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6652B - 粉末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粉末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6652B
CN104076652B CN201310548263.1A CN201310548263A CN104076652B CN 104076652 B CN104076652 B CN 104076652B CN 201310548263 A CN201310548263 A CN 201310548263A CN 104076652 B CN104076652 B CN 104076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supply port
conveying
sensor
rest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482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6652A (zh
Inventor
酒向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6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6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6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6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粉末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粉末输送装置包括具有供应端口的输送路径。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和已容纳在输送路径中的旧粉末一起通过输送路径被输送。该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构件,该输送构件包括旋转轴和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布置在旋转轴上。输送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布置在输送路径中并且被旋转从而将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和旧粉末朝向粉末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输送,同时将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与旧粉末混合。在该粉末输送装置中,输送路径包括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作为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和旧粉末的混合物的粉末朝向下游侧的输送。在该粉末输送装置中,输送构件包括使得粉末堆积的堆积部,且限制部与堆积部相对。

Description

粉末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之类的图像形成设备使用显影装置,显影装置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在这种显影装置中,显影辊被设置成与感光体相对。例如,包括具有磁性特性的载体和通常由树脂形成的色调剂的双组分显影剂由搅拌输送构件搅拌并从供应输送构件供应至显影辊。
在已知的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中,具有螺旋叶片的搅拌输送构件布置在显影剂搅拌腔室内。搅拌输送构件被旋转,由此搅拌显影剂同时输送显影剂(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11-00286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末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它们呈现了改进的混合性能,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以该混合性能与旧粉末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粉末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具有供应端口。通过所述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和已经容纳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旧粉末一起通过所述输送路径被输送。该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构件,该输送构件包括旋转轴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布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输送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中,所述输送构件被旋转从而将通过所述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和所述旧粉末朝向粉末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输送,同时将通过所述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与所述旧粉末混合。在该粉末输送装置中,所述输送路径包括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作为通过所述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和所述旧粉末的混合物的粉末朝向下游侧的输送。在该粉末输送装置中,所述输送构件包括使得所述粉末堆积的堆积部,所述限制部与所述堆积部相对。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粉末输送装置中,所述堆积部是在与所述限制部相对的位置形成在所述旋转轴上的搅拌叶片。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粉末输送装置中,所述搅拌叶片是形成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凸起,并且所述凸起具有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对的表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粉末输送装置中,所述堆积部由所述螺旋叶片的不连续部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粉末输送装置中,所述限制部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形成为与所述供应端口连续。