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884A - 墨水内置的书写工具 - Google Patents

墨水内置的书写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884A
CN104070884A CN201410286113.2A CN201410286113A CN104070884A CN 104070884 A CN104070884 A CN 104070884A CN 201410286113 A CN201410286113 A CN 201410286113A CN 104070884 A CN104070884 A CN 104070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mentioned
dense state
built
writing imp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61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884B (zh
Inventor
西川贵广
影山伴广
木村武佐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chiha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chiha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89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426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89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426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89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426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89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4262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chihata Inc filed Critical Shachiha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070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8/00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 B43K8/02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or similar porous or capillary material
    • B43K8/04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ink to writing-p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8/00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 B43K8/02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or similar porous or capillary material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其具有筒状主体;配置在上述筒状主体的内部,在与上述筒状主体之间形成墨水容器的内筒体;包含第1密实状态的第1密实状态部分在内,配置在上述内筒体的内部的内筒墨水吸藏体;和与该内筒墨水吸藏体的上述第1密实状态部分接触地配置的第2密实状态的笔芯,其中,还具有与上述笔芯接触的第3密实状态的笔周围墨水吸藏体,上述笔周围墨水吸藏体没有与上述墨水容器直接连通;进而,上述第2密实状态,与第1密实状态及第3密实状态相比,密实程度高。

Description

墨水内置的书写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墨水内置的书写工具,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可靠地防止墨水泄漏、长期间使用的墨水内置的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中,墨水内置意味着:至少不会使吸收体等部分性地吸收水性、油性的书写工具用墨水、喷墨打印机用墨水等地以墨水和空气仅存在于被称为墨水容器等的规定空间中的状态收容。
另外,书写工具,不是仅指使用上述水性、油性的墨水并适于文字记载的书写工具,例如,还包含可进行宽的部分的涂覆的海报用的涂覆工具、涂改液的涂覆工具及用于涂覆化妆液、药剂等的涂覆工具。
另外,本发明的书写工具,作为笔芯具有毛毡状的墨水(液体)吸收体,但没有金属笔部件等。
墨水内置书写工具,一直以来被广泛制造使用。此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具有相对于书写工具的体积来说收容墨水量多、可长期间使用的优点。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那样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与其它不具有墨水容器的墨水式毛毡书写工具比较,为了能够使排出量稳定地持续写规定的粗细的文字,要求多的办法、制造处理。特别是,在环境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存在发生墨水泄漏、墨水滴落现象的可能性,这些现象必须有效地防止。
