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1884A - 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及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及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1884A
CN104131884A CN201310746292.9A CN201310746292A CN104131884A CN 104131884 A CN104131884 A CN 104131884A CN 201310746292 A CN201310746292 A CN 201310746292A CN 104131884 A CN104131884 A CN 104131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upstream pressure
wgv
control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46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1884B (zh
Inventor
丸尾敏明
横野道久
大野隆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31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1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1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1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12Control of the pumps
    • F02B37/18Control of the pumps by bypassing exhaust from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of turbine or to the atmosphere
    • F02B37/183Arrangements of bypass valves or actuato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1/0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 F02D11/06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 F02D11/1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of the electric type
    • F02D11/105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of the electric 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converting demand to actuation, e.g. a map indicating relations between an accelerator pedal position and throttle valve opening or target engine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02Controlling intake air
    • F02D41/0007Controlling intake air for control of turbo-charged or super-charged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12Control of the pumps
    • F02B37/18Control of the pumps by bypassing exhaust from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of turbine or to the atmosphe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4Engine intake system parameters
    • F02D2200/0404Throttle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4Engine intake system parameters
    • F02D2200/0406Intake manifol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10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engine output, e.g. engine torque or engine speed
    • F02D2200/101Engin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6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said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driver demands or status
    • F02D2200/602Pedal 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即使在基准位置相对于废气阀门(WGV)的全封闭位置产生了偏离的情况下,也能以低成本将WGV控制成所希望的开闭状态。在WGV目标开度(控制目标值)在阀值开度以下的情况下,基于WGV目标开度,使WGV进行开闭动作,同时将WGV目标开度加上或者减去规定的开度,通过对节流上游压力或者WGV致动器的驱动电流的变化进行监视,从而来确定与基准位置相对于WGV的全封闭位置的偏离相对应的最合适的WGV目标开度。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及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于车辆(例如,增压式发动机车辆)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及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出于提高内燃机(下面称为发动机)的输出等目的,已知一种将增压器装载在发动机的进气通路上的涡轮增压器,该增压器利用废气使涡轮旋转进行工作。
在如上所述的涡轮增压器中,当旋转负载处于高旋转高负载时,有可能因增压压力增加到所需压力以上而导致发动机损坏,因此,通常具备与涡轮并列的排气旁通通路。并且,利用设置于该排气旁通通路上的废气阀门,使在排气通路内流动的一部分废气分流到旁通通路,从而调节流入涡轮的废气流入量,将发动机的进气路径的压力(增压压力)控制在适当的等级。
此外,废气阀门通常通过致动器(例如正压型致动器)的驱动来进行动作(开闭动作)。具体而言,具有如下结构:在发动机的进气通路(特别是压力上升的节流阀上游部)的压力变得大于大气压的情况下,致动器进行驱动,由此使废气阀门进行动作。
此外,通常在直到致动器能进行驱动为止的期间内,废气阀门处于全封闭状态。下文中,将废气阀门称为WGV,将使WGV进行动作的废气阀门致动器称为WGA。
此处,以往,若发动机的进气通路的压力不高于阀值,则无法使WGV进行动作。即,在该压力为阀值以下的情况下,无法使WGV进行动作,因此无法变更WGV的开度量(WGV开度)。
因此,近年来提出了如下系统:使WGV电动化,不依赖于发动机的进气通路的压力,而是根据需要来驱动WGV,能利用涡轮增压器来限制增压。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系统中,由于WGV的开闭动作经过长期的反复实施而随着时间发生的变化、以及WGV开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或构成WGV的结构物的热膨胀等影响,导致WGV开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与真正的WGV开度(实际的WGV开度)之间产生误差。
其结果是,WGV的基准位置(WGV开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为0%时的WGV位置)相对于WGV的全封闭位置(真正的WGV开度为0%时的WGV位置)所有偏离。因此,即使以相同的控制量使WGA进行动作,WGV开度也可能会产生偏离,因而无法将WGV控制成所希望的开闭状态。此外,由于节流上游压力未达到控制目标值,或WGV从全封闭状态进一步向封闭侧动作,导致WGA的驱动电流有可能会成为过电流。因此,在现有技术中,考虑基准位置相对于WGV的全封闭位置的偏离所产生的影响,来校正WGA的控制量。
具体而言,在执行增压压力反馈控制的过程中,根据目标增压压力与实际的增压压力的偏差,计算WGV开度校正量,并基于所计算出的WGV开度校正量来学习WGV的基准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分别利用模型来计算与WGV的操作量相对应的WGV开度的推测值、基于该WGV开度的推测值和进气流量的测量值而计算得到的涡轮转速的推测值、以及基于该涡轮转速和节流上游压力的测量值而计算得到的压缩机流量的推测值。然后,将压缩机流量的推测值与进气流量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基于该比较结果,来调整WGV开度的推测值与WGV的操作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340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225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2-2416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未考虑相对于相同的节流上游压力的变化量的、WGV开度的变化量不同的情况。因此,有可能无法基于WGV开度处于中间区域时所获得的WGV开度校正量,来准确地校正WGV的全封闭位置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偏离。其结果是,具有以下问题:即,有可能无法将WGV控制成所希望的开闭状态。