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粉末输送装置中,所述限制部在所述粉末输送方向上形成在所述供应端口的上游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在所述粉末输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供应端口的下游侧,该传感器检测所述粉末的浓度,其中所述限制部形成在所述供应端口和所述传感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显影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在该显影装置中,利用通过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粉末对图像进行显影。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粉末输送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利用通过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粉末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显影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将借助所述显影装置显影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不设置当前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一种呈现了改进混合性能的粉末输送装置,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以该混合性能与旧粉末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不设置当前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一种呈现了改进混合性能的粉末输送装置,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以该混合性能与旧粉末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能够提供一种呈现了改进混合性能的粉末输送装置,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以该混合性能与旧粉末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能够提供一种呈现了改进混合性能的粉末输送装置,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以该混合性能与旧粉末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不设置当前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一种呈现了改进混合性能的粉末输送装置,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以该混合性能与旧粉末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不设置当前结构的情况相比,抑制了粉末朝向上游侧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不设置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一种其中更精确地检测粉末的浓度的粉末输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不设置当前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一种呈现了改进混合性能的显影装置,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以该混合性能与旧粉末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不设置当前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一种呈现了改进混合性能的图像形成设备,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以该混合性能与旧粉末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与不设置当前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一种呈现了改进混合性能的图像形成设备,通过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以该混合性能与旧粉末混合。
附图说明
将基于如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成图;
图2是上盖被移除了的显影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从搅拌输送路径侧所观看的显影装置的前视图;
图4是示出了粉末输送装置的搅拌输送构件、搅拌输送路径等的平面图;
图5示出了沿着图3中的线V-V截取的显影装置的倾斜部;
图6是示出了凸起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7是从浓度传感器单元侧所观看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了浓度传感器单元和浓度传感器单元周围的区域的放大平面图;
图9是示出了浓度传感器单元和浓度传感器单元周围的区域的后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浓度传感器单元和浓度传感器单元周围的区域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了显影容器的平面图;
图12是沿着图9中的线XII-XII截取的浓度传感器单元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0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浓度传感器单元和浓度传感器单元周围的区域的剖视图;
图14A是示出了第一变型的显影装置的色调剂供应端口和色调剂供应端口周围的区域的平面图,图14B是沿着图14A中的线XIVB-XIVB截取的剖视图,而图14C是沿着图14A中的线XIVC-XIVC截取的剖视图;
图15A是示出了第二变型的显影装置的色调剂供应端口和色调剂供应端口周围的区域的平面图,而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线XVB-XVB截取的剖视图;
图16A是示出了第三变型的显影装置的色调剂供应端口和色调剂供应端口周围的区域的平面图,而图16B是沿着图16A中的线XVIB-XVIB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图17是示出了第四变型的显影装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总体构成图。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根据供应至其的图像信息在用作记录介质的示例的例如纸张P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控制器2、感光体10、充电器20、曝光单元30、显影装置40、转印单元50、定影单元60、清洁单元70和片材容器80。
