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0541A - 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0541A
CN104170541A CN201280071559.2A CN201280071559A CN104170541A CN 104170541 A CN104170541 A CN 104170541A CN 201280071559 A CN201280071559 A CN 201280071559A CN 104170541 A CN104170541 A CN 1041705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residual
component feeding
feeding band
tape feed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15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0541B (zh
Inventor
胜见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70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0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5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Loading or unloading of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在带式供料器(11)的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侧的规定位置上配置有检测元件供给带(12)内的元件检测传感器(24)。在元件供给带(12)的设置作业等时作业者通过手动操作使元件供给带(12)正向进给或反向返回的情况下,在正向进给和反向返回的任一方向上,每当将元件供给带(12)进给一个间距时,都基于元件检测传感器(24)的输出信号来判定是否检测出元件供给带(12)内的元件,在正向进给动作期间每当检测出元件时,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减一,在反向返回动作期间每当由元件检测传感器24检测出元件时,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的计数值加一。

Description

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理设置于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给带的元件剩余数量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56622号公报)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中,在设置于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给带中的元件吸附位置的下侧设置检测有无元件的元件有无传感器(光传感器),每当由该元件有无传感器检测出存在于元件吸附位置的元件后,该元件由吸嘴拾起而检测出该元件消失时,将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减一,将该元件供给带进给与元件的排列间距的一个间距相当的量,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之后,在元件剩余数量减少到规定个数(例如50个)的时刻,警告显示这一情况,告知作业者元件剩余数量减少(元件供给带的更换时期将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56622号公报
但是,作业者进行将元件供给带设于带式供料器的导带器上,将该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进给到规定位置的找头作业的顺序是:首先在带式供料器的导带器上设置元件供给带,接着通过手动操作使带齿卷盘驱动马达旋转,正向进给元件供给带,从导带器的前端输出元件供给带的元件后,停止带齿卷盘驱动马达。在该状态下,作业者计算从导带器输出的元件的个数,与该个数相对应地,反向返回元件供给带,从而对元件供给带进行找头(将最前头的元件例如进给到元件吸附位置的一个间距之前或数个间距之前或元件吸附位置的动作)。
这种情况下,若作业者准确进行元件供给带的找头作业,则之后的自动运转开始时的元件剩余数量不会发生错误,但是当作业者计算错从导带器输出的元件的个数或弄错元件供给带的反向返回量时,之后的自动运转开始时的元件剩余数量会发生错误。
另外,在自动运转期间,因任何错误等导致带式供料器停止等时,即使作业者通过手动操作而正向进给元件供给带,所正向进给的元件也不会被计数,因此之后的自动运转再次开始时的元件剩余数量会产生错误。
由于这类事件,用户想要严格管理元件剩余数量的情况下,每日或每数日在自动运转结束后重新计算元件供给带的元件剩余数量,但是在一台元件安装机上搭载多个带式供料器,因此重新计算全部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的作业是非常耗费工时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即使在元件供给带的设置作业时或带式供料器的错误停止时等作业者通过手动操作正向进给或反向返回元件供给带,也能够自动管理元件供给带的元件剩余数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上述带式供料器通过使带齿卷盘的齿与包装有以规定间距排列的多个元件的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使该带齿卷盘旋转,而将该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进给,上述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具备:元件检测单元,在上述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侧的规定位置检测上述元件供给带内的元件;及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对由上述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元件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基于计数值来管理上述元件供给带的元件剩余数量,上述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基于在正向进给上述元件供给带的正向进给动作期间由上述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元件的个数和在使该元件供给带反向返回的反向返回动作期间由上述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元件的个数,来管理上述元件供给带的元件剩余数量。由此,即使在元件供给带的设置作业时或带式供料器的错误停止时等作业者通过手动操作正向进给或反向返回元件供给带,也能够自动计算正向进给的元件和反向返回的元件,能够自动管理元件供给带的元件剩余数量。
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在正向进给动作期间每当由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元件时,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使元件剩余数量减少一个,在反向返回动作期间每当由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元件时,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使元件剩余数量增加一个。这样一来,能够使用升降计数器简单地进行元件剩余数量的管理。
