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1929A - 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及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及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1929A
CN104131929A CN201310611200.6A CN201310611200A CN104131929A CN 104131929 A CN104131929 A CN 104131929A CN 201310611200 A CN201310611200 A CN 201310611200A CN 104131929 A CN104131929 A CN 104131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rotation
combustion engine
driving
crank signal
sta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112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1929B (zh
Inventor
正田智久
冈部健
石川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31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1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1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19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14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ompris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automatic idle-start-stop
    • F02N11/0818Conditio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the engine or for deactivating the idle-start-stop mode
    • F02N11/0833Vehicle cond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51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between engine and starter, e.g. meshing of pinion and engine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10Safety devices
    • F02N11/101Safety devices for preventing engine starter actuation or enga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14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ompris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automatic idle-start-sto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2200/00Parameters used for control of starting apparatus
    • F02N2200/02Parameters used for control of starting apparatus said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N2200/022Engin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2250/00Problems related to engine starting or engine's starting apparatus
    • F02N2250/04Reverse rotation of the eng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以及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能够根据内燃机(101)的旋转状态,恰当地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根据检测到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与检测到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的时间间隔、以及与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相对应的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来设定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并且,若在输入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以前经过了该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则解除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

Description

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及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以及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在自动停止条件成立时,使内燃机停止,并在再启动条件成立时,使内燃机重新启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辆在装载有内燃机的同时一般还装载有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所谓的用于执行怠速停止的装置),以主要起到减少消耗燃料的目的。在这种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中,若基于驾驶者的减速操作或停车操作的规定的自动停止条件成立,则使内燃机停止;若基于驾驶者的启动操作或加速操作的再启动条件成立,则重新启动内燃机。
另外,作为这种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的动作的一个示例,例如,在自动停止过程中的内燃机的旋转状态为逆旋转状态的情况下,将起动器设定为驱动禁止状态,并使自动停止过程中的内燃机不再进行重新启动,以使得不会对起动器或动力传递系统施加过大的负荷。并且,在直接检测到旋转状态处于逆旋转状态的内燃机的旋转速度峰值以后(内燃机的旋转速度变为最小值以后)、内燃机的旋转速度变为规定旋转速度以上时,解除对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检测到内燃机的旋转速度峰值,需要对内燃机的逆旋转曲柄信号(逆旋转曲柄角度)进行三次以上的检测。因此,若内燃机的旋转状态变为逆旋转状态的时间较短,例如只能对逆旋转曲柄信号进行2次检测,则无法检测到旋转速度峰值。
在该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无法根据内燃机的旋转状态来恰当地解除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另外,其结果是会存在如下问题:会导致无法在直到内燃机的旋转完全停止为止的期间(例如为经过200msec左右的期间)内解除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使得驱动禁止状态的时间长于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得以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以及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能够根据内燃机的旋转状态,恰当地解除内燃机的自动停止条件成立后的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并且,还能将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的时间抑制到最小程度。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在用于使内燃机自动停止的自动停止条件成立时,使内燃机停止,在自动停止条件成立后、用于使内燃机重新启动的再启动条件成立时,使内燃机重新启动,该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包括:起动器,该起动器用于启动内燃机;旋转速度计算部,该旋转速度计算部基于检测内燃机的曲柄角度的曲柄角度检测部的输出信号即曲柄信号,对内燃机的旋转速度进行计算;旋转方向判断部,该旋转方向判断部判断由曲柄角度检测部输出的曲柄信号是与内燃机的旋转状态为正旋转状态时相对应的正旋转曲柄信号、还是与逆旋转状态时相对应的逆旋转曲柄信号;驱动禁止判断部,该驱动禁止判断部在旋转速度计算部所计算出的旋转速度未包含在预先规定的、从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至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上限值为止的可驱动旋转速度范围内时,将起动器设定为驱动禁止状态,并且,在曲柄角度检测部所输出的曲柄信号从正旋转曲柄信号变化为逆旋转曲柄信号时,将起动器设定为驱动禁止状态;驱动禁止解除部,该驱动禁止解除部在曲柄角度检测部输出从正旋转曲柄信号变化为逆旋转曲柄信号时的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即第1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后、接着输出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时,计算出输入第1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第1时刻、与输入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第2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并根据所计算出的时间间隔、以及将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进行时间换算后得出的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来设定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若在从第2时刻经过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为止的期间,未接着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输入第3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则解除驱动禁止状态;以及再启动控制部,该再启动控制部在再启动条件成立、且起动器未处于驱动禁止状态的情况下,对起动器进行驱动,使内燃机重新启动,驱动禁止解除部在时间间隔小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的情况下,将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设定为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在时间间隔在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时间间隔设定为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在具有用于使内燃机启动的起动器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中,利用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来执行,该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自动停止控制步骤,在用于使内燃机自动停止的自动停止条件成立时,使内燃机停止;旋转速度计算步骤,基于检测内燃机的曲柄角度的曲柄角度检测部的输出信号即曲柄信号,对内燃机的旋转速度进行计算;驱动禁止判断步骤,在旋转速度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旋转速度未包含在预先规定的、从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至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上限值为止的可驱动旋转速度范围内时,将起动器设定为驱动禁止状态,并且,在曲柄角度检测部所输出的曲柄信号从正旋转曲柄信号变化为逆旋转曲柄信号时,