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1176A - 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1176A
CN104201176A CN201410491328.8A CN201410491328A CN104201176A CN 104201176 A CN104201176 A CN 104201176A CN 201410491328 A CN201410491328 A CN 201410491328A CN 104201176 A CN104201176 A CN 104201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layer
polysilicon
separator
layer
nand fl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13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1176B (zh
Inventor
高晶
肖胜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Xinx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Xinx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Xinx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913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01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01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1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1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1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相邻的阵列串之间的衬底内形成隔离层和CSL,通过引入深掩埋隔离层的方法提供阵列串间的有效隔绝,从结构根本上阻断热电子漂移的通道,可以有效的降低存储阵列串的互扰现象,从而可以很好的提高产品的编程和擦除循环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平面型闪存存储器的发展,半导体的生产工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最近几年,平面型闪存的发展遇到了各种挑战:物理极限,现有显影技术极限以及存储电子密度极限等。在此背景下,为解决平面闪存遇到的困难以及最求更低的单位存储单元的生产成本,各种不同的三维(3D)闪存存储器结构应运而生,例如3D NAND闪存。 
具体的,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3D NAND闪存结构中阵列串的剖面示意图,包括衬底10、CSL(Common Source Line,常规源线)11、多个交错堆叠的第一介质层20和存储单元、多晶硅40、多晶硅介质层41及连线50,其中,所述多晶硅介质层41形成于所述多晶硅40内,所述多个交错堆叠的第一介质层20和存储单元形成于所述多晶硅40的两侧,从而组成一个阵列串,所述存储单元由存储层30和第三介质层21组成,所述存储层30与第二介质层20、多晶硅40之间均由第三介质层21隔开,所述CSL11形成于相邻阵列串之间的衬底10内。 
在现有的各种垂直型沟道的3D NAND结构中,都应用了阵列串作为其基本存储单元,两排阵列串之间会通过多晶硅(Word Line,WL)切割处(Cut)的氧化物进行隔绝。但是在WL Cut的底部会通过N型掺杂来形成共用的有源区。在此结构基础上,当其中一条阵列进行编程操作时,热电子会从有源区下方漂 移到相邻的存储阵列(如图1中椭圆形和箭头所示),从而影响其相邻的存储阵列的电特性。故在以此结构为基础的前提下,阵列之间的干扰(Disturb)现象无法避免。 
不同阵列串之间的Disturb现象是困扰三维闪存存储器技术发展的最大难题。目前主要是从设计和操作模式的方面有提出优化方案,以降低干扰现象,然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阵列串之间的干扰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包括: 
衬底; 
多个阵列串,所述阵列串形成在所述衬底上,并由第一介质层隔离开; 
隔离层及CSL,所述CSL形成在所述隔离层的上方,所述隔离层和CSL均形成于所述衬底内,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下方。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中,所述隔离层的深度范围是1000埃~1500埃。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中,所述CSL的厚度范围是800埃~1200埃。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中,所述阵列串由多晶硅、多晶硅介质层、多个堆叠的存储单元和第二介质层组成,所述存储单元包括存储层和第三介质层,所述存储单元位于所述多晶硅的两侧,所述存储单元形成于相邻的第二介质层之间,所述第三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存储层、多晶硅及所述第二介质层之间,所述多晶硅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多晶硅的内部,所述多晶硅与所述衬底相接触。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中,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在相邻的 阵列串之间的衬底上,覆盖所述存储单元并且暴露出所述多晶硅的表面。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有多个阵列串单元,所述阵列串单元之间设有暴露出所述衬底的沟道,所述阵列串单元包括多晶硅、多晶硅介质层及多个堆叠的第二介质层和牺牲介质层,所述多晶硅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多晶硅的内部,所述牺牲介质层形成于相邻的第二介质层之间,所述多个交错堆叠的第二介质层和牺牲介质层位于所述多晶硅的两侧; 
刻蚀沟道中暴露出的衬底,形成隔离沟槽; 
在所述隔离沟槽中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深度小于所述隔离沟槽的深度; 
在所述隔离层的表面形成CSL,所述CSL的厚度值和所述隔离层的深度值之和等于所述隔离沟槽的深度值; 
刻蚀去除所述牺牲介质层; 
形成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形成于相邻的第二介质层之间,获得阵列串; 
在所述沟道中形成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于所述CSL的表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中,所述隔离沟槽采用干法刻蚀形成。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中,形成所述隔离层的步骤包括: 
采用原子沉积法在所述阵列串单元的表面及隔离沟槽中形成隔离层; 
采用干法回刻蚀及湿法刻蚀去除位于所述阵列串单元的表面及隔离沟槽中部分隔离层,使残留的隔离层深度小于所述隔离沟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中,形成所述CSL的步骤包括: 
采用选择性外延生长法在所述隔离层的表面形成多晶硅,所述多晶硅的厚度值和所述隔离层的深度值之和等于所述隔离沟槽的深度值; 
采用离子注入法对所述多晶硅进行掺杂; 
对掺杂的多晶硅进行退火处理,获得所述CSL。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中,形成所述存储单元的步骤包括: 
