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3937A - 一种用于纺织机尤其是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纱线导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纺织机尤其是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纱线导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3937A
CN104073937A CN201410115467.0A CN201410115467A CN104073937A CN 104073937 A CN104073937 A CN 104073937A CN 201410115467 A CN201410115467 A CN 201410115467A CN 104073937 A CN104073937 A CN 104073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motion part
guiding device
yarn guiding
spi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54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尔根·施奈德
乌韦·海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 Textil & Faserforschung (de)
Deutsche Institute fuer Textil und Faserforschung Stuttgart
Original Assignee
Inst Textil & Faserforschung (d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 Textil & Faserforschung (de) filed Critical Inst Textil & Faserforschung (de)
Publication of CN104073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39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 D01H7/02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permanent twist
    • D01H7/04Spindles
    • D01H7/18Arrangements on spindles for suppressing yarn ballo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 D01H7/02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permanent twist
    • D01H7/52Ring-and-traveller arrangements
    • D01H7/56Ring-and-traveller arrangements with freely-rotatable rings; with braked or dragged rings ; Lubric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的纱线导向装置,其被安置在用于提供纱线的拉伸装置和用于将纱线卷绕至带盘的旋转驱动的纺锤之间,其中,纱线在拉伸装置和纺锤之间含有旋转。设置有运动部装置,运动部装置在以轴向方向参考纺锤往复运动的支撑装置处借助于轴承装置来存储,其中,轴承装置具有至少三个支撑辊,三个支撑辊分别围绕与纺锤的轴平行地走向的卷轴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分别在其周向上圆周方向上具有这样的轮廓,该轮廓在运动部装置的外部地构造的相应的匹配轮廓上走向,使得运动部装置与纺锤同轴可旋转地设置,其中,运动部装置具有用于换向纱线的换向装置,换向装置被如此地设置,使得离开换向装置的所述纱线以切线方向被拉至所述带盘并且由此将运动部装置设置于旋转之中。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纺织机尤其是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纱线导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的纱线导向装置,该纺织机用于设置在用于提供纱线的拉伸装置和用于将该纱线卷绕至带盘的旋转地驱动的纺锤之间,其中,该纱线在该拉伸装置和该纺锤之间含有旋转。
背景技术
纺织机能够为处理短纤维的纺织机,尤其是为环锭纺纱机,其中,首先存在微长的短纤维带,尤其是粗纱线,然后借助于拉伸装置来拉伸,其中,所拉伸的短纤维带在该文献中称为“纱线”,将借助于纱线导向装置来旋转并且借助于纺锤来卷绕。
粗纱线在此为相对细的微长的由短纤维制成的纤维带,其具有较少的旋转即具有所谓的保护旋转,其用于尽量稳定细的纤维带,从而使得该纤维带是可纺织的。典型地,粗纱线的细度在0.9Nm至5Nm之间,其中,其旋转更大的细度通常至少在并且其中通常在20T/m和75T/m之间。
此类的粗纱线如今在实际中借助于所谓的环锭纺纱机最终纺织成成品的纱线。在环锭纺纱机中,纺织过程开始于具有减少纤维数量的拉伸装置之中将每个长度单位的粗纱线纺织成期望的细度的待纺织的纱线,其通常在25Nm至200Nm之间。其后实质上的成品的纱线的形成具有纤维的旋转沿着该拉伸装置而下。该旋转在此将通过在环上旋转的运动部来产生。同时,通过环/运动部系统将纱线以锥形纱线球的形式卷绕至旋转驱动的纺锤之上的作为带盘的套筒上。其中,该纱线从直接在拉伸装置输出端处所位于的纺织区直线地经过纱线导向孔进入气球区。在那里的纱线张力保持动态的均衡至另外的在运动部处所量取的力。每个运动部周转带来了纱线的旋转,该旋转接下来进入由该拉伸装置所连续地进行的纱线之中。通过最终确定的旋转在纱线中产生所需的强度,其中,该旋转在制成的纱线中通常在200T/m至2000T/m之间。
在此类的环锭纺纱机的生产率方面的限制将通过卷绕过程的不同的一系列问题所给出。如果转速升高了,那么运动部在环上的速度也将升高,由此运动部由于摩擦而引起的磨损和温度也将持续上升,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得运动部必须被更换。此外,在更高的转速时将由于持续上升的离心力而使得在纺织区中的纱线张力持续上升,该离心力实现在气球区的旋转地纱线之上,进而引起纱线断线。此外,通过更高的转速将在气球区中由于纱线的空气摩擦而需要更多的能量消耗,由此将消弭了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而带来的优点。
此外,为了防止粗纱线而适合的纺纱机为钟形、拱形或者漏斗形纺纱机,其中,钟形的、拱形的或者漏斗杯形的导向元件被翻在纺锤之上。在此类的纺纱机上该导向元件的顺流而下的末端处设置的纱线导引装置用于将该纱线换向为锥形纱线球。该纱线导向装置的顺流而上地将该纱线引入该导向元件的内侧,进而避免以气球形成为条件的问题。
然而,该导向元件由于其质量将被主动地驱动,其中,在该导向元件和锥形纱线球之间必然存在周向转速差,该差精确地相应于转动速度。在此因为该转动速度在纺锤为恒定的转速时根据转动直径的不同而振荡,所以尤其是在更高的工作速度时来足够精确地调节该导向元件的驱动装置的转速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而在构建锥形纱线球和纱线断线时将会产生干扰。因此,此类的纺纱机在实践中并不可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纺织机的改进的纱线导向装置。
该任务将借助于在开始时所提及的类型的纱线导向装置如此地加以解决,即设置一个运动部装置,其在轴向方向上参考纺锤往复运动的支撑装置处借助于轴承装置来支撑,其中,所述轴承装置具有至少三个支撑辊,其分别围绕与所述纺锤的轴平行地走向的卷轴旋转地支撑并且所述三个支撑辊分别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这样的轮廓,所述轮廓在所述运动部装置的外部所构造的相应的匹配轮廓上走向,从而使得所述运动部装置与所述纺锤同轴可旋转地被制成,其中,所述运动部装置具有用于换向所述纱线的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被如此地设置,使得离开所述换向装置的所述纱线以切线方向被拉至所述带盘并且由此被设置与旋转之中。
运动部装置应该理解为可旋转地引入纱线和/或换向的装置。所述运动部装置能够再次被如此地构造和设置,使得至少一个轴向的分段具有此类的内径,即所述内径能够搭接所述纺锤、其上设置的套筒和其上由纱线构建的带盘。
其中,所述运动部装置借助于轴承装置与所述纺锤同轴可旋转地制成,其中,所述轴承装置具有至少三个支撑辊,它们分别围绕与所述纺锤的轴平行地走向的卷轴可旋转地制成并且它们分别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以下轮廓,所述轮廓在所述运动部装置处的外部构造的相应的匹配轮廓上走向,进而使得所述运动部装置与所述纺锤同轴可旋转地制成。相较于所述运动部装置设置在轴承的内环的孔中的解决方案,所述支撑辊的轴承能够具有本质上较小的中心的直径,从而使得所述支撑辊和最后也使得所述运动部装置能够以本质上更高的转速来驱动。为此的原因在于所提及的所述轴承的边界转速与其中心的直径近乎成反比。所述中心的直径在此为在轴承的外环和内环间的重心的圆的直径。
