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07C - 发声器件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07C
CN1040607C CN95190603A CN95190603A CN1040607C CN 1040607 C CN1040607 C CN 1040607C CN 95190603 A CN95190603 A CN 95190603A CN 95190603 A CN95190603 A CN 95190603A CN 1040607 C CN1040607 C CN 10406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electric vibrating
vibrating plate
microphone device
plate
dr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0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458A (zh
Inventor
堤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n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sei Corp filed Critical Shin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0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4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 H04R1/403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声振板(11)的驱动装置(14)设置在扬声器框架(10)和声振板(11)之间。驱动装置(14)包括一对压电振动板(1、2),压电振动板(1、2)彼此面对并且隔开一定距离。压电振动板(1、2)的外周边通过环形隔板(7)相互连接。当将驱动信号加到压电振动板(1、2)上时,压电振动板(1、2)反复进行弯曲运动,它们的中心沿相对的两个方向交替地弯曲。这时,压电振动板(1、2)的弯曲方向总是彼此相反的。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众所周知,压电振动板有单压电晶片和双压电晶片;单压电晶征由盘形薄金属板构成,其中只在板的一侧形成有压电陶瓷层;双压电晶片也由盘形薄金属板构成,但在板的两侧都形成有压电陶瓷层。这层单压电晶片和双压电晶片型压电振动板都能实现挠曲振动,当加到压电陶瓷层上的电压变化时压电振动板的中心沿着相对的两个方向交替地弯曲。利用压电振动板的这种挠曲振动发声的扬声器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在这种常规的扬声器中,通常通过扬声器框架支撑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将压电振动板的中心连接到一个声振板上,使声振板通过压电振动板振动,从而使声振取发出声响(例如,见日本的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Kokai)No.60-182300)。
然而,这种压电振动板的固有频率很高,在共振点的Q值很大,并且具有随频率降低声压值也下降的性质。于是就出现了问题:当像先前那样将压电振动板的振动只是直接传递到声振板本身时,声音就要发生畸变,并且在共振点的低音声压值不够大。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发声器件,该器件即使在低音区也能够给出足够高的声压值。
一种发声器件包括一个声音振动板,和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压电振动板的驱动装置,所述的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部分连接到所述的声振板用于驱动所述的发声振动板,其特征在于,一个弹性板部件连接到所述的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并且从压电振动板的周边径向向外延伸。
一种发声器件,包括声振板,并且一个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压电振动板,所述的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连接到所述的声振板,用于驱动所述的声振板,其特征在于,一个弹性板部件通过连接杆连接到所述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部分并且从连接杆向外径向延伸。
图1是I型组件的侧视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组件的前视图;
图3是说明图1所示组件的操作的视图;
图4是II型组件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图4所示组件的透视图;
图6是说明图4所示组件的操作的视图;
图7是表示多种驱动装置的视图;
图8是使用图1所示I型组件的扬声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9是图8的部分放大了的侧视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扬声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11是表示下一个实施例的部面扬声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12是使用图4所示的II型扬声器的扬声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13是图12的部分放大了的侧视剖面图;
图14是II型组件的透视图;
图15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扬声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16是表示下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扬声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17是表示下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扬声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18是表示下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扬声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19是表示对图18的改进的部分扬声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20是表示下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扬声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21是表示下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扬声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22是图21的部分放大了的侧视剖面图;
图23表示的是频率f和声压值p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24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扬声器的前视图;以及