另外,可以是,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每当将元件供给带进给与元件的排列间距的一个间距相当的量时判定是否由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元件,在没有检测出元件的情况下,判断为缺件,以该缺件的位置越过元件吸附位置的方式控制元件供给带的进给动作。这样一来,具有如下优点:元件供给带的缺件的位置不用在元件吸附位置停止,在缺件的位置不进行无用的元件吸附动作或图像处理。
另外,本发明具备基于元件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来判定是否为不合格元件的不合格元件判定单元,在由不合格元件判定单元判定为不合格元件的情况下,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使上述元件剩余数量减少一个,并以该不合格元件的位置越过上述元件吸附位置的方式控制上述元件供给带的进给动作。这样一来,能够防止不合格基板的制造,不用进行吸附不合格元件的无用的元件吸附动作和不合格元件的图像处理,而且每当检测不合格元件时将元件剩余数量减少一个,从而能够将元件剩余数量维持在正确的值。
另外,本发明具备自动找头单元,在将元件供给带固定于带式供料器之后直到该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到达规定的找头位置为止,上述自动找头单元一直执行正向或反向进给该元件供给带的自动找头控制,上述自动找头单元在将元件供给带固定于上述带式供料器的作业期间基于由上述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所管理的上述元件剩余数量的增减量来监视该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在上述自动找头控制开始时该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已越过上述找头位置的情况下,使该元件供给带反向返回,使该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返回至该找头位置。这样一来,在元件供给带的设置作业时能够自动进行元件供给带的找头,并且能够将元件剩余数量维持在正确的值。
但是,根据元件供给带的载带的材质和结构(纸带、压花带等)的不同,有时会难以从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检测出元件供给带内的元件。另外,根据带式供料器的结构不同,有时在空间上也有难以将元件检测单元配置于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
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优选的是,元件检测单元以与上述元件供给带的上表面相向的方式配置。其中,本发明在使用能够从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检测元件供给带内的元件的元件检测单元的情况下,若在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具有空间富余,则当然也可以在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侧配置元件检测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带式供料器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2是带式供料器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元件剩余数量管理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带式供料器自动运转控制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具体化的一实施例。
首先,使用图1至图3说明带式供料器11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的系统结构。
在带式供料器11上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安装有卷绕着元件供给带12的带盘(未图示)。虽然未图示,但是元件供给带12是在以规定间距排列有多个元件的载带的上表面贴附透明的盖带(上封带)而成的带,盖带在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被剥离而使该元件供给带12的内部的元件露出。
带式供料器11构成为,使带齿卷盘(未图示)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通过马达13使该带齿卷盘旋转,从而将该元件供给带12向元件吸附位置进给。在元件吸附位置的附近设有用于对元件供给带12的上浮进行按压的带罩16。
在带式供料器11的背端面11a上设有决定相对元件安装机14(参照图3)的供料器载置台(未图示)的安装位置的定位销17、18和与元件安装机14侧的连接器(未图示)连接的连接器19,将带式供料器11的控制部21经由连接器19与元件安装机14的控制部22连接。
在带式供料器11的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侧的规定位置(例如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的排列间距的N个间距之前侧〔N为1以上的整数〕的位置)上,以与元件供给带12的上表面相向的方式配置从元件供给带12的上表面侧检测该元件供给带12内的元件的元件检测传感器24(元件检测单元)。通过这样地以与元件供给带12的上表面相向的方式配置元件检测传感器24,即使是具有凹部的压花型的元件供给带12,也能够进行良好的元件检测。该元件检测传感器24例如使用光传感器、接近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非接触型传感器。总之只要能够采用从元件供给带12的透明盖带的上侧辨别载带和元件的非接触型传感器作为元件检测传感器24即可。该元件检测传感器24经由传感器安装板25固定在带式供料器11上。
此外,在带式供料器11上设置有在元件供给带12的设置作业时或带式供料器11的错误停止时等用于作业者通过手动操作使带齿卷盘驱动用马达13旋转而正向进给或反向返回元件供给带12的操作部27(参照图3)。
带式供料器11的自动运转期间,每当完成由元件安装机14的吸嘴吸附拾起元件吸附位置的元件的动作,而从元件安装机14的控制部22向带式供料器11的控制部21发送元件拾起完成信号时,该带式供料器11的控制部21使带齿卷盘驱动用马达13旋转而将元件供给带12正向进给与元件排列间距的一个间距相当的量,并且读入元件检测传感器24的输出信号并判定是否已经检测出元件供给带12内的元件,在没有检测出元件的情况下,判断为缺件,向元件安装机14的控制部22发送缺件信号。另外,该缺件的判定可以由元件安装机14的控制部22(或者元件剩余数量管理用计算机)进行。
另一方面,在检测出元件的情况下,将元件检测传感器24的输出电平与判定阈值进行比较,若该元件检测传感器24的输出电平为判定阈值以下,则判断为元件的一部分缺损的不合格元件,向元件安装机14的控制部22发送不合格元件信号。例如,作为元件检测传感器24而使用反射型的光传感器的情况下,在一部分缺损的不合格元件中,由光传感器接收的光的反射量减少,因此光传感器的输出电平降低。因此,可以以检测出正常元件时的光传感器的输出电平为基准来设定判定阈值,辨别正常的元件和不合格元件。另外,作为元件检测传感器24而使用检测元件的端子等金属部分的接近传感器的情况下,在一部分的端子等金属部分缺损的不合格元件中,接近传感器的输出电平降低,因此可以以检测出正常元件时的接近传感器的输出电平为基准设定判定阈值,辨别正常的元件和不合格元件。另外,不合格元件的判定可以由元件安装机14的控制部22等进行。
在检测出缺件或不合格元件的情况下,当缺件或不合格元件的位置来到元件吸附位置的一个间距之前的位置时,在接下来的带进给动作中进给二个间距,从而使缺件或不合格元件的位置在元件吸附位置不停止而越过。由此,在缺件或不合格元件的情况下,不用进行无用的元件吸附动作和图像处理。
另外,带式供料器11的自动运转期间,每当将元件供给带12正向进给一个间距时,读入元件检测传感器24的输出信号,判定是否检测出元件供给带12内的元件,每当检测出元件(也包含不合格元件)时,将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减少一个。由此,可准确地管理自动运转期间的元件剩余数量。