此外,在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由于求出较多的参数推测值,因此使用多个复杂的模型。因此,为了应对处理负载或者所需的存储器容量的增加,需要昂贵的CPU,其结果是会导致成本提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即使在WGV的全封闭位置相对于基准位置产生了偏差的情况下,也能以低成本将WGV控制成所希望的开闭状态。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部,为了进行控制,以使得相当于设置在内燃机的进气通路上的节流阀的上游部的压力的、由节流上游压力检测部检测到的实际节流上游压力成为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该控制部执行废气阀门的开度控制,以使得由废气阀门开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检测开度成为目标开度,该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还包括: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在目标节流上游压力与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之间的差分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该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为控制部所进行的开度控制处于恰当的控制状态,在差分不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该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为控制部所进行的开度控制处于不恰当的控制状态,并且该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是处于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大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状态、还是处于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小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状态;以及目标开度计算部,在目标开度在预先规定的阀值开度以下、且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为处于不恰当的控制状态的情况下,该目标开度计算部以规定的开度、在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向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接近的方向上对目标开度进行校正,通过使用了校正后的目标开度的控制部所进行的开度控制,反复地校正目标开度,直至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为处于恰当的控制状态为止,由此生成用于获得恰当的控制状态的校正目标开度。
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是利用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执行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该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部,为了进行控制,以使得相当于设置在内燃机的进气通路上的节流阀的上游部的压力的、由节流上游压力检测部检测到的实际节流上游压力成为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该控制部执行废气阀门的开度控制,以使得由废气阀门开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检测开度成为目标开度,该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还包括:节流上游压力判定步骤,在该节流上游压力判定步骤中,在目标节流上游压力与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之间的差分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控制部所进行的开度控制处于恰当的控制状态,在差分不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控制部所进行的开度控制处于不恰当的控制状态,并且判定是处于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大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状态、还是处于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小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状态;以及目标开度计算步骤,在该目标开度计算步骤中,在目标开度在预先规定的阀值开度以下、且由节流上游压力判定步骤判定为处于不恰当的控制状态的情况下,以规定的开度、在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向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接近的方向上对目标开度进行校正,通过使用了校正后的目标开度的控制部所进行的开度控制,反复地校正目标开度,直至由节流上游压力判定步骤判定为处于恰当的控制状态为止,由此生成用于获得恰当的控制状态的校正目标开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WGV目标开度(控制目标值)在预先规定的阀值开度以下的情况下,基于WGV目标开度来使WGV进行开闭动作,同时将WGV目标开度加上或减去预先规定的开度,从而来确定与基准位置相对于WGV的全封闭位置的偏离相对应的最合适的WGV目标开度。由此,能够获得一种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即使在基准位置相对于WGV的全封闭位置产生了偏离的情况下,也能以低成本将WGV控制成所希望的开闭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的内燃机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废气阀门致动器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用于计算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映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用于计算WGV目标开度的WGV目标开度映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所进行的WGV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控制目标值)以及死区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应用了现有技术时、节流上游压力相对于WGV开度的变化的一个例示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根据理想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及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为了明确本发明申请的技术特征,参照图8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图8是表示应用了现有技术时、节流上游压力相对于WGV开度的变化的一个例示的说明图。
另外,WGV开度是指表示WGV的开闭装置的指标,取0%~100%的值,例如在WGV开度为0%的情况下,WGV处于全封闭状态,在WGV开度为100%的情况下,WGV处于全开放状态。即,随着WGV开度增大,WGV向开放侧动作。
图8中示出了节流上游压力(纵轴)相对于WGV开度(横轴)的变化。此外,如图8所示,能确认表示节流上游压力相对于WGV开度的曲线的斜率随着WGV开度的不同而不同。
具体而言,例如,假设为在WGV开度处于全封闭附近(0%附近)时所对应的节流上游压力的变化量a、与WGV开度处于中间区域时所对应的节流上游压力的变化量b是相等的情况(a=b)。
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若将相对于节流上游压力的变化量a的WGV开度的变化量c、与相对于节流上游压力的变化量b的WGV开度的变化量d进行比较,则变化量d较大(c<d)。即,相对于相同的节流上游压力的压力变化量的WGV开度的开度变化量在WGV开度处于中间区域时较大。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基准位置相对于WGV开度处于中间区域时所获得的WGV的全封闭位置的偏离量、与基准位置相对于WGV开度处于全封闭附近时所获得的WGV的全封闭位置的偏离量是不同的。因此,有可能无法基于WGV开度处于中间区域时所获得的WGV开度校正量,来准确地校正基准位置相对于WGV的全封闭位置的偏离。
此处,本发明人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上所述的问题,历经潜心的研究,发现通过按以下顺序来重复步骤(1)~(3),能确定与基准位置相对于WGV的全封闭位置的偏离相对应的、且最合适的WGV目标开度,从而控制成所希望的开闭状态。
步骤(1)
在WGV目标开度(控制目标值)在预先规定的阀值开度以下的情况下,基于WGV目标开度来使WGV进行开闭动作。另外,将开度变化量相对于上述压力变化量较小的全封闭附近的WGV开度规定为阀值开度即可。
