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3081B - 隔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3081B
CN104033081B CN201410075273.2A CN201410075273A CN104033081B CN 104033081 B CN104033081 B CN 104033081B CN 201410075273 A CN201410075273 A CN 201410075273A CN 104033081 B CN104033081 B CN 104033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main body
door main
operating rope
parti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52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33081A (zh
Inventor
山岸万人
冈村正
津崎俊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33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3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33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30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nsible Doors And Revolving Doors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操作性的隔断装置;本发明的隔断装置是在移动框(80)上安装有门主体(100)的另一端的折叠门(10),该折叠门(10)具备细长状的轨道部件(30)、操作绳(C1)以及引导机构(40、60),其中,操作绳(C1)被导入轨道部件(30)的内部,并分别被从轨道部件(30)的一端部导出至隔着门主体(100)的内侧和外侧,且分别直接或间接地与移动框(80)连接;引导机构(40、60)设置于轨道部件(30)的一端部,且安装有将操作绳(C1)分别引导至隔着门主体(100)的内侧和外侧的引导部件(PL1)。

Description

隔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断装置(partition device)。
背景技术
为了在需要时简易地进行隔断而广泛地使用折叠门。作为这种折叠门,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2中所示的类型。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拉簧(34)打开合叶(20)而维持折叠门主体(14)呈关闭状态。另一方面,设置带卷制动器(40),并在该带卷制动器(40)上设有用于在开关中途维持折叠门主体(14)的打开状态的绳抽出限制部件(60)。绳抽出限制部件(60)利用卷轴(46)侧的凸轮滑行道(62)和滑块(64)。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设想为供残疾人使用的折叠门,在该折叠门的情况下,当拉动操作绳(10)时,能够经由开关金属线(8)将门主体(2)打开或关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许第5038245号
专利文献2:日本公报、特开昭60-246980号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中,由于是抓住把手(19)来拉动折叠门主体(14)的结构,因此存在人必须向门框的移动方向移动这一问题。尤其是,轮椅使用者在正对着折叠门的状态下进行拉动操作是很困难的。因此,优选构成为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结构那样能够使用操作绳(10)来进行门主体(2)的开关。
对此,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能够通过拉动操作绳(10)来打开门主体。但是,在该结构中,由于是经由驱动带轮(9)和操作带轮(14)这两个带轮来进行操作,因此存在金属线经常发生滑动、或者由于无直接的操作感觉等而导致操作性不良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驱动带轮(9)经由支撑轴(20)而被安装在与轨道对应的吊轨部件(6)的内部,该情况下存在吊轨部件大型化这一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该问题,则更为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达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操作性的隔断装置。另外,在该隔断装置中能够防止轨道部件的大型化的话则更为理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的折叠门是在移动框上安装有门主体的另一端的折叠门,其特征在于,具有:细长状的轨道部件、操作绳以及引导机构,其中,操作绳被导入轨道部件的内部,并分别从所述轨道部件的一端部导出至隔着所述门主体的内侧和外侧,且分别直接或间接地与移动框连接;引导机构设置在轨道部件的一端部,且安装有将操作绳分别引导至隔着门主体的内侧和外侧的引导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引导部件是能够旋转的第一旋转部件。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第一旋转部件是具有槽部的操作用带轮,并且设置成:该槽部所描绘的圆周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且随着朝向上方相互间的间隔变窄这一配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操作绳的从引导机构导出侧的端部上安装有把手部件,把手部件具备:在将隔着门主体的内侧或外侧中任一侧的操作绳拉出时对另一侧的操作绳赋予张力这一程度的重量。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通过加力部件对门主体赋予使移动框向关闭方向移动的力。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加力部件是重锤部件,且该重锤部件被设置为能够利用自重对操作绳施力。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操作绳中,将一端侧连接于移动框的牵引绳和操作绳分别独立地进行设置,在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有操作绳的一端侧,并且,操作绳被设置为直径大于牵引绳的直径。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隔断装置设有制动部件,该制动部件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夹持操作绳或牵引绳来限制由于加力部件而将门主体关闭的情况,并且,该制动部件被设置于操作绳或牵引绳的移动路径上。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门主体的折叠侧安装有用于将操作绳或牵引绳的延伸方向转向的滑轮,从移动框侧朝向制动部件延伸的操作绳或牵引绳在利用滑轮将延伸方向转向后导入制动部件中。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制动部件通过利用加力部件使牵引绳或操作绳朝向被拉入轨道部件的方向移动,能够使门主体朝向关闭方向移动,并且,制动部件能够选择允许状态和停止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其中,允许状态是指通过使牵引绳或操作绳朝向从轨道部件拉出的方向移动而允许门主体的打开动作的状态,停止状态是指阻止门主体由于加力部件而产生的关闭动作的状态。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门主体经由能够沿着轨道部件移动的滑轮而悬挂于该轨道部件上,在滑轮的拉出门主体的前端侧上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将悬挂重锤部件的重锤绳、和一端侧连接于移动框的牵引绳固定。