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1126A -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1126A
CN104081126A CN201280068197.1A CN201280068197A CN104081126A CN 104081126 A CN104081126 A CN 104081126A CN 201280068197 A CN201280068197 A CN 201280068197A CN 104081126 A CN104081126 A CN 104081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eat
pass line
accumulation type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81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1126B (zh
Inventor
鸟田智弘
梅崎和幸
佐野道尚
安井浩
尾崎照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81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1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5/00Heating of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 F23L15/02Arrangements of re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23G7/0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 F23G7/061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 F23G7/065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 F23G7/06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preheating the waste gas by the heat of the combustion, e.g. recuperation type incinerator
    • F23G7/068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with supplementary heating using gaseous or liquid fuel preheating the waste gas by the heat of the combustion, e.g. recuperation type incinerator using regenerative heat recovery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7/00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Arrangements for using, or disposing of, waste gases
    • F27D17/008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Arrangements for using, or disposing of, waste gases cleaning g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本发明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具有:燃烧室(10),其用于燃烧废气;多个蓄热室(11、12),该多个蓄热室(11、12)中的各蓄热室的一端与该燃烧室连通;供给用开闭阀(14、15),其设于上述多个蓄热室中的各蓄热室的另一端,用于向蓄热室供给被处理气体;排出用开闭阀(16、17),其设于多个蓄热室中的各蓄热室的另一端,用于自蓄热室排出被处理气体;蓄热体(26、27),其设于多个蓄热室中的各蓄热室;排气管道(83),其与排出用开闭阀连接;以及旁通管道(31),其设为使该排气管道与燃烧室连通。在旁通管道上设有用于调整自燃烧室向排气管道流出的废气的流量的第1流量调整阀(34)。在旁通管道的内侧面的设有第1流量调整阀的区域安装有绝热材料的成形体(91)。

Description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蓄热体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粘接业(层叠式包装、粘接带等)的设施、印刷业(凹版印刷、胶版印刷)的设施、涂装设施、化学工厂、电子/陶瓷业的设施、工厂用清洗设施等中,会产生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等可燃性有害成分的废气。为了对该废气进行净化处理,以往,例如使用了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废气净化装置。
以往的废气净化装置例如包括多个蓄热室以及与这些蓄热室的上方连通的燃烧室,各蓄热室设有蓄热体以及成一对的安装有供气阀的供气口、安装有排气阀的排气口。该废气净化装置通过利用蓄热室的供气阀/排气阀切换废气的供气/排气来进行运转,从而进行废气的净化处理。
然而,根据废气净化装置的功能、用途,在装置内部流通的气体的温度较高,因此期望将因热量而使构成废气净化装置的各部件产生不良的情况抑制到最小限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70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因在装置内部流通的气体的热量而产生的不良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蓄热体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具有:燃烧室,其用于燃烧废气;多个蓄热室,该多个蓄热室中的各蓄热室的一端与该燃烧室连通;供给用开闭阀,其设于上述多个蓄热室中的各蓄热室的另一端,用于向蓄热室供给被处理气体;排出用开闭阀,其设于多个蓄热室中的各蓄热室的另一端,用于自蓄热室排出被处理气体;蓄热体,其设于多个蓄热室中的各蓄热室;排气管道,其与排出用开闭阀连接;以及旁通管道,其设为使该排气管道与燃烧室连通,在旁通管道设有用于调整自燃烧室向排气管道流出的废气的流量的第1流量调整阀,在旁通管道的内侧面的设有第1流量调整阀的区域安装有绝热材料的成形体。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中,设有用于使排气管道与燃烧室连通的旁通管道,利用设于该旁通管道的第1流量调整阀调整自燃烧室向排气管道流出的废气的流量,因此在燃烧室内产生剩余热量时,能够自燃烧室向排出管道排出高温的废气,从而保护设备。而且,在本发明中,在旁通管道的内侧面的设有第1流量调整阀的区域安装有绝热材料的成形体,因此能够减少因在旁通管道内部流通的废气的热量导致发生的问题(热变形、裂纹、表面涂装剥离、钢板被腐蚀等),从而延长旁通管道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绝热材料的成形体是形成为筒状的陶瓷纤维的成形体。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绝热材料的成形体是形成为筒状的陶瓷纤维的成形体,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因在上述的旁通管道内部流通的废气的热量导致发生的问题(热变形、裂纹、表面涂装剥离、钢板被腐蚀等),从而延长旁通管道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第1流量调整阀具有:旋转轴,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固定于旁通管道的内侧面;阀芯,其固定于该旋转轴;以及抵接构件,其以比陶瓷纤维的成形体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于旁通管道的内侧面,在阀芯转动而关闭时与阀芯抵接。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阀芯转动而关闭时与阀芯抵接的抵接构件以比陶瓷纤维的成形体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于旁通管道的内侧面,因此抵接构件与旁通管道的内侧面之间的连接部利用陶瓷纤维的成形体保持温度,不会直接被高温的废气加热。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排气管道的与旁通管道连接的部分设有将排气管道内的区域分割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的内筒构件,废气自旁通管道向该排气管道的内筒构件的内侧区域流出。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排气管道的与旁通管道连接的部分设有将排气管道内的区域分割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的内筒构件,因此温度比较低的废气穿过排气管道的外侧区域,温度比较高的自旁通管道流出的废气穿过排气管道的内侧区域,因此排气管道的壁面不会直接暴露于自旁通管道流出的温度比较高的废气。