当人们想到所述运动部装置必须具有约50mm的内径以便能够制造具有40mm的直径的作为锥形纱线球绕制的带盘时,由此可达到的转速提升和由此改进的纺织机的生产率是显著的。但是,这将引起在将所述运动部装置安置入轴承的孔中时必须具有约60mm的中心的直径。与之相反地,所述支撑辊的所述轴承能够例如具有10mm的中心的直径。倘若如今所述支撑辊和所述运动部装置具有相同的外径,那么所述运动部装置的所述边界转速能够上升至六倍。只要所述支撑辊的外径例如出于空间原因仅能够具有所述运动部装置的一半的外径,那么所述运动部装置的所述边界转速还能够上升至三倍。
其中,能够应用尤其是摩擦极小的轴承,进而为了旋转所述运动部装置而待克服的摩擦是很小的。
为了安全地支撑所述运动部装置,通常来说三个在匹配轮廓上走向的支撑辊是足够的。同样地,通过更多数量的支撑辊能够提高所述轴承装置的稳定性。通常来说,当所述轴承装置精确地具有匹配轮廓和其上以其相应的轮廓走向的支撑辊是足够的。然而,也能够设置所述轴承装置具有多个匹配轮廓,在其上分别走向有至少三个支撑辊。
所述运动部装置能够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由在其上构造有匹配轮廓的环和例如孔或者由金属丝制成的钩的换向装置组成。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能够比在轴承的孔中设置的运动部装置的纱线导向装置或者比具有钟形、拱形或者漏斗形的导向元件的纱线导向装置具有明显更小的旋转质量。
与用于换向所述纱线的所述换向装置相结合地能够实现所述运动部装置的较小的质量并且该较小的摩擦在旋转所述运动部装置时能够放弃所述运动部装置的主动的驱动,所述换向装置被如此地设置,使得离开所述换向装置的纱线以切线方向被拉至所述带盘并且由此将所述装置中设置于旋转之中。所述运动部装置的驱动能够因此仅仅通过由所述纺锤所拉的纱线来实现。由此产生了所述运动部装置的自我调节的驱动,自主地平衡所述纺锤转速的改变和/或所述转动直径。以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纱线断线和由于所述纱线张力的驱动相关的振荡而引起的带盘构建的干扰。
其中,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能够代替传统的环/运动部系统,从而使得避免了其磨损问题和/或速度限制的效果。此外,该换向装置的环形轨道能够具有更大的半径,比环锭纺纱机的运动部的环形轨道来说,该半径在给定转速时由运动部的最大速度来限制。因此,能够借助于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来产生具有更大的直径的带盘或者锥形线球。
所述纱线导向装置尤其是适于纺纱机,其将纱线粗线以0.9Nm至5Nm之间的细度并且以20T/m至75T/m之间的旋转来纺纱并且其将制造旋转的纱线以在25Nm至200Nm之间的细度和在200T/min至2000T/m之间的旋转来产生。原则上来说,所提出的纱线导向装置但是也能够使用在这样的纱线粗线所产生的锭壳之中。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辊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地分布地设置。应当理解,在通过卷轴和纺锤的轴走向的线之间的角度一样大。如果例如设置了三个支撑辊,那么在这些线之间的角度的值分别为。以这样的方式得出了运动部装置的特别稳定的支撑,这实现了即便在更高的转速时的运动部装置的安静的转动。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辊的所述轮廓和在所述运动部装置处的匹配轮廓如此地一起作用,使得运动部装置轴向和径向地得以支撑。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支撑辊既能够承担运动部装置的轴向也能够承担径向上的导引,从而使得另外的轴承元件变成不必要的了。在第一实施例中,支撑辊的轮廓凹形地构造并且匹配轮廓凸形地加以构造。但是,支撑辊的轮廓凸形地构造并且匹配轮廓凹形地加以构造也是可以想象的。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辊的所述轮廓分别被构造在优选地由塑料制成的圆片处是有利的,该圆片分别被安置在轴承的外环处用于旋转地制成相应的支撑辊。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支撑辊的外径实质上大于支撑辊的轴承的外径。由此能够使得支撑辊在给定的周向转速时下降,这将提高纱线导向装置的可能的工作速度。圆片由塑料制成其中特别相较于金属圆片来说在制造上更物美价廉,轻便并且减振。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轴承被构造为滚动轴承,优选地为滚珠轴承,特别优选地为深沟滚珠轴承。此类的轴承相较于滑动轴承来说在启动时具有更小的摩擦。由此减小了在启动纱线导向装置时纱线断线的危险。滚珠轴承特别是合适的,因为其不能够承担另外的在径向和在轴向上的力。这恰好对于深沟滚珠轴承也是使用的,其在轴向方向上两侧地实现。滚动轴承能够特别由陶瓷组成,因为其相较于由钢支撑的罗拉元件来说更轻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实现较小的摩擦。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轴承的中心的直径最高为10mm,优选地最高为7mm并且特别优选地为最高5mm。所述中心的直径在罗拉轴承时相应于在所述罗拉元件上围绕其内环周转的圆的直径。在标准轴承时所述中心的直径通常相应于所述内环的孔的直径和所述外环的外径的平均值。所述中心的直径越小,那么所述罗拉轴承的边界转速则越大。在中心的直径的所给出的值时,对于支撑辊,转速能够达到50000U/分钟至100000U/分钟的数量级。由此能够达到运动部装置的高的转速,这对于纺织机的生产率是有利的。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运动部装置以轴向方向设置在其重心的区域来支撑。由此确保了所述运动部装置的更圆的转动,其中,在所述纱线导向装置的区域之中也能够在更高的转速时避免振动和诸如此类的。此外,所述支撑辊和其轴承能够更少地负载,比例如在以轴向方向设置的末端侧的包括志成路你的所述运动部装置的支撑的装置。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在所述拉伸装置和所述运动部装置之间设置有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尤其是纱线导向孔。该中心地设置即设置在纺锤的轴上的纱线导向元件实现了将纱线在换向时围绕运动部装置的纺锤持续地以自身的角度来走向,使得该纱线从纱线导向元件至运动部装置之前的段与围绕纺锤的纱线的周转无关。由此在纱线周转时有效地避免了纱线张力的变化。由此该旋转分配过程在相同保持的条件下特别是与运动部装置的旋转的瞬时角无关地执行,这将引起在纱线中的相同的旋转并且引起纱线断线的降低。该纱线导向元件4能够不变地或者在以轴向方向参考纺锤往复运动的支撑装置上固定,例如固定至纱线导向平台。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运动部装置与制动装置相关联。所述制动装置被构造用于制动运动部装置的旋转的运动。为此该制动装置能够机械地、电气地和/或气动地加以构造。为了能够调节、控制和/或调整制动力将设置制动力影响装置。例如,该制动装置能够具有摩擦元件,其能够通过弹簧来加载,使得其以预定的力来摩擦运动部装置,以便如此地制动该运动部装置。该制动力影响装置能够在此被构造为用于影响用于摩擦运动部装置的力的装置。通过该制动装置能够一方面产生所需要的用于优化的纺纱过程的纱线张力的最小值并且另一方面避免由于运动部装置而“超过”纺锤,尤其是当纺锤转速减小时。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运动部装置的所述匹配轮廓被构造在优选地由金属或者塑料构造的环处。以这样的方式,所述反向轮的所述材料能够尤其是在其耐磨性和较小的摩擦方面得以优化。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运动部装置具有气球抑制装置,其在其内侧处将纱线在拉伸装置和换向装置之间的至少实质上转动路径的一部分上至少在径向方向上传输,以便由此至少减小气球形成。在径向方向上的该传输限制了纱线的努力,该纱线有条件地通过在纺锤的径向方向上的离心力来鼓出去。由此能够避免传统的环锭纺纱机已知的纱线的气球形成。