图25是沿图24的线XXV-XXV观察的剖面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图1和图2表示用于驱动发声器件的声振板的驱动装置实例。现在参照图1和图2,该驱动装置由一对盘形金属压电振动板1和2组成,板1和2彼此面对并且沿轴向隔开一定距离。通过一个金属的或塑料的连接杆3将这些压电振动板1和2的中心连接起来。在压电振动板1和2的两个侧面上都形成环形压电陶瓷层4。因此,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例中,压电振动板1和2是双压电晶片。
图1用箭头K表示压电振动板1和2的压电陶瓷层4的偏振方向。如图1所示,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压电振动板1和2是通过连接杆3相连接的,因此,一个压电振动板1的压电陶瓷层4的偏振方向K与另一个压电振动板2的压电陶瓷层的偏振方向K相反。例如,压电振动板2通过导线5接地。通过导线6将相同的驱动电压加到在压电陶瓷层4的表面上形成的薄膜电极上。
当将电压加到压电振动板1和2的压电陶瓷层4的薄膜电极上时,在压电振动板1和2的一侧上形成的压电陶瓷层4沿径向伸展,而在另一侧上形成的压电陶瓷层4则沿径向收缩。结果,使压电振动板1和2弯曲。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如上所述,压电振动板1和2的压电陶瓷层4的偏振方向K彼此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当将通过导线6交替地将正电压和负电压加到压电陶瓷层4的薄膜电极上时,压电振动板1和2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曲,如图3(A)和3(B)所示。这就是说,要交替地反复出现压电振动板1和2向外弯曲形成图3(A)所示的凸形的状态和压电振动板1和2向内弯曲形成图3(B)所示的凹形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压电振动板1和2在图3(A)所示状态下的周边部分之间的距离为S1,并且使压电振动板1和2在图3(B)所示状态下的周边部分之间的距离为S2,则压电振动板1和2的周边部分的位移量ΔS=S2-S1。因此,如果使用这个位移量作为驱动装置的输出,则驱动装置的输出冲程为ΔS(=S2-S1)。这个冲程是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时得到的冲程的两倍。因而,在图1所示的驱动装置中,有可能产生冲程为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的情况下得到的冲程的两倍的输出。
按此方式,通过使用一对压电振动板1和2,有可能增加输出冲程。图1所示的这对压电振动板1和2在此情况下为能够增加输出冲程的压电振动板的最小组合单元。这个最小的组合单元在此被称之为一个“组件”。应该注意,通过连接图1所示的这对压电振动板1和2获得的组件在下面将被称之为“I型组件”。
图4和图5表示结构与图1所示不同的组件。要注意,在图4和图5中,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图1相似的部件。
现在参照图4和图5,这对压电振动板1和2的外周边固定到沿压电振动板1和2的外周边延伸的一个金属的环形隔板7上。因此,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例中,通过环形隔板7将这对压电振动板1和2彼此连接起来。还是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例中,一个压电振动板1的压电陶瓷层4的偏振方向K与另一个压电振动板2的压电陶瓷层4的偏振方向K相反,并且通过导线6将相同的驱动电压加到压电陶瓷层4的薄膜电极上。因此,还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将正电压和负电压交替地加到压电陶瓷层4的薄膜电极上时,压电振动板1和2即交替地沿两个相对的方向发生弯曲,如图6(A)和6(B)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压电振动板1和2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并且使压电振动板1和2在图6(B)所示的状态下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2,则压电振动板1和2的中心的位移量为ΔS=S2-S1。因此,如果用这个位移量作为驱动装置的输出,则驱动元件的输出冲程即为ΔS(=S2-S1)。这个冲程是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时得到的冲程的两倍。因此,在图4所示的驱动装置中,有可能产生冲程为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的情况下得到的冲程的两倍的输出。应该注意,下面将通过连接图4所示的这对压电振动板1和2的周边部分获得的组件称之为“II型组件”。
以上所述的I型组件和II型组件是在使用一对压电振动板1和2的情况下的有代表性的组件。这些组件可以用作制备由三个或多个压电振动板的各种组合构成的驱动装置的基础。图7中表示出这些驱动装置的典型实例。要注意,在图7中,在有两个压电振动板的那一栏中表示的驱动装置是以上说明过的I型组件和II型组件。
参看图7,其中由三个压电振动板的组合构成的驱动器件为III和IV型。所示的III型驱动装置是II型组件与单个压电振动板8的组合,并且是通过用连接杆3连接构成II型组件的一部分的压电振动板2的中心和单个压电振动板8的中心而形成的。在该驱动装置中,当施加驱动电压时,压电振动板2和压电振动板8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曲。因此,这个驱动装置给出的输出冲程是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时的输出冲程的三倍。
所示的IV型驱动装置也是II型组件和单个压电振动板9的组合,并且是可能用连接杆3连接构成II型组件的一部分的压电振动板1的中心和单个压电振动板9的中心形成的。还是在该驱动装置中,当施加驱动电压时,压电振动板1和压电振动板9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曲,因此该驱动装置给出的输出冲程也是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时的输出冲程的3倍。
另一方向,如图7所示,由四个压电振动板的组合构成的驱动装置为V型和VI型。所示的V型驱动装置是II型组件和两个压电振动板8和9的一种组合。按另一种方式看,将一个II型组件插在一对I型压电振动板1和2之间。这就是说,该驱动装置是通过用连接杆3连接构成II型组件的一部分的一个压电振动板1的中心和压电振动板9的中心、并且通过用连接杆3连接构成II型组件的另一个压电振动板2和压电振动板8的中心而形成的。在该驱动装置中,当施加驱动电压时,压电振动板1和压电振动板9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曲,并且压电振动板2和压电振动板9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曲,从而使它的输出冲程是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时得到的输出冲程的四倍。
另一方面,所示的VI型驱动装置是两个II型组件的组合,并且是通过用连接杆3连接彼此面对的两个组件的压电振动板1和2的中心形成的。还是在该驱动装置中,有可能获得的输出冲程是使用单个压电振动片时的输出冲程的四倍。
进而,如图7所示,由五个压电振动板的组合构成的驱动装置为VII型和VIII型。由六个压电振动板的组合构成的驱动装置为IX型和X型。从图7可以清楚地看出VII型、VIII型、IX型、和X型驱动装置的结构,所以不做具体的说明,但在VII型、VIII型、IX型、和X型的每一种驱动装置中,当加上驱动电压时,相互邻近的压电振动板1、2、8、和9沿相互相对的方向弯曲。因此,在VII型和VIII型驱动装置中,输出冲程为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时得到的输出冲程的5倍,而在IX型和X型驱动装置中,输出冲程为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时得到的输出冲程的6倍。应当注意,尽管在图7没有表示出来,但还可能按类似的方式形成由7个或更多个压电振动板构成的驱动装置。