控制器2包括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之类的计算单元和存储器并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的部件的操作。
感光体10是圆筒形旋转体,该旋转体包括保持图像并在由图1中的实心箭头表示的方向上旋转的由有机感光材料形成的感光层。感光体10相对于图1的页面沿深度方向延伸。
充电器20例如使用在与感光体10的表面接触的同时旋转的充电辊等,从而施加预定的充电电压。充电器20可以是接触充电类型或非接触充电类型。接触充电类型的充电器20与感光体10接触,从而通过使用刷子等对感光体10进行充电。非接触充电类型的充电器20通过利用电晕放电对感光体10充电。
曝光单元30利用根据图像数据的光照射已经由充电器20充电的感光体10的表面,从而根据电位差形成具有潜像电位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随着感光体10的旋转而被旋转至布置显影装置40的位置。
显影装置40包括可旋转的显影辊41。粘附至显影辊41的色调剂T被移动到感光体10。色调剂T用作粉末的示例。色调剂T由于形成在感光体10上的静电潜像与带电的色调剂T之间的电位差而被移动到感光体10的表面。这样,在感光体10上形成色调剂图像。该色调剂图像随着感光体10的旋转而被移动到布置转印单元50的位置。
显影装置40还包括显影容器400和上盖410。在显影容器400中包括搅拌输送构件42、供应输送构件43、分离壁44和补充单元45。搅拌输送构件42用作搅拌含有色调剂T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下称为显影剂D)的输送构件的示例。供应输送构件43将显影剂D供应至显影辊41。补充单元45给搅拌输送构件42补充色调剂T。上盖410具有凸起411,各凸起411用作与在显影剂D的表面上漂浮的色调剂T的流动干涉的限制部的示例。
下面描述显影装置40的细节。
图2是上盖410被移除的显影装置40的平面图。
参照图2,在平面图中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的显影装置40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深度方向上延伸,从而与图1中所示的感光体10相对。
搅拌输送构件42和供应输送构件43分别布置在形成于显影容器400中的搅拌输送路径420和供应输送路径430中,分离壁44位于这两个输送路径之间。分离壁44具有形成在两个端部处的开口440和开口450。色调剂T从搅拌输送路径420通过开口440被传送至供应输送路径430。色调剂T从供应输送路径430通过开口450被传送到搅拌输送路径420。
用作供应端口的示例的色调剂供应端口46在搅拌输送路径420的中央部和一端之间设置在靠近搅拌输送路径420的一端的位置。色调剂T通过色调剂供应端口46从图1所示的补充单元45供应。色调剂T从补充单元45通过色调剂供应端口46供应至显影装置40。通过色调剂供应端口46新供应到显影装置40的色调剂T称为新粉末,而在供应新粉末之前已经被容纳在显影装置40中的显影剂D称为旧粉末。
显影辊41和供应输送路径430彼此基本平行地布置。
通过色调剂供应端口46供应的色调剂T借助搅拌输送构件42与显影剂D一起在搅拌输送路径420中被搅拌并在与显影剂D混合的同时沿由图2中的箭头表示的方向被输送。新色调剂T通过被搅拌并与显影剂D混合而静电带电,并被静电吸附到具有磁性特性的载体。以下,对于色调剂T输送方向,将供应色调剂T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将色调剂T被输送到的一侧称为下游侧。
在搅拌输送路径420中被从上游侧输送到下游侧的显影剂D通过开口440被传送到供应输送路径430。被传送到供应输送路径430的显影剂D由供应输送构件43在供应输送路径430中沿图2中的箭头表示的方向被输送。色调剂T在供应输送路径430中被输送的同时被吸附到显影辊41。
因为色调剂T被吸附到显影辊41而使得色调剂T的浓度已经降低的显影剂D通过开口450被传送至搅拌输送路径420并由搅拌输送构件42在搅拌输送路径420中朝向色调剂供应端口46被输送。显影剂D再次被补充通过色调剂供应端口46被传送的色调剂T。这样,新粉末被逐渐地供应至旧粉末,并且显影剂D在由图2中的箭头表示的路径中在显影容器400中循环。
在显影容器400的搅拌输送路径420中设置浓度传感器单元500。浓度传感器单元500用作检测色调剂T的浓度的传感器的示例。浓度传感器在搅拌输送路径420的中央部与另一端之间靠近搅拌输送路径420的另一端的位置在搅拌输送路径420中设置在色调剂供应端口46的下游侧,所述另一端位于与设置色调剂供应端口46的一侧相对的一侧。期望的是,如上所述将浓度传感器单元500设置在作为新粉末的色调剂T与作为旧粉末的显影剂D混合的位置的下游侧。此外,通过将浓度传感器单元500设置在下游侧,更精确地检测在色调剂T被吸附到显影辊41之前的显影剂D中的色调剂T的浓度。
图3是从搅拌输送路径420侧所观看的显影装置40的前视图。这里,图3示出了其中浓度传感器单元500被移除了的显影装置40。
在图3中,供附装浓度传感器单元500的附装部460形成在显影容器400中。稍后将详细地描述浓度传感器单元500至附装部460的附装。
下面详细地描述粉末输送装置的搅拌输送构件42和搅拌输送路径420。
图4是示出了粉末输送装置的搅拌输送构件42、搅拌输送路径420等的平面图。图5示出了沿着图3中的线V-V截取的图3所示的显影装置40的倾斜部。这里,从图4省略了供应输送构件43。
参照图4,搅拌输送构件42具有轴42a和双叶片型螺旋叶片42b。轴42a用作旋转轴的示例。双叶片型螺旋叶片42b具有布置在轴42a上的两个螺旋叶片,每个螺旋叶片都是螺旋叶片的示例。双叶片型螺旋叶片42b具有螺旋叶片42b1和螺旋叶片42b2。在双叶片型螺旋叶片42b中,螺旋叶片42b1和螺旋叶片42b2沿着轴42彼此相差180度的相位。
搅拌输送构件42可旋转地布置在搅拌输送路径420中。
螺旋叶片42b1和螺旋叶片42b2均具有彼此分离开360度相位的多个不连续部42c,从而螺旋叶片42b1的一些部分和螺旋叶片42b2的一些部分在轴42a的轴向方向上分别从螺旋叶片42b1和螺旋叶片42b2移除。
参照图4和图5,两个凸起411(图1中示出了其中一个)彼此间隔开,从而与不连续部42c相对。在图4中,凸起411由虚线示出。通过将螺旋叶片42b1的一些部分和螺旋叶片42b2的一些部分移除,用于输送显影剂D的不连续部42c的输送能力在不连续部42c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均降低。这致使显影剂D堆积在不连续部42c处。沿着螺旋叶片42b1和42b2设置的凸起411与显影剂D的流动干涉。因而,显影剂D进一步堆积。
此外,通过设置多个凸起411,即使在显影剂D的表面的位置在输送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变化时,任何一个凸起411均可以与漂浮在显影剂D的表面上的色调剂T的流动干涉。搅拌输送路径420填充有以下程度的显影剂D,即:将螺旋叶片42b1和42b2埋在显影剂D中。
作为新粉末的色调剂T从上方被供应到作为旧粉末的显影剂D的表面。由于在色调剂T和显影剂D没有彼此混合的情况下在色调剂T和显影剂D之间存在大的比重差,因此色调剂T在显影剂D的表面上漂浮的同时被输送到下游侧。在这种情况下,色调剂T未必被正确地充电,结果,可能存在诸如图像有缺陷之类的缺陷。
图6是示出了凸起411的形状的示意图。每个凸起411均具有隧道形状,从而凸起411沿着与轴42a的外周一致的弧形形状覆盖搅拌输送构件42,而且凸起411不与搅拌输送构件42接触。因而,在搅拌输送路径420中,搅拌输送构件42和凸起411之间的空间较小。当色调剂T漂浮在显影剂D的表面上时,色调剂T被凸起411阻挡。
