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4119A - 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 Google Patents

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4119A
CN104024119A CN201280065554.9A CN201280065554A CN104024119A CN 104024119 A CN104024119 A CN 104024119A CN 201280065554 A CN201280065554 A CN 201280065554A CN 104024119 A CN104024119 A CN 104024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fit
container
wall
mouth
chan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55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4119B (zh
Inventor
森谷始旦
菅原博胜
稻叶真一
藤田实智昭
佐佐木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70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4466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98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875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97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5304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24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4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terials which must be maintained separate prior to use in admixture
    • B65D81/3205Separate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joined to each other at their external surfaces
    • B65D81/3211Separate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joined to each other at their external surfaces coaxially and provided with means facilitating admix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12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removable closures
    • B65D47/127Snap-on c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由栓主体部(24)和挤出盖部(25)所构成,栓主体部(24)具备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27)。在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区域形成有具有沿着注出嘴(18)的外周形状的大致U字形状的开口边缘部(28)的安装开口(29)。安装开口(29)从下方被挤出盖部(25)闭塞。位置匹配条(30)向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突出而被设置。位置匹配条(30)抵接导入到环状导入壁(27)的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18a)的倾斜边部(18b),在沿着安装开口(29)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的方向上引导该前端部分(18a)。挤出盖部(25)由注出嘴(18)的挤入而被拆下。

Description

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特别是涉及用于将内容物换装到安装有具备注出嘴的注出盖的被换装容器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另外,本发明涉及作为为了从填充有内容物的换装用容器将内容物换装到主容器而被使用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换装用注出盖。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容纳各种液体或其他内容物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为了谋求降低环境负荷,开发了各种减少了所使用的树脂量的薄壁的容器。另外,作为容纳各种洗涤剂或食品等的容器,多使用由袋(pouch)等构成的换装容器。换装容器通过将所容纳的内容物换装或者补充到具备由注出嘴等构成的注出部的被换装容器,从而不用每次废弃高价的被换装容器并且能够长期使用。
另一方面,由袋等构成的换装容器由富有柔软性或可挠性的软包装材料所形成,在换装操作时容器容易变形,另外容易变成极不稳定的状态。因此,例如作为用于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的注出盖的被换装容器的、安装于换装容器的栓部件,开发了各种换装容器用的口栓(栓部件),以使在换装时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将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定位于被换装容器的注出嘴(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的换装容器用的栓部件中,具备能够插入被换装容器的注出用喷嘴(注出嘴)的筒状的嘴(spout)部(周壁部),通过由被插入的被换装容器的注出用喷嘴的挤入使在设置于该筒状的周壁部的内侧底部的密封板上形成的开封用刻痕(score)断开,从而形成连通换装容器和被换装容器的连通开口。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换装容器用的栓部件中,筒状的周壁部具备沿着被换装容器的注出嘴的大致U字形状的截面形状的截面形状部分。使用者使筒状的周壁部的朝向对准被换装容器的注出嘴的朝向,之后将注出嘴插入到周壁部。在专利文献2的换装容器用的栓部件中,筒状的周壁部具有圆筒形状。使用者不用特别关心圆筒形状的周壁部的朝向就能够将被换装容器的注出嘴插入到周壁部。即使注出嘴的朝向与开封用刻痕的朝向不对准,也能够在使开封用刻痕断开之后伴随着进一步挤入注出嘴,通过由向周壁部的内侧突出设置的多个喷嘴定位肋或狭缝部定位肋的作用,以与由开封用刻痕的断开而形成于密封板的连通开口的朝向相对准的方式引导注出嘴。
