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5786A - 带扣 - Google Patents
带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25786A CN104125786A CN201280070025.8A CN201280070025A CN104125786A CN 104125786 A CN104125786 A CN 104125786A CN 201280070025 A CN201280070025 A CN 201280070025A CN 104125786 A CN104125786 A CN 1041257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hank
- connector
- gauge
- holding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92—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fastening by sliding in the main plane or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 A44B11/26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with at least one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a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 Y10T24/4522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including member having distinct formations and mating member selectively interlocking therewith
- Y10T24/45241—Slot and tab or tongue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带扣(1)包括插塞(10)和可供该插塞(10)插入卡合的插槽(20),上述插塞(10)具有基部(11)、自上述基部(11)突出形成且能够沿与上述插塞(10)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的腿部(12)、以及与上述腿部(12)连续地设置且比上述腿部(12)沿与上述腿部(12)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卡合部(101),上述插槽(20)包括具有插入口(22)的主体(21)、形成在上述主体(21)内且能够收容从上述插入口(22)插入的上述腿部(12)的收容空间、能够供上述卡合部(101)卡合的被卡合部(29)、以及朝向上述收容空间突出且从比上述插入口(22)和上述被卡合部(29)之间的中间位置靠上述插入口(22)侧的预定位置到上述被卡合部(29)连续地设置的、用于将上述卡合部(101)引导到该被卡合部(29)的引导部(28),上述腿部(12)的与上述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T2)小于上述腿部(12)的基端侧的厚度尺寸(T1),上述引导部(28)的与上述被卡合部(29)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T5)大于上述引导部(28)的基端侧的厚度尺寸(T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带部件相互间连结起来的带扣,例如具有两侧成对锁臂的带扣。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在衣服、包、鞋、包装用具等各种各样的用途下将带部件等绳状构件相互间连结起来,采用使插塞和插槽以装拆自由的方式卡合的带扣。
在这样的带扣中,用于装拆的操作简单,但是要求不会在不注意时意外脱开,对卡合构造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作为这样的带扣,公知有抓握插槽的两侧进行解除操作的旁开扣,其中也包括采用在带扣的厚度方向上卡合的构造的带扣。
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旁开扣包括插塞和可供该插塞插入卡合的插槽。
其中,插塞具有基部和自基部突出形成且能够沿与插塞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的一对腿部。在腿部的顶端(靠插塞的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沿插塞的厚度方向(与插塞的插入方向和腿部的变形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卡合部。
另一方面,插槽包括具有插入口的主体和以孔或凹部的形式形成在主体上且能够供卡合部在上述厚度方向上卡合的被卡合部。
这样的旁开扣,利用抓握插槽的两侧这样的在带扣宽度方向上的操作来进行解除,但通过插塞的卡合部和插槽的被卡合部在插塞的厚度方向上卡合,能够可靠地保持卡合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93313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038308号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期待带扣的轻量化、薄型化。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旁开扣中,将自腿部突出的卡合部的突出高度和腿部的厚度尺寸加和得到的插塞的厚度尺寸变大,因而,将插塞的厚度尺寸和插槽的壁厚尺寸加和得到的带扣整体的厚度尺寸会变大。
