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4581B - 连接器以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以及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4581B
CN104124581B CN201410098166.1A CN201410098166A CN104124581B CN 104124581 B CN104124581 B CN 104124581B CN 201410098166 A CN201410098166 A CN 201410098166A CN 104124581 B CN104124581 B CN 1041245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rminal
chimeric
holding member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81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4581A (zh
Inventor
久慈智也
铃木幸雄
梅津润
小室隆德
林真也
二森敬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24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4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4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45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93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at the end of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zero insertion force or no fric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装卸作业变得容易且即使是狭窄的空间也能够安装的连接器以及线束。构成为在与电缆(61a~61c)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具备:第1嵌合部(31),其设置于第1端子壳体(5);第2嵌合部(41),其设置于第2端子壳体(7);以及嵌合保持部件(70),其在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后,相对于第1嵌合部(31)和第2嵌合部(41)的双方,沿着与两端子壳体(5、7)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嵌合,将两端子壳体(5、7)保持为嵌合状态。

Description

连接器以及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用于例如使用于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的环保车、特别是在传递大容量的电力时使用的电力线束的连接器以及线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的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中,连接像马达和逆变器之间、或者逆变器和电池之间的设备间的用于传递大容量的电力时的电力线束在其一端侧例如具备分割为第1连接器部和第2连接器部这两个的结构的连接器,其中,第1连接器部具备第1接合端子和收纳该第1接合端子的第1端子壳体,第2连接器部具备与上述第1接合端子连接的第2接合端子和收纳该第2接合端子的第2端子壳体。
例如,在设备上设置第1连接器部,在第2连接器部连接电缆,连接两连接器部,从而能够将设备和电缆电连接。
作为这样的连接器,已知使电缆沿与嵌合两端子壳体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地构成的所谓L字形结构的连接器。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两端子壳体螺栓固定的构成的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1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9056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连接器以装卸自如为前提进行设置(在不需要装卸的部分使用连接器的必要性小),所以如果像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那样用螺栓固定两端子壳体5、7,则存在装卸变得复杂的问题。
并且,如果对两端子壳体5、7进行螺栓固定,则需要用于固定螺栓的作业空间,即用于紧固螺栓的工具和作业者的手进入的空间。因此,即使对连接器进行小型化(低矮化),但为了安装该连接器需要确保作业空间,其结果,为了使用该连接器而需要大的空间。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容易进行装卸作业,且即使是狭窄的空间也能够安装的连接器以及线束。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作出,该连接器具备:收纳第1接合端子的第1端子壳体;以及至少收纳在端部设置有第2接合端子的电缆的一部分的第2端子壳体,且若使上述第1端子壳体和上述第2端子壳体嵌合,则上述第1接合端子和上述第2接合端子接触而构成接点,构成为在与从上述第2端子壳体延伸出来的上述电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上述两端子壳体嵌合,具备:第1嵌合部,其设置于上述第1端子壳体;第2嵌合部,其设置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以及嵌合保持部件,其在使两端子壳体嵌合后,相对于上述第1嵌合部和上述第2嵌合部的双方,沿着与上述两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嵌合,将上述两端子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
也可以是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形成为至少从两侧夹住上述两端子壳体,在其两侧部的内侧形成有沿着滑动方向形成的槽或者突起,上述第2嵌合部由在上述第2端子壳体的两侧面沿着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滑动方向形成为直线状且以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上述槽或者突起嵌合的突起或者槽构成。
也可以是上述第1端子壳体具有凸缘,该凸缘在嵌合了上述两端子壳体时,与上述第2端子壳体相比更向与两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在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两侧部的外侧形成有突起或者收纳保持突起的突起保持部,上述第1嵌合部由形成于上述凸缘且与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突起或者突起保持部对应地形成的突起保持部或者突起构成。
也可以是在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两侧部的外侧形成有突起,并且上述第1嵌合部由突起保持部构成,作为上述第1嵌合部的突起保持部由从上述凸缘向上述第2端子壳体侧突出的垂直部和从该垂直部的前端沿着滑动方向向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插入侧延伸的水平部构成,在上述水平部和上述凸缘之间引导形成于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突起,上述水平部以其上述凸缘侧的面朝向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插入侧开口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为锥形。
也可以是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在其滑动方向后方具有将上述两侧部一体连结的后部,在上述凸缘的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滑动方向后方设置有与上述后部卡定而固定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固定用卡爪。
也可以是上述嵌合保持部件沿着上述电缆的延伸方向,从上述电缆侧向上述两端子壳体侧滑动,而与上述两嵌合部嵌合。
也可以是在上述第1端子壳体内排列收纳有多个上述第1接合端子,在上述第2端子壳体内排列收纳有多个上述第2接合端子,并且排列收纳有多个绝缘部件,若使上述第1端子壳体和上述第2端子壳体嵌合,则上述多个第1接合端子的一面的每一个与上述多个第2接合端子的一面的每一个成对地相对而构成多个接点,并且成为上述第1接合端子和上述第2接合端子交替地配置,且上述多个接点被上述绝缘部件夹着的层叠构造,具备连接部件,其通过按压相邻的上述绝缘部件,将上述多个第1接合端子以及上述多个第2接合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固定而电连接。
也可以是在上述连接部件形成有使工具嵌合的工具嵌合孔,构成为在该工具嵌合孔嵌合上述工具并使上述连接部件转动,从而按压相邻的上述绝缘部件,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一方的侧部形成为在将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嵌合于上述两嵌合部时覆盖连接部件,且在该一方的侧部形成有在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完全嵌合于上述两嵌合部时使上述工具嵌合孔露出,允许利用上述工具的上述连接部件的转动的工具插入孔。