将起动器设定为驱动禁止状态;驱动禁止解除步骤,在曲柄角度检测部输出从正旋转曲柄信号进行变化时的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即第1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后、接着输出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时,计算出输出第1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第1时刻、与输出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第2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并根据所计算出的时间间隔、以及将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进行时间换算后得出的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来设定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若在从第2时刻后经过该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为止的期间内,未接着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输出第3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则解除驱动禁止状态;以及再启动控制步骤,在自动停止条件成立后用于使内燃机重新启动的再启动条件成立、且起动器未处于驱动禁止状态的情况下,对起动器进行驱动,使内燃机重新启动,驱动禁止解除步骤中,在时间间隔小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的情况下,将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设定为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在时间间隔在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时间间隔设定为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根据检测到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与检测到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与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相对应的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来设定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并且,若在输入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之前经过了该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则解除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由此,能获得如下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以及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能够根据内燃机的旋转状态恰当地解除内燃机的自动停止条件成立后的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并且,还能将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的时间抑制到最小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基于曲柄角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计算曲柄角度、曲柄计数值以及发动机的旋转速度时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对发动机进行的自动停止再启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所进行的起动器的驱动许可/驱动禁止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所进行的起动器的驱动许可/驱动禁止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4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所进行的起动器的驱动许可/驱动禁止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在各时刻进行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在各时刻进行的动作的另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对内燃机的旋转状态为逆旋转状态时的旋转速度峰值进行检测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根据理想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以及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为了明确本申请发明的技术特征,参照图7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现有技术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对内燃机的旋转状态为逆旋转状态时的旋转速度峰值进行检测时的说明图。
图7示出了曲柄信号(1)、旋转速度NE(2)以及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3)随时间的变化。此外,关于旋转速度NE(2)的记载,实线表示计算出的旋转速度NE(旋转速度计算结果),虚线表示内燃机的实际旋转速度。另外,为了方便起见,将内燃机进行逆旋转时的旋转速度用负号表示。
这里,一般根据规定曲柄角度(例如上止点前60度)的时间间隔、或每曲柄角度(例如30度)的时间间隔来计算内燃机的旋转速度NE。然而,在内燃机的旋转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内燃机开始旋转的情况以及旋转从正旋转变为逆旋转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检测曲柄角度来判定发生该旋转状态变化的时刻。
因此,将旋转状态发生变化后首次检测到的、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检测时刻(检测到首个逆旋转曲柄角度的时刻)设作旋转状态变化的开始时刻。具体而言,若内燃机的旋转从正旋转变为逆旋转,则逆旋转开始时刻相当于检测到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是首次检测到逆旋转曲柄信号,因此,无法计算出与检测到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相对应的内燃机的旋转速度NE。
另外,在内燃机的旋转状态(旋转速度)例如表示为图7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若检测到两次逆旋转曲柄信号,则能首次计算逆旋转过程中的旋转速度。具体而言,在时刻T4才能首次计算逆旋转过程中的旋转速度。此外,在首次检测到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T3,为了方便起见,将旋转速度NE设为0(其中,内燃机的实际旋转速度在时刻T2变为0)。
另外,若检测到三次逆旋转曲柄信号,则能首次计算旋转速度差。具体而言,在时刻T5能首次计算旋转速度差。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通过计算出检测到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以后的旋转速度,来检测出逆旋转过程中的旋转速度峰值。
具体而言,根据分别在时刻T4、T5、T6计算出的旋转速度NE(T4)、NE(T5)、NE(T6)各自的大小,来检测出作为旋转速度峰值的旋转速度NE(T5)。并且,在检测到该旋转速度峰值后,解除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若再启动条件成立,则重新启动内燃机。
然而,在像这样检测逆旋转过程中的旋转速度峰值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内燃机的旋转状态成为逆旋转状态的时间较短,例如只能检测到两次逆旋转曲柄信号,在该情况下,结果是,将导致无法根据内燃机的旋转状态来恰当地解除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
与此相对地,本申请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根据检测到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与检测到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与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相对应的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来设定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并且,若在输入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前经过了该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则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由此,能够根据内燃机的旋转状态来恰当地解除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结构图。此外,在图1中,在示出了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的同时,还一并示出了内燃机101及其周边构件。
首先,列举具体示例对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所适用的内燃机101(下面称作发动机101)进行说明。此外,发动机101的结构及动作等并不局限于下述说明的内容,本申请发明也能适用于这里所示例的发动机101以外的其它种类的发动机。
如图1所示,通过空气过滤器102、进气管110、气室109以及进气歧管111,向发动机101的各气缸提供空气。
空气过滤器102中设有检测进气空气温度的进气温度传感器103。另外,进气管110中设有用于检测进气空气的空气量的气流传感器104、用于控制进气空气流量的节流阀106、以及用于检测节流阀106的开度的节流开度传感器107。此外,节流阀106相对于气流传感器104位于进气管110的下游一侧,由电动机105的驱动来进行工作。另外,气室109中设有用于检测气缸内的进气压力的进气管压力传感器108。
通过发动机101的各气缸的进气口附近所设的燃料喷射阀112来对发动机101提供燃料,并将所提供的燃料与所提供的上述空气混合以形成混合气体,被吸入发动机101的各气缸的燃烧室内。另外,被吸入燃烧室的混合气体通过火花塞(未图示)的点火而燃烧。然后,因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通过排气管114,并通过催化剂装置(未图示)对有害气体进行净化之后排出至大气。
另外,发动机101中设有用于检测发动机101的冷却水温度的水温传感器(未图示)、以及用于检测发动机101的曲柄角度的曲柄角度传感器113。此外,本实施方式1中的曲柄角度传感器113是对发动机101的曲柄角度进行检测的曲柄角度检测部的具体示例。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进行说明。本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具备起动器200以及发动机控制单元300(下面称作ECU300)。
起动器200具有小齿轮201、螺线管202、活塞203以及起动器电动机204。另外,起动器电动机204经由利用活塞203的动作接通触点的布线与电池400相连。
这里,发动机101设有起动器200、以及与发动机101的曲柄轴相连结的环形齿轮115。并且,在发动机101的启动及再启动时,发动机101通过起动器200与曲柄115进行曲柄转动。
具体而言,在发动机101的启动及再启动时,基于由后述的ECU300输出的驱动信号,开始向螺线管202通电,并通过活塞203的动作,来开始推出小齿轮201。接下来,小齿轮201与环状齿轮115相抵接后,电池400与起动器204在布线上的触点接通,使得起动器电动机204开始旋转驱动。然后,小齿轮201与环状齿轮115可靠地咬合,并且发动机101开始进行曲柄转动。
另外,后述的ECU300基于设置于发动机101的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进行曲柄角度、曲柄计数值CRK以及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等的计算。
ECU300具有输入输出接口301、CPU(微处理器)302、ROM(只读存储器)303、RAM(随机存取存储器)304以及驱动电路305。