另一方面,若为了使整体薄型化而减小腿部的厚度方向尺寸,则腿部的强度有可能减小,若减小卡合部的突出高度,则卡合部的用于与被卡合部卡合的区域会减小。
此外,采用专利文献2所述的旁开扣,在使插塞的卡合部卡合于插槽的被卡合部时,卡合部的顶端与设于被卡合部的近前侧的引导部抵接,利用该抵接使腿部一下子弹性变形,但根据插塞的材质不同,会出现腿部变形而弹性受到抑制,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卡合有时会不充分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厚度尺寸、且能够获得可靠的卡合的带扣。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塞和可供该插塞插入卡合的插槽,上述插塞具有基部、自上述基部突出形成且能够沿与上述插塞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的腿部、以及与上述腿部连续地设置且比上述腿部沿上述插塞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卡合部,上述插槽包括具有插入口的主体、形成在上述主体内且能够收容从上述插入口插入的上述腿部的收容空间、能够供上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以及朝向上述收容空间突出且从比上述插入口和上述被卡合部之间的中间位置靠上述插入口侧的预定位置到上述被卡合部连续地设置的、用于将上述卡合部引导到该被卡合部的引导部,上述腿部的与上述卡合部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小于上述腿部的基端侧的厚度尺寸,上述引导部的与上述被卡合部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大于上述引导部的基端侧的厚度尺寸。
在该发明中,由于腿部的与卡合部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小于靠基端侧部分的厚度尺寸,腿部整体的厚度尺寸并不是统一很小,因此,能够可靠地确保作为腿部的强度。此外,由于与卡合部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比较小,因此,能够相对地增大卡合部的突出高度,能够使与被卡合部的卡合良好。并且,由于这样的突出部的绝对的突出高度与以往相比并没有任何变化,因此,能够防止带扣整体的厚度尺寸变大。
此外,由于引导插塞的卡合部的位于插槽侧的引导部以比插入口和被卡合部之间的中间位置靠插入口侧的预定位置为起点从该预定位置到被卡合部连续地设置,因此,能够使插塞的腿部自比中间位置靠插入口侧的位置起逐渐弹性变形,在也能够利用易于损害弹性的材质形成插塞,而且特别是即使在使用卡合部附近的厚度尺寸较小的本发明中的插塞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在这样的部位产生较大的应力并使腿部良好地弹性变形。
而且,由于引导部的厚度尺寸在被卡合部侧变得更大,因此,卡合部的卡合状态也良好。
在本发明中,期望的是,上述引导部是随着从基端侧朝向与上述被卡合部连续的部分行进而厚度尺寸逐渐变大的倾斜形状,与上述引导部的倾斜形状相对应,上述腿部具有与上述卡合部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小于基端侧的厚度尺寸的台阶。
在该发明中,利用倾斜形状的引导部引导腿部的卡合部,并且,在确保使腿部的与卡合部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小于基端侧的厚度尺寸这样的腿部形状的同时,使该腿部的形状与引导部的倾斜形状相对应,因此能够使彼此的稳固性良好。
在本发明中,期望的是,上述腿部具有从基端侧朝向与上述卡合部连续的部分行进而厚度尺寸逐渐变小的倾斜形状的台阶。
在该发明中,腿部的厚度形状的变化较小,能够减少对于腿部的应力集中疲劳。此外,能够使腿部的轮廓平滑,也能够实现在设计性上较为理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分解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插槽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插塞和插槽的结合中途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插塞和插槽结合后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插槽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腿部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被卡合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在图1~图3的各图中,本实施方式的旁开扣1包括插塞10和可供该插塞10插入卡合的插槽20。
本实施方式的旁开扣1用于将绳状构件、例如带部件等的端部连结/分离,插塞10和插槽20分别利用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而形成。