参照图4和5,均用作搅拌叶片的示例的四个板构件42d与凸起411中的对应一个凸起相对地设置在轴42a的不连续部42c中的每个不连续部中,从而与该凸起411对应。板构件42d从轴42a突出,从而每个板构件42d的大表面与轴42a的旋转方向侧平行。板构件42d被布置成使得一对两个板构件42d在轴42a的方向上并排布置,而另一对板构件42d布置在轴42a的相反侧,其中轴42a介于这两对板构件之间。板构件42d的表面可以略微倾斜以面对上游侧或下游侧。
当轴42a旋转时,板构件42d使得不连续部42c中的、被凸起411阻挡的色调剂T在旋转方向上移动,由此向显影剂D施加使显影剂D进行旋转的力。通过这些力,被凸起411阻挡的色调剂T与显影剂D混合。
在以上描述中,使用了具有不连续部42c的双叶片型螺旋叶片。然而,可以使用单叶片型螺旋叶片,或者可以使用没有不连续部42c的连续螺旋叶片。期望的是在与凸起411相对的位置将板构件42d设置在轴42a上。
下面详细地描述浓度传感器单元500。
浓度传感器单元500检测显影剂D中的色调剂T的浓度。
图7是从浓度传感器单元500侧所观看的显影装置40的立体图,示出了附装至图3中所示的显影容器400的浓度传感器单元500。
图8是示出了浓度传感器单元500和浓度传感器单元500周围的区域的放大平面图。图9是示出了显影装置40的一部分的后视图。图10是示出了显影装置40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了显影容器400的平面图。
图12是沿着图9中的线XII-XII截取的剖视图。图13是沿着图10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浓度传感器单元500和浓度传感器单元500周围的区域的剖视图。
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浓度传感器单元500附装至形成显影容器400的搅拌输送路径420的壁。用于输入和输出信号的信号电缆510连接至浓度传感器单元500。
参照图3、图11和图12,在显影容器400中形成有圆筒形附装部460。浓度传感器单元500的具有圆柱形形状的传感器本体520被挤压在附装部460中。在具有附装部460的显影容器400中,在附装部460的内侧形成开口421。当传感器本体520附装至附装部460时,传感器本体520的端表面530从开口421露出,从而使端表面530与正被输送的显影剂D接触。
此外,与传感器本体520的端表面530的直径相比,搅拌输送路径420的圆筒形表面具有更小的曲率。因而,开口421具有基本椭圆形形状,该椭圆形形状的长轴在显影剂D的输送方向上。
参照图12,传感器本体520的端表面530从显影容器400的外侧压靠在显影容器400的壁470上并固定至该壁470。壁470形成在椭圆形(参见图11)开口421的短轴方向上。由于传感器本体520的端表面530压靠并固定至壁470,因此,搅拌输送构件42与传感器本体520的端表面530之间的间隙的制造变化得以减少。
此外,由于传感器本体520挤压在圆筒形附装部460中并且其端表面530从显影容器400的外侧压靠在显影容器400的壁470上并固定至该壁470,因此抑制了显影剂D通过供附装传感器本体520的部分泄漏。
此外,参照图11和图13,在显影容器40的其中形成有具有开口421的搅拌输送路径420的内表面中,倾斜部480形成为布置在显影剂D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借助这些倾斜部480,使得显影剂D可靠地与传感器本体520的端表面530接触。这提高了检测精确度。
此外,位于上游侧的倾斜部480的起始位置被布置在从螺旋叶片42b1和42b2的不连续部42c偏移的位置。通过从不连续部42c偏移,抑制了显影剂D的堆积。
转印单元50将形成在感光体1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已经由输送辊91输送的纸张P上。已经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由输送辊91输送到定影单元60。
定影单元60包括定影辊61和压力辊62。定影辊61用作包括热源的压力接收本体的示例。压力辊62与定影辊61相对。形成在纸张P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被加热并经受压力从而被定影。色调剂图像已经由定影单元60定影的纸张P由输送辊91输送并被容纳。
清洁单元70在色调剂图像已被转印到纸张P上之后清除留在感光体10的表面上的色调剂等。片材容器80容纳多张纸张P。一张纸张P由片材供送辊90从片材容器80拾取,并由输送辊91输送到转印单元50。
对于配备有显影装置40的图像形成设备1,提高了搅拌显影剂D和色调剂T的搅拌性能,色调剂T被充分地充电,从而获得没有条纹、非均匀浓度等的图像。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凸起411的位置和形状不限于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那些位置和形状。下面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与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元素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第一变型
图14A是示出了第一变型的显影装置140的色调剂供应端口46和色调剂供应端口46周围的区域的平面图。图14B是沿着图14A中的线XIVB-XIVB截取的剖视图,图14C是沿着图14A中的线XIVC-XIVC截取的剖视图。在该第一变型中,凸起411的位置和输送构件的形状与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位置和形状不同。
参照图14A至图14C,显影装置140包括搅拌输送构件142和供应输送构件143。搅拌输送构件142和供应输送构件143分别包括螺旋叶片142b和143b,螺旋叶片142b和143b均包括布置在轴142a上且没有不连续部的单个叶片。这里,螺旋叶片142b和143b中的一个可以具有与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螺旋叶片类似的双叶片型螺旋叶片。
在当前变型中,凸起411在色调剂供应端口46的下游侧与色调剂供应端口46连续。通过色调剂供应端口46供应的色调剂被凸起411阻挡,从色调剂供应端口46向下运动并被输送。
第二变型
图15A是示出了第二变型的显影装置240的色调剂端口46和色调剂供应端口46周围的区域的平面图。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线XVB-XVB截取的剖视图。在该第二变型中,凸起的形状与第一变型的凸起411的形状不同。
当前变型的凸起4110具有位于其端部的倾斜部。凸起4110的端部可以朝向搅拌输送构件142侧或供应输送构件143侧向下倾斜。
借助凸起4110的倾斜部,在色调剂供应端口46中产生了显影剂D的流动。当在色调剂供应端口46中产生流动时,色调剂在色调剂供应端口46中被散开,因而将色调剂有效地供应至显影剂D。
第三变型
图16A是示出了第三变型的显影装置340的色调剂供应端口46和色调剂供应端口46周围的区域的平面图。图16B是沿着图16A中的线XVIB-XVIB截取的剖视图。沿着线XVB-XVB截取的剖视图与图15B相同。第二变型和第三变型之间的差别在于,在第三变型中添加了凸起4111。
凸起4111设置在色调剂供应端口46的一侧,该侧与色调剂供应端口46的在第二变型中设置有凸起4110的一侧相反。凸起4111的端部朝向与第二变型的凸起4110朝向其向下倾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向下倾斜。
借助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凸起4110和4111,在色调剂供应端口46的两侧,在色调剂供应端口46中产生了显影剂D的附加流动。当在色调剂供应端口46中产生色调剂的附加流动时,色调剂供应端口46中的色调剂更容易散开。因而,更有效地供应显影剂D。