作为这样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已知如下的结构:将内筒体嵌插在筒状主体内,该内筒体的后端被关闭,并在内部收容了墨水吸藏体,将上述筒状主体与上述内筒体之间作为墨水容器,将此墨水容器的墨水通过形成于内筒体的壁面上的墨水供给孔向墨水吸藏体及安装在其前端侧的笔芯供给(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书写工具,经连接部(专利文献1的1d)、切槽(专利文献2的6c)将收容在墨水容器中的墨水直接向被称为涂覆体(专利文献1的3)、墨水导体(专利文献2的7)的所谓的笔芯供给,或者经墨水吸藏体(专利文献2的10)供给。
作为不具有上述墨水容器的以往的墨水毛毡书写工具,提出了一种使墨水吸收并贮存在密实状态的棉与疏松状态的棉中,并使毛毡笔芯与上述密实状态的棉接触的书写工具(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上述疏松状态的棉卷绕包围上述密实状态的棉。此墨水式毛毡书写工具的当初制造的结构,是收容墨水的大部分被疏松状态的棉吸收,随着使用,墨水从上述疏松状态的棉向上述密实状态的棉流动,然后向毛毡笔芯流动。
作为不具有上述墨水容器的以往的墨水式毛毡书写工具的其它的结构,提出了如下的书写工具,即,使墨水吸收到使热可塑性或热硬化性树脂或它们的混合液适当浸在平行地拉齐了的纤维束中地实施了硬化处理的棒状体中,使毛毡笔芯与该棒状体接触(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317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7-452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60-96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公昭47-56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其墨水是经连接部(专利文献1的1d)、切槽(专利文献2的6c)直接供给,或者经墨水吸藏体(专利文献2的10)向笔芯供给。因此,在笔芯吸藏了适于书写的规定量的墨水的状态下,例如,在环境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担心:墨水被从笔芯挤出,发生墨水泄漏、墨水滴落。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墨水式书写工具中,在笔芯吸藏了适于书写的规定量的墨水的状态下,例如,在环境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存在如下的担心:墨水被从笔芯挤出,发生墨水泄漏、墨水滴落。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墨水式书写工具中,同样地,在笔芯吸藏了适于书写的规定量的墨水的状态下,例如,在环境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担心:墨水被从笔芯挤出,发生墨水泄漏、墨水滴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上的问题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在笔芯吸藏了适于书写的规定量的墨水的状态下,例如,即使在环境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不存在墨水被从笔芯挤出、发生墨水泄漏、墨水滴落的担心。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具有筒状主体;配置在上述筒状主体的内部,在与上述筒状主体之间形成墨水容器的内筒体;包含第1密实状态的第1密实状态部分在内,配置在上述内筒体的内部的内筒墨水吸藏体;和与该内筒墨水吸藏体的上述第1密实状态部分接触地配置的第2密实状态的笔芯,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上述笔芯接触的第3密实状态的笔周围墨水吸藏体,上述笔周围墨水吸藏体没有与上述墨水容器直接连通;进而,上述第2密实状态,与第1密实状态及第3密实状态相比,密实程度高。
本发明中的“密实程度”是指,例如,在将在圆形剖面中相同粗细的线状体即纤维捆扎而形成纤维束的情况下,在与该纤维束的长度方向轴线正交的面内的纤维的剖面面积之和与纤维之间的空间的面积之和的关系。例如,A的密实程度高于B的密实程度,意味着在A及B的上述剖面面积相同且通过A及B的纤维数量相同的情况下,A中的纤维之间的空间的面积之和小于B中的纤维之间的空间的面积之和。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即,在笔芯吸藏了适于书写的规定量的墨水的状态下,例如,即使在环境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不存在墨水被从笔芯挤出、发生墨水泄漏、墨水滴落的担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效果如下。
(第1实施方式)
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筒墨水吸藏体,与上述第1密实状态部分一体地具有第4密实状态的第4密实状态部分,上述第1密实状态与上述第4密实状态相比密实程度高。
(第2实施方式)
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筒墨水吸藏体,与上述第1密实状态部分一体地具有第4密实状态的第4密实状态部分,上述第1密实状态与第4密实状态的密实程度相等。
(第3实施方式)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密实状态部分与上述墨水容器连接。
(第4实施方式)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密实状态部分没有与上述墨水容器连接。