输入输出接口301中输入有上述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加速踏板(未图示)的踩踏量以及制动器(未图示)的踩踏量等的检测信号。
CPU302读取保存在后述的ROM303中的控制程序、各种常数,并进行控制计算,并且,将该计算(判断)结果输出至后述的RAM304或输入输出接口301。
另外,CPU30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停止条件以及再启动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断,并且基于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进行控制计算(例如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的计算)。
ROM303中保存有CPU302进行计算时所使用的控制程序以及各种常数等。另外,RAM304中暂时保存有CPU302作出的计算结果。另外,驱动电路305基于从CPU302输入的计算结果对燃料喷射阀112及起动器200等输出驱动信号。
接下来,参照图2,对ECU300基于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所计算出的曲柄角度、曲柄计数值CRK以及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进行说明。图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基于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来计算曲柄角度、曲柄计数值CRK以及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时的说明图。
图2中示出了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A)、旋转速度NE(B)、曲柄角度(C)以及曲柄计数值CRK(D)随时间的变化。此外,关于旋转速度NE(B)的记载,实线表示由ECU300计算出的旋转速度NE(旋转速度计算结果),虚线表示内燃机的实际旋转速度。另外,为了方便起见,将内燃机进行逆旋转时的旋转速度用负号表示。
这里,本实施方式1中的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根据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是正旋转状态还是逆旋转状态而变化。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另外,ECU300基于上述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而计算出的各计算值的变化如图2所示。
另外,每当对ECU300输入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就对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等进行计算。具体而言,在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的下降时刻(从高值切换至低值的时刻),对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曲柄角度以及曲柄计数值CRK进行计算。
若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在各周期中取得低值的总时间即低电平时间较短,则判断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为正旋转状态,而若该低电平时间较长,则判断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为逆旋转状态。另外,每隔曲柄角度间的规定角度(例如为10度),输出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此外,通过保存在ECU300内的ROM303中的旋转方向判断部来对该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即,该旋转方向判断部判断由曲柄角度传感器113输出的曲柄信号是与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为正旋转状态时相对应的正旋转曲柄信号、还是与逆旋转状态时相对应的逆旋转曲柄信号。
另外,若使用本次输入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的时刻即本次输入时刻(T(n))与上次输入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的时刻即上次输入时刻(T(n-1))的时间间隔、以及曲柄角度间的规定角度(例如10度),则按照下式(1)计算出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此外,通过保存在ECU300内的ROM303中的旋转速度计算部来对该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进行计算。
旋转速度NE[r/min]=60/(T(n)-T(n-1))×(曲柄角度间的规定角度)/360  (1)
另外,以发动机101的各气缸的压缩上止点作为基准(=0度),对曲柄角度进行计算,以使得若超过压缩上死点,则该曲柄角度成为最大值。
另外,若发动机101的曲柄轴转动(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排气冲程)两次,则曲柄计数值CRK发生变化。即,以发动机101的第1气缸的压缩冲程的上止点为基准(=0),对曲柄计数值CRK进行计算,以使得在旋转两次后的压缩冲程的上止点前达到最大值,并在到达上止点时恢复成0。
这里,如图2所示,在从时刻T1到时刻T3为止的期间内,ECU300根据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下面,根据需要称作为曲柄信号)判断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为正旋转状态。另外,从时刻T1到时刻T3,曲柄角度传感器113所输出的正旋转曲柄信号(与正旋转时相对应的曲柄信号)的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逐渐变长,因此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降低。另外,对曲柄角度逐次减去规定角度,对曲柄计数值CRK逐次加上规定值。
在时刻T4以后,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中的低电平时间变长,因此ECU300判断出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为逆旋转状态。另外,在时刻T4检测出的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为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与首次逆旋转时相对应的曲柄信号),因此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置零。同样,对曲柄角度加上规定角度,对曲柄计数值CRK减去规定值。
此外,在时刻T4,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为0的理由如下。即,在时刻T4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为逆旋转状态,因此原本旋转速度NE不为0,应为负值。
然而,在从时刻T3至T4为止的期间内,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从正旋转状态变为逆旋转状态,因此如图2所示,实际的旋转速度暂时变为0。另外,曲柄角度传感器113根据曲柄轴的旋转状态输出信号,因此无法在实际的旋转速度为0的状态下输出信号。因而,无法根据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来判断实际的旋转速度为0的时刻,因此将时刻T4作为发动机101的逆旋转的开始时刻,将旋转速度NE设为0。
在时刻T5,从曲柄角度传感器113输出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情况下,首次计算负值的旋转速度NE(即、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为逆旋转状态时的旋转速度NE)。另外,对曲柄角度加上规定角度,对曲柄计数值CRK减去规定值。
此外,在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从逆旋转状态变为正旋转状态以后,若曲柄角度传感器113输出与首次正旋转时相对应的输出信号,则同样地将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设为0,并且对曲柄角度减去规定角度,对曲柄计数值CRK加上规定值。
由此,ECU300基于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准确地判断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因此即使在旋转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计算出发动机101的曲柄角度以及曲柄计数值CRK。
接下来,参照图3及图4A~图4C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的一连串的动作步骤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对发动机101进行的自动停止再启动处理的流程图。图4A~图4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所进行的起动器200的驱动许可/驱动禁止判断处理的流程图。此外,图4A~图4C将单个流程图分成三幅图来记载,因此图4A所记载的部分、与图4B所记载的部分、与图4C所记载的部分相连续。
首先,对图3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内的ECU300每隔处理周期(例如,10msec的周期),对该图3中的流程图的一连串的处理进行计算(执行)。
首先,在步骤S101,ECU300判断自动停止条件是否成立。具体而言,基于用于判断驾驶者对减速、停车操作的意愿的各种信息,来判断该自动停止条件是否成立。
此外,作为上述的各种信息的具体示例例如可举出如下等信息:(1)水温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是否在规定温度(例如为60度)以上、(2)是否一次以上地检测到车辆速度在规定速度以上(例如为12km/h)、(3)当前车辆速度是否在规定速度(例如为0km/h)以下、(4)是否踩踏下制动器踏板、(5)加速踏板的踩踏量是否在规定值(例如,踩踏量为0)以下。
然后,在步骤S101,若ECU300判断为自动停止条件不成立(即、否),则前进至步骤S105,对后述的自动停止控制实施标记清零,结束一连串的处理,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1,若ECU300判断为自动停止条件成立(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102,并判断自动停止控制是否处于未实施的状态。具体而言,基于是否设定了后述的自动停止控制实施标记来进行自动停止控制的未实施判断。
然后,在步骤S102,若ECU300判断为未实施自动停止控制(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103,并进行自动停止控制处理。具体而言,在步骤S103,ECU300停止向燃料喷射阀112输出驱动信号,并停止向发动机101提供燃料。另外,ECU300例如也一并对节流阀106的控制量进行变更控制,或对安装于发动机101的变速器的离合器进行打开等控制。
接着,在步骤S104中,ECU300设置自动停止控制实施标记,并前进至步骤S106。接着,在步骤S106中,ECU300对驱动禁止经历标记清零(F3=0),并前进至步骤S107。此外,在后面对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进行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2中,若ECU300判断为已实施了自动停止控制(即、否),则前进至步骤S107。具体而言,若ECU300在自动停止条件成立后首次执行步骤S102的处理,则处于还未执行自动停止控制的状态。因此,ECU300在步骤S102中判断为未实施自动停止控制,并前进至步骤S103。
另外,若ECU300在自动停止条件成立后两次以上地执行了步骤S102的处理,则处于已执行了自动停止控制的状态。因此,ECU300在步骤S102中判断为已实施了自动停止控制,并前进至步骤S107。
接下来,在步骤S107中,ECU300判断再启动条件是否成立。具体而言,基于判断驾驶者对启动、加速操作的意愿的各种信息、以及表示向进气温度传感器103这样设置于发动机101的各种传感器等供电的电池400的状态的信息等,来判断该再启动条件是否成立。
此外,作为上述各种信息的具体示例例如是如下等信息:(1)制动器踏板的踩踏量是否在规定值(例如,踩踏量为0)以下、(2)加速踏板的踩踏量是否在规定值(例如为一成以上的踩踏量)以上。