步骤(2)
在WGV的开闭动作时,基于对WCA的驱动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部、或者对节流上游压力进行检测的节流上游压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WGV目标开度加上或减去规定的开度。
步骤(3)
将经过加法或减法运算后WGV目标开度作为新的WGV目标开度,返回至步骤(1)。
接着,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的内燃机系统100的整体结构图。另外,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包括在ECU200内。
图1中,向内燃机系统100内的空气净化器1提供外界气体(空气)。提供给空气净化器1的外界气体通过增压机2的旋转而被增压。此外,增压机2经由涡轮轴3与排气涡轮4相连接。排气涡轮4利用废气的能量来进行旋转。
由增压机2进行了增压后的外界气体流过进气通路。具体而言,按中间冷却器5、对进气量进行调节的节流阀6、以及气室7的顺序流过,与由来自喷射器8的燃料喷射所提供的燃料进行混合,形成为混合气体。此外,该混合气体经由进气阀9被提供给燃烧室10。
在连接增压机2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旁通通路上设置有对流过该旁通通路的外界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的空气旁通阀11。此外,在连接中间冷却器5以及气室7的通路上设置有对节流阀6的上游部的压力(增压机2的下游侧的压力)进行检测的节流阀上游压力传感器12。并且,气室7中设置有对箱体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进气管内压传感器13。
通过利用火花塞14进行点火,使提供给燃烧室10的混合气体燃烧,从而产生燃烧气体。此外,燃烧室10中设置有与曲柄轴16相连接的活塞15。利用所产生的燃烧气体来使活塞15上下运动,从而曲柄轴16发生旋转。
曲柄轴16上安装有曲柄盘(未图示),该曲柄盘(未图示)中设置有突起。此外,曲柄角传感器17通过检测该突起,来检测曲柄轴16的转速以及曲柄角度位置。
燃烧室10内的燃烧气体经由排气阀18而排出。该燃烧气体在作为废气被排出时,使排气涡轮4旋转。此外,在连接排气涡轮4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旁通通路上设置有对提供给排气涡轮4的废气流量进行控制的废气阀门(WGV)19。
WGV19与废气阀门致动器(WGA)20相连接,通过由该WGA20进行驱动,WGV19进行动作,与此同时调整旁通通路的开口面积(即,流过旁通通路的废气流量)。由此,通过由WGV19进行动作,来调整对排气涡轮4的驱动力,从而能任意地变更节流阀6的上游部的压力(上游压力)。
此外,在内燃机系统100内还设置有检测进气温度的进气温度传感器21、检测节流阀6的开度的节流位置传感器22、检测内燃机的冷却水温的水温传感器23、以及检测驾驶员的油门踩踏量(油门开度)的加速位置传感器24。
ECU200通过包括各种I/F电路以及微型计算机而构成,该微型计算机具有A/D转换器,并且还具有ROM区域以及RAM区域等来作为存储部。此外,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ROM区域中存储了控制程序以及控制常数,RAM区域中存储了执行控制程序时的变量。
ECU200基于上述各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内燃机系统100的统一控制。具体而言,ECU200对发动机转速(转速),点火时期、燃料喷射量等这样的各种参数进行计算。并且,ECU200对节流阀6、空气旁通阀11、WGV19这样的各种阀以及WGA20等的驱动进行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WGA20的结构例。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WGA20的结构图。另外,图2中的WGA20是电动式致动器。
图2中,WGA20包括电动机91、电动机齿轮92、螺钉机构93、以及杆94。此外,设置有用于检测杆94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WGV开度传感器)95。
电动机91与电动机齿轮92相连接,该电动机齿轮92与螺钉机构93相接,螺钉机构93与杆94相连接。根据电动机齿轮92的旋转,螺钉机构93进行运动,从而使杆94在上下方向(纸面的上下方向)上进行运动。此外,杆94的前端与WGV19相连接,通过杆94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运动,使WGV19进行开闭动作。
如上所述,ECU200对WGA20的驱动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基于来自ECU200的控制指令,向电动机91提供正或者负的驱动电流,与此同时电动机齿轮92旋转,从而使螺钉机构93进行运动。在该情况下,通过杆94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运动,使WGV19进行开闭动作。此外,ECU200检测出提供给电动机91的驱动电流(WGA20的驱动电流)。
由此,由于杆94的上下方向的动作和WGV19的开闭动作相对应,因此,能基于WGV开度传感器95所检测到的杆94的位置,来检测出WGV19的WGV开度。此外,ECU200取得WGV开度传感器95的检测结果。
接着,参照图3对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所进行的WGV开度的调整控制(WGV19的开闭动作控制)进行说明。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另外,图3中还一并示出了节流阀上游压力传感器12、曲柄角传感器17、WGV19、WGA20、加速位置传感器24、以及WGV开度传感器95。
ECU200内所包括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具有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转速计算部26、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计算部27、WGV动作指示部28、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29、驱动电路30、WGA电流判定部31、以及WGA电流检测部32。
首先,转速计算部26基于曲柄角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计算曲柄轴16的转速(发动机转速)。此外,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计算部27基于由转速计算部26计算得到的发动机转速、和由加速位置传感器24检测得到的油门开度,计算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控制目标值)。
此处,参照图4,具体说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计算部27对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进行计算的方法的一个示例。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用于计算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映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另外,在图4所示的映射中,将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单位设为[kPa]。
如图4所示,使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映射与发动机转速[r/min]、油门开度[%]、目标节流上游压力[kPa]建立关联。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计算部27根据该映射,计算出与由转速计算部26计算得到的发动机转速、以及由加速位置传感器24检测到的油门开度相对应的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进行选择)。
具体而言,例如假设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并且油门开度为50[%]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计算部27根据该映射所计算出的目标节流上游压力为140[kPa]。另外,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计算部27也可以不利用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映射,而例如根据预先规定的物理模型来计算目标节流上游压力。
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基于由转速计算部26计算得到的发动机转速。、和由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计算部27计算出的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计算WGV目标开度(控制目标值)。
此处,参照图5说明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对WGV目标开度进行计算的方法的一个示例。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用于计算WGV目标开度的WGV目标开度映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如图5所示,使WGV目标开度映射与发动机转速[r/min]、目标节流上游压力[kPa]、WGV目标开度[%]建立关联。此外,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根据该映射,计算出与由转速计算部26计算得到的发动机转速、以及由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计算部27计算出的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相对应的WGV目标开度(进行选择)。
