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3887A - 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3887A
CN104203887A CN201380016486.1A CN201380016486A CN104203887A CN 104203887 A CN104203887 A CN 104203887A CN 201380016486 A CN201380016486 A CN 201380016486A CN 104203887 A CN104203887 A CN 104203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one
general formula
phenol
formula
alk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64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3887B (zh
Inventor
芦田一仁
桥本祐树
山本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shu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shu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shu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shu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03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3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3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3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1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action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07C37/2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action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using aldehydes or ke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06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five-membered ring
    • C07C2601/08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five-membered ring 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4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为了以一步反应工业化得到1,1,3-三(羟基苯基)环烷烃类,而使下述通式(1)表示的2-环烯烃-1-酮类或下述通式(2)表示的3-羟基环烷烃-1-酮类与下述通式(3)表示的苯酚类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的方法。式中,R1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R2表示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m表示0~2的整数,在整个环内R2进行多次取代时,R2可以各自相同也可以不同,n表示1~9的整数,式中,R1、R2、m及n与所述的R1、R2、m及n相同,式中,R3表示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a为2以上时,R3可以各自相同也可以不同,a表示0~4的整数,b表示1或2的整数,但是,1≦a+b≦5,式中,R1、R2、R3、a、b、m及n与所述的R1、R2、R3、a、b、m及n相同。

Description

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制造1,1,3-三(羟基苯基)环烷烃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2-环烯烃-1-酮类或3-羟基环烷烃-1-酮类与苯酚类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以环烷烃为中心骨架的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例如已知采用如下反应,通过使苯酚类与由羟基苯基取代的环烷烃骨架的酮类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而使形成环烷烃骨架的羰基的碳原子被2个羟基苯基取代(专利文献1)。
但是,在该方法中,专利文献1中虽对原料的制法无任何记载,但作为原料的上述酮类中,在环烷酮的3-位上结合羟基苯基的环状酮类为难于工业化制造的化合物。例如,如Tetrahedron,55(1999),6657中所记载,此种酮类是使用高价的钯化合物、磷化合物而得到的物质,此外,在Journal of OrganicChemistry,56(1991),2853的方法中合成工序长,在Journal of ChemicalResearch,Synopses 366(1995)的方法中,虽由环状不饱和酮反应1次而生成,但收率低,且必需的银化合物也非少量,因而均未通过适合工业化制造的方法而得到。
此外,已知通过烷基苯酚与α,β-不饱和酮进行反应,可得到α,β-不饱和键上的苯酚的加合产物(非专利文献1)。但是,未记载在该反应中,羰基与苯酚的反应及三苯酚的生成。
另外,作为其他方法,还已知由α,β-不饱和醛与苯酚类制造三苯酚类的方法,但不是使用酮的方法(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
