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3796B -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03796B CN104203796B CN201380016658.5A CN201380016658A CN104203796B CN 104203796 B CN104203796 B CN 104203796B CN 201380016658 A CN201380016658 A CN 201380016658A CN 104203796 B CN104203796 B CN 1042037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ane
- inframarginal
- adapter
- supramarginal plate
- crane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7/00—Overhead travelling crane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girders the ends of which are directly supported by wheels or rollers running on tracks carried by spaced suppor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616—Structural member making
- Y10T29/49623—Static structure, e.g., a building component
- Y10T29/49634—Beam or gir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eg Units, Guards, And Driving Tracks Of Cranes (AREA)
- Jib Crane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1a,1b),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该起重机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并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3)和下缘板(4)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2),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9)可以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以及一种用于装配起重机梁(2)的、包括用于制造该起重机梁(2)的桁架结构的装配步骤的方法。起重机梁(2)在两个相对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上包括衔接器(12),该衔接器可以如下地固定在上缘板(3)和下缘板(4)上,即,该衔接器(12)能够相对上缘板(3)和下缘板(4)校准并且然后该衔接器(12)能够在期望位置中被焊接在上缘板(3)和下缘板(4)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该起重机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并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和下缘板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可以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装配起重机的,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的、以一个长度水平延伸的并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和下缘板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的方法,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可以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其中,在装配步骤中制造所述起重机梁的桁架结构。
背景技术
由德国专利说明DE260030公知了一种具有两个水平起重机梁和两个竖直支撑架的所谓的双梁高架起重机,所述起重机梁和支撑架构成高架起重机的高架框架。起重机梁相互平行以及彼此间隔地延伸。在支撑架的下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行走机构,通过这些行走机构高架起重机能够沿着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行走方向行走。具有钢绳葫芦的起重小车能够在起重机梁上且沿该起重机梁行走。根据双梁起重机的结构被设置在起重小车上的钢绳葫芦的吊货装置在两个起重机梁之间被放出或者被提升。起重机梁被构造成桁架梁并且各包括一个上缘板和一个下缘板,这些上缘板和下缘板分别被水平和相互平行地校准。两个起重机梁的上缘板和下缘板通过竖直延伸的杆状竖柱以及对角延伸的杆状斜撑杆相互连接。两个起重机梁在其端部处通过横杆和斜撑杆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框架。沿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在上缘板与下缘板之间根据桁架的样式设置有杆状的竖柱和斜撑杆,这些竖柱和斜撑杆分别使上缘板与被竖直设置在其下的下缘板相连接。
德国发明DE1971794U描述了一种双梁桥式起重机,该双梁桥式起重机的两个水平起重机梁通过设置在其各个端部上的端梁相互连接并且能够共同沿着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行走方向行走。两个起重机梁同样被构造成桁架梁并且分别包括板状的上缘板、杆状的下缘板和杆状的竖柱。
专利说明DE3109834C2涉及一种具有铁塔和起重机臂的塔式起重机,该铁塔和起重机臂被构造成桁架结构。方形的铁塔包括四个L形状的和被竖直校准的支撑架,它们中的每两个邻接的支撑架通过三角形的板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板以其角区域和/或其边缘之一被固定在支撑架上。至少所述板的边缘的一部分被卷边并且构成加固筋。
另外,已经由德国实用新型DE1971793U1公知了一种桥式起重机的构造成箱形横梁的起重机梁。该起重机梁在其两个相对的端部上通过连接元件分别被旋紧在一个端梁上。端梁支承着行走机构,桥式起重机利用这些行走机构能够沿轨道行走。连接板基本上由矩形的基板组成,在该基板上分别向内位移地焊接有两个矩形的紧固板。紧固板分别垂直地立在基板上并且设置为平行的以及彼此保持一个间隔,该间隔大约相当于起重机梁的宽度。因此连接元件能够以其紧固板套装在起重机梁的端部上、被校准和被焊接在所期望的位置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改良的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这个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以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9的特征的、用于装配起重机梁的方法得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8和10至12中对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加以阐述。