(第5实施方式)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4密实状态部分与上述墨水容器连接。
(第6实施方式)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4密实状态部分没有与上述墨水容器连接。
(第7实施方式)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4密实状态部分,由上述内筒体的内径和为了进行墨水供给而配置在上述内筒体内的墨水供给管的外径调整密实状态。
(第8实施方式)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密实状态的密实状态,通过将其周围直径至少部分性地缩小化进行了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为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墨水吸藏体的说明图。
图4为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内筒体的正面图。
图5(a)是图1中的A-A剖视图,(b)是其墨水吸藏体的说明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图6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为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墨水吸藏体的说明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如图1所示,具有有底的筒状筒状主体1和嵌插于该筒状主体筒状主体1内的内筒体2。内筒体2,其后端由栓体2a关闭。在内筒体2的内部收容了墨水吸藏体3,该墨水吸藏体3由集束了聚酯纤维、丙稀纤维等的所谓的中棉或海绵等构成。
在筒状主体筒状主体1与内筒体2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成为墨水容器4。在墨水容器4内收容墨水及空气。墨水容器4内的墨水,通过形成于内筒体2的壁面上的墨水供给孔2b向墨水吸藏体3及安装于其前端侧的笔芯5供给。另外,关于设置墨水供给孔2b的位置,在后面叙述。
在图1中,6是用于固定上述笔芯5的颈座。颈座6,使笔芯5的前端部分向外部露出,另一方面,将后端部分推入墨水吸藏体3内地埋没来保持笔芯5。通过笔芯5的向墨水吸藏体3内的推入,在墨水吸藏体3的笔芯5的后端部附近,也存在部分性地形成纤维组织密实(如果使海绵,则密度密实)的部分的情况。
在保持笔芯5的颈座6的内面上形成了空气流路。此空气流路,是为了当墨水容器4内的空气膨胀,墨水从墨水供给孔2b强制性地流入墨水吸藏体3时,将由流入了墨水吸藏体3的墨水挤出的空气向外气排出所需要的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笔芯5的前端部由笔帽(未图示)密闭,这一点和以往同样。
如上所述,在墨水吸藏体3中,在笔芯5的轴线方向,在笔芯5的后端部附近形成了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在此密实的部分的前方侧,形成了纤维组织疏松的部分。另外,密实的部分和疏松的部分意味着相对的关系。由于密实的部分的纤维组织比疏松的部分密实,因此,密实的部分的毛细管力大于疏松的部分的毛细管力。另一方面,如果密实的部分与疏松的部分为相同体积,那么在疏松的部分中比在密实的部分中收容更多的墨水。
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如图2所示,在内筒体2的壁面上,夹着中心点地设置了一对凹部2c,即内方突出部。通过凹部2c的形成,在长度方向均匀形成而推入内筒体2的墨水吸藏体3中,对应的位置的部分成为朝向中心地被压缩了的状态,形成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
在凹部2c的底面上设置了墨水供给孔2b。墨水供给孔2b在墨水吸藏体3的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中开口。通过此结构,墨水容器4内的墨水朝向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补给,此密实的部分通常成为充满了墨水的状态,将墨水稳定地向笔芯5供给。其结果,确保来自笔芯5的稳定的墨水的排出量。
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如图4及图5所示,凹部2c形成在内筒体2的壁面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上。具体地说,在直径方向设置了一对,但不言而喻,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
通过不是在整个圆周而是部分性地设置凹部2c,在以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剖面观察的情况下,如图5(a)及(b)所示,在包含中心在内的部分上形成纤维组织密实的层,在外周部,部分性地形成纤维组织疏松的层。在此疏松的部分中也可分散、吸收剩余墨水,防止来自笔芯的墨水泄漏。
另外,因为如果在周围的一部分上没置凹部2c,则在墨水吸藏体3的外周面与内筒体2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间隙(参见图5(a)),所以不需要另行确保空气流路。此空气流路,是为了当墨水容器4内的空气膨胀,墨水从墨水供给孔2b强制性地流入墨水吸藏体3时,将由流入了墨水吸藏体3的墨水挤出的空气向外气排出所需要的结构。另外,不仅是墨水容器4内,也是将通过内筒体2内或墨水吸藏体3内的空气膨胀挤出的空气向外气排出所需要的结构。