此外,能够通过所述气球抑制装置阻止在纱线断线的情况下自由的纱线末端进入相邻的纺纱台的区域并且在那招致损害。由此,如今在环锭纺纱机上的通常的在纺纱台之间的保护壁变成不必要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环被设置在所述气球抑制装置的外侧。倘若必须的,那么所述环能够在出现磨损时被简单地更换。所述环能够例如通过螺栓、贴合或者压制地固定至所述气球抑制装置。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该气球抑制装置至少部分地由金属优选地由不锈钢或者铝或者由纤维增强的塑料有利地由碳材料增强的塑料制成。金属,如不锈钢或者铝在较小的重量时是刚性的并且相对来说是耐磨的。纤维增强的塑料参考其重量也是更刚性的。纤维增强的塑料包括塑料基体和嵌入其中的增强型纤维。因此,此类的材料的应用使得气球抑制装置能够特别轻地实施,这为运动的质量的减小有贡献,由此抵消了不圆的转动并且因此实现了更高的转速和工作速度。此外,如此地减轻了支撑辊的轴承的负载,从而能够具有更小的尺寸。在更小的质量时也减小了纱线断线的危险,因为用于旋转该运动部装置的力更小了。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气球抑制装置参考朝向径向的面来对称地构造,该面通过其重心地走向。其中,径向的面与纺锤的轴垂直地走向。通过对称地的构造在这样的面方面得出最优的重量分布,这也不会改变由于由此实现的对称的动态的气球抑制装置的变形。由此实现了运动部装置的特别圆的转动,这总体上实现了更高的转速和纺纱速度,其中,支撑辊能够特别少地负载。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所述气球抑制装置被如此地构造,使得其在其内侧处将纱线在拉伸装置和换向装置之间的至少实质上转动路径的一部分上至少在径向方向上传输。所述纱线在所述气球抑制装置的内侧的摩擦实现了使得所述纱线张力在纺织区比在传统的胡环锭纺纱机小,从而降低与之对应的纱线断线的风险。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被如此地构造,使得所述纱线在所述气球抑制装置的上面的边缘之下与所述气球抑制装置的所述内侧相接触。通过如此地构造并且设置所述纱线导向元件,使得所述纱线在所述上面的边缘之下与所述纱线导向管的内侧相接触,进而在出现在所述纱线导向管上时损坏所述纱线。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气球抑制装置包括与所述纺锤同轴设置的纱线导向管。
应当理解,纱线导向管为垂直于转动方向或者以径向方向传输的装置的纱线,其将纱线在实质上的纵向上在其实质上旋转对称并且与纺锤同轴地走向的内侧上传输。其中,纱线导向管能够如此地构造并且设置,使得至少一个轴向的分段具有此类的内径,使得其能够搭接纺锤、由此设置的套筒和其上由纱线构建的带盘。由此能够避免由传统的环锭纺纱机已知的该纱线的气球形成。此外,在纱线导向管中形成随转的空气柱,其至少在由纱线导向管所搭接的区域内降低由带盘所形成的空气摩擦。通过两种效应能够降低由旋转产生的空气阻力,这恰好在高的转速时引起能量消耗的下降。
所述纱线导向管能够在一个或者尤其是两个端面处是打开的,这进一步降低了旋转的质量。
其中,纱线在气球抑制装置的内侧处的摩擦实现了使得在纺织区的纱线张力小于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上的,从而降低与之对应的纱线断线的风险。
此外,通过所述纱线导向管能够阻止在纱线断线的情况下自由的纱线末端进入相邻的纺纱台的区域并且在那招致损害。由此,如今在环锭纺纱机上的通常的在纺纱台之间的保护壁变成不必要的。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纱线导向管在其长度上的本质上的一部分优选地在其长度上的大部分特别优选地在其整个长度上被构造为圆柱状。圆柱状的纱线导向管被简单地制造并且在较小的重量是是非常稳定的。由此能够使得该纱线导向装置以较小的成本来制造并且该旋转的质量能够进一步地下降。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气球抑制装置包括偏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通道。纱线导向通道应该裂解为将所述纱线垂直于转动方向多侧地引入的装置,从而使得所述纱线在径向和切向方向上引入。偏心的纱线导向通道相较于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管的优点在于其较小的总体质量。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纱线导向通道至少部分地封闭的管状的或者管状地与在纵向上走向的开口来构造。封闭的管状的纱线导向通道能够简单地制造,尤其是稳定地并且所有侧地传输纱线。只要在纱线导向通道的纵向上走向的开口设置了,那么纱线在垂直于其转动方向纺织时嵌入纱线导向通道之中,这将简化纱线导向装置的安装。其中,该开口例如如此宽地加以实施,使得纱线导向通道是半管状的。由此能够显著地使得该纱线导向通道的重量和空气阻力降低。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换向装置的纱线在所述气球抑制装置的内侧处走向。由此能够顺着所述气球抑制装置而下地阻止气球形成。
依据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所述气球抑制装置具有纱线导向杆,其具有至少一个在拉伸装置和换向装置之间的尤其是偏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尤其是纱线导向孔。其中,纱线导向杆应该理解为棒状的元件并且纱线导向元件应该理解为这样的元件,其多侧地传输纱线。此类的气球抑制装置能够特别简单地在结构上并且轻便地制造。此外,该气球抑制装置是操作简单的,因为其要求较少的空间并且如此好地接入,这在纺织开始时便于纱线的插入。该气球抑制装置能够实心地或者至少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空心地实施。纱线导向杆和纱线导向元件整体地或者分块地构造也是可能的。该纱线导向元件优选地被构造在纱线导向杆的一个末端处,从而确保径向地传输至在拉伸装置和换向装置之间的转动路径的中心的区域内,这将有效地抵消该气球形成。此外,该纱线在纱线导向元件和换向装置之间单倍地或者多倍地卷至螺旋形的纱线导向杆上也是可能的,这将引起在该纱线和运动部装置之间的摩擦的升高并且由此在拉伸装置输出端处为纺纱三角减轻负载。从而抵消纱线短线的影响。该纱线导向杆能够尤其是具有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横截面,进而降低空气阻力并且避免对来回卷绕地走向的纱线的损害。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换向装置具有钩或者孔,它们优选地被设置在该运动部装置的中心的区域的轴向方向上,特别优选地设置在运动部装置的重心的区域的轴向的方向上。钩或者孔能够简单地尤其是通过切割或者弯曲金属丝特别是由金属制成的来实现并且通过较小的重量来出众。通过设置该换向装置在轴向上在运动部装置的中心的区域特别是设置在运动部装置的重心的区域的轴向上能够将用于旋转该运动部装置所必须的力如此地在运动部装置上传输,从而确保该运动部装置的圆形的转动,因为几乎不产生任何力,该力产生在运动部装置的轴上的倾覆力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设置一个质量平衡装置,其用于避免在所述运动部装置旋转时失调,运动部装置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运动部装置的中心的区域,特别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运动部装置的重心的区域之中。该质量平衡装置能够尤其是用于平衡换向装置的质量和/或偏心的纱线导向通道。例如,该质量平衡装置能够是第二换向装置,其中,能够可选地应用第一或者第二换向装置来换向该纱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作为支撑装置设置有环锭纺纱机的环形平台,其中,所述纱线导向装置优选地包括用于将轴承装置固定至环形平台的适配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通常具有往复运动的环形平台,其在多个纺纱台上延伸并且每个纺纱台载有一个环形/运动部联合。该往复运动用于将纱线以锥形线球的形式卷绕至在纺锤上延伸的套筒之上。通过如今有利的适配器、也能够为固定装置能够加装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之上特别简单地以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来加装。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其具有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得出以上所描述的优点。
前述的和/或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所再次给出的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和改进方案能够在此除了例如在单值的关联性或者互不相容的替代之外单个地或者也以任意的相互结合的方式用于应用之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及其有利的实施例和改进方案以及其优点将在接下来借助于附图进一步加以阐述。其中,分别以示意性的原理草图示出:
图1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传统的环锭纺纱机的纺纱台;
图2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具有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纺纱机的纺纱台;
图3以示意性的顶视图示出了图2的纱线导向装置;
图4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具有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纺纱机的纺纱台;
图5以示意性的顶视图示出了图4的纱线导向装置;
图6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具有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纺纱机的纺纱台;