作为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即换装用注出盖,存在下述部件:具有安装于填充有内容液的换装用容器的口筒部的筒体部,通过使该筒体部嵌合于设置于进行内容液的换装的主容器的注出喷嘴,从而该注出喷嘴能够开封密封形成于筒体部的内侧的内部通道的密封部件并将换装用容器的内容液换装到主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0-235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0-2478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1-117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来进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由栓主体部和通过所述注出嘴从所述栓主体部向容器的内侧被挤出的挤出盖部所构成。所述栓主体部具备从底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成为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导入开始部的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在该环状导入壁的内侧区域形成有具有沿着所述注出嘴的外周截面形状的大致U字形状的开口边缘部的安装开口。并且以从与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开放侧相对的位置上的所述环状导入壁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通过抵接导入到所述环状导入壁的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倾斜边部从而在外周面沿着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方向上引导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位置匹配条。所述挤出盖部从与所述环状导入壁相反的一侧的下方覆盖所述安装开口并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栓主体部。
另外,本发明是用于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圆柱的侧面一个方向开放的形状的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换装容器的、覆盖换装流出口来进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由栓主体部和通过所述注出嘴从所述栓主体部向换装容器的内侧被挤出的挤出盖部所构成。所述栓主体部具备从底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成为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导入开始部的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在该环状导入壁的内侧设置有朝着形成于该环状导入壁的内侧区域的安装开口的开口边缘部的最深部进行倾斜的倾斜引导面。
再有,本发明是用于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来进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由栓主体部和通过所述注出嘴从所述栓主体部向容器的内侧被挤出的挤出盖部所构成。所述栓主体部具备从底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成为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导入开始部的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通过将具有倾斜的倾斜部设置于所述栓主体部或者所述挤出盖部中的任意一者,从而所述注出嘴沿着所述倾斜部被插入,在外周面沿着形成于所述环状导入壁的内侧区域的大致U字形状的安装开口的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方向上使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进行定位。
另外,本发明是用于从以覆盖换装流出口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换装容器,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换装方法,所述挤出盖部具备较所述安装开口的下端开口面更向上方突出并配置于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内侧的定位设置壁。通过将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定位设置壁与所述环状导入壁之间的所述导向槽,从而在外周面沿着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方向上使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定位。
再有,本发明是以覆盖换装流出口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换装容器。
另外,本发明是具有安装于填充有内容物的换装用容器的口筒部的筒体部,通过将该筒体部嵌合于设置于进行内容物的换装的主容器的注出喷嘴,从而该注出喷嘴开封密封形成于筒体部的内侧的内部通道的密封部件,并能够将换装用容器的内容物换装到主容器的换装用栓部件、即换装用注出盖,在筒体部的内侧,设置能够将从注出喷嘴的前端沿着轴线方向形成的注出口沿着该轴线方向移动的突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由安装了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换装容器将内容物换装于被换装容器的状况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a)是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结构的、沿着图2的A-A的截面图。
图3(b)是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结构的、沿着图2的B-B的截面立体图。
图4(a)是栓主体部的上面图。
图4(b)是从斜下方看栓主体部的底面立体图。
图5是挤出盖部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换装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说明具备安装于换装容器的注出嘴的注出盖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a)是说明开封时的操作状况的剖开立体图。
图8(b)是说明开封时的操作状况的剖开立体图。
图8(c)是说明开封时的操作状况的剖开立体图。
图8(d)是说明开封时的操作状况的剖开立体图。
图9是例示安装了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站立袋(standing pouch)的立体图。