结果,采用本发明,能够防止排气管道发生变形、表面涂装剥离。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旁通管道是自第1流量调整阀到排气管道弯曲的弯曲路径,以使废气自第1流量调整阀到达排气管道所用的时间为规定时间。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采用自第1流量调整阀到排气管道弯曲的弯曲路径,由此使废气自第1流量调整阀到达排气管道所用的时间为规定时间,因此在处理醋酸乙酯等气味较重的气体的情况下,也能够与运转条件无关地使气味较重的气体始终以完全分解(完全燃烧)的状态导入排气管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规定时间为0.1秒~1.5秒的时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该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还具有:热量回收装置,其设在燃烧室的外部,用于回收在上述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量;和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其以使燃烧室与热量回收装置连通的方式设置,在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上设有用于调整自燃烧室向热量回收装置流出的废气的流量的第2流量调整阀。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设有用于回收在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量的热量回收装置,因此能够利用第2流量调整阀调整流量,从而使自燃烧室回收所需量的热量以用于其他目的。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该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还具有:第3流量调整阀,其设在排气管道的比与旁通管道连接的位置靠上游侧的位置;压力检测器,其用于检测燃烧室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部,其通过由该压力检测器检测出的压力控制第3流量调整阀的开度。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能够通过控制第3流量调整阀的开度,调整燃烧室内的静压,由此,能够稳定地向热量回收装置供给剩余热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供给用开闭阀和排出用开闭阀中的至少一者为截止式开闭阀,该截止式开闭阀构成为:以相对于关闭状态的阀芯的姿势向第1倾斜方向逐渐倾斜的方式进行打开动作,并且,在进一步向打开的方向进行动作时,阀芯逐渐进行动作以与关闭状态的阀芯的姿势平行,在进一步向打开的方向进行动作时,以向与上述第1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倾斜方向逐渐倾斜的方式进行打开动作。
采用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供给用开闭阀和排出用开闭阀中的至少一者为截止式开闭阀,该截止式开闭阀构成为:以相对于关闭状态的阀芯的姿势向第1倾斜方向逐渐倾斜的方式进行打开动作,并且,在进一步向打开的方向进行动作时,阀芯逐渐进行动作以与关闭状态的阀芯的姿势平行,在进一步向打开的方向进行动作时,以向与上述第1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倾斜方向逐渐倾斜的方式进行打开动作,因此能够缓和开闭时的静压变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截止式开闭阀的阀芯设有配重,以使阀芯向第1倾斜方向倾斜,在阀芯的与设有配重的位置相对称的位置设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通过与阀芯抵接来防止阀芯的该抵接部分上升,阀芯通过与限制构件抵接而向与关闭状态的阀芯的姿势平行的方向进行动作。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截止式开闭阀的阀芯设有配重,以使阀芯向第1倾斜方向倾斜,在阀芯的与设有配重的位置相对称的位置设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通过与阀芯抵接来防止阀芯的该抵接部分上升,因此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构造可靠地缓和开闭时的静压变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该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还具有彼此能够结合、分离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燃烧室和蓄热体设在第1壳体内,供给用开闭阀和排出用开闭阀设在第2壳体内。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该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具有彼此能够结合、分离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燃烧室和蓄热体设在第1壳体内,供给用开闭阀和排出用开闭阀设在第2壳体内,因此能够以第1壳体和第2壳体彼此分离的状态将装置搬入现场,而且,能够使搬入现场后的装配操作为所需的最小限度。结果,采用本发明,能够缩短现场的工期,还能够缩短整个工期。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能够减少因在装置内部流通的气体的热量而产生的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内部的图。图1的(A)是与主视图相对应的剖视图,是图1的(D)所示的A-A剖视图。图1的(B)是图1的(A)所示的B-B剖视图。图1的(C)是图1的(A)所示的C-C剖视图。图1的(D)是图1的(A)所示的D-D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排气管道和旁通管道的图。图2的(A)是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剖视图,图2的(B)是表示排气管道的内筒构件的安装状态的图,是沿图2的(A)中的X1-X1线看到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设于旁通管道的绝热材料的成形体的图。图3的(A)是设有第1流量调整阀的旁通管道的剖视图。图3的(B)是在设有第1流量调整阀的区域内的旁通管道的俯视剖视图。图3的(C)是表示图3的(A)中的X2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的(D)是表示图3的(A)中的X3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比较例的旁通管道的图。图4的(A)是比较例的旁通管道的剖视图。图4的(B)是表示图4的(A)中的X4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的(C)是表示图4的(A)中的X5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从燃烧室的侧面连接出的旁通管道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包括第2变形例的弯曲形状的旁通管道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分割位置的图。图7的(A)是主视图。图7的(B)是左视图。图7的(C)是右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分割位置的详细情况的图。图8的(A)是表示图7中的PPA部分的放大图。图8的(B)是表示图7中的PPB部分的放大图。图8的(C)是表示图7中的PPC部分的放大图。图8的(D)是表示图7中的PPD部分的放大图。图8的(E)是表示图7中的PPE部分的放大图。图8的(F)是表示图7中的PPF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在图7所示的分割位置分割开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在图7所示的分割位置分割开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左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下部单元的图。图11的(A)是主视图。图11的(B)是左视图。图11的(C)是右视图。图11的(D)是图11的(A)所示的E-E剖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上部单元的图。图12的(A)是主视图。图12的(B)是图12的(A)所示的F-F剖视图。图12的(C)是右视图。图12的(D)是俯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供给口和排出口设置的开闭阀的图。图13的(A)是表示用于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以往构造的开闭阀的剖视图。图13的(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中设置的开闭阀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设有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图。