另外,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初始值(未使用的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剩余数量)由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收纳袋的总个数进行设定的情况下,由于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初始值中包含缺件的个数,所以当检测出缺件时,也可以将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减少一个。
在此,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初始值(未使用的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剩余数量)通过条形码或电子标签等例如记录于带盘或元件供给带12的前端部等,作业者进行将带盘安装于带式供料器11并将该带式供料器11搭载于元件安装机14的作业时,作业者通过读取器等读取元件剩余数量的信息并发送给元件安装机14的控制部22(或带式供料器11的控制部21、元件管理用计算机等)而设置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初始值。或者作业者可以通过目视读取显示于带盘或元件供给带12的前端部等的元件剩余数量的信息,通过键输入操作等输入至元件安装机14的控制部22(或带式供料器11的控制部21、元件管理用计算机等),设置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初始值。
另外,在元件供给带12的设置作业时或带式供料器11的错误停止时等,作业者对操作部27进行操作而将元件供给带12正向进给或反向返回的情况下,在正向进给、反向返回的任一方向上,每当将元件供给带12进给一个间距时,读入元件检测传感器24的输出信号并判定是否检测出元件供给带12内的元件,在正向进给动作期间每当检测出元件(也包含不合格元件)时,将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减少一个,在反向返回动作期间每当由元件检测传感器24检测出元件时,使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增加一个。由此,在元件供给带12的设置作业时或带式供料器11的错误停止时等、自动运转以外的时刻,即使作业者通过手动操作正向进给或反向返回元件供给带12,也能够自动计算正向进给的元件和反向返回的元件,能够准确地管理元件剩余数量。
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了在电源切断后也保持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的存储数据,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被存储于电源切断后也能够保持存储数据的可改写非易失性存储器(未图示)。
另外,本实施例中具备自动找头功能(自动找头单元),作业者在将元件供给带12设置于带式供料器11后,对操作部27进行操作而选择“自动找头”时,直到该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到达规定的找头位置为止,都一直执行正向或反向进给该元件供给带12的自动找头控制。此时,在带式供料器11上设置元件供给带12的作业期间每当由元件检测传感器24检测出元件时,基于升/降计数的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的增减量来监视该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在自动找头控制的开始时该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已经越过找头位置的情况下,自动地反向返回该元件供给带12,将该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返回至该找头位置。在此,找头位置例如可以设定在元件吸附位置的一个间距之前或数个间距之前或元件吸附位置中的任一处。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通过元件安装机14的控制部22(或者带式供料器11的控制部21、元件剩余数量管理用计算机等)并按照图4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程序来如以下所示地执行。
图4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程序在带式供料器11的电源接入时被起动,起到作为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谓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的作用。当本程序被起动时,首先,在步骤101中,元件供给带12待机直至被进给一个间距,在正向进给、反向返回的任一方向上,每当将元件供给带12进给一个间距时,进入步骤102,读入元件检测传感器24的输出信号,判定是否检测出元件供给带12内的元件。其结果为,在判定为没有检测出元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03,判定为缺件,返回步骤101。
相对于此,在上述步骤102中,若判定为检测出元件,则进入步骤104,将元件检测传感器24的输出电平与判定阈值进行比较,若该元件检测传感器24的输出电平比判定阈值大,则判断为正常的元件(非不合格元件),进入步骤106。另一方面,若元件检测传感器24的输出电平为判定阈值以下,则进入步骤105,判断为元件的一部分缺损的不合格元件,进入步骤106。
该步骤106中,判定带进给方向是否为正向,若判定为正向,则进入步骤107,使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减少一个(减少计数)。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106中,若判定为带进给方向是反向,则进入步骤108,使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增加一个(增加计数)。之后,进入步骤109,判定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是否变为零,若判定为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未变为零,则返回步骤101,反复进行上述处理。由此,可准确地管理元件剩余数量。
另一方面,在带式供料器11的自动运转期间,通过带式供料器11的控制部21并按照图5的带式供料器自动运转控制程序如以下所示地控制元件供给带12的间距进给动作。
当该程序被起动时,首先,在步骤201中,进行待机,直至变为带进给时刻,每当变为带进给时刻时,进入步骤202,基于上述的图4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程序的处理结果来判定元件吸附位置的一个间距之前的元件是否为缺件。其结果为,若判定为是缺件,则进入步骤204,利用一次带进给动作而进给二个间距,从而能够使缺件的位置在元件吸附位置不停止而越过。
相对于此,在上述步骤202中,若判定为非缺件,则进入步骤203,基于上述的图4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程序的处理结果来判定元件吸附位置的一个间距之前的元件是否为不合格元件。其结果为,若判定为非不合格元件,则进入步骤205,将元件供给带12进给一个间距,返回上述步骤201的处理,反复进行上述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203中,若判定为不合格元件,则进入步骤204,利用一次带进给动作而进给二个间距,从而使不合格元件的位置在元件吸附位置不停止而越过。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在正向进给动作期间每当由元件检测传感器24检测出元件时,将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减少一个,在反向返回动作期间每当由元件检测传感器24检测出元件时,使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增加一个,所以,在元件供给带12的设置作业时或带式供料器11的错误停止时等,即使作业者通过手动操作正向进给或反向返回元件供给带12,也能够使用升降计数器简单地进行元件剩余数量的管理。在此,升降计数器可以由软件构成,也可以由硬件构成。