图10是说明由安装了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换装容器将内容物换装于被换装容器的状况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a)是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结构的、沿着图2的A-A的截面图。
图12(b)是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结构的、沿着图2的B-B的截面立体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结构的上面图。
图14是挤出盖部的立体图。
图15是说明换装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说明具备安装于换装容器的注出嘴的注出盖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说明相对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设置注出盖的注出嘴的状态的剖开立体图。
图18(a)是说明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设置了注出盖的注出嘴的状态的剖开立体图。
图18(b)是说明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设置了注出盖的注出嘴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9(a)是例示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优选的其他方式的立体图。
图19(b)是例示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优选的其他方式的、沿着(a)的C-C的侧截面图。
图19(c)是例示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优选的其他方式的上面图。
图20(a)是说明图19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20(b)是说明图19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结构的沿着(a)的D-D、E-E、F-F、G-G、H-H的各个端面图。
图21(a)是说明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设置了注出盖的注出嘴的状态的剖开立体图。
图21(b)是说明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设置了注出盖的注出嘴的状态的剖开立体图。
图22(a)是在安装于换装用容器的状态下从上方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换装用注出盖的一个方式的平面图。
图22(b)是沿着图22(a)的A-A的截面图。
图23是沿着图22(a)的B-B的截面图。
图24是在安装于换装用容器的状态下表示换装用注出盖的立体图。
图25(a)是从上方与注出喷嘴一起表示进行内容液的换装的主容器的平面图。
图25(b)是沿着图25(a)的C-C的截面图。
图26是从上方表示使换装用注出盖嵌合于具有注出喷嘴的主容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7是表示使安装于换装用容器的换装用注出盖嵌合于主容器的注出喷嘴并即将开封所述盖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28是表示使安装于换装用容器的换装用注出盖嵌合于主容器的注出喷嘴并开封了所述盖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29是在安装于换装用容器的状态下表示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所涉及的其他的换装用注出盖的立体图。
图30是在安装于换装用容器的状态下表示将遵照本发明的采用了其他密封部件的换装盖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2(a)的B-B截面的截面图。
图31(a)是从上方表示遵照本发明的其他密封部件的平面图。
图31(b)是遵照本发明的其他密封部件的纵截面图。
图32(a)是表示使用了同变形例的换装作业并且表示在刚刚使同变形例的换装用注出盖嵌合于主容器的注出喷嘴之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32(b)是表示使用同变形例的换装操作并且表示即将开封所述盖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32(c)是表示使用同变形例的换装操作并且表示开封了所述盖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33(a)是从上方表示遵照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密封部件的平面图。
图33(b)是表示遵照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密封部件的纵截面图。
图34(a)是从上方表示遵照本发明的又一别的密封部件的平面图。
图34(b)是表示遵照本发明的又一别的密封部件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的换装容器用的栓部件中,均通过由被换装容器的注出嘴的挤入使在被设置于周壁部的内侧底部的密封板上形成的开封用刻痕断开,从而使连通开口开口。因此,为了使开封用刻痕断开,相当大小的挤入力成为必要,并且栓部件的开封时的操作性变差。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换装容器用的栓部件中,对于使筒状的周壁部的朝向对准被换装容器的注出嘴的朝向的操作来说会有感到麻烦的情况。在专利文献2的换装容器用的栓部件中,不用特别操心圆筒形状的周壁部的朝向而可以将被换装容器的注出嘴插入到周壁部,但是,在由注出嘴的挤入即将使开封用刻痕断开之前的设置(set)阶段,如果注出嘴的朝向与开封用刻痕的朝向大幅不同的话,则进行顺畅的操作或注出嘴的挤入操作变得困难。
再有,现有的换装用注出盖在使被安装于换装用容器的筒体部嵌合于主容器的注出喷嘴的时候,换装用容器的筒体部相对于主容器的注出喷嘴如果不在其周向上被定位的话,则将换装用容器中的内容液换装于主容器的操作变得烦杂。
本发明涉及减轻由注出嘴的挤入进行开封的时候的挤入力并且在即将由注出嘴的挤入使开封用刻痕断开之前的设置阶段,使注出嘴在规定方向上容易而且顺畅地进行定位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开封时的操作性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另外,本发明涉及在即将由注出嘴的挤入使开封用刻痕断开之前的设置阶段,能够使注出嘴在规定方向上容易而且顺畅地进行定位并且能够提高设置状态下的稳定性,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开封时的操作性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再有,本发明涉及使被安装于填充有内容物的换装用容器的筒体部嵌合于主容器的注出喷嘴的时候的周向定位容易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即换装容器用注出盖。