且另一方面,还已知羟基取代环状酮类与苯酚进行反应而得到双苯酚(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但在此种反应中,羟基不参与反应,在羟基取代酮类与苯酚类的反应中,以往只知道双苯酚的生成。
通常,使酮类与苯酚类进行反应时,和与醛类进行反应时相比,多数情况下反应速度、收率等均低,因苯酚类的取代基不同,有时会得不到目的物或收率极低。
如上所述,以往由α,β-不饱和酮类或羟基取代酮类与苯酚类以一步制造三苯酚类的方法还属未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425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662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3-1823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250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6330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ynthetic Communications,19,1109-17(1989)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可由α,β-不饱和环状酮类或羟基取代饱和环状酮类以一步反应工业化得到1,1,3-三(羟基苯基)环烷烃类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者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作为原料使用作为α、β-不饱和环状酮的2-环烯烃-1-酮类或作为羟基取代饱和环状酮类的3-羟基环烷烃-1-酮类,可通过使其与苯酚类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而在能以一步工业化实施的反应条件下,制造1,1,3-三(羟基苯基)环烷烃类,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
一种下述通式(4)表示的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下述通式(1)表示的2-环烯烃-1-酮类或下述通式(2)表示的3-羟基环烷烃-1-酮类与下述通式(3)表示的苯酚类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
式中,R1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R2表示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m表示0~2的整数,在整个环内R2进行多次取代时,R2可以各自相同也可以不同,n表示1~9的整数,
式中,R1、R2、m及n与所述的R1、R2、m及n相同,
式中,R3表示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a为2以上时,R3可以各自相同也可以不同,a表示0~4的整数,b表示1或2的整数,但是,1≦a+b≦5,
式中,R1、R2、R3、a、b、m及n与所述的R1、R2、R3、a、b、m及n相同。
根据本发明,不使用难于工业化获得或/及高价且特殊的原料,或不经过难于工业化实施的繁杂且长的反应工序,以α,β-不饱和环状酮类或羟基取代饱和环状酮类为原料,通过使其与苯酚类进行反应,而可通过由环状酮类的1步反应工序,制造在环烷烃环的1,3-位上具有羟基苯基的三苯酚类。由此,则不需要以往必需的用于由α,β-不饱和酮类等制造原料酮的反应、纯化的工序。
而且,通过选择优选条件等,也可高收率得到三苯酚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下述通式(4)表示的1,1,3-三(羟基苯基)环烷烃类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下述通式(1)表示的2-环烯烃-1-酮类或下述通式(2)表示的3-羟基环烷烃-1-酮类与下述通式(3)表示的苯酚类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
式中,R1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R2表示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m表示0~2的整数,在整个环内R2进行多次取代时,R2可以各自相同也可以不同,n表示1~9的整数。
式中,R1、R2、m及n与所述的R1、R2、m及n相同。
式中,R3表示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a为2以上时,R3可以各自相同也可以不同,a表示0~4的整数,b表示1或2的整数,但是,1≦a+b≦5。
式中,R1、R2、R3、a、b、m及n与所述的R1、R2、R3、a、b、m及n相同。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采用的作为原料酮化合物而使用的通式(1)表示的2-环烯烃-1-酮类及通式(2)表示的3-羟基环烷烃-1-酮类中,R1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R2表示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m表示0~2的整数,在整个环内R2进行多次取代时,R2可以各自相同也可以不同。R1及R2为烷基时,作为烷基,例如可列举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
这些之中,作为R1及R2的优选的烷基,为碳原子数为1~8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5~6的环烷基,作为特别优选的烷基,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烷基。
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戊基、环庚基等。
此种烷基中,在不损害本申请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其碳原子中,例如也可结合卤素原子、烷氧基、苯基等的取代基,作为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苄基、甲氧基乙基、3‐氯丙基等。此外,也可不取代。