图7以示意性的顶视图示出了图6的纱线导向装置;
图8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具有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纺纱机的纺纱台;以及
图9以示意性的顶视图示出了图8的纱线导向装置。
在接下来的附图中仅借助于附图标记来设置和描述这样的纺纱机组成部件,这样的组成部件对于本发明的理解是必须的。不言而喻地,也能够设置另外的部件和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传统的环锭纺纱机的纺纱台1的一个实施例。在实践中,该环锭纺纱机具有多个此类的纺纱台,这些纺纱台被相继地设置在图示平面之中。
纺纱台1具有拉伸装置2,该拉伸装置2中仅示出了一个输出罗拉对3。该拉伸装置用于改良所传输的粗纱线并且将其以期望的细度来提供为纱线F。纱线F从拉伸装置2直线地离开经过纱线导向孔4,该纱线导向孔经由保持器5而固定至纱线导向平台6,该纱线导向平台在多个纺纱台1之上延伸。纱线F沿纱线导向孔4顺流而下地以弧形地走向至运动部7,该运动部7挂在环8上,环8在其一侧上固定至环形平台9,该环形平台在多个纺纱台1之上延伸。该运动部7将纱线F换向,从而使其切线地走向至旋转地驱动的纺锤10。通过纺锤10围绕轴A的旋转使得纱线F抗扭地卷在在纺锤10上插着的套筒H上。其中,在纱线F中所产生的纱线张力实现了使得运动部7围绕在环8上的环形轨道旋转。其中,运动部7的每一周实现了在纱线F中的旋转,其直接地在拉伸装置2的输出处延伸直至在纺织区中。通过其中在纱线导向孔4和运动部7之间所产生的纱线F的旋转在所谓的也被称作气球区的区域中形成已经提及的弧形的纱线F的转动(Lauf)。
环形平台在轴向方向上参考纺锤10往复运动并且在该纺纱台1运行时以可变的行程来实施往复运动HR,从而使得纱线F以锥形线球K的形式卷绕在套筒H之上。纱线导向平台6同样在轴向方向上参考纺锤10往复运动并且在该纺纱台1的运行时以相应的行程来实施往复运动,以便将由于环形平台9的该运动HR所产生的气球区域的几何形状的变化最小化。
环锭纺纱机的此类的纺纱台1的生产率的限制通过卷绕过程的不同的一连串问题来得出。如果纺纱台1的转速提高,那么在环8上的运动部7的速度升高,由此由于运动部7的摩擦而使得磨损和温度持续升高,从而使得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动部7必须更换。此外,在较高的转速时由于持续升高的在旋转的纱线F上在气球区域形成的离心力而在纺织区内出现上升的高的纱线张力,从而引起纱线断线。此外,由于该较高的转速而在气球区域内由于纱线的空气摩擦而使得能源消耗提高,由此将降低了由于生产率收益带来的优点。
图2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具有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11的第一实施例的依据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纺纱台1。图3以示意性的顶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纱线导向装置11,其中,该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缘于清晰的原因而被去除了。该纺纱机为基于图1的环锭纺纱机的的纺纱机,其中,其纱线导向装置通过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11来代替。除此之外,图2和图3的纺纱机相应于图1的环锭纺纱机。特别地,纺纱机的每个纺纱台1具有用于提供纱线F的拉伸装置2和用于卷绕纱线F的旋转地驱动的纺锤10,其中,纱线F在拉伸装置2和纺锤10之间含有旋转。
纱线导向装置11包括运动部装置12,其与纺锤10同轴可旋转地借助于轴承装置13设置在实施往复运动HF的纱线导向平台6处。其中,该轴承装置13具有至少三个支撑辊14、14′、14″,它们分别围绕与纺锤10的轴A平行地走向的卷轴15、15′、15″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分别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这样的轮廓16、16′、16″,该轮廓在运动部装置12的外部地构造的相应的匹配轮廓17上走向,使得运动部装置12与纺锤10同轴可旋转地设置,其中,运动部装置12具有用于换向纱线F的换向装置18,换向装置被如此地设置,使得离开换向装置18的纱线F以切线方向被拉至带盘K并且由此将运动部装置12设置于旋转之中。
运动部装置12能够被理解为可旋转地传输纱线F和/或换向的装置。在此能够如此地构造并且安置该运动部装置12,使得至少一个轴向的分段具有此类的内径,即该内径能够搭接纺锤10、设置在其上的套筒H和在其上由纱线F构建的带盘K。
运动部装置在第一实施例中由在其上构造有匹配轮廓17的带盘19和诸如孔或者由金属丝制成的钩子的换向装置18组成。在此,换向装置18例如通过贴合、螺栓、锁接或者诸如此类的方式被固定至环19。
其中,运动部装置12借助于轴承装置13被相对于纺锤10同轴可旋转地设置,其中,该轴承装置13具有至少三个支撑辊14、14′、14″,该三个支撑辊分别围绕与纺锤10的轴A平行地走向的卷轴15、15′、15″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分别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这样的轮廓16、16′、16″,该轮廓在运动部装置12的外部地构造的相应的匹配轮廓17上走向,使得运动部装置12与纺锤10同轴可旋转地设置。该支撑辊14、14′、14″在第一实施例中分别具有一个罗拉对20、21、22、20′、21′、22′、20″、21″、22″,其分别具有内环20、20′、20″、罗拉元件21、21′、21″和外环22、22′、22″。相较于运动部装置12被设置在轴承的内环的孔之中的解决方案来说,支撑辊14、14′、14″的轴承具有本质上更小的中心的直径MD,从而使得支撑辊14、14′、14″和最后也该运动部装置12以本质上更高的转速来驱动。为此的原因在于所提及的轴承的边界转速近乎与其中心的直径MD成反比。中心的直径MD在此为在轴承的外环22、22′、22″和内环20、20′、20″之间走向的中心的圆的直径。
由此可达到的转速提高和由此改进的纺织机1的生产率是显著的,当人们想到运动部装置12必须具有约50mm的内径时以便能够生产出具有40mm的直径的作为锥形线球来绕制的带盘时。这也将引起必须将运动部装置12安置入该中心的直径为60mm的轴承的孔中。与之相反地,支撑辊14、14′、14″的轴承20、21、22、20′、21′、22′、20″、21″、22″能够例如具有10mm的中心的直径。倘若如今该些支撑辊14、14′、14″和该运动部装置12具有相同的外径,那么将能够六倍地提升运动部装置12的边界转速。只要支撑辊14、14′、14″的外径例如由于空间原因仅能够为运动部装置12的外径的一半,那么该运动部装置12的边界转速还能够三倍地上升。
其中,能够应用特别低摩擦的轴承,使得为了旋转该运动部装置而需要的待克服的摩擦很小。
为了安全地配置该运动部装置12通常来说三个在匹配轮廓17上走向的支撑辊14、14′、14″是足够的。同样地,能够通过更大数量的支撑辊14、14′、14″来提升该轴承装置13的稳定性。通常来说,当该轴承装置13恰好具有匹配轮廓17和其上以相应的轮廓16、16′、16″走向的支撑辊14、14′、14″时也是足够的。然而,也能够设置该轴承装置13具有多个匹配轮廓17,在其上分别走向有至少三个支撑辊14、14′、14″。
相比于具有在轴承的孔中设置的运动部装置12的纱线导向装置或者比具有钟形、拱形以及漏斗形的导向元件的纱线导向装置来说,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11能够此外具有显著地减小了的旋转的质量。
与用于使纱线F换向的换向装置18相结合地,实现了该运动部装置12的更小的质量并且更小的摩擦在运动部装置12旋转时实现了对运动部装置12的主动的驱动的放弃,该换向装置18被如此地安置,使得离开该换向装置18的纱线以切线方向被拉至带盘K并且由此将纱线导向管12设置于旋转之中。因此,该运动部装置12的驱动能够仅通过由纺锤10所拉的纱线F来实现。由此产生了该运动部装置12的自我调节的驱动,该运动部装置12自主地平衡纺锤转速的改变和/或卷绕直径。以这样的方式避免了由于纱线张力的驱动条件的振荡而引起纱线断线和对带盘结构的干扰。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11能够代替传统的环/运动部系统,从而使得避免了其磨损问题和/或速度限制的效果。此外,该换向装置18的环形轨道能够具有更大的半径,比环锭纺纱机的运动部的环形轨道来说,该半径在给定转速时由运动部的最大速度来限制。因此,能够借助于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11来产生具有更大的直径的带盘或者锥形线球。
纱线导向装置尤其是适于纺纱机,其将纱线粗线以0.9Nm至5Nm之间的细度并且以20T/m至75T/m之间的旋转来纺纱并且其将制造旋转的纱线以在25Nm至200Nm之间的细度和在200T/min至2000T/m之间的旋转来产生。原则上来说,所提出的纱线导向装置但是也能够使用在这样的纱线粗线所产生的锭壳之中。