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并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和下缘板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能够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在该起重机中所述至少一个起重机梁以有益的方法通过如下方式得以改良,即起重机梁在两个相对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上包括一个衔接器,该衔接器能够如此地固定在上缘板和下缘板上,即,该衔接器能够相对上缘板和下缘板被校准,并且然后该衔接器在期望位置中能够被焊接在上缘板和下缘板上。与留有尺寸余量地制造起重机梁和然后将部件切割或者改短至需要尺寸或者所期望的长度的传统的制造方法相比,在被改良的起重机梁中通过避免相应的补充加工显著地降低了加工费用。同样能够避免可能必要的间隔板的焊接。因此同样简化了装配作业。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构造和使用可校准的衔接器能够实现总体上降低制造成本。由于衔接器相对上缘板和下缘板可以向所有的空间方向移动,所以除了起重机梁的长度之外还能够对起重机梁的制造误差进行补偿。
在这种情况下以有益的方式规定:衔接器至少沿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能够相对上缘板和下缘板校准。因此构造为桁架梁的起重机梁不必在长度上加工得那么精确以及在对衔接器的校准和焊接时还可以对起重机梁的扭曲或其他的误差加以考虑。
在构造简单的结构中规定:起重机梁在两个相对的端部的每个端部上均包括有衔接器。因此,在有益的方法中增大了起重机梁的长度的能够调节的长度范围。
在构造上有益的方法中规定:衔接器包括用于固定在行走机构上的连接板、用于固定在上缘板上的顶板和用于固定在下缘板上的衔接器壁。
在一个装配步骤中,衔接器可以以有益的方式由固定在顶板上的、无连接板的衔接器壁组成。然后顶板被水平地安放在起重机梁的上缘板上并且在校准之后与该上缘板焊接在期望位置中以及终结在下缘板的区域内的衔接器壁在校准之后与该下缘板焊接在期望位置中。作为可选,在这种情况下连接板可以事先焊接在顶板和衔接器壁上。
在有益的方法中规定:在顶板上设置有两个平行且彼此间隔地延伸的衔接器壁。
在进一步的装配步骤中可以规定:通过如下方式实施第二次校准,即,连接板在校准之后在已经校准的顶板和衔接器壁上被焊接在期望位置中。
在有益的方法中还规定:行走机构通过设置在连接板中的孔能够固定在每个衔接器上。
用于装配起重机的,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的,以一个长度水平延伸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和下缘板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的方法,其中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能够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其中在装配步骤中制造起重机梁的桁架结构,在该方法中至少一个起重机梁以有益的方法通过如下方式得以改良:在进一步的装配步骤中衔接器被设置在起重机梁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上,该衔接器被相对上缘板和下缘板校准以及然后该衔接器在期望位置中根据期望长度被焊接在上缘板和下缘板上。因此衔接器在焊接之前可以相对上缘板和下缘板沿所有的空间方向被校准,以便对可能存在的制造误差进行补偿。
在这种情况下在有益的方法中规定:衔接器至少沿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相对上缘板和下缘板被校准。因此构造成桁架梁的起重机梁不必在长度方面被加工得那么精确以及在对衔接器的校准和焊接时还可以对起重机梁的扭曲或其他的误差加以考虑。
在一个装配步骤中规定:包括被固定在顶板上的衔接器壁的衔接器在以其顶板水平地安放在起重机梁的上缘板上的情况下在期望位置中与上缘板被校准并被焊接以及终结在下缘板的区域内的衔接器壁在期望位置中与下缘板被校准并被焊接。至少由顶板和衔接器壁组成的衔接器因此可以将上缘板与下缘板连接并且同时在空间内(imRaum)被校准焊接。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固定行走机构的连接板可以事先固定在顶板和衔接器壁上。
作为可选规定:在完成对顶板和衔接器壁的校准和焊接以及在起重机梁的总长度中的考虑之后还要考虑连接板,然后连接板才在期望位置中被校准和焊接在顶板和衔接器壁上。因此在装配中具有两个连续的校准可能。
在有益的方法中规定:衔接器被设置、移动和焊接在起重机梁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中的每个端部上。在这种情况下,衔接器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被一步式地或两步式地装配。优选在起重机梁的一个端部上使用带有固定的连接板的衔接器和在该起重机梁的另一个端部上使用不带固定的连接板的衔接器。这样在一个端部上实施双校准。
附图说明
借助附图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附图中:
图1a是被构造成单梁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
图1b是被构造成双梁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
图2a是用于图1a所示桥式起重机的本发明的起重机梁的透视图;
图2b是用于图1b所示桥式起重机的本发明的两个起重机梁的透视图;
图3是图2a所示的起重机梁的横截面图;
图4a是用于起重机梁的衔接器的侧视图,以及
图4b是沿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看的衔接器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关于桥式起重机的说明相应地也适用于高架起重机。
图1a示出的是传统的、被构造成单梁桥式起重机的第一起重机1a。第一起重机1a包括被构造成箱形横梁的起重机梁2,该起重机梁被水平地校准并且以长度L沿其纵向方向LR延伸。在起重机梁2的彼此对置的端部上固定有第一和第二行走机构7、8,这样构成可在俯视图中基本上呈双T形的起重机桥。通过行走机构7、8第一起重机1a在未被示出的轨道上可以沿水平行走方向F横向于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行走。轨道通常被设置在相对地面位置较高的地方,并且能够为此例如被架在合适的支承结构上或者被固定在彼此相对的建筑物墙壁上。为了使第一起重机1a或者其起重机梁2行走,第一行走机构7由第一电动机7a驱动,而第二行走机构8由第二电动机8a驱动。在起重机梁2上悬挂有一个具有被构造成钢绳葫芦的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9,该起重小车通过未被示出的行走机构可以横向于第一起重机1a的行走方向F以及沿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行走。该起重小车9可沿着并且在起重机梁2的下缘板4的从侧面伸出的滑动面4c上行走。第一起重机1a另外包括起重机控制系统10和与其相连接的悬式控制开关11,通过它们第一起重机1a或者电动机7a、8a以及具有钢绳葫芦的起重小车9能够相互分开地受控制和操作。