具体而言,例如假设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并且目标节流上游压力为140[kPa]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下,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根据该映射所计算出的WGV目标开度为10[%]。另外,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也可以不利用WGV目标开度映射,而例如根据预先规定的物理模型,计算WGV目标开度。此外,WGV目标开度映射中所包含的WGV目标开度根据后面阐述的WGV开度学习值计算部33存储于存储部中的学习值来进行校正。
WGV动作指示部28通过对驱动电路30提供驱动电流,从而驱动WGA20,以使得由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计算出的WGV目标开度、和由WGV开度传感器95检测到的WGV开度(WGV检测开度)相一致。通过如上所述的反馈控制,WGV检测开度被控制为WGV目标开度。上述内容为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在通常状态下的WGV开度的控制动作。
此处,假设为WGV19的基准位置相对于全封闭位置而向开放侧偏离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需要以与基准位置相对于WGV19的全封闭位置的偏离相对应的方式,对由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计算得到的WGV目标开度进行校正。因此,若基于校正前的WGV目标开度来对WGV19进行动作控制,则真正的WGV开度会与WGV目标开度(WGV检测开度)发生偏离。因此,可能未基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对实际节流上游压力(由节流阀上游压力传感器12检测到的节流上游压力)进行适当的控制。
另一方面,假设为WGV19的基准位置相对于全封闭位置向封闭侧偏离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下,也需要以与基准位置相对于WGV19的全封闭位置的偏离相对应的方式,对由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计算得到的WGV目标开度进行校正。因此,若基于校正前的WGV目标开度来对WGV19进行动作控制,则即使真正的WGV开度为0%,WGV19仍进一步向封闭侧动作,从而可能使WGA20的驱动电流成为过电流。
因此,为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实施方式1中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还要进行如下所述的WGV开度的控制动作。
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29将由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计算部27计算到的目标节流上游压力和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进行比较,从而判定两者中哪一方较大。
此处,假设由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计算出的WGV目标开度在阀值开度以下,并且实际节流上游压力相对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较小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下,通过使WGV19向封闭侧动作,使真正的WGV开度减少,从而使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增大,并向接近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方向变化。
具体而言,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从自身计算得到的WGV目标开度减去用于向开度的减少方向作微调整而预先规定的第1开度(例如0.5%),从而获得第1WGV校正目标开度。此外,WGV动作指示部28基于第1WGV校正目标开度,使WGA20进行驱动,从而使WGV19向封闭侧动作。
此外,即使在WGV19的动作之后,在实际节流上游压力相对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较小的情况下,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从第1WGV校正目标开度中进一步减去第1开度,从而获得第2WGV校正目标开度。此外,WGV动作指示部28基于第2WGV校正目标开度,使WGA进行驱动,从而使WGV19进一步向封闭侧动作。
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反复地执行如上所述的步骤,直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相等为止。通过如上所述的反复处理,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不断增大,直到最终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相等为止。其结果是,通过利用最合适的WGV校正目标开度来对WGV开度进行控制,从而基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对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进行适当的控制。
另一方面,假设由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计算出的WGV目标开度在阀值开度以下,并且实际节流上游压力相对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较大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下,通过使WGV19向开放侧动作,使真正的WGV开度增加,从而使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变小,并向接近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方向变化。
具体而言,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将自身计算得到的WGV目标开度加上用于向开度的减少方向作微调整而预先规定的第2开度(例如0.5%),从而获得第1WGV校正目标开度。此外,WGV动作指示部28基于第1WGV校正目标开度,使WGA20进行驱动,从而使WGV19向开放侧动作。之后,如上所述,反复地执行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比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要大时相同的步骤。
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反复地执行如上所述的步骤,直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相等为止。通过如上所述的反复处理,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不断减小,直到最终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相等为止。其结果是,通过利用最合适的WGV校正目标开度来对WGV开度进行控制,从而基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对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进行适当的控制。
如上所述,即使在WGV19的基准位置相对于全封闭位置而向开放侧偏离的情况下,通过对WGV目标开度加上或减去开度来进行调整,从而能获得对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进行适当控制的最合适的WGV校正目标开度。即,抑制了基于最合适的WGV校正目标开度所控制的WGV开度和真正的WGV开度之间的偏离,因此能够对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进行适当的控制。
此外,使WGV进行开闭动作,直到WGA20被直接驱动以对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进行适当的控制为止,因此无需推测真正的WGV开度。因此,无需进行用于推测真正的WGV开度而进行的复杂的运算处理,所以能将处理负载以及存储器容量抑制为较小,因此,即使是便宜的CPU也能实现本发明申请。
此处,假设由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计算得到的WGV目标开度在预先规定的阀值开度以下,且WGA20的驱动电流成为过电流的情况。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即使真正的WGV开度为0%,WGV19仍进一步向封闭侧动作,因此,通过使WGV19向开放侧动作来消除该过电流状态。
具体而言,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将自身计算得到的WGV目标开度加上用于向开度的增加方向作微调整而预先规定的第3开度(例如0.5%),从而获得第1WGV校正目标开度。此外,WGV动作指示部28基于第1WGV校正目标开度,使WGA20进行驱动,从而使WGV19向开放侧动作。于是,通过该动作,WGA20的驱动电流接近正常状态。之后,如上所述,反复地执行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比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要大时相同的步骤。
