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7349A - 杠杆型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杠杆型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7349A
CN104137349A CN201380010248.XA CN201380010248A CN104137349A CN 104137349 A CN104137349 A CN 104137349A CN 201380010248 A CN201380010248 A CN 201380010248A CN 104137349 A CN104137349 A CN 104137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connector shell
chimeric
axl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02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谷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37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73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00Key-type connections;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59Manually releaseable latch type
    • Y10T403/591Manually releaseable latch type having operating mechanism
    • Y10T403/595Le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杠杆体(31),该杠杆体(31)设置有下列组件:第一轴引入槽(34),该第一轴引入槽(34)将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上的杠杆支撑轴(11)引导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P1);第二轴引入槽(35),该第二轴引入槽(35)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上的作用接受轴(23)引导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P2);第一连通槽(37),该第一连通槽(37)将杠杆支撑轴(11)引导到旋转支点(36);第二连通槽(39),该第二连通槽(39)将作用接受轴(23)引导到作用接受点(38);以及轴分离槽(40、41),杠杆支撑轴(11)和作用接受轴(23)沿着与接合时经过的路径不同的分离路径经由该轴分离槽(40、41)从杠杆体(31)移除。

Description

杠杆型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杠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17示出了传统的杠杆连接器的实例。
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杠杆连接器100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第二连接器壳体120,该第二连接器壳体120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嵌合并连接;以及嵌合杠杆130,该嵌合杠杆130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上。
第二连接器壳体120具有外筒壁部(罩部)121,第一连接器壳体110插入到该外筒壁部121中。
嵌合杠杆130是一构件,通过该构件能够减少将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嵌合至第二连接器壳体120中/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中分离的操作力,并且该嵌合杠杆130可枢转地安装在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外表面突出的轴111上。
如图所示,嵌合杠杆130包括:一对杠杆体131,该一对杠杆体131布置成互相对置,使得夹持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一对外侧表面;结合部件132,该结合部件132将一对杠杆体131在一端侧连接;枢转支轴孔133,该枢转支轴孔133形成在杠杆体131中,并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外侧表面上的轴111可枢转地接合;以及作用点突出部134,当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对准到嵌合开始位置处之后嵌合操作开始时,该作用点突出部134与杠杆保持孔122接合,所述杠杆保持孔122形成在外筒壁部121的外侧表面处。
在所示的实例中,当杠杆体131围绕轴111枢转时,结合部件132也充当接受操作力的施力点部。
对于专利文献1的杠杆连接器100,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以以下步骤嵌合并连接。
首先,如图所示,嵌合杠杆130可旋转地装接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上。然后,如图17中的箭头X1所示,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远端部插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的外筒壁部121中,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120对准到嵌合开始位置,并且嵌合杠杆130的作用点突出部134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的杠杆保持孔122接合。
然后,向下按压嵌合杠杆130的结合部件132,并且如图17中的箭头R1所示地,使嵌合杠杆130枢转。随着嵌合操作杠杆130的枢轴移动,使第二连接器壳体120朝着第一连接器壳体110拉动,并且使连接器壳体彼此嵌合。
当分离互相嵌合的连接器壳体时,结合部件132在与图17中的箭头R1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枢转,使得连接器壳体互相分离。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NO.344266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杠杆连接器100的情况下,当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时,嵌合杠杆130不能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移除。
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杠杆连接器100的情况下,即使在壳体互相嵌合并连接之后当实际使用连接器壳体时,加入了嵌合杠杆130的重量,使得连接器的重量增加。