另外,插塞10和插槽20的材质并不限定于合成树脂,也可以是金属等其他的材质,并不限定于利用注射成形得到,也可以利用铸造等其他的成形方法得到。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向插槽20中插入插塞10的方向是插入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插槽20的长度方向设于插塞10的插入方向。插槽20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与插入方向交叉,并且,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也互相交叉。
根据图1~图4说明插塞的结构。
插塞10的整体是一体成形的,包括:基部11,其具有一对腿部12;卡合部101,其与各腿部12的顶端相连续,比腿部12向插塞10的厚度方向突出地设置,该卡合部101具有预定的突出高度T3;带安装部13,其可供带部件等贯穿;连结体14,其将一对腿部12连接起来,并且容许各腿部12向内侧弹性变形;以及一对突出部15,其自基部11伸出,并与基部11一体形成,位于该连结体14的在插塞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和各腿部12之间,该一对突出部15与插塞10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
基部11由大致五边形状的框架110构成。框架110中的设有腿部12的框状部111,形成为中央部比两端部向腿部12的突出方向突出的字母V形。也就是说,基部11具有随着从宽度方向的两侧朝向中央行进而朝向腿部12的突出方向突出的突出量逐渐变大的字母V形的基部侧突部112。
腿部12具有:弹性片部121,其自基部11的宽度方向两侧朝向长度方向(插塞10向插槽20插入的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以直线状突出形成,能够沿互相接近或者分开的宽度方向弹性变形;以及操作部122,其从该弹性片部121的顶端朝向插塞10的插入方向延长。
操作部122具有沿插塞10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其外侧面(与各腿部12相对的面相反侧的面)朝向顶端行进而向内侧(各腿部12相对的一侧)、即各腿部12接近的方向倾斜地形成。
腿部12在其外周的局部形成有从基端侧(基部11侧)朝向顶端侧(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倾斜的平滑的台阶124,腿部12随着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行进而其厚度尺寸(图4中的左右方向即插塞10的厚度方向尺寸)变小。即,在将基端侧的厚度尺寸设为T1,将顶端侧即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设为T2时,为T1>T2。在此,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是腿部12的靠顶端侧的部分。
腿部12中,基端侧的宽度尺寸(图3中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小于顶端侧的宽度尺寸,在将基端侧的宽度尺寸设为W1,将顶端侧即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宽度尺寸设为W2时,为W1<W2。
在这种情况下,将腿部12的基端侧的厚度尺寸T1、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T2、基端侧的宽度尺寸W1、以及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宽度尺寸W2设定为,使腿部12的基端侧的截面积S1(=T1×W1)和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截面积S2(=T2×W2)相等(S2=S1)。
另外,腿部12的倾斜形状与后述的引导部28的倾斜形状相对应。
带安装部13是利用基部1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形成的。该带安装部13在插塞10的内部中央具有可供带的端部插入的带安装孔13A,在插塞10的端部且是基部11的端部的位置架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杆13B,在比该第1杆13B靠插塞10的插入方向侧的位置架设有第2杆13C,利用该第2杆13C,将带安装孔13A分割为位于插塞10的插入方向侧(前端侧)的位置的前端安装孔13D和位于与插塞10的插入方向相反侧(后端侧)的位置的后端安装孔13E这两个部分。
由此,将未图示的带部件从插塞10的背面侧(图2中的纸面里侧)朝向正面侧(图2中的纸面前侧)贯穿前端安装孔13D,接着,从插塞10的正面侧朝向背面侧贯穿后端安装孔13E而到达第1杆13B的背面侧。于是,带部件的顶端被夹持在基端侧和第1杆13B之间。由此,成为能够将带部件卡合并固定住且也能够调节带部件长度的构造。
连结体14能够弹性变形,阻止一对腿部12向外侧变形预定程度以上的幅度,起到在对腿部12施加了过度的力(向外侧方向的力)时防止腿部12破损的作用,连结体14以连结体14的在插塞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最接近基部11侧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具体地讲,连结体14包含:伸出部141,其从一个腿部12的顶端内侧面(各腿部12相对的面)朝向另一个腿部12的顶端内侧面处的连结体14的立起部,沿着宽度方向伸出;以及弯曲部142,其自该伸出部141的内端与之连续地形成且朝向基部11侧弯曲成倒U形,该伸出部141和弯曲部142以连结体14的宽度方向中央处的插入方向中央轴线为边界,左右对称地形成。