也可以是具有夹持上述电缆的二分构造的尾板,通过将该尾板固定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而将上述电缆固定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
此外,本发明的线束具备电缆、设置于上述电缆的端部的第2接合端子、以及至少收纳在端部设置有上述第2接合端子的上述电缆的一部分的第2端子壳体,且若使上述第2端子壳体和作为上述第2端子壳体的对方侧的壳体并收纳第1接合端子且安装于作为安装对象的设备的第1端子壳体嵌合,则上述第1接合端子和上述第2接合端子接触而构成接点,构成为在与从上述第2端子壳体延伸出来的上述电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上述两端子壳体嵌合,还具备:第2嵌合部,其设置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嵌合保持部件,其在使上述两端子壳体嵌合后,相对于设置于上述第1端子壳体的第1嵌合部和上述第2嵌合部的双方,沿着与上述两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嵌合,将上述两端子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使装卸作业变得容易,且即使是狭窄的空间也能够安装的连接器以及线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图,(a)是剖面图,(b)是只表示第1接合端子和第2接合端子和绝缘部件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b)是其立体图。
图3(a)、(b)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中的第1连接器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第1连接器部的第1接合端子的图,(a)是立体图,(b)是从第1接合端子的插入方向后方观察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第1连接器部中的第1端子壳体和第1内部壳体的立体图。
图6(a)、(b)是表示图1连接器中的第2连接器部的立体图。
图7(a)是在图6的第2连接器部中省略了第2端子壳体的立体图,(b)是进一步省略了第2内部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6的第2连接器部的第2接合端子以及电缆的立体图。
图9(a)、(b)是表示图6的第2连接器部的第2内部壳体的立体图。
图10(a)、(b)是表示图6的第2连接器部的第2端子壳体的立体图。
图11是将图9的第2内部壳体安装于图10的第2端子壳体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6的第2连接器部的连接部件的图,(a)是立体图,(b)是剖面图,(c)是凸轮的立体图,(d)是螺栓的立体图。
图13是在图1的连接器中安装嵌合保持部件时的图,(a)是立体图,(b)是从其电缆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14(a)~(c)是说明滑动而安装嵌合保持部件的图。
图15(a)、(b)是嵌合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16(a)是表示图6的第2连接器部的绝缘部件组装体的立体图,(b)、(c)是第1绝缘部件的立体图。
图17(a)是表示第1绝缘部件和第2接合端子的立体图,(b)是表示第1绝缘部件和第2接合端子和第1接合端子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变形例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中:1—连接器,2—第1连接器部,3—第2连接器部,4a~4c—第1接合端子,5—第1端子壳体,6a~6c—第2接合端子,7—第2端子壳体,8a~8d—绝缘部件,9—连接部件,10—第1内部壳体,30—第2内部壳体,31—第1嵌合部,41—第2嵌合部,70—嵌合保持部件,81—连结片,82—连结槽,83—嵌合槽,100—绝缘部件组装体,101—绝缘部件限制单元,102—第1端子插入孔,103—第2端子插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图,图1(a)是剖视图,图1(b)是只表示第1接合端子和第2接合端子和绝缘部件组装体的立体图,图2(a)是分解立体图,图2(b)是立体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由第1连接器部2和第2连接器部3构成,使这些连接器部2、3嵌合,从而一并连接多个电源线。
更具体而言,连接器1具备:第1连接器部2,其具有供多个(3个)第1接合端子(公端子)4a~4c排列而收纳的第1端子壳体(公侧端子壳体)5;第2连接器部3,其具有供多个(3个)第2接合端子(母端子)6a~6c排列而收纳的第2端子壳体(母侧端子壳体)7;多个(4个)绝缘部件8a~8d,其排列而收纳于第2端子壳体7内并对第2接合端子6a~6c之间进行绝缘。
连接器1若使第1连接器部2的第1端子壳体5和第2连接器部3的第2端子壳体7嵌合,则在其内部,成为多个第1接合端子4a~4c的一面分别和多个第2接合端子6a~6c的一面成对(第1接合端子4a和第2接合端子6a、第1接合端子4b和第2接合端子6b、第1接合端子4c和第2接合端子6c的各对)地相对而构成多个接点,并且第1接合端子4a~4c和第2接合端子6a~6c交替地配置,且各接点被绝缘部件8a~8d夹着的层叠状态。
在连接器1中,第1连接器部2以第1接合端子4a~4c的长度方向成为相对于设备(包含屏蔽壳体)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的方式安装于逆变器、马达等设备的屏蔽壳体,露出于外部的第1接合端子4a~4c与设备的电源线电连接。在第2连接器部3连接有电缆61a~61c,使第1连接器部2和第2连接器部3连接,从而电缆61a~61c和设备的电源线分别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连接器部3的第2端子壳体7以电缆61a~61c沿第2接合端子6a~6c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构成。另外,在此在第2端子壳体7内收纳有第2接合端子6a~6c,但也可以是第2接合端子6a~6c从第2端子壳体7露出的构成,只要在第2端子壳体7至少收纳有端部设置有第2接合端子6a~6c的电缆61a~61c的一部分即可。
在连接器1中,构成为在第1接合端子4a~4c的长度方向和第2接合端子6a~6c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第1接合端子4a~4c的长度方向和第2接合端子6a~6c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的方式构成连接器1。换言之,在连接器1中,构成为在与从第2端子壳体7延伸的电缆61a~61c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因此,在连接器1中,若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则电缆61a~61c相对于供第1端子壳体5安装的设备的表面沿平行方向延伸。
在电缆61a~61c的端部设置了连接器1(第2连接器部3)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线束。
以下,对连接器部2、3的各自的构成进行详述。
[第1连接器部]
首先,对第1连接器部2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第1连接器部2主要具备第1接合端子4a~4c、第1端子壳体5、第1内部壳体10。
对第1接合端子4a~4c的每一个供给不同的电压以及/或者电流的电力。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马达、逆变器间用的3相交流的电源线,对第1接合端子4a~4c分别供给相位120°不同的交流。为了降低连接器1中的送电损耗等,优选第1接合端子4a~4c分别由导电率高的银、铜、铝等金属构成。而且,第1接合端子4a~4c分别具有一些可挠性。
为了屏蔽性能、散热性以及连接器1的轻型化,优选第1端子壳体5由导电率、导热率高且轻的铝等金属形成,但也可以由树脂等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用铝形成第1端子壳体5。
第1内部壳体10由绝缘性树脂(例如PPS(聚苯硫醚)树脂、PPA(聚邻苯二酰胺)树脂、PA(聚酰胺)树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环氧树脂)等构成。
第1接合端子4a~4c插入形成于第1内部壳体10的贯通孔10a并被固定。第1内部壳体10以堵住形成于第1端子壳体5的端子安装孔5a的方式安装于第1端子壳体5,由此,第1接合端子4a~4c构成为经由第1内部壳体10固定于第1端子壳体5,在第1端子壳体5内以规定间隔分离的状态下被排列保持。在第1内部壳体10设置有从贯通孔10a的周缘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0b,由此,增大与第1接合端子4a~4c的接触面积,而能够牢固地保持第1接合端子4a~4c。
第1端子壳体5由横剖面为大致矩形状的中空的筒状体20、和以堵住筒状体20的一方开口的方式设置并形成有端子安装孔5a且与筒状体20一体设置的盖部24构成。盖部24是将第1连接器部2安装于设备的屏蔽外壳时与屏蔽外壳的表面抵接的部分,在盖部24的周边,以在嵌合两端子壳体5、7时与第2端子壳体7相比更向与两端子壳体5、7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的方式一体形成有凸缘25。
另外,第1端子壳体5也可以是屏蔽外壳的一部分(作为安装对象的设备的一部分)。即,也可以是设置于电缆61a~61c侧的壳体与形成于设备的屏蔽外壳的插入孔嵌合的构造。此时,屏蔽外壳的一部分成为第1端子壳体5,嵌合于插入孔的电缆61a~61c侧的壳体成为第2端子壳体7。
筒状体20在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时收纳于第2端子壳体7内。在筒状体20的外周沿着周向形成有槽22,在该槽22设置O型环等密封件(未图示),从而构成为在嵌合两端子壳体5、7时在与第2端子壳体7之间实现了防水。筒状体20的与盖部24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外周侧的角部考虑到与第2端子壳体7的嵌合性而形成为锥形。
在第1端子壳体5设置有供后述的嵌合保持部件70嵌合的第1嵌合部31,对于该第1嵌合部31的详细内容后述。