在图1b中示出的是传统的、被构造成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第二起重机1b,该起重机与被构造成单梁桥式起重机的第一起重机1a相比包括两个起重机臂2。在两个起重机梁2的端部上也固定有行走机构7、8,这样在俯视图中看构成了一个框架。第二起重机1b也包括具有被构造成钢绳葫芦的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9。然而该起重小车9不是被悬挂在起重机梁2的下缘板4上,而是在两个起重机梁2的上缘板3上移动。被设置在起重机梁2的中间的起重小车9与此相应地能够沿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以及在两个起重机梁2之间行走。在这种情况下被设置在起重小车9上的钢绳葫芦的吊货装置在两个起重机梁2之间能够下降或者上升。
在其余的方面对第一起重机1a的阐述相应地适用于第二起重机1b。
图2a示出的是用于根据图1a被构造成单梁桥式起重机的起重机1a的、本发明的起重机梁2的透视图。起重机梁2在这种情况下并非被构造成传统的箱形横梁而是桁架梁。
起重机2的桁架结构基本上包括上缘板3、下缘板4、对角走向的斜撑杆5和竖直的竖柱6。上缘板3和下缘板4分别在行走机构7、8之间沿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直线地、平行地并且相互间隔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上缘板3与下缘板4竖直地相互间隔。上缘板3由两个设置在水平面中并且水平地相互间隔的第一和第二上缘板型材3d、3e构成。
两个上缘板3d、3e由L型材梁或者角型材梁构成。下缘板4由具有两个垂直设置的腹板4a的平面型材4b构成,这样形成了大致为U型材形状的横截面。在这种情况下,平面型材4b从侧面超出腹板4a向外延长(同时参见图3)。平面型材4b的侧面延长分别构成此处未被示出的起重小车9的行走机构用的滑动面4c。另外,上缘板型材3d、3e或者平面型材4b的沿纵向方向LR看最外部边缘的间距形成了起重机梁2的宽度B。
上缘板3与下缘板4通过数个被构造成平面状的斜撑杆5以及数个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被构造成杆状的竖柱6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斜撑杆5被构造成具有主面5a和具有基本上呈矩形的横截面的板型材,其中,其纵侧面为了提高翘曲刚度至少在中间区域内被包边构成辅面5b。
起重机梁2的桁架结构在上缘板3和下缘板4的相对的端部处分别通过衔接器12封闭。通过该衔接器12,上缘板3和下缘板4被连接成一个框架。由于下缘板4总体上比上缘板3短,所以衔接器12具有对角的走向,并且起重机梁2的框架总体上由下向上变宽并且被构造成梯形的。另外衔接器12在上缘板3的区域内以及在反向于上缘板3的一侧包括连接板12a,行走机构7、8之一或者其支架被固定在该连接板上。
以两个衔接器12之一为出发点沿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看,第一斜撑杆5与下缘板4相连接,并且沿纵向方向LR以第一定位角α1倾斜地朝向上缘板3的方向延伸并在那里被固定在上接点OK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定位角α1由第一斜撑杆5与终端位于上接点OK中的竖柱6相夹而成。优选地该第一定位角α1在35°至55°的范围内并且特别优选为45°。在上接点OK中此外连接有第二斜撑杆5,该斜撑杆向下倾斜定位角α1朝向下缘板4延伸。如此重复这种情况直到斜撑杆5到达起重机梁2的相对的一端为止。在这种情况下总是使用偶数数量的斜撑杆5,这样使得最后的斜撑杆5终结于下缘板4上。在装配前分别根据起重机梁2的长度L确定定位角α1,这样可以使用分别具有相同长度和相同定位角α1的偶数数量的斜撑杆5。另外在每个上接点OK的区域内还辅助固定有竖柱6,该竖柱垂直于下缘板4延伸并且被固定在那里。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用作轨道的和为此构成滑动面4c的下缘板4的抗挠曲性。
斜撑杆5在起重机梁2的桁架结构中如此校准,使得其主面5a分别横向于所述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延伸。另外,斜撑杆5的下部的第一斜撑杆端5g设置在下缘板4的指向上方的腹板4a之间。在其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处,斜撑杆5设置在两个上缘板型材3d、3e之间,其中,所述上缘板型材3d、3e的与下缘板4的腹板4a对齐且垂直校准的腹板3a(参见图3)的内侧面与斜撑杆5焊接在一起。杆状的竖柱6也被设置在下缘板4的腹板4a之间和上缘板型材3d、3e的腹板3a之间并且与其内侧面焊接在一起。横向于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看,在上缘板3或者下缘板4的腹板3a,4a之间总是设置有仅一个斜撑杆5。
另外在图2a中可以看到,在两个双坡屋顶状倾斜或者对角地延伸的斜撑杆5之间分别设置有两根竖直的竖柱6。通过这种方式被相互配置在一起的斜撑杆5和竖柱6在上缘板3上的共同上接点OK处碰接在一起,其中各个斜撑杆5与附属的竖柱6在上缘板3上的相应的上接点OK的区域内构成相同大小的第一定位角α1。由于相应地成对设置的斜撑杆5的偶数数量,因此在起重机梁2的两个端头处最后的斜撑杆5落在下缘板4上。
另外,通过将衔接器12套装在起重机梁2的上缘板3的相对的端部上,然后沿其纵向方向LR相应地移动并且最终与该起重机梁2被焊接在一起,可以将起重机梁2通过衔接器12(另参见图4)尺寸精确地调节到长度L。
在图2b中示出的是两个根据本发明被构造成桁架梁的起重机梁2的透视图,该起重机梁用于根据图1b被构造成双梁桥式起重机的起重机1b。两个起重机梁2通过被套装在其相对的端部上的衔接器12(另参见图4)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L并且被设置成平行的、彼此间隔的。同样被示出的行走机构7、8通过衔接器12固定在两个起重机梁2的端部上。
第二起重机1b的两个起重机梁2的桁架结构也包括下缘板4以及与此相对较长的上缘板3,它们分别如第一起重机1a的下缘板4一样以同样的方法被构造成一体的。每个起重机梁2的上缘板3与此相应地也由带有腹板3a的、具有大致U型材形状的横截面的平面型材3b构成。上缘板3的平面型材3b的指向下方的腹板3a与下缘板4的平面型材4b的指向上方的腹板4a彼此相对。
各个起重机梁2的上缘板3通过数个被构造成平面状的斜撑杆5和数个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同样被构造成平面状的并且被竖直校准的竖柱6与附属的下缘板4相连接。在这个第二实施方式中被构造成平面状的竖柱6的基本构造(在相应匹配的尺寸的情况下)基本上与平面状的斜撑杆5的构造相应。然而,利用在两个邻接的斜撑杆5之间设置仅仅一个平面状的竖柱6而取代了两个杆状的竖柱6。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实施方式的每个被构造成平面状的竖柱6的主面6a横向于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延伸并且其成直角弯边的辅面6b沿这个纵向方向LR延伸。平面状的竖柱6另外可以如此被设置或者校准,即,辅面6b指向起重机梁2的端部之一或者与其反向。
然而原则上也可以为被构造成单梁起重机的第一起重机1a的起重机梁2配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被构造成平面状的竖柱6。