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引导机构在与门主体垂直相交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将操作绳保持至远离门主体的位置处的保持部件,并且,从该保持部件中导出操作绳。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保持部件为内部插通有操作绳的筒状部件,并且,引导机构具备引导部件,筒状部件的一端侧经由弹性部件安装于该引导部件上,筒状部件能够在对抗弹性部件的弹力的同时向接近或远离门主体的方向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保持部件设置成在移动门主体时能够相对于初始位置进行倾斜。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轨道部件的内部设置有接住操作绳而防止该操作绳向下方松弛的防松弛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隔断装置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折叠门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折叠门的俯视图,是表示透视性地观察操作绳等状态的图。
图3是图1的折叠门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的折叠门中的轨道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折叠门中的吊轨的剖视图。
图6是图1的折叠门中的绳支撑部件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折叠门中的操作绳在轨道部件内部的位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折叠门中的引导部件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折叠门中的构成引导部件的内侧壳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折叠门中的构成引导部件的外侧壳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将图1所示折叠门中的引导部件的相对于轨道部件的安装部位附近放大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所示折叠门中的弹簧卡定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所示折叠门中的弹簧卡定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折叠门中的安装于弹簧卡定部件上的施力弹簧和导向柱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15是透视性地表示图1所示折叠门中的接合部件、制动部件及滑轮单元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所示折叠门中的制动部件的结构的侧剖视图,(A)表示制动凸轮未咬合牵引绳的状态,(B)表示制动凸轮咬合牵引绳的状态。
图17是表示图1所示折叠门中的构成制动部件的转向架、按压部件及制动凸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有关图1所示折叠门的制动部件所具备的凸轮机构的图,是对该凸轮机构的凸轮轴在引导槽中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的折叠门所具备的滑轮单元的安装壳体的仰视图。
图20是图1的折叠门所具备的滑轮单元的安装壳体的侧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图1的折叠门关闭状态的图,(a)表示关闭状态的俯视图,(b)表示关闭状态的侧视图,(c)表示关闭状态的主视图。
图22是表示图1的折叠门打开状态的图,(a)表示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表示打开状态的侧视图,(c)表示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23是表示在图1的折叠门中将门主体从关闭状态移动至打开状态时导向柱或操作绳等进行倾斜的情形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涉及的操作绳的导出状态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变形例涉及的操作绳的导出状态的主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变形例涉及的导向柱的形状的图,(A)表示导向柱的侧面的剖视图,(B)表示导向柱的正面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折叠门
20...安装框架
21...重锤部件(对应于加力部件)
30...轨道部件
31...吊轨
32...绳支撑部件(对应于防松弛部件)
40...引导部件(对应于引导机构的一部分)
41...内侧壳体
42...外侧壳体
43...操作绳用通道
44...重锤绳用通道
47...操作绳插通孔
50...弹簧卡定部件
55...施力弹簧(对应于弹性部件)
60...导向柱(引导机构的一部分、对应于保持部件和筒状部件)
61...插通孔
62...把手部件
70...滑轮
70B...前导滑轮
74...接合器
75a...固定部
80...移动框
90...固定框
100...门主体
110...伸缩机构
120...接合部件
130...制动部件
140...壳体
144...凸轮轴
150...转向架
160...按压部件
170...制动凸轮
180...滑轮单元
C1...操作绳
C2...牵引绳
C3...重锤绳
PL1...操作用带轮(引导机构的一部分、对应于引导部件和第一旋转部件)
PL2...重锤用带轮(对应于引导机构的一部分)
S1...上方空间部
S2...下方空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为隔断装置的折叠门10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当使用XYZ正交坐标系进行说明时,将X方向设为折叠门10的长度方向,X1侧为图1的右端侧,X2侧为图1的左端侧。另外,将Z方向设为折叠门10的悬吊方向(上下方向),Z1侧为上侧,Z2侧为下侧。另外,设Y方向是与X方向及Z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Y1侧为图1的纸面正面侧,Y2侧为与Y1侧相反的纸面背面侧。
<关于折叠门10的构成>
图1是表示折叠门10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折叠门10的俯视图,图3是折叠门10的主视图。如图1~图3所示,折叠门10以安装框架20、轨道部件30、引导部件40、移动框80、固定框90、门主体100、接合部件120、制动部件130以及滑轮单元180作为主要结构元件。
安装框架20是位于图1中的X1侧且竖立设置于上下方向(Z方向)的框架部件。在安装框架20上,经由后述的上部引导部件安装有轨道部件30。另外,安装框架20是与后述的移动框80的X1侧端面碰撞的部分。另外,在安装框架20的内部垂挂有重锤绳C3,在该重锤绳C3的下端侧连接有作为加力部件的重锤部件21。重锤部件21仅具有能够使后述的门主体100自动关闭的质量。
轨道部件30为细长状的部件,且长度的延伸方向如图1及图2所示为X方向。图4是轨道部件30的剖视图,图5是吊轨31的剖视图,图6是绳支撑部件32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操作绳C1在轨道部件30内部位置的正面剖视图。如图4所示,轨道部件30具备吊轨31和绳支撑部件32。
如图4和图5所示,吊轨31是下端侧开口的筒状部件,其上端面31a安装于天花板侧。自吊轨31的各侧壁311的下方侧延伸出一对底壁部312,且该一对底壁部312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在这一对底壁部312之间设有下端开口部313。滑轮70的底座部71从该下端开口部313朝向下方突出。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底壁部312是向下方倾斜的略V字形状的部分,使滑轮70的轮子72位于该略V字状部分的较低部位处,由此将车轮72进行定位。另外,关于底壁部312中的面对下端开口部313的部分,为保证高度方向的尺寸而形成为前端分叉形状的引导部312a,由此提高滑轮70的底座部71的引导性。