而且,R1及R2为烷氧基时,作为烷氧基,例如可列举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氧基。
这些之中,作为优选的烷氧基,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5~6的环烷氧基,作为特别优选的烷氧基,为碳原子数为1~2的烷氧基。
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正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正己氧基、环己氧基等。
此种烷氧基中,在不损害本申请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其碳原子中,例如也可结合卤素原子、烷氧基、苯基等的取代基,作为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2-苯基乙氧基、甲氧基乙氧基、2-氯乙氧基等。此外,也可不取代。
而且,R1及R2为芳香烃基时,作为芳香烃基,例如可列举碳原子数为6~12的芳香烃基。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苯基、茚基、1-萘基等。
这些之中,作为优选的芳香烃基,为苯基。此种芳香烃基中,在不损害本申请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例如也可结合烷基、烷氧基、苯基、卤素原子等的取代基,作为具有取代基的芳香烃基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联苯基、4-甲基苯基、4-氯苯基等。此外,也可不取代。
而且,R1及R2为卤素原子时,作为卤素原子,具体而言可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上述中,作为R1,优选为氢原子、低级烷基,特别优选为氢原子。
此外,作为R2,优选为烷基、烷氧基、苯基,更优选为甲基等的低级烷基。
作为R2的取代数m,与羰基相邻的碳原子优选为0,其他的碳原子优选为0或1。m=2时,其碳原子优选为不与羰基相邻,R2优选为烷基。
作为整个环的R2的取代位置,例如为2-环己烯-1-酮骨架的情况下,优选为4位或/及5位。
作为构成环的碳原子数n,从反应收率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4,具体而言优选为环戊烯环、环己烯环、环庚烯环,特别优选n为3,具体而言优选为环己烯环。
作为此种通式(1)表示的2-环烯烃-1-酮类,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2-环戊烯-1-酮、2-环己烯-1-酮、2-环庚烯-1-酮、2-环辛烯-1-酮、2-环壬烯-1-酮、2-环癸烯-1-酮、2-环十一烯-1-酮、2-环十二烯-1-酮、5-甲基-2-环己烯-1-酮、5-乙基-2-环己烯-1-酮、5-丙基-2-环己烯-1-酮、5-丁基-2-环己烯-1-酮、5-叔丁基-2-环己烯-1-酮、5-甲氧基-2-环己烯-1-酮、5-乙氧基-2-环己烯-1-酮、4,4-二甲基-2-环己烯-1-酮、5,5-二甲基-2-环己烯-1-酮、4,5-二甲基-2-环己烯-1-酮、4-甲基-2-环己烯-1-酮、2-甲基-2-环己烯-1-酮、6-甲基-2-环己烯-1-酮、4-甲基-2-环戊烯-1-酮、5-甲基-2-环戊烯-1-酮、2-甲基-2-环戊烯-1-酮、4,4-二甲基-2-环戊烯-1-酮、4,5-二甲基-2-环戊烯-1-酮等。
在这些中,优选为2-环戊烯-1-酮、2-环己烯-1-酮,特别优选为2-环己烯-1-酮。
此种2-环烯烃-1-酮类例如可通过在铂金催化剂的存在下将2-亚烷基(alkylidene)环烷酮异构化的方法(日本特公昭58-42175号公报等)、在酸性催化剂等的存在下将2-(1-羟基烷基)环烷烃-1-酮脱水异构化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6-147740号公报等)、将二羰基化合物环化缩合的方法(日本特开平10-130192号公报等)等的公知方法容易地得到。
此外,作为通式(2)表示的3-羟基环烷烃-1-酮类,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3-羟基环戊酮、3-羟基环己酮、4-甲基-3-羟基环己酮、4,4-二甲基-3-羟基环己酮、5,5-二甲基-3-羟基环己酮、4,5-二甲基-3-羟基环己酮、6-甲基-3-羟基环己酮、5-甲基-3-羟基环己酮、2-甲基-3-羟基环己酮、4-甲基-3-羟基环戊酮、5-甲基-3-羟基环戊酮、2-甲基-3-羟基环戊酮、4,4-二甲基-3-羟基环戊酮、4,5-二甲基-3-羟基环戊酮等。
此种3-羟基环烷烃-1-酮类例如可用使多价羟基烷基苯酚在氢化催化剂等的存在下环氢化的方法(日本特开平11-60534号公报等)等的公知方法容易地得到。
在作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另一种原料的通式(3)表示的苯酚类中,R3为烷基时,作为烷基,例如可列举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等。
作为优选的烷基,为碳原子数为1~8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5~8的环烷基,作为更优选的烷基,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烷基、碳原子数为5~6的环烷基,作为特别优选的烷基,为1级或2级的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5~6的环烷基。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
此外,烷基中,在不损害本申请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其碳原子中,例如也可结合烷氧基、苯基、卤素原子等的取代基,作为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甲氧基乙基、苄基、3-氯丙基等。此外,也可不取代。
R3为烷氧基时,作为烷氧基,例如可列举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氧基。作为优选的烷氧基,为碳原子数为1~8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5~6的环烷氧基,作为特别优选的烷氧基,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烷氧基。