图15是表示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作为供气阀/排气阀的开闭阀的变形例的、能够缓和开闭时的静压变动的开闭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附图标记1表示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该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适用于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可燃烧、可氧化的成分等的处理。
如图1所示,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包括:燃烧室10,其设有燃烧器;和多个蓄热室11、12,该多个蓄热室11、12中的各蓄热室的一端(上端)与该燃烧室10结合并连通。在上述多个蓄热室11、12中的各蓄热室11、12的一端(上端)与另一端(下端)之间设有蓄热体26、27。
其中,在图1中,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在该例中,向蓄热室12供给废气(被处理气体),自蓄热室11排出废气(已处理气体)。上述的向蓄热室11、12供给废气和自蓄热室11、12排出废气的处理可切换。并且,在图1中,“IN”表示向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供给废气,“OUT”表示排出已处理气体。
另外,在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的多个蓄热室11、12中的各蓄热室11、12的另一端(下端)分别设有供给用开闭阀14、15,在该供给用开闭阀14、15分别形成有用于供给被处理气体的供给口20、21。同样地,在多个蓄热室11、12中的各蓄热室11、12的另一端(下端)分别设有排出用开闭阀16、17,在该排出用开闭阀16、17分别形成有用于排出已处理气体的排出口22、23。
另外,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包括与排出口22、23连接的排气管道83以及使燃烧室10与排气管道83连通的旁通管道31。排气管道83为用于使已处理气体自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排出而导向规定场所的通路。旁通管道31为使燃烧室10与排出口22、23的排出侧连通的旁通通路。并且,旁通管道31设于燃烧室10的上部,具有用于调整自燃烧室10向排气管道83流出的废气的流量的第1流量调整阀34。该第1流量调整阀34为蝶形阀,能够通过阀芯93的旋转量调整燃料气体的流量。
如图2的(A)和图3的(A)所示,在旁通管道31的内侧面的设有第1流量调整阀34的区域设有绝热材料的成形体91。优选该绝热材料的成形体91为形成为筒状的陶瓷纤维的成形体。
在此,根据图3说明第1流量调整阀34。第1流量调整阀34具有:旋转轴92,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固定于旁通管道31的内侧面;阀芯93,其固定于该旋转轴92;抵接构件94;以及致动器99。旋转轴92设在与旁通管道3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抵接构件94以比陶瓷纤维的成形体91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于旁通管道31的内侧面(后述的内筒部95),且在阀芯93转动而关闭时该抵接构件94与阀芯93抵接。
该第1流量调整阀34利用旋转轴92使阀芯93转动,从而调整在旁通管道31内流通的废气的流量,并且通过使阀芯93与抵接构件94抵接而阻止废气在旁通管道31内流动。
如图3所示,旁通管道31具有内筒部95和外筒部96,在该内筒部95与外筒部96之间塞有矿棉等绝热材料97。该绝热材料97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陶瓷纤维板等。
上述的陶瓷纤维成形体91设在内筒部95的内侧。并且,抵接构件94通过焊接等焊接于内筒部95的内侧而与内筒部95成为一体。抵接构件94、内筒部95、旋转轴92、阀芯93均为具有规定强度的构件,由耐腐蚀的不锈钢制等形成。外筒体96也是具有规定强度的构件,由SS400(一般构造用轧制钢材)等形成。
如图3的(C)所示,抵接构件94比陶瓷纤维成形体91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因此陶瓷纤维成形体91为至少由上侧部分91a和下侧部分91b这两部分构件构成的分割构造。
在此,如图2所示,在燃烧室10的外壁部101的内表面设有矿棉等绝热材料102,在该绝热材料102的内侧设有陶瓷纤维板103。并且,在外壁部101设有朝向外壁部101内侧的柱螺栓销(未图示),将压板固定于该柱螺栓销,而将绝热材料102和陶瓷纤维板103固定。
如图3的(C)所示,上述的陶瓷纤维成形体91的上侧部分91a由抵接构件94支承。下侧部分91b由螺纹固定于燃烧室10的外壁部101的支承构件104支承。
接着,对在旁通管道31的内筒部95的设有第1流量调整阀34的区域设置绝热材料的成形体(陶瓷纤维成形体91)的优点进行说明。图4表示用于与本实施方式的旁通管道31(参照图2)进行比较的比较例的旁通管道331。在图4的比较例的旁通管道331设有调整阀334。调整阀334具有旋转轴392、阀芯393以及抵接构件394。
比较例的旁通管道331具有内筒部395、外筒部396以及绝热材料397。抵接构件394焊接于内筒部395。图4所示的内筒部395为不锈钢等,该内筒部395直接与高温的废气接触,因此可能发生热变形、出现裂纹等。而且,由于该变形、裂纹,有可能发生外筒部396的表面涂装剥离、钢板被腐蚀、钢板破损这样的问题,而产生需要更换、修补这样的问题。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中,如上述那样,陶瓷纤维成形体91设于内筒部95的内侧,因此能够减少因在旁通管道31的内部流通的气体的热量而产生的不良。由此,能够延长旁通管道31的使用寿命。
另外,对于比较例的旁通管道331,内筒部395通过焊接安装于安装构件404,该安装构件404焊接于燃烧室310的外壁部401。在内筒部395因废气的通过而发生热膨胀的情况下,外壁部401、外筒部396并没有被加热多少,因此在焊接部等反复产生应力。由此,可能会在内筒部395、内筒部395的安装部产生裂纹等。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中,如上述那样,陶瓷纤维成形体91设于内筒部95的内侧,因此能够减少因在旁通管道31的内部流通的气体的热量而产生的不良。由此,能够延长旁通管道31的使用寿命。
另外,对于比较例的旁通管道331,抵接构件394与内筒部395之间的接合部焊接在一起。该焊接部分直接被高温的气体加热。在该状态下进行关闭动作的阀芯393向内筒部395侧施加力。由此,可能会在焊接部分产生破损。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中,如上述那样,陶瓷纤维成形体91保持抵接构件94与内筒部95之间的焊接部的温度,因此能够防止在该焊接部分所产生的不良。
接着,根据图5说明第1变形例的旁通管道31。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也可以从燃烧室10的侧面连接出旁通管道31。在该第1变形例的情况下,利用安装构件110将绝热材料的成形体91固定。该第1变形例的旁通管道31利用绝热材料的成形体91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接着,根据图2详细地说明排气管道与旁通管道之间的连接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中,在排气管道83的与旁通管道31连接的部分设有内筒构件120。该内筒构件120为两端开放的筒状,并且,在与旁通管道31相对的面形成有开口部。排气管道83在其截面方向上被内筒构件120分割成内侧区域120a和外侧区域120b。通过螺栓等将设于排气管道83的内表面的安装板121和设于内筒构件120的外表面的安装板122固定而将内筒构件120安装于排气管道83。这样,自旁通管道31导入排气管道83的废气被导入内筒构件120的内侧区域120a。即,旁通管道31的内筒部95与内筒构件120连接,经由旁通管道31的内筒部95内的废气被导入排气管道83的内筒构件120内,向下游侧排出。
自旁通管道31导出的温度比较高的废气穿过内筒构件120的内侧区域120a,另一方面,自蓄热室11、12下部的排出口22、23导入排气管道83的温度比较低的废气穿过内筒构件120的外侧区域120b。导入内筒构件120的内侧区域120a的温度比较高的废气与流入内侧区域120a的温度比较低的废气混合而被冷却,进而,被穿过内筒构件120外侧的温度比较低的废气冷却。