在相邻的第二介质层之间的第二介质层和多晶硅的表面形成第三介质层; 
在所述第三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及多晶硅的表面形成存储层; 
对所述存储层进行刻蚀,使残留的存储层位于所述第三介质层的表面,从而获得由所述存储层和第三介质层组成的存储单元。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中,形成第一介质层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阵列串单元及沟道中形成第一介质层; 
采用化学机械研磨对所述第一介质层进行研磨,暴露出所述多晶硅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在相邻的阵列串之间的衬底内形成隔离层和CSL,通过引入深掩埋隔离层的方法提供阵列串间的有效隔绝,从结构根本上阻断热电子漂移的通道,可以有效的降低存储阵列串的互扰现象,从而可以很好的提高产品的编程和擦除循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3D NAND闪存结构中阵列串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至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3D NAND闪存结构制作过程中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 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S100:提供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有多个阵列串单元,所述阵列串单元之间设有暴露出所述衬底的沟道,所述阵列串单元包括多晶硅、多晶硅介质层及多个堆叠的第二介质层和牺牲介质层,所述多晶硅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多晶硅的内部,所述牺牲介质层形成于相邻的第二介质层之间,所述多个交错堆叠的第二介质层和牺牲介质层位于所述多晶硅的两侧; 
S200:刻蚀沟道中暴露出的衬底,形成隔离沟槽; 
S300:在所述隔离沟槽中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深度小于所述隔离沟槽的深度; 
S400:在所述隔离层的表面形成CSL,所述CSL的厚度值和所述隔离层的深度值之和等于所述隔离沟槽的深度值; 
S500:刻蚀去除所述牺牲介质层; 
S600:形成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形成于相邻的第二介质层之间,获得阵列串; 
S700:在所述沟道中形成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于所述CSL的表面。 
具体的,请参考图3,在步骤S100中,提供衬底100,所述阵列串单元之间设有暴露出所述衬底100的沟道410,所述阵列串单元包括多晶硅300、多晶硅介质层240及多个堆叠的第二介质层220和牺牲介质层231,所述多晶硅介质层240形成于所述多晶硅300的内部,所述牺牲介质层231形成于相邻的第二介质层220之间,所述多个交错堆叠的第二介质层220和牺牲介质层231位于所述多晶硅300的两侧。 
在步骤S200中,如图4所示,刻蚀沟道410中暴露出的衬底100,形成隔离沟槽420,其中,所述隔离沟槽420采用干法刻蚀形成。所述隔离沟槽420的深度可以根据不同工艺需要来进行选择。 
在步骤S300中,形成所述隔离层500的步骤包括: 
采用原子沉积法(ALD)在所述阵列串单元的表面及隔离沟槽420中形成隔离层500,如图5所示; 
采用干法回刻蚀及湿法刻蚀去除位于所述阵列串单元的表面及隔离沟槽420中部分隔离层500,使残留的隔离层500深度小于所述隔离沟槽420的深度,如图6和7所示,其中图6为采用干法回刻蚀后的示意图,图7为湿法刻蚀后的示意图。 
在步骤S400中,形成所述CSL610的步骤包括: 
采用选择性外延生长法(SEG)在所述隔离层的表面形成多晶硅600,所述多晶硅610的厚度值和所述隔离层500的深度值之和等于所述隔离沟槽420的深度值,如图8所示; 
采用离子注入法对所述多晶硅600进行掺杂,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多晶硅600进行N+掺杂; 
对掺杂的多晶硅600进行退火处理,利用快速热退火的方法使得外延结晶,从而获得所述CSL610,如图9所示。 
在步骤S500中,刻蚀去除所述牺牲介质层231,如图10所示,便于暴露出的位置后续形成存储单元。 
在步骤S600中,在相邻的第二介质层220之间的第二介质层220和多晶硅300的表面形成第三介质层230; 
在所述第三介质层230、第二介质层220及多晶硅300的表面形成存储层700,如图11所示; 
对所述存储层700进行刻蚀,使残留的存储层700位于所述第三介质层230的表面,从而获得由所述存储层700和第三介质层230组成的存储单元,如图1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介质层230为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的组合物(ONO),所述存储层700的材质为钨。 
在步骤S700中,在所述沟道410中形成第一介质层210,所述第一介质层210形成于所述CSL610的表面,其中,形成第一介质层210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阵列串单元及沟道410中形成第一介质层210; 
采用化学机械研磨对所述第一介质层210进行研磨,暴露出所述多晶硅300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采用上文所述方法形成,所述闪存结构包括: 
衬底100; 
多个阵列串,所述阵列串形成在所述衬底100上,并由第一介质层210隔离开; 
隔离层500及CSL610,所述CSL610形成在所述隔离层500的上方,所述隔离层500和CSL610均形成于所述衬底100内,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210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500的深度范围是1000埃~1500埃,例如是1200埃,所述CSL的厚度范围是800埃~1200埃,例如是1000埃。所述阵列串由多 晶硅300、多晶硅介质层240、多个堆叠的存储单元和第二介质层220组成,所述存储单元包括存储层700和第三介质层230,所述存储单元位于所述多晶硅300的两侧,所述存储单元形成于相邻的第二介质层220之间,所述第三介质层230形成于所述存储层700、多晶硅300及所述第二介质层220之间,所述多晶硅介质层240形成于所述多晶硅300的内部,所述多晶硅300与所述衬底100相接触。所述第一介质层210形成在相邻的阵列串之间的衬底100上,覆盖所述存储单元并且暴露出所述多晶硅300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层210、第二介质层220及多晶硅介质层240的材质可以为氧化硅,牺牲介质层231的材质为氮化硅。 
综上,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中,在相邻的阵列串之间的衬底内形成隔离层和CSL,通过引入深掩埋隔离层的方法提供阵列串间的有效隔绝,从结构根本上阻断热电子漂移的通道,可以有效的降低存储阵列串的互扰现象,从而可以很好的提高产品的编程和擦除循环的可靠性。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多个阵列串,所述阵列串形成在所述衬底上,并由第一介质层隔离开;