第1接合端子4a~4c在第1端子壳体5内以在其厚度方向排列的方式进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从第1端子壳体5露出于外部的部分的第1接合端子4a、4c变形为曲柄状,从而以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方式构成。
如图4所示,第1接合端子4a、4c将两个平行的板状部件60a的端部侧面之间用S字状的连结部60b连结,以从厚度方向、宽度方向、长度方向的任意方向观察都成为曲柄状的方式形成。第1接合端子4a、4c形成为相同的形状,相对于第1接合端子4b的厚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中心对称(180度旋转对称)地进行配置。通过这样构成,不会破坏电源线的对称性而能够变换端子的排列方向,能够使与设备侧的电源线的接线变得容易。另外,从第1端子壳体5向外部露出的部分的第1接合端子4a~4c的形状不限于此,能够根据设备侧的要求进行适当变更。为了容易插入到后述的绝缘部件组装体100,在第1接合端子4a~4c的前端部实施倒角加工(也可以是圆角加工)。
[第2连接器部]
接下来,对第2连接器部3进行说明。
如图1、2以及图6、7所示,第2连接器部3在内部使3个第2接合端子6a~6c以规定间隔分离的状态排列而保持,具备供3个第2接合端子6a~6c排列而收纳的第2端子壳体7、设置于第2端子壳体7内且对第2接合端子6a~6c的每一个进行绝缘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多个绝缘部件8a~8d、通过按压相邻的绝缘部件8a而将多个第1接合端子4a~4c以及多个第2接合端子6a~6c在各接点一并固定而电连接的连接部件9。
在第2接合端子6a~6c的一端侧分别连接有从马达侧延伸来的电缆61a~61c。电缆61a~61c是在导体62的外周形成绝缘层63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剖面积为20mm2的导体62。
以降低连接器1中的送电损耗等为目的,优选第2接合端子6a~6c的分别由导电率高的银、铜、铝等金属构成。而且,第2接合端子6a~6c的每一个具有一些可挠性。
如图8所示,第2接合端子6a~6c的每一个具有用于对从电缆61a~61c的前端部露出的导体62进行铆接的铆接部45、与铆接部45一体形成的板状部件46,将板状部件46的基端部(与铆接部45连接的连接部分)折弯成S字状而形成为曲柄状。在板状部件46以从板状部件46的基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上方(或者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突起27a。该突起27a构成后述的防脱落机构27。为了容易插入到后述的绝缘部件8b~8d,在第2接合端子6a~6c的前端部实施了倒角加工(也可以是圆角加工)。
如图6、7所示,各个电缆61a~61c通过由多连筒状(多个筒相连的形状)的树脂成形体构成的第2内部壳体30而以规定间隔分离地排列保持。第2接合端子6a~6c经由电缆61a~61c和第2内部壳体30固定于第2端子壳体7。此时,各个第2接合端子6a~6c以在使第1连接器部2和第2连接器部3嵌合时,位于与各个第2接合端子6a~6c成对地相对的(即连接对象的)各第1接合端子4a~4c的下方(与连接部件9相反侧)的方式定位而保持。
为了使各个第2接合端子6a~6c相互绝缘而防止短路,第2内部壳体30由绝缘性树脂(例如PPS(聚苯硫醚)树脂、PPA(聚邻苯二酰胺)树脂、PA(聚酰胺)树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环氧树脂)等构成。通过该第2内部壳体30,与第2接合端子6a~6c的每一个连接的电缆61a~61c的每一个即使是可挠性优良的电缆,也能够将各个第2接合端子6a~6c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缆61a~61c能够使用可挠性优良的电缆,所以能够提高敷设电缆61a~61c时的配线自由度。
如图9所示,第2内部壳体30构成为,具有形成为连接3个一方敞开的方筒而成的多连筒状而整体形成为长方体状的主体部30a、从主体部30a的侧端部向电缆61a~61c的插入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平行部30b、从平行部30b的前端部正交地延伸的板状的垂直部30c,在由主体部30a的电缆61a~61c的插入方向前方的面、平行部30b及垂直部30c包围的空间30d中收纳绝缘部件8a~8d。
而且,在平行部30b的下端部,更详细而言,在平行部30b的下端部且与主体部30a的电缆61a~61c的插入方向前方的面交叉的角部以及垂直部30c与平行部30b交叉的角部分别形成有定位用突起30h,该定位用突起30h插入到位于最外侧的第1绝缘部件8d的连结槽82(后述),而用于进行对绝缘部件组装体100(后述)的相对于第2端子壳体7的定位。
在主体部30a的电缆61a~61c的插入方向前方的面形成有用于插入第2接合端子6a~6c(使第2接合端子6a~6c的前端部从主体部30a内露出)的端子插入孔30e。而且,在主体部30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电缆61a~61c的排列方向的两侧面)形成有用于将第2内部壳体30卡定于第2端子壳体7而固定的卡定突起30f。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插入孔30e插入第2接合端子6a~6c,从而由第2内部壳体30直接保持第2接合端子6a~6c,而进行第2接合端子6a~6c的定位,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通过保持电缆61a~61c(更具体而言,是接近第2接合端子6a~6c的位置的电缆61a~61c的端部侧)来进行第2接合端子6a~6c的定位的构成。另外,为了抑制连接部件9的按压引起的第2接合端子6a~6c的变形,优选将端子插入孔30e的大小形成为比第2接合端子6a~6c的大小稍大。
在第2连接器部3中,具备防脱落机构27,以使即使电缆61a~61c被拉拽,电缆61a~61c也不会从第2内部壳体30脱落。防脱落机构27由突起27a和内部板27b构成,该突起27a形成于各个第2接合端子6a~6c的基端部(电缆61a~61c的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状部件46的铆接部45侧的端部),内部板27b在将电缆61a~61c以及第2接合端子6a~6c插入到第2内部壳体30的主体部30a之后,从形成于主体部30a的侧面(第2端子壳体7的开口侧的侧面)的内部板插入孔30g向多连筒状的各筒内突出地插入设置,与突起27a卡定而限制突起27a的向后方(电缆61a~61c侧)的移动(参照图1(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内部板27b的结构,只要是与3个第2接合端子6a~6c的突起27a卡定而能够限制突起27a的移动,可以是任意的结构。
如图1、6、10所示,第2端子壳体7构成为,由一方开口的横剖面为大致矩形状的中空的筒状体36构成,在该筒状体36的开口插入嵌合第1端子壳体5。在筒状体36的侧面(图10中的右侧的侧面)一体形成有供电缆61a~61c插入的筒状的电缆插入部36a。筒状体36的中空部和电缆插入部36a的中空部经由使电缆61a~61c通过的3个矩形状的插通孔36f连通,电缆61a~61c通过电缆插入部36a的中空部、以及插通孔36f而插入筒状体36的内部。第1端子壳体5的插入方向和电缆61a~61c的插入方向正交。
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在从第2端子壳体7引出的电缆61a~61c卷绕以提高屏蔽性能为目的的编织屏蔽件。该编织屏蔽件例如经由第2端子壳体7与第1端子壳体5电连接,为接地电位。
并且,虽未图示,但在电缆61a~61c被引出的电缆插入部36a的外周覆盖有防止水进入到电缆插入部36a、筒状体36内的橡胶罩。
而且,在筒状体36的上部(图10的上侧)形成有用于插入连接部件9的连接部件插入孔26。连接部件插入孔26的周缘的第2端子壳体7形成为筒状(中空圆筒状)。
在筒状体36的与连接部件插入孔26对置的位置的内周面设置有向连接部件插入孔26侧突出的长方体形状的台座87。在连接器1中,在连接部件9和台座87之间夹持层叠结构并将连接部件9向台座87侧按压而对层叠结构施加按压力,从而对各接点施加按压力。而且,在筒状体36的内周面形成有与第2内部壳体30的卡定突起30f卡定而将第2内部壳体30固定于筒状体36的卡定槽36c。
如图11所示,第2内部壳体30配置为其主体部30a配置于台座87的电缆插入部36a侧,其平行部36b通过台座87上方,垂直部30c位于台座87的与电缆插入部36a相反一侧。若将第2内部壳体30安装于第2端子壳体7内,则成为第2内部壳体30的定位用突起30h载置于台座87上的状态。
为了屏蔽性能、散热性以及连接器1的轻型化,优选第2端子壳体7由导电率、导热率高且轻的铝等金属形成,但也可以由树脂等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用铝形成筒状体36。
在第2端子壳体7设置有嵌合后述的嵌合保持部件70的第2嵌合部41,对于该第2嵌合部41的详细内容后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嵌合保持部件70来固定两端子壳体5、7(详细后述),然而即使在固定了两端子壳体5、7的情况下,如果电缆61a~61c在第2端子壳体7内振动,则存在该振动传递而接合端子4a~4c、6a~6c发生磨损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缆61a~61c固定到第2端子壳体7,以避免电缆61a~61c的晃动传递到接点而第1接合端子4a~4c、第2接合端子6a~6c产生磨损。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构成为利用设置了夹持电缆61a~61c的孔51的二分构造的尾板50来夹住电缆61a~61c,将设置于该尾板50的卡爪52与设置于电缆插入部36a的槽36d(参照图10)卡定而将尾板50固定于电缆插入部36a,从而经由尾板50将电缆61a~61c固定于电缆插入部36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牢固地固定电缆61a~61c,使用了两个尾板50,然而也可以为1个。尾板50被插通孔36f(参照图10(a))的周围的壁限制了向筒状体36的内侧的移动,也起到防止电缆61a~61c被强制按压到筒状体36的内侧的作用。并且,尾板50也起到防止水经由电缆61a~61c进入到第2端子壳体7内的作用。