斜撑杆5对于第二起重机1b的两个起重机梁2来说是相同的,就是说如在图1a所示的第一起重机1a中那样被构造成关于其纵轴线LA镜像对称。
另外在图2b中还明示出,未被示出的钢绳葫芦用的起重小车9不是被悬挂在起重机梁2的下缘板4上,而是被安放在其上缘板3上。为此在两个上缘板3的每个上面,优选在中间,设置有具有相应滑动面3c的滑轨,这样起重小车9被设置在起重机梁2之间并且与此相应地,如在图1b中所示出的那样,能够沿纵向方向LR在第二起重机1b的行走机构7、8之间行走。
另外从图2b中可以看出,斜撑杆5如在图2a中所示出的起重机梁2中那样以相同的方式设置成双坡屋顶状。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邻接的斜撑杆5以如下方式只配置有一个被构造成平面状的竖柱6,即,斜撑杆5与竖柱6在下缘板4上的共同的下接点UK上碰接。由此每个斜撑杆5与附属的平面状的竖柱6在下缘板4上的相应的下接点UK的区域内形成同样大的第二定位角α2,该定位角如同第一定位角α1一样优选在35°至55°的范围内并且特别优选为45°。由于相应地成对设置的斜撑杆5的偶数数量,在起重机梁2的两端处最后的斜撑杆5落在下缘板4上。然而与在图2a所示出的起重机梁2中不同,在起重机梁2的每个端部处在最后的斜撑杆5之后还设置有一个平面状的竖柱6。
图3示出的是图2a所示的起重机梁2的横截面图。从图3中特别是能够看到斜撑杆5的基本构造,该构造基本上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同样被构造成平面状的竖柱6的基本构造一致,在尺寸方面可能与此不同。图3中的结构与此相应地也适用于图2b中所示的起重机梁2以及此处在平面状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竖柱6。为了简便起见,对图3的说明仅仅涉及斜撑杆5;在此所提及的附图标记5a至5h类似地表示平面状的竖柱6中的相应的元件,这些元件在相应的位置上被标记为附图标记6a至6h并且在附图标记列表中被列出。
在图3中示出的、被构造成平面状的斜撑杆5包括具有基本上呈矩形形状的主面5a的伸长的外形。该主面5a沿斜撑杆5的纵轴线LA延伸并且至少在中间区域内横向于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超过起重机梁2的宽度B的至少一半延伸,特别是超过腹板3a或者腹板4a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的至少一半延伸。斜撑杆5优选由钢板通过激光切割制成。另外斜撑杆5具有下部第一和下部第二斜撑杆端5g、5h。通过在主面5a中的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的中间设置空隙5e,特别是在斜撑杆5的下部角区域内的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处构成有两个斜撑杆脚5f。空隙5e具有关于纵轴线LA镜像对称的和大致呈梯形的横截面。斜撑杆5的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沉入下缘板4的指向上方的腹板4a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斜撑杆脚5f以其在下缺口5c和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之间延伸的主面5a的纵侧面贴靠在下缘板4的腹板4a的内侧面上并且被焊接在该腹板4a上。然而斜撑杆脚5f并未安放在下缘板4的平面型材4b上。从图3中还可以看到,两个上缘板型材3d、3e以其竖直的腹板3a贴靠在主面5a的相应的纵侧面上,该纵侧面在上缺口5d和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之间延伸,并且在此实施焊接。
同样也可以考虑,并非相互等距地间隔腹板3a、4a。那么为了能够贴靠在未竖直对齐地设置的腹板3a、4a上并且被焊接在其上,斜撑杆端5g、5h的,特别是斜撑杆脚5f的外纵侧面也与此相应地相互非等距地间隔开。
在彼此相对的下部第一和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g、5h的区域内,在斜撑杆5的两个纵侧面上设置有两个下缺口5c和两个上缺口5d。为了实现对焊缝S或者附属的焊缝尾部去负荷,所述下和上缺口5c、5d分别与上缘板和下缘板3,4的腹板3a,4a邻接。缺口5c,5d被构造成圆的,优选圆弧形的。
在下缺口和上缺口5c、5d之间在斜撑杆5的每个纵侧面上与主面5a连接有与纵轴线LA成直角地卷边和平行地延伸的辅面5b。该辅面5b被构造成基本上呈梯形的。由于两个辅面5b都向同一个方向卷边,所以图3中图示出的斜撑杆5至少在所述辅面5b的区域内具有沿斜撑杆5的纵轴线LA的方向看U形的横截面。同样可以考虑,辅面5b向对立的方向卷边,这样沿纵轴线LA的方向看至少部分地形成Z形状的横截面。通过去除一个辅面5b或者通过设置仅仅唯一的辅面5b,以相应的方式沿纵轴线LA方向看斜撑杆5也能够具有至少部分地呈L形状的横截面。辅面5b提高了斜撑杆5的挠曲刚度。辅面5b位于腹板3a、4a之外,这样只有主面5a的纵侧面的未被卷边的区域被焊接在腹板3a、4a上。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斜撑杆的总长度为890mm。在这种情况下,那么下部第一和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g、5h的纵侧面分别以沉入长度80mm沉入上缘板与下缘板3a、4a的腹板3a、4a之间或者在所述整个长度上与所述腹板3a、4a焊接在一起。纵侧面的沉入区域与辅面5b之间的间距,就是说被构成在该区域内的膜片活节的长度那么分别为100mm。与此相应的,辅面5b与纵轴线LA相关地具有辅面长度530mm,就是说辅面5b在其纵向方向的辅面延伸长度为530mm。
因此辅面长度优选在斜撑杆5的总长度的大约40%至70%的范围内,而沉入长度在斜撑杆5的总长度的大约5%至15%的范围内。
在图4a中示出的是两个衔接器12之一的侧视图,这些衔接器被设置在第一起重机1a的起重机梁2的相对的端部上。起重机梁2被构造成具有两个上缘板型材3d、3e的桁架梁。还可以看到一个斜撑杆5,该斜撑杆被安装与被构造成杆状的竖柱6相夹形成第一定位角α1。
另外从图4a中可以看出斜撑杆5的从主面5a上卷边的辅面5b的梯形形状。该辅面5b被设置在上缘板和下缘板3、4的腹板3a、4a以外并且在竖直的、包括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的平面内延伸。
为了调节起重机梁2的所期望的长度L,衔接器12被安装在上缘板3和下缘板4上,沿纵向方向LR被校准并被焊接。每个衔接器能够沿纵向方向LR实现+/-5mm的长度变化。与此相应的,起重机梁2在安装衔接器12之前已经具有大致所期望的长度L。在这种情况下,如此地选择所述衔接器12的结构,使得这个衔接器为了精调长度L在被焊接之前能够相对上缘板型材3d、3e和下缘板移动。在这个精调中还可以对起重机梁2的其他的制造公差如扭曲和弯曲进行平衡。为此衔接器12在这个衔接器与上缘板3和下缘板4焊接之前不仅能够相对纵向方向LR移动,而且还能够围绕一根竖直轴线旋转和围绕一根水平的和横向于纵向方向LR校准的轴线旋转。
在图4a中图示出的起重机梁2的端部示明了桁架结构的接合,其中上缘板3的两个上缘板型材3d、3e与下缘板4连接成一个框架。为此衔接器12包括两个被构造成相同的并且沿纵向方向LR延伸的肋条状的衔接器壁12e,该衔接器壁在其上端部和下端部与腹板3a、4a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衔接器壁12e彼此间隔并且设置成相互平行以及平行于腹板3a、4a,并且其表面与此相应地横向于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