在专利文献1的杠杆连接器100的情况下,杠杆连接器100必然伴随着嵌合杠杆130,并且存在由于组件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以上问题并提供一种杠杆连接器,该杠杆连接器能够由于构件数量的减少而减少成本并减少在使用状态中的重量。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构造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杠杆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该第二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嵌合并连接;以及嵌合杠杆,该嵌合杠杆作为杠杆构件能够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从而减小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和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分离的操作力,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杠杆支撑轴,该杠杆支撑轴分别从一对外表面突出,从而将所述嵌合杠杆支撑成能够枢转,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外筒壁部,该外筒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周嵌合,轴引导槽,通过沿着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嵌合方向切削所述外筒壁部的一对对置的侧壁,形成该轴引导槽,并且当所述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时,所述杠杆支撑轴沿着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嵌合方向能够移动地嵌合在所述轴引导槽中;以及作用接受轴,该作用接受轴从所述侧壁的所述外表面突出,所述轴引导槽形成在所述侧壁上,并且在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嵌合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作用接受轴以与所述轴引导槽相距的预定距离定位,所述嵌合杠杆包括:一对杠杆体,该一对杠杆体布置成互相对置,以夹持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所述轴引导槽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上;以及施力点部,该施力点部接受操作力,从而使所述一对杠杆体围绕所述杠杆支撑轴枢转,并且所述杠杆体包括:第一轴引入槽,该第一轴引入槽形成为在插入侧的侧缘处向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开口,并且当所述一对杠杆体在初始倾斜状态下插入并安装到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时,该第一轴引入槽将所述杠杆支撑轴引入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所述杠杆支撑轴插通所述轴引导槽;第二轴引入槽,该第二轴引入槽形成为在插入侧的侧缘处向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开口,并且当所述一对杠杆体在所述初始倾斜状态下插入并安装到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时,该第二轴引入槽将所述作用接受轴引入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枢转支点部,该枢转支点部被设定在沿着初始接合直线与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对准在嵌合开始位置处时,该初始接合直线是经过所述杠杆支撑轴的中心和所述作用接受轴的中心的直线,并且所述杠杆支撑轴与所述枢转支点部能够枢转地接合,第一连通槽,该第一连通槽形成为直线地连结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和所述枢转支点部,并且当所述杠杆体沿着所述初始接合直线而直线地移动时,该第一连通槽将在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处的所述杠杆支撑轴引导到所述枢转支点部,作用接受部,该作用接受部被设定在沿着所述初始接合直线与所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当所述杠杆支撑轴被移动到所述枢转支点部时,所述作用接受轴与所述作用接受部接合,第二连通槽,该第二连通槽形成为直线地连结所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和所述作用接受部,并且当位于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的所述杠杆支撑轴被移动到所述枢转支点部时,该第二连通槽将位于所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处的所述作用接受轴引入到所述作用接受部,第一轴分离槽,该第一轴分离槽与所述第一连通槽相连地设置,该第一轴分离槽具有与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形状,该分离移动轨道与当所述嵌合杠杆能够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时的移动轨道不同,并且在所述嵌合杠杆沿着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移动的情况下,该第一轴分离槽使位于所述枢转支点部的所述杠杆支撑轴脱离到所述杠杆体的外侧,以及第二轴分离槽,该第二轴分离槽与所述第二连通槽相连地设置,该第二轴分离槽具有与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形状,并且在所述嵌合杠杆沿着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移动的情况下,该第二轴分离槽使位于所述作用接受部的所述作用接受轴脱离到所述杠杆体的外侧。
(2)根据(1)的杠杆连接器,所述杠杆体在内表面上包括跟踪突起,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杠杆体的所述内表面对置,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包括:第一移动限制面,该第一移动限制面限制所述杠杆体的移动方向,使得当所述嵌合杠杆插入并安装到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时,跟踪突起抵接所述第一移动限制面,从而使所述杠杆支撑轴到达所述枢转支点部,以及第二移动限制面,该第二移动限制面形成为使得,在所述嵌合杠杆使所述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并连接的枢转操作完成的同时,所述跟踪突起能够在所述第二移动限制面上滑动,并且当在所述跟踪突起接触所述第二移动限制面的同时执行分离所述嵌合杠杆的操作时,该第二移动限制面将所述杠杆体的移动路线限制为与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路线。
(3)根据(2)的杠杆型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杠杆体的所述内表面相对置,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包括第三移动限制面,当所述嵌合杠杆被枢转成使所述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并连接时,所述跟踪突起能够在所述第三移动限制面上滑动,并且所述跟踪突起抵接所述第三移动限制面,从而限制所述杠杆体向分离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1)的构造,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在嵌合开始位置处对准后,嵌合杠杆插入并安装到第二连接器壳体。
当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在前和开始位置处对准时,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杠杆支撑轴插通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轴引导槽,并变得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突出。
当嵌合杠杆插入并安装到第二连接器壳体时,当第一轴引入槽根据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突出的杠杆支撑轴的位置定位时,在初始倾斜状态的嵌合杠杆沿着第一轴引入槽的延伸方向插入。由此,获得了下述的初始接合状态:在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杠杆支撑轴通过第一轴引导槽的引入到达第一初始接合位置的同时,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作用接受轴通过第二轴引导槽的引入到达第二初始接合位置。
从初始接合状态,当嵌合杠杆沿着作为连接第一初始接合位置和第二初始接合位置的直线的初始接合直线垂直地移动预定距离时,在杠杆支撑轴通过第一连通槽的引入到达枢转支点部的同时,作用接受轴通过第二连通槽的引入到达作用接受部,并且获得了嵌合杠杆可枢转地结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杠杆支撑轴的可枢转状态。
当处于可枢转状态的嵌合杠杆在嵌合方向上枢转时,随着杠杆体围绕杠杆支撑轴的旋转,在枢转支点部朝着第二连接器壳体推动杠杆支撑轴的同时,作用接受部朝着第一连接器壳体推动作用接受轴。即,随着枢转,杠杆体用作为在连接器壳体的嵌合方向上作用力的杠杆构件,并且连接器壳体的嵌合通过小的操作力加深。当嵌合杠杆枢转到枢转结束位置时,连接器壳体已互相嵌合并连接。
