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1211U - 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1211U
CN204351211U CN201420799242.7U CN201420799242U CN204351211U CN 204351211 U CN204351211 U CN 204351211U CN 201420799242 U CN201420799242 U CN 201420799242U CN 204351211 U CN204351211 U CN 204351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body
fix
run
opening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92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于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1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1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8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in the form of a spring-actuated locking member actuated by the pull member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及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所述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包括:一帽盖本体及一弹片。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内凹槽、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两个第一内凹槽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的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开口。其中,帽盖本体具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及一连接于内表面及外表面之间的下表面,两个第一内凹槽设置在帽盖本体的内表面上,并且两个第一贯穿开口贯穿帽盖本体,以在帽盖本体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构成其中两个破孔特征。弹片设置在帽盖本体的内表面上,其中两个第一卡固凸块接触弹片,以使得弹片被两个第一卡固凸块所卡固。

Description

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帽盖结构及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尤其指一种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及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拉链结构于服装或配件上为常见的基本元素,相对于钮扣,拉链具有更高的使用便利性,拉链结构具有一拉链头及一拉链带,拉链头主要配合拉链带并作为拉链结构往复拉动的连结元件,现今,拉链头已普遍地应用在衣服、裤子及背包上。
已知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有一拉头、一拉片、一马钩及一帽盖。已知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组合顺序是:先将拉片的端部置于拉头的凹陷空间内,并将拉片推向拉头的一端,使得拉片上的套孔将拉头上的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套置于其中。接着将马钩固定于拉头的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上,其中马钩的头部设置于第一固定座的凹槽内,马钩的尾部抵靠于第二固定座的凹槽底部,马钩的腹部承靠于拉片的端部上,而马钩的挡止部通过设于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之间的马钩孔伸入拉头的滑槽内。最后,将帽盖盖合于拉头上的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上,其中帽盖内卡置有一弹片,弹片压抵于马钩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其中,包括:一帽盖本体,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开口,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及一连接于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下表面,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其中两个所述破孔特征;以及一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卡固。
进一步地,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内凹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延伸出,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呈对角线地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具有连接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下表面的一第一末端及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且远离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下表面的一第二末端,且所述第一内凹槽的宽度从所述第一末端朝向所述第二末端的方向逐渐变窄。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卡扣凸块邻近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二末端,所述第一卡扣凸块的长度沿着从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一末端朝向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二末端的方向逐渐变长,所述第一卡扣凸块的宽度沿着从所述第一内凹槽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方向逐渐变窄,且所述第一卡扣凸块的高度沿着从所述第一内凹槽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方向逐渐变短。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邻近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二末端,所述第一贯穿开口的长度沿着从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一末端朝向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二末端的方向逐渐变长,所述第一贯穿开口的宽度沿着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朝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的方向逐渐变窄,且所述第一贯穿开口的高度沿着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朝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的方向逐渐变短。
进一步地,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内凹槽、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第二卡固凸块、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开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另外两个所述破孔特征,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卡固。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呈对角线地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中,包括:一滑动体,所述滑动体具有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具有一卡钩槽,且所述第二固定座具有一卡钩孔;一拉动片,所述拉动片的一末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一锁钩件,所述锁钩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体上,其中所述锁钩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卡钩槽内的第一末端部及一穿过所述卡钩孔的第二末端部;一帽盖本体,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对的末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开口,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及一连接于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下表面,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两个破孔特征;以及一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锁钩件之间且顶抵所述锁钩件,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卡固。
进一步地,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内凹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延伸出,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部上的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呈对角线地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内凹槽、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第二卡固 凸块、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开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另外两个破孔特征,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卡固。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呈对角线地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可透过压铸的方式以形成“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的结构设计,以及通过机械打点(例如使用铆刀来进行打点)的方式以形成“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开口”的结构设计,以使得当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会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顺势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所卡固,以增加所述弹片卡固在所述帽盖本体内的加工效率及稳固性。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及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沿图2的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帽盖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帽盖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6为沿图4的B-B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帽盖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帽盖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9为沿图7的C-C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拉链头组合结构   Z