下面,说明使用图7所示的驱动装置驱动声振板的发声器件的典型实例。
图8和图9表示本发明应用到扬声器的情况,其中使用图1所示的I型组件作为扬声器的驱动装置。
参看图8和图9,标号10表示扬声器框架,标号11是一个声振板。声振板11的外周边固定到扬声器框架10的外周边上。进而,将封装件11a固定到声振板11的外周边上。在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声振板11由锥形纸构成,但声振板11可由木片、塑料片、或薄金属片构成。声振板11的内周边连到驱动装置12的一个压电振动板1的外周边,驱动装置12的另一个压电振动板2的外周边连接到扬声器框架10。
如在本说明书开始部分所述,压电振动板有一个很高的固有频率,并且声压值随此频率的降低而下降。但在图8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由驱动装置12向声振板11给出的驱动冲程为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时的驱动冲程的两倍,因此即使在低频区的声振板11的振幅也较大,使低音声压值变得较大。
进而,如果这对压电振动板1和2通过连接杆3相互连接,则该驱动装置12的固有频率就要变得明显低于压电振动板的固有频率,结果使共振点向低频端移动。因此,还是从这一观出发,可使声振板在低频区的振幅变大,从而可使低音声压值提高的较多。
图10表示的是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0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驱动装置13的固有频率,并且进一步使声压值在一个宽的频率区变得平直,将一个由橡胶构成的环形弹性件13固定到压电振动板2的外周边上。即,如图10所示,由于弹性件13的质量较大,所以有可能进一步降低驱动装置13的固有频率,因此可进一步提高低音声压值。进而,如果再降低驱动装置13的固有频率,则共振点就要在低音区出现,但弹性件13在这个共振点还要把降低Q值的作用,并且降低了在下一个出现在高频区的较高的共振点的Q值。
这就是说,由于弹性件13如上所述具有相当大的质量,因此弹性件13由于惯量较大可抑制压电振动板2的周边部分沿前一后方向的移动。因此,如图10所示,即使弹性件13没通过扬声器框架10支撑,当压电振动板1和2试图弯曲移动时,也能使声振板11振动。但当压电振动板2的弯曲移动速度很慢时,即处在低频区,弹性件13整件随压电振动板2的周边部分的移动而移动。与此相反,当压电振动板2的弯曲移动速度很快时,即处在高频区,弹性件13的整体不可能跟随压电振动板2的周边部分的移动,因而弹性件13的外周边的移边落后于弹性件13的内周边的移动。结果,使弹性件13发生形变。这种形变移动将重复产生。
弹性件13的这种形变是由振动能量产生的,因此弹性件13的形变量越大,使弹性件13形变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换言之,弹性件13的形变量越大,弹性件13吸收的振动能量越多。然而,如上所述,频率越多,弹性件13的形变量变得越大。因此,如图10所示,如果将弹性件13固定到压电振动板2上,就有可能借助于这个弹性件13来衰减高频振动。结果,就可能相对提高低频区的振幅,因此可提高低音声压值。
另一方向,在共振点,不仅振幅变得较大,而且压电振动板2的弯曲移动速度较快,因此借助于弹性件13在共振点衰减了振荡。因此,如果将弹性件13固定到压电振动板2上,则将使Q值变得较小,因此可使声压值在一个宽的频率区变得平直。
图11表示的是下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将环形弹性件13的外周边固定到扬声器框架10上。如果按这种方式将弹性件13的外周边固定到扬声器框架10上,则在发生高频振荡时的弹性件13的形变量进一步加大,因而有可能进一步衰减高频振荡,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减少Q值。还有,如果将弹性件13的外周边固定到扬声器框架10上,有可能大大地抑制在发生低频振荡时压电振动板2的外周边沿前-后方向的移动量。结果,有可能增大地低频区声振板11的振幅,从而加大了低音声压值。
图12-14表示的是使用图4所示的II型组件作为扬声器的驱动装置的情况。
现在参照图12和图13,由II型组件构成的驱动装置设在声振板11和扬声器框架10之间。构成II型组件的一个压电振动板1的中心例如借助于一个螺母15并通过一个金属的或塑料的连接杆3a连到声振板11的中心,另一个构成II型组件的压电振动板2的中心例如借助于螺母16并通过一个金属的或塑料的连接杆36连到扬声器框架10。还是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14向声振板11给出的驱动冲程是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时的冲程的两倍,因此即使在低频区声振板11的振幅也变得较大,因而有可能提高低音声压值。
进而,当像该实施例这样通过环形隔板7相互连接这对压电振动板1和2时,该驱动装置14的固有频率就变得比压电振动板的固有频率低得多,结果使共振点移向低频端。因此,还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有可能增加声振板11在低频区的振幅,因而可大大提高低音声压值。进而,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驱动装置14的固有频率,并且为了使声压值在一个宽的频率区变为平直,在环形隔板7上形成多个通孔17,并且在这两个压电振动板之间形成一个空气阻尼室18,室18通过这些通孔17与外界空气沟通。
如果由于压电振动板1和2的弯曲移动使空气阻尼室18的体积增加,则外界空气通过通孔17流入空气阻尼室18;如果空气阻尼室18的体积减小,则空气阻尼室18中的空气穿过通孔17流出到外界空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通孔17的空气流入和流出作用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压电振动板1和2的弯曲移动的速度越快,即振动频率越高,则压电振动板1和2的弯曲变得越加艰难。这就是说,如果压电振动板1和2度图向外弯曲变成如图6(B)所未的凸形,则空气阻尼室18中的压力下降,从而抑制了压电振动板1和2的弯曲移动;当压电振动板1和2谋略向内弯曲变成如图6(A)所示的凹形,则空气阻尼室18中的压力升高,从而抑制了压电振动板1和2的弯曲移动。按此方式,由于空气阻尼室18的阻尼作用,使压电振动板1和2的弯曲移动的速度越快,对压电振动板1和2的弯曲移动的抑制作用也越大。换句话说,压电振动板1和2的弯曲移动速度越快,对压电振动板1和2的振荡的抑制作用越大。因此,通过提供这样一种空气阻尼室18,有可能相对提高低音声压值,并进一步减小共振点的Q值,从而有可能使声压值在一个宽的频率区变为平直。
图15表示的是下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将压电振动板1和2的周边部分连在一起的环形隔板19是由诸如橡胶之类的弹性件构成的,并且在压电振动板1和2的周边部分形成多个通孔20,通孔20沟通了空气阻尼室18和外界空气。因此,还是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空气阻尼室18对高频振荡的衰减作用可能相对地提高低音声压值,并且可能使声压值在一个宽的频率区内变为平直。进而,在该实施例中,频率越高,弹性件19形变的频率越大,因而频率越高,借助于弹性件19对振荡的吸收量也越大。因此,有可能使高频振荡进一步衰减。
图16表示下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6,在该实施例中,将由橡胶构成的弹性板21的中心借助于螺母16并通过连接杆3b连到压电振动板12的中心。该弹性板21的作用与图10所示的弹性件13类似。
