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1672B - 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1672B
CN104101672B CN201410141665.4A CN201410141665A CN104101672B CN 104101672 B CN104101672 B CN 104101672B CN 201410141665 A CN201410141665 A CN 201410141665A CN 104101672 B CN104101672 B CN 104101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intensity
summit
peak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16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1672A (zh
Inventor
木原隆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Corp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01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1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1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1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6Signal analysis
    • G01N30/8675Evaluation, i.e. decoding of the signal into analytical information
    • G01N30/8679Target compound analysis, i.e. whereby a limited number of peaks is analyse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基于利用三维色谱仪所获取到的时间、波长和强度的三维数据,来判断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强度是否超过预定的上限值。在该强度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在穿过峰顶的频谱中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λ1是峰顶波长,而λ2是属于该峰且强度处于预定范围内的波长。针对属于目标峰的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处频谱中计算λ1处的强度和λ2处的强度之间的比,并且选择所计算出的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基于该校正值和根据λ2处的色谱图所计算出的定量值,来确定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Description

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液相色谱仪或气相色谱仪等的色谱设备所用的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色谱设备是如下装置,其中该装置用于对试样进行分析,以获得表示示出信号强度(例如,输出电压)相对于时间的色谱图的一组数据(以下将这样一组数据称为“色谱图数据”)。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处理该色谱图数据以检测色谱图上出现的各峰,通过将所检测到的峰的位置(保留时间)与预设的识别表进行比较来识别与该峰相对应的物质(成分),并且根据该峰的高度或面积来计算该物质(成分)的浓度和/或量。以下将这种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称为“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
由于包括A/D转换器的信号处理电路在硬件方面存在限制,因此通常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在能够处理的信号水平方面存在一些限制。针对水平为上限以上或下限以下的信号的输入,该系统无法进行正确计算。
除针对信号处理的这种限制以外,还应当注意,利用色谱设备的检测器所获得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根据信号水平而改变。例如,在作为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器所使用的装置(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或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中,如图9所示,随着试样中的成分浓度的增加,信号强度的非线性通常变得更加明显,这导致定量判断的精度下降。另一方面,在信号上不可避免地叠加有各种噪声。为了应对这种情形,优选在分析之前使试样稀释,以使得试样内的各成分的浓度将落在预定范围(动态范围)内。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第十六改正日本薬局方”(日本药典第16版),2011年3月24日,日本厚生劳动省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液相色谱仪的应用其中之一是用于分析杂质相对于主成份的比例的杂质分析。例如,针对药品或相似产品频繁地进行杂质分析。
在分析试样中所包含的多个成分的情况下,如果目标成分的浓度没有彼此显著不同,则可以对试样的稀释率、检测器的灵敏度和其它参数进行设置,以使得所有目标成分将落在动态范围内。然而,如果目标成分的浓度极其不同,则无论设置如何都可能无法正确地检测所有成分;也就是说,用于正确地检测试样中的浓度最低的成分的设置可能导致与试样中的浓度最高的成分(主成分)相对应的信号的失真或饱和,而用于正确地检测最高浓度成分的设置可能导致最低浓度成分(杂质)被噪声遮蔽。
例如,日本药典第16版(非专利文献1)包括与乙酰半胱氨酸制品的纯度有关的说明,其中该说明规定除乙酰半胱氨酸以外的物质(杂质)应满足以下要求:在通过使用与测量波长被设置为220nm的紫外吸光光度计相连接的液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所获得的色谱图上,如利用面积百分比法所计算出的各物质的峰面积不应高于0.3%并且这些物质的峰的总面积不应高于0.6%(日本药典第16版日文版第311-312页或英文版第322-323页(这两个版本均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网站上公布),“アセチルシステイン純度試験(6)類縁物質”)。在用于正确地测量存在这种大的浓度差的成分的浓度比的传统方法中,制备稀释率低的试样和稀释率高的试样,并且根据这些稀释率来校正通过进行多次分析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以确定目标成分的浓度(或浓度比)。在另一传统方法中,在两个检测器中分别设置光路长度不同的两个单元(cell)以校正光路长度,由此可以通过一次分析来确定目标成分的浓度(或浓度比)。