然后,在步骤S107中,若ECU300判断为再启动条件不成立(即、否),则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7中,若ECU300判断为再启动条件成立(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108。接着,在步骤S108中,ECU300读取起动器200的驱动许可/驱动禁止判断处理的结果,并前进至步骤S109。此外,在后面对起动器200的驱动许可/驱动禁止判断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接下来,在步骤S109中,ECU300判断步骤S108中读取到的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是否为“0”。然后,在步骤S109中,若ECU300判断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为“1”(即、否),则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9中,若ECU300判断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为“0”(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110。
接下来,在步骤S110中,ECU300判断步骤S108中读取到的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是否为“1”。然后,在步骤S110中,若ECU300判断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为“0”(即、否),则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0中,若ECU300判断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为“1”(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111。
接下来,在步骤S111中,由于起动器200处于可驱动的状态,因此ECU300通过对起动器200进行驱动指示,从而使发动机101开始曲柄转动,并前进至步骤S112。
然后,在步骤S112中,ECU300进行再启动时控制处理,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具体而言,在步骤S112中,ECU300向燃料喷射阀112输出驱动信号,并再次开始进行燃料喷射。此外,ECU300执行如下控制:例如将节流阀106的控制量变更为再启动时的控制量。
此外,通过保存在ECU300内的ROM303中的自动停止控制部来执行步骤S101~S106的处理。另外,通过保存在ECU300内的ROM303中的再启动控制部来执行步骤S107~S112的处理。
接下来,对图4A~图4C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内的ECU300每隔比之前图3的流程图中的处理周期要快的处理周期(例如,2.5msec的周期),对该图4A~图4C中的流程图的一系列的处理进行计算(执行)。
另外,如上所述,在之前的图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8执行了处理的情况下,读取起动器200的驱动许可/驱动禁止判断处理的结果(计算结果)。并且,步骤S201~S206的处理变为起动器200的驱动许可判断的处理,步骤S207~S225的处理变为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判断的处理以及驱动禁止解除的处理,这些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201中,ECU300判断是否从曲柄角度传感器113输入了曲柄信号。然后,在步骤S201中,若ECU300判断为没有曲柄信号被输入(即、否),则前进至步骤S207。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1中,若ECU300判断为有曲柄信号被输入(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02,并判断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是否为“0”。此外,所谓的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是指仅在输入逆旋转曲柄信号以后设定了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时设定的标记,是用于在发动机101逆旋转时仅进行一次驱动禁止判断的信息。
然后,在步骤S202中,若ECU300判断为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为“1”(即、否),则前进至步骤S207。另一方面,在步骤S202中,若ECU300判断为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为“0”(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03。此外,若发动机101处于正旋转过程中,则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为“0”。
接下来,在步骤S203中,ECU300读取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并前进至S204,进行起动器200的驱动许可判断。具体而言,ECU300判断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是否包含于起动器200的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Ne_L(例如为-60r/min)至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上限值Ne_H(例如为80r/min)的可驱动旋转速度范围内。
这里,如上所述,起动器200通过使小齿轮201与环形齿轮115相咬合来接通触点,从而开始向起动器电动机204通电,并开始旋转驱动。因此,在发动机101启动时以及再启动时,起动器200的小齿轮201在无旋转状态下与发动机101的环形齿轮115相咬合。另外,由于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使得小齿轮201难以与环形齿轮115相咬合。因此,在步骤S204中,进行以下判断:即,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是否包含在小齿轮201能与环形齿轮115相咬合的可驱动旋转速度范围内。
另外,由于发动机101的环形齿轮115与发动机101的曲柄轴相连结,因此环形齿轮115的旋转速度与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相等。因此,基于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来进行起动器200的驱动许可判断。
然后,在步骤S204中,若ECU300判断为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包含在可驱动旋转速度范围内(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05。接着,在步骤S205中,ECU300对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进行设定(F1=1),对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清零(F2=0),并前进至步骤S20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所谓的对标记进行设定是指,将标记设为“1”,所谓的对标记清零是指,将标记设为“0”。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4中,若ECU300判断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未包含在可驱动旋转速度范围内(即、否),则前进至步骤S206。接着,在步骤S206中,ECU300对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清零(F1=0),对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进行设定(F2=1),并前进至步骤S207。
接下来,在步骤S207中,ECU300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是否为逆旋转曲柄信号。
此外,ECU300也可以通过判断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是否在1以上,从而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是否为逆旋转曲柄信号。即,在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为1以上时,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为逆旋转曲柄信号。另外,在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为0时,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为正旋转曲柄信号。
这里,所谓的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是指,初始值为0,且在输入逆旋转曲柄信号后首次计数的信息。另外,在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为正旋转状态的情况下(即、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不是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情况下),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不进行计数。
然后,在步骤S207中,若ECU300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不是逆旋转曲柄信号(即、否),则前进至步骤S225。另外,在步骤S225中,ECU300通过对上次处理时的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1)、以及本次处理时的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进行清零,从而将这两个计数值置零,由此,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此外,下面,将本次处理时的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简称为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将上次处理时的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1)简称为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1)。另一方面,在步骤S207中,若ECU300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为逆旋转曲柄信号(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08。
接着,在步骤S208中,ECU300对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进行计算,并前进至步骤S209。具体而言,ECU300将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1)替换成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REV_CRK(n-1)=REV_CRK(n))。此外,还对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加1(REV_CRK(n)=REV_CRK(n)+1)。
接下来,在步骤S209中,ECU300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是否为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具体而言,在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1)为0,且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为1的情况下,ECU300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为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另一方面,在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1)不为0,或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不为1的情况下,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不是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