即,弹性板21具有相当大的质量,因此弹性板21借助于它的惯量起抑制压电振动板2的中心沿前—后方向移动的作用。因此,如图16所示,即使弹性板21没有由扬声器框架10支撑,当压电振动板1和2力求弯曲移动时也能使声振板11振动。另一方面,当压电振动板1和2的弯曲移动速度较慢时,即处在低频区,弹性体21作为一个整体随压电振动板2的中心的移动而移动。与此相反,当压电振动板1和2的变曲移动速度很快时,即处在高频区,弹性体21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跟得上压电振动板2的中心的移动,因此弹性体21的外周边的移动落后于弹性体21的中心的移动。结果,弹性体21发生形变,并且这种形变移动重复出现。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板21的形变量越大,弹性板21吸收的振动能量越多。频率越高,图16所示的弹性板21的形变量越大。因此,如图16所示,若将弹性板21固定到压电振动板2上,则通过弹性板21有可能使高频振荡衰减。结果,有可能相对地增大在低频区的振幅,因此有可能提高低音压值。
进而,如上所述,在共振点不仅振幅变得较大,而且压电振动板1和2的弯曲移动速度也得以提高。因而,通过弹性板21衰减了在共振点的振荡。因此,若将弹性板21固定到压电振动板2上,则Q值变得较小,因此有可能使声压值在一个宽的频率区内变得平直。
图17表示下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将弹性板21的餐周边固定到扬声器框架10上。若按此方式将弹性板21的外周边固定到扬声器框架10上,在发生高频振荡时弹性板21的形变得较大,因此有可能使高频振荡进一步衰减并使Q值进一步下降。还有,如果将弹性板21的外周边固定到扬声器框架10上,在发生低频振荡时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压电振动板2的中心沿前—后方向的移动量。结果,有可能增大声振板11在低频区的振幅,因而增大了低音声压值。
到目前为止,已经针对应用到由I型组件构成的驱动装置12和由II型组件构成的驱动装置14的情况描述了本发明,但至此为止描述过的各个实施例的结构还可以应用到如图7所示的由III型至X型组件构成的各个驱动装置上。下面将说明上述的实施例的结构应用到由III型至X型组件构成的驱动装置的典型实例。
图18表示使用图7所示的II型驱动装置作为扬声器的驱动装置的情况。即,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2具有两个串联的图4所示II型组件的结构。位于4个压电振动板1和2中央的两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通过连接杆3彼此相连。在该实施例中,如以上所述,有可能获得的输出冲程是使用如上所述的单个压电振动板的情况下的输出冲程的4倍。
图19表示的是对图18所示驱动装置的一种改进。在该实施例中,位于4个压电振动板1和2的中央的两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通过一个中空的套筒23相连。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组件中形成的空气阻尼室18通过中空的套筒23彼此连通。
图20表示出一种结构的应用情况,其中使用图7所示的III型驱动装置作为扬声器的驱动装置,并且使用图11所示的环形弹性件13来衰减驱动装置24的高频振荡。即,在驱动装置24中,构成II型组件一部分的压电振动板2的中心和单个压电振动板8的中心通过连接杆36相互连接。单个压电振动板8的周边部分通过由橡胶构成的环形弹性件13连接到扬声器框架10。
图21和图22表示一种结构的应用情况,其中使用图7所示的V型驱动装置作为扬声器的驱动装置,并且使用图11所示的环形弹性件衰减驱动装置25的高频振动。即,在驱动装置25中,构成II型组件一部分的压电振动板2的中心和单个压电振动板8的中心借助于螺栓26和螺母16并通过连接杆3b彼此连接。单个压电振动板8的周边部分通过由橡胶构成的环形弹性件13连到扬声器框架10。另外,在该驱动装置2 5中,构成II型组件的一部分的压电振动板1的中心和单个压电振动板9的中心通过中空套筒27彼此连接。单个压电振动板9的外周边连接到声振板11的内周边。
此外,在驱动装置25中,中空套筒27的前端向上界开通。通过例如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插头28封闭中空套筒27的开口。在组装驱动装置25之前插头28先不插入。在组装驱动装置25的过程中,先将压电振动板1和2栓紧,而后再将插头28插入中空套筒27的开口。这样,就在压电振动板1和2之间形成一个空气阻尼室18。此外,在驱动装置25中,固定一个隔膜29,以覆盖单个压电振动板9。
借助于这种驱动装置25,所得的输出冲程是使用单个压电振动板时的输出冲程的4倍。此外,借助于这种驱动装置25,使驱动装置25的共振频率小得多,并且通过空气阻尼室18的高频衰减作用和弹性件13的高频衰减作用可在很大程度上衰减高频振荡,使Q值小得多。结果,可能保持总体的高声压值,并且能在一个宽的频率区获得一个平直的声压值。
图23表示研究频率f和声压值p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结果。在图23中,A表示图12所示结构的扬声器,B表示图21所示结构的扬声器。要注意,图23表示的情况是向驱动装置14和25加上一个驱动电压,该驱动电压在频率为1000Hz时给出的声压值p基本上相等。从图23可以看出,图21所示结构的扬声器在一个宽的频率区有一个平直的声压值p。
图24和25表示下一个实施例。参照图24和图25,标号30表示扬声器框架,标号31表示声振板。在该实施例中,在扬声器框架30和声振板31之间并列设置多个如图7所示的VI型驱动装置22。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声振板31由多个驱动装置22同时驱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如图7所示的任何一种类型的驱动装置。
使用本发明的压电振动板的扬声器与常规的动态扬声器相比不令具有重量轻得多的优点,而且具有不需要使用像在动态扬声器中要使用的永久磁铁的优点,因此不需要防磁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参照应用到扬声器的情况至此已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可应用于所有的产生声响的发声器件,如电话和蜂鸣器。勿须说,还可使用单压电晶片作为压电振动板。

Claims (39)

1.一种发声器件包括一个声音振动板,和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压电振动板的驱动装置,所述的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部分连接到所述的声振板用于驱动所述的发声振动板,其特征在于,一个弹性板部件连接到所述的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并且从压电振动板的周边径向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声器件设有一个框架,并且弹性板部件的周边部分由所述的框架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板部件是由橡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具有多个在轴向彼此隔开的压电振动板,相邻的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或者中心彼此相连接,并且使相邻的压电振动板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曲,位于所述多个压电振动板的一端的压电振动板与一个声振板相连接,所述的弹性板部件连接到位于多个压电振动板另一端的所述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由一对在中心彼此相连的压电振动板组成,并且所述这对压电振动板中的一个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连接到所述声振板,所述的弹性板部件连接到另一个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至少具有一个组件,该组件由一对在外周边彼此相连接的压电振动板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这对压电振动板的外周边通过一个环形隔板彼此相连,环形隔板沿压电振动板的外周边延伸,并且其中在所述这对压电振动板之间形成一个空气阻尼室,空气阻尼室通过所述环形隔板包围,以衰减高频振荡。