本发明是用于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来进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由栓主体部和通过所述注出嘴从所述栓主体部向容器的内侧被挤出的挤出盖部所构成。所述栓主体部具备从底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成为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导入开始部的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在该环状导入壁的内侧区域形成有具有沿着所述注出嘴的外周截面形状的大致U字形状的开口边缘部的安装开口。并且以从与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开放侧相对的位置上的所述环状导入壁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通过抵接导入到所述环状导入壁的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倾斜边部从而在外周面沿着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方向上引导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位置匹配条。所述挤出盖部从与所述环状导入壁相反的一侧的下方覆盖所述安装开口并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栓主体部。
另外,本发明是用于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圆柱的侧面一个方向开放的形状的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换装容器的、覆盖换装流出口来进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由栓主体部和通过所述注出嘴从所述栓主体部向换装容器的内侧被挤出的挤出盖部所构成。所述栓主体部具备从底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成为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导入开始部的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在该环状导入壁的内侧设置有朝着形成于该环状导入壁的内侧区域的安装开口的开口边缘部的最深部进行倾斜的倾斜引导面。
再有,本发明是用于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来进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由栓主体部和通过所述注出嘴从所述栓主体部向容器的内侧被挤出的挤出盖部所构成。所述栓主体部具备从底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成为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导入开始部的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通过将具有倾斜的倾斜部设置于所述栓主体部或者所述挤出盖部中的任意一者,从而所述注出嘴沿着所述倾斜部被插入,在外周面沿着形成于所述环状导入壁的内侧区域的大致U字形状的安装开口的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方向上使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进行定位。
另外,本发明是用于从以覆盖换装流出口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换装容器,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换装方法,所述挤出盖部具备较所述安装开口的下端开口面更向上方突出并配置于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内侧的定位设置壁。通过将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定位设置壁与所述环状导入壁之间的所述导向槽,从而在外周面沿着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方向上使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定位。
再有,本发明是以覆盖换装流出口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换装容器。
另外,本发明是具有安装于填充有内容物的换装用容器的口筒部的筒体部,通过将该筒体部嵌合于设置于进行内容物的换装的主容器的注出喷嘴,从而该注出喷嘴能够开封密封形成于筒体部的内侧的内部通道的密封部件,并将换装用容器的内容物换装到主容器的换装用栓部件、即换装用注出盖,在筒体部的内侧,设置能够将从注出喷嘴的前端沿着轴线方向形成的注出口沿着该轴线方向移动的突起。
在本发明的换装用注出盖中,所述突起优选为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板状突起。
另外,在本发明的换装用注出盖中,优选在筒体部的内侧将折返部设置于应该与注出喷嘴的注出口相对的位置并且将所述突起设置于该折返部。
再有,在本发明的换装用注出盖中,优选在筒体部的内侧将突出部设置于应该与注出喷嘴的侧面相对的位置。
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如图1所示,例如在作为换装容器11的薄壁的瓶形状的容器的口颈部12覆盖其前端的换装流出口13(参照图6)来进行安装。在此,换装容器11也如图6所示由具备自立载置部的底部14、注出内容物的口颈部12、底部14与口颈部12之间的壁厚为例如50~150μm左右的躯干部15来进行形成。换装容器11优选以躯干部15具备在将口颈部12配置于下方的倒立状态下不是通过经由换装流出口13的空气置换而是能够一边使躯干部15自身收缩变形一边直至某个程度注出填充容纳于内部的内容物、即例如液体洗涤剂的可挠性的方式进行构成。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换装容器11如图1所示成为将液体洗涤剂换装或者补充到在容器主体17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18的注出盖19的例如液体洗涤剂用的被换装容器16的、将液体洗涤剂作为内容物的换装容器。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具备通过注出盖19的注出嘴18的内侧的注出通道高效率地使被容纳于换装容器11的液体洗涤剂流入到被换装容器16的内部的功能,并且具备可以在顺畅而且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由注出嘴18的挤入使换装容器11与被换装容器16相连通的操作的功能。
在此,具备注出嘴18的注出盖19如图1以及图7所示包含覆盖被换装容器16的容器主体17的口颈部的外周部分来进行安装的安装裙部20、沿着容器主体17的口颈部的内周面进行配置的内筒壁21、与内筒壁21的下端部连续设置的底面壁22来进行构成,优选为与计量盖相组合使用的公知的注出盖。注出嘴18具有将注出液体洗涤剂的时候的倾倒方向X(参照图1)的相反侧作为开放部23的U字或者大致U字的截面形状,并且在与注出盖19的内筒壁21分开并从底面壁22竖立设置的状态下被设置。