然后,在步骤S209中,若ECU300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不是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即、否)的情况下,则前进至步骤S212。此外,在输入了两次以上的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情况下,判断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不是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
接下来,在步骤S212中,ECU300根据最新输入逆旋转曲柄信号的输入时刻、以及前一次输入逆旋转曲柄信号的输入时刻,计算出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并前进至步骤S213。此外,如上所述,输入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变为逆旋转开始时刻,因此通过输入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从而首次计算出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9中,若ECU300判断为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为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10,并判断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是否为“0”。
然后,在步骤S210中,若ECU300判断为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为“1”(即、否),则前进至步骤S213。具体而言,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为1,且对步骤S210进行第2次以上的计算的情况下,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为“1”。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0中,若ECU300判断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为“0”(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11。具体而言,在首次对步骤S210进行计算的情况下(即,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为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情况下),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为“0”。
接着,在步骤S211中,ECU300对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清零(F1=0),并对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进行设定(F2=1),对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进行设定(F3=1),并前进至步骤S213。
接下来,在步骤S213中,ECU300判断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是否为2。然后,在步骤S213中,若ECU300判断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不是2(即、否),则前进至步骤S219。
具体而言,在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为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情况下,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为1,因此,判断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不为2。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3中,若ECU300判断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是2(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14。
具体而言,在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为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情况下,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为2,因此,判断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为2。
接着,在步骤S214中,ECU300对测量计时器进行计时,并前进至步骤S215。此外,该测量计时器是在输入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后进行计时的计时器,对从输入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t_ct进行测量。此外,下面,将测量计时器所测量到的、从输入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t_ct称作为计时器测量时间t_ct。
接下来,在步骤S215中,ECU300判断步骤S212计算出的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是否大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
此外,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基于起动器200的可驱动旋转速度来设定,预先存储在ECU300内的ROM303中。具体而言,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利用每个曲柄信号的旋转角度(曲柄角度间的规定角度)并根据起动器200的可驱动旋转速度的时间换算值来进行设定。例如,若起动器200的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Ne_L为-60r/min,每个曲柄信号的旋转角度为10度,则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大约为28msec。
然后,在步骤S215中,若ECU300判断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大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16。
接下来,在步骤S216中,ECU300判断计时器测量时间t_ct是否在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以上。
然后,在步骤S216中,若ECU300判断计时器测量时间t_ct在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以上(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18。另一方面,在步骤S216中,若ECU300判断计时器测量时间t_ct小于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即、否),则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另外,在步骤S215中,若ECU300判断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在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以下(即、否),则前进至步骤S217。
接下来,在步骤S217中,ECU300判断计时器测量时间t_ct是否大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
然后,在步骤S217中,若ECU300判断计时器测量时间t_ct大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18。另一方面,在步骤S217中,若ECU300判断计时器测量时间t_ct在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以下(即、否),则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接着,在步骤S218中,ECU300对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进行设定(F1=1),并对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清零(F2=0),对测量计时器清零(t_ct=0),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3中,若ECU300判断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不是2(即、否),则前进至步骤S219,并判断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是否在3以上。然后,在步骤S219中,若ECU300判断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在3以上(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20。
接下来,在步骤S220中,ECU300判断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是否大于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1)。此外,所谓的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1)是在计算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的前一次计算中得出的。
然后,在步骤S220中,若ECU300判断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小于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1)(即、否),则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20中,若ECU300判断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大于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1)(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21。
接下来,在步骤S221中,ECU300判断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是否在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以上。然后,在步骤S221中,若ECU300判断为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小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即、否),则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21中,若ECU300判断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n)在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以上(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22。
接着,在步骤S222中,ECU300对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进行设定(F1=1),并对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清零(F2=0),对测量计时器清零(t_ct=0),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9中,若ECU300判断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小于3(即、否),则前进至步骤S223,并判断内燃机(发动机101)是否已停止。具体而言,在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n)为1的情况下(即、所输入的曲柄信号为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23。
然后,在步骤S223中,若ECU300判断发动机101未停止(即、否),则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此外,在该情况下,起动器200继续处于驱动禁止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223中,若ECU300判断发动机101已停止(即、是),则前进至步骤S224。