其中,内筒构件120也可以为上游端封闭、下游端开放的构件,在该情况下,排气管道83内的废气经由内筒构件120的外侧区域120b,另一方面,自旁通管道31的内筒部95流出的废气穿过内筒构件120的内侧区域120a向下游侧排出。
在不设置该内筒构件120的情况下,排气管道83的壁面直接暴露于经由旁通管道31的高温的废气,因此壁面被加热,可能会导致排气管道83发生变形、表面涂装剥离。不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能够利用内筒构件120防止高温的废气直接流入排气管道83而与排气管道83接触。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中,在排气管道83中的与旁通管道31连接的连接部设有内筒构件120,而形成为双层构造,由此能够防止来自旁通管道31的高温的废气直接与排气管道83接触,而且,温度比较低的气体在内筒构件120的外侧流动,由此还能够发挥冷却效果。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中,能够防止排气管道83发生变形、出现裂纹、表面涂装剥离。
接着,根据图6说明第2变形例的旁通管道131。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中,也可以代替图2所示的旁通管道31,设置图6所示的旁通管道131。即使在设置该旁通管道131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排气管道83上设置上述的内筒构件120。
旁通管道131为自第1流量调整阀34到排气管道83的使以最短距离连接的直线路径弯曲而成的弯曲路径。旁通管道131为弯曲路径,因此与直线路径相比,废气的通过时间变长。
具体而言,旁通管道131的长度设定为经由第1流量调整阀34的废气自第1流量调整阀34起、到在排气管道83内合流为止的时间为0.1秒~1.5秒那样的长度。在此,该时间为通过计算由在燃烧室10内产生的剩余热量确定的旁通管道131内的平均流量和由管直径(截面积)确定的平均流速而得到的值。
使用图6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旁通管道131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在处理气味较重的气体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例如,在处理醋酸乙酯的情况下,在滞留时间不足时可能会生成作为中间物的气味更重的醋酸。
在旁通管道131的内表面施工有耐火浇注成形体131a,能够在高温状态下使废气滞留,因此,能够与运转条件无关地使气味更重的醋酸等气体始终以完全分解(完全燃烧)的状态导入排气管道83。
接着,根据图7~图12说明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的分为上下两部的构造。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采用分为上下两部的构造,由此使装置整体的大小紧凑,而且,若在卸下附属部件(后述的过滤箱87、控制盘顶部86、梯子85、燃烧用空气配管89、排气管道83、旁通管道31)的状态下、使分为上下两部的各单元为例如能够装载于运送车辆的程度的大小(宽度为3000mm,高度为3180mm,长度为5500mm),则是有利的。即,能够将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以使上侧单元与下侧单元分离的状态搬入现场。
通过做成分为上下两部的构造,能够使搬入现场后的装配操作为所需的最小限度,即仅需进行下部单元的安装(固定)、使该下部单元与上部单元结合以及安装附属部件便能完成装配。以往,在现场的装配繁杂,但通过做成该分为两部的构造,仅需使上下合体以及安装附属部件便能完成装配工序。由此,能够缩短在现场的工期,还能够缩短整个工期。其中,上述的大小是考虑到通常使用的运送车辆的情况的一例。
具体而言,如图7和图9所示,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包括彼此能够结合、分离的第1壳体41和第2壳体42。燃烧室10设于第1壳体41。多个蓄热室11、12的一端(上端)侧的部分设于第1壳体41,且另一端(下端)侧的部分设于第2壳体42。即,第2壳体42的后述的流通口形成构件24(参照图13)的上侧的部分作为蓄热室11、12发挥作用。通过使第1壳体41和第2壳体42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各蓄热室11、12。蓄热体26、27分别设在蓄热室11、12的第1壳体41侧。供给用开闭阀14、15和排出用开闭阀16、17设于第2壳体42。
接着,对上下单元的分割位置以及各单元与附属部件的分割位置进行说明。在图7中,PPA表示分割位置A,该分割位置A的详细情况如图8的(A)所示。分割位置A是将上部单元70和下部单元50上下分割开的位置。在分割位置A分割开的上部单元70和下部单元50成为图9所示那样的状态。在图7中,PPB表示分割位置B,该分割位置B的详细情况如图8的(B)所示。分割位置B是将下部单元50和过滤箱87分割开的位置,更详细而言,是将下部单元50的喷嘴部50a和自过滤箱87延伸出的鼓风配管87a分割开的位置。在分割位置B与下部单元50分割开的作为附属部件的过滤箱87成为图8所示那样的状态。
在图7中,PPC表示分割位置C,该分割位置C的详细情况如图8的(C)所示。分割位置C是将上部单元70和旁通管道31分割开的位置,更详细而言,是将上部单元70的喷嘴部70a和设于旁通管道31的开闭阀34分割开的位置。在图7中,PPD表示分割位置D,该分割位置D的详细情况如图8的(D)所示。分割位置D是将下部单元50和排气管道83分割开的位置,更详细而言,是将下部单元50的喷嘴部50b与排气管道83的接合部83a分割开的位置。在分割位置C、D与上部单元70和下部单元50分割开的排气管道83(带有旁通管道31)成为图9所示的状态。
在图7中,PPE表示分割位置E,该分割位置E的详细情况如图8的(E)所示。分割位置E是将下部单元50和控制盘顶部86的安装部86a分割开的位置。在分割位置E与下部单元50分割开的作为附属部件的控制盘顶部86成为图9所示那样的状态。在图7中,PPF表示分割位置F,该分割位置F的详细情况如图8的(F)所示。分割位置F是将上部单元70和梯子85的安装部85a分割开的位置。在分割位置F与上部单元70分割开的作为附属部件的梯子85成为图9所示那样的状态。
在图7中,PPG表示分割位置G。分割位置G是将下部单元50的燃烧鼓风部60和空气配管89分割开的位置。在图7中,PPH表示分割位置H。分割位置H是将上部单元70的燃烧器单元76和空气配管89分割开的位置。在分割位置G、H与燃烧鼓风部60和燃烧器单元76分割开的空气配管89成为图10所示那样的状态。上述的分割位置A~分割位置H分别成为在现场安装时的结合位置。并且,各结合位置(分割位置)处的紧固使用螺栓、螺母等紧固构件。
接着,根据图11说明下部单元50。下部单元50具有第2壳体42和基座构件51,在该基座构件51上安装有作为两个蓄热室11、12的料斗部发挥作用的第2壳体42。第2壳体42为与作为燃烧室10和蓄热室11、12发挥作用的第1壳体41成为一体那样的形状(水平面上的形状大致相同)。另外,在第2壳体42上一体地设有用于将该第2壳体42安装在该基座构件51上的柱状构件42a。在第2壳体42的柱状构件42a之间安装有用于构成下部单元50的侧面的隔音板53和门68。能够经由门68出入下部单元50内部。
如图1和图11的(D)所示,在第2壳体42的内部设有作为切换气闸发挥作用的上述的开闭阀14、15、16、17。上述的开闭阀14、15、16、17是阀芯14a、15a、16a、17a可上下动的截止式阀(也称作“截止气闸(ポペットダンパ)”)。
在作为料斗部发挥作用的第2壳体42的入口部和出口部分别安装有作为入口温度计发挥作用的热电偶66和作为出口温度计发挥作用的热电偶67。在由隔音板53隔开的内部,鼓风机56安装在基座构件51上。鼓风机56和第2壳体42如图1所示那样由管道56a连通。
在作为料斗部发挥作用的第2壳体42的下部安装有空气罐43、压力差信号发送器59。空气罐43也称作集管,其储存用于空气驱动作为切换气闸的上述开闭阀14、15、16、17的压缩空气。空气罐43与作为开闭阀14、15、16、17的驱动部的气缸由未图示的通气管连结。
压力差信号发送器59用于测量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的主体压力差。压力差信号发送器59由配管分别与料斗部52的入口部和出口部连结。燃烧鼓风部60设置在基座构件51的位于隔音板53内部的位置上,其喷出口与上部单元70由空气配管89连通。
在第2壳体42的侧面安装有供气板54。利用供气消音器61和供气扇62向隔音板53内部的空间送入空气,从而进行内部的换气。其中,换气后的空气由排气消音器63排出。另外,在第2壳体42的侧面设有检查口,在该检查口安装有检查口盖69。
主控制盘64设置在基座构件51上,该主控制盘64与下部单元50内的设备由电气配线连接。另外,经由中继盒65对上部单元70内的设备进行配线。
接着,根据图12说明上部单元70。上部单元70包括第1壳体41,在该第1壳体41内形成有燃烧室10。在燃烧室10内安装有燃烧器75和燃烧器单元76。燃料和燃烧用空气被在燃烧器单元76内调整为适当的流量之后供给至燃烧器75。在燃烧室10的上部等安装有多个热电偶80。该热电偶80是为了测量燃烧室10内的温度而设置的。由该热电偶80的输出和燃烧器75的输出来控制炉内温度。
在燃烧器单元76的上部安装有用于控制燃烧器单元76的燃烧器控制盘77。该燃烧器单元76和燃烧器控制盘77配置在燃烧器壳73内。另外,在第1壳体41设有用于进入燃烧器壳73的承载板(デッキ)74。燃烧器控制盘77与下部单元50的中继盒65由电气配线连接。在作为燃烧室10和蓄热室11、12发挥作用的第1壳体41的内部安装有绝热材料78,而成为绝热构造。在机壳(キャビネット)71的内部设有蓄热体26、27。