第四变型
图17是示出了第四变型的显影装置540的平面图。与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其他变型相比,在第四变型中,凸起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增加。
在当前变型中,凸起4112和4113分别设置在色调剂供应端口46的下游侧和上游侧。
在当前变型中,凸起4112和4113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增加,从而更容阻挡显影剂D。
此外,由于设置了位于上游侧的凸起,因此抑制了朝向上游侧悬浮在空中的色调剂的运动。这可以抑制装置中的色调剂泄漏等。
所述限制部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另选地为除了在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变型中描述的凸起的形状之外的形状,只要该限制部与在显影剂D的表面上漂浮的粉末的流动干涉即可。限制部不必形成在上盖中。例如,限制部可以形成在搅拌输送路径420的侧表面上。
由于凸起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增加,因此显影剂D得到更好的搅拌。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D的流动失去平衡。因而,凸起可以包括其间形成有间隙的多个凸起。
如下结构可以添加至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变型的结构。如下所有结构都通过限制部堆积显影剂D。具体地说,当如下结构中的任何一个结构设置在限制部的上游侧时,显影剂D的输送速度都降低。
例如,减小螺旋叶片的外径,减小螺旋叶片的螺旋的间距或增加旋转轴的直径。
在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变型中,描述了作为粉末的色调剂T和作为粉末的显影剂D。然而,在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其中新粉末和旧粉末在被搅拌的同时被输送的各种设备。例如,这里描述的技术可以应用于诸如其中新色调剂和旧色调剂在单组分显影剂方法中彼此混合的显影装置之类的装置。
为了示明和描述之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其目的并非穷尽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明显地,许多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然的。选择并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最佳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用于各种实施方式并具有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粉末输送装置,该粉末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具有供应端口,通过所述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和已经容纳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旧粉末一起通过所述输送路径被输送;以及
输送构件,该输送构件包括旋转轴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布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输送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中,所述输送构件被旋转从而将通过所述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和所述旧粉末朝向粉末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输送,同时将通过所述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与所述旧粉末混合,
其中,所述输送路径包括第一限制部,该第一限制部限制作为通过所述供应端口供应的粉末和所述旧粉末的混合物的粉末朝向下游侧的输送,该第一限制部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
其中,所述输送构件包括使得粉末堆积的堆积部,
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与所述堆积部相对,并且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形成为与所述供应端口连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该粉末输送装置还设置有第二限制部,该第二限制部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形成为与所述供应端口连续,并且在所述粉末和所述旧粉末的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限制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二限制部在与所述第一限制部的端部设置的倾斜部相反的方向上设置有倾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堆积部是在与所述第一限制部相对的位置形成在所述旋转轴上的搅拌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搅拌叶片是形成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凸起,并且所述凸起具有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对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堆积部由所述螺旋叶片的不连续部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堆积部由所述螺旋叶片的不连续部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堆积部由所述螺旋叶片的不连续部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该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
在所述粉末输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供应端口的下游侧的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所述粉末的浓度,
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形成在所述供应端口和所述传感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该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
在所述粉末输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供应端口的下游侧的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所述粉末的浓度,