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通过反复地执行如上所述的步骤,最终获得消除了过电流状态的最合适的WGV校正目标开度。
如上所述,即使在WGV19的基准位置相对于全封闭位置而向开放侧偏离、从而导致产生过电流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对WGV目标开度加上或减去开度来进行调整,从而也能获得消除了过电流状态的最合适的WGV校正目标开度。即,抑制了基于最合适的WGV校正目标开度所控制的WGV开度和真正的WGV开度之间的偏离,因此能够消除过电流状态。因而,能保护WGA20不受过电流状态的影响,因此,例如不会给WGA20内的电动机91带来过大的负载,导致使其被烧毁。此外,由于抑制了基于最合适的WGV校正目标开度所控制的WGV开度和真正的WGV开度之间的偏离,因此,同样地能够对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进行适当的控制。
此外,在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所进行的WGV目标开度的校正已完成的情况下,WGV开度学习值计算部33对WGV开度传感器95进行校正学习,以使得当前时刻的WGV开度传感器95的检测值(WGV检测开度)与当前时刻的WGV校正目标开度相一致。并且,WGV开度学习值计算部33将校正WGV开度传感器95时的校正值作为学习值,存储在存储部中。另外,作为存储部的一个示例,例如可举出备用存储器或者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
此外,在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通过将存储在存储部的学习值使用于下次以后的WGV19的开闭动作时,从而对WGV检测开度和真正的WGV开度之间的偏离进行校正。由此,在下次进行WGV19的开闭动作时,能从最开始就以高精度且可靠地对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进行控制。
接着,参照图6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一系列的动作步骤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所进行的WGV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此处,具体而言,图6的流程图中进行如下处理:即基于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和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偏差、以及WGA20的驱动电流,来对WGV开度进行调整控制,并且学习WGV19的基准位置。此外,该流程图的一系列处理是利用ECU200按预先规定的处理周期而反复执行的。
首先,在步骤S101中,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判定WGV开度的调整控制以及WGV19的基准位置学习的实施条件是否成立。具体而言,在步骤S101中,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在自身计算(校正)得到的WGV目标开度在阀值开度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实施条件成立,在大于阀值开度的情况下,判定为实施条件不成立。
然后,在步骤S101中,在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在判定为实施条件不成立(即,否)的情况下,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前进至下一个处理周期。另一方面,在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在判定为实施条件成立(即,是)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02。
接下来,在步骤S102中,WGA电流判定部31判定WGA电流检测部32所检测到的WGA20的驱动电流是否为过电流。另外,无论WGV19是否处于全封闭状态,在要进一步向封闭侧驱动的情况下,WGA20的驱动电流会增加,其结果是会成为过电流。
具体而言,在步骤S102中,WGA电流判定部31在WGA20的驱动电流在预先规定的阀值电流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过电流状态,在WGA20的驱动电流比预先规定的阀值电流要小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处于过电流状态。另外,例如,根据电动机91的动作特性,将可能造成损坏的电流值规定为阀值电流即可。
然后,在步骤S102中,WGA电流判定部31在判定为WGA20的驱动电流在预先规定的阀值电流以上(即,否)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03。在该情况下,WGV19无论是否处于全封闭状态,均进一步向封闭侧动作。
接下来,在步骤S103中,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将自身计算得到的WGV目标开度加上第3开度,并前进至步骤S105。在该情况下,通过使WGV19从封闭侧向开放侧改变方向并进行动作,从而减少WGA20的驱动电流,逐渐接近正常状态。
接下来,在步骤S105中,WGV开度学习值计算部33在消除了过电流状态的情况下,将校正WGV开度传感器95时的校正值作为学习值,更新并存储到存储部中。此外,在步骤S105中,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基于新更新到存储部中的学习值,对WGV检测开度和真正的WGV开度之间的偏离进行校正。之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前进至下一个处理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2中,WGA电流判定部31在判定为WGA20的驱动电流小于预先规定的阀值电流(即,是)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04。
接下来,在步骤S104中,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29判定WGV动作指示部28所指示的开度控制是否是恰当的控制状态。
此处,参照图7对由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29进行的该判定进行具体说明。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目标节流阀上游压力(控制目标值)以及死区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另外,图7所示的各参数的特性是WGV19处于全封闭状态时的一个示例。如图7所示,示出了伴随着排气流量的上升、节流上游压力也随之上升的倾向,排气流量越大,则上升斜率也越大。
于是,在步骤S104中,在目标节流上游压力与实际节流上游压力的差分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29判定为WGV动作指示部28所指示的开度控制处于恰当的控制状态(即,是)。在该情况下,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被控制在死区的范围内,因此,可以说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相等。
接着,在步骤S105中,WGV开度学习值计算部33将校正WGV开度传感器95时的校正值作为学习值,更新并存储在存储部中。此外,在步骤S105中,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基于新更新到存储部中的学习值,来校正WGV检测开度和真正的WGV开度之间的偏离。之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前进至下一个处理周期。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4中,在目标节流上游压力与实际节流上游压力的差分不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29判定为WGV动作指示部28所指示的开度控制处于不恰当的控制状态(即,否)。在该情况下,实际节流上游压力未被控制在死区的范围内,因此,不能说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相等。
接下来,在步骤S106中,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29判定实际节流上游压力是否小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并且,在步骤S106中,在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29判定为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小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即,是)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07。在该情况下,实际节流上游压力未达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
接下来,在步骤S107中,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将自身计算得到的WGV目标开度减去第1开度,并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前进至下一个处理周期。在该情况下,由于WGV19向封闭侧动作,因此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会增大,逐渐接近目标节流上游压力。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6中,在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判定为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大于目标节流上游压力(即,否)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08。在该情况下,实际节流上游压力超过了目标节流上游压力。