另外,在内筒体2的栓体2a上,如图1及图2所示,还形成了从底面侧朝向笔芯5延伸的墨水供给管2d,并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将墨水供给管2d的前端开口部2e朝向墨水吸藏体3的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开口。形成在墨水吸藏体3上的插入墨水供给管2d的孔的内径,与墨水供给管2d的外径相等,如图3所示,墨水吸藏体3的墨水供给管2d的附近的部分依然是疏松的。
在这里,如果能够使墨水与空气的置换不勉强地顺利地进行,则墨水供给孔2b及前端开口部2e的形状、大小、设置数量(单个、多个)及墨水的种类(油性、水性)、粘度、表面张力,可适当最佳地组合来采用。
这样,由于做成了使上述墨水供给孔2b与墨水供给管2d的前端开口部2e的两者朝向墨水吸藏体3的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开口的构造,所以可以从相对于轴线垂直的方向及轴线方向的两方向,向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供给充分的墨水,能够确保通常稳定的墨水的排出量,确保长时间地顺利的书写感。
下面,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中的墨水与空气的流动。另外,墨水供给孔2b与前端开口部2e,无论在哪一个中都能够进行空气及墨水的流通,可以根据其形状、大小、设置数量适当设定。
组装墨水内置书写工具,供给墨水以便墨水容器4变满。墨水通过墨水供给孔2b,被墨水吸藏体3吸收。通过此墨水的吸收,从墨水吸藏体3向墨水容器4供给与墨水减少了的量相当的空气。也就是说,在墨水容器4与墨水吸藏体3之间进行墨水与空气的置换。然后,当空气向墨水容器4的供给与墨水向墨水吸藏体3的吸收达到了平衡的时刻,墨水的通过墨水供给孔2b向墨水吸藏体3的吸收停止。
如果被吸收到墨水吸藏体3中的墨水因为书写而消耗,则从设置于颈座6的内面上的空气流路取入的外气经墨水吸藏体3及墨水供给孔2b流入墨水容器4内。伴随着外气的向墨水容器4的流入,墨水通过墨水供给孔2b向墨水吸藏体3流出。如果墨水流出直至到达墨水供给孔2b的位置,则空气已经不能通过墨水供给孔2b,其结果,墨水的向墨水吸藏体3的流动停止。
这样,墨水供给孔2b具有墨水及空气的流通的阀的功能。因此,起到如下的作用:防止墨水向墨水吸藏体3过剩地供给,通常向墨水吸藏体3供给一定量的墨水。也就是说,与墨水的向墨水吸藏体3的流出量对应决定空气的流入量。
墨水容器4内的空气的压力成为比大气压高的“高压时”,从墨水供给孔2b溢出的墨水(剩余墨水)由墨水吸藏体3的疏松的部分迅速地吸收。
这是因为,平时,墨水几乎不会被墨水吸藏体3的疏松的部分吸收,所以墨水吸藏体3的疏松的部分能够确保通常能够吸收墨水的空间。因此,即使墨水容器4内的空气膨胀,墨水从墨水供给孔2b强制性地溢出,由于溢出了的墨水(剩余墨水)被墨水吸藏体3的疏松的部分吸收,所以也能够防止来自笔芯5的墨水滴落。这时,由被墨水吸藏体3的疏松的部分吸收了的墨水挤出的内筒体2内的空气,通过空气流路向外气排出,防止来自笔芯5的墨水滴落。
另一方面,在墨水容器4内的空气再次压缩的情况下,因为流入了墨水吸藏体3的疏松的部分中的墨水因墨水容器4内的减压而吸回,所以墨水吸藏体3的疏松的部分再次恢复墨水的能力,即使墨水容器4内的空气的膨胀、压缩反复,也不会引起墨水泄漏。
下面,说明墨水吸藏体3的纤维组织的疏密的关系。墨水吸藏体3,如图3所示,成为如下的构造:从具有笔芯5的前端侧朝向筒状主体1的具有底部的后端侧,纤维组织在轴线方向按疏松的部分、密实的部分、疏松的部分的顺序排列。
平时,因为在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中贮存了充足的墨水,向笔芯5供给,所以能够保证稳定的书写感。另一方面,如果由于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等的变化,在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中超过墨水贮存量,则前方侧与后方侧的纤维组织的疏松的部分马上分散、吸收溢出了的墨水(剩余墨水)。因此,能够的确地防止从笔芯5产生墨水泄漏。
上述墨水吸藏体3的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由设置于内筒体2的壁面上的凹部2c在相对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压缩形成,并且通过墨水供给管2d的插入而在轴线方向压缩。进而,也施加了因笔芯5的推入而进行的轴线方向的压缩。
另外,连结笔芯5的轴线方向与墨水供给孔2b的线的交叉的部分的附近,因为施加相对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压缩力和轴线方向的压缩力的2方向的压缩力,所以,纤维组织变得特别密实,形成最密实的部分。此结果,能够由最密部分的强的毛细管力贮存充分的墨水,确保更稳定的墨水贮存和供给。
墨水吸藏体3,如图5(a)所示,在从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剖面观察的情况下,由多层构造构成,该多层构造在包含中心在内的部分上形成纤维组织密实的层3a,在外周部形成纤维组织疏松的层3b。此结果,在与轴线方向垂直的面上产生毛细管力的差,更多的墨水集中在纤维组织变得密实的包含中心在内的部分中。
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以双层构造进行了表示,但是当然也可以做成三层构造以上的多层构造。
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如图5(a)所示,具有能够在与墨水供给孔2b抵接的位置3b1控制墨水供给速度的优点。也就是说,通过调整纤维组织密实的层3a与纤维组织疏松的层3b的材质、每单位面积的重量的平衡,能够不改变墨水供给孔2b的形状、大小、设置数量地控制墨水的供给速度。这意味着仅通过变更具有多层构造的墨水吸藏体3,就能够不改变内筒体2的模具地与各种墨水对应。
另外,本构造能够在与墨水供给孔2b抵接的以外的位置3b2分散、吸收剩余墨水。也就是说,在以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剖面观察的情况下,本构造由多层构造构成,该多层构造在包含中心在内的部分上形成了纤维组织密实的层3a,在外周部形成了纤维组织疏松的层3b。因此,设置于外周部的纤维组织疏松的层3b中也能够分散、吸收剩余墨水,更有效地防止来自笔芯的墨水泄漏。