在吊轨31中设有一对内部凸缘314,该一对内部凸缘314在侧壁311的中央稍偏上方的部位处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在该一对内部凸缘314之间设有连通开口部315。在连通开口部315上安装有图4和图6所示的绳支撑部件32。绳支撑部件32对应于防松弛部件。
另外,在吊轨31的长度方向上每隔规定间隔安装有绳支撑部件32,以将连通开口部315堵塞。因此,连通开口部315在未安装绳支撑部件32的部位处呈开口状态。另外,在各内部凸缘314上设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314a,利用一对突起部314a能够对后述的制动部件130在壳体140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绳支撑部件32如图4所示,是安装于连通开口部315上、且防止操作绳C1等向下方下垂的部分。绳支撑部件32具备平板部321,从该平板部321宽度方向(Y方向)的相比两端侧稍微偏中央的部位处突出有朝向下方的一对支脚部322。因此,在平板部321上设有相比支脚部322更朝向远离中央侧突出的前端突出部321a。另外,支脚部322的厚度设置成与内部凸缘314的厚度相对应的程度。
另外,绳支撑部件32上设有一对安装凸缘323。安装凸缘323从支脚部322的下侧端部延伸出,且延伸方向为使该一对安装凸缘323相互远离的方向(Y方向)。安装凸缘323是与内部凸缘314的底面抵接的部分。另一方面,前端突出部321a与内部凸缘314的顶面抵接。因此,绳支撑部件32通过前端突出部321a、支脚部322及安装凸缘323构成扣合(snap-fit)机构,从而安装于内部凸缘314的前端部分。
另外,轨道部件30的内部空间通过绳支撑部件32而被分割成两部分。在该内部空间中的处于绳支撑部件32上方侧的上方空间部S1中,存在有操作绳C1、和相比后述的第一滑轮182更靠操作绳C1侧的牵引绳C2。另一方面,在该内部空间中的处于绳支撑部件32下方侧的下方空间部S2中,存在有后述的滑轮70的轮子72等,并且存在有相比第二滑轮183更靠重锤部件21侧的牵引绳C2。
在此,操作绳C1如图7所示那样位于上方空间部S1中。即,以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对操作绳C1作用拉力时操作绳C1不会下垂至绳支撑部件32侧的方式,将操作绳C1设置成相比后述的操作用带轮PL1更靠轨道部件30侧。即,如图7所示,操作绳C1被设置成与绳支撑部件32或内部凸缘314不接触。进而,宽度方向(Y方向)上相邻的两根操作绳C1之间的间隔,被设置成在操作用带轮PL1侧为最宽,在后述的制动部件130侧为最窄。
接着,对安装于轨道部件30的X1侧端部及安装框架20的上端侧的引导部件40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引导部件40的结构的仰视图,图9是表示构成引导部件40的内侧壳体41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构成引导部件40的外侧壳体42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1是将引导部件40的相对于轨道部件30的安装部位附近放大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如图1~图3及图8所示,为了将上述轨道部件30安装于安装框架20上,而在安装框架20的上端安装有引导部件40。
图8所示的引导部件40具有图9所示的内侧壳体41、图10所示的外侧壳体42、操作用带轮PL1、以及重锤用带轮PL2。内侧壳体41与外侧壳体42被相互安装固定呈一体。内侧壳体41是引导部件40中的位于轨道部件30侧(X2侧)的壳体,外侧壳体41是位于远离轨道部件30的外侧(X1侧)的壳体。
引导部件40与后述的操作用带轮PL1、重锤用带轮PL2、导向柱60等一同构成引导机构。
另外,如图8所示,从内侧壳体41的内侧端面突出设置有插入引导部411,该插入引导部411用于引导内侧壳体41插入轨道部件30。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内侧壳体41和外侧壳体42中设有操作绳用通道43和重锤绳用通道44。操作绳用通道43夹着重锤绳用通道44而设置成一对(两条)。另外,重锤绳用通道44向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操作绳用通道43以越朝向上方越靠近重锤绳用通道44的方式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操作绳用通道43和重锤绳用通道44,在内侧壳体41和外侧壳体42中使用共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在各操作绳用通道43中设有安装了操作用带轮PL1(参照图11、对应于引导部件和第一旋转部件)的带轮安装部431。带轮安装部431具有带轮用槽部432、和在该带轮用槽部432的宽度方向上呈连续的轴支撑部433。带轮用槽部432是使操作用带轮PL1的带轮部分呈不接触地位于其内的部分,轴支撑部433是以抵接状态支撑操作用带轮PL1的轴部的部分。
同样地,重锤绳用通道44中也存在有带轮安装部441,在该带轮安装部441上设有带轮用槽部442、和在该带轮用槽部442的宽度方向上呈连续的轴支撑部443,重锤用带轮PL2的带轮部分以不接触的方式位于该带轮用槽部442中。另外,重锤用带轮PL2的轴部以抵接状态被支撑在轴支撑部443上。另外,内侧壳体41的带轮用槽部431为与轨道部件30的X1侧连通的贯通孔。
另外,在外侧壳体42中的设有操作绳用通道43和重锤绳用通道44的凹陷侧端面42a上,突出设置有第一轴支撑部45和第二轴支撑部46。第一轴支撑部45与内侧壳体41的轴支撑部433上的操作用带轮PL1的轴部抵接。另外,第二轴支撑部46与内侧壳体41的轴支撑部443上的重锤用带轮PL2的轴部抵接。在此,如图11所示,由于重锤用带轮PL2较操作用带轮PL1位于靠近轨道部件30侧(X2侧),因此第二轴支撑部46被设置成比第一轴支撑部45更为突出。
另外,在内侧壳体41中设有操作绳插通孔47。操作绳插通孔47虽与操作绳用通道43连通,但与重锤绳用通道44并不连通。另一方面,内侧壳体41的重锤绳用通道44中的带轮用槽部442为与轨道部件30的X1侧连通的贯通孔。因此,能够实现重锤绳C3不位于操作绳插通孔47中的状态,进而利用操作绳插通孔47而能够使操作绳C1位于重锤绳C3的上方。
在操作绳用通道43的下方侧设有柱支撑部434,柱支撑部434是用于支撑导向柱60的部分。为了进行该支撑,在柱支撑部434中嵌入有弹簧卡定部件50。
图12是表示弹簧卡定部件50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弹簧卡定部件50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弹簧卡定部件50设有圆筒状的筒状部51和矩形的平板状凸缘部52,凸缘部52的纵横尺寸被设置为大于筒状部51。另外,如图9和图10所示,柱支撑部434上设置有对应于筒状部51的筒状槽部435和对应于凸缘部52的大直径槽部436。
另外,在筒状部51上设有弹簧卡定部53。弹簧卡定部53从筒状部51的外周面朝向径向的外周侧突出,并仅在外周面的规定部位处设置有两个。而且,弹簧卡定部53设置成随着沿圆周方向前进而高度不同的螺旋状。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后述的施力弹簧55的安装。另外,弹簧卡定部53与筒状槽部435之间的间隙,设置成施力弹簧55无法通过的程度。通过这样,将施力弹簧55的一端侧支撑于凸缘部52与弹簧卡定部53之间。
图14是表示安装于弹簧卡定部件50的作为弹性部件的施力弹簧55、以及导向柱60的局部侧剖视图。在施力弹簧55的另一端侧上安装有导向柱60。另外,如图3所示,在Y1侧和Y2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柱60,从而能够分别从门主体100的内侧和外侧打开或关闭门主体100。
导向柱60是具有供操作绳C1插通的插通孔61的细长筒状部件。该导向柱60与保持部件和筒状部件对应。如图14所示,由于弹簧卡定部件50被安装成自上下方向(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因此,导向柱60被设置成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渐渐远离门主体100或移动框80。因此,在导向柱60充分远离门主体100或移动框80的状态下,操作绳C1被从导向柱60的另一端侧(下端侧)导出。