帽盖结构         S 
滑动体           1 
第一固定座       11 
卡钩槽           110 
第二固定座       12 
卡钩孔             120 
容置空间           13 
拉动片             2 
末端部             20 
锁钩件             3 
第一末端部         31 
第二末端部         32 
帽盖本体           4 
末端部             41、42
内表面             400 
外表面             401 
末端               4011、4012
下表面             402 
第一内凹槽         40A 
第一末端           401A 
第二末端           402A 
第一卡固凸块       41A 
第一贯穿开口     42A
第二内凹槽       40B 
第二卡固凸块     41B
第二贯穿开口     42B
弹片             5 
宽度             W、W1、W2
长度             L1、L2
高度             H1、H2
剖面线           A-A、B-B、C-C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该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体1(或称拉头)、一拉动片2(或称拉片)、一锁钩件3(或称马钩)、一帽盖本体4(或称帽盖)及一弹片5(或称板簧),其中帽盖本体4及弹片5两者可组合成一种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S。
首先,如图1至图3所示,滑动体1具有一第一固定座11及一第二固定座12,其中第一固定座11具有盲孔状的一卡钩槽110,并且第二固定座12具有穿孔状的一卡钩孔120。拉动片2的一末端部20设置于第一固定座11及第二固定座12之间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13内。锁钩件3设 置在滑动体1上,其中锁钩件3的两个相对的末端分别具有设置在卡钩槽110内的一第一末端部31及穿过卡钩孔120以形成一挡止件的一第二末端部32。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对的末端部41、42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1及第二固定座12上,并且弹片5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与锁钩件3之间且顶抵锁钩件3,其中锁钩件3与弹片5皆被包围在滑动体1与帽盖本体4之间(如图2与图3所示)。
再者,如图4至图6所示,帽盖本体4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的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并且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可接触或扣住弹片5,以使得弹片5被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所卡固。另外,帽盖本体4具有一内表面400、一外表面401、及一连接于内表面400及外表面401之间的下表面402,其中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凹陷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并且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贯穿帽盖本体4,以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与外表面401之间构成其中两个破孔特征(即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向内打点后所形成的破孔特征)。因此,由于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可预先形成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所以帽盖本体4位于内表面400与外表面401之间的厚度可有效地缩小(即变薄),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轻易通过机械打点的方式,来同时形成第一贯穿开口42A与第一卡固凸块41A。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5所示,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并且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对的末端4011、4012。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内,并且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对的末端4011、4012。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上,并且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对的末端4011、4012。换言之,由于两 个第一内凹槽40A及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都位于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侧边上,并且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位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的侧边上,所以两个第一内凹槽40A、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或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的位置大致上为相对于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对的末端4011、4012转90度的位置。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每一个第一内凹槽40A具有连接于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一第一末端401A及与第一末端401A相对的且远离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一第二末端402A,并且第一内凹槽40A的宽度W可从第一末端401A朝向第二末端402A的方向逐渐变窄。
首先,如图5与图6所示,每一个第一卡扣凸块41A邻近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二末端402A,其中(1)第一卡扣凸块41A的长度L1可从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一末端401A朝向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二末端402A的方向逐渐变长,(2)第一卡扣凸块41A的宽度W1可沿着从第一内凹槽40A朝向远离第一内凹槽40A的方向逐渐变窄,并且(3)第一卡扣凸块41A的高度H1可从第一内凹槽40A朝向远离第一内凹槽40A的方向逐渐变短。换言之,第一卡扣凸块41A可为从第一内凹槽40A向外凸出的一角锥状,其截面积会从第一内凹槽40A朝向远离第一内凹槽40A的方向逐渐变小。
另外,如图5与图6所示,每一个第一贯穿开口42A邻近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二末端402A,其中(1)第一贯穿开口42A的长度L2可沿着从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一末端401A朝向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二末端402A的方向逐渐变长,(2)第一贯穿开口42A的宽度W2可沿着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朝向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方向逐渐变窄,并且(3)第一贯穿开口42A的高度H2可沿着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朝向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方向逐渐变短。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并且帽盖本体4及弹片5两者可组合成一种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S。由图4至6与图7至9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帽盖本体4具有彼此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延伸出的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的两个第二贯穿开口42B。此外,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凹陷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两个第二贯穿开口42B贯穿帽盖本体4,以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与外表面401之间构成另外两个破孔特征(即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向内打点后所形成的破孔特征),并且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接触弹片5,以使得弹片5被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所卡固。因此,由于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可预先形成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所以帽盖本体4位于内表面400与外表面401之间的厚度即可有效地缩小(即变薄),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轻易通过机械打点的方式,来同时形成第二贯穿开口42B与第二卡固凸块41B。