突出部15在由连结体14和各腿部12围成的空间内从基部11处起与插塞10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伸出。也就是说,在连结体14弹性变形之后,也不与连结体14的弯曲部142、伸出部141相干涉的位置,且在宽度方向的靠中央的位置,配置有突出部15。
此外,各突出部15具有与插槽20的内壁(后述的正面壁21A和背面壁21B的内壁)接触的厚度尺寸,并且形成为该厚度尺寸大于宽度方向尺寸的截面矩形形状。此外,在各突出部15的内外侧面一体地形成有肋部151、152。
肋部151沿着突出部15的外侧面(与各突出部15相对的面相反侧的面)和基部11的基部侧突部112的斜面与它们成一体地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突出部15的内侧(各突出部15相对的一侧)的肋部152形成在基部11的基部侧突部112的顶端缘和突出部15的内侧面(各突出部15相对的面)之间的角部并与它们成一体,由该肋部152和突出部15围成的部分成为与弯曲部142相对应的半圆槽状。
根据图1~图5说明插槽的结构。
在图1~图4的各图中,插槽20的整体是一体成形的,包括:扁平筒形状的主体21,其在一端具有可供插塞10的一对腿部12插入的插入口22;收容空间24,其形成在主体21内,能够收容从插入口22插入的腿部12;带安装部25,其形成在主体21的另一端,可供未图示的带部件贯穿卡定;引导部28,其朝向收容空间24突出,从插入口22朝向主体21的内部地形成,在引导插塞10的卡合部101的同时使一对腿部12的顶端部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以及凹部29,其设于与引导部28相比靠插塞10的插入方向侧的位置,作为使各卡合部101向互相分开的方向移位并卡合的被卡合部。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主体21具有构成正面的正面壁21A和构成背面的背面壁21B、以及连结该正面壁21A和背面壁21B的一对侧壁21C。
正面壁21A和背面壁21B是在主体21中沿着插入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的面状的部分,它们在厚度方向上互相相对地配置。
在主体21的插入口22侧形成有贴合部23,该贴合部23形成为与插塞10的基部侧突部112相吻合的字母V形,与基部侧突部112贴合。
侧壁21C的在插塞10的插入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朝向主体21的内部在宽度方向上缩颈,在该缩颈部分形成有连通于收容空间24的开口部26。设于插塞10的腿部12的操作部122能自开口部26露出,能够对操作部122彼此间向内侧按压操作。能够通过将露出的操作部122向开口部26的内侧按压,使一对腿部12以互相接近的方式弹性变形,使卡合部101脱离凹部29(见后述)而解除互相间的卡合,将插塞10自插槽20拆下。
在主体21的正面壁21A的内表面和背面壁21B的内表面,从插入口22附近朝向内部形成有互相平行的一对突条271。利用这些突条271形成限制部27,在插塞10向插槽20内插入时,以突出部15位于限制部27的外侧的方式进行引导,突出部15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能够防止插塞10的晃动。
引导部28形成在主体21的正面壁21A的内表面和背面壁21B的内表面(正面壁21A和背面壁21B的彼此相对的面)。引导部28具有与插塞10的卡合部101抵接并引导卡合部101的引导面281(参照图5)和形成在靠凹部29的位置的台阶282(参照图4),该引导部28从插入口22侧到凹部29连续地设置。
并且,引导部28随着从其基端侧(插入口22侧、图4中的上侧)朝向顶端侧(图4中的下侧)行进而其厚度尺寸(图4中的左右方向即插槽20的厚度方向尺寸)变大。
即,在引导部28中,在将其基端侧的厚度尺寸设为T4,将其与凹部29(见后述)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设为T5时,其尺寸为T5>T4。另外,厚度尺寸T5也是凹部29的高度尺寸(插槽20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此,与凹部29连续的部分是包含在插槽20的在宽度方向(图4中的纸面垂直方向)上相对的一对引导部28中的彼此相对的引导面281和与凹部29的被卡合面291(见后述)交叉的交叉部分的区域。
通过将引导部28设为上述那样的厚度尺寸(T5>T4),正面壁21A的台阶282和背面壁21B的台阶282以随着从引导部28的基端侧朝向厚度较大的部分即顶端侧行进而接近的方式配置。
如图4和图5所示,凹部29在主体21的正面壁21A的内表面和背面壁21B的内表面,以在插槽20的宽度方向上从引导部28的里侧位置朝向侧壁21C侧形成切口的方式凹陷,具有供各卡合部101卡合的被卡合面291。该被卡合面291沿着插槽20的宽度方向延伸,与引导面281交叉。
另外,由于注射成形的模具的关系,该凹部29做成贯通正面壁21A和背面壁21B的开口,但在功能上来看,该凹部29也可以不贯通。凹部29的高度尺寸也就是厚度尺寸T5与卡合部101的突出高度T3相等(T5=T3)。
根据图6和图7说明插塞和插槽结合的情形。
在将插塞10的一对腿部12从插槽20的插入口22插入时,如图6所示,设于各腿部12的顶端的卡合部101在受到引导部28引导的同时被插入到插槽20的内部,并且一对腿部12的顶端侧向互相接近的方向逐渐弹性变形。
不久,在卡合部101到达凹部29时,如图7所示,通过一对腿部12弹性恢复为原来的形状,从而各卡合部101向互相分开的方向移位而进入到凹部29内,抵接于被卡合面291而卡合于凹部29。也就是说,插塞10与插槽20结合。