在连接器壳体已互相嵌合并连接的同时,当嵌合杠杆在与嵌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枢转时,将与执行嵌合操作时相反的力从作为杠杆构件的杠杆体作用在连接器壳体上,并且能够使连接器壳体返回到在嵌合开始位置处被对准的状态。
在连接器壳体已互相嵌合并连接的同时,当嵌合杠杆沿着预先设置好的分离移动轨道移动时,在杠杆支撑轴通过第一轴分离槽脱离到杠杆体的外侧的同时,作用接受轴通过第二轴分离槽脱离到杠杆体的外侧,并且嵌合杠杆能够从连接器壳体分离。
此外,通过将分离的嵌合杠杆插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相反地遵循分离移动轨道逆,能够在连接器壳体已互相嵌合并连接后返回到嵌合杠杆安装至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安装状态(再次安装)。
即,根据以上(1)的构造,由于在连接器壳体已互相嵌合并连接之后,嵌合杠杆从连接器壳体分离,能够在连接器的使用状态下实现重量的减少。
分离的嵌合杠杆能够用于嵌合其它杠杆连接器。因此,常规的杠杆连接器的组件集仅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但是不包括嵌合杠杆,使得能够由于组件数量的减少而减少成本。
根据以上(2)的构造,当嵌合杠杆安装至在嵌合开始位置处对准的连接器壳体时,或者当将已安装的嵌合杠杆移除时,仅通过移动嵌合杠杆使得嵌合杠杆的杠杆体配备的跟踪突起在第一移动限制面上滑动,就能够平滑地插入/分离嵌合杠杆而不扭动。
当在连接器壳体已互相嵌合并连接之后嵌合杠杆从连接器壳体移除时,或者当再次安装嵌合杠杆时,仅通过移动嵌合杠杆使得嵌合杠杆的杠杆体配备的跟踪突起在第二移动限制面上滑动,就能够平滑地插入/分离嵌合杠杆而不扭动。
因此,当连接器壳体开始互相嵌合时或者当连接器壳体已互相嵌合时,能够平滑地并容易地将嵌合杠杆插入到连接器壳体/从连接器壳体分离。
根据以上(3)的构造,在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的中间,由于嵌合杠杆所配备的跟踪突起抵接第二连接器壳体的第三移动限制面,限制嵌合杠杆远离第二连接器壳体移动,使得嵌合杠杆不能被分离。
即,根据以上(3)的构造,如果在枢转嵌合杠杆的操作之后,嵌合杠杆不能够从连接器壳体上分离,则连接器壳体在嵌合的中间(半嵌合状态)。从而,能够从是否能够分离嵌合杠杆来判定连接器壳体的嵌合状态,并且能够防止忽略了连接器壳体互相的不良嵌合。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杠杆连接器,在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之后,嵌合杠杆从连接器壳体分离,使得能够在连接器的使用状态下实现重量的减小。
分离的嵌合杠杆能够用于嵌合其它杠杆连接器。因此,常规杠杆连接器的组件集仅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而不包括嵌合杠杆,使得能够由于组件数量的减少而降低成本。
以上已简要描述了本发明。此外,在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下文引为“实施例”)后,本发明的细节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杠杆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示出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示出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示出的嵌合杠杆的前视图。
图5是图4的A-A截面视图。
图6是示出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在嵌合开始位置处对准后嵌合杠杆安装到第二连接器壳体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在嵌合开始位置处对准后嵌合杠杆安装到第二连接器壳体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图7示出的杠杆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嵌合杠杆沿图7和8的箭头Y2方向从图7示出的状态直线地移动到枢转开始位置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示出的杠杆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嵌合杠杆在图10的箭头R2方向上从图10的状态枢转,并且连接器壳体已互相嵌合并连接的透视图。
图12是图11示出的杠杆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嵌合杠杆在图12的箭头Y3方向上直线地移动到可拆离的位置的透视图。
图14是图13示出的杠杆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嵌合杠杆在图14的箭头Y4方向上从图14的状态拉动,并且从连接器壳体上分离的透视图。
图16是图15示出的杠杆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7是传统杠杆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杠杆连接器
10   第一连接器壳体
10a  外侧表面
11   杠杆支撑轴
20   第二连接器壳体
20a  外侧表面
21   外筒壁部(罩部)
22   轴引导槽
23   作用接受轴
30   嵌合杠杆
31   杠杆体
31a  在插入侧的侧缘
32   施力点部
34   第一轴引入槽
35   第二轴引入槽
36   枢转支点部
37   第一连通槽
38   作用接受部
39   第二连通槽
40   第一轴分离槽
41   第二轴分离槽
42   跟踪突起
211  侧壁
241  第一移动限制面
242  第二移动限制面
243  第三移动限制面
P1   第一初始接合位置
P2   第二初始接合位置
Q1   初始接合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杠杆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如下。
图1至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杠杆连接器。图1是该实施例的杠杆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示出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图3是图1示出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图4是图1示出的嵌合杠杆的前视图。图5是图4的A-A截面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杠杆连接器1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0;第二连接器壳体20,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嵌合并连接;和嵌合杠杆30,该嵌合杠杆30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
如图1和2所示,杠杆支撑轴11分别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一对外侧表面10a突出。杠杆支撑轴11是将嵌合杠杆30支撑成可枢转的柱状轴。
如图1和2所示,第二连接器壳体20包括外筒壁部(罩部)21、轴引导槽22、作用接受轴23和移动限制部24。
外筒壁部21形成为矩形管状形状,并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外周嵌合。外筒壁部21的一对对置侧壁211是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一对外侧表面10a重叠在其上的壁部。一对侧壁211的外侧表面是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对外侧表面20a。
轴引导槽22是通过切割外筒壁部21的一对对置侧壁211而形成的槽。沿连接器壳体10、20的嵌合方向(图1的箭头X2方向)切割轴引导槽22。轴引导槽22的宽度形成为稍大于杠杆支撑轴11的宽度。轴引导槽22是这样的槽:如图6所示,当连接器壳体10、20互相嵌合时,杠杆支撑轴11沿着连接器壳体10、20的嵌合方向可移动地嵌合到该槽中。
