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09A - 生产纱线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产纱线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09A
CN1041409A CN 89107523 CN89107523A CN1041409A CN 1041409 A CN1041409 A CN 1041409A CN 89107523 CN89107523 CN 89107523 CN 89107523 A CN89107523 A CN 89107523A CN 1041409 A CN1041409 A CN 1041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ve
air draught
drafter
spigot surface
draf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 891075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70B (zh
Inventor
伊恩斯特·弗里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rnst Freer
Original Assignee
Ernst Fre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T2403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T393698B/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T3142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T391329B/de
Application filed by Ernst Freer filed Critical Ernst Freer
Publication of CN1041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70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个生产纱线的装置,由至少一个环锭纺纱机构(3)和一个牵伸机构(1)组成,牵伸机构在环锭纺纱机构(3)之前,它至少有一个用以牵伸粗纱(2)的牵伸路径,并且具有作为被牵伸粗纱的握持钳口(15)的二个输出罗拉(9,10),上述输出罗拉中的一个(10)在握持钳口(15)后有一个使被牵伸粗纱(2)转向的一个导向面(11)。输出罗拉在其导向面输出端尽可能靠近处构成一个导引粗纱的滑路,当粗纱在环锭纺纱机构和牵伸机构之间加捻时,滑路用来导引粗纱向其轴心线横移。

Description

本发明所涉及的是一种生产纱线的装置,由至少一个环锭纺纱机构和一个牵伸机构组成。牵伸机构在环锭纺纱机构之前,它至少有一个用以牵伸粗纱的牵伸路径,并且它包含有作为被牵伸粗纱的握持钳口的二个输出罗拉,上述输出罗拉中的一个在握持钳口后有一个使被牵伸的粗纱转向的导向面。
由众所周知的环锭纺纱机构生产出的纱线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通过环锭纺纱机构的钢丝圈加于被牵伸的粗纱上的捻度。但是由于环锭纺纱机构中钢丝圈的速度不能象要求的那样增加,这样对加于纱线上的捻度就有一个限制,特别是如果纱线以高速度输出时。
为了试图提供适当致密的粗纱,这样就一定要改进被牵伸粗纱的纤维导向。有人建议(DE-A-1178749)在牵伸机构中的一个输出罗拉具有箭头形状或弧形的沟槽,在上述沟槽附近设置一个吸风区,这样由于输出罗拉的沟槽的作用,及在吸风区吸风气流的帮助,纤维会相互靠紧,于是粗纱条的宽度就会减小。但是纤维不会象描述的那样相互靠紧,除非纤维作对应于沟槽输出罗拉的喂入方向运动。所需要的横向力只能施加到那些纤维的前端已抵达牵伸机构的沟槽输出罗拉而还没有被输出罗拉间的握持钳口夹住的纤维上。由于这个原因,特别由于输出罗拉间的握持钳口增加了粗纱的宽度,整根粗纱仅有程度不大的致密。输出罗拉间的握持钳口被认为牵伸机构的高牵伸区。
由于这个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驱动筒管而又不用担心强度损失,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纺纱速度。
依照本发明,这个目标是这样完成的:具有使粗纱转向的导向面的那个输出罗拉,在其导向面输出端尽可能近处形成一个滑路,当粗纱在环锭纺纱机构和牵伸机构间加捻时,滑路用来导引粗纱向其轴心线横移。