在插塞10结合于插槽20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成为设于插塞10的一对突出部15的正面和背面大致接触于插槽20的内壁(正面壁21A的内壁和背面壁21B的内壁)的状态,因此,限制插塞10沿厚度方向的移动。同时,由于一对突出部15的内侧面位于插槽20的突条271的外侧的位置,因此,限制插塞10沿宽度方向的移动。
此外,在插塞10和插槽20结合了的状态下,为了自插槽20拆下插塞10,向内侧按压腿部12的自插槽20的开口部26突出的操作部122的外侧面。于是,插塞10的腿部12向内侧弹性变形,卡合部101脱离凹部29。因而,在该状态下,如果将插塞10从插槽20拔出,则能够将插塞10自插槽20拆下。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旁开扣1中,由于能够使腿部12中的基端侧的厚度尺寸T1大于其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T2,因此,例如与腿部12整体的厚度尺寸统一为尺寸T2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作为腿部12的强度。此外,由于与卡合部101连续的厚度尺寸T2较小,因此,能够增大对卡合部101卡合有效的卡合部101的相对的突出高度T3。
由此,在卡合部101和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29卡合之后,能够使它们充分地确保互相密合而承受保持着卡合的力的区域面积,能够在确保后述的被卡合面291的面积的同时,良好地维持插塞10和插槽20的卡合状态。
并且,即使像上述那样增大卡合部101的相对的突出高度T3,就该相对的突出高度T3而言,由于能够通过使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T2小于基端侧的厚度尺寸T1而得到腿部12的形状,因此,卡合部101的绝对的突出高度自身也不会和以往有任何改变,能够防止旁开扣1整体的厚度尺寸变大。
此外,由于插槽20侧的对插塞10的卡合部101进行引导的引导部28从插入口22到凹部29连续地设置,因此,能够使插塞10的腿部12逐渐弹性变形,在也能够利用易损害弹性的材质形成插塞10的方面,特别是即使在使用卡合部101附近的厚度尺寸较小的插塞10的情况下,能够不使上述部位产生较大的应力而使腿部12良好地弹性变形。
而且,由于引导部28的厚度尺寸在凹部29侧变得更大,因此,能够确保利用凹部29形成的被卡合面291的面积、也就是卡合部101直接卡合的区域的面积,能够确保上述卡合部101的相对的突出高度T3的同时,良好地维持插塞10和插槽20的卡合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旁开扣1中,由于腿部12的倾斜形状与引导部28的倾斜形状相对应,因此,在结合状态下在腿部12的外周和引导部28之间不产生间隙,能够使彼此的稳固性良好。
在本实施方式的旁开扣1中,由于腿部12是随着从基端侧朝向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行进而厚度尺寸逐渐变小的倾斜形状,因此,腿部12的厚度形状的变化较小,能够减少对于腿部12的应力集中疲劳。此外,腿部12的外观平滑,富有设计性。
第2实施方式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在图8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旁开扣2中,在插槽20A中,引导部28成为随着从基端侧也就是插入口22朝向顶端侧也就是与凹部29连续的部分行进而其厚度尺寸逐渐变厚的倾斜形状。而且,在插塞10中,各个腿部12在腿部12的大致全长(图8中的上下方向长度)上具有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即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倾斜的台阶124,与上述引导部28的倾斜形状相对应地做成随着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行进而厚度尺寸逐渐变小的倾斜(楔形)形状,以在结合状态下使腿部12和引导部28彼此空开大致恒定的间隔的方式形成。
在该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插槽的剖视图的立体图。
在图9中,本实施方式的插槽20B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即,引导部28成为随着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即与凹部29连续的部分行进而厚度尺寸逐渐变厚的倾斜形状。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28的基端在比插入口22靠插入方向里侧的位置,也就是基端位于从插入口22朝向凹部29与插入口22分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引导部28从该基端位置朝向凹部29连续地形成。此外,引导部28的基端侧沿着与背面壁21B的开口部26相对应的曲线状的外形延伸。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上述第2实施方式不同。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也包含以下的变形。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旁开扣1、2,但本发明也可以是前开带扣、其他的打开方式的带扣。
