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该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能够增加弹片卡固在帽盖本体内的加工效率及稳固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其包括:一帽盖本体及一弹片。所述帽盖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延伸而出的第一卡固凸块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第一外凹槽,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及一连接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下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外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 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所卡固。
换句话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包括:一帽盖本体,所述帽盖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卡固凸块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第一外凹槽,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及一连接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下表面,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外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以及一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所卡固。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滑动体、一拉动片、一锁钩件、一帽盖本体及一弹片。所述滑动体具有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具有一卡钩槽,且所述第二固定座具有一卡钩孔。所述拉动片的一末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所述锁钩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体上,其中所述锁钩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卡钩槽内的第一末端部及一穿过所述卡钩孔的第二末端部。所述帽盖本体的两相反末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延伸而出的第一卡固凸块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第一外凹槽,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及一连接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下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外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锁钩件之间且顶抵所述锁钩件,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所卡固。
换句话说,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体,所述滑动体具有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具有一卡钩槽,且所述第二固定座具有一卡钩孔;一拉动片,所述拉动片的一末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一锁钩件,所述锁钩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体上,其中所述锁钩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卡钩槽内的第一末端部及一穿过所述卡钩孔的第二末端部;一帽盖本体,所述帽盖本体的两相反末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卡固凸块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第一外凹槽,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及一连接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下表面,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外凹槽设置在所 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以及一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锁钩件之间且顶抵所述锁钩件,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所卡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可通过压铸的方式以形成“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的结构设计,以及通过机械打点(例如使用铆刀来进行打点)的方式以形成“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延伸而出的第一卡固凸块”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第一外凹槽”的结构设计,以使得当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会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顺势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所卡固,以增加所述弹片卡固在所述帽盖本体内的加工效率及稳固性。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其包括:一滑动体1(或称拉头)、一拉动片2(或称拉片)、一锁钩件3(或称马钩)、一帽盖本体4(或称帽盖)及一弹片5(或称板簧),其中帽盖本体4及弹片5两者可组合成一种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S。
首先,配合图1至图3所示,滑动体1具有一第一固定座11及一第二固定座12,其中第一固定座11具有一形成盲孔状的卡钩槽110,并且第二固定座12具有一形成穿孔状的卡钩孔120。拉动片2的一末端部20设置于第一固定座11及第二固定座12之间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13内。锁钩件3设置在滑动体1上,其中锁钩件3的两相反未端分别具有一设置在卡钩槽110内的第一末端部31及一穿过卡钩孔120以形成一挡止件的第二末端部32。帽盖本体4的两相反末端部41、42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1及第二固定座12上,并且弹片5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与锁钩件3之间且顶抵锁钩件3,其中锁钩件3与弹 片5皆被包覆在滑动体1与帽盖本体4之间(如图2与图3所示)。
再者,配合图4至图6所示,帽盖本体4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40A(亦即上述的内表面凹陷特征)、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延伸而出的第一卡固凸块41A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的第一外凹槽42A,并且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可接触或扣住弹片5,以使得弹片5被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所卡固。另外,帽盖本体4具有一内表面400、一外表面401及一连接于内表面400及外表面401之间的下表面402,其中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凹陷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并且两个第一外凹槽42A凹陷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上。借此,由于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可预先形成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所以帽盖本体4位于内表面400与外表面401之间的厚度即可有效缩小(亦即打薄),以使得本发明可轻易通过机械打点的方式,来同时形成第一外凹槽42A与第一卡固凸块41A。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5所示,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并且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相反末端4011、4012。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内,并且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相反末端4011、4012。两个第一外凹槽42A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上,并且两个第一外凹槽42A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相反末端4011、4012。换言之,由于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及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皆位于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侧边上,并且两个第一外凹槽42A位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的侧边上,所以两个第一内凹槽40A、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或两个第一外凹槽42A的位置大致上为相对于帽盖本体4的两相反末端4011、4012转90度的位置。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每一个第一内凹槽40A具有一连接于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第一末端401A及一相反于第一末端401A且远离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第二末端402A,并且第一内凹槽40A的宽度W可从第一末端401A朝向第二末端402A的方向渐渐变窄。