在第一实施例中设置,支撑辊14、14′、14″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地分布地设置。应当理解,在通过卷轴15、15′、15″和纺锤10的轴A走向的线之间的角度一样大。如果例如设置了三个支撑辊,那么在这些线之间的角度的值分别为120°。以这样的方式得出了运动部装置12的特别稳定的支撑,这实现了即便在更高的转速时的运动部装置12的安静的转动。
其中,支撑辊14、14′、14″的轮廓16、16′、16″和在运动部装置12处的匹配轮廓17有利地如此一起作用,使得运动部装置12轴向和径向地得以支撑。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支撑辊14、14′、14″既能够承担运动部装置12的轴向也能够承担径向上的导引,从而使得另外的轴承元件变成不必要的了。在第一实施例中,支撑辊14、14′、14″的轮廓16、16′、16″凹形地构造并且匹配轮廓17凸形地加以构造。但是,支撑辊14、14′、14″的轮廓16、16′、16″凸形地构造并且匹配轮廓17凹形地加以构造也是可以想象的。
支撑辊14、14′、14″的轮廓16、16′、16″分别被构造在优选地由塑料制成的圆片23、23′、23″处是有利的,该圆片分别被安置在轴承20、21、22、20′、21′、22′、20″、21″、22″的外环22、22′、22″处用于旋转地制成相应的支撑辊14、14′、14″。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支撑辊14、14′、14″的外径实质上大于支撑辊14、14′、14″的轴承20、21、22、20′、21′、22′、20″、21″、22″的外径。由此能够使得支撑辊14、14′、14″在给定的周向转速时下降,这将提高纱线导向装置11的可能的工作速度。圆片23、23′、23″由塑料制成其中特别相较于金属圆片来说在制造上更物美价廉,轻便并且减振。
在一个实施例中,轴承20、21、22、20′、21′、22′、20″、21″、22″被构造为辊轴20、21、22、20′、21′、22′、20″、21″、22″,优选地为滚珠轴承20、21、22、20′、21′、22′、20″、21″、22″,特别优选地为深沟滚珠轴承20、21、22、20′、21′、22′、20″、21″、22″。此类的轴承20、21、22、20′、21′、22′、20″、21″、22″相较于滑动轴承来说在启动时具有更小的摩擦。由此减小了在启动纱线导向装置11时纱线断线的危险。滚珠轴承20、21、22、20′、21′、22′、20″、21″、22″特别是合适的,因为其不能够承担另外的在径向和在轴向上的力。这恰好对于深沟滚珠轴承20、21、22、20′、21′、22′、20″、21″、22″也是使用的,其在轴向方向上两侧地实现。滚动轴承20、21、22、20′、21′、22′、20″、21″、22″能够特别由陶瓷组成,因为其相较于由钢支撑的罗拉元件21、21′、21″来说更轻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实现较小的摩擦。
有利地,轴承20、21、22、20′、21′、22′、20″、21″、22″的中心的直径MD最高为10mm,优选地最高为7mm并且特别优选地为最高5mm。由此能够达到运动部装置12的高的转速,这对于纺织机的生产率是有利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运动部装置12的匹配轮廓17被构造在优选地由金属或者塑料构造的环19处。以这样的方式,该匹配轮廓17的材料能够尤其是在耐磨性和更小的摩擦方面得以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运动部装置12在轴向方向上设置在其重心S的区域内支撑。由此确保了该运动部装置12的圆形的转动,其中,在纱线导向装置11的区域内也能够在高的转速时避免振动和此类的作用。此外,支撑辊14、14′、14″和其轴承20、21、22、20′、21′、22′、20″、21″、22″能够如此地比例如在轴向方向上末端地设置包括该支撑辊14、14′、14″的运动部装置12的支撑时更小地负载。
有利地,换向装置18具有钩或者孔,它们优选地被设置在该运动部装置12的中心的区域的轴向方向上,特别优选地设置在运动部装置12的重心S的区域的轴向的方向上。钩18或者孔能够简单地尤其是通过切割或者弯曲金属丝特别是由金属制成的来实现并且通过较小的重量来出众。通过设置该换向装置18在轴向上在运动部装置12的中心的区域特别是设置在运动部装置12的重心S的区域的轴向上能够将用于旋转该运动部装置12所必须的力如此地在运动部装置12上传输,从而确保该运动部装置12的圆形的转动,因为几乎不产生任何力,该力产生在运动部装置12的轴上的倾覆力矩。
在一个实施例中,质量平衡装置24、24′被设置用于避免在所述运动部装置12旋转时失调,运动部装置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运动部装置12的中心的区域,特别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运动部装置12的重心S的区域之中。该质量平衡装置24能够尤其是用于平衡换向装置18的质量。例如,该质量平衡装置24能够是第二换向装置24,其中,能够可选地应用第一或者第二换向装置18、24来换向该纱线F。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拉伸装置2和运动部装置12之间设置有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4,尤其是纱线导向孔4。该中心地设置即设置在纺锤10的轴A上的纱线导向元件4实现了将纱线F在换向时围绕运动部装置12的纺锤10持续地以自身的角度来走向,使得该纱线从纱线导向元件4至运动部装置12之前的段与围绕纺锤10的纱线F的周转无关。由此在纱线F周转时有效地避免了纱线张力的变化。由此该旋转分配过程在相同保持的条件下特别是与运动部装置12的旋转的瞬时角无关地执行,这将引起在纱线F中的相同的旋转并且引起纱线断线的降低。该纱线导向元件4能够不变地或者在以轴向方向参考纺锤往复运动的支撑装置6上固定,例如固定至纱线导向平台6。
在第一实施例中,环锭纺纱机的环形平台9被设置为支撑装置9,其中,该纱线导向装置11优选地包括用于将轴承装置13固定至环形平台9的适配器25。传统的环锭纺纱机通常具有往复运动的环形平台9,其在多个纺纱台上延伸并且每个纺纱台1载有一个环形/运动部联合。该往复运动用于将纱线以锥形线球的形式卷绕至在纺锤上延伸的套筒H之上。通过如今有利的适配器25、也能够为固定装置25能够加装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之上特别简单地以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11来加装。
优选地,运动部装置12与制动装置32相关联。该制动装置32被构造用于制动运动部装置12的旋转的运动。为此该制动装置能够机械地、电气地和/或气动地加以构造。为了能够调节、控制和/或调整制动力将设置制动力影响装置。例如,该制动装置32能够具有摩擦元件,其能够通过弹簧来加载,使得其以预定的力来摩擦运动部装置12,以便如此地制动该运动部装置12。该制动力影响装置能够在此被构造为用于影响用于摩擦运动部装置12的力的装置。通过该制动装置32能够一方面产生所需要的用于优化的纺纱过程的纱线张力的最小值并且另一方面避免由于运动部装置12而“超过”纺锤12,尤其是当纺锤转速减小时。
图4以侧视图示出了具有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11的第二实施例的依据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纺纱台1。图5以顶视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纱线导向装置11,其中,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缘于清晰的缘故而省去了。纺纱机为基于图2和图3的环锭纺纱机的纺纱机,其中,该纱线导向装置11被修改了。在接下来将仅仅阐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上面给出的本发明的共同的阐述也是有意义的。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运动部装置12具有气球抑制装置26,其在其内侧处将纱线F在拉伸装置2和换向装置18之间的至少实质上转动路径的一部分上至少在径向方向上传输,以便由此至少减小气球形成。在径向方向上的该传输限制了纱线F的努力,该纱线F有条件地通过在纺锤10的径向方向上的离心力来鼓出去。由此能够避免传统的环锭纺纱机已知的纱线F的气球形成。
其中,纱线在气球抑制装置26的内侧27处的摩擦实现了使得在纺织区的纱线张力小于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上的,从而降低与之对应的纱线断线的风险。
此外,能够通过该气球抑制装置26来阻止在纱线断线的情况下自由的纱线末端进入相邻的纺纱台的区域并且在那招致损害。由此,如今在环锭纺纱机上的通常的在纺纱台之间的保护壁变成不必要的。
有利地,在气球抑制装置的外侧处设置环19。倘若是必须的,那么该环在出现磨损时简单地家已更换。该环19能够例如通过螺栓、贴合或者压制而固定至该气球抑制装置。
优选地,该气球抑制装置26至少部分地由金属优选地由不锈钢或者铝或者由纤维增强的塑料有利地由碳材料增强的塑料制成。金属,如不锈钢或者铝在较小的重量时是刚性的并且相对来说是耐磨的。纤维增强的塑料参考其重量也是更刚性的。纤维增强的塑料包括塑料基体和嵌入其中的增强型纤维。因此,此类的材料的应用使得气球抑制装置26能够特别轻地实施,这为运动的质量的减小有贡献,由此抵消了不圆的转动并且因此实现了更高的转速和工作速度。此外,如此地减轻了支撑辊的轴承的负载,从而能够具有更小的尺寸。在更小的质量时也减小了纱线断线的危险,因为用于旋转该运动部装置12的力更小了。