接着,在步骤S224中,ECU300对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进行设定(F1=1),并对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清零(F2=0),对测量计时器清零(t_ct=0),一连串的处理结束,前进至下一个处理。
此外,通过保存在ECU300内的ROM303中的驱动许可判断部来执行步骤S201~S206的处理。另外,通过保存在ECU300内的ROM303中的驱动禁止判断部来执行步骤S207~S211的处理。另外,通过保存在ECU300内的ROM303中的驱动禁止解除部来执行步骤S212~S225的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5及图6的时序图,对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在各时刻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在各时刻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在各时刻的动作的另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此外,在图5及图6中主要示出了:特别是在自动停止过程中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下降时,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对发动机101进行的驱动禁止状态的解除动作。
图5及图6中示出了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A)、旋转速度NE(B)、曲柄计算值CRK(C)、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D)、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E)、测量计时器的计时器测量时间t_ct(F)、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G)、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H)、以及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I)随时间的变化。
此外,关于旋转速度NE(B)的记载,实线表示由ECU300计算出的旋转速度NE(旋转速度计算结果),虚线表示内燃机的实际旋转速度。另外,为了方便起见,将内燃机进行逆旋转时的旋转速度用负号表示。
这里,如上所述,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根据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是正旋转状态还是逆旋转状态而变化。因此,ECU300基于上述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而计算出的各计算值如图5及图6所示的状态。
首先,对图5的时序图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比时刻T1更早的时刻,随着时间往时刻T1前进,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中的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变长。
在该情况下,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根据该时间间隔t_crk的增长而下降,并且对曲柄计数值CRK逐次加上规定值。另外,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为正旋转状态,旋转速度NE不包含在起动器200的可驱动旋转速度范围内。因此,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为“0”,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为“1”,因此起动器200变为驱动禁止状态。另外,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等不变。
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在时刻T1变为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上限值Ne_H以下。在该情况下,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变为“1”,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变为“0”,因此起动器200变为驱动许可状态。此外,起动器200变为驱动许可状态的同时,若上述再启动条件成立,则起动器200将进行驱动。
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在时刻T2变为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在该情况下,对曲柄计数值CRK减去规定值,并且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D)从0上升为1。另外,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变为“0”,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变为“1”,因此起动器200变为驱动禁止状态。另外,驱动禁止经历标记F3变为“1”。此外,如图5所示,在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变为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T2以后,起动器200变为驱动禁止状态。
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在时刻T3变为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在该情况下,对曲柄计数值CRK减去规定值,并且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从1上升为2。另外,对第一个测定逆旋转曲柄信号与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下面称作为时间间隔t_crk(1,2))进行计算,与此同时,测量计时器开始计时。
这里,在输入了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T3,对时间间隔t_crk(1,2)进行计算,如上所述,将该时间间隔t_crk(1,2)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比较大小。然后,根据该比较结果,确定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此外,在图5中,时间间隔t_crk(1,2)小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因此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相当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
在时刻T4,由测量计时器所测量到的、从时刻T3起的经过时间t_ct变为在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即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以上。在该情况下,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变为“1”,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变为“0”,因此起动器200变为驱动许可状态。即,在比输入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T5要早的时刻T4,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解除。另外,测量计时器清零(t_ct=0)。
此外,在从时刻T3变为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以上的时刻T4以后,起动器200再次变为驱动许可状态,若上述再启动条件成立,则起动器200进行驱动。
由此,图5中示出了在输入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T3、旋转速度NE旋转得比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Ne_L要快的情况。
这里,若在从输入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以后经过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的期间内,输入了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则发动机101的实际旋转速度以快于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Ne_L的速度进行逆旋转。在该情况下,发动机101的实际旋转速度未包含在可驱动旋转速度范围内,因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解除。
与此相对地,若在从输入了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以后经过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的期间内,第3个逆旋转曲柄信号未被输入,则发动机101的实际旋转速度在经过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时,以慢于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Ne_L的速度进行逆旋转。在该情况下,发动机101的实际旋转速度超过旋转速度峰值,且包含在可驱动旋转速度范围内,因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解除。
如上所述,在该情况下,ECU300与现有技术不同,在时刻T4,即使不基于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的计算结果来检测旋转速度峰值,也能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即,ECU300只要输入了两次逆旋转曲柄信号,就能根据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恰当地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
接着,对图6的时序图进行说明。此外,在图6中,在从早于时刻T1的时刻到时刻T3为止的期间,与上述图5说明的上述内容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曲柄角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在时刻T3变为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在该情况下,对曲柄计数值CRK减去规定值,并且逆旋转曲柄脉冲计数值REV_CRK从1上升为2。另外,对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进行计算的同时,测量计时器开始计时。
这里,在输入了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T3,对时间间隔t_crk(1,2)进行计算,如上所述,将该时间间隔t_crk(1,2)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比较大小。然后,根据该比较结果,确定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此外,图6中,与上述图5不同,时间间隔t_crk(1,2)在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以上,因此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相当于时间间隔t_crk(1,2)。
在时刻T4,由测量计时器所测量到的、从时刻T3起的经过时间t_ct变为在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即时间间隔t_crk(1,2)以上。在该情况下,驱动许可判断标记F1变为“1”,驱动禁止判断标记F2变为“0”,因此起动器200变为驱动许可状态。即,在比输入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要早的时刻T4,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解除。另外,测量计时器清零(t_ct=0)。
此外,在从时刻T3变为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以上的时刻T4以后,起动器200再次变为驱动许可状态,若上述再启动条件成立,则起动器200进行驱动。
由此,在图6中示出了在输入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T3、旋转速度NE旋转得比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Ne_L要慢的情况。