即使在分析一个成分的情况下,如果该成分的浓度是预先未知的,则所检测到的强度可能超过动态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上需要调整试样的稀释率、检测器的灵敏度和其它参数,并且再一次进行测量。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其中利用该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可以通过一次分析并且利用一个检测器在宽的吸光度范围内确定各目标成分的浓度(或浓度比)。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是用于对利用三维色谱仪所获取到的时间、波长和强度的三维数据进行处理的系统,所述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a)设置部,用于基于所述三维数据,在穿过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的频谱中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λ1是峰顶波长,而λ2是属于所述峰且不同于λ1的波长;
b)计算部,用于针对属于所述峰的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处所获得的频谱中,计算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波长λ2处的强度之间的强度比;
c)自动校正值选择部,用于选择所述计算部针对各时间点分别计算出的强度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以及
d)成分定量部,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值以及所述波长λ2处的色谱图中的所述峰的定量值,来确定所述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根据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是用于对利用三维色谱仪所获取到的时间、波长和强度的三维数据进行处理的系统,所述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a)设置部,用于基于所述三维数据,在穿过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的频谱中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λ1是峰顶波长,而λ2是属于所述峰且不同于λ1的波长;
b)计算部,用于针对属于所述峰的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处所获得的频谱中,计算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波长λ2处的强度之间的强度比;
c)图形显示部,用于显示示出所述强度比和计算出所述强度比的所述频谱的时间点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图像;
d)校正值选择部,用于使得用户能够选择所述图形图像上所示的强度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以及
e)成分定量部,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值以及所述波长λ2处的色谱图中的所述峰的定量值,来确定所述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个优选模式中,所述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判断部,所述判断部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强度是否超过预定的上限值,并且在所述峰顶强度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设置部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设置部可以将波长λ2设置为强度等于或低于预定上限值并且等于或高于预定下限值的波长。
通常,应将判断部中所使用的“预定上限值”和设置部中所使用的“预定上限值”这两者设置为动态范围的上限值,尽管还可以使用较低且更安全的值或者实际上可接受的略高的值。
通常,应将设置部中所使用的“预定下限值”设置为动态范围的下限值,尽管还可以选择略高的值。
判断部中所使用的“预定上限值”和设置部中所使用的“预定上限值”彼此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
通常,“峰顶波长”应是与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相对应的波长,尽管该峰顶波长还可以是峰顶附近的任何波长。
“定量值”是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可以将校正值选择部所选择的校正值显示在上述图形图像上。
成分的频谱固有地具有该成分特有的形状。该形状不应根据成分的浓度的水平而改变。频谱形状的这种相似性在属于相同峰的不同波长处分别观察到的色谱峰的定量值之间产生特定相互关系。通过使用该关系,根据峰顶波长λ1的色谱峰要计算的目标成分的定量值可以根据属于相同峰的另一波长λ2的色谱峰的定量值来进行计算。然而,如果在峰顶波长λ1或另一波长λ2处的强度中包含极大误差(例如,如果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或另一波长λ2处的强度处于动态范围外),则该时间点处的频谱将失去其原有形状,这导致该时间点处所计算出的两个强度偏离上述关系。为了避免该情形,应设置特定标准,从而使用误差可接受地较小的时间范围内所确定的关系。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中,最初在穿过三维数据上的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的频谱中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λ1是峰顶波长而λ2是属于该峰且不同于λ1的波长。另外,该系统还可被配置成如下:仅在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强度超过动态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设置峰顶波长λ1和另一波长λ2并且计算(如后面所述的)校正值,而在峰顶强度没有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使用通常方法来根据峰顶波长λ1的色谱峰计算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接着,在穿过峰顶的频谱中,设置峰顶波长λ1和属于目标成分的另一波长λ2。如上所述,该另一波长λ2是强度处于动态范围内的波长。因此,可以以高精度计算波长λ2的色谱图中的目标成分的峰的定量值。
随后,针对属于目标成分的峰的各时间点,计算在该时间点处所获得频谱中的、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另一波长λ2处的强度之间的比。然后,根据预定的选择标准,选择λ1处的强度的误差或λ2处的强度的误差较小的时间范围内的强度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