作用接受轴23是从形成了轴引导槽22的侧壁211的外表面突出的柱状突起。如图3所示,作用接受轴23在与连接器壳体10、20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图3的箭头W1的方向)上以与轴引导槽22相距预定距离L1突出并定位。
移动限制部24是形成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对外侧表面20a上的上升结构,该一对外侧表面20a与下文将描述的嵌合杠杆30的杠杆体31的内表面相对置。
移动限制部24配备成限制嵌合杠杆30的移动方向,以当嵌合杠杆30插入并安装到第二连接器壳体20时,促进嵌合杠杆30的安装操作。
特别地,移动限制部24是用于限制嵌合杠杆30的移动方向的装置,并包括第一移动限制面241、第二移动限制面242和第三移动限制面243。
第一移动限制面241限制杠杆体31的移动方向,使得当嵌合杠杆30插入并安装到第二连接器壳体20时,下文将描述的杠杆体31上的跟踪突起42抵接第一移动限制面241,以使杠杆支撑轴11到达下文将描述的枢转支点部36。特别地,第一移动限制面241形成有:第一倾斜面241a,该第一倾斜面241a从侧壁211的上端倾斜地向下延伸;和第二倾斜面241b,该第二倾斜面241b从第一倾斜面241a的下端延伸。
第一倾斜面241a是这样的斜面:当杠杆支撑轴11到达下文将描述的杠杆体31的第一初始接合位置P1时,如图8所示,在插入操作的初级阶段,以下描述的杠杆体31的跟踪突起42在该第一倾斜面241a上滑动,以限制嵌合杠杆30的移动方向。
第二倾斜面241是这样的斜面:当杠杆支撑轴11从下文将描述的第一初始接合位置P1移动到枢转支点部36时,如图10所示,跟踪突起42在该第二倾斜面241b上滑动以限制嵌合杠杆30的移动方向。第二倾斜面241b形成为与第一倾斜面241a相垂直地弯曲。
第二移动限制面242是这样的面:在嵌合杠杆使连接器壳体10、20互相嵌合并连接的枢转操作完成之后,当将嵌合杠杆30移动成从连接器壳体10、20中移除时,限制杠杆体31的移动方向。
第二移动限制面242配备成使得,当嵌合杠杆30使连接器壳体10、20互相嵌合并连接的枢转操作完成时,下文将要描述的跟踪突起42在第二移动限制面242上可滑动,并且第二移动限制面242将杠杆体31的移动路线限制成:当在下文将描述的跟踪突起42接触第二移动限制面242的同时执行嵌合杠杆30的分离操作时,与下文将描述的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路线。
特别地,如图12所示,第二移动限制面242包括:第一引导面242a,当嵌合杠杆30使连接器壳体10、20互相嵌合并连接的枢转操作完成时,该第一引导面242a向与连接器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2的箭头W2方向)引导跟踪突起42;和第二引导面242b,该第二引导面242b从第一引导面242a的结束端竖直向上(图12的箭头Z1方向)地引导跟踪突起42。
第三移动限制面243形成为使得,当将嵌合杠杆30枢转以使连接器壳体10、20互相嵌合并连接时,将描述的跟踪突起42在第三移动限制面243上可滑动,并且当将描述的跟踪突起42抵接第三移动限制面243时,该第三移动限制面243限制杠杆体31向分离方向移动(例如,沿着第一引导面242a的移动方向)。
嵌合杠杆30是一构件,能够利用该构件减少第一连接器壳体10嵌合到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中或从第二连接器壳体20分离的操作力,并且该嵌合杠杆30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上。
如图1所示,嵌合杠杆30包括一对杠杆体31和施力点部32。
一对杠杆体31是用作为杠杆构件的大致板状构件,并且布置为互相对置,以夹持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形成有轴引导槽22的一对侧壁211的外表面。
施力点部32是接受使得一对杠杆体31围绕杠杆支撑轴11枢转的操作力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施力点部32设置为将一对杠杆体31的一端结合的结合构件33。
如图4和5所示,在内表面上,一对杠杆体31包括第一轴引入槽34、第二轴引入槽35、枢转支点部36、第一连通槽37、作用接受部38、第二连通槽39、第一轴分离槽40、第二轴分离槽41和跟踪突起42。
第一轴引入槽34是形成为在杠杆体31的侧缘31a处开口的槽,该杠杆体31的侧缘31a成为插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对侧壁211的外表面的杠杆体31的插入侧(图5中的底侧)。第一轴引入槽34的宽度形成为稍大于杠杆支撑轴11的外径。
第一轴引入槽34是这样的槽:如图8所示,当在一对杠杆体31处于初始、(从第二连接器壳体20)倾斜的状态的同时,一对杠杆体31插入并安装到一对侧壁211的外表面时,该第一轴引入槽34将插通轴引导槽22的杠杆支撑轴11引入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P1。
在上文提及的初始倾斜状态下,作为杠杆体31的下缘的侧缘31a倾斜成与图8所示的初始接合直线Q1平行。初始接合直线Q1是这样的直线:当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对准在嵌合开始位置处时,该直线穿过杠杆支撑轴11的中心和作用接受轴23的中心。
第一初始接合位置P1是当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对准在嵌合开始位置处时,杠杆支撑轴11抵接第一轴引入槽34的结束端的位置。
第二轴引入槽35是形成为在上述侧缘31a处开口以与图5所示的上述第一轴引入槽34平行的槽。第二轴引入槽35的宽度形成为稍大于作用接受轴23的外径。
如图8所示,第二轴引入槽35是这样的槽:当在一对杠杆体31处于初始、(从第二连接器壳体20)倾斜的状态的同时,一对杠杆体31插入并安装到一对侧壁211的外表面时,该第二轴引入槽35将作用接受轴23引入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P2。
第二初始接合位置P2是当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对准在嵌合开始位置处时,作用接受轴23抵接第二轴引入槽35的结束段的位置。
枢转支点部36是杠杆支撑轴11可枢轴地接合的部位。如图8所示,枢转支点部36被设定在沿初始接合直线Q1从第一初始接合位置P1处隔开预定距离L2的位置,该初始接合直线Q1是连结第一初始接合位置P1和第二初始接合位置P2的直线。
第一连通槽37是形成为直线地连结第一初始接合位置P1和枢转支撑部36的槽。第一连通槽37的宽度形成为稍大于杠杆支撑轴11的外径。当杠杆体31在图8的箭头Y2方向沿着初始接合直线Q1直线地移动时,第一连通槽37将处于第一初始接合位置P1的杠杆支撑轴11引导到枢转支点部36。
作用接受部38是作用接受轴23可枢转地接合的部位。如图8所示,作用接受部38被设定在沿着上述初始接合直线Q1从第二初始接合位置P2隔开预定距离L3的位置。
第二连通槽39是形成为直线地连结第二初始接合位置P2和作用接受部38的槽。第二连通槽39的宽度形成为稍大于作用接受轴23的外径。随着在第一初始接合位置P1处的杠杆支撑轴11移动到枢转支点部36,第二连通槽39将处于第二初始接合位置P2处的作用接受轴23引入到作用接受部38。
第一轴分离槽40是这样的槽:随着嵌合杠杆30在连接器壳体已互相嵌合并连接之后沿着分离移动轨道的移动,该第一轴分离槽40使定位于枢转支点部36的杠杆支撑轴11脱离到杠杆体31外侧。
第一轴分离槽40与第一连通槽37相连地设置,并具有与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形状,使得移动路线与当嵌合杠杆30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时的移动路线不同。
当嵌合杠杆30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上时的移动轨道是通过在移动限制部24中的第一移动限制面241的延伸形状设置的轨道。相反,分离移动轨道是通过在移动限制部24中的第二移动限制面242的延伸形状设置的轨道。
因此,如图5所示,第一轴分离槽40包括:第一分离槽401,该第一分离槽401具有与第二移动限制面242的第一引导面242a相对应的直线形状;和第二分离槽402,该第二分离槽402具有与第二引导面242b相对应的直线形状。
第二轴分离槽41是这样的槽:在连接器壳体已互相嵌合并连接之后,随着嵌合杠杆30沿着分离移动轨道的移动,该第二轴分离槽41使位于作用接受部38处的作用接受轴23脱离到杠杆体31外侧。第二轴分离槽41与第二连通槽39相连地设置,并且由于上述移动限制部24的第一引导面242a而具有与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直线形状。
跟踪突起42是从杠杆体31的内表面突起的柱状销。跟踪突起42分别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移动限制部24提供的移动限制面241、243、242上滑动,以限制杠杆体31的移动方向。