这里,若在从输入了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以后经过时间间隔t_crk(1,2)的期间内,输入了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则发动机101的实际旋转速度以快于时刻T3的旋转速度NE的速度进行逆旋转。在该情况下,发动机101的实际旋转速度未达到旋转速度峰值,因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不解除。
与此相对地,若在从输入了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以后经过时间间隔t_crk(1,2)的期间内,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未被输入,则发动机101的实际旋转速度在经过时间间隔t_crk(1,2)时,以慢于时刻T3的旋转速度NE的速度进行逆旋转。在该情况下,发动机101的实际旋转速度超过了旋转速度峰值,因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解除。
如上所述,ECU300与现有技术不同,在输入了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即使不基于发动机101的旋转速度NE的计算结果来检测旋转速度峰值,也能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即,ECU300只要输入了两次逆旋转曲柄信号,就能根据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恰当地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
由此,ECU300根据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与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时刻T2与时刻T3的时间间隔)、以及与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Ne_L相对应的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来设定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若在输入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之前经过了该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则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
由此,能够根据发动机101变为逆旋转状态以后的旋转状态,快速地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
另外,在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与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小于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的情况下,若测量计时器所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_ct达到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则ECU300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另一方面,在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与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曲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t_crk在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T_1以上的情况下,若测量计时器所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_ct达到该时间间隔t_crk,则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
由此,在比输入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要早的时刻,能够根据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恰当地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因此,无需将驱动禁止状态的时间延长至所需要以上。
另外,ECU300根据曲柄角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变化来判断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为正旋转状态还是逆旋转状态。由此,能准确地检测到发动机101的旋转状态,因此,例如在不应解除起动器200的驱动禁止状态的旋转状态的情况下,不会发生类似于误解除这样的误动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根据检测到首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与检测到第二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时刻的时间间隔、以及与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相对应的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来设定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并且,若在输入第三个逆旋转曲柄信号以前经过了该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则解除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由此,能恰当地根据内燃机的旋转状态来解除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并且,还能缩短起动器的驱动禁止状态的时间,若再启动条件成立,则起动器能快速地进行驱动,使内燃机重新启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以下情况并进行了说明:即,在根据逆旋转曲柄信号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内燃机的旋转状态变为逆旋转状态以后,起动器变为驱动禁止状态,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本申请发明中,即使在根据内燃机的旋转速度的计算结果判断内燃机的旋转状态从正旋转状态变为逆旋转状态以后,起动器变为驱动禁止状态的情况下,也能使用本发明,并得到同样的效果。
标号说明
101 内燃机(发动机)、
102 空气过滤器、
103 进气温度传感器、
104 气流传感器、
105 电动机、
106 节流阀、
107 节流开度传感器、
108 进气压力传感器、
109 气室、
110 进气管、
111 进气歧管、
112 燃料喷射阀、
113 曲柄角度传感器、
114 排气管、
115 环形齿轮、
200 起动器、
201 小齿轮、
202 螺线管、
203 活塞、
204 起动器电动机、
300 发动机控制单元(ECU)、
301 输入输出接口、
302 CPU、
303 ROM、
304 RAM、
305 驱动电路、
400: 电池。

Claims (3)

1.一种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在用于使内燃机自动停止的自动停止条件成立时,使所述内燃机停止,在所述自动停止条件成立后、在用于使所述内燃机重新启动的再启动条件成立时,使所述内燃机重新启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起动器,该起动器用于启动所述内燃机;
旋转速度计算部,该旋转速度计算部基于检测所述内燃机的曲柄角度的曲柄角度检测部的输出信号即曲柄信号,对所述内燃机的旋转速度进行计算;
旋转方向判断部,该旋转方向判断部判断由所述曲柄角度检测部输出的所述曲柄信号是与内燃机的旋转状态为正旋转状态时相对应的正旋转曲柄信号、还是与逆旋转状态时相对应的逆旋转曲柄信号;
驱动禁止判断部,该驱动禁止判断部在所述旋转速度计算部所计算出的所述旋转速度未包含在预先规定的、从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至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上限值为止的可驱动旋转速度范围内时,将所述起动器设定为驱动禁止状态,并且,在所述曲柄角度检测部所输出的曲柄信号从所述正旋转曲柄信号变化为所述逆旋转曲柄信号时,将所述起动器设定为驱动禁止状态;
驱动禁止解除部,该驱动禁止解除部在所述曲柄角度检测部输出从所述正旋转曲柄信号变化为所述逆旋转曲柄信号时的首个所述逆旋转曲柄信号即第1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后、接着输出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时,计算出输入所述第1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第1时刻、与输入所述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第2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并根据所计算出的所述时间间隔、以及将所述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进行时间换算后得出的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来设定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若在从所述第2时刻经过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为止的期间内,未接着所述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输入第3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则解除所述驱动禁止状态;以及
再启动控制部,该再启动控制部在所述再启动条件成立、且所述起动器未处于驱动禁止状态的情况下,对所述起动器进行驱动,使所述内燃机重新启动,
所述驱动禁止解除部在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设定为所述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在所述时间间隔在所述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时间间隔设定为所述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方向判断部根据由所述曲柄角度传感器输出的曲柄信号在各周期中取得低值的总时间即低电平时间,来判断所述曲柄信号是所述正旋转曲柄信号还是所述逆旋转曲柄信号。
3.一种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在具有用于使内燃机启动的起动器的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中,利用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来执行,该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自动停止控制步骤,在用于使内燃机自动停止的自动停止条件成立时,使所述内燃机停止;
旋转速度计算步骤,基于检测所述内燃机的曲柄角度的曲柄角度检测部的输出信号即曲柄信号,对所述内燃机的旋转速度进行计算;
驱动禁止判断步骤,在所述旋转速度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所述旋转速度未包含在预先规定的、从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至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上限值为止的可驱动旋转速度范围内时,将所述起动器设定为驱动禁止状态,并且,在所述曲柄角度检测部所输出的曲柄信号从正旋转曲柄信号变化为逆旋转曲柄信号时,将所述起动器设定为驱动禁止状态;
驱动禁止解除步骤,在所述曲柄角度检测部输出从所述正旋转曲柄信号进行变化时的首个所述逆旋转曲柄信号即第1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后、接着输出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时,计算出输出所述第1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第1时刻、与输出所述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的第2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并根据所计算出的所述时间间隔、以及将所述起动器可驱动旋转速度下限值进行时间换算后得出的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来设定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若在从所述第2时刻经过该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为止的期间内,未接着所述第2个逆旋转曲柄信号输出第3个逆旋转曲柄信号,则解除所述驱动禁止状态;以及