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正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正己氧基、环己氧基等。此外,烷氧基中,在不损害本申请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其碳原子中,例如也可结合烷氧基、苯基、卤素原子等的取代基,作为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2-苯基乙氧基、2-氯乙氧基等。此外,也可不取代。
R3为芳香烃基时,作为芳香烃基,例如可列举碳原子数为6~12的芳香烃基。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苯基、茚基、1-萘基、苯基氧基(Phenyloxy)等。
这些之中,作为优选的芳香烃基,为苯基。此种芳香烃基中,在不损害本申请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例如也可结合烷基、烷氧基、苯基、卤素原子等的取代基,作为具有取代基的芳香烃基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4-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4-氯苯基等。此外,也可不取代。
R3为卤素原子时,作为卤素原子,可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b表示1或2的整数,b优选为1。a表示0或1~4的整数,优选为0、1或2。
作为取代基的位置,优选为羟基的对位上没有取代基的苯酚类,b为1时,更优选为羟基的对位上没有取代基且羟基的间位内的至少一个上没有取代基的苯酚类。
在通式(3)表示的苯酚类中,优选的苯酚由下述通式(5)表示。
式中,R4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R5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卤素原子或羟基。
所述通式(5)中,R4及R5为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时,作为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卤素原子的具体例、优选例及优选范围,与R3相同。
而且,优选R4及R5不同时为叔烷基,其一为叔烷基时,更优选另一个为氢原子、伯烷基或仲烷基。
此外,原料苯酚类中芳香烃基进行取代时,仅R4、R5中的任一个优选为苯基等的芳香烃基。
作为此种通式(3)表示的苯酚类,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苯酚、儿茶酚、邻甲酚、2,5-二甲苯酚、2,6-二甲苯酚、2,3,6-三甲基苯酚、2-环己基苯酚、2-环戊基苯酚、2-苯基苯酚、2-异丙基苯酚、2-叔丁基苯酚、2-叔丁基-6-甲基苯酚、2-仲丁基苯酚、2-异丁基苯酚、2-氯苯酚、2-甲氧基苯酚等。
因此,在上述通式(1)表示的2-环烯烃-1-酮类或上述通式(2)表示的3-羟基环烷烃-1-酮类与上述通式(3)表示的苯酚类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上述通式(4)表示的三苯酚类中,式中,R1、R2、R3、a、b、m及n与上述通式(1)~(3)的R1、R2、R3、a、b、m及n相同。
此外,3个羟基苯基的R3、a、b、R3的取代位置或/及羟基的取代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为相同。作为优选的三苯酚化合物,如下述通式(6)所示。
式中,R1、R2、m及n与上述通式(1)或(2)的R1、R2、m及n相同,R4、R5与上述通式(5)的R4、R5相同。
因此,作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目的物的上述通式(4)或上述通式(6)表示的三苯酚类,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
1,1,3-三(4-羟基苯基)环戊烷
1,1,3-三(4-羟基苯基)环己烷
1,1,3-三(3-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
1,1,3-三(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
1,1,3-三(3,4-二羟基苯基)环己烷
1,1,3-三(3-甲基-4-羟基苯基)环戊烷
1,1,3-三(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环戊烷
1,1,3-三(3-苯基-4-羟基苯基)环戊烷
1,1,3-三(3,4-二羟基苯基)环戊烷
1,1,3-三(3-环己基-4-羟基苯基)环庚烷
1,1,3-三(3-环己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
1,1,3-三(3-苯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
1,1,3-三(3-叔丁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
1,1,3-三(4-羟基苯基)-4-甲基环己烷
1,3-双(4-羟基苯基)-1-(2-羟基苯基)环己烷
1,3-双(4-羟基苯基)-1-(2-羟基苯基)环庚烷等。
在本发明的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上述通式(1)表示的2-环烯烃-1-酮类或上述通式(2)表示的3-羟基环烷烃-1-酮类与上述通式(3)表示的苯酚类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可以一步反应工序得到上述通式(4)表示的三苯酚类。
例如,通过苯酚与2-环己烯-1-酮或3-羟基环己烷-1-酮的反应而得到1,1,3-三(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反应如下述反应式(1)所示。