在此,操作绳C1的被从导向柱60的插通孔61的下端导出的一端侧(绳子的一头)插入把手部件62的内部,并被扣接成不会从该把手部件62的内部脱落。在把手部件62的内部配置有用于使操作绳C1呈稳定地垂挂的操作侧重锤(省略图示)。另外,该操作侧重锤被设置成远轻于重锤部件21。
图1所示的滑轮7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于上述轨道部件30中。滑轮70是经由悬挂部件73的钩部(省略图示)来悬挂门主体100的部件。滑轮70上设有中间滑轮70A和前导滑轮(lead runner)70B。中间滑轮70A具有底座部71,一对轮子72经由未图示的轮轴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于该底座部71上。另外,底座部71设置成跨越下方空间部S2、下端开口部313以及下端开口部313的下方侧而存在。另外,在底座部71上朝向下方悬挂有悬挂部件73。
前导滑轮70B也具有底座部71B和轮子72,但底座部71B设置成与底座部71不同的形状。
图11是表示底座部71B的结构的俯视图。如该图11所示,在底座部71B上呈一体地设置有接合器(adapter)74。在接合器74中设置有用于供牵引绳C2或重锤绳C3插通的孔部。由此,牵引绳C2被固定在接合器74的X2侧的壁部74a上,重锤绳C3被固定在接合器74的X1侧的壁部74b上。另外,重锤绳C3经由后述的重锤用带轮PL2而被转向为朝向下方。并且,重锤绳C3在安装框架20的内部朝向下方侧垂挂,且在重锤绳C3的下端部连接有重锤部件21。
另外,如图1所示,前导滑轮70B也具有悬挂部件73B,在该悬挂部件73B上悬挂有附加部件(attach member)75。附加部件75被弯折呈阶梯状,且在该附加部件75的X1侧沿上下方向设置有被固定于移动框80上的固定部75a。另外,从附加部件75的X2侧朝向上方突出有引导杆75b。引导杆75b是被插入于上述下端开口部313中的部分,通过这样能够抑制被固定部75a固定的移动框80或门主体100在滑动时发生转动的情况。
如图1等所示,在折叠门10的X1侧的端部上安装有移动框80。移动框80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框架状部件,且以将门主体100的X1侧端部包覆的方式设置成略U字形(略“コ”字形)。移动框80的上端侧被固定于前导滑轮70B的附加部件75上。因此,在移动框80移动至X1侧时,移动框80的X1侧的端面与上述安装框架20相抵接。由此,门主体100呈关闭状态。
另外,在移动框80上也安装有伸缩机构110的X1侧的端部,而且牵引绳C2的另一端侧经由固定部件192也安装在移动框80上,这些端部以从外观上看不见的方式被隐藏固定于移动框80。
另外,在折叠门10的X2侧的端部上设置有固定框90。固定框90被设置成固定在X2侧的壁面上从而不会移动。另外,固定框90也以将门主体100的X2侧端部包覆的形式设置成略U字形(略“コ”字形)。
接下来,对门主体100进行说明。门主体100具有伸缩机构110和门表皮材114。伸缩机构110的一端部(X1侧的端部)固定于移动框80,另一端部(X2侧的端部)固定于固定框90。
如图1和图2所示,伸缩机构110具备连接片111,该连接片111的端部由宽度方向外侧的支撑轴112和宽度方向中央侧的连接轴113安装成能够转动的状态。另外,连接轴113以例如每隔一个的间隔悬挂于滑轮70的悬挂部件73上。另外,伸缩机构110沿上下方向设有例如三组,在折叠门10中,伸缩机构110的设置个数只要为两个以上,便可以设置为任意个。
在上述的连接片111的外侧安装有门表皮材114,该门表皮材114为平面状的布状部件或皮状部件。门表皮材114将伸缩机构110或牵引绳C2等覆盖,以从外部看不到伸缩机构110或牵引绳C2等。
接下来,对操作绳C1、牵引绳C2、接合部件120及制动部件130进行说明。
操作绳C1是绳状部件,其一端侧的末端如上所述安装于把手部件62的内部。当从把手部件62侧沿着操作绳C1前进时,操作绳C1穿过导向柱60的插通孔61,然后穿过操作绳用通道43,并在该操作绳用通道43中被操作用带轮PL1转向成朝向轨道部件30。
然后,操作绳C1穿过操作绳插通孔47并进入轨道部件30的上方空间部S1。另外,操作绳C1分别被导出至门主体100的内侧和外侧。因此,两根操作绳C1虽穿过相同的上方空间部S1,但是由于被向Y方向的某一方靠近侧的操作绳用通道43导出,而不通过宽度方向的中央,因此集中于某一方。
图15是透视性地表示接合部件120、制动部件130及滑轮单元180的配置情况的侧视图。如图15所示,当沿着操作绳C1向X2侧前进时,该操作绳C1利用其另一端侧与接合部件120的X1侧的第一连接部(省略图示)连接。另外,在第一连接部上连接有两根操作绳C1。
另外,在接合部件120的X2侧设有第二连接部(省略图示),在该第二连接部上连接有牵引绳C2。如从图15明确可知,牵引绳C2的直径被设置为小于操作绳C1的直径。即,操作绳C1涉及由使用者进行操作,因此直径被设置的较大,而牵引绳C2不需要使用者的操作。而且,牵引绳C2穿过后述的制动部件130。因此,牵引绳C2的直径被设置为小于操作绳C1的直径。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牵引绳C2也设置了两根,各牵引绳C2分别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接着,对制动部件130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在轨道部件30中安装有制动部件130。如图1所示,制动部件130被安装于轨道部件30中的将吊轨31的上端面开槽而成的切口部中。该切口部的位置被设置于X2侧的端部侧。另外,制动部件130被设置在相比接合部件120更靠X2侧的端部侧。
图16是表示制动部件130的结构的侧剖视图,(A)表示制动凸轮170未咬合牵引绳C2的状态,(B)表示制动凸轮170咬合牵引绳C2的状态。图17表示构成制动部件130的转向架150、按压部件160及制动凸轮170的分解立体图。
该制动部件130能够实现如下的动作。即,能够实现锁定状态,该锁定状态是指阻止穿过制动部件130内部的牵引绳C2向X2侧移动、并阻止由于重锤部件21的重量而使门主体100自动关闭这一状态。另外,在锁定状态下通过使牵引绳C2稍微返回X1侧,而将锁定状态解除。由此,呈门主体100利用重锤部件21的重量而自动关闭的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动作,制动部件130具备壳体140,并且,转向架150以能够沿X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于该壳体140的内部。在该转向架150的上部形成有使牵引绳C2插通到其与后述的按压部件160之间的插通部151。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结构中,插通部151设置成平板状。另外,当沿着牵引绳C2向X1侧观察时,滑轮1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壳体140的X1侧的端部。
另外,在转向架150上安装有按压部件160。按压部件160设置成与插通部151相对(对置),且在按压部件160与该插通部151之间夹持有牵引绳C2。该按压部件160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形成,其平板状的顶面部161的宽度方向两端侧形成为朝向下方弯折而成的侧面部162。在该侧面部162上设有切口部162a,转向架150的侧面部152中的处于X1侧且上方侧的钩部153被嵌入于该切口部162a中。由此,按压部件160呈相对于转向架150不会进行相对移动的状态。
另外,在顶面部161上连续有弯曲部163,在该弯曲部163上连续有按压部164。弯曲部163是将顶面部161的X2侧的端部弯折而呈弯曲的部分。按压部164是从X2侧的弯曲部163朝向X1侧延伸的部分。另外,按压部164的X1侧端部被朝向上方弯折。
按压部164以对位于插通部151上的牵引绳C2施加作用力的状态进行按压。因此,在按压部164与牵引绳C2之间作用有规定的摩擦力。由此,当牵引绳C2在壳体140内移动时,是按压部件160和转向架150伴随该移动而移动的状态。但是,当在牵引绳C2移动的状态下阻止转向架150在壳体140内移动时,按压部件160的移动也被阻止。该情况下,牵引绳C2以规定的摩擦力相对于按压部164进行滑动。
如图17所示,在转向架150的侧面部152的X2侧设有横长孔154a和纵长孔154b。横长孔154a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纵长孔154b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另外,横长孔154a的宽度被设置为大于纵长孔154b的宽度。