接下来,在步骤S108中,WGV目标开度计算部25将自身计算得到的WGV目标开度加上第2开度,并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前进至下一个处理周期。在该情况下,由于WGV19向开放侧动作,因此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会减小,逐渐接近目标节流上游压力。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1,当不应对于基准位置相对于WGV的全封闭位置的偏离的WGV目标开度在预先规定的阀值开度以下时,基于加上或减去预先规定的开度(规定的开度)后的WGV目标开度,来进行WGV的开闭动作,并且对节流上游压力或者WGA的驱动电流的变化进行监视,从而来确定与基准位置相对于WGV的全封闭位置的偏离相对应的最合适的WGV目标开度。由此,即使在基准位置相对于WGV的全封闭位置产生了偏离的情况下,也能以低成本将WGV控制成所希望的开闭状态,因此,能在适当地控制节流上游压力的同时,保护WGA不受过电流状态的影响。
标号说明
1  空气净化器
2  增压机
3  涡轮轴
4  排气涡轮
5  中间冷却器
6  节流阀
7  气室
8  喷射器
9  进气阀
10 燃烧室
11 空气旁通阀
12 节流阀上游压力传感器(节流阀上游压力检测部)
13 进气管内压传感器
14 火花塞
15 活塞
16 曲柄轴
17 曲柄角传感器
18 排气阀
19 废气阀门(WGV)
20 废气阀门致动器(WGA)
21 进气温度传感器
22 节流位置传感器
23 水温传感器
24 加速位置传感器
25 WGV目标开度计算部(目标开度计算部)
26 转速计算部
27 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计算部
28 WGV动作指示部(控制部)
29 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
30 驱动电路
31 WGA电流判定部
32 WGA电流检测部
33 WGV开度学习值计算部
91 电动机
92 电动机齿轮
93 螺钉机构
94 杆
95 WGV开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
100 内燃机系统
200 ECU

Claims (8)

1.一种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部,为了进行控制,以使得相当于设置在内燃机的进气通路上的节流阀的上游部的压力的、由节流上游压力检测部检测到的实际节流上游压力成为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该控制部执行废气阀门的开度控制,以使得由废气阀门开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检测开度成为目标开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在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与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之间的差分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该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开度控制处于恰当的控制状态,在所述差分不在所述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该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开度控制处于不恰当的控制状态,并且该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是处于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大于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状态、还是处于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小于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状态;以及
目标开度计算部,在所述目标开度在预先规定的阀值开度以下、且所述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为处于所述不恰当的控制状态的情况下,该目标开度计算部以规定的开度、在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向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接近的方向上对所述目标开度进行校正,通过使用了所述校正后的目标开度的所述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开度控制,反复地校正所述目标开度,直至所述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为处于所述恰当的控制状态为止,由此生成用于获得所述恰当的控制状态的校正目标开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开度在所述阀值开度以下,并且所述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为处于所述不恰当的控制状态、且处于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小于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所述目标开度计算部通过将所述目标开度减去规定的开度,以使得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接近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从而对所述目标开度进行校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开度在所述阀值开度以下,并且所述节流上游压力判定部判定为处于所述不恰当的控制状态、且处于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大于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所述目标开度计算部通过将所述目标开度加上规定的开度,以使得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接近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从而对所述目标开度进行校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流判定部,该电流判定部判定是否处于用于使所述废气阀门进行动作的致动器的驱动电流小于预先规定的阀值电流的状态,
在所述目标开度在所述阀值开度以下、且所述电流判定部判定为处于所述过电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开度计算部以规定的开度、在所述致动器的驱动电流向所述正常状态接近的方向上对所述目标开度进行校正,通过使用了所述校正后的目标开度的所述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开度控制,反复地校正所述目标开度,直至所述电流判定部判定为处于所述正常状态为止,由此生成用于获得所述恰当的控制状态的校正目标开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流判定部,该电流判定部判定是否处于用于使所述废气阀门进行动作的致动器的驱动电流小于预先规定的阀值电流的状态,
在所述目标开度在所述阀值开度以下、且所述电流判定部判定为处于所述过电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开度计算部以规定的开度、在所述致动器的驱动电流向所述正常状态接近的方向上对所述目标开度进行校正,通过使用了所述校正后的目标开度的所述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开度控制,反复地校正所述目标开度,直至所述电流判定部判定为处于所述正常状态为止,由此生成用于获得所述恰当的控制状态的校正目标开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流判定部,该电流判定部判定是否处于用于使所述废气阀门进行动作的致动器的驱动电流小于预先规定的阀值电流的状态,
在所述目标开度在所述阀值开度以下、且所述电流判定部判定为处于所述过电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开度计算部以规定的开度、在所述致动器的驱动电流向所述正常状态接近的方向上对所述目标开度进行校正,通过使用了所述校正后的目标开度的所述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开度控制,反复地校正所述目标开度,直至所述电流判定部判定为处于所述正常状态为止,由此生成用于获得所述恰当的控制状态的校正目标开度。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开度学习值计算部,该开度学习值计算部在所述目标开度计算部进行的所述目标开度的校正已完成的情况下,将用于使当前时刻的所述废气阀门开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和当前时刻的所述目标开度相一致的校正值作为学习值,并存储在存储部中,
所述目标开度计算部使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学习值,对所述废气阀门开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开度进行校正。