如图1、6、7所示,多个绝缘部件8a~8d由多个第1绝缘部件8b~8d和第2绝缘部件8a构成,其中,第1绝缘部件8b~8d被排列收纳在第2端子壳体7内,且分别一体设置于多个第2接合端子6a~6c的另一面(与和第1接合端子4a~4c接合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第2绝缘部件8a被设置成与在多个第1接合端子4a~4c和多个第2接合端子6a~6c成为层叠状态时位于最外(在图1、6、7中为最上侧)的第1接合端子4a的另一面(与和第2接合端子6a接合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构成绝缘部件组装体100,其分别连结各绝缘部件8a~8d,并具有对与各绝缘部件8a~8d彼此的层叠构造的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绝缘部件限制单元101。在考虑将层叠构造的层叠方向设为Z轴的正交坐标系时,绝缘部件限制单元101构成为对各绝缘部件8a~8d彼此的XY面内的移动进行限制。
在绝缘部件组装体100形成有用于插入沿正交的方向插入的两接合端子4a~4c、6a~6c的孔,即用于插入第1接合端子4a~4c的第1端子插入孔102和用于插入第2接合端子6a~6c的第2端子插入孔103。第1端子插入孔102形成于相邻的绝缘部件8a~8d之间,第2端子插入孔103形成于各第1绝缘部件8b~8d。后述绝缘部件组装体100的详细内容。
如图12所示,连接部件9由凸轮9a和螺栓9b构成。凸轮9a形成为仅朝下方开口的圆筒状,且在其上表面形成有用于使工具嵌合的特异形状(此处为星形)的工具嵌合孔9c,使扳手等工具嵌合于该工具嵌合孔9c而能够转动。在凸轮9a的侧面形成有收纳用于防止水向第2端子壳体7内侵入的O型环等密封件14(参照图1(a))的槽9h。凸轮9a的下部(也包含形成槽9h的位置)扩径成凸缘状,如图1(a)所示,在第2端子壳体7的连接部件插入孔26内插入凸轮9a,在形成于连接部件插入孔26的内周面的槽26a嵌入固定环状的固定部件26b,从而凸缘部分与固定部件26b产生干涉,限制凸轮9a向外侧的移动,在第2端子壳体7和固定部件26b之间以自由旋转的方式保持凸轮9a。
在凸轮9a的中空部内插入螺栓9b的上部。螺栓9b形成为仅下方开口的圆筒状,以从其周方向的对置的位置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凸部9d(参照图12(d))。螺栓9b的下部扩径成凸缘状,将形成于该凸缘部分的切口9e以自由滑动的方式与形成于第2端子壳体7的沿上下延伸的直线状的突起36e(参照图10(a))卡合,从而不会与凸轮9a的旋转一起旋转且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
在凸轮9a的中空部内的上表面的周缘部形成有沿着周向渐渐向下方突出的斜面9f。以与螺栓9b的两个凸部9d对应的方式,在相对于凸轮9a的旋转轴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上形成有两个斜面9f。在斜面9f的向下方突出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与螺栓9b的凸部9d干涉而防止凸轮9a的过度旋转的限位部9g。
在该连接部件9中,若使凸轮9a旋转,则斜面9f与螺栓9b的凸部9d发生干涉,使螺栓9b向第2绝缘部件8a侧移动,按压第2绝缘部件8a。通过这样的构成,作业者使之转动的凸轮9a总是处于恒定的位置,不会上下移动,所以提高了作业性。
作为凸轮9a以及螺栓9b,例如也可以使用由SUS、铁、铜合金等金属构成的材料。另外,作为凸轮9a以及螺栓9b,也可以使用树脂制的材料,但从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金属制的材料。
另外,在连接部件9的螺栓9b和其正下方的第2绝缘部件8a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对第2绝缘部件8a赋予规定的按压力的弹性部件1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栓9b的中空部收纳弹性部件15的上部。这是考虑到即便弹性部件15的长度有些长的情况下,缩短螺栓9b和第2绝缘部件8a之间的间隔,使连接器1小型化。弹性部件15由金属(例如SUS等)制的弹簧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15是连接部件9的一部分这样的定位。
在弹性部件15的下部所抵接的第2绝缘部件8a的上表面形成有覆盖(收纳)弹性部件15的下部的凹部16,在凹部16的底部(即,弹性部件15的下部所抵接的座的部分)设置有承接弹性部件15并抑制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第2绝缘部件8a的损伤的金属(例如SUS等)制的承接部件17。
承接部件17通过使从弹性部件15施加给第2绝缘部件8a的上表面的应力分散来抑制第2绝缘部件8a的损伤。因此,优选使承接部件17和第2绝缘部件8a的接触面积尽量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承接部件17和第2绝缘部件8a的接触面积增大,设置与凹部16的底部整个面接触的形状的承接部件17。
[第1连接器部和第2连接器部的连接]
若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则第1接合端子4a~4c分别插入至第1端子插入孔102,插入至成对的各第2接合端子6a~6c和绝缘部件8a~8d之间。并且,通过该插入,成为多个第1接合端子4a~4c的一面的每一个和多个第2接合端子6a~6c的一面的每一个成对地对置,且交替地配置第1接合端子4a~4c、第2接合端子6a~6c以及绝缘部件8a~8d的、即绝缘部件8a~8d以夹住成对的第1接合端子4a~4c以及第2接合端子6a~6c的方式配置的层叠状态。
此时,在第2连接器部3的内部,第1绝缘部件8b~8d分别设置于在以规定间隔分离的状态下排列保持的第2接合端子6a~6c的前端侧,所以即使不另行设置用于保持各绝缘部件8b~8d的间隔的保持用夹具等,也能够保持各绝缘部件8b~8d的间隔。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各第1接合端子4a~4c插入至成对的各第2接合端子6a~6c和绝缘部件8a~8d之间。即,不会使第1接合端子4a~4c的插拔性降低。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用于保持各绝缘部件8b~8d的间隔的保持用夹具,相应地在与以往相比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方面非常有效。
另外,第1接合端子4a和第2接合端子6a的接点被第2绝缘部件8a和设置于构成接点的第2接合端子6a的第1绝缘部件8b夹住。同样,第1接合端子4b(或4c)和第2接合端子6a(或6c)的接点被设置于构成接点的第2接合端子6b(或6c)的第1绝缘部件8c(或8d)和设置于构成其他接点的第2接合端子6a(或6b)的第1绝缘部件8b(或8c)夹住。
在该状态下,若利用扳手等工具使连接部件9的凸轮9a转动,向下方按压凸轮9a,则通过弹性部件15按照第2绝缘部件8a、第1绝缘部件8b、第1绝缘部件8c、第1绝缘部件8d的顺序按压,以由绝缘部件8a~8d的任意两个夹住各接点的方式进行按压,对各接点赋予按压力,各接点在相互绝缘的状态下接触。此时,各第1接合端子4a~4c和各第2接合端子6a~6c因来自绝缘部件8a~8d的按压而稍许挠曲,在大范围内接触。由此,即便在产生车辆等的振动的环境中,各接点也牢固地接触而被固定。
[嵌合保持部件]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嵌合保持部件进行说明。
如图13~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备在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后,对设置于第1端子壳体5的第1嵌合部31和设置于第2端子壳体7的第2嵌合部41的双方,沿着与两端子壳体5、7的嵌合方向垂直方向滑动嵌合,将两端子壳体5、7保持为嵌合状态的嵌合保持部件70。作为嵌合保持部件70可以使用由树脂构成的材料,也可以使用由金属构成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嵌合保持部件70使用由树脂构成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保持部件70构成为沿着电缆61a~61c的延伸方向从电缆61a~61c侧滑动到两端子壳体5、7侧,与两嵌合部31、41嵌合。以从电缆61a~61c侧滑动到两端子壳体5、7侧而嵌合的方式构成嵌合保持部件70,从而即使在连接器1的电缆61a~61c的侧方(层叠构造的层叠方向的侧方)、与电缆61a~61c相反一侧没有作业空间,也能够安装嵌合保持部件70,即使是非常狭窄的空间也能够容易地固定两端子壳体5、7。
嵌合保持部件70以至少从两侧夹住两端子壳体5、7的方式形成,以在两端子壳体5、7的两侧固定两端子壳体5、7的方式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覆盖第2端子壳体7的两侧(层叠构造的层叠方向的侧方)地分别形成的侧部71、覆盖第2端子壳体7的电缆61a~61c的延伸侧且将两侧部71在其滑动方向后方一体连结的后部72、覆盖第2端子壳体7的与第1端子壳体5相反的一侧并将两侧部71和后部72的与第1端子壳体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一体连结的上部73构成。在后部72形成有使电缆61a~61c以及电缆插入部36a通过的插通孔72a。在设置连接部件9的一侧的侧部71,以其滑动方向前方的一部分向侧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突出部71a,以避免与连接部件插入孔26周缘的第2端子壳体7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嵌合保持部件70的两侧部71的内侧(内壁)形成有沿着其滑动方向形成的槽74(参照图15),第2嵌合部41由在第2端子壳体7的两侧面沿着嵌合保持部件70的滑动方向形成为直线状并相对于嵌合保持部件70的槽74自由滑动地嵌合的突起42构成。嵌合保持部件70的槽74中插入突起42,用槽74引导突起42并使其滑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嵌合保持部件70形成了槽74,在第2端子壳体7形成了突起42,然而槽与突起的关系也可以是相反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槽74设置于侧部71,所以需要将侧部71形成为具有一定厚度,然而在侧部71内形成孔71b,以便即使较厚地形成侧部71也尽量不会变重,而实现轻型化。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从第2嵌合部41的突起42的上表面(与第2端子壳体7相反一侧的面)突出的第2突起42a(参照图6(a)),在嵌合保持部件70的槽74的上表面(与第2端子壳体7相反一侧的面)形成第2槽74a(参照图15),以便以自由滑动的方式收纳该第2突起42a。第2突起42a和第2槽74a兼具嵌合嵌合保持部件70时的导轨的作用、防止嵌合保持部件70的过度插入的作用、卡定嵌合保持部件70的限位部的作用。
