配置,
多个上述热交换部沿水平方向排列,并被配置成曲折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具备:隔着规定的间隔被层叠的多个翅片;以及贯穿这些翅片的导管,
上述翅片的层叠方向是水平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和上述热交换器彼此沿水平方向被配置,
多个上述热交换部沿铅垂方向排列,并被配置成曲折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具备:隔着规定的间隔被层叠的多个翅片;以及贯穿这些翅片的导管,
上述翅片的层叠方向是水平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和上述热交换器彼此沿铅垂方向被配置,
多个上述热交换部沿水平方向排列,并被配置成曲折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具备:隔着规定的间隔被层叠的多个翅片;以及贯穿这些翅片的导管,
上述翅片的层叠方向是水平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具备叶片、轮毂和马达,上述马达被内置于上述轮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具备多个叶片、轮毂和马达,在上述叶片的外周部,形成有连接相邻的上述叶片的外周环。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具备多个叶片、轮毂和马达,在上述叶片的外周部与上述轮毂之间,形成有连接相邻的上述叶片的中间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以假想截面观察的状态下,上述假想截面包括上述风扇的旋转轴,且沿着构成上述热交换器的多个上述热交换部的排列方向,
相邻的上述热交换部的端部彼此的连接部位中的至少1个位置,在上述热交换部的排列方向上,与上述中间环的位置大致一致。
CN201280071704.7A 2012-02-20 2012-02-20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Active CN104204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01110 WO2013124877A1 (ja) 2012-02-20 2012-02-20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4682A true CN104204682A (zh) 2014-12-10
CN104204682B CN104204682B (zh) 2017-06-06

Family

ID=49005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1704.7A Active CN104204682B (zh) 2012-02-20 2012-02-20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89577B2 (zh)
JP (1) JP5932966B2 (zh)
CN (1) CN104204682B (zh)
DE (1) DE112012005908T5 (zh)
WO (1) WO20131248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49721B2 (en) * 2017-12-13 2023-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0271A (en) * 1983-01-28 1984-09-1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Outdoor unit construction for an electric heat pump
JPH0783002A (ja) * 1993-09-17 1995-03-28 Hitachi Ltd 流体機械および流体機械の翼装置
CN1149117A (zh) * 1995-04-03 1997-05-07 株式会社东芝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JPH10213331A (ja) * 1997-01-29 1998-08-11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H10300129A (ja) * 1997-04-25 1998-11-13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3120588A (ja) * 2001-10-18 2003-04-23 Denso Corp 送風装置
CN200972216Y (zh) * 2006-06-07 2007-11-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管式空调器
JP2008202869A (ja) * 2007-02-21 2008-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7483A (en) * 1973-05-16 1974-08-06 Carrier Corp Heat exchanger
JPH0399135A (ja) 1989-09-08 1991-04-24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H10259931A (ja) 1997-03-19 1998-09-29 Hitachi Ltd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空調用水冷却器ユニット
JP2000028164A (ja) 1998-07-10 2000-01-25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2228193A (ja) * 2001-01-30 2002-08-14 Nakano Refrigerators Co Ltd 一体空冷式冷凍機ユニット
JP2006057864A (ja) 2004-08-17 2006-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8057480A (ja) 2006-09-01 2008-03-13 Daikin Ind Ltd シュラウド付プロペラファン
JP2010121895A (ja) 2008-11-21 2010-06-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室外ユニット
JP2010159908A (ja) 2009-01-08 2010-07-22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5409544B2 (ja) * 2010-08-04 2014-0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0271A (en) * 1983-01-28 1984-09-1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Outdoor unit construction for an electric heat pump
JPH0783002A (ja) * 1993-09-17 1995-03-28 Hitachi Ltd 流体機械および流体機械の翼装置
CN1149117A (zh) * 1995-04-03 1997-05-07 株式会社东芝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JPH10213331A (ja) * 1997-01-29 1998-08-11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H10300129A (ja) * 1997-04-25 1998-11-13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3120588A (ja) * 2001-10-18 2003-04-23 Denso Corp 送風装置
CN200972216Y (zh) * 2006-06-07 2007-11-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管式空调器
JP2008202869A (ja) * 2007-02-21 2008-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2005908T5 (de) 2014-11-27
WO2013124877A1 (ja) 2013-08-29
US20150013376A1 (en) 2015-01-15
CN104204682B (zh) 2017-06-06
US9689577B2 (en) 2017-06-27
JP5932966B2 (ja) 2016-06-08
JPWO2013124877A1 (ja) 2015-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04043B2 (en) Air conditioner
US10066843B2 (en) Methods for operating and constructing a blow through air handler
JP624848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ダクト型室内機
JP4876784B2 (ja) 両吸込型遠心送風機
CN101737870B (zh) 空调设备的室内单元
CN107923413B (zh) 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JP5959735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US20140246180A1 (en) Outdoor cooling unit i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15055182A (ja) ファン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4838210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US20140315479A1 (en) Turbo fan and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reof
JP200112435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4204682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CN103765149A (zh) 带翅片的热交换器
WO2006035927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壁掛け型室内ユニット
WO2019016981A1 (ja) 空気調和機
CN209819688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JP3758592B2 (ja)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CN104791304A (zh) 冷却模块
JPWO2017042865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6455225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140018445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2005062661A (ja) 送風部の送風騒音低減装置
JP588562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KR200413882Y1 (ko) 열교환기의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