每个衔接器壁12e均包括被构造成基本上呈矩形的并且是平坦的板的、具有四个角E1至E4的头部12f。在衔接器壁12e的连接上部第一角E1和上部第二角E2的上侧面上,水平校准的顶板12b被安放在衔接器壁12e上并且与其焊接在一起。顶板12b被构造成平坦的和矩形的。在衔接器壁12e的将第一角E1与竖直地设置在其下的第三角E3相连接的连接侧上固定有竖直地校准的连接板12a。连接板12a也被构造成平坦的和矩形的,其中该连接板12a沿纵向方向LR看侧面超出衔接器壁12e向外伸出。因此连接板12a与顶板12b设置成基本上相互成直角并且在第一角E1的区域内碰接。在与第一角E1对角相对的第四角E4的区域内衔接器壁12e的头部12f逐渐过渡成连接臂12g。该连接臂12g在这种情况下对角地或者倾斜向下地、从衔接器壁12e的连接侧起远指延伸地与各个衔接器壁12e的头部12f相连接。连接臂12g被构造成平坦的和长形的并且因此在其基本结构方面基本上与上缘板3a或者下缘板4a的腹板3a、4a的构造相同。
通过连接臂12g的对角延伸,被安放在起重机梁2的相应的端部上的衔接器12能够与被构造得比上缘板3短的下缘板4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上缘板3和下缘板4之间的间距如此地选择衔接器壁12e的尺寸,特别是其头部12f和其连接臂12g的尺寸,即,连接臂12g到达下缘板4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腹板4a外侧如此地贴靠在其外侧面上,使得这个连接臂与腹板还能够侧面相互连接或者焊接。与图3中所示的上缘板和下缘板3、4不同,图4中的上缘板3的腹板3a并非各自与下缘板4的腹板4a竖直对齐,而是腹板3a在水平方向相互的间隔比腹板4a更宽。因此到达下缘板4上的连接斜撑杆12g和最后的斜撑杆5也能够在各个腹板4a内部或者外部相互交叉。
然而同样腹板3a、4a能够相互设置成如在图3中所示出的那样,并且连接臂12g的下端部以与此相应的长度沉入其腹板4a中,以便能够与其相连接。衔接器壁12e与此相应地设置成如此远地相互间隔,即,它们在头部12f的区域内同样如在连接臂12g的下部自由端上那样以其外侧面平面地贴靠在上缘板3或者下缘板4的上缘板型材3d、3e的腹板3a、3b的内侧面上。
同样也可以考虑,在腹板3a、4a相互非等距地间隔的情况下,衔接器板12以其头部12f贴靠在上缘板3的腹板3a之间,然而以其连接臂12g在下缘板4的腹板4a外侧贴靠在其外侧面上。
为了使衔接器12或者其相应地彼此间隔的衔接器壁12e,特别是其连接臂12g获得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在衔接器壁12e的下侧面上设置有盖板12h。该盖板12h在此以头部12e的第三角E3为出发点沿第四角E4的方向首先水平地,然后对角向下沿连接臂12g的走向延伸直到它在下缘板4上终结为止。通过这种方式被构造成挠曲的盖板12h与衔接器壁12e的下侧面焊接在一起。另外在连接板的反向于头部12f的端部处设置有基本上呈矩形形状的缺口12i。
如果每个起重机梁2与图4a中的说明不同地(例如在第二起重机1b中)包括具有平面型材3b的上缘板3的话,也能够与起重机梁2的所期望的长度L匹配。在整体被构造成平面型材3b的上缘板3中,衔接器壁12e在顶板12b的下方如此后移,使得衔接器12仅仅以其顶板12b安放在上缘板3上。衔接器壁12e然后不再侧面贴靠在腹板3a、4a上。
为了在长度方面最终调节起重机梁2和对其制造公差进行平衡,衔接器12被套装在起重机梁2的端部上,其中,其顶板12b平面地安放在上缘板3的或者两个上缘板型材3d、3e的上侧面上。需调节的长度L和围绕前述水平的和竖直的轴线的可能必要的旋转由设置在起重机梁2的两个端部上的连接板12a的连接面12c界定,其中,所述连接面12c彼此相反地从上缘板3起指向远方。通过相应地沿纵向方向LR移动和旋转其顶板12b安放在上缘板3上的衔接器12,最终对长度L和定向进行尺寸精确地调节。为了固定通过这种方式调节的长度L和定向,此后衔接器12与上缘板3和下缘板4焊接在一起。
然而同样可以先将没有连接板12a的衔接器12套装在起重机梁的端部上并对长度L和定向进行调节。在这种情况下,对依然需固定的连接板12a的尺寸加以考虑。由于在连接板12a中已经设置有孔12d,通过该孔将行走机构7、8固定在衔接器12上并且因此固定在相应的起重机梁2上,所以为了附加地使两个彼此相对的连接板12a相互对齐,那么最后对连接板12a进行焊接。为了对齐,连接板12a可以相对顶板12b和衔接器壁12e水平地和竖直地移动以及围绕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旋转。为此连接板12a在顶板12b和衔接器壁12e在校准之后被焊接之前从侧面贴靠在它们上面。优选衔接器12已经具有一个被固定的连接板12a。相对置的衔接器12分两阶段对齐和焊接-首先顶板12b与与此连接的衔接器壁12e和然后接着才是连接板12a。
图4b示出的是被套装在起重机梁2的端部上的衔接器12的沿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看的视图。可以看到,衔接器12的水平校准的顶板12b安放在上缘板3上或者其上缘板型材3d、3e上。与其连接有具有用于固定此处未被示出的行走机构7、8的孔12d的、被竖直校准的连接板12a。盖板12h设置在连接板12a的下方,缺口12i设置在该盖板朝向下缘板4的端部处。通过缺口12i可以看到一个斜撑杆5,该斜撑杆以其斜撑杆脚5f沉入下缘板4的平面型材4b的腹板4a之间。在斜撑杆脚5f的外部纵侧面上分别表明焊缝S之一,斜撑杆5通过这些焊缝固定在下缘板4上。
附图标记列表
1a第一起重机
1b第二起重机
2起重机梁
3上缘板
3a腹板
3b平面型材
3c滑动面
3d第一上缘板型材
3e第二上缘板型材
4下缘板
4a腹板
4b平面型材
4c滑动面
5斜撑杆
5a主面
5b辅面
5c下缺口
5d上缺口
5e空隙
5f斜撑杆脚
5g第一斜撑杆端
5h第二斜撑杆端
6竖柱
6a主面
6b辅面
6c下缺口
6d上缺口
6e空隙
6f竖柱脚
6g第一竖柱端
6h第二竖柱端
7第一行走机构
7a第一电动机
8第二行走机构
8a第二电动机
9起重小车
10起重机控制系统
11悬式控制开关
12衔接器
12a连接板
12b顶板
12c连接面
12d孔
12e衔接器壁
12f头部
12g连接臂
12h盖板
12i缺口
α1第一定位角
α2第二定位角
B宽度
E1第一角
E2第二角
E3第三角
E4第四角
F行走方向
L长度
LA纵轴线
LR纵向方向
OK上接点
S焊缝
UK下接点
Claims (10)
1.起重机(1a,1b),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并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3)和下缘板(4)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2),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9)能够在所述起重机梁上行走,其中,所述起重机梁(2)在两个相对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上包括衔接器(12),行走机构(7,8)固定在所述衔接器(12)上,其中,所述衔接器(12)在所述上缘板(3)和所述下缘板(4)上相对所述上缘板(3)和所述下缘板(4)被校准在期望位置中并且然后所述衔接器(12)被焊接在所述上缘板(3)和所述下缘板(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器(12)包括用于固定在所述行走机构(7,8)上的连接板(12a)、用于固定在所述上缘板(3)上的顶板(12b)和用于固定在所述下缘板(4)上的衔接器壁(12e),所述衔接器壁(12e)被固定在所述顶板(12b)上,所述顶板(12b)水平地安放在所述起重机梁(2)的所述上缘板(3)上并且在所述期望位置中与所述上缘板(3)焊接在一起以及所述衔接器壁(12e)终结在所述下缘板(4)的区域内并且在所述期望位置中与所述下缘板(4)焊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器(12)至少沿所述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能够相对所述上缘板(3)和所述下缘板(4)校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梁(2)在所述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上包括所述衔接器(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12b)上设置有两个平行且彼此间隔地延伸的衔接器壁(12e)。