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有多个组件,相互相邻组件的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通过中空套筒彼此连接,在各个组件中形成的空气阻尼室通过所述中空套筒彼此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隔板和压电振动板中的至少一个中形成通孔,用于连通空气阻尼室的内部与外界空气。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隔板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隔板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是橡胶。
13.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这对压电振动板中的一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通过一个连接杆与一个声振板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有单个的靠近所述组件的压电振动板,所述单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连接到构成该组件的一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上,并且所述单个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连接到声振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和所述的一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通过一个连接杆彼此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和所述的一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通过一个中空套筒彼此相连,该中空套筒连通空气阻尼室和外界空气,并且其中所述中空套筒通过一个插头封闭,使空气阻尼室相对于外界空气关闭。
1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有多个串接的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组件的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通过连接杆彼此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相对于声振板并列设置多个驱动装置以驱动声振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声器件,其中所述压电振动板由双压电晶片构成。
21.一种发声器件,包括声振板,并且一个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压电振动板,所述的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连接到所述的声振板,用于驱动所述的声振板,其特征在于,一个弹性板部件通过连接杆连接到所述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部分并且从连接杆向外径向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声器件设有一个框架,并且弹性板部件的周边部分由所述的框架支撑。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板部件是由橡胶制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具有多个在轴向彼此隔开的压电振动板,相邻的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或者中心彼此相连接,并且使相邻的压电振动板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曲,位于所述多个压电振动板的一端的压电振动板与一个声振板相连接,所述的弹性板部件连接到位于多个压电振动板另一端的所述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部分。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组件,该组件由一对在外周边彼此相连接的压电振动板组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声振板的中心部分和所述声振板相连,所述弹性板部件连接到另一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部分。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这对压电振动板的外周边通过一个环形隔板彼此相连,环形隔板沿压电振动板的外周边延伸,并且其中在所述这对压电振动板之间形成一个空气阻尼室,空气阻尼室通过所述环形隔板包围,以衰减高频振荡。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具有多个组件,相互相邻组件的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通过中空套筒连接,并且在组件中形成的所述空气阻尼室通过所述中空套筒相互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7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隔板和压电振动板中的至少一个中形成通孔,用于连通空气阻尼室的内部与外界空气。
30.根据权利要求27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隔板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
31.根据权利要求27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隔板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
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是由橡胶组成。
33.根据权利要求25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具有多个串联连接的组件。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的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24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有单个的靠近所述组件设置的压电振动板,所述单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连接到构成该组件的一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上,并且所述单个压电振动板的周边部分连接到声振板。
36.根据权利要求35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和所述的一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通过一个连接杆彼此相连。