8.一种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该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利用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来执行,该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部,为了进行控制,以使得相当于设置在内燃机的进气通路上的节流阀的上游部的压力的、由节流上游压力检测部检测到的实际节流上游压力成为目标节流上游压力,该控制部执行废气阀门的开度控制,以使得由废气阀门开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检测开度成为目标开度,其特征在于,该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包括:
节流上游压力判定步骤,在该节流上游压力判定步骤中,在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与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之间的差分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开度控制处于恰当的控制状态,在所述差分不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开度控制处于不恰当的控制状态,并且判定是处于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大于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状态、还是处于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小于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的状态;以及
目标开度计算步骤,在该目标开度计算步骤中,在所述目标开度在预先规定的阀值开度以下、且由所述节流上游压力判定步骤判定为处于所述不恰当的控制状态的情况下,以规定的开度、在所述实际节流上游压力向所述目标节流上游压力接近的方向上对所述目标开度进行校正,通过使用了所述校正后的目标开度的所述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开度控制,反复地校正所述目标开度,直至由所述节流上游压力判定步骤判定为处于所述恰当的控制状态为止,由此生成用于获得所述恰当的控制状态的校正目标开度。
CN201310746292.9A 2013-05-01 2013-12-30 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及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131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6245 2013-05-01
JP2013096245A JP5627733B1 (ja) 2013-05-01 2013-05-01 内燃機関のウエストゲートバルブ制御装置および内燃機関のウエストゲートバルブ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1884A true CN104131884A (zh) 2014-11-05
CN104131884B CN104131884B (zh) 2017-01-18

Family

ID=51727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6292.9A Active CN104131884B (zh) 2013-05-01 2013-12-30 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及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62596B2 (zh)
JP (1) JP5627733B1 (zh)
CN (1) CN104131884B (zh)
DE (1) DE102014204879B4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8210A (zh) * 2015-08-21 2017-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7313853A (zh) * 2016-04-26 2017-1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8223143A (zh) * 2016-12-14 2018-06-2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辅助动力系统电子控制器排气门组件控制方法
CN108488466A (zh) * 2018-03-16 2018-09-0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燃气比例阀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0344930A (zh) * 2018-04-02 2019-10-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增压压力控制装置
CN114135404A (zh) * 2020-09-04 2022-03-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涡轮增压的发动机的增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9238B1 (ja) * 2012-08-29 2014-0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ウェイストゲートバルブ制御装置
US9169771B2 (en) 2013-09-20 2015-10-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Wastegate valve position correction
JP5680169B1 (ja) * 2013-10-25 2015-03-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5734478B1 (ja) * 2014-02-25 2015-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5963927B1 (ja) * 2015-08-21 2016-08-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00696B2 (ja) * 2015-08-21 2019-04-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US10385794B2 (en) 2015-09-24 2019-08-20 Ai Alpine Us Bidco Inc. Method and engine controller for diagnosing waste gate valve malfunction and relat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JP6477404B2 (ja) * 2015-10-13 2019-03-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JP6819558B2 (ja) * 2017-11-29 2021-01-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US11549469B2 (en) * 2019-07-24 2023-01-10 K&N Engineering, Inc. Turbo-boost controlled intake system
CN113137308B (zh) * 2020-01-17 2022-05-20 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控制排气压力调节阀的阀孔开度的方法及系统、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05324A (ja) * 1989-05-19 1990-12-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過給圧制御弁装置
CN1352729A (zh) * 2000-02-25 2002-06-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排出气体再循环阀的控制装置
CN1644900A (zh) * 2004-01-20 2005-07-27 株式会社电装 发动机控制系统
CN101328849A (zh) * 2008-07-30 2008-12-24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控发动机egr控制器及egr率计算方法
JP2012241625A (ja) * 2011-05-19 2012-12-10 Toyota Motor Corp 過給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JP5182436B2 (ja) * 2011-04-18 2013-04-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過給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4889A (en) 1999-04-28 2000-10-24 Detroit Diesel Corporation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JP4434057B2 (ja) 2005-03-28 2010-03-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過給圧制御装置