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a)贴靠在所述顶板(12b)和所述衔接器壁(12e)上并且焊接在所述期望位置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7,8)通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2a)中的孔(12d)能够固定在每个所述衔接器(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1a,1b)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8.用于装配起重机(1a,1b)的以长度(L)水平延伸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3)和下缘板(4)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2)的方法,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9)能够在所述起重机梁上行走,其中,在装配步骤中制造所述起重机梁(2)的桁架结构,其中,在进一步的装配步骤中用于固定行走机构(7,8)的衔接器(12)被设置在所述起重机梁(2)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上,所述衔接器被相对所述上缘板(3)和所述下缘板(4)校准以及然后所述衔接器(12)在期望位置中被焊接在所述上缘板(3)和所述下缘板(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器(12)至少沿所述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相对所述上缘板(3)和所述下缘板(4)被校准,包括被固定在顶板(12b)上的衔接器壁(12e)的所述衔接器(12)在以其顶板(12b)水平地安放在所述起重机梁(2)的所述上缘板(3)上的情况下在所述期望位置中与所述上缘板(3)被校准并被焊接以及终结在所述下缘板(4)的区域内的所述衔接器壁(12e)在所述期望位置中与所述下缘板(4)被校准并被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板(12a)在所述顶板(12b)和所述衔接器壁(12e)上在所述期望位置中被校准和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1a,1b)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2102809.5 | 2012-03-30 | ||
DE102012102809A DE102012102809A1 (de) | 2012-03-30 | 2012-03-30 |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einem Kranträger |
PCT/EP2013/056778 WO2013144319A1 (de) | 2012-03-30 | 2013-03-28 |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einem kranträg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03796A CN104203796A (zh) | 2014-12-10 |
CN104203796B true CN104203796B (zh) | 2016-02-03 |
Family
ID=477727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21960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66133U (zh) | 2012-03-30 | 2012-05-15 | 起重机 |
CN201380016658.5A Active CN104203796B (zh) | 2012-03-30 | 2013-03-28 |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21960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66133U (zh) | 2012-03-30 | 2012-05-15 | 起重机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96565B2 (zh) |
EP (1) | EP2760780B1 (zh) |
JP (1) | JP6025963B2 (zh) |
KR (1) | KR101996692B1 (zh) |
CN (2) | CN202766133U (zh) |
AU (1) | AU2013241731B2 (zh) |
BR (1) | BR112014008150B1 (zh) |
CA (1) | CA2851435C (zh) |
DE (1) | DE102012102809A1 (zh) |
ES (1) | ES2568059T3 (zh) |
MX (1) | MX352149B (zh) |
RU (1) | RU2596204C2 (zh) |
WO (1) | WO201314431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2109586A1 (de) * | 2012-10-09 | 2014-04-10 |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zwei Kranträgern |
CN103434929B (zh) * | 2013-08-08 | 2015-12-30 | 无锡市恒畅起重物流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起重机桁架 |
DE102014107323A1 (de) * | 2014-05-23 | 2015-11-26 | Terex Mhps Gmbh | Kranträger für einen Kran,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Brücken- oder Portalkran, und einen Kran hiermit |
DE102015101755A1 (de) | 2015-02-06 | 2016-08-11 | Terex MHPS IP Management GmbH |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einem Kranträger |