接着,根据图1说明上部单元70与下部单元50结合在一起的状态。在下部单元50的上侧连接上部单元70。排气管道83与下部单元50连接,其向上方延伸后,经弯管沿着横向排气。另外,排气管道83和上部单元70由热旁通气闸(旁通管道31)连结。
下部单元50内的燃烧鼓风部60与上部单元70内的燃烧器单元76由燃烧用空气配管89连结。由此,向燃烧器单元76供给燃烧用空气。
梯子85与上部单元70连接,供作业人员进入上部单元70。控制盘顶部86固定在下部单元50,其用于保护作业人员在操作主控制盘64(参照图6)时不被雨水等淋到。
在过滤箱87的上部安装有冷风吸入气闸88。该冷风吸入气闸88用于在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起动时导入外部气体。并且,过滤箱87用于去除被处理气体中的异物等。该过滤箱87与下部单元50内的鼓风机56连结。
接着,如图1所示,在上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中,在两个蓄热室11、12之间形成有分隔壁13,利用该分隔壁13使蓄热体26、27热绝缘。另外,为了抑制上部单元70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而将燃烧器75设在第1壳体41的侧面部。
第2壳体42形成为、水平面内的尺寸与第1壳体41的水平面内的尺寸相同、并且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长方体形状。在第2壳体42内部设有分隔壁18,该第2壳体42的内部利用该分隔壁18分成作为供给口20、21发挥作用的空间18a和作为排出口22、23发挥作用的空间18b。该分隔壁18形成在与形成在蓄热室11、12之间的分隔壁13大致正交的方向上。
接着,根据图13的(B)说明开闭阀。供给用开闭阀14、15和排出用开闭阀16、17是所谓的截止气闸(截止阀)。具体而言,开闭阀14~17具有流通口形成构件24,该流通口形成构件24设有流通口24a、24b、24c、24d,在该废气净化装置1中,流通口形成构件24形成为4个开闭阀共用的共用构件。并且,供气体向蓄热室11、12流入、自蓄热室11、12流出时的流路的构件也形成为共用的构件(第2壳体42)。由此,构造简单,能够实现紧凑化。
另外,开闭阀14~17分别具有阀芯14a、15a、16a、17a和作动缸14b、15b、16b、17b。阀芯14a~17a能够向靠近流通口形成构件24的方向以及远离流通口形成构件24的方向移动。即,阀芯14a~17a分别安装于作动缸14b~17b的杆14c、15c、16c、17c的顶端,能够与杆14c~17c的伸缩相应地移动。阀芯14a~17a向靠近流通口形成构件24的方向移动并与流通口形成构件24抵接而将流通口24a~24d关闭。并且,阀芯14a~17a离开流通口形成构件24而将流通口24a~24d打开。作动缸14b~17b在上述抵接、离开的方向(铅垂方向)上驱动阀芯14a~17a。
此外,如图13的(B)所示,阀芯14a~17a配置在相对于流通口形成构件24而言与蓄热体26、27相反的一侧(下侧)。阀芯14a~17a向靠近蓄热体26、27的方向(上侧)移动而将流通口24a~24d关闭。并且,阀芯14a~17a通过向离开蓄热体26、27的方向(下侧)移动而将流通口24a~24d打开。根据该特征,能够缩短废气净化装置1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为了比较该情况并说明该情况,图13的(A)表示以往所使用的构造。该以往的阀芯214配置在流通口形成构件224的上侧,因此在流通口形成构件224与蓄热体之间需要能够供阀芯214移动的空间。密封构件214d设在流通口形成构件224侧。并且,作动缸214b的杆214c变长,需要中间轴承225。在该中间轴承225设有润滑油供给部225a。相对于此,图8的(B)所示的开闭阀14~17不需要中间轴承、能够简化构造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密封构件14d~17d设在阀芯14a~17a侧,因此能够容易地更换密封构件。
另外,如图13的(B)所示,在阀芯14a~17a的要与流通口形成构件24抵接的部分(上侧的部分)形成有密封构件14d~17d。该密封构件14d~17d在阀芯14a~17a将流通口24a~24d关闭时将阀芯14a~17a与流通口形成构件24之间密封。在杆14c~17c上设有润滑油供给部25。
在上述的供给用开闭阀14、15和排出用开闭阀16、17中,各自的流通口形成构件24是共用的,因此,在第2壳体42中设有将第2壳体42的比流通口形成构件24靠下侧的部分分成两个空间18a、18b的分隔壁18。在由分隔壁18分开的一侧的空间18a形成有被设于一侧的蓄热室11的供给口20和设于另一侧的蓄热室12的供给口21。在另一侧的空间18b形成有被设于一侧的蓄热室11的排出口22和设于另一侧的蓄热室12的排出口23。将流通口形成构件24做成共用构件,并且在由分隔壁18分开的两个空间18a、18b分别适当地配置供给口20、21和排出口22、23,由此能够以装置简单且小型化的状态切换蓄热室11、12的供气侧和排气侧。换言之,能够使用于切换流向燃烧室10、蓄热室11、12的气体的流动方向的机构小型化,而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2壳体42设有将比流通口形成构件24靠上侧的部分分成两个空间19a、19b的分隔壁19。分隔壁19被设为与设于燃烧室10的分隔壁13大致平行且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与分隔壁13一同形成蓄热室11、12。由分隔壁19分开的一侧的空间19a作为蓄热室11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另一侧的空间19b作为蓄热室12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另外,设在流通口形成构件24上侧的分隔壁19和设在下侧的分隔壁18以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以便于发挥各自的作用。
每经过规定时间便切换上述的开闭阀14~17,由此切换蓄热室11、12的供气侧(供给被处理气体的一侧)和排气侧(排出已处理气体的一侧)而进行运转。另外,开闭阀的切换时机也可以基于出入口温度(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供给来的气体的温度以及排出的气体的温度而得到的温度)来确定。作为热量排出气闸的旁通管道31能够在产生剩余热量时排出废气以保护设备。而且,能够降低在蓄热体的预加热工序以及热量回收(蓄热)工序中的热负荷量。
代替通常类型的废气供给配管,经由第2壳体42内部的空间18a向各供给口20、21供给废气。该气体供给用空间18a与鼓风机56连接,经由过滤箱87向该气体供给用空间18a供给自各种设备排出的被处理气体、即废气。过滤箱87具有将废气中的尘埃除去的作用,并且还具有缓和压力变动的作用。自各排出口22、23经由第2壳体42内的空间18b排出已处理气体。该气体排出用空间18b与排气管道83连接,经由排气管道83向外部排出已处理气体。排气管道83的中途部分与旁通管道31连接。
另外,在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中,第2壳体42与用于将第2壳体固定、安装于设置位置的基座构件51一同构成下部单元50,在基座构件51上安装有用于向供给口20、21引导被处理气体的鼓风机56,在基座构件51与第2壳体42之间安装有隔音板53。
另外,在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中,上部单元70包括第1壳体41,下部单元50包括第2壳体42,因此上述上部单元70和下部单元50各自的宽度为2500mm~3000mm、高度为2500mm~3180mm、长度为4000mm~5500mm。上述的宽度、高度和长度的尺寸是考虑到日本国内的搬运限制而得到的,在搬运限制不同的国家,只要变更该尺寸即可。换言之,该废气净化装置1的宽度、高度和长度的尺寸是考虑到搬运限制而得到的尺寸。如上述那样,使上部单元70和下部单元50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降低至最低限度而实现小型化,由此将上部单元70和下部单元50的尺寸抑制在上述的尺寸范围内,从而能够实现以分割成上部单元70和下部单元50的状态将装置搬入现场,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在现场的装配、安装操作,从而不仅能够降低安装成本,而且还能够实现将搬入目的地的生产线发生停止的情况抑制在最小限度。
另外,在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中,设有图11所示那样的主控制盘64和燃烧器控制盘77,主控制盘64和燃烧器控制盘77设有用于连接通信电缆的连接端子,该通信电缆是用于将主控制盘64和燃烧器控制盘77连接起来的多条信号线缠绕而成的。由此,能够代替以往所需要的在现场对上部单元70侧的各设备进行配线的作业,仅需将通信电缆设置于燃烧器控制盘77。结果,实现了大幅度地减少现场的配线工程。
接着,对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的废气净化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所示,将蓄热室12作为供给侧,将蓄热室11作为排出侧。待处理的废气穿过第2壳体42的空间18a、经由供给口20到达蓄热室11。
接着,废气在经由第1壳体41的蓄热室12侧的蓄热体27时与该蓄热体27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另一方面,蓄热体27散热而被冷却。被蓄热体27加热并到达燃烧室10的废气在燃烧室10内进行所含有的成分的燃烧分解。