另外,在嵌合保持部件70的两侧部71的外侧(外壁)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突起75,第1嵌合部31由形成于第1端子壳体5的凸缘25并与嵌合保持部件70的突起75对应地形成且收纳并保持突起75的突起保持部32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嵌合保持部件70形成突起75,在第1端子壳体5设置了突起保持部32,然而突起和突起保持部的关系也可以是相反的。
而且,在凸缘25形成有供嵌合保持部件70的侧部71的下端部(与上部73相反一侧的端部)插入且引导侧部71而引导嵌合保持部件70的滑动的引导槽25a(参照图3)。
本实施方式中,以在侧部71的内侧与第2嵌合部41嵌合,在侧部71的外侧与第1嵌合部31嵌合的方式构成嵌合保持部件70。这是因为,以连接部件9按压相邻的绝缘部件8a时的按压力作用为将第2端子壳体7向侧方扩展,所以例如以与两嵌合部31、41在侧部71的内侧嵌合的方式构成,则随着第2端子壳体7向侧方扩展,嵌合保持部件70也扩展,有可能不能保持两端子壳体5、7的嵌合。在层叠方向的两侧设置嵌合部31、41的情况下,优选在侧部71的内侧与第2嵌合部41嵌合,在侧部71的外侧与第1嵌合部31嵌合的方式构成嵌合保持部件70,以便例如在第2端子壳体7向侧方扩展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两端子壳体5、7的嵌合。
而且,在凸缘25的嵌合保持部件70的滑动方向后方(电缆61a~61c侧)设置有与嵌合保持部件70的后部72卡定而固定嵌合保持部件70的固定用卡爪3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突起75和突起保持部32设置在比从第2端子壳体7的侧方观察的中心部(第2接合端子6a~6b的长边方向、或者电缆61a~61c的延伸方向、或者突起保持部32的滑动方向的中心部)更靠滑动方向前方即与电缆61a~61c相反一侧的位置,以第1端子壳体5和嵌合保持部件70在3处固定的方式构成。在此,以后部72的下端部向滑动方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以在其前端部卡定Γ字状的固定用卡爪33而将嵌合保持部件70固定于凸缘25的方式构成,然而卡定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适当变更。
并且,嵌合保持部件70以其一方(连接部件9侧)的侧部71在将嵌合保持部件70与两嵌合部31、41嵌合时覆盖连接部件9的方式形成,且在该一方的侧部71形成有将嵌合保持部件70完全地嵌合于两嵌合部31、41时使工具嵌合孔9c露出,允许利用工具的连接部件9(凸轮9a)的转动的工具插入孔71c。
即,在连接器1中,在使嵌合保持部件70不完全地嵌合的状态下工具嵌合孔9c被侧部71覆盖而无法转动连接部件9的凸轮9a,仅在将嵌合保持部件70完全嵌合于两嵌合部31、41时,使工具嵌合孔9c从工具插入孔71c露出,经由工具插入孔71c向工具嵌合孔9c插入工具而能够操作连接部件9。另外,在图13中,嵌合保持部件70没有完全嵌合于两嵌合部31、41,所以工具嵌合孔9c不从工具插入孔71c露出。通过这样构成,在两连接器部2、3的嵌合作业时能够使嵌合保持部件70可靠地嵌合,能够促使作业者可靠的作业。
在第2端子壳体7的与第1端子壳体5的嵌合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突起34,在嵌合保持部件70形成有具有与突起34卡定的卡定孔76a的舌片状的卡定部76,在将嵌合保持部件70完全嵌合于两嵌合部31、41时,突起34与卡定部76卡定而构成嵌合保持部件70固定于第2端子壳体7的限位部78。突起34的前端部形成为锥形,以便在嵌合保持部件70的嵌合时容易与卡定部76卡定。
另外,设置限位部78的位置、具体的构造不限于此。只是优选限位部78构成为作业者能用一只手进行嵌合保持部件70的装卸的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者用一只手解除突起34和卡定部76的卡定,能够容易地卸下嵌合保持部件70,作业性良好。
[绝缘部件组装体]
接下来,对绝缘部件组装体10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7、16所示,绝缘部件组装体100是在层叠方向依次连结各绝缘部件8a~8d而构成的。换句话说,绝缘部件组装体100是分别连结第2绝缘部件8a和第1绝缘部件8b、第1绝缘部件8b和第1绝缘部件8c、第1绝缘部件8c和第1绝缘部件8d而构成的。
在绝缘部件组装体100中,绝缘部件限制单元101在连结各绝缘部件8a~8d时,限制各绝缘部件8a~8d彼此的与层叠方向垂直方向的移动。在绝缘部件组装体100中,为了将由连接部件9引起的按压力传递至各接点,各绝缘部件8a~8d以能够在层叠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连结。
绝缘部件限制单元101具备:多个连结片81,其被设置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绝缘部件8a~8d的一方,向相邻的绝缘部件8a~8d的另一方突出;多个连结槽82,其以与多个连结片81对应的方式设置于相邻的绝缘部件8a~8d的另一方,以能够在层叠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收纳多个连结片81。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绝缘部件8a~8d形成为从其层叠方向观察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在绝缘部件8a~8d的四个角中至少两处形成连结片81和连结槽82的一方或双方。此处,对在绝缘部件8a~8d的四个角分别形成连结片81和连结槽82的一方或双方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绝缘部件组装体100中,分别在第1绝缘部件8b~8d一体形成有连结片81,该连结片81从第1绝缘部件8b~8d的宽度方向的四个角部延伸至隔着设置该第1绝缘部件8b~8d的第2接合端子6a~6c对置的绝缘部件8a~8c(在第1绝缘部件8b中延伸至第2绝缘部件8a,在第1绝缘部件8c中延伸至第2绝缘部件8b,在第1绝缘部件8d中延伸至第2绝缘部件8c)。
另外,在与第1绝缘部件8b~8d对置(隔着供第1绝缘部件8b~8d设置的第2接合端子6a~6c对置)的绝缘部件8a~8c中,在绝缘部件8a~8c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以能够在层叠方向上自由滑动的方式收纳连结片81的连结槽8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第1绝缘部件8b~8d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在位于最外侧的第1绝缘部件8d也形成了连结槽8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连结片81和连结槽82形成为从层叠方向观察的大致矩形。
通过使多个第1绝缘部件8b~8d形成为相同的形状,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实现低成本化,并且利用形成于位于最外侧的第1绝缘部件8d的连结槽82,能够进行绝缘部件组装体100的相对于第2端子壳体7的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绝缘部件8d的连结槽82插入设于第2端子壳体7内的定位用突起30h(参照图9、11),从而进行绝缘部件组装体100的相对于第2端子壳体7的定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位用突起30h形成于第2内部壳体30,然而当然也可以直接形成于第2端子壳体7。
通过将第1绝缘部件8b的连结片81收纳于第2绝缘部件8a的连结槽82,将第1绝缘部件8c的连结片81收纳于第1绝缘部件8b的连结槽82,将第1绝缘部件8d的连结片81收纳于第1绝缘部件8c的连结槽82,各绝缘部件8a~8d以能够在层叠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状态连结,构成绝缘部件组装体100。
另外,在绝缘部件组装体100中,在连结(层叠)了绝缘部件8a~8d时,连结片81的前端(上端)被限制在连结槽82的上表面,被限制为绝缘部件8a~8d彼此的间隔不会比规定间隔(称作最小层叠间隔)窄。
以成为与构成接点的第1接合端子4a~4c和第2接合端子6a~6c的合计厚度(称作接点厚度)相比稍小的间隔的方式调整该最小层叠间隔。若最小层叠间隔比接点厚度大,则由连接部件9施加的按压力无法传递至接点,另外,若使最小层叠间隔过小,则在第2接合端子6a~6c因某种理由而变形等时,绝缘部件8a~8d的层叠方向的位置偏移过大,产生嵌合性变差等不良状况。能够通过调整连结片81和连结槽82的层叠方向的长度的差来进行最小层叠间隔的调整(例如,若使连结片81相对于连结槽82的长度变长,则最小层叠间隔变长)。
如图17(a)所示,第1绝缘部件8b~8d的四个连结片81在从第2接合端子6a~6c的长度方向观察形成为大致Γ字形,或形成为大致左右翻转的Γ字形,形成有朝向内侧开口的コ字形的嵌合槽83。通过在该嵌合槽83插入第2接合端子6a~6c,第1绝缘部件8b~8d被卡定固定于第2接合端子6a~6c。换句话说,连结片81兼具连结绝缘部件8a~8d彼此的作用、和与第2接合端子6a~6c卡定的作用,该嵌合槽83成为第2端子插入孔103。