而且,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出缺件或不合格元件的情况下,当缺件或不合格元件的位置来到元件吸附位置的一个间距之前的位置时,在接下来的带进给动作中进给二个间距,从而使缺件或不合格元件的位置在元件吸附位置不停止而越过,因此,在缺件或不合格元件的情况下,不用进行无用的元件吸附动作和图像处理,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将元件供给带12设置于带式供料器11的作业期间每当由元件检测传感器24检测出元件时,基于升/降计数的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计数值(元件剩余数量)的增减量来监视该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在自动找头控制的开始时该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已经越过找头位置的情况下,自动地反向返回该元件供给带12,将该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返回至该找头位置,因此,在元件供给带12的设置作业时能够自动进行元件供给带12的找头,并且能够将元件剩余数量维持在正确的值。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使用升降计数器作为元件剩余数量计数器C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通过手动操作正向进给或反向返回元件供给带12的情况下,分别由不同的计数器对正向进给的元件个数A和反向返回的元件个数B进行计数,在手动操作结束时,从“手动操作开始当初的元件剩余数量N”减去“正向进给的元件个数A”,并加上“反向返回的元件个数B”,求出手动操作结束时的元件剩余数量。
手动操作结束时的元件剩余数量=N-A+B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变更元件检测传感器24的位置或变更带式供料器11的结构等。
附图标记说明
11 带式供料器
12 元件供给带
13 带齿卷盘驱动用的马达
14 元件安装机
21 带式供料器的控制部
22 元件安装机的控制部(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
24 元件检测传感器(元件检测单元)
27 操作部

Claims (6)

1.一种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所述带式供料器通过使带齿卷盘的齿与包装有以规定间距排列的多个元件的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使该带齿卷盘旋转,而将该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进给,
所述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具备:
元件检测单元,在所述元件吸附位置的近前侧的规定位置检测所述元件供给带内的元件;及
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对由所述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元件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基于计数值来管理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元件剩余数量,
所述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基于在正向进给所述元件供给带的正向进给动作期间由所述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元件的个数和在使该元件供给带反向返回的反向返回动作期间由所述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元件的个数,来管理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元件剩余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正向进给动作期间每当由所述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元件时,所述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使所述元件剩余数量减少一个,在反向返回动作期间每当由所述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元件时,所述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使所述元件剩余数量增加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每当将所述元件供给带进给与元件的排列间距的一个间距相当的量时判定是否由所述元件检测单元检测出元件,在没有检测出元件的情况下,判断为缺件,以该缺件的位置越过所述元件吸附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元件供给带的进给动作。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具备基于所述元件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来判定是否为不合格元件的不合格元件判定单元,
在由所述不合格元件判定单元判定为不合格元件的情况下,所述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使所述元件剩余数量减少一个,并以该不合格元件的位置越过所述元件吸附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元件供给带的进给动作。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具备自动找头单元,在将元件供给带固定于所述带式供料器之后直到该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到达规定的找头位置为止,所述自动找头单元一直执行正向或反向进给该元件供给带的自动找头控制,
所述自动找头单元在将元件供给带固定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作业期间基于由所述元件剩余数量管理单元所管理的所述元件剩余数量的增减量来监视该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在所述自动找头控制开始时该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已越过所述找头位置的情况下,使该元件供给带反向返回,使该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的位置返回至该找头位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检测单元以与所述元件供给带的上表面相向的方式配置。
CN201280071559.2A 2012-03-19 2012-03-19 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 Active CN1041705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57067 WO2013140520A1 (ja) 2012-03-19 2012-03-19 テープフィーダの部品残数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0541A true CN104170541A (zh) 2014-11-26