使2种以上通式(3)的苯酚类同时或依次反应时,3个羟基苯基的取代基、取代位置及/或取代数不同的三苯酚及相同的三苯酚混合存在而生成。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通式(3)表示的苯酚类与通式(1)表示的2-环烯烃-1-酮类或通式(2)表示的3-羟基环烷烃-1-酮类进行反应时,相对于2-环烯烃-1-酮类或3-羟基环烷烃-1-酮类,将苯酚类优选为在3~50摩尔倍数的范围、更优选为5~30摩尔倍数、特别优选为8~20摩尔倍数的范围内使用,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上述催化剂,优选为酸性催化剂。但不限于此。作为酸性催化剂,例如可列举质子酸催化剂、路易斯酸催化剂等的气体状、液体状及固体状的酸性催化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氯化氢气体、盐酸、硫酸、磷酸、无水硫酸等的无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或三氯乙酸等的有机酸、氯化铝、氯化铁等的卤化金属类或磷钨酸或硅钨酸等的杂多酸或阳离子交换树脂等的固体酸等。所述催化剂中,特别优选的是盐酸或氯化氢气体。
酸性催化剂的使用量无特别限定。优选的使用量因催化剂不同,适量也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例如为盐酸时,相对于2-环烯烃-1-酮类或3-羟基环烷烃-1-酮类,优选为在0.1~3摩尔倍数、更优选为0.2~1.0摩尔倍数、特别优选为0.3~0.6摩尔倍数的范围内使用。此时,优选35%等的较高浓度的盐酸。
进而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为促进反应,可使用助催化剂。
虽然不使用助催化剂也可进行反应,但从反应收率及反应速度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助催化剂。
作为助催化剂,优选为具有巯基的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甲基硫醇、乙基硫醇、正辛基硫醇、正十二烷基硫醇等的烷基硫醇类、巯基乙酸、β-巯基丙酸等的硫醇羧酸、具有巯基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或有机高分子硅氧烷等。
另外,在使用甲基硫醇时,也可作为钠盐水溶液使用。
助催化剂的使用量无特别限定,因反应条件、种类不同,适量也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例如在使用烷基硫醇时,使用量相对于2-环烯烃-1-酮类或3-羟基环烷烃-1-酮类,优选为0.5~50摩尔%、更优选为2~30摩尔%、特别优选为4~20摩尔%的范围。
反应温度在优选为0~80℃、更优选为10~60℃、特别优选为15~50℃的范围内进行,在此种反应条件中,反应在将原料全部添加到反应体系内后,优选在80小时左右以内完成。
在进行反应时,可使用反应溶剂,也可不使用,但由于苯酚类的熔点高等的原因,在原料、催化剂未充分混合时,优选使用反应溶剂。
在使用反应溶剂时,只要在不损害本申请效果的范围内,对溶剂的种类及添加量无特别限定,作为优选的反应溶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水、甲醇、乙醇、1-丙醇或2-丙醇等的低级脂肪醇类、甲苯、二甲苯等的芳香烃类、四氢呋喃、二氧杂环戊烷等的醚类、己烷、庚烷、环己烷等的饱和脂肪烃类或它们的混合溶剂。反应溶剂相对于2-环烯烃-1-酮类或3-羟基环烷烃-1-酮类,优选为在0.1~20摩尔倍数的范围内使用。
在进行反应时,反应原料的装入方法、反应方法无特别限定,可按照通常的双苯酚类、三苯酚类的反应中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例如,也可将原料、催化剂及根据需要将助催化剂、反应溶剂一同装入反应容器,而后,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升温至反应温度,搅拌下进行反应。或还可以在装入原料苯酚类、酸性催化剂及根据需要装入助催化剂、反应溶剂的反应容器中,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在反应温度下,依次添加原料酮的2-环烯烃-1-酮类或3-羟基环烷烃-1-酮类或这些原料酮与苯酚类、溶剂的混合液。从反应收率的观点来看,优选后者的方法。
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如下方法,在反应容器中装入规定量的苯酚类、酸性催化剂及根据需要装入助催化剂、反应溶剂,一边在氮气流下搅拌,一边升温至规定的反应温度后,在其中依次添加2-环烯烃-1-酮类或3-羟基环烷烃-1-酮类。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进行反应时,作为原料酮使用3-羟基环烷烃-1-酮类时,其反应的详细情况虽不明了,但因3-羟基环己烷-1-酮在酸存在下生成2-环己烯-1-酮,所以,也可认为在反应中,具有由2-环烯烃-1-酮类生成1,1,3-三(羟基苯基)环烷烃类的可能性。
反应终止后,从所得到的反应终止液中单独分离或纯化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目的物时,可适用公知的单独分离或纯化方法。例如,在反应终止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铵水溶液等的碱性水溶液,以中和酸性催化剂。而后,可根据需要加入与水分离的芳香烃、脂肪酮等的溶剂,将分离除去水层所得到的油层进行冷却而结晶析出或进行沉淀后,通过过滤而得到目的物的粗制结晶或固体。
此外,也可将分离除去所述水层而得到的油层根据需要再次加水搅拌并水洗后,将分离除去水层的操作进行1次或多次重复进行,将所得到的油层进行冷却而结晶析出或进行沉淀,通过过滤而得到目的物的粗制结晶或固体。
也可将分离除去所述的水层而得到的油层进行蒸馏并蒸馏除去未与溶剂反应的苯酚类后,将其残渣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将所得到的溶液进行冷却而结晶析出或进行沉淀后进行过滤,此外,在目的物不易结晶化时,还可将蒸馏后所得到的残渣进行冷却而得到粗制物。
也可根据所得到的三苯酚类、反应条件,在通过所述碱性水溶液进行中和并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溶剂进行结晶析出或沉淀。
本发明中,为了从所述粗制结晶、固体或粗制物中得到高纯度的三苯酚类,可使用公知的纯化方法。例如可将用所述方法得到的三苯酚类溶解在甲苯等的芳香烃溶剂、甲醇等的醇溶剂、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的脂肪酮溶剂中,直接进行冷却并进行重结晶或加入贫溶剂后,将其进行冷却并进行重结晶,滤出所析出的结晶,而得到三苯酚类的高纯品。