37.根据权利要求35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和所述的一个压电振动板的中心通过一个中空套筒彼此相连,该中空套筒连通空气阻尼室和外界空气,并且其中所述中空套筒通过一个插头封闭,使空气阻尼室相对于外界空气关闭。
3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驱动装置相对声振板平行设置以驱动声振板。
3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压电振动板由双压电晶片组成。
CN95190603A 1994-05-20 1995-05-17 发声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6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692194 1994-05-20
JP106921/94 1994-05-20
JP150931/94 1994-07-01
JP15093194 1994-07-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58A CN1130458A (zh) 1996-09-04
CN1040607C true CN1040607C (zh) 1998-11-04

Family

ID=26447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06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607C (zh) 1994-05-20 1995-05-17 发声器件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5804906A (zh)
EP (2) EP0711096A4 (zh)
JP (1) JP3565560B2 (zh)
KR (1) KR100228917B1 (zh)
CN (1) CN1040607C (zh)
AU (1) AU676639B2 (zh)
BR (1) BR9506242A (zh)
CA (1) CA2167318A1 (zh)
MX (1) MXPA96000266A (zh)
TW (1) TW277201B (zh)
WO (1) WO19950326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6197B1 (en) * 1995-12-22 2002-05-28 Speaker Acquisition Sub, A Cayman Island Corporation Piezoelectric speaker
JP2894276B2 (ja) * 1996-05-02 1999-05-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圧電音響変換器
US5938404A (en) * 1997-06-05 1999-08-17 Mcdonnell Douglas Helicopter Company Oscillating air jets on aerodynamic surfaces
US6543719B1 (en) 1997-06-05 2003-04-08 Mcdonnell Douglas Helicopter Co. Oscillating air jets for implementing blade variable twist, enhancing engine and blade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drag, vibration, download and ir signature
US6084332A (en) * 1997-12-17 2000-07-04 Raytheon Company High actuator density deformable mirror
JP3134844B2 (ja) 1998-06-11 2001-02-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電音響部品
US6342749B1 (en) * 1999-04-29 2002-01-29 New Transducers Limited Vibration exciter
US6455981B1 (en) * 1999-10-01 2002-09-24 Ngk Insulators, Ltd. Piezoelectric/electrostrictiv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3965515B2 (ja) * 1999-10-01 2007-08-29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圧電/電歪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511391B (en) 2000-01-24 2002-11-21 New Transducers Ltd Transducer
US6885753B2 (en) 2000-01-27 2005-04-26 New Transducers Limi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bone conduction
US6865277B2 (en) 2000-01-27 2005-03-08 New Transducers Limited Passenger vehicle
US7151837B2 (en) 2000-01-27 2006-12-19 New Transducers Limited Loudspeaker
GB0117662D0 (en) * 2001-07-20 2001-09-12 New Transducers Ltd Loudspeaker system
US6478541B1 (en) 2001-08-16 2002-11-12 The Boeing Company Tapered/segmented flaps for rotor blade-vortex interaction (BVI) noise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JP2003224896A (ja) * 2002-01-29 2003-08-08 Jamco Corp 航空機用天井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
GB0211508D0 (en) * 2002-05-20 2002-06-26 New Transducers Ltd Transducer
US6856071B2 (en) * 2002-12-18 2005-02-15 Sunnytec Electronics Co., Ltd.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module having interconnected transducer units
CN1813488A (zh) * 2003-07-02 2006-08-02 西铁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扬声器
GB0414652D0 (en) * 2004-06-30 2004-08-04 New Transducers Ltd Transducer or actuator
TW200706049A (en) * 2005-05-12 2007-02-01 Kenwood Corp Screen speaker system
KR100747459B1 (ko) * 2005-10-21 2007-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듈의 충돌 방지가 보장되는 멀티태스킹 방법 및 이동단말기
US8415860B2 (en) * 2007-02-08 2013-04-09 The Boeing Company Spring disc energy harves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910823B2 (ja) * 2007-03-27 2012-04-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屈曲型送受波器