在本发明中,像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那样,在腿部12的外周形成具有倾斜形状的台阶124,腿部12形成为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行进而其厚度尺寸变小,但本发明的台阶并不限定于具有上述倾斜形状的台阶124。
例如图10所示,形成在腿部12的外周的台阶123具有自腿部12的外周沿腿部12的厚度方向(图10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垂直的台阶面,是腿部12的厚度尺寸以台阶123为边界从基端侧的厚度尺寸T1急剧减小到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T2的形状。
即,腿部12的外形形状只要是形成为腿部12的顶端侧即与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T2小于基端侧的厚度尺寸T1的形状即可。
此外,像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那样,卡合部101的突出高度T3和凹部29的高度尺寸T5也可以不相等,突出高度T3和高度尺寸T5只要是满足卡合部101和被卡合部28A能够可靠地卡合的关系即可。
并且,本发明的被卡合部并不限定于凹部29,只要是能够形成可供卡合部101卡合的被卡合面291的构造,就能够使当地利用。
例如图11所示,带扣20C从主体21的带安装部25的可供带部件贯穿卡定的孔朝向插入口22形成有作为被卡合部的切口29C,利用引导部28的面向该切口29C的台阶面形成有被卡合部291。在本发明中,也能够利用这样的切口29C构成被卡合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作将带部件相互间连结的带扣、例如两侧具有一对锁臂的带扣。
附图标记说明
1、2、旁开扣;10、插塞;11、基部;12、腿部;20、20A、20B、20C、插槽;21、主体;22、插入口;24、收容空间;28、引导部;29、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101、卡合部;124、123、台阶。
Claims (3)
1.一种带扣,其特征在于,
包括插塞(10)和供该插塞(10)插入卡合的插槽(20、20A),
上述插塞(10)具有基部(11)、自上述基部(11)突出形成且能够沿与上述插塞(10)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的腿部(12)、以及与上述腿部(12)连续地设置且比上述腿部(12)沿上述插塞(10)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卡合部(101),
上述插槽(20~20C)包括具有插入口(22)的主体(21)、形成在上述主体(21)内且能够收容从上述插入口(22)插入的上述腿部(12)的收容空间(24)、能够供上述卡合部(101)卡合的被卡合部(29、29C)、以及朝向上述收容空间(24)突出且从比上述插入口(22)和上述被卡合部(29、29C)之间的中间位置靠上述插入口(22)侧的预定位置到上述被卡合部(29、29C)连续地设置的、用于将上述卡合部(101)引导到该被卡合部(29、29C)的引导部(28),
上述腿部(12)的与上述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T2)小于上述腿部(12)的基端侧的厚度尺寸(T1),
上述引导部(28)的与上述被卡合部(29、29C)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T5)大于上述引导部(28)的基端侧的厚度尺寸(T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28)是随着从基端侧朝向与上述被卡合部(29、29C)连续的部分去而厚度尺寸逐渐变大的倾斜形状,
与上述引导部(28)的倾斜形状相对应,上述腿部(12)具有与上述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的厚度尺寸小于基端侧的厚度尺寸的台阶(124、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腿部(12)具有随着从基端侧朝向与上述卡合部(101)连续的部分去而厚度尺寸逐渐变小的倾斜形状的台阶(12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2/053663 WO2013121559A1 (ja) | 2012-02-16 | 2012-02-16 | バック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25786A true CN104125786A (zh) | 2014-10-29 |
CN104125786B CN104125786B (zh) | 2016-08-24 |
Family
ID=48983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70025.8A Active CN104125786B (zh) | 2012-02-16 | 2012-02-16 | 带扣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36771B2 (zh) |
CN (1) | CN104125786B (zh) |
DE (1) | DE112012005879B4 (zh) |
TW (1) | TWI504356B (zh) |
WO (1) | WO201312155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12184A (zh) * | 2017-05-08 | 2019-12-24 | Ykk株式会社 | 塑料成型品 |