另一方面,如图1(b)以及图17(b)所示,在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时,在形成于面对第2端子壳体7的开口的位置(第1接合端子4a~4c的插入侧)的连结片81之间插入第1接合端子4a~4c。换句话说,形成于面对第2端子壳体7的开口的位置的连结片81也兼具引导第1接合端子4a~4c的前端部并进行定位的作用,另外,在第2接合端子6a~6c和绝缘部件8a~8c之间,且被两连结片81夹着的开口成为第1端子插入孔10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a)、(b)所示,在多个第1绝缘部件8b~8d上一体形成碰撞防止用壁84,该碰撞防止用壁84覆盖第2接合端子6a~6c的第1接合端子4a~4c的插入侧的端面,防止在第2接合端子6a~6c和绝缘部件8a~8c之间插入第1接合端子4a~4c时,两接合端子4a~4c、6a~6c碰撞,对各碰撞防止用壁84的角部实施用于使第1接合端子4a~4c的插入变容易的倒角加工(或圆角加工)。同样的倒角加工(或圆角加工)也形成于与碰撞防止用壁84对置的位置的绝缘部件8a~8c(换句话说,在绝缘部件8a~8c的与连接部件9相反一侧且第1接合端子4a~4c的插入侧的角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虽进行了省略,但也可以对连结片81的第1端子插入孔102侧的角部实施倒角加工或圆角加工,使得更容易插入第1接合端子4a~4c。碰撞防止用壁84形成为其上表面与第2接合端子6a~6c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
通过将第1绝缘部件8b~8d设置于第2接合端子6a~6c,第1绝缘部件8b~8d经由第2接合端子6a~6c、第2内部壳体30保持于第2端子壳体7,进行第1绝缘部件8b~8d相对于第1端子壳体5的定位。在进行相对于第1端子壳体5的定位的状态下,在连结片81的前端和连结槽8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第1绝缘部件8b~8d彼此能够在层叠方向上相对移动。另外,此时,各绝缘部件8a~8d被收纳在由第2内部壳体30的主体部30a、平行部30b和垂直部30c围成的空间30d(参照图9、11)
嵌合槽83的层叠方向的宽度(コ字形的开口的宽度)形成为比第2接合端子6a~6c的厚度稍大。由此,在嵌合槽83嵌合了第2接合端子6a~6c时,在嵌合槽83和第2接合端子6a~6c之间形成间隙(空隙),第1绝缘部件8b~8d被设置成相对于第2接合端子6a~6c能够晃动。通过将第1绝缘部件8b~8d设置成相对于第2接合端子6a~6c能够晃动,即便在第1绝缘部件8b~8d的位置稍许偏移的情况下,第1绝缘部件8b~8d也能够灵活地移动,所以能够抑制第1接合端子4a~4c与第1绝缘部件8b~8d碰撞等而使嵌合性恶化。另外,通过在嵌合槽83和第2接合端子6a~6c之间形成间隙(空隙),能够使第2接合端子6a~6c容易嵌合于嵌合槽8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进行了省略,但为了使第2接合端子6a~6c容易向嵌合槽83嵌合,也可以对嵌合槽83的周缘(以及第2接合端子6a~6c插入侧的第1绝缘部件8b~8d的角部)实施倒角加工或圆角加工。
另外,在第1绝缘部件8b~8d中,以连结与其第2接合端子6a~6c的插入侧相反的一侧的两个连结片81之间的方式一体形成连结壁85。以堵住嵌合槽83的与第2接合端子6a~6c的插入侧相反一侧的方式与第1接合端子4a~4c的插入方向平行地设置连结壁85,使连结片81的机械强度提高,且通过使第2接合端子6a~6c的前端与该连结壁85抵接,发挥第2接合端子6a~6c的定位以及防止过度插入的作用。另外,连结壁85构成为沿下方延伸并覆盖连结槽82的与第2接合端子6a~6c的插入侧相反的一侧,发挥使将连结片81插入至连结槽82时的接触面积增大,使绝缘部件8b~8d彼此的连结进一步稳定的作用。另外,连结壁85形成为在将绝缘部件8a~8d的间隔设为最小层叠间隔时,不与对置的绝缘部件8a~8c发生碰撞的程度的高度。
并且,如图17(b)所示,在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插入第1接合端子4a~4c时,连结壁85也发挥覆盖第1接合端子4a~4c的侧方,使各接点间的沿面距离增大的作用。这样的构成在使绝缘部件8b~8d小型化,实现连接器1整体的小型化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时,第1接合端子4a~4c不覆盖第2接合端子6a~6c的整体,而插入至中途,由此,使经由绝缘部件8b~8d的与第1接合端子4a~4c的插入侧相反一侧的接点间的沿面距离增大,所以在绝缘部件8b~8d的与第1接合端子4a~4c的插入侧相反一侧没有形成连结壁,但当然,也可以在绝缘部件8b~8d的与第1接合端子4a~4c的插入侧相反一侧形成连结壁。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在第1绝缘部件8b~8d上形成连结片81,在对置的绝缘部件8a~8c上形成连结槽82,但在绝缘部件组装体100中,当然也能够颠倒连结片81和连结槽82的关系(在绝缘部件8a~8c上形成连结片81,在对置的绝缘部件8b~8d上形成连结槽82)。但是,该情况下,无法在连结片81上形成嵌合槽83,所以必须在第1绝缘部件8b~8d上另行设置设置第1接合端子4a~4c的机构,第1绝缘部件8b~8d的构造变复杂。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具备嵌合保持部件70,其在使两端子部件5、7嵌合后,相对于第1嵌合部31和第2嵌合部41的双方沿着与两端子壳体5、7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嵌合,将两端子壳体5、7保持为嵌合状态。
通过利用嵌合保持部件70,不进行以往的螺栓固定这样的复杂的作业,也能够通过滑动容易地固定两端子壳体5、7,或者解除该固定,能够容易地进行装卸作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滑动来嵌合嵌合保持部件70,所以不需要以往所需的使螺栓旋转的工具等所需要的宽阔的空间,狭窄的空间下也能够进行安装。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能够容易地进行装卸作用且即使在狭窄的空间也能够安装的连接器1。
并且,通过利用嵌合保持部件70,在两端子壳体5、7嵌合的状态下进行固定而抑制了电缆61a~61c的振动传递到接点,即使在车载环境等容易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振动引起的接合端子4a~4c、6a~6c的磨损。
特别是在层叠结构型的连接器1中,以利用连接部件9的按压一并保持多个接点,所以在施加欲以其按压方向为轴旋转的力时在两接合端子4a~4c、6a~6c之间容易产生偏移,适用本发明的效果明显。
并且,在连接器1中,具有夹持电缆61a~61c的二分构造的尾板50,将尾板50固定于第2端子壳体7,从而将电缆61a~61c固定于第2端子壳体7,所以能够抑制电缆61a~61c在第2端子壳体7内振动而振动传递到接合端子4a~4c、6a~6c,能够可靠地抑制接合端子4a~4c、6a~6c的磨损。
在连接器1中,为接点形成于第2端子壳体7内,在设备的外部形成接点的构成,所以容易产生第2端子壳体7振动引起的接合端子4a~4c、6a~6c的磨损,本发明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得到显著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连接器1中,成为以利用连接部件9的按压一并保持多个接点的层叠构造型的构成,本发明在应用于这样的层叠构造型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尤其得到显著的效果。
而且,在连接器1中,构成为在嵌合保持部件70的侧部71的内侧与第2嵌合部41嵌合,在侧部71的外侧与第1嵌合部31嵌合,所以即使在第2端子壳体7向侧方扩展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两端子壳体5、7的嵌合。
而且,在连接器1中,在第1端子壳体5的凸缘25中的嵌合保持部件70的滑动方向后方设置有与嵌合保持部件70的后部卡定而固定嵌合保持部件70的固定用卡爪33,所以能够将嵌合保持部件70牢固地固定于第1端子壳体5。
而且,在连接器1中,构成为将嵌合保持部件70沿着电缆61a~61c的延伸方向从电缆61a~61c侧向两端子壳体5、7侧滑动而与两嵌合部31、41嵌合,所以即使在电缆延伸方向以外的方向没有空间的非常狭窄的空间,也能够容易地嵌合嵌合保持部件70而固定两端子壳体5、7。
而且,在连接器1中,在嵌合保持部件70的一方的侧部形成有在将嵌合保持部件70完全嵌合于两嵌合部31、41时使工具嵌合孔9c露出而允许利用工具的连接部件9的转动的工具插入孔71c,所以在两连接器部2、3的嵌合作业时能够促使作业者可靠地嵌合嵌合保持部件70,能够抑制因放置为不完全嵌合状态而嵌合保持部件70意外脱落、或者两端子壳体5、7的嵌合松动而电缆61a~61c的振动传递到接点、接合端子4a~4c、6a~6c磨损。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嵌合部31由突起保持部32(或者突起)构成,第2嵌合部41由突起42(或者槽)构成,然而第1嵌合部31、第2嵌合部41的具体构造也可以根据用途、要求的式样等适当变更。例如,如图18所示的连接器181,将作为第1嵌合部31的突起保持部32由从凸缘25向第2端子壳体7侧突出的垂直部32a和从垂直部32a的前端沿着滑动方向向嵌合保持部件70的插入侧延伸的水平部32b构成,在水平部32b和凸缘25之间引导突起75,并且,将水平部32b的凸缘25侧的面以朝向嵌合保持部件70的插入侧(电缆61a~61c侧)开口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为锥形。通过这样构成,在嵌合嵌合保持部件70时,通过水平部32b的凸缘25侧的面而突起75渐渐靠近第1端子壳体5侧,通过滑动,嵌合保持部件70自然地被按压到第1端子壳体5侧,即使在两端子壳体5、7的嵌合不完全而浮起的情况下,通过嵌合保持部件70将第2端子壳体7引导至第1端子壳体5侧,能够将两端子壳体5、7完全嵌合。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了三相交流电源线,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例如也可以采用是汽车用的连接器,将马达、逆变器间用的三相交流的电源线、空调用的直流二相的电源线等不同的用途的线一并连接的构成。通过这样构成,能够用1个连接器一并连接多种用途的电源线,所以不用按每个用途准备不同的连接器,有助于省空间化、低成本化等。