另外,如图5(a)及(b)所示,如果在内筒体2的壁面的圆周方向部分性地形成凹部2c,则与墨水供给孔2b抵接的位置3b1的纤维组织比不与墨水供给孔2b抵接的以外的位置3b2变得更密实。因此,墨水集中于与墨水供给孔2b抵接的位置3b1,并且在与墨水供给孔2b抵接的以外的位置3b2也能够分散、吸收剩余墨水,更有效地防止来自笔芯的墨水泄漏。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如图6所示,成为如下的构造:使墨水吸藏体3从具有笔芯5的前端侧朝向筒状主体1的具有底部的后端侧,纤维组织按疏松的部分、密实的部分、密实的部分的顺序排列。图7表示了其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8表示了墨水吸藏体状态的说明图。
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如图6所示,在上述内筒体2的壁面上设置了从前方部朝向后端呈带状地连续的凹部2c,即内方突出部。墨水吸藏体3,其对应的位置的部分成为由凹部2c向中心方向压缩了的状态,是形成了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的构造。另外,在凹部2c的前方部的底面上,设置了墨水供给孔2b,成为朝向上述墨水吸藏体3的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开口的构造。
在此情况下,由于密实的部分是从凹部2c到内筒体2的后端连续的体积大的部分,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墨水贮存量,所以能够确保长期间地稳定的墨水的排出量。另一方面,在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而在笔芯5接触的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中超过了墨水贮存量的情况下,由于在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的前方侧形成了纤维组织疏松的部分,所以此疏松的部分分散、吸收溢出了的墨水(剩余墨水),的确地防止来自笔芯5的墨水泄漏。
连结了笔芯5的轴线方向与墨水供给孔2b的线的交叉的部分的附近,如图7所示,因为也施加了由上述凹部2c产生的相对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压缩力,和由墨水供给管2d的插入产生的轴线方向的压缩力(进而,还施加了通过笔芯5的推入而产生的压缩力)的两方向的压缩力,所以能够形成纤维组织最密实的部分,贮存充分的墨水,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前所述的由纤维组织疏松的部分和密实的部分构成的墨水吸藏体3,仅通过将成形为均匀的纤维组织的柱状的纤维材料推入内筒体2中,就能够简单地形成。也就是说,若将上述纤维材料推入内筒体2中,则对应部分成为由设置在内筒体2的壁面上的凹部2c向中心方向压缩了的状态。另外,关于轴线方向的压缩,施加因墨水供给管2d的插入而产生的轴线方向的压缩力,和因笔芯5的推入而产生的压缩力。通过这样的压缩作用,能够在墨水吸藏体3的笔芯5的轴线方向,在笔芯5的后端部附近形成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并且在此密实的部分的前方侧形成纤维组织疏松的部分。
这样构成的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从墨水供给孔供给的墨水在纤维组织密实的部分中被充分地吸收并贮存。此结果,可以向笔芯稳定地供给墨水。另外,平时,因为笔芯的周围的纤维组织疏松,墨水贮存量少,所以不会产生来自笔芯的墨水泄漏。另一方面,在温度、压力等使用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在密实的部分的前方侧形成了纤维组织疏松的部分,所以通过将墨水向此疏松的部分分散、吸收,的确地防止墨水泄漏。
(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如图9所示,但与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相同的结构,附加与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图1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内筒体302,由栓体302a堵塞了底部侧,即与笔芯5相反侧的端部。在第3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中,没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供给管2d对应的部分。内筒体302的从凹部302c到底部侧的内径,大于凹部302c的内径,该部分的墨水吸藏体303的纤维组织疏松。因此,第3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墨水吸藏体303,实质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墨水吸藏体3起相同的作用。
(第4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如图10所示,但与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相同的结构,附加与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图6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内筒体402,由栓体402a堵塞了底部侧,即与笔芯5相反侧的端部。在第4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中,没有与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供给管2d对应的部分。内筒体402的从凹部402c到底部侧的内径与凹部402c的内径相等,该部分的墨水吸藏体3的纤维组织密实。因此,第4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墨水吸藏体403,实质上与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的墨水吸藏体3起相同的作用。