因为牵伸机构中具有导向面的那个输出罗拉构成一个导引被牵伸的粗纱向其轴心横移的滑路,所以由环锭纺纱机构的钢丝圈给粗纱加上的捻度可达至导向面的区域,这样由于粗纱的加捻是靠在滑路上运动以及是横于粗纱的轴心线并向上逆着粗纱而推进,那些不可避免地象硬毛一样从纤维结构中突出的纤维端会连续不断地产生。结果是,突出的纤维端会被卷绕在粗纱上,这样在给定的纺纱条件下具有较高强度的纱线必定会生产出来。具有导向面的那个输出罗拉还有另外的优点:缠绕在那个输出罗拉上的粗纱被自动地推向滑路,而粗纱的输出阻力却不会增加,因为滑路的运动方向与粗纱的输出方向是一致的。
理想的结果是环绕粗纱缠绕的纤维端能满意地被利用,这要求输出罗拉的构成滑路的圆周上具有这样一段圆周长度,以致被粗纱接触的上述滑路可远至粗纱被加捻的那一点。这就意味着滑路必须有取决于摩擦状况的一段最小的圆周长度。为了保证在设计中能毫无困难地配置具有最小圆周长度的滑路,有导向面的输出罗拉比其它输出罗拉在直径上可以相应大一些,在大部分情况下要求直径的比值至少在1.5至2。
为了帮助邻近导向面的粗纱加捻,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为了约束被牵伸的粗纱,有一个使被牵伸的粗纱转向的导向面的输出端和牵伸机构中的两个输出罗拉间的握持钳口之间配置有一个加压罗拉,为了吸住位于钳口和加压罗拉间的圆周区域里的被牵伸的粗纱,有导向面的输出罗拉配置有在圆周上延伸的吸风区,对着配置有吸风区的输出罗拉吹风的吹风装置配置在吸风区附近,并且配置在它的至少一个纵向外侧面,吹出气流在上述导向面上朝横于上述吸风区的纵向方向流动。因为配置了吹风装置,它们配置在位于握持钳口和加压罗拉间的一个吸风区一个纵向外侧,加压罗拉在导向面的输出端之前并与之相隔开,所以在导向面上横于被牵伸的粗纱向吸风区吹去的气流可以对准被牵伸的粗纱,粗纱被吸风区吸附在导向面上,于是就能高效地集束纤维。因为集束纤维不是在高牵伸区内而是在这个区之后产生的,当粗纱自两个输出罗拉间的握持钳口内出现时,粗纱会保持已经得到的窄的宽度,因为较宽的粗纱条中的纤维已经相互靠紧了。加压罗拉在吹风装置后约束粗纱,它会保证如需要的那样导引粗纱,这样纤维不集束会显著地得到帮助,这是由于由吹风产生的横向力作用于粗纱的两个导向间的粗纱上的缘故,这二个导向是由牵伸机构中两个输出罗拉间的握持钳口以及由加压罗拉和一个输出罗拉间的导向钳口所构成。由加压罗拉确定的导向钳口不同于握持钳口,前者仅需要防止侧向跑偏的导向力,这样出自于那个导向钳口的粗纱集束可能有一个近似正方形横截面的形状,结果是,其后纤维的加捻就会变得简单了,因为在真空宽度的粗纱条中没有横向伸出的纤维,并且在一个三角形的区域内去相互靠紧形成一个圆形截面的粗纱。
如果配置有二个环锭纺纱机构和至少有二个为各自粗纱的牵伸路径组成的一个牵伸机构,可以得到特别合意的集束被牵伸的粗纱的状况,如果具有一个使粗纱转向的导向面的那个输出罗拉配置有二个吸风区,它们与各自的粗纱相关联,并且布置在位于握持钳口和加压罗拉间的圆周部分,上述的吸风区之间确定有一个大致的三角形的表面,它在喂入方向向外扩张,吹风装置对着上述的三角形表面吹风。因为吹风装置被配置在位于两吸风区间的一个大致的三角形表面的附近,并在喂入方向分叉,在每一个输出罗拉上的吹风将会分成两部分气流,这二股气流横于被牵伸的粗纱向相反的方向流去,结果是:由于二个牵伸路径是靠紧并列的,粗纱间仅有一个小的侧隙,粗纱被吹开后它们间的间隙就增大了。由于粗纱在那时被吸风区抽吸的气流吸附在输出罗拉上,这样纤维会非常有效地被集束。因为被牵伸的粗纱横向地被推开,所以粗纱间的间隔会被调整至与环锭纺纱机构的间隔相匹配。
因为粗纱被集束后具有要生产出的纱线的横截面相匹配的横截面,粗纱能被随后的环锭纺纱机构的钢丝圈方便地加捻,结果是:将粗梳预备粗纱制成细的粗纱提供给这个牵伸机构,就可以生产出相对细的纱线。如果被牵伸的细的粗纱没有如描述的那样被集束,要生产相对细的纱线只能出自精梳预备粗纱。
图1是装置的侧视图,部分地方已剖开,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一个生产纱线的装置。
图2是一个不完全的顶视图,显示了这个装置牵伸机构中的一对输出罗拉的部分。
图3是从图2中Ⅲ-Ⅲ线处剖出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装置的正视图,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组成有二个环锭纺纱机构的改进型装置。
图5是一个侧视图,部分地方已剖开,显示了图4的装置。
图6是显示那个装置的顶视图。
图1至图3用举例的方法来具体说明。本装置主要由为牵伸粗纱2的牵伸机构1和环锭纺纱机构3组成。环锭纺纱机构按常规设计,并包含有钢领板4和筒子8,钢领板上配备有钢领5,钢丝圈6,钢丝圈安装在钢领5上并可移动。筒管由装在锭子上的锭盘7传动。
牵伸机构1由两个输出罗拉9和10组成。下面的输出罗拉10具有一个使被牵伸的粗纱2转向的导向面11。加压罗拉13在导向面11的输出端12之前,并与其留有间隔。加压罗拉13和输出罗拉10形成一个引导粗纱2的钳口14。被牵伸的粗纱2通过一个导纱器进入环锭纺纱机构,导线器可引起被牵伸的粗纱与输出罗拉10在导向面11上的接触超过加压罗拉13直至输出端12。由于加压罗拉13在导向面11的输出端12之前,并与其留有间隔,又由于输出罗拉10具有一个旨在引导粗纱2向其轴心线横移的滑面,这样由钢丝圈6加于粗纱2上的捻度可远至导向钳口14。因为捻度是在导向面11的输出端,这样加于粗纱上,所以突出的纤维端横向地卷绕到粗纱上,这样纱线的强度就会增加。