在上述晶析工序中,因成为目标的三苯酚类的不同,有时也可得到与所使用的溶剂、原料酚类的加合物结晶(加成化合物结晶)。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有时在因原料酮的结构而生成的三苯酚类中具有不对称碳原子,此时,三苯酚类通常以外消旋体混合物的形式而得到。此外,从所得到的外消旋体混合物三苯酚类中使用光学活性柱分离等公知的方法进行分离,可得到三苯酚类的对映体、非对映体。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1[1,1,3-三(4-羟基苯基)环戊烷的合成]
将22g苯酚、1.3g 35%盐酸和0.1g十二烷基硫醇装入试管中,在氮气氛下升温至40℃后,添加2g 2-环戊烯-1-酮,添加终止后,40℃下搅拌50小时。
将反应终止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的结果,目的物的组成值(除面积百分率/苯酚以外)为15%。另外,由该组成值计算的收率为20摩尔%(相对于2-环戊烯-1-酮)。
在反应终止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以除去水层。在油层中加水进行水洗后,将除去水层而得到的油层通过蒸馏浓缩,通过液相色谱法从残液中制备(preparative)纯度为87.6%(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目的物。将其通过NMR及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的结果,可确认出为目的物的1,1,3-三(4-羟基苯基)环戊烷。
分子量(液相色谱-质谱法):345(M-H)-
1H‐NMR(400MHz)测定(溶剂:DMSO-d6):参照表1
纯度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过面积百分率法(目的物峰面积比所检测的全部峰的总面积的比例)计算。以下实施例2~实施例6均同样求出。
表1
1H-NMR(400MHz)鉴定结果(内标:四甲基硅烷)
归属 位移值(ppm) 信号 质子数
c~f 1.63~2.94 m 7
a,b 6.61~7.17 d×6 12
g 9.09~9.14 s 3
实施例2[1,1,3-三(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合成]
将20g苯酚、2g 35%盐酸和0.1g十二烷基硫醇装入试管中,在氮气氛下升温至40℃后,添加2g 2-环己烯-1-酮2g,添加终止后,40℃下搅拌30小时进行反应。将反应终止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的结果,1,1,3-三(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组成值(除面积百分率/苯酚以外)为68%。另外,由该组成值计算的收率为77%(相对于2-环己烯-1-酮)。
实施例3[1,1,3-三(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合成]
将1412g苯酚、78.2g 35%盐酸、15.2g十二烷基硫醇、144g甲醇装入3升容量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下将液温保持在30~35℃,同时滴加144g 2-环己烯-1-酮10小时,滴加结束后,30℃下搅拌46小时。
反应终止后,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而后升温并蒸馏除去甲醇。而后,在分离除去水层而得到的油层中加入甲基异丁基酮和水进行搅拌并水洗,以分离水层。在减压下,从所得到的油层中馏出而除去未与甲基异丁基酮反应的苯酚。将在残渣中加入甲苯而析出的结晶在室温下滤出,干燥而得到1,1,3-三(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粗制结晶(纯度95%、高效液相色谱法)。
将该粗制结晶溶解在甲基异丁基酮中,加水进行水洗后,分离水层。将所得到的油层浓缩后,将在残渣中加入甲苯而析出的结晶在室温下滤出,干燥而得到223.2g 1,1,3-三(4-羟基苯基)环己烷(纯度99.4%、高效液相色谱法)。
收率:42%(相对于2-环己烯-1-酮的收率)
熔点:202℃(差示扫描量热法)
分子量:359(M-H)-(液相色谱-质谱法)
1H‐NMR(400MHz)测定(溶剂:DMSO-d6):参照表2
表2
1H-NMR(400MHz)鉴定结果(内标:四甲基硅烷)
归属 位移值(ppm) 信号 质子数
c~g 1.38~2.67 m 9
a,b 6.61~7.21 d×6 12
h 9.4 s 3
实施例4[1,1,3-三(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合成]
将41.6g苯酚、3.2g 35%盐酸和0.5g十二烷基硫醇装入200ml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下升温至40℃后,滴加10.7g 3-羟基环己烷-1-酮3小时,滴加结束后,40℃下搅拌79小时进行反应。将反应终止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的结果,1,1,3-三(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组成值(除面积百分率/苯酚以外)为61%。另外,由该组成值计算的收率为59%(相对于3-羟基环己烷-1-酮)。
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后处理后,通过NMR及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的结果,可确认出为目的物的1,1,3-三(4-羟基苯基)环己烷。
实施例5[1,1,3-三(3-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合成]
将1513.4g邻甲酚、73g 35%盐酸、14.2g十二烷基硫醇、134.4g甲醇装入3升容量的四口烧瓶中,一边在氮气氛下将液温保持在30~32℃,一边滴加134.5g 2-环己烯-1-酮3.5小时。滴加结束后,30~32℃下搅拌22小时。反应终止后,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而后升温并蒸馏除去甲醇。而后,在分离除去水层而得到的油层中加入甲基异丁基酮和水进行搅拌并水洗,分离除去水层。在减压下,从所得到的油层中馏出并除去未与甲基异丁基酮反应的邻甲酚。