可以以高精度获得如此选择的校正值以及在波长λ2的色谱图中所确定的目标成分的峰的定量值。因此,通过使用这些值,可以以高精度计算出波长λ1的色谱图中的峰的定量值(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因而,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扩展动态范围。在使用能够获取三维数据的色谱设备来分析混合有高浓度成分和低浓度成分的试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次分析并且利用一个检测器来进行针对两个成分的测量。此外,在分析试样中的浓度未知的一个成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展动态范围来采用一次分析并且利用一个检测器进行测量。
自动校正值选择部优选地应选择在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另一波长λ2处的强度这两者处于动态范围内的时间范围内所获得的强度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并且更优选地选择在这两个强度处于动态范围内的条件下所获得的最高强度比。在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另一波长λ2处的强度这两者处于动态范围内的时间范围内,强度比单调增加,从而接近特定恒定值。这意味着该时间范围内最高的强度比最精确地表示频谱的相似性。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强度比的最高值作为校正值来以高精度计算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中,将示出时间和强度比之间的关系的图显示在监视器或类似装置上,以使得用户能够选择这些强度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优选地,用户应当从强度比具有恒定值的时间范围中选择一个值,由此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的情况相同,可以以高精度计算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的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是基于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相同的技术思想的本发明的方法版本。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设置步骤,用于基于利用三维色谱仪所获取到的时间、波长和强度的三维数据,在穿过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的频谱中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λ1是峰顶波长,而λ2是属于所述峰且不同于λ1的波长;
b)强度比计算步骤,用于针对属于所述峰的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处所获得的频谱中,计算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波长λ2处的强度之间的强度比;
c)自动校正值选择步骤,用于选择所述强度比计算步骤中针对各时间点分别计算出的强度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以及
d)成分定量步骤,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值以及所述波长λ2处的色谱图中的所述峰的定量值,来确定所述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设置步骤,用于基于利用三维色谱仪所获取到的时间、波长和强度的三维数据,在穿过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的频谱中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λ1是峰顶波长,而λ2是属于所述峰且不同于λ1的波长;
b)强度比计算步骤,用于针对属于所述峰的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处所获得的频谱中,计算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波长λ2处的强度之间的强度比;
c)图形显示步骤,用于显示示出所述强度比和计算出所述强度比的所述频谱的时间点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图像;
d)校正值选择步骤,用于使得用户能够选择所述图形图像上所示的强度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以及
e)成分定量步骤,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值以及所述波长λ2处的色谱图中的所述峰的定量值,来确定所述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发明的效果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可以通过一次分析并且利用一个检测器在较宽的吸光度范围内确定目标成分的浓度(或浓度比)。因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完成分析。另外,该系统的结构更为简单并且对于缩减费用而言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系统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中进行的数据处理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要获得的三维数据的等高线图。
图4是根据三维数据所获得的、沿着时间=T1的线的频谱。
图5是根据三维数据所获得的、沿着校正用波长=λ2的线的色谱图。
图6是示出用于计算强度比的处理的概念的时间-波长-强度的三维图。
图7是属于目标峰的时间t处的频谱。
图8是示出时间和强度比之间的关系的图、以及在峰顶波长λ1和校正用波长λ2处分别获得的两个色谱图。
图9是示出检测器中的动态范围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液相色谱仪(LC)
2...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
3...数据处理系统
31...强度判断部
32...波长设置部
33...校正用定量值计算部
34...强度比计算部
35...图形显示部
36...校正值选择部
37...成分定量部
4...操作单元
5...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具体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是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系统的示意结构图。该分析系统包括:液相色谱仪(LC)1,用于在时间上分离液体试样中所包含的成分;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2,用于检测分离出的各成分在预定波长范围内的频谱;以及数据处理系统3,用于处理PDA2所产生的数据。数据处理系统3的实体是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装置(例如,RAM、HDD或SSD)和其它装置的常用计算机。该计算机安装有专用数据处理软件程序。通过执行该程序,实现了如图1所示的各种功能,诸如强度判断部31、波长设置部32、校正用定量值计算部33、强度比计算部34、图形显示部35、校正值选择部36和成分定量部37。