而且,也可以将每个第1接合端子4a~4c和每个第2接合端子6a~6c的端子表面通过滚花加工等进行粗磨,增大摩擦力,使端子彼此不易移动而使各个接点的固定变牢固。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第1连接器部2安装于设备侧的情况,然而也可以构成为第1接合端子4a~4c为安装于电缆的端部的端子,连接电缆彼此。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内部壳体10的贯通孔10a插入第1接合端子4a~4c,从而将第1接合端子4a~4c固定于第1内部壳体10,然而也可以通过镶嵌成形与第1接合端子4a~4c一体形成第1内部壳体1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在嵌合槽83嵌合第2接合端子6a~6c,而将第1绝缘部件8b~8d设置于第2接合端子6a~6c的情况,然而也可以通过镶嵌成形将第1绝缘部件8b~8d固定于第2接合端子6a~6c,或者在第1绝缘部件8b~8d压入第2接合端子6a~6c而进行固定。然而,在使用镶嵌成形或者压入的情况下,消除了第1绝缘部件8b~8d相对于第2接合端子6a~6c的空隙,所以从提高嵌合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将第2接合端子6a~6c嵌合于嵌合槽8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缆61a~61c使用可挠性良好的电缆,然而也可以是刚硬的电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的朝向是连接部件9可以是大致水平状态也可以是大致垂直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使用条件中使用状态下的朝向不是必要条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经由作为连接部件9的一部分的弹性部件15而通过连接部件9的螺栓9b来按压相邻的第2绝缘部件8a,然而也可以不经由弹性部件15而直接通过螺栓9b来按压相邻的第2绝缘部件8a。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只在第1端子壳体5的一侧设置连接部件9的情况,然而也可以构成为在第1端子壳体5的两侧设置连接部件9,通过设置于两侧的两连接部件9来对各接点赋予按压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绝缘部件8a~8d的4个角部的每一个形成连结片81和连结槽82的一方或者双方的情况,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绝缘部件8a~8d的4个角部中2处或者3处形成连结片81、连结槽8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适用于层叠构造型的连接器1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层叠构造型以外的连接器,例如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只具备一对第1接合端子和第2接合端子的连接器。
另外,也可以是在连接器1不包含第1连接器部2的构成。该情况下,在电缆61a~61c的端部设置第2连接器部3的构成为本发明的线束。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收纳第1接合端子的第1端子壳体;以及至少收纳在端部设置有第2接合端子的电缆的一部分的第2端子壳体,且若使上述第1端子壳体和上述第2端子壳体嵌合,则上述第1接合端子和上述第2接合端子接触而构成接点,
上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与从上述第2端子壳体延伸出来的上述电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上述两端子壳体嵌合,
具备:第1嵌合部,其设置于上述第1端子壳体;第2嵌合部,其设置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以及嵌合保持部件,其在使两端子壳体嵌合后,相对于上述第1嵌合部和上述第2嵌合部的双方,沿着与上述两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嵌合,将上述两端子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
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形成为至少从两侧夹住上述两端子壳体,在其两侧部的内侧形成有沿着滑动方向形成的槽或者突起,
上述第2嵌合部由在上述第2端子壳体的两侧面沿着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滑动方向形成为直线状且以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上述槽或者突起嵌合的突起或者槽构成,
上述第1端子壳体具有凸缘,该凸缘在嵌合了上述两端子壳体时,与上述第2端子壳体相比更向与两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
在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两侧部的外侧形成有突起或者收纳保持突起的突起保持部,
上述第1嵌合部由形成于上述凸缘且与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突起或者突起保持部对应地形成的突起保持部或者突起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两侧部的外侧形成有突起,并且上述第1嵌合部由突起保持部构成,
作为上述第1嵌合部的突起保持部由从上述凸缘向上述第2端子壳体侧突出的垂直部和从该垂直部的前端沿着滑动方向向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插入侧延伸的水平部构成,在上述水平部和上述凸缘之间引导形成于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突起,
上述水平部以其上述凸缘侧的面朝向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插入侧开口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为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在其滑动方向后方具有将上述两侧部一体连结的后部,
在上述凸缘的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滑动方向后方设置有与上述后部卡定而固定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固定用卡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在其滑动方向后方具有将上述两侧部一体连结的后部,
在上述凸缘的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滑动方向后方设置有与上述后部卡定而固定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固定用卡爪。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嵌合保持部件沿着上述电缆的延伸方向,从上述电缆侧向上述两端子壳体侧滑动,而与上述两嵌合部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端子壳体内排列收纳有多个上述第1接合端子,
在上述第2端子壳体内排列收纳有多个上述第2接合端子,并且排列收纳有多个绝缘部件,
若使上述第1端子壳体和上述第2端子壳体嵌合,则上述多个第1接合端子的一面的每一个与上述多个第2接合端子的一面的每一个成对地相对而构成多个接点,并且成为上述第1接合端子和上述第2接合端子交替地配置,且上述多个接点被上述绝缘部件夹着的层叠构造,
具备连接部件,其通过按压相邻的上述绝缘部件,将上述多个第1接合端子以及上述多个第2接合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固定而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部件形成有使工具嵌合的工具嵌合孔,构成为在该工具嵌合孔嵌合上述工具并使上述连接部件转动,从而按压相邻的上述绝缘部件,
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一方的侧部形成为在将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嵌合于上述两嵌合部时覆盖连接部件,且在该一方的侧部形成有在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完全嵌合于上述两嵌合部时使上述工具嵌合孔露出,允许利用上述工具的上述连接部件的转动的工具插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夹持上述电缆的二分构造的尾板,通过将该尾板固定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而将上述电缆固定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
9.一种线束,其具备电缆、设置于上述电缆的端部的第2接合端子、以及至少收纳在端部设置有上述第2接合端子的上述电缆的一部分的第2端子壳体,且若使上述第2端子壳体和作为上述第2端子壳体的对方侧的壳体并收纳第1接合端子且安装于作为安装对象的设备的第1端子壳体嵌合,则上述第1接合端子和上述第2接合端子接触而构成接点,
上述线束的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与从上述第2端子壳体延伸出来的上述电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上述两端子壳体嵌合,
具备:第2嵌合部,其设置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嵌合保持部件,其在使上述两端子壳体嵌合后,相对于设置于上述第1端子壳体的第1嵌合部和上述第2嵌合部的双方,沿着与上述两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嵌合,将上述两端子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
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形成为至少从两侧夹住上述两端子壳体,在其两侧部的内侧形成有沿着滑动方向形成的槽或者突起,
上述第2嵌合部由在上述第2端子壳体的两侧面沿着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滑动方向形成为直线状且以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上述槽或者突起嵌合的突起或者槽构成,