CN104170541B CN104170541B (zh) 2017-03-08

Family

ID=49222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1559.2A Active CN104170541B (zh) 2012-03-19 2012-03-19 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77550B2 (zh)
CN (1) CN104170541B (zh)
WO (1) WO20131405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2865A (zh) * 2016-02-23 2018-10-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在库管理装置、在库管理系统、在库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3160B2 (ja) * 2013-10-07 2017-08-02 ハンファテクウィン株式会社Hanwha Techwin Co.,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4512750B (zh) * 2013-10-07 2018-02-13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带送进器
JP6320730B2 (ja) * 2013-11-25 2018-05-09 ハンファテクウィン株式会社Hanwha Techwin Co.,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6097938B2 (ja) * 2014-01-27 2017-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照合方法および部品照合システム
EP3334264B1 (en) * 2015-08-05 2020-10-14 FUJI Corporation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US11622487B2 (en) * 2017-10-31 2023-04-0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shortage detection device
JP7340732B2 (ja) * 2019-03-22 2023-09-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部品実装装置、部品供給方法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7609A (ja) * 2004-04-27 2005-1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CN101330821A (zh) * 2007-06-19 2008-12-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装置及部件安装装置的部件供给方法
CN100566539C (zh) * 2004-09-28 2009-12-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维护方法及部件安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8150B2 (ja) * 2005-01-06 2009-08-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数管理方法
JP4917378B2 (ja) * 2006-07-28 2012-04-1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7609A (ja) * 2004-04-27 2005-1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CN100566539C (zh) * 2004-09-28 2009-12-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维护方法及部件安装机
CN101330821A (zh) * 2007-06-19 2008-12-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装置及部件安装装置的部件供给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2865A (zh) * 2016-02-23 2018-10-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在库管理装置、在库管理系统、在库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77550B2 (ja) 2016-03-08
WO2013140520A1 (ja) 2013-09-26
JPWO2013140520A1 (ja) 2015-08-03
CN104170541B (zh)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0541A (zh) 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管理装置
US9084384B2 (en) Component supply method in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JP6097938B2 (ja) 部品照合方法および部品照合システム
EP3291662A1 (en) Feeder management device
KR101647653B1 (ko) 부품 공급 장치 및 표면 실장기
EP3379913B1 (en) Control device for component mounting machine
US20020143423A1 (en) Schedu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plant
JP6603705B2 (ja) 自動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
JP4550370B2 (ja) 部品管理装置
JP5913048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5639912B2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スプライシング作業確認方法
JP6577022B2 (ja) 自動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
JP2018064114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2007299868A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4346177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JP6862513B2 (ja) 自動スプライシング方法
JPWO2018087848A1 (ja) 部品照合システム
JP6850357B2 (ja)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テープフィーダー
CN106852110B (zh) 对元件带位置与移动状况进行检测的元件供给装置及工序
JP4209243B2 (ja) 部品残数管理装置
JP6865293B2 (ja) 部品切れ検知装置
EP3897088A1 (en) Component recovery device and component mounting machine
JP2008041713A (ja) センサ汚れ検知回路およびセンサ汚れ検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