另外,操作单元4(例如,键盘和鼠标或相似指示装置)和显示单元5连接至数据处理系统3。
以下将参考图2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计算目标成分的定量值的处理。最初,将要分析的目标试样导入LC1,其中该LC1在时间上分离试样中所包含的成分。所获得的成分由PDA2单独检测。将检测数据顺次发送至数据处理系统3,其中该数据处理系统3产生如图3所示的时间、波长和强度的三维数据(步骤S1)。数据处理系统3中的强度判断部31判断该三维数据中的目标成分的峰(以下称为“目标峰”)的峰顶强度是否超过预定的上限值Pa(步骤S2)。该上限值Pa是考虑到PDA2、A/D转换器(未示出)和其它元件的动态范围而预先设置在数据处理系统3中的值。通常,使用该动态范围的上限值作为Pa,尽管还可以使用较低且更安全的值或实际上可接受的略高的值。
在步骤S2中,在判断为目标峰的峰顶强度等于或低于上限值Pa的情况下,数据处理系统3根据沿着目标峰的峰顶波长λ1所获取的色谱图利用通常方法来计算目标成分的定量值(峰面积或峰高),并且在不进行步骤S3~S7的处理的情况下完成整个计算。
在判断为目标峰的峰顶高度高于上限值Pa的情况下,根据沿着目标峰的峰顶波长λ1所获取的色谱图而计算出的目标成分的定量值将不是正确的值。因此,该操作进入步骤S3,以如下进行目标成分的定量值的校正。
在步骤S3中,在通过目标峰的峰顶的频谱(即,沿着图3的时间=T1的线所获取的频谱)中的属于目标峰的波长范围内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如图4所示,λ1是峰顶波长,并且λ2是强度等于或低于预定的上限值Pb且等于或高于预定的下限值Pc的另一波长(以下将λ2称为“校正用波长”)。与上限值Pa相同,上限值Pb是基于PDA2和其它元件的动态范围的上限值而预先设置在数据处理系统3中的值。步骤S2和S3中分别使用的上限值Pa和Pb可以彼此相等或不同。在本实施例中,Pa=Pb。
下限值Pc是基于上述动态范围的下限值而预先设置在数据处理系统3中的值。通常应将Pc设置为动态范围的下限值,尽管还可以使用略高的值。
校正用定量值计算部33根据三维数据来创建校正用波长λ2处的色谱图(校正用色谱图)(图5),然后在该校正用色谱图中计算与目标峰相对应的色谱峰的定量值A2(峰面积或峰高)作为校正用定量值(步骤S4)。由于色谱峰的最大值不高于动态范围的上限值,因此可以正确地计算该峰的定量值。
在属于目标峰的时间范围[Ta,Tb]内(图5和6)的各时间点t处,强度比计算部34获取波长λ1处的强度I1(t)和校正用波长λ2处的强度I2(t)(图7),并且如下计算强度比R(t)(步骤S5)。
R(t)=I1(t)/I2(t)
图形显示部35创建该强度比R(t)的图形并且将该图形显示在显示单元5上。如图8所示,在强度I1(t)和I2(t)中的至少一个处于动态范围外的情况下,频谱形状的相似性被破坏并且强度比R(t)偏离恒定值。作为对比,在这两个强度I1(t)和I2(t)都处于动态范围内的情况下,强度比R(t)近似恒定。因此,在这两个强度I1(t)和I2(t)都处于动态范围内的情况下,频谱之间的相似性处于最高水平,这意味着频谱高度可靠。在本实施例中,校正值选择部36将在这两个强度I1(t)和I2(t)都处于动态范围内的时间范围内所获得的强度比R(t)的平均值(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自动设置为校正值Rs。
在如此设置了校正值Rs的情况下,成分定量部37计算目标峰的定量值A1。具体地,如通过以下等式所示,通过将步骤S4中根据校正用波长λ2处的色谱图所获得的定量值A2乘以校正值Rs来计算定量值A1(步骤S7)。
A1=A2×Rs
因而,可以使用在PDA2的动态范围内所确定的定量值A2和校正值Rs来计算目标峰的正确的定量值A1。
校正值选择部36可被配置成代替自动设置校正值Rs,使得用户能够在显示单元5上所显示的强度比R(t)的图上选择强度比的其中一个。
可以利用波长设置部32基于三维数据来自动设置校正用波长λ2。用于自动设置校正用波长λ2的方法如下所述。
-获取目标峰在保留时间T1处的频谱。
-在该频谱中,选择峰顶波长λ1的+侧(较长波长侧)或-侧(较短波长侧)的强度值超过用户预先设置的“校正用波长的强度”的波长,作为校正用波长λ2(图4)。搜索方向(+或-)可以由用户预先选择、或者预先设置在系统中(在图4中,在-方向上进行搜索)。
在上述实施例中,判断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强度是否超过上限值Pa,并且仅在该强度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才进行步骤S3~S7的处理。然而,还可以始终进行这些处理。

Claims (4)

1.一种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利用三维色谱仪所获取到的时间、波长和强度的三维数据进行处理,所述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a)设置部,用于基于所述三维数据,在穿过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的频谱中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λ1是峰顶波长,而λ2是属于所述峰且不同于λ1的波长;
b)计算部,用于针对属于所述峰的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处所获得的频谱中,计算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波长λ2处的强度之间的强度比;
c)自动校正值选择部,用于选择所述计算部针对各时间点分别计算出的强度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以及
d)成分定量部,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值以及所述波长λ2处的色谱图中的所述峰的定量值,来确定所述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其中,所述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判断部,所述判断部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强度是否超过预定的上限值;以及
在所述峰顶强度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设置部设置所述峰顶波长λ1和所述波长λ2,其中将所述波长λ2设置为强度等于或低于所述上限值且等于或高于预定的下限值的波长。
2.一种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利用三维色谱仪所获取到的时间、波长和强度的三维数据进行处理,所述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a)设置部,用于基于所述三维数据,在穿过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的频谱中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λ1是峰顶波长,而λ2是属于所述峰且不同于λ1的波长;