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形成在所述供应端口和所述传感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该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
在所述粉末输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供应端口的下游侧的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所述粉末的浓度,
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形成在所述供应端口和所述传感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该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
在所述粉末输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供应端口的下游侧的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所述粉末的浓度,
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形成在所述供应端口和所述传感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该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
在所述粉末输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供应端口的下游侧的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所述粉末的浓度,
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形成在所述供应端口和所述传感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该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
在所述粉末输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供应端口的下游侧的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所述粉末的浓度,
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形成在所述供应端口和所述传感器之间。
14.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
其中,利用通过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粉末对图像进行显影。
1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输送装置,
其中,利用通过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粉末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1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将借助所述显影装置显影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CN201310548263.1A 2013-03-26 2013-11-07 粉末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40766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4054 2013-03-26
JP2013064054A JP5874668B2 (ja) 2013-03-26 2013-03-26 粉体搬送装置、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6652A CN104076652A (zh) 2014-10-01
CN104076652B true CN104076652B (zh) 2020-04-07

Family

ID=51598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48263.1A Active CN104076652B (zh) 2013-03-26 2013-11-07 粉末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01346B2 (zh)
JP (1) JP5874668B2 (zh)
CN (1) CN104076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67450A (ja) * 2016-03-18 2017-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822041B2 (ja) * 2016-09-28 2021-01-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932549B2 (ja) * 2017-05-22 2021-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搬送スクリュー及び現像装置
JP6932548B2 (ja) * 2017-05-22 2021-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搬送スクリュー及び現像装置
JP7069948B2 (ja) * 2018-03-28 2022-05-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506944B (zh) * 2019-08-09 2021-04-30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多工位自适应核桃预破壳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3078A (ja) * 1988-08-30 1990-03-02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2001092253A (ja) * 1999-09-20 2001-04-06 Canon Inc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21470A (ja) * 2004-05-06 2005-11-17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器
JP2006178381A (ja) * 2004-11-26 2006-07-06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55453A (zh) * 2006-04-14 2007-10-17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03814A (ja) * 2007-01-26 2008-09-04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42056A (ja) * 2007-03-27 2008-10-09 Brother Ind Ltd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6487A (ja) * 2008-06-16 2010-02-04 Sharp Corp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1812B2 (ja) * 1993-12-17 1999-11-22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装置