隔离层及CSL,所述CSL形成在所述隔离层的上方,所述隔离层和CSL均形成于所述衬底内,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深度范围是1000埃~1500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SL的厚度范围是800埃~1200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串由多晶硅、多晶硅介质层、多个堆叠的存储单元和第二介质层组成,所述存储单元包括存储层和第三介质层,所述存储单元位于所述多晶硅的两侧,所述存储单元形成于相邻的第二介质层之间,所述第三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存储层、多晶硅及所述第二介质层之间,所述多晶硅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多晶硅的内部,所述多晶硅与所述衬底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在相邻的阵列串之间的衬底上,覆盖所述存储单元并且暴露出所述多晶硅的表面。
6.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有多个阵列串单元,所述阵列串单元之间设有暴露出所述衬底的沟道,所述阵列串单元包括多晶硅、多晶硅介质层及多个堆叠的第二介质层和牺牲介质层,所述多晶硅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多晶硅的内部,所述牺牲介质层形成于相邻的第二介质层之间,所述多个交错堆叠的第二介质层和牺牲介质层位于所述多晶硅的两侧;
刻蚀沟道中暴露出的衬底,形成隔离沟槽;
在所述隔离沟槽中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深度小于所述隔离沟槽的深度;
在所述隔离层的表面形成CSL,所述CSL的厚度值和所述隔离层的深度值之和等于所述隔离沟槽的深度值;
刻蚀去除所述牺牲介质层;
形成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形成于相邻的第二介质层之间,获得阵列串;
在所述沟道中形成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于所述CSL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沟槽采用干法刻蚀形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隔离层的步骤包括:
采用原子沉积法在所述阵列串单元的表面及隔离沟槽中形成隔离层;
采用干法回刻蚀及湿法刻蚀去除位于所述阵列串单元的表面及隔离沟槽中部分隔离层,使残留的隔离层深度小于所述隔离沟槽的深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CSL的步骤包括:
采用选择性外延生长法在所述隔离层的表面形成多晶硅,所述多晶硅的厚度值和所述隔离层的深度值之和等于所述隔离沟槽的深度值;
采用离子注入法对所述多晶硅进行掺杂;
对掺杂的多晶硅进行退火处理,获得所述CSL。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存储单元的步骤包括:
在相邻的第二介质层之间的第二介质层和多晶硅的表面形成第三介质层;
在所述第三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及多晶硅的表面形成存储层;
对所述存储层进行刻蚀,使残留的存储层位于所述第三介质层的表面,从而获得由所述存储层和第三介质层组成的存储单元。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3D NAND闪存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介质层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阵列串单元及沟道中形成第一介质层;
采用化学机械研磨对所述第一介质层进行研磨,暴露出所述多晶硅的表面。
CN201410491328.8A 2014-09-23 2014-09-23 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4201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1328.8A CN104201176B (zh) 2014-09-23 2014-09-23 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1328.8A CN104201176B (zh) 2014-09-23 2014-09-23 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1176A true CN104201176A (zh) 2014-12-10
CN104201176B CN104201176B (zh) 2017-10-27

Family

ID=52086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1328.8A Active CN104201176B (zh) 2014-09-23 2014-09-23 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0117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0683A (zh) * 2014-12-31 2016-07-27 上海格易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87435A (zh) * 2015-12-15 2017-06-23 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Nand闪存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06191A (zh) * 2017-08-22 2018-02-16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3d nand闪存沟道孔多晶硅连接层形成方法
CN107731671A (zh) * 2017-08-24 2018-02-23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改善硅外延生长中离子注入硼元素扩散的工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74525A (ko) * 2008-12-24 2010-07-02 주식회사 동부하이텍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의 제조방법
US20110002178A1 (en) * 2009-07-06 2011-01-06 Sung-Min Hwang Vertical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device, and electric-electronic system having the same device
CN102201416A (zh) * 2010-03-26 2011-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三维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80412A (zh) * 2010-06-14 2011-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垂直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052673A1 (en) * 2010-08-26 2012-03-01 Dong-Chul Yoo Method for fabricating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US20120199897A1 (en) * 2011-02-07 2012-08-09 Sung-Il Chang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CN103594473A (zh) * 2012-08-13 2014-02-19 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054672A1 (en) * 2012-08-21 2014-02-27 SK Hynix Inc.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74525A (ko) * 2008-12-24 2010-07-02 주식회사 동부하이텍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의 제조방법