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8所示,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并且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对的末端4011、4012。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内,并且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对的末端4011、4012。两个第二贯穿开口42B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上,并且两个第二贯穿开口42B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对的末端4011、4012。换言之,由于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及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皆位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侧边上,并且两个第二贯穿开口42B位在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的侧边上,所以两个第二内凹槽40B、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或两个第二贯穿开口42B的位置大致上为相对于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对的末端4011、4012转90度的位置。
举例来说,配合图4与图7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每一个第二内凹槽40B具有连接于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一第二末端401B及相对于第二末端401B且远离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一第二末端402B,并且第二内凹槽40B的宽度(图未标示)可从第二末端401B朝向第二末端402B的方向逐渐变窄。
再者,配合图5、图6、图8、图9所示,每一个第二卡扣凸块41B邻近相对应的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2B,其中(1)第二卡扣凸块41B的长度(图未标示)可从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1B朝向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2B的方向逐渐变长,(2)第二卡扣凸块41B的宽度(图未标示)可沿着从第二内凹槽40B朝向远离第二内凹槽40B的方向逐渐变窄,并且(3)第二卡扣凸块41B的高度(图未标示)可从第二内凹槽40B朝向远离第二内凹槽40B的方向逐渐变短。换言之,第二卡扣凸块41B可为从第二内凹槽40B向外凸出的一角锥状,其截面积会从第二内凹槽40B朝向远离第二内凹槽40B的方向逐渐变小。
另外,如图5、图6、图8、图9所示,每一个第二贯穿开口42B邻近相对应的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2B,其中(1)第二贯穿开口42B的长度(图未标示)可沿着从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1B朝向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2B的方向逐渐变长,(2)第二贯穿开口42B的宽度(图未标示)可沿着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朝向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方向逐渐变窄,并且(3)第二贯穿开口42B的高度(图未标示)可沿着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朝向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方向逐渐变短。
实施例的可能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帽盖结构S及拉链头组合结构Z,其可透过压铸的方式以形成“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内凹槽40A”的结构设计,以及透过机械打点(例 如使用铆刀来进行打点)的方式以形成“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的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的结构设计,以使得当弹片5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时,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会接触弹片5,以使得弹片5顺势被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所卡固,以增加弹片5卡固在帽盖本体4内的加工效率及稳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而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只要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帽盖本体,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开口,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及一连接于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下表面,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其中两个所述破孔特征;以及
一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卡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内凹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延伸出,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呈对角线地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具有连接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下表面的一第一末端及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且远离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下表面的一第二末端,且所述第一内凹槽的宽度从所述第一末端朝向所述第二末端的方向逐渐变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卡扣凸块邻近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二末端,所述第一卡扣凸块的长度沿着从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一末端朝向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二末端的方向逐渐变长,所述第一卡扣凸块的宽度沿着从所述第一内凹槽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方向逐渐变窄,且所述第一卡扣凸块的高度沿着从所述第一内凹槽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方向逐渐变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邻近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二末端,所述第一贯穿开口的长度沿着从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一末端朝向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所述第二末端的方向逐渐变长,所述第一贯穿开口的宽度沿着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朝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的方向逐渐变窄,且所述第一贯穿开口的高度沿着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朝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的方向逐渐变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内凹槽、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第二卡固凸块、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开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另外两个所述破孔特征,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卡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呈对角线地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
9.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滑动体,所述滑动体具有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具有一卡钩槽,且所述第二固定座具有一卡钩孔;
一拉动片,所述拉动片的一末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
一锁钩件,所述锁钩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体上,其中所述锁钩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卡钩槽内的第一末端部及一穿过所述卡钩孔的第二末端部;
一帽盖本体,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对的末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开口,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及一连接于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下表面,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两个破孔特征;以及
一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锁钩件之间且顶抵所述锁钩件,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卡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内凹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延伸出,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部上的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呈对角线地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本体具有彼此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内凹槽、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第二卡固凸块、及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开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另外两个破孔特征,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卡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呈对角线地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的末端。