再启动控制步骤,在所述自动停止条件成立后用于使所述内燃机重新启动的再启动条件成立、且所述起动器未处于驱动禁止状态的情况下,对所述起动器进行驱动,使所述内燃机重新启动,
所述驱动禁止解除步骤中,在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设定为所述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在所述时间间隔在所述驱动许可下限值相当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时间间隔设定为所述驱动禁止解除判断时间。
CN201310611200.6A 2013-05-01 2013-11-26 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及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1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6248A JP5566499B1 (ja) 2013-05-01 2013-05-01 内燃機関の自動停止再始動装置および内燃機関の自動停止再始動方法
JP2013-096248 2013-05-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1929A true CN104131929A (zh) 2014-11-05
CN104131929B CN104131929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427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1120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1929B (zh) 2013-05-01 2013-11-26 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及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03614B2 (zh)
JP (1) JP5566499B1 (zh)
CN (1) CN104131929B (zh)
DE (1) DE102013223334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6134B2 (en) * 2012-04-03 2017-08-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stopping and restar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225932B2 (ja) * 2015-02-25 2017-11-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6589696B2 (ja) * 2016-03-03 2019-10-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ンジン始動システム
JP6724875B2 (ja) * 2017-07-31 2020-07-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ンジン始動制御装置
JP6978539B2 (ja) 2020-03-30 2021-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7349A (ja) * 1989-07-05 1991-02-18 Fujitsu Ten Ltd 内燃機関の始動装置
CN1074731A (zh) * 1991-12-19 1993-07-28 哈茨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内燃机
CN1906406A (zh) * 2004-01-19 2007-01-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控制用于启动内燃机的电机的控制器
CN102777304A (zh) * 2011-05-11 2012-1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起动装置
CN103016233A (zh) * 2011-09-27 2013-04-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自动停止再起动装置及发动机自动停止再起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8882B2 (ja) * 2003-11-11 2009-02-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始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自動車
JP4258448B2 (ja) * 2004-07-20 2009-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逆回転検出装置
JP4516401B2 (ja) * 2004-10-18 2010-08-0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始動制御装置
JP4557816B2 (ja) * 2004-12-17 2010-10-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始動制御装置、その方法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車両
JP4737571B2 (ja) * 2008-09-08 2011-08-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JP5272879B2 (ja) * 2009-04-28 2013-08-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タータ
JP5428765B2 (ja) * 2009-11-02 2014-02-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自動停止始動制御装置
JP2011127504A (ja) * 2009-12-17 2011-06-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ンジンの自動始動装置
JP5499694B2 (ja) * 2009-12-25 2014-05-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始動制御装置
US9022001B2 (en) * 2011-02-01 2015-05-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tarte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gine rockback
US9267479B2 (en) * 2011-08-30 2016-02-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ngine starting device and engine starting method
JP5442042B2 (ja) * 2012-01-18 2014-03-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およびエンジン始動方法
US9726134B2 (en) * 2012-04-03 2017-08-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stopping and restar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384769B1 (ja) * 2012-06-26 2014-01-08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駆動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7349A (ja) * 1989-07-05 1991-02-18 Fujitsu Ten Ltd 内燃機関の始動装置
CN1074731A (zh) * 1991-12-19 1993-07-28 哈茨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内燃机
CN1906406A (zh) * 2004-01-19 2007-01-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控制用于启动内燃机的电机的控制器
CN102777304A (zh) * 2011-05-11 2012-1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自动停止再起动装置
CN103016233A (zh) * 2011-09-27 2013-04-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自动停止再起动装置及发动机自动停止再起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18901A (ja) 2014-11-20
CN104131929B (zh) 2016-08-17
JP5566499B1 (ja) 2014-08-06
US9303614B2 (en) 2016-04-05
DE102013223334A1 (de) 2014-11-06
US20140326208A1 (en) 2014-11-06
DE102013223334B4 (de) 2018-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750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irflow restriction of an engine air filter
CN100593634C (zh) 发动机的控制装置
JP4253676B2 (ja) 油面レベルセンサ異常検出装置
CN104131929A (zh) 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装置及内燃机自动停止再启动方法
CN102016269B (zh) 用于利用自动制动起动机构来控制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88497B (zh) 十六烷值推断装置及方法
CN102373987B (zh) 基于发动机振动检测机油混气和机油不足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93215A (zh) 用于直接喷射式发动机的高压泵的异步控制
RU2635174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работы дизель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с воспламенением от сжатия
CN103321770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3670844A (zh) 由门传感器激发的燃料泵的启动
JP4893468B2 (ja) 半クラッチ状態判定装置
CN103362670B (zh) 燃料喷射控制装置及包括该燃料喷射控制装置的汽车
US20120312277A1 (en) Auto-ignition mitigation system
WO2003036065A1 (fr) Procede de commande de coupure du carburant
CN102725500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EP3514353B1 (e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engine
JP6334389B2 (ja)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TWI221879B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cceleration of engine
JPH0718357B2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EP2884094A2 (en)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6371534A (ja) 内燃機関制御装置
JP2009275576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6397745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JP2017160846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