US20110002178A1 (en) * 2009-07-06 2011-01-06 Sung-Min Hwang Vertical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device, and electric-electronic system having the same device
CN102201416A (zh) * 2010-03-26 2011-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三维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80412A (zh) * 2010-06-14 2011-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垂直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052673A1 (en) * 2010-08-26 2012-03-01 Dong-Chul Yoo Method for fabricating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US20120199897A1 (en) * 2011-02-07 2012-08-09 Sung-Il Chang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CN103594473A (zh) * 2012-08-13 2014-02-19 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054672A1 (en) * 2012-08-21 2014-02-27 SK Hynix Inc.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0683A (zh) * 2014-12-31 2016-07-27 上海格易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10683B (zh) * 2014-12-31 2019-05-28 上海格易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87435A (zh) * 2015-12-15 2017-06-23 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Nand闪存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87435B (zh) * 2015-12-15 2020-01-07 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Nand闪存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06191A (zh) * 2017-08-22 2018-02-16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3d nand闪存沟道孔多晶硅连接层形成方法
CN107731671A (zh) * 2017-08-24 2018-02-23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改善硅外延生长中离子注入硼元素扩散的工艺
CN107731671B (zh) * 2017-08-24 2019-11-12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改善硅外延生长中离子注入硼元素扩散的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1176B (zh) 2017-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27324B1 (ko) 3차원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US10014317B2 (en) Three-dimensional non-volatile NOR-type flash memory
KR101110355B1 (ko) 차단 게이트 라인을 갖는 3차원 스택 어레이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10964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095951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77016B1 (ko) 기둥 구조를 갖는 낸드 플래시 메모리 어레이 및 그제조방법
US8923057B2 (en)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with active patterns and electrodes arranged above a substrate
US8395941B2 (en) Multi-semiconductor material vertical memory strings, strings of memory cells having individually biasable channel regions, memory arrays incorporating such strings, and methods of accessing and forming the same
CN103426824B (zh) 制造非易失性存储器件的方法
CN107527914A (zh) 垂直非易失性存储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094472B1 (ko) 반도체 장치
CN108447870B (zh) 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200084057A (ko) 메모리 어레이, 및 메모리 어레이를 형성하는 방법
CN106952919B (zh) 快闪存储器及其制作方法
KR101037621B1 (ko) 수직 적층구조를 갖는 앤드형 플래시 메모리 어레이와 그제작방법 및 동작방법
CN104201176A (zh) 3d nand闪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20240112734A1 (en) Select gate transistor with segmented channel fin
US20220189991A1 (en)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09148467A (zh) 3d-nand闪存
CN105870121B (zh) 三维非易失性nor型闪存
CN100477169C (zh) 与非闪存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1469245B2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CN208674118U (zh) 3d-nand闪存
CN107946311B (zh) 控制3d nand闪存结构中沟道关键尺寸的方法
CN106169479A (zh) Sonos存储器及工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1

Address after: No. 88, Weilai Third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00

Patentee after: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18, Gaoxin 4th Road,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Xinx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