接下来,将基于图6至图16描述在本实施例的杠杆连接器1中使连接器壳体10、20互相嵌合和连接的方法以及在嵌合和连接之后的与嵌合杠杆30分离的分离方法。
对于本实施例的杠杆连接器1,如图6所示,在将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对准在嵌合开始位置处之后,将嵌合杠杆30插入并安装到第二连接器壳体20。
当第一连接器壳体10在图1中的箭头X2所示的方向上插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中、以及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对准在嵌合开始位置处时,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杠杆支撑轴11插通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轴引导槽22,并且变得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外侧表面10a突出。
当将嵌合杠杆30插入并安装到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中时,当第一轴引入槽34根据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外侧表面10a突出的杠杆支撑轴11的位置定位时,沿着图8的初始接合直线Q1处于初始倾斜状态的嵌合杠杆30沿着第一轴引入槽34的延伸方向(图6中的箭头X3所示的方向)插入。
实际上,当嵌合杠杆30插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中时,将处于上述初始倾斜状态的嵌合杠杆30插入使得,跟踪突起42抵接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移动限制部24中的第一移动限制面241的初始端,并且跟踪突起42在第一倾斜面241a上滑动。从而,因为在跟踪突起42抵接第一移动限制面241的同时执行了插入操作,所以不需要根据杠杆支撑轴11的位置定位第一轴引入槽34的特别定位操作,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杠杆支撑轴11放入在第一轴引入槽34中。从而,获得了下述的初始接合状态:在杠杆支撑轴11通过第一轴引入槽34的引入而到达第一初始接合位置P1的同时,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作用接受轴23通过第二轴引入槽35的引入而到达第二初始接合位置P2。
从上述初始接合状态,跟踪突起42在移动限制部24中的第二倾斜面241b上滑动,以沿着初始接合直线Q1如图8中的箭头Y2所示移动预定距离L2。然后,如图9和10所示,在杠杆支撑轴11通过第一连通槽37的引入到达枢转支点部36的同时,作用接受轴23通过第二连通槽39的引入到达作用接受部38,并且获得了嵌合杠杆30可枢转地结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杠杆支撑轴11的可枢转状态。
当图10示出的处于可枢转的状态的嵌合杠杆30在图10中的箭头R2示出的嵌合方向上枢转时,在杠杆体31围绕杠杆支撑轴11的枢转的情况下,在枢转支点部36将杠杆支撑轴11朝着第二连接器壳体20推动的同时,作用接受部38将作用接受轴23朝着第一连接器壳体10推动。即,随着绕轴旋转,杠杆体31用作为在连接器壳体10、20的嵌合方向上作用力的杠杆构件,并且通过小的操作力加深了连接器壳体10、20的嵌合。当将嵌合杠杆30枢转至枢转最终位置时,如图11和12所示,连接器壳体10、20已互相嵌合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嵌合杠杆30在图10中的箭头R2示出的方向上枢转时,跟踪突起42沿着移动限制部24的第三移动限制面243移动。因此,例如,即使在枢转的中间将嵌合杠杆30向图10中箭头R3示出的分离方向拉动,也由于跟踪突起42抵接第三移动限制面243而限制到分离方向的移动。
在如图12所示连接器壳体10、20已互相嵌合并连接的同时,当嵌合杠杆30在与嵌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与图10中箭头R2相反的方向)上枢转时,与执行嵌合操作时相反的力从作为杠杆构件的杠杆体31作用在连接器壳体上,并且连接器壳体10、20能够返回到在嵌合开始位置处对准的状态。
在如图12所示连接器壳体10、20已互相嵌合并连接的同时,当嵌合杠杆30在图13的箭头R4方向上移动,使得跟踪突起42沿着通过移动限制部24的第一引导面242a而预先设置的分离移动轨道移动时,杠杆支撑轴11远离第一轴分离槽40的第一分离槽401地移动,并到达第二分离槽402的初始端。此时,如图13所示,作用接受轴23通过轴分离槽41而脱离到杠杆体31的外侧。
当嵌合杠杆30在如图14中的箭头Y4所示的方向上移动,使得跟踪突起42沿着通过移动限制部24的第二引导面242b设定的分离移动轨道移动时,如图15和16所示,杠杆支撑轴11通过第一轴分离槽40的第二分离槽402脱离到杠杆体31的外侧,并且使嵌合杠杆30从连接器壳体10、20上分离。
即,在连接器壳体10、20如图12所示已互相嵌合并连接的同时,当嵌合杠杆30移动而使得跟踪突起42沿着通过移动限制部24的第二移动限制面242预先设定的分离移动轨道移动时,在杠杆支撑轴11通过第一轴分离槽40而脱离到杠杆体31的外侧的同时,作用接受轴23通过第二轴分离槽41脱离到杠杆体31的外侧,并且能够将嵌合杠杆30从连接器壳体10、20中分离。
此外,通过将已分离的嵌合杠杆30在图16中的箭头R4的方向上插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20以相反地遵循分离移动轨道,能够返回到在连接器壳体10、20已互相嵌合并连接之后嵌合杠杆30安装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安装状态(再次安装)。
即,对于本实施例示出的杠杆连接器1,由于在连接器壳体10、20已互相嵌合并连接之后,嵌合杠杆30从连接器壳体10、20分离,在连接器的使用状态中能够实现重量的减少。
已分离的嵌合杠杆30能够在嵌合其他杠杆连接器中使用。因此,常规的杠杆连接器组件集仅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而不包括嵌合杠杆30,使得能够通过减少组件的数量而降低成本。
此外,对于本实施例的杠杆连接器1,当将嵌合杠杆30安装到在嵌合开始位置处对准的连接器壳体时,或当移除已安装的嵌合杠杆30时,仅通过移动嵌合杠杆30使得嵌合杠杆30的杠杆体31所配备的跟踪突起42在第一移动限制面241上滑动,使嵌合杠杆30能够平滑地插入/分离,而不扭动。
当在连接器壳体10、20已互相嵌合并连接之后将嵌合杠杆30从连接器壳体10、20移除时,或当嵌合杠杆30再次安装时,仅通过移动嵌合杠杆30使得嵌合杠杆30的杠杆体31所配备的跟踪突起42在第二移动限制面242上滑动,使嵌合杠杆30能够平滑地插入/分离,而不扭动。
因此,当连接器壳体10、20开始互相嵌合时或者当连接器壳体10、20已经互相嵌合时,能够平滑地并容易地将嵌合杠杆30插入到连接器壳体,或将嵌合杠杆30从连接器壳体分离。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杠杆连接器1,在连接器壳体10、20互相嵌合的中间,由于嵌合杠杆30所配备的跟踪突起42抵接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第三移动限制面243,因此限制了嵌合杠杆30远离第二连接器壳体20地移动,使得嵌合杠杆30不能被分离。
即,对于本发明的杠杆连接器1,如果在枢转嵌合杠杆30的操作之后,嵌合杠杆30不能从连接器壳体10、20分离,则连接器壳体10、20处于嵌合的中间(半嵌合状态)。从而,能够从是否能够分离嵌合杠杆30来确定连接器壳体10、20的嵌合状态,并且能够防止忽略了连接器壳体10、20互相的嵌合不良。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能够做出合适的修改、改进等。此外,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上实施例中的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安装位置等是任意设置的,并不特殊限制。
虽然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善。
本申请基于2012年2月2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034173,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下面[1]至[3]简要地、集中地列出了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杠杆连接器的特征。
[1]一种杠杆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器壳体(10);
第二连接器壳体(20),该第二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嵌合并连接;以及