在横长孔154a中插入有制动凸轮170的基轴171。基轴171由于在横长孔154a内移动,因此其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但X方向的移动呈只要是在横长孔154a内移动便不受限制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纵长孔154b中插入有制动凸轮170的卡合轴172,卡合轴172能够在纵长孔154b内移动。因此,由于基轴171与卡合轴172的距离为固定,故根据横长孔154a内的基轴171的位置来决定纵长孔154b内的卡合轴172的位置,由此决定制动凸轮170的倾倒程度。
如图17所示,制动凸轮170在各个侧面的下方设有基轴171,且该基轴171被插入于上述的横长孔154a中。另外,从制动凸轮170的下方侧进一步朝向下方突出有舌片173,该舌片173与将壳体140的底面侧开槽而形成的抵接部140a相抵接。
在制动凸轮170中的远离基轴171及舌片173的外周侧上设有齿轮状的咬合部174。该咬合部174与壳体140的对置片142相对而设置。在此,咬合部174被设置为其X2侧最靠近基轴171,且随着从X2侧朝向X1侧而远离基轴171。因此,在图16(A)所示的状态下,在咬合部174与对置片142之间存在有足够使牵引绳C2插入的间隙。但是,在图16(B)所示的状态下,咬合部174与对置片142之间的间隙变窄。这时,咬合部174咬合牵引绳C2,从而阻止该牵引绳C2向X2侧移动。
另外,在制动凸轮170的各侧面上设有卡合轴172,且该卡合轴172被设置于侧面中的靠近咬合部174且靠近X2侧的部位处。该卡合轴172被插入上述的纵长孔154b中。
另外,在壳体140中设有保持片143,保持片143是在壳体140的X2侧与基轴171相抵接的部分,是允许基轴171向X1侧移动但阻止基轴171向X2侧移动的部件。因此,在图16(A)所示的基轴1.71位于横长孔154a的X2侧端部的状态下,当转向架150向X2侧移动时,制动凸轮170暂时与转向架150一同移动。然后,当基轴1.71被保持片143保持时,即使转向架150呈能够向X2侧移动的状态,制动凸轮170向X2侧的更进一步的移动也被阻止。因此,基轴171向横长孔154a的X1侧移动。
当如上所述基轴171在横长孔154a内移动时,相对于该基轴171相隔固定距离的卡合轴172也在纵长孔154b内移动。此时,卡合轴172在纵长孔154b内向上方移动,但这时转向架150是向X2侧移动。因此,如图16(B)所示,制动凸轮170的咬合部174接近对置片142并夹持牵引绳C2。
另外,在壳体140与转向架150之间设有由凸轮轴144和引导槽155构成的凸轮机构CM。凸轮轴144安装于壳体140的轴安装部145上且向上方突出。凸轮轴144处于被允许向壳体140的宽度方向(Y方向)移动但不允许向长度方向(X方向)移动的状态。另外,引导槽155形成于转向架150的插通部151的底面侧,并设置在凸轮轴144进入的位置。
图18是表示凸轮轴144在引导槽155中的位置的俯视图。如图18所示,伴随着转向架150的移动,引导槽155使凸轮轴144以从第一位置P1至第四位置P4的顺序移动,并且,在这些位置P1~P4中的任一位置处,引导槽155均能够保持凸轮轴144。
在此,在牵引绳C2被夹持在咬合部174与对置片142之间的状态下,牵引绳C2朝向X2侧的移动被阻止,从而限制了将门主体100关闭的情况。此时,凸轮轴144位于第一位置P1。
在凸轮轴144位于该P1位置的状态下将牵引绳C2向X1侧拉出少许。然后,成为自由状态,在重锤部件21的重量作用下,转向架150向与牵引绳C2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通过转向架150的该移动,凸轮轴144从第一位置P1起经过第二位置P2并到达第三位置P3。此时,制动凸轮170的咬合部174未将牵引绳C2夹持在其与对置片142之间。因此,门主体100自动移动至呈关闭状态。
然后,在门主体100呈完全关闭的状态之后拉动操作绳C1而再次使门主体100向打开方向移动时,随着该操作,牵引绳C2被向X1侧移动。此时,转向架150与牵引绳C2的移动也相同地向X1侧移动,通过转向架150的该移动,凸轮轴144从第三位置P3移动至第四位置P4。此时,转向架150位于壳体140的X1侧的端部。另外,制动凸轮170的咬合部174将牵引绳C2被夹持在其与对置片142之间的状态解除。因此,能够将门主体100打开至所希望的位置。
然后,当在将门主体100打开至所希望的位置之后从手中松开操作绳C1时,在重锤部件21的重量作用下,使转向架150与牵引绳C2一同向X2侧移动。于是,如图16所示,制动凸轮170的咬合部174以接近对置片142的方式进行转动,并将牵引绳C1夹持在咬合部174与对置片142之间。由此,阻止了牵引绳C2朝向X2侧的移动,从而限制了门主体100的关闭。此时,凸轮轴144从第四位置P4移动至第一位置P1。
接下来,对滑轮单元180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滑轮单元180具有安装壳体181、第一滑轮182以及第二滑轮183。图19是安装壳体181的仰视图,图20是安装壳体181的侧剖视图。安装壳体181具有一对侧壁部181a,在各侧壁部181a上设有排列于X方向的轴孔181b。并且,通过在各轴孔181b中插入第一滑轮182的未图示的轴部和第二滑轮183的未图示的轴部,由此使第一滑轮182和第二滑轮183相对于安装壳体181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另外,在安装壳体181的X2侧的端部上设有将一对侧壁部181a连接的连接部181c,在该连接部181c上设有安装孔181d。将螺丝等连结部件拧入安装孔181d中。由此,利用螺丝等连结部件将滑轮单元180固定于吊轨31的上端面31a上。另外,在安装壳体181中另外在排列于X方向的轴孔181b之间设有连接部181e,从而提高安装壳体181的强度。
另外,如图1和图15所示,当沿一根牵引绳C2通过制动部件130后进一步从X1侧向X2侧前进时,在第一滑轮182中,该一根牵引绳C2折返向X1侧、并被向下方空间部S2引导而到达前导滑轮70B。该第一滑轮182位于比第二滑车183更靠X2侧的位置。
同样,当沿另一根牵引绳C2通过制动部件130后进一步从X1侧向X2侧前进时,在第二滑轮183中,该另一根牵引绳C2折返向下方侧、并在端部侧的门主体100的内部向下方前进。此时,牵引绳C2被设置于即使在将门主体100完全打开的情况下也不会与门表皮材114发生干扰的位置。
然后,向下方前进了规定距离的牵引绳C2如图1所示,通过下方滑轮190而被转向为朝向X1侧。下方滑轮190经由安装部件191而被固定于固定框90,安装部件191朝向X1侧突出。由此,下方滑轮190位于第二滑轮183的大致正下方。然后,当牵引绳C2在门主体100的内部朝向X1侧前进时,到达固定部件192。固定部件192是通过连结等方法将牵引绳C2的另一端固定的部件,且固定部件192固定在移动框80上。
<关于动作>
以下对于上述那样构成的折叠门10的动作进行说明。但是,由于已经说明了有关制动部件130的动作,因此主要对此外的其他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1是表示折叠门10的关闭状态的图,(a)是表示关闭状态的俯视图,(b)是表示关闭状态的侧视图,(c)是表示关闭状态的主视图。图22是表示折叠门10的打开状态的图,(a)是表示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表示打开状态的侧视图,(c)是表示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23是表示将门主体100从关闭状态移动至打开状态时导向柱60或操作绳C1等倾斜的情形的侧视图。
折叠门10能够维持图21所示的关闭状态。在该关闭状态下,呈移动框80与安装框架20相抵接的状态。而且,在关闭状态下,呈利用重锤部件21的重量且经由重锤绳C3、牵引绳C2及操作绳C1而将把手部件62向上方吊起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抓住把手部件62并如图23所示将把手部件62向下方拉低时,操作绳C1被引导部件40内的操作用带轮PL1引导,并且穿过操作绳用通道43而被拉出。由此,如图22所示操作绳C1的拉出长度变长。
另外,操作绳C1在上方空间部S1内经由接合部件120与牵引绳C2连接。因此,移动框80利用牵引绳C2来抵抗重锤部件21的重量作用并朝向X2侧移动。
此时,不仅是上方侧的牵引绳C2,下方侧的牵引绳C2也拉拽移动框80,因此,移动框80不会相对于上下方向发生大的倾斜,而以良好的平衡状态进行移动。
另外,利用导向柱60使把手部件62位于远离门主体100的位置。由此,即使坐在轮椅等上也呈能够抓住把手部件62的状态。另外,当从手中放开把手部件62时把手部件62自动地恢复至远离位置,在该恢复过程中,通过导向柱60的存在而使操作绳C1的导出部位为远离门主体100的位置。因此,即使门主体100稍许摇晃,把手部件62也呈难以被门主体100夹住的状态。