DE102015101756A1 (de) * | 2015-02-06 | 2016-08-11 | Terex MHPS IP Management GmbH |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einem Kranträger |
DE102016120115A1 (de) * | 2016-10-21 | 2018-04-26 | Konecranes Global Corporation | Laufkran |
CN107215775B (zh) * | 2017-08-04 | 2018-08-28 | 长春市兴泰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单主梁起重设备的组合式主梁结构 |
FI129769B (en) * | 2018-04-18 | 2022-08-15 | Konecranes Global Corp | Box girder, in particular a crane girder, and crane provided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CN117800212B (zh) * | 2023-04-27 | 2024-08-20 | 广东宝路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吊卷机及电池隔膜加工生产线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71793U (de) * | 1963-06-12 | 1967-11-02 | Demag Zug Gmbh | Zusammenschraubbarer laufkran. |
DE1971794U (de) * | 1967-09-08 | 1967-11-02 | Ottokar Bente | Traeger fuer zwei-traeger-brueckenkrane. |
CN2175214Y (zh) * | 1993-04-01 | 1994-08-24 | 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机电工程公司 | 超低型电动葫芦双梁桥式起重机 |
CN201411331Y (zh) * | 2009-04-02 | 2010-02-24 | 新乡市中原起重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 全自动管坯移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60030C (zh) | ||||
US327360A (en) | 1885-09-29 | Girder | ||
DE185560C (zh) * | 1906-01-06 | |||
DE189383C (zh) * | 1907-03-25 | |||
SU63145A1 (ru) * | 1939-05-10 | 1943-11-30 | И.Б. Тартаковский | Мостовой одноблочный кран |
JPS443796Y1 (zh) * | 1964-10-19 | 1969-02-12 | ||
JPS4941030U (zh) * | 1972-07-10 | 1974-04-11 | ||
JPS5173471U (zh) * | 1974-12-06 | 1976-06-09 | ||
US4051435A (en) | 1976-10-18 | 1977-09-27 |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 Microwave field detector |
JPS5360277U (zh) * | 1976-10-25 | 1978-05-23 | ||
IT1141853B (it) | 1980-03-19 | 1986-10-08 | Condecta Macchine Edili Srl | Struttura reticolare con elementi poligonali per traliccio,particolarmente di gru a torre automontante |
DE3222307A1 (de) | 1982-06-14 | 1983-12-15 | Filigran Trägersysteme GmbH & Co KG, 3071 Leese | Fachwerktraeger |
JPS62259987A (ja) * | 1986-04-30 | 1987-11-1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天井クレ−ン装置 |
JPH027284A (ja) * | 1988-06-22 | 1990-01-11 | Nec Corp | 集積回路 |
JPH027284U (zh) * | 1988-06-28 | 1990-01-18 | ||
JPH11165980A (ja) * | 1997-11-28 | 1999-06-22 | Toshiba Corp | 天井クレーン横行移動装置 |
US5950297A (en) * | 1998-01-16 | 1999-09-14 | Mhe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mounting an object a desired distance from a support surface |
UA48249U (ru) * | 2009-09-24 | 2010-03-10 | 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олчанов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е башен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
KR20110073748A (ko) * | 2009-12-24 | 2011-06-30 | (주)대성마린텍 | 천정 크레인 |
US8678209B2 (en) | 2010-04-13 | 2014-03-25 | Gorbel, Inc. | Gantry crane having a truss supported runway |
DE102012102808A1 (de) | 2012-03-30 | 2013-10-02 |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einem Kranträger |
-
2012
- 2012-03-30 DE DE102012102809A patent/DE102012102809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5-15 CN CN2012202196022U patent/CN20276613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3-28 KR KR1020147008997A patent/KR10199669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3-28 EP EP13713184.3A patent/EP2760780B1/de active Active
- 2013-03-28 CN CN201380016658.5A patent/CN104203796B/zh active Active
- 2013-03-28 US US14/355,407 patent/US9796565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3-28 CA CA2851435A patent/CA2851435C/en active Active
- 2013-03-28 ES ES13713184.3T patent/ES2568059T3/es active Active