位于握持钳口15和加压罗拉13间,输出罗拉10配置有一个吸风区16去抽吸被牵伸的粗纱2。为了这个目的,输出罗拉10有一个合适的吸风管17。两个吹风装置18,它们配置在吸风区16的各自纵向外侧面,吸风区在输出罗拉10的圆周方向上延伸。每一个上述的吹风装置18有一个扁口喷咀,它与吸风区16近似平行地延伸,并面向吸风区16而吹出气流,吹风在导向面11的19处流出,朝着横于吸风区16纵向的方向流去,如图3所示,因为由吸风区16附近的吸风气流20的抽吸,粗纱被吸附在输出罗拉10上,并且被导入握持钳口15和导向钳口14,在19处吹出的气流将纤维集束起来,这样具有如图示那样横截面形状的以及明显宽的粗纱会转换成如21形状的横截面,这个横截面更接近于要生产出的纱线的横截面。因为这个理由,当纤维在导向钳口14后加捻时宽的粗纱条的纤维在一个三角形的区域内不需要相互移动靠紧,而呈现出圆形横截面的纱线,于是纤维的排直性将得到改善,纱线的强度就会增加。
图4至图6用举例的方法来具体说明。该例由4个环锭纺纱机构3和与此有关联的二个牵伸机构1组成,每一个牵伸机构有为各自的粗纱2的两个牵伸路径组成。每一根粗纱被喂入到一个环锭纺纱机构3中。作为细粗纱的上述粗纱2从各自的筒子22上退绕,并成对地被喂入到两个牵伸机构1中,沿着紧靠并列的牵伸路径在一个双列牵伸区内被牵伸。
从图4和图6看得很明白,一个公共的输出罗拉10与二个牵伸机构相关联,并协调工作,其直径比输出罗拉9大得多。在输出罗拉9和10间的握持钳口15后面输出罗拉10上具有一个使被牵伸的粗纱2转向的导向面11。为了抽吸粗纱2,输出罗拉10位于每一个输出罗拉9和每对加压罗拉13间的圆周表面上配置有一对成叉形的吸风区16,加压罗拉在喂入方向上位于二个输出罗拉之后,吸风是通过输出罗拉10的吸风管17作用于吸风区的。很明显位于与每一个牵伸机构1有关连的两个吸风区16中间留有一个大致三角形的表面23,它在喂入方向向外扩张,并且有一个吹风装置朝上述的三角形表面23吹风。
位于每个牵伸机构1的输出罗拉9和公共输出罗拉10间的握持钳口15之后出现的粗纱2之间有一个小的侧隙,这是因为牵伸路径是靠紧并列着的。从吹风装置18吹出的气流把粗纱2吹开,这样粗纱间的间隙就加大了。其结果是:上述的粗纱条进一步被集束,特别由于加压罗拉13有效地限制了粗纱的侧向位移。
由于吹风装置18和吸风区16的协同工作,粗纱是成对地集束的,这样当纤维加捻时无需在三角形的区域内把纤维合在一起使纱线呈现圆形的横截面,否则从牵伸机构1的高牵伸区出来的较宽的粗纱加捻时本是需要的。此外,过了加压罗拉13在输出罗拉10上给粗纱导向具有使突出的粗纱纤维卷绕在每根粗纱上的效果,这是因为由环锭纺纱机构3给粗纱加上的捻度可远至位于加压罗拉13和输出罗拉10之间的导向钳口14,这样在输出罗拉10的表面上纤维突出的端部被卷绕到旋转的粗纱2上,加压罗拉在粗纱2离开输出罗拉10时的点12之前,并与之留有间隔。

Claims (3)

1、一个生产纱线的装置,至少有一个环锭纺纱机构和一个牵伸机构组成,牵伸机构在环锭纺纱机构之前,它至少有一个用以牵伸粗纱的牵伸路径,并且具有作为被牵伸粗纱的握持钳口的二个输出罗拉,上述输出罗拉中的一个在握持钳口后有一个使被牵伸的粗纱转向的导向面;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被牵伸粗纱转向用的导向面的那个输出罗拉,在其导向面输出端尽可能近处构有一个滑路,当粗纱在环锭纺纱机构和牵伸机构间加捻时,滑路用来导引粗纱向其轴心线横移。
2、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约束被牵伸的粗纱,在使被牵伸的粗纱转向的导向面的输出端和牵伸机构中的两个输出罗拉间的握持钳口之间配置有一个加压罗拉,为了抽吸住位于钳口和加压罗拉间的圆周区域里不被牵伸的粗纱,具有导向面的输出罗拉配置有在圆周上延伸的吸风区,用以对着配置在吸风区的输出罗拉吹风的吹风装置装在吸风区附近,并且配置在它的至少一个纵向侧的外侧面,吹风气流在上述导向面上朝横于上述吸风区的纵向方向流动。
3、按照权利要求2中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有二个环锭纺纱机构和为各自粗纱的至少有二个牵伸路径的一个牵伸机构,具有为粗纱转向的导向面的那个输出罗拉配置有二个吸风区,吸风区与各自的粗纱相关联,并布置在握持钳口和加压罗拉间的圆周内,上述的两个吸风区之间有一个大致的三角形表面,它在喂入方向向外扩张,而吹风装置朝上述的三角形表面吹风。
CN 89107523 1988-09-29 1989-09-27 生产纱线的装置 Expired CN10182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A2403/88 1988-09-29
AT240388A AT393698B (de) 1988-05-09 1988-09-29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garnes
ATA2928/88 1988-11-29