嵌合杠杆(30),该嵌合杠杆作为杠杆构件能够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从而减小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嵌合和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分离的操作力,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包括杠杆支撑轴(11),该杠杆支撑轴分别从一对外表面(10a)突出,从而将所述嵌合杠杆(30)支撑成能够枢转,
第二连接器壳体(20)包括:外筒壁部(21),该外筒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外周嵌合,轴引导槽(22),通过沿着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嵌合方向切削所述外筒壁部(21)的一对对置的侧壁(211),形成该轴引导槽(22),并且当所述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时,所述杠杆支撑轴(11)沿着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嵌合方向能够移动地嵌合在所述轴引导槽中;以及作用接受轴(23),该作用接受轴从所述侧壁的所述外表面(211)突出,所述轴引导槽(22)形成在所述侧壁上,并且在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嵌合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作用接受轴以与所述轴引导槽(22)相距的预定距离定位,
所述嵌合杠杆(30)包括:一对杠杆体(31),该一对杠杆体布置成互相对置,以夹持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所述一对侧壁(211)的所述外表面,所述轴引导槽(22)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上;以及施力点部(32),该施力点部接受操作力,从而使所述一对杠杆体(31)围绕所述杠杆支撑轴(11)枢转,并且
所述杠杆体包括:
第一轴引入槽(34),该第一轴引入槽形成为在插入侧的侧缘处向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所述一对侧壁(211)的所述外表面开口,并且当所述一对杠杆体(31)在初始倾斜状态下插入并安装到所述一对侧壁(211)的所述外表面时,该第一轴引入槽将所述杠杆支撑轴(11)引入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所述杠杆支撑轴插通所述轴引导槽(22);
第二轴引入槽(35),该第二轴引入槽形成为在插入侧的侧缘处向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所述一对侧壁(211)的所述外表面开口,并且当所述一对杠杆体(31)在所述初始倾斜状态下插入并安装到所述一对侧壁(211)的所述外表面时,该第二轴引入槽将所述作用接受轴(23)引入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
枢转支点部(36),该枢转支点部被设定在沿着初始接合直线与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对准在嵌合开始位置处时,该初始接合直线是经过所述杠杆支撑轴(11)的中心和所述作用接受轴(23)的中心的直线,并且所述杠杆支撑轴(11)与所述枢转支点部能够枢转地接合,
第一连通槽(37),该第一连通槽形成为直线地连结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和所述枢转支点部(36),并且当所述杠杆体(31)沿着所述初始接合直线而直线地移动时,该第一连通槽将在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处的所述杠杆支撑轴(11)引导到所述枢转支点部(36),
作用接受部(38),该作用接受部被设定在沿着所述初始接合直线与所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当所述杠杆支撑轴(11)被移动到所述枢转支点部(36)时,所述作用接受轴(23)与所述作用接受部接合,
第二连通槽(39),该第二连通槽形成为直线地连结所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和所述作用接受部(38),并且当位于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的所述杠杆支撑轴(11)被移动到所述枢转支点部(36)时,该第二连通槽(39)将位于所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处的所述作用接受轴(23)引入到所述作用接受部(38),
第一轴分离槽(40),该第一轴分离槽与所述第一连通槽(37)相连地设置,该第一轴分离槽具有与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形状,该分离移动轨道与当所述嵌合杠杆(30)能够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时的移动轨道不同,并且在所述嵌合杠杆(30)沿着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移动的情况下,该第一轴分离槽使位于所述枢转支点部(36)的所述杠杆支撑轴(11)脱离到所述杠杆体(31)的外侧,以及
第二轴分离槽(41),该第二轴分离槽与所述第二连通槽(39)相连地设置,该第二轴分离槽具有与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形状,并且在所述嵌合杠杆(30)沿着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移动的情况下,该第二轴分离槽使位于所述作用接受部(38)的所述作用接受轴(23)脱离到所述杠杆体(31)的外侧。
[2]在以上[1]中记载的杠杆连接器,其中,所述杠杆体(31)在内表面上包括跟踪突起(42),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所述一对侧壁(211)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杠杆体(31)的所述内表面对置,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包括:
第一移动限制面(241),该第一移动限制面限制所述杠杆体(31)的移动方向,使得当所述嵌合杠杆(30)插入并安装到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时,跟踪突起(42)抵接所述第一移动限制面(241),从而使所述杠杆支撑轴(11)到达所述枢转支点部(36),以及
第二移动限制面(242),该第二移动限制面形成为使得,在所述嵌合杠杆(30)使所述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并连接的枢转操作完成的同时,所述跟踪突起(42)能够在所述第二移动限制面(242)上滑动,并且当在所述跟踪突起(42)接触所述第二移动限制面(242)的同时执行分离所述嵌合杠杆(30)的操作时,该第二移动限制面将所述杠杆体(30)的移动路线限制为与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路线。
[3]在以上[2]中记载的杠杆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所述一对侧壁(211)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杠杆体(31)的所述内表面相对置,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包括第三移动限制面(243),当所述嵌合杠杆(30)被枢转成使所述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并连接时,所述跟踪突起(42)能够在所述第三移动限制面上滑动,并且所述跟踪突起(42)抵接所述第三移动限制面,从而限制所述杠杆体(31)向分离方向移动。
工业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杠杆连接器,在连接器壳体已互相嵌合之后,嵌合杠杆从连接器壳体上分离以实现在连接器的使用状态下重量的减少。
具有上述效果的本发明在杠杆连接器领域是有用的。

Claims (3)

1.一种杠杆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器壳体;
第二连接器壳体,该第二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嵌合并连接;以及