接着,燃烧后的已处理气体经由蓄热室11的蓄热体26。此时,已处理气体与蓄热体26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另一方面,蓄热体26蓄热。被冷却的已处理气体经由排出口22、穿过第2壳体42的空间18a而达到排气管道83。
若持续进行该运转,则一侧的蓄热室12的蓄热体27散热而被冷却,另一侧的蓄热室11的蓄热体26蓄热并被加热。因此,在经过恒定时间后,将蓄热室12的供给口21的开闭阀15关闭,将排出口23的开闭阀17打开。并且,将蓄热室11的供给口20的开闭阀14打开,将排出口22的开闭阀16关闭。通过该动作,使气体的流动方向反转,而将蓄热室12切换成排出侧,将蓄热室11切换成供给侧。
由此,接下来要处理的废气能够通过与充分蓄热后的蓄热体26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加热后的废气利用燃烧室10进行处理,之后与蓄热体27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排出。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将蓄热室12的供给口21的开闭阀15打开,将排出口23的开闭阀17关闭。并且,将蓄热室11的供给口20的开闭阀14关闭,将排出口22的开闭阀16打开。通过该动作,使气体的流动方向反转,而将蓄热室12切换成供给侧,将蓄热室11切换成排出侧。
每隔一定时间重复以上的动作,使运转持续进行,从而能够进行利用排热的高效的燃烧处理。
以燃烧室10内的温度值为恒定温度的方式一边测量热电偶80的温度、一边调整燃烧器75的输出。在废气所含有的待处理成分较多的情况下,燃烧室10内的温度因该成分的燃烧而上升。因此,在热电偶80的测量值达到某一恒定温度的情况下,一边停止燃烧器75的输出一边进行运转。而且,在热电偶80的测量值达到某一恒定温度的情况下,剩余热量经由作为热旁通气闸发挥作用的旁通管道31排出。该调整控制是通过如下这样进行的,即:一边对设置在燃烧室10内的热电偶80的温度进行测量一边调整第1流量调整阀34。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包括:燃烧室10;一对蓄热室11、12;供给口20、21;排出口22、23;蓄热体26、27;排气管道83;以及旁通管道31,在旁通管道31内的设有第1流量调整阀34的区域设有绝热材料的成形体91。由此,能够减少因在旁通管道31内部流通的废气的热量而产生的不良。
并且,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还包括彼此能够结合、分离的第1壳体41和第2壳体42,燃烧室10设于第1壳体41,蓄热体26、27设于第1壳体41,供给口20、21的开闭阀14、15以及排出口22、23的开闭阀16、17设于第2壳体42。
对于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如上述那样,能够通过使装置小型化且单元化,而简化在现场的安装、装配操作,从而能够将工期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还能够与被单元化的部分相应地使控制盘单元化,由此,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在现场的配线工程。
在此,对分为上下两部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以各种构件的状态搬入现场并在现场完成组装而构成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接着,根据图14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41除了具有上述的图1中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的结构之外,还具有:热量回收装置(热量回收系统)140,其设在燃烧室10的外部,用于回收在燃烧室10内产生的热量;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142,其设为使燃烧室10与热量回收装置140连通;以及第2流量调整阀143,其设于该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142。另外,热量回收装置140的出口侧与排气管道83连接。
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142是利用设于外部的热量回收装置140回收在燃烧室10内产生的热量所使用的管道。在此,在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142的内侧面靠第2流量调整阀143周边的部分也可以与上述的管道31的靠第1流量调整阀34周边的部分同样地设置绝热材料的成形体。
热量回收系统140具有换热器等,能够用于回收来自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41的热量而将该热量用于其他目的。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142向热量回收装置140引导在燃烧室10内燃烧后的废气。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41中,设有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142,因此在排气管道83的上游侧设有第3流量调整阀145。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41还包括:压力检测器144,其用于检测燃烧室10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部146,其根据压力检测器144的检测结果对设于排气管道83的第3流量调整阀145进行控制。
只要以例如利用压力检测器144检测出的燃烧室10内的静压范围为30mmAq~250mmAq的方式控制该第3流量调整阀145即可。并且,第3流量调整阀145的开度为100%~15%较好。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41能够通过控制第3流量调整阀145来调整燃烧室10内的静压。由此,能够稳定地向热量回收装置140供给剩余热量。即,燃烧室10内的静压可能会因燃烧室10内的废气浓度、废气流入燃烧室10时的温度等条件而发生变动。经由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142流入热量回收装置140的气体的流量同燃烧室10与热量回收装置140之间的静压差成正比。因此,燃烧室10的静压越稳定越好。在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41中,能够利用第3流量调整阀145、压力检测器144、控制部146稳定地供给剩余热量,从而稳定地进行热量回收。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41中,作为剩余热量排出用管道,设置了旁通管道31和热量回收旁通管道142这两者,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在旁通管道31的第1流量调整阀34与排气管道83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中间设置热量回收装置140。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41所起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接着,根据图15对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的作为供气阀/排气阀的开闭阀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141中,对于设于蓄热室11、12的作为供气阀/排气阀的开闭阀,设有根据图13的(B)说明的开闭阀14~17,因此能够实现紧凑化等。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141中,也可以使用图15所示的开闭阀164。如图15所示,开闭阀164为截止式开闭阀。
开闭阀164具有阀芯164a、作动缸164b、杆164c和密封构件164d。开闭阀164以相对于关闭状态的阀芯164a的姿势向第1倾斜方向S1逐渐倾斜的方式进行打开动作。并且,在进一步向打开的方向进行动作时,阀芯164a逐渐进行动作以与原来的姿势(关闭状态的阀芯164a的姿势)平行。之后,在进一步向打开的方向进行动作时,以向与第1倾斜方向S1相反的第2倾斜方向S2逐渐倾斜的方式进行打开动作。
第1倾斜方向S1和第2倾斜方向S2在包括杆164c在内的同一平面内相对于杆164c的中心线线对称。阀芯164a经由接头164f与杆164c连接。接头164f能够使阀芯164a在同一平面内向一方向和与该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第1倾斜方向S1和第2倾斜方向S2)倾斜。
在该阀芯164a的上表面上的外周侧设有配重168,以使阀芯164a向第1倾斜方向S1倾斜。在阀芯164a的上表面的与设有配重168的位置相对称的位置设有限制构件169,该限制构件169通过与阀芯164a抵接来防止阀芯164a的该抵接部分164e上升。配重168例如大致为5kg~50kg。通过限制构件169控制的阀芯164的倾斜范围为与水平方向(关闭状态的阀芯164a的姿势)成0度~60度的程度。