CN201420799242.7U 2014-12-05 2014-12-16 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Active CN2043512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1580U TWM509559U (zh) 2014-12-05 2014-12-05 具有多個破孔特徵的帽蓋結構及拉鍊頭組合結構
TW103221580 2014-12-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1211U true CN204351211U (zh) 2015-05-27

Family

ID=52738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9242.7U Active CN204351211U (zh) 2014-12-05 2014-12-16 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70074B2 (zh)
JP (1) JP3200714U (zh)
KR (1) KR200482927Y1 (zh)
CN (1) CN204351211U (zh)
DE (1) DE202015100369U1 (zh)
TW (1) TWM50955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02066U (ko) * 2014-12-05 2016-06-15 충 츠완 엔터플라이즈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복수의 파공 구조를 가지는 탭홀더 구조 및 지퍼 슬라이더 어셈블리 구조
CN109832727A (zh) * 2017-11-24 2019-06-04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头组合结构
CN109832725A (zh) * 2017-11-24 2019-06-04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US11122868B2 (en) 2017-11-24 2021-09-21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p stru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8163B1 (en) 2008-02-06 2012-01-03 Kleiner Jeffrey B Tools and methods for spinal fusion
EP2952115A1 (en) * 2014-06-04 2015-12-09 Riri Sa Slider for a slide fastener
USD812520S1 (en) * 2016-06-17 2018-03-13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D804988S1 (en) * 2016-08-31 2017-12-12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Slider
TWD208107S (zh) * 2019-01-30 2020-11-1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拉鏈頭之帽蓋
US20230210227A1 (en) * 2020-06-08 2023-07-06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8038A (en) * 1990-09-04 1993-08-2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US7464445B1 (en) * 2007-06-29 2008-12-16 Yu-Pau Lin Cap structure for zipper
KR200450413Y1 (ko) 2007-10-03 2010-10-01 충 츠완 엔터플라이즈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지퍼 슬라이더
ES2729980T3 (es) * 2010-09-29 2019-11-07 Ykk Corp Cursor para cierre de cremallera
US20120131768A1 (en) * 2010-11-29 2012-05-31 Yu-Pau Lin Crown structure of zipper head
US10194719B2 (en) * 2012-08-04 2019-02-05 Kee (Guangdong) Garment Accessories Limited Enhanced slider
TWM453394U (zh) 2012-12-10 2013-05-2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拉鍊頭的帽蓋結構改良
TWI480008B (zh) * 2013-05-20 2015-04-1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具有內表面凹陷特徵的帽蓋結構及拉鍊頭組合結構
TWM475849U (en) 2013-05-20 2014-04-11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Assembly structure of cap structure with concave features on interior surface and pull tab
TWM509559U (zh) 2014-12-05 2015-10-0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具有多個破孔特徵的帽蓋結構及拉鍊頭組合結構
TWI592106B (zh) * 2015-03-13 2017-07-2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提升抗扭強度的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02066U (ko) * 2014-12-05 2016-06-15 충 츠완 엔터플라이즈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복수의 파공 구조를 가지는 탭홀더 구조 및 지퍼 슬라이더 어셈블리 구조
KR200482927Y1 (ko) 2014-12-05 2017-03-16 충 츠완 엔터플라이즈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복수의 파공 구조를 가지는 탭홀더 구조 및 지퍼 슬라이더 어셈블리 구조
US9770074B2 (en) 2014-12-05 2017-09-26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Cap structure having a plurality of breach hole features and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CN109832727A (zh) * 2017-11-24 2019-06-04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头组合结构
CN109832725A (zh) * 2017-11-24 2019-06-04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US11122868B2 (en) 2017-11-24 2021-09-21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p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00714U (ja) 2015-10-29
KR20160002066U (ko) 2016-06-15
DE202015100369U1 (de) 2015-03-09
US20160157566A1 (en) 2016-06-09
US9770074B2 (en) 2017-09-26
KR200482927Y1 (ko) 2017-03-16
TWM509559U (zh)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51211U (zh) 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CN104172676A (zh) 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CN203424412U (zh) 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TWI516220B (zh) Zipper pull with the back of the slider
CN106136481B (zh) 用于提升抗扭强度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EP3020303A1 (en) Bag handle structure, and attachment method therefor
US9125459B1 (en) Invisible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for increasing positioning effect and sliding member thereof
CN109832725A (zh) 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US7617801B2 (en) Buckle for pet collar
US20180199678A1 (en)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astic member thereof
US1112286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p structure
CN210329582U (zh) 一种推拉式锁扣结构
CN207912223U (zh) 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EP2047744A1 (en) Buckle for pet collar
JP3164407U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止具
CN207306236U (zh) 一种新型四孔啪钮
CN110013084B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CN210611228U (zh) 一种正反通用按扣
CN104939445B (zh) 用于拉链的拉头
KR101316641B1 (ko) 장신구 연결용 어셈블리
CN210248662U (zh) 一种多扣位的四合扣母扣结构
US1390776A (en) Corset-clasp
JP2005273021A (ja) 掛止具、衣料、掛止具の配設方法
CN203194730U (zh) 止滑绳眼扣
JP3106771U (ja) 持手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3

Address after: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Zhongch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