嵌合杠杆,该嵌合杠杆作为杠杆构件能够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从而减小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和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分离的操作力,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杠杆支撑轴,该杠杆支撑轴分别从一对外表面突出,从而将所述嵌合杠杆支撑成能够枢转,
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
外筒壁部,该外筒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周嵌合,
轴引导槽,通过沿着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嵌合方向切削所述外筒壁部的一对对置的侧壁,形成该轴引导槽,并且当所述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时,所述杠杆支撑轴沿着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嵌合方向能够移动地嵌合在所述轴引导槽中;以及
作用接受轴,该作用接受轴从所述侧壁的所述外表面突出,所述轴引导槽形成在所述侧壁上,并且在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嵌合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作用接受轴以与所述轴引导槽相距的预定距离定位,
所述嵌合杠杆包括:
一对杠杆体,该一对杠杆体布置成互相对置,以夹持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所述轴引导槽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上;以及
施力点部,该施力点部接受操作力,从而使所述一对杠杆体围绕所述杠杆支撑轴枢转,并且
所述杠杆体包括:
第一轴引入槽,该第一轴引入槽形成为在插入侧的侧缘处向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开口,并且当所述一对杠杆体在初始倾斜状态下插入并安装到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时,该第一轴引入槽将所述杠杆支撑轴引入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所述杠杆支撑轴插通所述轴引导槽;
第二轴引入槽,该第二轴引入槽形成为在插入侧的侧缘处向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开口,并且当所述一对杠杆体在所述初始倾斜状态下插入并安装到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时,该第二轴引入槽将所述作用接受轴引入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
枢转支点部,该枢转支点部被设定在沿着初始接合直线与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对准在嵌合开始位置处时,该初始接合直线是经过所述杠杆支撑轴的中心和所述作用接受轴的中心的直线,并且所述杠杆支撑轴与所述枢转支点部能够枢转地接合,
第一连通槽,该第一连通槽形成为直线地连结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和所述枢转支点部,并且当所述杠杆体沿着所述初始接合直线而直线地移动时,该第一连通槽将在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处的所述杠杆支撑轴引导到所述枢转支点部,
作用接受部,该作用接受部被设定在沿着所述初始接合直线与所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当所述杠杆支撑轴被移动到所述枢转支点部时,所述作用接受轴与所述作用接受部接合,
第二连通槽,该第二连通槽形成为直线地连结所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和所述作用接受部,并且当位于所述第一初始接合位置的所述杠杆支撑轴被移动到所述枢转支点部时,该第二连通槽将位于所述第二初始接合位置处的所述作用接受轴引入到所述作用接受部,
第一轴分离槽,该第一轴分离槽与所述第一连通槽相连地设置,该第一轴分离槽具有与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形状,该分离移动轨道与当所述嵌合杠杆能够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时的移动轨道不同,并且在所述嵌合杠杆沿着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移动的情况下,该第一轴分离槽使位于所述枢转支点部的所述杠杆支撑轴脱离到所述杠杆体的外侧,以及
第二轴分离槽,该第二轴分离槽与所述第二连通槽相连地设置,该第二轴分离槽具有与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形状,并且在所述嵌合杠杆沿着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移动的情况下,该第二轴分离槽使位于所述作用接受部的所述作用接受轴脱离到所述杠杆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连接器,其中,所述杠杆体在内表面上包括跟踪突起,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杠杆体的所述内表面对置,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包括:
第一移动限制面,该第一移动限制面限制所述杠杆体的移动方向,使得当所述嵌合杠杆插入并安装到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时,跟踪突起抵接所述第一移动限制面,从而使所述杠杆支撑轴到达所述枢转支点部,以及
第二移动限制面,该第二移动限制面形成为使得,在所述嵌合杠杆使所述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并连接的枢转操作完成的同时,所述跟踪突起能够在所述第二移动限制面上滑动,并且当在所述跟踪突起接触所述第二移动限制面的同时执行分离所述嵌合杠杆的操作时,该第二移动限制面将所述杠杆体的移动路线限制为与所述分离移动轨道相对应的路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杠杆体的所述内表面相对置,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外表面包括第三移动限制面,当所述嵌合杠杆被枢转成使所述连接器壳体互相嵌合并连接时,所述跟踪突起能够在所述第三移动限制面上滑动,并且所述跟踪突起抵接所述第三移动限制面,从而限制所述杠杆体向分离方向移动。
CN201380010248.XA 2012-02-20 2013-02-20 杠杆型连接器 Pending CN1041373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4173A JP5830408B2 (ja) 2012-02-20 2012-02-20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2-034173 2012-02-20
PCT/JP2013/054191 WO2013125584A1 (ja) 2012-02-20 2013-02-20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7349A true CN104137349A (zh) 2014-11-05

Family

ID=49005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0248.XA Pending CN104137349A (zh) 2012-02-20 2013-02-20 杠杆型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51305B2 (zh)
JP (1) JP5830408B2 (zh)
KR (1) KR20140117572A (zh)
CN (1) CN104137349A (zh)
DE (1) DE112013001044T5 (zh)
WO (1) WO20131255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2193B1 (ko) * 2017-02-06 2018-08-03 (주)엘에프라이팅 안정기함