优选地,该气球抑制装置26参考朝向径向的面RE来对称地构造,该面RE通过其重心S地走向。其中,径向的面RE与纺锤10的轴A垂直地走向。通过对称地的构造在这样的面RE方面得出最优的重量分布,这也不会改变由于由此实现的对称的动态的气球抑制装置26的变形。由此实现了运动部装置12的特别圆的转动,这总体上实现了更高的转速和纺纱速度,其中,支撑辊能够特别少地负载。
有利地,该气球抑制装置26包括与纺锤10同轴地设置的纱线导向管26。
应当理解,纱线导向管26为垂直于转动方向或者以径向方向传输的装置的纱线F,其将纱线F在实质上的纵向上在其实质上旋转对称并且与纺锤10同轴地走向的内侧27上传输。纱线导向管10能够其中如此地构造并且设置,使得至少一个轴向的分段具有此类的内径,使得其能够搭接纺锤10、由此设置的套筒H和其上由纱线F构建的带盘K。由此能够避免由传统的环锭纺纱机已知的该纱线F的气球形成。此外,在纱线导向管26中形成随转的空气柱,其至少在由纱线导向管26所搭接的区域内降低由带盘K所形成的空气摩擦。通过两种效应能够降低由旋转产生的空气阻力,这恰好在高的转速时引起能量消耗的下降。
该纱线导向管26能够在一个端面或者尤其是在两个端面上是打开的,这将进一步降低旋转的质量。
其中,纱线F的脉冲在纱线导向管26的内侧上实现了在纺织区的纱线张力小于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中的,从而与之相应地减小纱线断线的风险。
此外,通过该纱线导向管26能够阻止在纱线断线的情况下自由的纱线末端进入相邻的纺纱台的区域并且在那引起损害。由此如今的环锭纺纱机通常的保护壁在多个纺纱台之间是不必要的。
有利地,纱线导向管26在其长度上的本质上的一部分优选地在其长度上的大部分特别优选地在其整个长度上被构造为圆柱状。圆柱状的纱线导向管26被简单地制造并且在较小的重量是是非常稳定的。由此能够使得该纱线导向装置11以较小的成本来制造并且该旋转的质量能够进一步地下降。
有利地,该换向装置18在该气球抑制装置26的内侧27上的纱线F走向。由此顺该气球抑制装置26而下地阻止气球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匹配轮廓在纱线导向管12处被构造在优选地由金属或者塑料构造的环19处,该环19在纱线导向管12的外侧设置。以这样的方式使得该匹配轮廓17的材料与纱线导向管的材料无关并且能够特别是在磨损度方面和较小的摩擦方面最优化。倘若必须的,那么该环19在出现磨损时能够简单地被更换。该环19能够例如通过螺栓、贴合或者压制与纱线导向管12相连接。
有利地,该纱线导向管12至少部分地由金属优选地由不锈钢或者铝或者由纤维增强的塑料优选地由碳材料增强的塑料来组成。诸如不锈钢或者铝的金属在较小的重量时是刚性的并且可比较低也是耐磨的。纤维增强的塑料参考其重量也是刚性的。此类的材料的应用实现了因此特别轻地实施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管12,这也为降低运动的质量作出贡献,因此抵消了不圆的转动并且由此实现了更高的转速和工作速度。此外,如此地减轻支撑辊14、14′、14″的轴承20、21、22、20′、21′、22′、20″、21″、22″的负载,从而能够实现其较小的尺寸。在较小的质量时降低纱线断线的风险,因为用于旋转该纱线导向管12的力更小了。
有利地,纱线导向管在其长度的实质上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其长度的大部分上或者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整个长度上被构造为圆柱状的。圆柱状的纱线导向管12便与制造并且在较轻的重量时非常稳定。由此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来制造该纱线导向装置11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旋转的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纱线导向管12在轴向方向上设置来支撑在其重心S的区域。由此能够确保该纱线导向管12的圆的转动,其中,在该纱线导向管12的区域内也能够在高的转速时避免振动和诸如此类的。此外,将支撑辊14、14′、14″和其轴承20、21、22、20′、21′、22′、20″、21″、22″比例如在轴向方向上设置的末端侧的包括支撑辊14、14′、14″的装置的纱线导向管的支撑更少的负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纱线导向管12参考朝向径向的面RE,其通过其重心S地走向,来对称地构造。该径向的面RE其中垂直于纺锤10的轴A地走向。通过该对称的构造在其这样的面RE方面得出最优的重量分布,其也不会改变由于由此实现的对称的动态的纱线导向管12的变形。由此将实现纱线导向管12的特别圆的转动,这将总体上还实现更高的转速和纺纱速度,其中,支撑辊14、14′、14″特别少地负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质量平衡装置24被设置用于在纱线导向管12旋转时避免失调,其优选地在轴向的方向上设置在纱线导向管12的中心的区域之中,特别优选地设置在轴向的方向上设置在该纱线导向管12的重心S的区域之中。该质量平衡装置24能够尤其是用于平衡换向装置18的质量。例如,该质量平衡装置24能够为第二换向装置24,其中,可选地应用第一或者第二换向装置18、24来换向该纱线F。
通过该纱线导向元件4如此地构造和设置,从而使得纱线F在上面的边缘之下与纱线导向管12的内侧19相接触,从而避免了纱线F在出现在纱线导向管12上时被损坏。
图6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具有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11的第三实施例的依据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纺纱台1。图7以顶视图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纱线导向装置11,其中,该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缘于清晰的考虑被省去。纺纱机为基于图4和图5的环锭纺纱机的纺纱机。接下来将仅阐述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上面给出的通常的本发明的阐述也是有意义的。
一个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运动部装置12具有气球抑制装置28,、偏心设置的纱线导向通道28。纱线导向通道28为传输与其内侧29的转动方向垂直的纱线F的多侧的装置,从而使得纱线F以径向和切向方向来传输。偏心的纱线导向通道28的优点相较于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管26来说在于其较小的总质量。
优选地,纱线导向通道28至少部分地封闭的管状的或者管状地与在纵向上走向的开口来构造。封闭的管状的纱线导向通道28能够简单地制造,尤其是稳定地并且所有侧地传输纱线F。只要在纱线导向通道28的纵向上走向的开口设置了,那么纱线F在垂直于其转动方向纺织时嵌入纱线导向通道28之中,这将简化纱线导向装置11的安装。其中,诸如在图6和图7中所示出的那样,该开口例如如此宽地加以实施,使得纱线导向通道28是半管状的。由此能够显著地使得该纱线导向通道28的重量和空气阻力降低。
图8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具有依据本发明的纱线导向装置11的第四实施例的依据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纺纱台1。图9以顶视图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纱线导向装置11,其中,该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缘于清晰的考虑被省去。纺纱机为基于图2和图3的环锭纺纱机的纺纱机,其中,该纱线导向装置11被修改了。接下来将仅阐述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上面给出的通常的本发明的阐述也是有意义的。
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该气球抑制装置具有纱线导向杆30,其具有至少一个在拉伸装置2和换向装置18之间的尤其是偏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31,尤其是纱线导向孔31。其中,纱线导向杆30应该理解为棒状的元件并且纱线导向元件31应该理解为这样的元件,其多侧地传输纱线F。此类的气球抑制装置30能够特别简单地在结构上并且轻便地制造。此外,该气球抑制装置是操作简单的,因为其要求较少的空间并且如此好地接入,这在纺织开始时便于纱线F的插入。该气球抑制装置能够实心地或者至少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空心地实施。纱线导向杆30和纱线导向元件31整体地或者分块地构造也是可能的。该纱线导向元件31优选地被构造在纱线导向杆30的一个末端处,从而确保径向地传输至在拉伸装置2和换向装置18之间的转动路径的中心的区域内,这将有效地抵消该气球形成。此外,该纱线F在纱线导向元件31和换向装置18之间单倍地或者多倍地卷至螺旋形的纱线导向杆30上也是可能的,这将引起在该纱线F和运动部装置12之间的摩擦的升高并且由此在拉伸装置输出端处为纺纱三角减轻负载。从而抵消纱线短线的影响。该纱线导向杆30能够尤其是具有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横截面,进而降低空气阻力并且避免对来回卷绕地走向的纱线F的损害。