b)计算部,用于针对属于所述峰的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处所获得的频谱中,计算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波长λ2处的强度之间的强度比;
c)图形显示部,用于显示示出所述强度比和计算出所述强度比的所述频谱的时间点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图像;
d)校正值选择部,用于使得用户能够选择所述图形图像上所示的强度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以及
e)成分定量部,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值以及所述波长λ2处的色谱图中的所述峰的定量值,来确定所述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其中,所述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判断部,所述判断部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强度是否超过预定的上限值;以及
在所述峰顶强度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设置部设置所述峰顶波长λ1和所述波长λ2,其中将所述波长λ2设置为强度等于或低于所述上限值且等于或高于预定的下限值的波长。
3.一种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设置步骤,用于基于利用三维色谱仪所获取到的时间、波长和强度的三维数据,在穿过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的频谱中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λ1是峰顶波长,而λ2是属于所述峰且不同于λ1的波长;
b)强度比计算步骤,用于针对属于所述峰的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处所获得的频谱中,计算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波长λ2处的强度之间的强度比;
c)自动校正值选择步骤,用于选择所述强度比计算步骤中针对各时间点分别计算出的强度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以及
d)成分定量步骤,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值以及所述波长λ2处的色谱图中的所述峰的定量值,来确定所述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其中,所述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判断步骤,所述判断步骤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强度是否超过预定的上限值;以及
在所述设置步骤中,在所述峰顶强度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设置所述峰顶波长λ1和所述波长λ2,其中将所述波长λ2设置为强度等于或低于所述上限值且等于或高于预定的下限值的波长。
4.一种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设置步骤,用于基于利用三维色谱仪所获取到的时间、波长和强度的三维数据,在穿过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的频谱中设置两个波长λ1和λ2,其中λ1是峰顶波长,而λ2是属于所述峰且不同于λ1的波长;
b)强度比计算步骤,用于针对属于所述峰的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处所获得的频谱中,计算峰顶波长λ1处的强度和波长λ2处的强度之间的强度比;
c)图形显示步骤,用于显示示出所述强度比和计算出所述强度比的所述频谱的时间点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图像;
d)校正值选择步骤,用于使得用户能够选择所述图形图像上所示的强度比的其中一个作为校正值;以及
e)成分定量步骤,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值以及所述波长λ2处的色谱图中的所述峰的定量值,来确定所述目标成分的定量值;
其中,所述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判断步骤,所述判断步骤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成分的峰的峰顶强度是否超过预定的上限值;以及
在所述设置步骤中,在所述峰顶强度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设置所述峰顶波长λ1和所述波长λ2,其中将所述波长λ2设置为强度等于或低于所述上限值且等于或高于预定的下限值的波长。
CN201410141665.4A 2013-04-09 2014-04-09 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 Active CN1041016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1159 2013-04-09
JP2013-081159 2013-04-09
JP2013-232043 2013-11-08
JP2013232043A JP6048373B2 (ja) 2013-04-09 2013-11-08 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1672A CN104101672A (zh) 2014-10-15
CN104101672B true CN104101672B (zh) 2016-01-13

Family

ID=51655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1665.4A Active CN104101672B (zh) 2013-04-09 2014-04-09 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39756B2 (zh)
JP (1) JP6048373B2 (zh)
CN (1) CN1041016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1803A1 (ja) * 2016-05-02 2017-11-09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データ処理装置
TW201908726A (zh) * 2017-07-21 2019-03-01 日商日立高新技術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頻譜資料處理裝置以及頻譜資料處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1205A (zh) * 1985-04-01 1987-01-24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液体色谱用多通道检测数据处理装置