FR2911918B1 (fr) 2007-01-29 2009-10-30 Renault Sas Systeme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turbocompresseur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US7801665B2 (en) * 2007-07-13 2010-09-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ntrolling cylinder mixture and turbocharger operation
US7788922B2 (en) * 2007-10-04 2010-09-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el based boost control of turbo-charged engines
JP5249866B2 (ja) * 2009-06-25 2013-07-3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排気エネルギー回収装置
JP5561236B2 (ja) 2011-04-15 2014-07-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過給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US9151200B2 (en) * 2012-09-06 2015-10-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condary air intro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stem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05324A (ja) * 1989-05-19 1990-12-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過給圧制御弁装置
CN1352729A (zh) * 2000-02-25 2002-06-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排出气体再循环阀的控制装置
CN1644900A (zh) * 2004-01-20 2005-07-27 株式会社电装 发动机控制系统
CN101328849A (zh) * 2008-07-30 2008-12-24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控发动机egr控制器及egr率计算方法
JP5182436B2 (ja) * 2011-04-18 2013-04-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過給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JP2012241625A (ja) * 2011-05-19 2012-12-10 Toyota Motor Corp 過給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8210A (zh) * 2015-08-21 2017-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6468210B (zh) * 2015-08-21 2019-05-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7313853A (zh) * 2016-04-26 2017-1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7313853B (zh) * 2016-04-26 2019-07-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8223143A (zh) * 2016-12-14 2018-06-2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辅助动力系统电子控制器排气门组件控制方法
CN108488466A (zh) * 2018-03-16 2018-09-0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燃气比例阀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0344930A (zh) * 2018-04-02 2019-10-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增压压力控制装置
CN110344930B (zh) * 2018-04-02 202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增压压力控制装置
CN114135404A (zh) * 2020-09-04 2022-03-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涡轮增压的发动机的增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135404B (zh) * 2020-09-04 2022-09-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涡轮增压的发动机的增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62596B2 (en) 2015-06-23
DE102014204879B4 (de) 2018-08-09
JP5627733B1 (ja) 2014-11-19
US20140325982A1 (en) 2014-11-06
CN104131884B (zh) 2017-01-18
DE102014204879A1 (de) 2014-11-06
JP2014218900A (ja) 2014-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1884A (zh) 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装置及内燃机的废气阀门控制方法
CN104420981B (zh) 用于退化测量的废气门阀控制
CN102797571B (zh) 用于估计废气再循环量的装置
CN1840876B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7047740B2 (en) Boost pressure estimation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supercharger
CN103080500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US841748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n intercooler bypass valve
US9915211B2 (en) Abnormality diagnosis device and abnormality diagnosis method for supercharger
RU2665347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калибровка датчика системы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пускной заслонкой с обнаружением концевого упора
US20170051662A1 (en) Controller for supercharger-equipp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RU2665090C2 (ru) Коррекция положения клапана перепускной заслонки для отработавших газов
RU2667198C2 (ru) Способ приведения в действие клапана перепускной заслонки турбонагнетателя и система турбонагнетателя в двигателе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варианты)
US8813493B2 (en) Supercharger control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6274834A (ja) 内燃機関の過給圧制御装置
CN103835819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US10309298B2 (en) Control device of an engine
US20080314132A1 (en) Throttle upstream pressure estimating apparatus and cylinder charged air quantity calculating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9957883B2 (en) Controller for supercharger-equipp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670680A (zh) 内燃机的废气旁通阀控制装置
CN101903636A (zh) 用于监控内燃机中的再循环废气的方法和装置
US20070251233A1 (en)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for adjusting a variable turbocharger turbine flow cross section
US11002197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102130235B1 (ko) 웨이스트게이트 터보차저를 가진 내연 기관을 작동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내연 기관
JP2009007940A (ja) 内燃機関の筒内充填空気量演算装置
EP3150824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