Claims (9)

1.一种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其具有筒状主体;配置在上述筒状主体的内部,在与上述筒状主体之间形成墨水容器的内筒体;包含第1密实状态的第1密实状态部分在内,配置在上述内筒体的内部的内筒墨水吸藏体;和与该内筒墨水吸藏体的上述第1密实状态部分接触地配置的第2密实状态的笔芯,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上述笔芯接触的第3密实状态的笔周围墨水吸藏体,上述笔周围墨水吸藏体没有与上述墨水容器直接连通;进而,上述第2密实状态,与第1密实状态及第3密实状态相比,密实程度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筒墨水吸藏体,与上述第1密实状态部分一体地具有第4密实状态的第4密实状态部分,上述第1密实状态与上述第4密实状态相比密实程度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筒墨水吸藏体,与上述第1密实状态部分一体地具有第4密实状态的第4密实状态部分,上述第1密实状态与第4密实状态的密实程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密实状态部分与上述墨水容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密实状态部分没有与上述墨水容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4密实状态部分与上述墨水容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4密实状态部分没有与上述墨水容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4密实状态部分,由上述内筒体的内径和为了进行墨水供给而配置在上述内筒体内的墨水供给管的外径调整密实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内置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密实状态的密实状态,通过将其周围直径至少部分性地缩小化进行了调整。
CN201410286113.2A 2013-03-28 2014-03-28 墨水内置的书写工具 Active CN104070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8980A JP6142623B2 (ja) 2013-03-28 2013-03-28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JP2013-068979 2013-03-28
JP2013-068980 2013-03-28
JP2013-068981 2013-03-28
JP2013068979A JP6142622B2 (ja) 2013-03-28 2013-03-28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JP2013068981A JP6142624B2 (ja) 2013-03-28 2013-03-28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JP2013068978A JP6142621B2 (ja) 2013-03-28 2013-03-28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JP2013-068978 2013-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884A true CN104070884A (zh) 2014-10-01
CN104070884B CN104070884B (zh) 2018-08-14

Family

ID=51519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6113.2A Active CN104070884B (zh) 2013-03-28 2014-03-28 墨水内置的书写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70884B (zh)
DE (1) DE1020140044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9423B (zh) * 2015-11-30 2020-04-01 日商百樂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匣及筆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60452A1 (en) 2019-07-04 2021-01-06 Société BIC Marker for variable shading under pressur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4996A (ja) * 1986-09-30 1988-04-15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DE3642037C2 (zh) * 1986-12-09 1988-11-10 J. S. Staedtler Gmbh & Co, 8500 Nuernberg, De