CN101484792A (zh) * 2006-03-24 2009-07-15 爱科来株式会社 糖基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和浓度测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9782B2 (ja) * 1989-08-03 1999-04-05 日本分光工業株式会社 多波長検出器のデータ処理装置
JPH04355366A (ja) * 1991-05-31 1992-12-09 Shimadzu Corp 成分純度検定方法
JP2991405B2 (ja) * 1994-10-28 1999-12-20 株式会社コスモ総合研究所 ガソリンの性状分析方法及び装置
JPH09236593A (ja) * 1995-12-27 1997-09-09 Cosmo Sogo Kenkyusho:Kk グリース中の添加剤の定量方法
JP3648883B2 (ja) * 1996-10-28 2005-05-18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データ処理装置
JP4101682B2 (ja) * 2003-03-17 2008-06-18 サッポロ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虫類の混入時期判定方法
JP2004286663A (ja) * 2003-03-24 2004-10-14 Shimadzu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US7117103B2 (en) * 2004-06-03 2006-10-03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Rapid automatic target compound confirmation using deconvolution and spectral matching
JP2006058110A (ja) * 2004-08-19 2006-03-02 Shimadzu Corp 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データ処理装置
JP4835694B2 (ja) * 2006-10-31 2011-12-14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測定物質定量方法
JP5458913B2 (ja) * 2010-01-28 2014-04-02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三次元クロマトグラム用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装置
JP5742749B2 (ja) * 2012-02-23 2015-07-01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JP5757270B2 (ja) * 2012-04-26 2015-07-29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クロマトグラフ質量分析用データ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1205A (zh) * 1985-04-01 1987-01-24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液体色谱用多通道检测数据处理装置
CN101484792A (zh) * 2006-03-24 2009-07-15 爱科来株式会社 糖基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和浓度测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1672A (zh) 2014-10-15
US20140303904A1 (en) 2014-10-09
JP2014219379A (ja) 2014-11-20
JP6048373B2 (ja) 2016-12-21
US9739756B2 (en) 2017-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1734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romatograph
JP6132067B2 (ja) クロマトグラフ質量分析装置用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04070B2 (ja) クロマトグラム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JP5930066B2 (ja) 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US10539540B2 (en) Liquid chromatograph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detector output value fluctuation of liquid chromatograph
US20170356889A1 (en) Three-dimensional spectral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ocessing method
CN104101672B (zh) 色谱用数据处理系统和色谱用数据处理方法
CN103792205A (zh) 片剂杂质和抗张强度的高通量近红外灵敏快速无损分析
JP5954497B2 (ja) 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Castledine et al. Strategies for peak-purity assessment in liquid chromatography
JP6237510B2 (ja) 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並びにクロマトグラフ分析システム
JP6226823B2 (ja) クロマトグラフ質量分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954637A (zh) 色谱仪及色谱分析的定量方法
JP6879058B2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分析方法
JP6269803B2 (ja) 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US10895618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oper functioning of an analytic system and control composition for performing said method
US20230266287A1 (en) Chromatographic analyzer and program for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JP2001305054A (ja) 分光光度計
JP2023131244A (ja) スペクトル測定装置を用いた分析方法
JPH1151922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