另外,当从拉拽操作绳C1的状态放手时,如上述那样通过制动部件130的动作而使牵引绳C2的朝向X2侧的移动被锁定(呈停止状态),从而能够将门主体100的打开状态维持在所希望的位置。当从该停止状态将把手部件62稍许向下方拉拽后放开把手部件62时,牵引绳C2向X1侧移动,并且,通过凸轮机构CM的动作来阻止制动凸轮170的咬合部174咬合牵引绳C2。由此,牵引绳C2能够向X1侧移动并将门主体100关闭(从停止状态变为允许门主体100移动的允许状态)。
在该允许状态下,通过由重锤部件21赋予的载荷作用,门主体100自动地进行关闭直至移动框80与安装框架20相抵接。对于从上述的停止状态变为允许状态的选择操作,能够由操作者穿过折叠门10移动至相反侧并操作另一边的把手部件62,由此来进行。
在此,有时存在下述情况:即,在穿过折叠门10之前,最初操作的把手部件62发生浮动的情况。该情况下,在穿过折叠门10后关闭门主体100时,也利用施力弹簧55使导向柱60的位置恢复至远离门主体100的初始位置,并使操作绳C1也在远离门主体100的位置浮动。因此,把手部件62难以被夹在安装框架20与移动框80之间。
有关这一点,对于在穿过折叠门10后位于相反侧的情况下,为了关闭门主体100而被操作以使门主体100从停止状态切换为允许状态的把手部件62中也是相同的。即,即使相反侧的(后操作的)把手部件62也发生浮动,也与上述同样地,由于操作绳C1和把手部件62位于远离门主体100的位置处,因此把手部件62难以被夹持在安装框架20与移动框80之间。
另外,在关闭门主体100的动作中途,当欲使该门主体100停止时,拉动门主体100的一侧或另一侧中的任意一操作绳C1即可。于是,通过制动部件130的凸轮机构CM的动作,能够从允许门主体100移动的允许状态切换为停止状态,从而使移动框80的朝向关闭方向的移动停止,并且能够通过制动部件130维持该停止状态。
另外,在移动框80与安装框架20抵接的完全关闭状态下,制动部件130呈允许门主体100移动的允许状态。因此,抓住把手部件62进行拉动操作绳C1的操作,之后在所希望的位置处松手,仅通过这样便能够使门主体100停止于所希望的位置处。
根据上述构成的折叠门10,在轨道部件30的一端侧(X1侧)上设有具备引导操作绳C1的操作用带轮PL1的引导部件40,通过该引导部件40,能够将操作绳C1分别引导至隔着门主体100的内侧和外侧。因此,在操作绳C1被拉出(被导出)至外部或相反地操作绳C1被送入(被导入)时,操作用带轮PL1进行旋转并直接引导操作绳C1的导入和导出。因此,与经由齿轮或转矩作用的轴进行操作的状况相比较,操作感更直接,能够提高操作性。
另外,引导部件40未配置在轨道部件30的内部,而是配置在轨道部件30的外部。因此,无需在轨道部件30(吊轨31)的内部配置操作用带轮PL1,从而能够防止轨道部件30(吊轨31)的大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操作用带轮PL1作为引导操作绳C1的引导部件。因此,通过操作用带轮PL1的旋转,能够顺利地引进或拉出操作绳C1。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用带轮PL1被设置为下述配置:其槽部描绘出的圆周沿上下方向(相对于Z方向)倾斜,且随着朝向上方相互间的间隔变窄。因此,能够引导操作绳C1从折叠门1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很好地远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绳C1的下端部安装有把手部件62。而且,把手部件62具有下述重量:即,在将隔着门主体100的内侧或外侧的任一侧操作绳C1拉出时,对另一侧操作绳C1赋予张力这一程度的重量。因此,在拉动任一侧的操作绳C1时也能够使另一侧的操作绳C1联动。由此,能够防止操作绳C1在轨道部件30的上方空间部S1中发生松弛的情况。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重锤部件21对门主体100施加使移动框80向关闭方向移动的力。因此,能够利用重锤部件21的自重使移动框80向关闭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关闭门主体100。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操作绳C1,将一端侧连接于移动框80的牵引绳C2与操作绳C1分别独立地设置,并且,操作绳C1的一端侧经由接合部件120与该牵引绳C2的另一端侧连接。另外,操作绳C1被设置为直径大于牵引绳C2。因此,能够将直径小的牵引绳C2插通到制动部件130中,能够谋求制动部件130的小型化。另一方面,能够使操作绳C1的直径变大,由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门主体100具有制动部件130。因此,能够维持已打开至所希望的位置的门主体100的打开状态。另外,在欲关闭门主体100时,只要拉动把手部件62使牵引绳C2向X1侧移动即可,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关闭门主体10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门主体100的折叠侧设置有具备第一滑轮182和第二滑轮183的滑轮单元180。因此,从移动框80侧朝向制动部件130的牵引绳C2,在利用第一滑轮182和第二滑轮183将延伸方向转向之后导入制动部件130。由此,能够很好地引导牵引绳C2。另外,通过在门主体100的折叠侧设置滑轮单元180,能够实现从外部看不到牵引绳C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能够沿轨道部件30移动的滑轮70将门主体100悬挂在轨道部件30上。而且,在滑轮70的拉出门主体100的前端侧上设置有固定部75a,固定部75a将悬挂重锤部件21的重锤绳C3和将一端侧连接于移动框80的牵引绳C2固定。因此,通过拉出操作绳C1和牵引绳C2、或将操作绳C1和牵引绳C2拉入轨道部件30侧,能够使移动框80良好地移动。由此,能够良好地实现门主体100的开关动作。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柱60在与门主体100垂直相交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将操作绳C1保持在远离门主体100的位置处,并从端部侧导出操作绳C1。因此,能够使操作绳C1远离门主体100。由此,能够使操作绳C1较之门主体100突出于前面侧,从而即使例如坐在轮椅上等也能够抓住把手部件6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柱60的一端侧经由施力弹簧55而安装在引导部件40上,导向柱60能够在对抗施力弹簧55的弹力的同时向接近或远离门主体100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利用施力弹簧55的弹力使操作绳C1远离门主体100。另外,在放开把手部件62时,导向柱60能够自动地恢复至初始位置。因此,在例如操作绳C1摆动的状态下关闭门主体100等时,能够防止对关闭动作带来障碍。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柱60在通过施力弹簧55的存在使门主体100移动时,能够相对于初始位置倾斜。因此,在使门主体100移动时,能够倾斜导向柱60,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轨道部件30的内部设有接住操作绳C1而防止操作绳C1朝向下方松弛的绳支撑部件32。因此,能够防止操作绳C1在轨道部件30的内部发生松弛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在滑轮70移动时操作绳C1被卷入等情况。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用两根操作绳C1和两根牵引绳C2来拉拽移动框80。但是,也可以使用将操作绳C1和牵引绳C2合并的绳子(也可以将该绳子作为操作绳)。该情况下,仅将绳子连接于移动框80的上方侧时需要两根绳子,而在将绳子连接于移动框80的上方侧和下方侧时需要四根绳子。另外,也可以使用四根以上的绳子。