AT314288A AT391329B (de) 1988-12-23 1988-12-23 Vorrichtung zum zufuehren je einer verstreckten faserlunte zu wenigstens zwei ringspinnstellen
ATA3142/88 1988-1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09A true CN1041409A (zh) 1990-04-18
CN1018270B CN1018270B (zh) 1992-09-16

Family

ID=25598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9107523 Expired CN1018270B (zh) 1988-09-29 1989-09-27 生产纱线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2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98C (zh) * 1994-07-25 2000-01-12 里特机械公司 在牵伸机构上采用导向器的吸辊的纺纱方法和精纺机
CN1309889C (zh) * 2001-01-26 2007-04-11 叙森芯轴制造厂有限责任公司 在一台纺织机上集合一根纤维条的装置
CN103757763A (zh) * 2014-01-06 2014-04-30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纺制包芯纱的设备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3764B2 (ja) * 1992-04-04 2001-07-30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イオンプレーティング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98C (zh) * 1994-07-25 2000-01-12 里特机械公司 在牵伸机构上采用导向器的吸辊的纺纱方法和精纺机
CN1309889C (zh) * 2001-01-26 2007-04-11 叙森芯轴制造厂有限责任公司 在一台纺织机上集合一根纤维条的装置
CN103757763A (zh) * 2014-01-06 2014-04-30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纺制包芯纱的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70B (zh) 199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031250B1 (en) Composite yarn
US4953349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a yarn
US4124972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yarns
JPS58121379U (ja) 製条機
CN1212737A (zh) 在纺纱或加捻过程中减少纱线的断头
EP0057876B1 (en) Pneumatic twisting spinning apparatus
CN1041409A (zh) 生产纱线的装置
EP1217110A2 (de) Spinnvorrichtung
CN101348959A (zh) 横动式紧密纺装置
CN1453405A (zh) 生产充股线的装置
CN1831224A (zh) 用于纺纱机的集合装置
CN1035143A (zh) 一种用于自由端纺纱的方法及装置
CN200952053Y (zh) 摩擦纺纱机
US4697411A (en) Open-end spinning device
CN1309889C (zh) 在一台纺织机上集合一根纤维条的装置
CN1553972A (zh) 带抽吸机构的纺纱机
US3131438A (en) Fiber handling drafting rol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EP0096540A2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pun yarn having true twist
JPH0242927B2 (zh)
CN201258380Y (zh) 横动式紧密纺装置
CN85105159A (zh) 生产包缠纱的装置
CN101372779B (zh) 横动式紧密器
DE19632742A1 (de) Spinn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arnes
CN2633903Y (zh) 包缠纺纱机
JPH01139824A (ja) 紡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