CN112439169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田畑股份有限公司 | 游泳护目镜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05296B2 (ja) * | 2015-10-23 | 2019-11-13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 |
JP6761639B2 (ja) * | 2016-02-05 | 2020-09-30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 |
USD813088S1 (en) * | 2016-09-27 | 2018-03-20 | Woojin Plastic Co., Ltd | Buckle |
CN113163904B (zh) | 2018-12-07 | 2023-02-17 | Ykk株式会社 | 带扣用的插头及带扣 |
DE102019207743A1 (de) * | 2019-05-27 | 2020-12-03 | B-S-A Gesellschaft für Kunststoffverarbeitung und -handel mbH | Verschlusssystem |
CN111020896B (zh) * | 2019-11-25 | 2021-08-03 | 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 | 一种布料连接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5559A (zh) * | 2000-09-28 | 2002-04-24 | Ykk株式会社 | 带扣 |
WO2009093313A1 (ja) * | 2008-01-23 | 2009-07-30 | Ykk Corporation | バックル |
WO2011039857A1 (ja) * | 2009-09-30 | 2011-04-07 | Ykk株式会社 | サイドリリースバックル |
CN102164519A (zh) * | 2008-10-03 | 2011-08-24 | Ykk株式会社 | 带扣 |
WO2011155454A1 (ja) * | 2010-06-07 | 2011-12-15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バック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94588B2 (ja) * | 1999-05-10 | 2004-02-09 | Ykk株式会社 | 側部押圧開放型バックル |
JP3701187B2 (ja) * | 2000-09-27 | 2005-09-28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 |
JP4148836B2 (ja) * | 2002-09-20 | 2008-09-10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 |
TWM245802U (en) * | 2003-10-09 | 2004-10-11 | Button Int Co Ltd | Thin and strong buckle with high load capacity |
US7174609B2 (en) * | 2004-03-19 | 2007-02-13 | Nam-Il Park | Buckle |
JP4376113B2 (ja) * | 2004-04-27 | 2009-12-02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 |
US7089633B2 (en) * | 2004-09-15 | 2006-08-15 | Kim Ging Hui Enterprise Co., Ltd. | Side release buckle |
JP4203461B2 (ja) * | 2004-11-02 | 2009-01-07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 |
US7100252B2 (en) * | 2005-01-31 | 2006-09-05 | Joseph Anscher | Dual locking buckle |
US8256072B2 (en) * | 2006-12-12 | 2012-09-04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Buckle |
JP5020004B2 (ja) * | 2007-09-05 | 2012-09-05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 |
US8312602B2 (en) * | 2008-11-07 | 2012-11-20 | Jisook Paik | Buckle equipped with a whistle |
WO2010113247A1 (ja) * | 2009-03-31 | 2010-10-07 | Ykk株式会社 | サイドリリースバックル |
KR101140438B1 (ko) * | 2009-05-23 | 2012-04-30 | 백지숙 | 버클 |
US8720018B2 (en) * | 2009-12-25 | 2014-05-13 | Ykk Corporation | Side release buckle and lock member for same |
JP5469543B2 (ja) * | 2010-06-07 | 2014-04-16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バックル |