WO2009063610A1 (ja) * 2007-11-13 2009-05-22 Kohei Hayamizu 発電ユニット
JP5125652B2 (ja) * 2008-03-21 2013-01-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低周波振動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指向性型低周波水中音響波送受波器並びに円筒放射型低周波水中音響送受波器
JP5099223B2 (ja) * 2008-05-29 2012-12-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電スピーカ、スピーカ装置およびタクタイルフィードバック装置
TWI381747B (zh) 2008-12-17 2013-01-01 Ind Tech Res Inst 微型揚聲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1931850B (zh) * 2008-12-31 2012-11-2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微型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989412B2 (en) 2009-05-25 2015-03-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iezoelectric acoustic transducer
KR101622632B1 (ko) * 2009-08-26 2016-05-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JP5514221B2 (ja) * 2010-02-23 2014-06-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圧電型音響変換器
KR20110104128A (ko) * 2010-03-11 2011-09-22 에이알스페이서 주식회사 음향 라디에이터
CN102450035B (zh) * 2010-03-29 2016-03-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压电型电声换能器
JP5803917B2 (ja) 2010-07-23 2015-11-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発振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GB2496070B (en) * 2010-08-24 2017-03-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Ultrasonic generator
TW201308866A (zh) * 2011-08-04 2013-02-16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能量轉換模組
CN102932717A (zh) * 2011-08-08 2013-02-13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模块
CN103002363A (zh) * 2011-09-19 2013-03-27 方桂梅 使用压电驱动模块的音响转换装置
CN103477656B (zh) * 2012-02-15 2018-04-2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扬声器
TWI442692B (zh) * 2012-03-05 2014-06-21 Academia Sinica 壓電致動裝置
US9872111B2 (en) * 2013-03-06 2018-01-1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Acoustic sensor package
JP6319678B2 (ja) * 2013-08-07 2018-05-09 新治 青野 圧電駆動式スピーカー
DE102014106753B4 (de) 2014-05-14 2022-08-11 USound GmbH MEMS-Lautsprecher mit Aktuatorstruktur und davon beabstandeter Membran
RU2649041C2 (ru) * 2016-09-21 2018-03-29 Владимир Борисович Комиссаренко Электроакустический пьезокерамически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US10405101B2 (en) 2016-11-14 2019-09-03 USound GmbH MEMS loudspeaker having an actuator structure and a diaphragm spaced apart therefrom
AT15914U1 (de) * 2017-07-26 2018-09-15 Epcos Ag Vorrichtung, die einen haptischen Feedback vermittelt und Bauelement mit der Vorrichtung
CN107547005A (zh) * 2017-09-14 2018-01-05 苏州迈客荣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压电陶瓷致动器
US11438705B2 (en) 2020-02-12 2022-09-06 xMEMS Labs, Inc. Sound producing device
CN114594600B (zh) * 2020-12-03 2023-08-15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近眼显示系统、固定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8200U (ja) * 1981-09-25 1983-03-3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圧電型スピ−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95062A (en) * 1955-12-22 1959-07-14 Frank R Abbott Broad band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US3287692A (en) * 1963-02-13 1966-11-22 Raytheon Co Bender type electroacoustical apparatus
GB1083477A (en) * 1965-01-06 1967-09-13 Motorola Inc Transducer
JPS4829420A (zh) * 1971-08-20 1973-04-19
US4246447A (en) * 1979-05-29 1981-01-20 Ie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drive
FR2521380B2 (fr) * 1980-02-22 1987-11-27 Lectret Sa Transducteur acoustique
FR2477822A1 (fr) * 1980-03-04 1981-09-11 Thomson Csf Transducteur electromecanique a suspension activ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S57166800A (en) * 1981-04-07 1982-10-14 Nippon Soken Inc Ultrasonic wav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JPS5843096U (ja) * 1981-09-18 1983-03-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圧電変換器