另外,也可以取代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引导部件40,而使用如图24所示的结构。在图24所示的结构中,设有用于向Y方向导出操作绳C1的操作用带轮PL11、和用于向上下方向导出操作绳C1的操作用带轮PL12。另外,操作用带轮PL11、PL12可以安装在天花板面或折叠门10的任一者上。如此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操作绳C1远离门主体100。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保持部件的导向柱60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如图25所示的部件来作为保持部件。图25中示出了使用引导框架600作为保持部件的结构。在该引导框架600上设有供操作绳C1插通的插通孔601。并且,通过从插通孔601的下端部拉出操作绳C1,而能够使操作绳C1远离门主体100。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图1~图3、图14所示的导向柱60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导向柱也可以形成为例如图26所示的形状。图26是表示导向柱60B的形状的图,(A)是表示导向柱60B的侧面剖视图,(B)是表示导向柱60B的正面剖视图。如图26(A)所示,导向柱60B具有与上述导向柱60相同的插通孔61,在该插通孔61的下方侧的出口611附近设置成随着朝向外部侧使孔的间隔(内壁彼此之间的间隔)扩大的形状(喇叭形状;以下将该喇叭形状的出口作为喇叭形状部612。)。
另外,如图26(B)所示,通过喇叭形状部612的存在将内壁612a设置成:沿着拉动操作绳C1的方向与操作绳C1平缓地接触。如此,由于导向柱60B具有喇叭形状部612,因此能够提高操作绳C1的引导性。
另外,在操作绳C1下垂的情况下,构成喇叭形状部612的内壁612a中的任意部分既可以与操作绳C1接触也可以远离操作绳C1。另外,在操作绳C1下垂的情况下,内壁612a中的与操作绳C1接触的部分也可以为沿着垂直方向。另外,图26(A)中的沿A-A线的剖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包括椭圆形在内的长圆形,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另外,在图26(A)中喇叭形状部612形成在出口611的整个范围内,但是,喇叭形状部612只要形成在出口611中的至少标注网状阴影线的下方侧区域中即可。该情况下,在标注网状阴影线的区域的上方侧可以形成为任意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制动部件130采用了安装于轨道部件30的结构。但是,制动部件130也可以采用安装于固定框90侧的结构。该情况下,只要使上方侧的牵引绳C2的位置稍微低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高度位置,便能够确保安装制动部件130的空间。另外,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门主体100的打开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移动框80呈仅存在于长度方向(X方向)的一端侧的结构。但是,移动框80也可以构成为存在于长度方向(X方向)两端侧。该情况下,优选下述构成:即,在假设任意一边的移动框80被固定时,将操作绳C1~牵引绳C2等的从假设为进行移动的另一边移动框80侧的把手部件62至固定侧的移动框80为止的路径设置为两组。通过形成该结构,能够将门主体100从左右两面打开(双开型),该情况下,也能够形成具备出色的操作性的结构。另外,在该双开方式的情况下,有关制动部件130的配置,能够配置在门主体100的折叠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经由接合部件120将操作绳C1和牵引绳C2连接。但是,也可以采用不使用该接合部件120,而将操作绳C1和牵引绳C2连接或接合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隔断装置的一例,对折叠门10进行了说明。但是,隔断装置也可以适用于折叠门以外。作为折叠门以外的隔断装置,例如存在折叠式纱门、具有移动框的折叠式隔断,多块板条能够联动的隔断、折门、平拉门等,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这些或这些之外的隔断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操作用带轮PL1作为在引导部件40内引导操作绳C1的引导部件。但是,也可以不使用旋转的操作用带轮PL1,而使用不旋转地使操作绳C1在表面滑动的引导部件。作为这种引导部件,例如有以摩擦小的尼龙等作为材质形成弯曲状的引导部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40安装于轨道部件30的X1侧的端部。但是,引导部件40也可以不安装于轨道部件30而安装于固定框90的上端侧、或者天花板面上。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加力部件而使用了重锤部件21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加力部件并不限于重锤部件21。例如,可以将对门主体100施加朝向自动关闭方向的力的弹簧机构作为加力部件,也可以采用滑轮70朝向使门主体100关闭的方向移动这种利用轨道部件30的倾斜来施力的方法等作为加力方法。

Claims (14)

1.一种隔断装置,其在移动框上安装有门主体的另一端,所述隔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细长状的轨道部件,
操作绳,其被导入所述轨道部件的内部,并分别从所述轨道部件的一端部导出至隔着所述门主体的内侧和外侧,且分别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移动框连接,以及
引导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轨道部件的所述一端部,且安装有将所述操作绳分别引导至隔着所述门主体的内侧和外侧的引导部件,
在所述隔断装置中,通过加力部件对所述门主体赋予使所述移动框向关闭方向移动的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是能够旋转的第一旋转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是具有槽部的操作用带轮,并且设置成:所述槽部描绘的圆周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且随着朝向上方相互间的间隔变窄这一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绳的从所述引导机构导出侧的端部上,安装有把手部件,
所述把手部件具有:在将隔着所述门主体的内侧或外侧中任一侧的所述操作绳拉出时,对另一侧的所述操作绳赋予张力这一程度的重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部件是重锤部件,所述重锤部件被设置为能够利用自重对所述操作绳施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绳中,将一端侧连接于所述移动框的牵引绳和所述操作绳分别独立地进行设置,
在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操作绳的一端侧,
所述操作绳被设置为直径大于所述牵引绳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断装置设有制动部件,所述制动部件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夹持所述操作绳或所述牵引绳来限制由于所述加力部件而将所述门主体关闭的情况,
所述制动部件被设置于所述操作绳或所述牵引绳的移动路径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门主体的折叠侧安装有用于将所述操作绳或所述牵引绳的延伸方向转向的滑轮,
从所述移动框侧朝向所述制动部件延伸的所述操作绳或所述牵引绳,在利用所述滑轮将延伸方向转向后导入所述制动部件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部件通过利用所述加力部件使所述牵引绳或所述操作绳朝向被拉入所述轨道部件的方向移动,能够使所述门主体朝向关闭方向移动,并且,所述制动部件能够选择允许状态和停止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
其中,所述允许状态是指通过使所述牵引绳或所述操作绳朝向从所述轨道部件拉出的方向移动而允许所述门主体的打开动作的状态,所述停止状态是指阻止所述门主体由于所述加力部件而产生的关闭动作的状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主体经由能够沿着所述轨道部件移动的滑轮而悬挂于所述轨道部件上,