CN2186159Y (zh) * 1994-01-31 1994-12-28 唐建雄 气压吸水笔
CN1211510A (zh) * 1997-08-29 1999-03-24 帕勒特·英克株式会社 直接供水式书写工具
JP2000127672A (ja) * 1998-10-29 2000-05-09 Pilot Ink Co Ltd 直液式筆記具
JP2000158882A (ja) * 1998-11-30 2000-06-13 Pentel Corp 筆記具
CN2400284Y (zh) * 1999-11-02 2000-10-11 赵治平 新型环保教学书写笔控制液体伐片装置
JP2003226091A (ja) * 2001-05-31 2003-08-12 Pentel Corp 塗布具
US20030194260A1 (en) * 2002-04-10 2003-10-16 Ward Bennett 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NIBS and ink reservoirs for writing and marking instruments and the resultant products
JP2008183896A (ja) * 2006-03-09 2008-08-14 Pilot Ink Co Ltd 直液式筆記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686A (ja) 1983-06-28 1985-01-18 フアナツク株式会社 センサ付きロボツト
JPH075642B2 (ja) 1992-07-14 1995-01-25 東洋水産株式会社 キチ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4996A (ja) * 1986-09-30 1988-04-15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DE3642037C2 (zh) * 1986-12-09 1988-11-10 J. S. Staedtler Gmbh & Co, 8500 Nuernberg, De
CN2186159Y (zh) * 1994-01-31 1994-12-28 唐建雄 气压吸水笔
CN1211510A (zh) * 1997-08-29 1999-03-24 帕勒特·英克株式会社 直接供水式书写工具
JP2000127672A (ja) * 1998-10-29 2000-05-09 Pilot Ink Co Ltd 直液式筆記具
JP2000158882A (ja) * 1998-11-30 2000-06-13 Pentel Corp 筆記具
CN2400284Y (zh) * 1999-11-02 2000-10-11 赵治平 新型环保教学书写笔控制液体伐片装置
JP2003226091A (ja) * 2001-05-31 2003-08-12 Pentel Corp 塗布具
US20030194260A1 (en) * 2002-04-10 2003-10-16 Ward Bennett 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NIBS and ink reservoirs for writing and marking instruments and the resultant products
JP2008183896A (ja) * 2006-03-09 2008-08-14 Pilot Ink Co Ltd 直液式筆記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9423B (zh) * 2015-11-30 2020-04-01 日商百樂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匣及筆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004459A1 (de) 2014-10-02
CN104070884B (zh)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63317B1 (ko) 도포구
JP5687529B2 (ja) 塗布具
JP6142622B2 (ja)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JP2017036051A (ja) 塗布具
JP5700817B2 (ja) 塗布具
CN104070884A (zh) 墨水内置的书写工具
JP5805947B2 (ja) 筆記具用リフィル及び筆記具
JP2008023755A (ja) 直液式筆記具
US6659671B1 (en) Ink introducing tube and writing instrument incorporated with the same
KR20210071057A (ko) 도포구
JP6142623B2 (ja)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JP6142624B2 (ja)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JP4848067B2 (ja) 直液式筆記具
JP6142621B2 (ja)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JP2003226091A (ja) 塗布具
JP4321118B2 (ja) 塗布具
JP2007245376A (ja) 直液式筆記具
WO2023151617A1 (zh) 一种涂写工具
JP3152083U (ja) 直液式筆記具
JP4943950B2 (ja) 直液式筆記具
TW201318886A (zh) 塗布具
JP2008044285A (ja) 直液式筆記具
JP7382640B2 (ja) 塗布具
JP5085960B2 (ja) 直液式筆記具
JP5244006B2 (ja) 直液式筆記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