阀芯164a通过与限制构件169抵接而向与原来的姿势平行的方向进行动作,并且以向第2倾斜方向S2逐渐倾斜的方式进行打开动作。在此,开闭阀165也具有与开闭阀164基本相同的构造,但配重168的位置以及限制构件169的位置与开闭阀164中的不同,因此在开闭阀165中,阀芯165a的倾斜方向(第1倾斜方向和第2倾斜方向)与开闭阀164的方向S1、S2相反。开闭阀164、165中的一方为供气用开闭阀,另一方为排气用开闭阀。
在使用该开闭阀164、165的情况下,具有能够缓和开闭时的静压变动这样的优点。
附图标记说明
1、141、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10、燃烧室;11、12、蓄热室;14、15、16、17、开闭阀;20、21、供给口;22、23、排出口;26、27、蓄热体;31、131、旁通管道;34、第1流量调整阀;41、第1壳体;42、第2壳体;50、下部单元;70、上部单元;83、排气管道;91、陶瓷纤维的成形体;92、旋转轴;93、阀芯;94、抵接构件;95、内筒部;96、外筒部;97、绝热材料;99、致动器;104、支承构件;120、内筒构件;140、热量回收装置;142、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143、第2流量调整阀;145、第3流量调整阀;144、压力检测器;146、控制部;164、开闭阀。

Claims (11)

1.一种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利用蓄热体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其特征在于,
该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具有:
燃烧室,其用于燃烧废气;
多个蓄热室,该多个蓄热室中的各蓄热室的一端与该燃烧室连通;
供给用开闭阀,其设于上述多个蓄热室中的各蓄热室的另一端,用于向上述蓄热室供给被处理气体;
排出用开闭阀,其设于上述多个蓄热室中的各蓄热室的上述另一端,用于自上述蓄热室排出被处理气体;
蓄热体,其设于上述多个蓄热室中的各蓄热室;
排气管道,其与上述排出用开闭阀连接;以及
旁通管道,其设为使该排气管道与上述燃烧室连通,
在上述旁通管道上设有用于调整自上述燃烧室向上述排气管道流出的废气的流量的第1流量调整阀,
在上述旁通管道的内侧面的设有上述第1流量调整阀的区域安装有绝热材料的成形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中,
上述绝热材料的成形体是形成为筒状的陶瓷纤维的成形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中,
上述第1流量调整阀具有:旋转轴,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固定于上述旁通管道的内侧面;阀芯,其固定于该旋转轴;以及抵接构件,其以比上述陶瓷纤维的成形体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于上述旁通管道的内侧面,在上述阀芯转动而关闭时该抵接构件与上述阀芯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中,
在上述排气管道的与上述旁通管道连接的部分设有将上述排气管道内的区域分割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的内筒构件,废气自上述旁通管道向该排气管道的内筒构件的内侧区域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中,
上述旁通管道是自上述第1流量调整阀到上述排气管道弯曲的弯曲路径,以使废气自上述第1流量调整阀到达上述排气管道所用的时间为规定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中,
上述规定时间为0.1秒~1.5秒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中,
该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还具有:
热量回收装置,其设在上述燃烧室的外部,用于回收在上述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量;和
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其以使上述燃烧室与上述热量回收装置连通的方式设置,
在上述热量回收用旁通管道上设有用于调整自上述燃烧室向上述热量回收装置流出的废气的流量的第2流量调整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中,
该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还具有:
第3流量调整阀,其设在上述排气管道的比与上述旁通管道连接的位置靠上游侧的位置;
压力检测器,其用于检测上述燃烧室内的压力;以及
控制部,其通过由该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的压力控制上述第3流量调整阀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中,
上述供给用开闭阀和排出用开闭阀中的至少一者为截止式开闭阀,该截止式开闭阀构成为:以相对于关闭状态的阀芯的姿势向第1倾斜方向逐渐倾斜的方式进行打开动作,并且,在进一步向打开的方向进行动作时,阀芯逐渐进行动作以与关闭状态的阀芯的姿势平行,在进一步向打开的方向进行动作时,以向与上述第1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倾斜方向逐渐倾斜的方式进行打开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中,
在上述截止式开闭阀的阀芯设有配重,以使上述阀芯向上述第1倾斜方向倾斜,
在阀芯的与设有上述配重的位置相对称的位置设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通过与上述阀芯抵接来防止上述阀芯的该抵接部分上升,
上述阀芯通过与上述限制构件抵接而向与关闭状态的阀芯的姿势平行的方向进行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其中,
该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还具有彼此能够结合、分离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
上述燃烧室和上述蓄热体设在上述第1壳体内,上述供给用开闭阀和上述排出用开闭阀设在上述第2壳体内。
CN201280068197.1A 2011-11-25 2012-09-26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104081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7675 2011-11-25
JP2011257675 2011-11-25
PCT/JP2012/074746 WO2013077079A1 (ja) 2011-11-25 2012-09-26 蓄熱式排ガス浄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1126A true CN104081126A (zh) 2014-10-01
CN104081126B CN104081126B (zh) 2016-08-17

Family

ID=48469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8197.1A Active CN104081126B (zh) 2011-11-25 2012-09-26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41105B2 (zh)
CN (1) CN104081126B (zh)
TW (1) TWI565915B (zh)
WO (1) WO201307707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8834A (zh) * 2018-08-15 2019-01-25 中南大学 一种返式热能利用型组合式垃圾热解处理炉
CN111602024A (zh) * 2018-01-15 2020-08-28 株式会社电装 蓄热装置
CN113825952A (zh) * 2019-03-01 2021-12-21 艾森曼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蓄热式后燃烧装置、涂覆装置及涂覆物体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8587B2 (ja) * 2014-05-20 2016-03-08 中外炉工業株式会社 蓄熱式脱臭装置
CN109268846B (zh) * 2018-10-09 2019-08-16 苏州夏威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废气的燃烧处理系统