附图索引列表
1   纺纱台
2   拉伸装置
3   输出罗拉对
4   纱线导向元件,纱线导向孔
5   保持器
6   纱线导向平台
7   运动部
8   环
9   环形平台
10  纺锤
11  纱线导向装置
12  运动部装置
13  轴承装置
14  支撑辊
15  辊轴
16  轮廓
17  配轮廓
18  换向装置
19  环
20  内环
21  罗拉元件
22  外环
23  圆片
24  质量平衡装置
25  用于将纱线导向装置固定至纱线导向平台的适配器
26  纱线导向管
27  纱线导向管内侧
28  纱线导向通道
29  纱线导向通道内侧
30  纱线导向杆
31  偏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
32  制动装置
F   纱线
HF  纱线导向平台的往复运动
HR  环形平台的往复运动
A   纺锤轴
H   套筒
K   带盘,锥形线球
S   重心
RE  朝向径向的面
MD  罗拉轴承的中心的直径

Claims (26)

1.一种用于纺织机的纱线导向装置,其被安置在用于提供纱线(F)的拉伸装置(2)和用于将所述纱线(F)卷绕至带盘(K)的旋转驱动的纺锤(10)之间,其中,所述纱线(F)在所述拉伸装置(2)和所述纺锤(10)之间含有旋转,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运动部装置(12),所述运动部装置(12)在以轴向方向参考所述纺锤(10)往复运动的支撑装置(9)处借助于轴承装置(13)来安放,其中,所述轴承装置(13)具有至少三个支撑辊(14、14′、14″),所述三个支撑辊分别围绕与所述纺锤(10)的轴(A)平行地走向的卷轴(15、15′、15″)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分别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这样的轮廓(16、16′、16″),所述轮廓在所述运动部装置(12)的外部地构造的相应的匹配轮廓(17)上走向,使得所述运动部装置(12)与所述纺锤(10)同轴可旋转地设置,其中,所述运动部装置(12)具有用于换向所述纱线(F)的换向装置(18),所述换向装置被如此地设置,使得离开所述换向装置(18)的所述纱线(F)以切线方向被拉至所述带盘(K)并且由此将所述运动部装置(12)设置于旋转之中。 
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14、14′、14″)均匀分布地设置在圆周方向上。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14、14′、14″)的轮廓(16、16′、16″)和在所述运动部装置(12)处的匹配轮廓(17)如此地共同作用,从而轴向地并且径向地安放所述运动部装置(12)。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14、14′、14″)的轮廓(16、16′、16″)分别被构造在由优选地由塑料制成的圆片(23、23′、23″)处,所述圆片被安置在用于旋转地安放所述相应的支撑辊(14、14′、14″)的轴承(20、21、22、20′、21′、22′、20″、21″、22″)的外环(22、22′、22″)处。 
5.根据上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0、21、22、20′、21′、22′、20″、21″、22″)被构造为滚动轴承(20、21、22、20′、21′、22′、20″、21″、22″),优选地为滚珠轴承(20、21、22、20′、21′、22′、20″、21″、22″),特别优选地为深沟滚珠轴承(20、21、22、20′、21′、22′、20″、21″、22″)。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0、21、22、20′、21′、22′、20″、21″、22″)的中心的直径(MD)最高为10mm,优选地最高为7mm并且特别优选地为最高5mm。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装置(12)被安放在以轴向方向来设置在其重心(S)的区域内。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伸装置(2)和所述运动部装置(12)之间安置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4),尤其是纱线导向孔(4)。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装置(12)与制动装置(32)相关联。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装置(12)的所述匹配轮廓(17)被构造在优选地由金属或者塑料来构造的环(19)处。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装置(12)具有气球抑制装置(26、28、30),其将在所述拉伸装置(2)和所述换向装置(18)之间的纱线(F)至少分点地或者分段地至少在径向方向上传输,以便由此至少减小气球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19)被安置在所述气球抑制装置(26、28、30)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球抑制装置(26、28、30)至少分段地由金属优选 地由不锈钢或者铝或者由纤维增强的塑料优选地由碳材料增强的塑料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球抑制装置(26、28、30)参考朝向径向的面(RE)地对称地构造,所述面被穿过其重心(S)地走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球抑制装置(26、28、30)被如此地加以构造,使得其在其内侧(27、29)处将所述纱线(F)在其转动路径的实质的部分上在所述拉伸装置(2)和所述换向装置(18)之间以径向方向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8和15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4)被如此地构造,使得所述纱线(F)在所述气球抑制装置(26、28)的上面的边缘之下与所述气球抑制装置(26、28)的所述内侧(27、29)相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球抑制装置(26、28、30)包括与所述纺锤(10)同轴设置的纱线导向管(26)。 
18.根据上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导向管(26)在其长度的实质的部分上优选地在其长度的大部分上特别优选地在其整个长度上被构造为圆柱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球抑制装置(26、28、30)包括中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通道(28)。 
20.根据上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导向通道(28)被至少分段完全管状地或者具有在纵向上走向的开口地管状地构造。 
21.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18)的所述纱线(F)流入所述气球抑制装置(26、28)的内侧(27、29)。 
22.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球抑制装置(26、28、30)包括纱线导向杆(30),所述纱线导向杆具有至少一个在所述拉伸装置(2)和所述换向装置(18)之间的尤其是偏心地设置的纱线导向元件(31),尤其是纱线导向孔(31)。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18)为钩或者孔,其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运动部装置(12)的中心的区域,特别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运动部装置(12)的重心(S)的区域之中。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质量平衡装置(24、24′)被设置用于避免在所述运动部装置(12)旋转时失调,所述运动部装置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运动部装置(12)的中心的区域,特别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运动部装置(12)的重心(S)的区域之中。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环锭纺纱机的环形平台(9)被设置为支撑装置(9),其中,所述纱线导向装置(11)优选地包括用于将所述轴承装置(13)固定至所述环形平台(9)的适配器(25)。 