首先,配合图5与图6所示,每一个第一卡固凸块41A邻近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二末端402A,其中,(1)第一卡固凸块41A的长度L1可从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一末端401A朝向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二末端402A的方向渐渐变长,(2)第一卡固凸块41A的宽度W1可沿着从第一内凹槽40A朝向远离第一内凹槽40A的方向渐渐变窄,并且(3)第一卡固凸块41A的高度H1可从第一内凹槽40A朝向远离第一内凹槽40A的方向渐渐变短。换言之,第一卡固凸块41A可为一 从第一内凹槽40A向外凸出的角锥状,其截面积会从第一内凹槽40A朝向远离第一内凹槽40A的方向渐渐变小。
另外,配合图5与图6所示,每一个第一外凹槽42A邻近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二末端402A,其中,(1)第一外凹槽42A的长度L2可沿着从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一末端401A朝向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二末端402A的方向渐渐变长,(2)第一外凹槽42A的宽度W2可沿着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朝向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方向渐渐变窄,并且(3)第一外凹槽42A的高度H2可沿着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朝向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方向渐渐变短。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并且帽盖本体4及弹片5两者可组合成一种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S。由图4-6与图7-10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配合图7至图9所示,帽盖本体4具有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凹槽40B(亦即上述的内表面凹陷特征)、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延伸而出的第二卡固凸块41B及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的第二外凹槽42B。此外,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凹陷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两个第二外凹槽42B凹陷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上,并且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接触弹片5,以使得弹片5被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所卡固。借此,由于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可预先形成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所以帽盖本体4位于内表面400与外表面401之间的厚度即可有效缩小(亦即打薄),以使得本发明可轻易通过机械打点的方式,来同时形成第二外凹槽42B与第二卡固凸块41B。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8所示,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并且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相反末端4011、4012。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内,并且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相反末端4011、4012。两个第二外凹槽42B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上,并且两个第二外凹槽42B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相反末端4011、4012。换言之,由于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及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皆位于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侧边上,并且两个第二外凹槽42B位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的侧边上,所以两个第二内凹槽40B、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或两个第二外凹槽42B的位置大致上为相对于帽盖本体4的两相反末端4011、4012转90度的位置。
举例来说,配合图4与图7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每一个第二内凹槽40B具有一连接于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第二末端401B及一相反于第二末端401B且远离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第二末端402B,并且第二内凹槽40B的宽度(图未标示)可从第二末端401B朝向第二末端402B的方向渐渐变窄。
再者,配合图5、图6、图8、图9所示,每一个第二卡扣凸块41B邻近相对应的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2B,其中,(1)第二卡扣凸块41B的长度(图未标示)可从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1B朝向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2B的方向渐渐变长,(2)第二卡扣凸块41B的宽度(图未标示)可沿着从第二内凹槽40B朝向远离第二内凹槽40B的方向渐渐变窄,并且(3)第二卡扣凸块41B的高度(图未标示)可从第二内凹槽40B朝向远离第二内凹槽40B的方向渐渐变短。换言之,第二卡扣凸块41B可为一从第二内凹槽40B向外凸出的角锥状,其截面积会从第二内凹槽40B朝向远离第二内凹槽40B的方向渐渐变小。
另外,配合图5、图6、图8、图9所示,每一个第二外凹槽42B邻近相对应的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2B,其中,(1)第二外凹槽42B的长度(图未标示)可沿着从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1B朝向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2B的方向渐渐变长,(2)第二外凹槽42B的宽度(图未标示)可沿着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朝向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方向渐渐变窄,并且(3)第二外凹槽42B的高度(图未标示)可沿着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朝向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方向渐渐变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帽盖结构S及拉链头组合结构Z,其可通过压铸的方式以形成“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40A”的结构设计,以及通过机械打点(例如使用铆刀来进行打点)的方式以形成“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延伸而出的第一卡固凸块41A”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的第一外凹槽42A”的结构设计,以使得当弹片5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时,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会接触弹片5,以使得弹片5顺势被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所卡固,以增加弹片5卡固在帽盖本体4内的加工效率及稳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