EP4235076A1 (en) * 2022-02-25 2023-08-30 MEGTEC Systems AB Regenerative thermal fluid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egenerative thermal fluid purification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2505C1 (en) * 1992-04-14 1993-05-19 Zeuna-Staerker Gmbh & Co Kg, 8900 Augsburg, De Double wall pipe providing intermediate chamber for lambda sensor support - is insulated to prevent loss of heat from exhaust gas of motor vehicle so that catalyser can be effective from cold start
JPH10115412A (ja) * 1996-10-09 1998-05-06 Chugai Ro Co Ltd 蓄熱式脱臭装置
JP2003130328A (ja) * 2001-10-23 2003-05-08 Takuma Co Ltd 蓄熱式排ガス処理装置及び蓄熱式排ガス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CN201724234U (zh) * 2010-06-04 2011-01-26 杰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节省空间的蓄热焚化炉
CN201779670U (zh) * 2010-09-05 2011-03-30 江苏金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热回收功能的一厢多室蓄热焚烧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7639B2 (ja) * 1994-08-12 2003-03-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高温用バタフライ弁の断熱構造
US5540584A (en) * 1995-02-03 1996-07-30 Cycle-Therm Valve cam actuation system for 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
JPH10317983A (ja) * 1997-05-21 1998-12-02 Nissan Motor Co Ltd 発電装置の外箱構造
JP3957542B2 (ja) * 2002-03-28 2007-08-15 中外炉工業株式会社 蓄熱式排ガス処理設備の操業方法
US20030221725A1 (en) * 2002-05-29 2003-12-04 Richard Greco Regenerative oxidizers with elliptical valve system
JP4024125B2 (ja) * 2002-10-18 2007-12-19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高温用バタフライ弁
JP2005003247A (ja) * 2003-06-10 2005-01-06 Chugai Ro Co Ltd 蓄熱式排ガス処理装置の蓄熱体構造
JP2009063091A (ja) * 2007-09-06 2009-03-26 Sintokogio Ltd 高温ガス排気部の断熱構造体および該断熱構造体の断熱施工方法
JP5344043B2 (ja) * 2009-09-22 2013-11-20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蓄熱燃焼式排ガス浄化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2505C1 (en) * 1992-04-14 1993-05-19 Zeuna-Staerker Gmbh & Co Kg, 8900 Augsburg, De Double wall pipe providing intermediate chamber for lambda sensor support - is insulated to prevent loss of heat from exhaust gas of motor vehicle so that catalyser can be effective from cold start
JPH10115412A (ja) * 1996-10-09 1998-05-06 Chugai Ro Co Ltd 蓄熱式脱臭装置
JP2003130328A (ja) * 2001-10-23 2003-05-08 Takuma Co Ltd 蓄熱式排ガス処理装置及び蓄熱式排ガス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CN201724234U (zh) * 2010-06-04 2011-01-26 杰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节省空间的蓄热焚化炉
CN201779670U (zh) * 2010-09-05 2011-03-30 江苏金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热回收功能的一厢多室蓄热焚烧炉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2024A (zh) * 2018-01-15 2020-08-28 株式会社电装 蓄热装置
CN109268834A (zh) * 2018-08-15 2019-01-25 中南大学 一种返式热能利用型组合式垃圾热解处理炉
CN113825952A (zh) * 2019-03-01 2021-12-21 艾森曼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蓄热式后燃烧装置、涂覆装置及涂覆物体的方法
CN113825952B (zh) * 2019-03-01 2024-02-09 艾森曼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蓄热式后燃烧装置、涂覆装置及涂覆物体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41105B2 (ja) 2016-12-07
JPWO2013077079A1 (ja) 2015-04-27
WO2013077079A1 (ja) 2013-05-30
TWI565915B (zh) 2017-01-11
CN104081126B (zh) 2016-08-17
TW201331522A (zh) 201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1126A (zh)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US20110011315A1 (en) Oxyfuel Boil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Oxyfuel Boiler
CN104285101A (zh)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CN104976763A (zh) 空气预混加热器
JP6800594B2 (ja) 廃棄物処理設備及び廃棄物処理設備の操炉方法
CN102213440A (zh) 氧-燃料燃烧氧化剂加热器内部设置
JP2012526964A (ja) 再生式の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こにおけるガスの漏れを減らす方法
EP263695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laring waste gas
EP2980476B1 (en) Pressurized fluidized furnace equipment
CN104302977A (zh)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CN103392095B (zh) 蓄热式废气净化装置
CN103429960B (zh) 排气净化装置
KR101907396B1 (ko) 산소제조기능을 갖는 순산소 가열로 및 그의 작동방법
CN105588323A (zh) 燃气热水器
JP5229600B1 (ja) 排ガス浄化装置
KR102175427B1 (ko) 배가스 현열 회수 장치
KR102067303B1 (ko) 가압유동로 시스템의 비상정지 방법
JP2002213739A (ja) 蓄熱式バーナを有する加熱炉の操業方法および加熱炉
JP5874662B2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および排ガス処理方法
Blasiak et al.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HTAC). Test furnace at KTH. Final report
KR20190076566A (ko) 배가스 현열 회수 장치
JP2013200088A5 (zh)
KR20170111888A (ko) 연소용 공기에 의한 열손실을 최소화하는 연소설비
CZ9228U1 (cs) Zařízení k čištění a spalování plynů z šachtové pece
JP2002147751A (ja) 炉圧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