- 2013-03-28 AU AU2013241731A patent/AU2013241731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3-28 BR BR112014008150-6A patent/BR112014008150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3-28 WO PCT/EP2013/056778 patent/WO2013144319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3-28 RU RU2014138978/11A patent/RU2596204C2/ru active
- 2013-03-28 MX MX2014011683A patent/MX352149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3-28 JP JP2015502364A patent/JP602596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71793U (de) * | 1963-06-12 | 1967-11-02 | Demag Zug Gmbh | Zusammenschraubbarer laufkran. |
DE1971794U (de) * | 1967-09-08 | 1967-11-02 | Ottokar Bente | Traeger fuer zwei-traeger-brueckenkrane. |
CN2175214Y (zh) * | 1993-04-01 | 1994-08-24 | 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机电工程公司 | 超低型电动葫芦双梁桥式起重机 |
CN201411331Y (zh) * | 2009-04-02 | 2010-02-24 | 新乡市中原起重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 全自动管坯移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13241731A1 (en) | 2014-10-16 |
CA2851435A1 (en) | 2013-10-03 |
DE102012102809A1 (de) | 2013-10-02 |
ES2568059T3 (es) | 2016-04-27 |
RU2596204C2 (ru) | 2016-08-27 |
WO2013144319A1 (de) | 2013-10-03 |
MX2014011683A (es) | 2015-05-11 |
CN104203796A (zh) | 2014-12-10 |
CN202766133U (zh) | 2013-03-06 |
JP2015511567A (ja) | 2015-04-20 |
CA2851435C (en) | 2019-11-19 |
BR112014008150B1 (pt) | 2021-03-09 |
EP2760780B1 (de) | 2016-02-03 |
US20140291269A1 (en) | 2014-10-02 |
BR112014008150A2 (pt) | 2017-04-11 |
RU2014138978A (ru) | 2016-05-20 |
US9796565B2 (en) | 2017-10-24 |
AU2013241731B2 (en) | 2017-08-10 |
MX352149B (es) | 2017-11-10 |
EP2760780A1 (de) | 2014-08-06 |
KR20150013113A (ko) | 2015-02-04 |
JP6025963B2 (ja) | 2016-11-16 |
KR101996692B1 (ko) | 2019-07-04 |
BR112014008150A8 (pt) | 2019-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03796B (zh) |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 |
CN202766132U (zh) | 起重机 | |
CN203212229U (zh) |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 | |
CN105636657B (zh) | 游乐设施尤其过山车或悬浮火车用轨道系统 | |
CN203938385U (zh) | 用于起重机,特别是用于桥式起重机或高架起重机的起重机梁以及具有这种起重机梁的起重机 | |
JP4985540B2 (ja) | 片持架設用移動作業車の上下梁システム | |
CN203199888U (zh) | 起重机 | |
CN205076713U (zh) |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 | |
CN102259800B (zh) | 格构式桅杆起重机和格构式桅杆吊杆 | |
CN104895197A (zh) | 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方法 | |
CN102979108A (zh) | 用于定位锚栓群的定位套架 | |
CN105317052A (zh) | 一种塔吊基础螺栓固定方法 | |
CN108025894B (zh) | 包括至少一个起重机大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龙门式起重机 | |
CN101906873A (zh) | 梁模框单元、横紧固框架和就地浇注钢筋混凝土梁的方法 | |
CN106536825B (zh) | 桥梁施工方法及桥梁结构 | |
CN106869324B (zh) | 行车梁模块化安装方法 | |
CN205045723U (zh) |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 | |
KR102149129B1 (ko) | 앵글형 선조립 기둥 | |
CN110863434B (zh) | 一种调整钢箱梁横向预拱度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209538042U (zh) | 主梁0#块托架 | |
KR101451066B1 (ko) | 조립식 트러스 거더 및 그 시공방법 | |
CN105033553A (zh) | 中间臂架组对工装端部定位支撑 | |
CN116984787A (zh) | 一种超长跨菱形杆矩形框架施工工艺 | |
CN104802946A (zh) | 海洋平台分段甲板及其建造实施方法、吊臂支撑系统 | |
KR101471333B1 (ko) | 트러스 거더의 설치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Patentee after: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Address before: Dusseldorf Patentee before: TEREX MHPS GmbH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29 Address after: Finland Xu Wenkai Patentee after: TEREX MHPS GmbH Address before: Dusseldorf Patentee before: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