US4607186A (en) * 1981-11-17 1986-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Ultrasonic transducer with a piezoelectric element
US4475014A (en) * 1982-09-13 1984-10-02 Harman-Motive Inc. Acoustical transducer
DE3407980A1 (de) * 1983-04-20 1984-10-25 Tadashi Tokio/Tokyo Sawafuji Kristallschallerzeuger
JPS60134700A (ja) * 1983-12-23 1985-07-17 Nippon Denso Co Ltd 発音装置
US4641054A (en) * 1984-08-09 1987-02-03 Nippon Ceramic Company, Limited Piezoelectric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JPS61150500A (ja) * 1984-12-24 1986-07-09 Sawafuji Dainameka Kk 複合形圧電スピ−カ
JPS626600A (ja) * 1985-07-02 1987-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形圧電ブザ−振動板
US4751419A (en) * 1986-12-10 1988-06-14 Nitto Incorporated Piezoelectric oscillation assembly including several individual piezoelectric oscillation devices having a common oscillation plate member
JPS63314996A (ja) * 1987-06-18 1988-1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圧電発音体
US4876675A (en) * 1987-09-12 1989-10-24 Ngk Spark Plug Co., Ltd. Towed piezoelectric cable
US4811816A (en) * 1988-04-22 1989-03-14 Lin Tse Hung Symmetric double phonic diaphragm volume-enhancing device
US4996713A (en) * 1989-09-25 1991-02-26 S. Eletro-Acustica S.A. Electroacoustic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having a broad operating range
US5196755A (en) * 1992-04-27 1993-03-23 Shields F Douglas Piezoelectric panel speaker
US5598050A (en) * 1995-02-17 1997-01-28 Materials Systems Inc. Acoustic actuator and flextensional cover plate there f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8200U (ja) * 1981-09-25 1983-03-3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圧電型スピ−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58A (zh) 1996-09-04
EP0711096A1 (en) 1996-05-08
WO1995032602A1 (fr) 1995-11-30
US5804906A (en) 1998-09-08
BR9506242A (pt) 1997-08-12
CA2167318A1 (en) 1995-11-30
EP0711096A4 (en) 1999-09-22
AU676639B2 (en) 1997-03-13
TW277201B (zh) 1996-06-01
EP0993231A2 (en) 2000-04-12
KR100228917B1 (ko) 1999-11-01
MXPA96000266A (es) 2004-09-30
EP0993231A3 (en) 2000-04-19
AU2454095A (en) 1995-12-18
JP3565560B2 (ja) 2004-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07C (zh) 发声器件
CN1143593C (zh) 依靠弯曲波作用的声学装置
CN1277625C (zh) 电磁式驱动器及其安装构造
CN1182755C (zh) 压电电声换能器
CN1127282C (zh) 扬声器
CN102405652B (zh) 压电型音响转换器
EP0793811B1 (en) Acoustic transmitter
GB2037123A (en) Flat plate loudspeakers
CN1578537A (zh) 压电振动装置
WO1995030912A1 (en) Flextensional acoustic source for offshore seismic exploration
CN1265679C (zh) 扬声器振动膜片
CN1976541A (zh) 骨传导扬声器
CN1607863A (zh) 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CN87100528A (zh) 将薄膜区划分成适用于不同频率范围的子区的宽带扬声器
CN1674719A (zh) 扬声器
CN1128564C (zh) 一种超声焊接树脂壳体的方法
CN1525787A (zh) 电声变换装置
CN1951149A (zh) 扬声器
CN1327358A (zh) 扬声器装置
CN101061745A (zh) 具有声模的扬声器
CN1819709A (zh) 扬声器膜片、扬声器单元和扬声器设备
CN1864435A (zh) 扬声器
CN2774059Y (zh) 具有无源辐射器的四阶带通扬声器系统
CN1592495A (zh) 扬声器
CN1151699C (zh) 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akujusho Kagaku Kankyusho Co.

Assignor: Shinsei Corp.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Validity of patent right

Contract record no.: 03100003026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ounding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81104

License type: General permission

Record date: 20031027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COMMON LICENC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PATENT VALIDITY

Name of requester: HAKUJU INST FOR HEALTH SCIENCE

Effective date: 20031027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