JP6852606B2 (ja) * 2017-07-18 2021-03-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1156A (en) * 1991-01-11 1992-12-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Low-operating-force connector
US5205752A (en) * 1991-02-28 1993-04-27 Yazaki Corporation Low insertion/withdrawal-force connector
US5445530A (en) * 1992-12-24 1995-08-2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ever-type connector
JP2002298977A (ja) * 2001-03-28 2002-10-11 Yazaki Corp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2006156340A (ja) * 2004-11-05 2006-06-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1242053A (zh) * 2007-02-05 2008-08-13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带有杠杆的连接器
CN102157852A (zh) * 2009-12-10 2011-08-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杠杆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1885A (en) * 1992-05-01 1996-09-03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system requiring small force by use of operation lever
JP3075451B2 (ja) * 1993-05-19 2000-08-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3442661B2 (ja) 1998-08-10 2003-09-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US6638085B1 (en) * 2002-05-09 2003-10-28 Tyco Electronics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ual rack mate assist
JP4272037B2 (ja) * 2003-11-10 2009-06-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2006324227A (ja) * 2005-04-18 2006-11-30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4678227B2 (ja) * 2005-04-22 2011-04-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6344473A (ja) * 2005-06-08 2006-12-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395784B2 (ja) * 2006-03-03 2010-01-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901618B2 (ja) * 2007-07-17 2012-03-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007215B2 (ja) * 2007-12-20 2012-08-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466025B2 (ja) 2010-01-22 2014-04-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嵌合補助治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2012038498A (ja) * 2010-08-05 2012-02-23 Yazaki Corp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820290B2 (ja) * 2012-02-08 2015-1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1156A (en) * 1991-01-11 1992-12-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Low-operating-force connector
US5205752A (en) * 1991-02-28 1993-04-27 Yazaki Corporation Low insertion/withdrawal-force connector
US5445530A (en) * 1992-12-24 1995-08-2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ever-type connector
JP2002298977A (ja) * 2001-03-28 2002-10-11 Yazaki Corp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2006156340A (ja) * 2004-11-05 2006-06-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1242053A (zh) * 2007-02-05 2008-08-13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带有杠杆的连接器
CN102157852A (zh) * 2009-12-10 2011-08-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杠杆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30408B2 (ja) 2015-12-09
US9151305B2 (en) 2015-10-06
US20150016876A1 (en) 2015-01-15
JP2013171668A (ja) 2013-09-02
WO2013125584A1 (ja) 2013-08-29
DE112013001044T5 (de) 2014-12-04
KR20140117572A (ko) 2014-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8422B (zh) 电池组、电动工具及充电器
CN102544797B (zh) 设有与接触件的梁部分一体的致动器的板连接器
CN101170230B (zh) 杆型连接器
JP4241810B2 (ja) 電動工具
CN101882725B (zh) 杆式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CN103098315B (zh) 连接器
US7329133B2 (en) Connector
CN103636077B (zh) 杠杆嵌合式连接器
CN101814675A (zh) 连接器组件
US7445475B2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CN107154553B (zh) 连接器
CN101615735B (zh) 杠杆型连接器
CN105610009A (zh) 连接器
CN104137349A (zh) 杠杆型连接器
KR20110066103A (ko) 레버 커넥터
CN102856698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20180109034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CN109787035A (zh) 连接器
CN103636076B (zh) 杠杆嵌合式连接器
US20040058574A1 (en) Connector assembling construction and assembling method
EP1443611A1 (en) A lever-typ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it
CN104380539A (zh) 杠杆式连接器
CN109787015A (zh) 连接器
CN103636075B (zh) 杠杆嵌合式连接器
JP201507043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