将残渣溶解在1-辛醇中后,加入环己烷进行结晶析出,将所析出的加成化合物结晶在室温下滤出,干燥而得到522.5g作为白色加成化合物结晶的目的物1,1,3-三(3-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将所得到的加成化合物结晶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的结果,加成化合物结晶中的溶剂量为16重量%,将加成化合物结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的结果,1,1,3-三(3-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纯度为99.2%(除溶剂成分以外)。
收率:77.9%(相对于2-环己烯-1-酮的收率)
分子量:401(M-H)-(液相色谱-质谱法)
熔点:未能确认出(差示扫描量热法)
1H‐NMR(400MHz)测定(溶剂:CDCl3):参照表3
表3
1H-NMR(400MHz)鉴定结果(内标:四甲基硅烷)
实施例6[1,1,3-三(3-苯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合成]
将177g 2-苯基苯酚、0.5g十二烷基硫醇、17.7g甲醇装入1升容量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下将液温升温至42℃后,在体系内用氯化氢气体喷吹至饱和。将内温维持在39~41℃,同时在其中滴加10.1g 2-环己烯-1-酮2小时,滴加结束后,一边喷吹氯化氢气体,一边在39~41℃下搅拌25小时。反应终止后,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而后加入甲苯以分离除去水层。而后,加水搅拌并水洗,在减压下,从分离水层所得到的油层中馏出并除去未与甲苯反应的2-苯基苯酚,得到纯度为77.0%(高效液相色谱法)的93.6g 1,1,3-三(3-苯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进而用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化,得到纯度为97.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1,1,3-三(3-苯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
分子量:587(M-H)-(液相色谱-质谱法)
1H‐NMR(400MHz)测定(溶剂:DMSO‐d6):参照表4
表4
1H-NMR(400MHz)鉴定结果(内标:四甲基硅烷)
归属 位移值(ppm) 信号 质子数
g~k 1.53~2.83 m 9
a,a’,a” 6.77~6.96 d×3 3
b~f,b’~f’,b”~f” 7.03~7.56 m 21
1,1’,1” 9.25~9.40 s×3 3
对比例1[苯酚与4-己烯-3-酮的反应]
将19g苯酚、1.0g 35%盐酸和0.1g十二烷基硫醇装入试管中,升温至35℃后,添加2g 4-己烯-3-酮,添加终止后,35℃下搅拌42小时。将反应液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分析,但未能确认出三苯酚的生成。

Claims (1)

1.一种下述通式(4)表示的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下述通式(1)表示的2-环烯烃-1-酮类或下述通式(2)表示的3-羟基环烷烃-1-酮类与下述通式(3)表示的苯酚类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
式中,R1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R2表示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m表示0~2的整数,在整个环内R2进行多次取代时,R2可以各自相同也可以不同,n表示1~9的整数,
式中,R1、R2、m及n与所述的R1、R2、m及n相同,
式中,R3表示烷基、烷氧基、芳香烃基或卤素原子,a为2以上时,R3可以各自相同也可以不同,a表示0~4的整数,b表示1或2的整数,但是,1≦a+b≦5,
式中,R1、R2、R3、a、b、m及n与所述的R1、R2、R3、a、b、m及n相同。
CN201380016486.1A 2012-03-30 2013-03-28 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203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0653 2012-03-30
JP2012080653 2012-03-30
PCT/JP2013/059187 WO2013146983A1 (ja) 2012-03-30 2013-03-28 トリスフェノ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3887A true CN104203887A (zh) 2014-12-10
CN104203887B CN104203887B (zh) 2016-09-21

Family

ID=49260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6486.1A Active CN104203887B (zh) 2012-03-30 2013-03-28 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38115B2 (zh)
CN (1) CN104203887B (zh)
WO (1) WO20131469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1739B2 (ja) * 2012-05-14 2017-02-01 本州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1,3−ビス(4−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シクロヘキサン類の製造方法
JP6250453B2 (ja) * 2013-03-28 2017-12-20 本州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トリスフェノール化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5328A (en) * 1979-09-20 1981-05-15 Gen Electric Tetraphenol compound and polycarbonate