在所述滑轮的拉出所述门主体的前端侧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将悬挂所述重锤部件的重锤绳、和一端侧连接于所述移动框的所述牵引绳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机构在与所述门主体垂直相交的宽度方向上,设有将所述操作绳保持至远离所述门主体的位置处的保持部件,并且,从所述保持部件中导出所述操作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为内部插通有所述操作绳的筒状部件,并且,
所述引导机构具备引导部件,所述筒状部件的一端侧经由弹性部件安装于所述引导部件上,
所述筒状部件能够在对抗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的同时向接近或远离所述门主体的方向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设置成在移动所述门主体时能够相对于初始位置进行倾斜。
1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轨道部件的内部,设置有接住所述操作绳而防止所述操作绳向下方松弛的防松弛部件。
CN201410075273.2A 2013-03-04 2014-03-04 隔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33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2180A JP6239834B2 (ja) 2013-03-04 2013-03-04 間仕切り装置
JP2013-042180 2013-03-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3081A CN104033081A (zh) 2014-09-10
CN104033081B true CN104033081B (zh) 2017-12-01

Family

ID=51464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527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33081B (zh) 2013-03-04 2014-03-04 隔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39834B2 (zh)
CN (1) CN10403308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6754A (ja) * 1996-03-26 1997-09-30 Tachikawa Blind Mfg Co Ltd 縦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駆動装置
KR20050031691A (ko) * 2003-09-30 2005-04-06 이선영 버티컬 블라인드의 면지 고정수단
CN1820116A (zh) * 2003-07-28 2006-08-16 李完永 半展开式折叠门
CN2833068Y (zh) * 2005-11-18 2006-11-01 谢南平 可拆卸式折叠纱窗/纱门
JP5038245B2 (ja) * 2008-07-11 2012-10-03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アコーディオンドア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824Y2 (zh) * 1981-05-25 1986-01-21
JPS60246980A (ja) * 1984-05-17 1985-12-06 積水ハウス株式会社 アコ−デイオンドア
JP2001104149A (ja) * 1999-10-07 2001-04-17 Tadashi Fukamizu 横開きカーテンの開閉補助装置
JP2005058473A (ja) * 2003-08-12 2005-03-10 Chubu Interior Kk 昇降カーテン装置
DE10343767A1 (de) * 2003-09-16 2005-04-14 Michael Martin Pahl Vorrichtung zum Aufhängen von Gardinen, Vorhängen oder dergleichen
JP2005207173A (ja) * 2004-01-26 2005-08-04 Teh Yor Industrial Co Ltd ブラインド昇降装置
JP5148954B2 (ja) * 2007-09-10 2013-02-20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ストッパ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6754A (ja) * 1996-03-26 1997-09-30 Tachikawa Blind Mfg Co Ltd 縦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駆動装置
CN1820116A (zh) * 2003-07-28 2006-08-16 李完永 半展开式折叠门
KR20050031691A (ko) * 2003-09-30 2005-04-06 이선영 버티컬 블라인드의 면지 고정수단
CN2833068Y (zh) * 2005-11-18 2006-11-01 谢南平 可拆卸式折叠纱窗/纱门
JP5038245B2 (ja) * 2008-07-11 2012-10-03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アコーディオンド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39834B2 (ja) 2017-11-29
JP2014169581A (ja) 2014-09-18
CN104033081A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8468B2 (en) Universal arrangement for suitcases having sliding internal frame to hang garment hangers
US9986865B2 (en) Retrofittable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hanging articles on pre-installed supports
TW301680B (zh)
CN104033081B (zh) 隔断装置
TWM340340U (en) Braking device for gathering curtain
CN108688521A (zh) 车辆座椅
CN101372796A (zh) 缝纫机的调线装置
CN101973344B (zh) 内锁式线控折叠系统
CN104665369A (zh) 滑轨式蚊帐架及蚊帐
CN108045278A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支腿防夹手机构
CN105658897B (zh) 绳平衡器和遮蔽装置
CN109281598A (zh) 用于建筑结构覆盖物的组件
CN204467562U (zh) 滑轨式蚊帐架及蚊帐
CN208460375U (zh) 一种高稳定性苗鼓鼓架结构
JP6518749B2 (ja) 間仕切り装置
CN207579643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支腿防夹手机构
CN102231043A (zh) 投影仪定位装置
TWM535733U (zh) 無拉繩簾體傳動結構
US2265507A (en) Marginal fabric grip
KR20160129313A (ko) 커튼의 미려함을 위한 주름 형성이 가능한 커튼 레일장치
KR20210000489U (ko) 승강식 수납장치
CA2600423C (en) A folding plastic clip for pleated blinds
CN213310688U (zh) 一种颈椎牵引椅
JP3158582U (ja) バッグ
JP2003125924A (ja) カーテン吊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