JP4072362B2 (ja) * 2002-03-14 2008-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54096A (ja) 2002-07-23 2004-02-1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現像装置
JP2004085877A (ja) 2002-08-27 2004-03-1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現像装置
JP4465959B2 (ja) 2002-12-19 2010-05-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440A (ja) * 2005-03-11 2006-09-21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28887B2 (ja) * 2006-06-20 2011-07-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US8295737B2 (en) * 2007-01-26 2012-10-23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4840527B2 (ja) 2010-10-06 2011-12-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688012B2 (en) * 2010-11-04 2014-04-01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65624B2 (ja) * 2011-08-19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3078A (ja) * 1988-08-30 1990-03-02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2001092253A (ja) * 1999-09-20 2001-04-06 Canon Inc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21470A (ja) * 2004-05-06 2005-11-17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器
JP2006178381A (ja) * 2004-11-26 2006-07-06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55453A (zh) * 2006-04-14 2007-10-17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03814A (ja) * 2007-01-26 2008-09-04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42056A (ja) * 2007-03-27 2008-10-09 Brother Ind Ltd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6487A (ja) * 2008-06-16 2010-02-04 Sharp Corp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6652A (zh) 2014-10-01
JP5874668B2 (ja) 2016-03-02
US20140294446A1 (en) 2014-10-02
JP2014191038A (ja) 2014-10-06
US9201346B2 (en) 2015-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6652B (zh) 粉末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7272376B (zh) 显影剂搅拌输送器
CN103995450B (zh) 传送部件、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175923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攪拌搬送方法
CN104142615B (zh)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184660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44272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00467B2 (ja) 現像剤供給装置
EP2680086B1 (en) Developer storage body,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4034854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57427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758212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9122199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211149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0624B2 (ja) 現像剤供給装置
JP6365448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723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装置
EP2667261B1 (en) Conveyance device
US1014615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ssembly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blocking member
JP6662430B2 (ja) 撹拌搬送部材、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5785B2 (ja) 現像剤充填容器及び該容器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8824A (ja) 現像装置
JP5594906B2 (ja) 撹拌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11464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83504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