JPH06242599A (ja) * 1993-02-18 1994-09-02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
JP2007299825A (ja) * 2006-04-28 2007-11-15 Canon Inc 有機el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451A (zh) * 1974-06-19 1976-01-08 Nippon Zeon Co
US4847429A (en) * 1987-08-03 1989-07-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Synthesis of phenylhydroquinones
JP4020517B2 (ja) * 1998-12-01 2007-12-12 本州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対称シクロヘキシリデン多価フェノール類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205349B2 (ja) * 2012-03-30 2017-09-27 本州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新規なビス(4−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シクロヘキセン類
JP6068204B2 (ja) * 2012-03-30 2017-01-25 本州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新規なトリスフェノール化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5328A (en) * 1979-09-20 1981-05-15 Gen Electric Tetraphenol compound and polycarbonate
JPH06242599A (ja) * 1993-02-18 1994-09-02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
JP2007299825A (ja) * 2006-04-28 2007-11-15 Canon Inc 有機el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3887B (zh) 2016-09-21
JP6138115B2 (ja) 2017-05-31
WO2013146983A1 (ja) 2013-10-03
JPWO2013146983A1 (ja) 201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150642A1 (en) CANNABINOID DERIVATIVES, PRECURSORS AND USES
JP5931239B2 (ja) トリスフェノール類及びそのモノエステル置換体の製造方法及び4−アシルアラルキルフェノール誘導体
CN109096102A (zh) 一种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合成技术
CN104203887A (zh) 三苯酚类的制造方法
Vorontsova et al. Novel ligands based on bromosubstituted hydroxycarbonyl [2.2] paracyclophane derivative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in asymmetric catalysis
EP2894143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ly active 2,3-dihydrofarnesal
CN104379545B (zh) 4,4”-二羟基-间三联苯类的制造方法
JP6068204B2 (ja) 新規なトリスフェノール化合物
CN104203889B (zh) 双(4-羟基苯基)环己烯类化合物
CN111574327A (zh) 由包含2-乙基己醛和甲酸3-庚酯的混合物制备3-庚醇的方法
CN101555205B (zh) 一种3-氧代-1-环丁烷羧酸的制备方法
RU2486167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циклогексана и его производных
JP6071739B2 (ja) 1,3−ビス(4−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シクロヘキサン類の製造方法
JP6250453B2 (ja) トリスフェノール化合物
CN105688984B (zh) 用于2-辛酮的丁烯醛化的方法
CN100497290C (zh) (甲基)丙烯酸酯的精制方法
JP2005097144A (ja) 2核フェノ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CN103641704B (zh) 一种制备苯乙酸衍生物的方法
US9527862B2 (en) Compounds of chiral aromatic spiroketal diphosphine ligand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uses thereof
JP4083842B2 (ja) N−シクロプロピルアニリン類の製造方法
CN102464594B (zh) 普瑞巴林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KR100926310B1 (ko) 톨테로딘 라세미체의 중간체
KR100918692B1 (ko) 톨테로딘 라세미체의 제조방법, 톨테로딘 라세미체의중간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6162944A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N-cyclopropylanilines and intermediates therefor
CN108623529A (zh) 一种噁嗪草酮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