上述第1端子壳体具有凸缘,该凸缘在嵌合了上述两端子壳体时,与上述第2端子壳体相比更向与两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
在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两侧部的外侧形成有突起或者收纳保持突起的突起保持部,
上述第1嵌合部由形成于上述凸缘且与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突起或者突起保持部对应地形成的突起保持部或者突起构成。
CN201410098166.1A 2013-04-24 2014-03-17 连接器以及线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245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1499 2013-04-24
JP2013091499A JP5991260B2 (ja) 2013-04-24 2013-04-24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4581A CN104124581A (zh) 2014-10-29
CN104124581B true CN104124581B (zh) 2018-03-27

Family

ID=51769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816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24581B (zh) 2013-04-24 2014-03-17 连接器以及线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06332B2 (zh)
JP (1) JP5991260B2 (zh)
CN (1) CN1041245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6242B2 (ja) * 2010-10-22 2015-02-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カバー及びシールド構造
JP6057737B2 (ja) * 2013-01-22 2017-01-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のばね部保護構造
JP6146909B2 (ja) * 2013-10-11 2017-06-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及び給電装置の組立方法
JP6668225B2 (ja) * 2016-12-06 2020-03-18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液面検出装置
CN106684620A (zh) * 2017-01-18 2017-05-17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小型热插拔连接器
CN108365360B (zh) * 2017-01-20 2020-06-1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锁定部件
CN106848752B (zh) * 2017-01-22 2019-02-15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11128083B2 (en) * 2017-02-06 2021-09-21 Fuji Corporation Cover for L-shaped connector
CN110316105B (zh) * 2018-03-30 2022-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线束联接器、显示装置和车辆
TWI673918B (zh) * 2018-12-03 2019-10-01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N111900576B (zh) * 2020-06-04 2021-12-28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有解锁状态保持功能的电磁解锁结构
DE102021105894A1 (de) * 2021-03-11 2022-09-15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Bauteil zur Befestigung eines Kabels an einem Gehäusekörper
SE545063C2 (en) * 2021-06-21 2023-03-21 Scania Cv Ab An apparatus for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two electrical conductors
CN116721806B (zh) * 2023-08-08 2023-12-01 深圳市金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配套高压线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94872A (ja) * 1989-12-25 1991-08-26 Amp Japan Ltd ロック機構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2011175775A (ja) * 2010-02-23 2011-09-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2420368A (zh) * 2010-09-28 2012-04-18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0137B2 (ja) 2009-03-06 2013-09-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高圧電線l字状コネクタ
JP4905542B2 (ja) * 2009-11-30 2012-03-28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05608B1 (ja) 2011-11-18 2012-03-28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928393B2 (ja) * 2013-03-29 2016-06-0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107376B2 (ja) * 2013-04-24 2017-04-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070519B2 (ja) * 2013-11-25 2017-02-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側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94872A (ja) * 1989-12-25 1991-08-26 Amp Japan Ltd ロック機構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2011175775A (ja) * 2010-02-23 2011-09-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2420368A (zh) * 2010-09-28 2012-04-18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91260B2 (ja) 2016-09-14
JP2014216136A (ja) 2014-11-17
US9306332B2 (en) 2016-04-05
CN104124581A (zh) 2014-10-29
US20140318860A1 (en) 2014-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4581B (zh) 连接器以及线束
CN104078797B (zh) 连接器以及线束
JP6107376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9118137B2 (en) Connector capable of restricting a relative rotational movement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connectors
CN102142641B (zh) 连接器
JP5329100B2 (ja) 電線付きコネクタ端子が挿入されたコネクタ
CN102142636B (zh) 连接器
JP6325505B2 (ja) コネクタ
CN108695631A (zh) 连接器
JP2016219249A (ja) コネクタ
US20160065031A1 (en) Motor and Female Connector
CN107819251B (zh) 连接器
JP6974381B2 (ja) コネクタ
JP5598849B2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およ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95420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3871528U (zh) 接头连接器组件
CN108604752A (zh) 连接器单元
WO2020230583A1 (ja) コネクタ
JP2022066652A (ja) 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を備えた電線付コネクタ
CN214337050U (zh) 插接装置
CN103069610B (zh) 用于容纳至少一个蓄电池单体的壳体
JP7157179B2 (ja) 配線器具
JP7409251B2 (ja) コネクタ
JP7424242B2 (ja) コネクタ
JP2021051853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