EP2641498B1 (en) * | 2010-11-15 | 2015-09-16 | YKK Corporation | Buckle |
JP5997765B2 (ja) * | 2012-05-25 | 2016-09-28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 |
-
2012
- 2012-02-16 CN CN201280070025.8A patent/CN104125786B/zh active Active
- 2012-02-16 DE DE112012005879.8T patent/DE112012005879B4/de active Active
- 2012-02-16 US US14/378,990 patent/US9936771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2-16 WO PCT/JP2012/053663 patent/WO20131215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12-13 TW TW101147151A patent/TWI50435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5559A (zh) * | 2000-09-28 | 2002-04-24 | Ykk株式会社 | 带扣 |
WO2009093313A1 (ja) * | 2008-01-23 | 2009-07-30 | Ykk Corporation | バックル |
CN102164519A (zh) * | 2008-10-03 | 2011-08-24 | Ykk株式会社 | 带扣 |
WO2011039857A1 (ja) * | 2009-09-30 | 2011-04-07 | Ykk株式会社 | サイドリリースバックル |
WO2011155454A1 (ja) * | 2010-06-07 | 2011-12-15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バックル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12184A (zh) * | 2017-05-08 | 2019-12-24 | Ykk株式会社 | 塑料成型品 |
US11571841B2 (en) | 2017-05-08 | 2023-02-07 | Ykk Corporation | Plastic molded product |
CN112439169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田畑股份有限公司 | 游泳护目镜 |
CN112439169B (zh) * | 2019-08-30 | 2021-07-16 | 田畑股份有限公司 | 游泳护目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013121A1 (en) | 2015-01-15 |
WO2013121559A1 (ja) | 2013-08-22 |
US9936771B2 (en) | 2018-04-10 |
CN104125786B (zh) | 2016-08-24 |
DE112012005879T5 (de) | 2014-12-24 |
DE112012005879B4 (de) | 2017-12-28 |
TW201340902A (zh) | 2013-10-16 |
TWI504356B (zh) | 2015-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25786A (zh) | 带扣 | |
CN107528153B (zh) | 连接器 | |
CN1669496B (zh) | 扣件 | |
CN102469852B (zh) | 拉链 | |
JP5997765B2 (ja) | バックル | |
CN104470395B (zh) | 带扣 | |
CN102933112A (zh) | 带扣 | |
USD883932S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plastic shell assembly | |
CN206398185U (zh) | 一种可调节固定卡扣 | |
CN102195208B (zh) | 用于电接线盒中的配合部件的锁定结构 | |
CN106981764A (zh) | 连接器 | |
US20150201713A1 (en) | Buckle | |
JP3203036U (ja) | 収納ボックス | |
CN109717555A (zh) | 拉链用拉头和拉链 | |
JP2006107820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5752478A (zh) | 杯盖及杯子 | |
CN203631861U (zh) | 一种防脱插头连接器结构及其组合 | |
CN203692690U (zh) | 具有新型下止组件的隐形拉链 | |
EP3246999A1 (en) | Female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
CN206453355U (zh) | 一种新型插扣 | |
CN103859706A (zh) | 带扣 | |
CN217218336U (zh) | 一种对开插扣 | |
CN102920113B (zh) | 隐形拉链头 | |
WO2007119979A1 (en) | Binding tool | |
CN106654664A (zh) | 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