26.一种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机具有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11)。 
CN201410115467.0A 2013-03-26 2014-03-26 一种用于纺织机尤其是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纱线导向装置 Pending CN1040739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103050.5 2013-03-26
DE201310103050 DE102013103050A1 (de) 2013-03-26 2013-03-26 Fadenführeinrichtung für eine Textilmaschine, insbesondere für eine Ringspinnmasch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3937A true CN104073937A (zh) 2014-10-01

Family

ID=50230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5467.0A Pending CN104073937A (zh) 2013-03-26 2014-03-26 一种用于纺织机尤其是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纱线导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84194A1 (zh)
CN (1) CN104073937A (zh)
DE (1) DE102013103050A1 (zh)
IN (1) IN2014DE0081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4656A (zh) * 2014-11-03 2015-03-11 镇江奥立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碳纤维恒张力拉伸设备的平衡装置
CN113373558A (zh) * 2020-02-25 2021-09-10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护环和具有护环的驱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714126A1 (de) * 2017-09-08 2019-03-15 Rieter Ag Maschf Balloneinengungsring einer Ringspinnmaschine.
ES2756699R1 (es) * 2018-10-15 2020-04-28 Twistperfect S L Metodo para transformar una maquina de hilado y/o torcido de hilos y maquina de hilado y/o torcido de hilos modificada segun dicho metodo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565C (zh) *
AT128253B (de) * 1927-01-22 1932-05-25 Albert Nau-Touron Ringspinnmaschine mit losem Läufer und Bremseinrichtung zur Regelung der Umdrehungsgeschwindigkeit des Ringes.
CH209303A (de) * 1938-11-21 1940-04-15 Hamel Gmbh Zwirnmaschin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und Zwirnen.
DE1195207B (de) * 1961-03-28 1965-06-16 E Schenkel Dr Ing Luftgelagerter Spinnring
DE2332029A1 (de) * 1973-06-23 1975-01-16 Heidenhain Gmbh Dr Johannes Spinn- oder zwirnring
DE3140422A1 (de) * 1981-10-12 1983-04-2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7333 Ebersbach Textilmaschine, insbesondere ringspinn- oder zwirnmaschine
DE3312355A1 (de) * 1983-04-06 1984-10-11 Claus-Michael Dipl.-Ing. 5600 Wuppertal Bünger Ringspinner
JPH0686688B2 (ja) * 1988-09-05 1994-11-02 博史 山口 紡績用回転リングの軸承装置
AT397518B (de) * 1991-05-21 1994-04-25 Fehrer Ernst Ringspinnvorrichtung
DE102004029207A1 (de) * 2003-07-22 2005-03-10 Rieter Ag Maschf Textilmaschine mit rotierenden Ringen und Hülse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4656A (zh) * 2014-11-03 2015-03-11 镇江奥立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碳纤维恒张力拉伸设备的平衡装置
CN113373558A (zh) * 2020-02-25 2021-09-10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护环和具有护环的驱动装置
CN113373558B (zh) * 2020-02-25 2023-07-04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护环和具有护环的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103050A1 (de) 2014-10-02
EP2784194A1 (de) 2014-10-01
IN2014DE00816A (zh) 2015-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3937A (zh) 一种用于纺织机尤其是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纱线导向装置
CN114134602B (zh) 用于纺纱和/或捻纱的加工方法、用于纺纱和/或捻纱的机器及改造该机器的方法
US8707667B2 (en) Textile machine with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CN103820889A (zh) 倍捻纺纱装置
CN101942724A (zh) 一种包覆纱的装置及方法
EP2369052A2 (en) Machine for stranding a bundle of yarns
CN104726991A (zh) 一种假捻变形花式纱机及其加工方法
CN204676229U (zh) 一种假捻变形花式纱机
CN101333712B (zh) 用于环锭纺纱机或捻线机的设备和导纱环锭以及环锭纺纱或捻线机
CN101462657A (zh) 纺丝卷绕装置及纺丝卷绕成形方法
EP031084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vering yarns
US11248317B2 (en) Covering machine
US3106055A (en) Textile machines
CN1075991A (zh) 钢领旋转装置
CN209890797U (zh) 主动回转钢领
JP2021075837A (ja) リング精紡機、および紡績機の紡績ユニットを運転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08964274U (zh) 具有首端锁紧功能的盘线机
CN102162158A (zh) 用于自动调整四倍捻锭子喂纱中的张力的装置
CN108301112B (zh) 一种磁悬浮式针织圆机的多线输纱方法及其装置
EP3243943A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alloon diameter
CN201835047U (zh) 一种包覆纱的装置
CN105648586B (zh) 用于在自由端纺纱机的工作站处在交叉卷绕筒管上卷绕纱线的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US1952929A (en) Strand twisting machine
US6101801A (en) Method for handling threads in spiralling machines
CN206494572U (zh) 槽筒式络筒机机械防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