然后,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如图1所示是用于将内容物即液体洗涤剂换装到在容器主体17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18的注出盖19的被换装容器16的覆盖换装容器11的换装流出口13(参照图6)来进行安装的栓部件,如图2和图3(a)、图3(b)所示由栓主体部24和通过注出嘴18从栓主体部24向容器11的内侧被挤出的挤出盖部25所构成。栓主体部24也如图4(a)、图4(b)所示具备从底座部26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成为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18a的导入开始部的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27。在该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区域形成有具有沿着注出嘴18的外周截面形状的大致U字形状的开口边缘部28的安装开口29。以从与该开口边缘部2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的开放侧相对的位置上的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抵接被导入到环状导入壁27的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18a的倾斜边部18b而在外周面沿着开口边缘部2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的方向上引导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18a的位置匹配条30。挤出盖部25从与环状导入壁27相反的一侧的下方覆盖被形成于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区域的安装开口29并可装卸地被安装于栓主体部24。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换装容器11例如由使用了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合成树脂的拉伸吹塑成型来形成。换装容器11如图6所示由具备自立载置部的底部14、具备使液体洗涤剂注出出的换装流出口13的口颈部12、底部14与口颈部12之间的壁厚为50~150μm左右的躯干部15来进行构成。另外,换装容器11具备与躯干部15的上方连续并构成换装容器11的上端部分的肩部31。圆筒形状的口颈部12从肩部31的上端中央部分向上方突出并作为一体而被设置。
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通过形成为厚壁从而具备难以用手的力来使容器变形的程度的保形刚性,上端作为换装流出口13而开口。在口颈部12上,以覆盖换装流出口13的方式嵌合安装有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另外,考虑栓部件10的旋盖时的操作性等,将喷嘴挂搁部12a设置于口颈部12。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例如是使用了聚丙烯、聚乙烯等的合成树脂的模具成型品,如图2~图5所示由栓主体部24和可装卸地被安装于栓主体部24的挤出盖部25所构成。栓主体部24包含圆环带板形状的底座部26、与底座部26同心状地进行配置并且从底座部26的内周边缘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作为一体设置的具备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27来进行构成。另外,扁平的圆筒形状的环状裙部32从底座部26的外周边缘部向下方进行延伸并作为一体被设置。在环状裙部3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例如卡止肋32a。通过将卡止肋32a卡接于被设置于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的外周面的例如卡止阶差部12b(参照图6),从而在不能够轻易拆下的状态下将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嵌合安装于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参照图1、图6)。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在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区域开口形成有安装注出盖19的注出嘴18的安装开口29。安装开口29在挤出盖部25被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18a挤出之后成为连通换装容器11和被换装容器16的连通开口。安装开口29包含例如沿着注出嘴18的竖立设置方向中间部分上的外周截面形状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并且具有用直线状的短径部分28b隔开该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的开放侧端部的大致半长圆形状的开口边缘部28(参照图4(a))。
另外,位置匹配条(bar)30从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来进行设置。位置匹配条30在与安装开口29的开口边缘部2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的开放侧相对的位置上从环状导入壁27向径向内侧突出来进行设置。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从环状导入壁27的上端部内侧向安装开口29的开口边缘部28的短径部分28b倾斜并以陡坡向下方延伸而设置有开放侧倾斜壁面部33。位置匹配条30以通过将基端部一体地接合于该开放侧倾斜壁面部33从而从该开放侧倾斜壁面部33突出的方式进行设置(参照图2、图3(a)、图3(b))。位置匹配条30将其上面部配置于比环状导入壁27的竖立设置方向中间部分更靠近上端开口侧的位置并且从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面突出至其内径的1/3~9/10的位置来进行设置。
位置匹配条30通过将其上面部配置于比环状导入壁27的竖立设置方向中间部分更靠近上端开口侧的位置来进行设置,从而换装容器11的位置匹配条30在即将由注出嘴18的挤入进行开封之前的设置阶段碰到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18a的倾斜边部18b,之后以滑动的方式移动倾斜边部18b的倾斜并在栓部件10被设置于注出嘴18的时候移动至规定的位置,因而高度方向的落差变大。因此,可以提高进行操作的消费者所感到的换装容器11的设置感。另外,因为位置匹配条30从挤出盖部25分开地配置,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由手指等推压挤出盖部25而引起的误开封。再有,位置匹配条30通过从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面突出至其内径的1/3~9/10的位置来进行设置,从而即使是在注出嘴18从与安装开口29的朝向不对准的方向被导入到环状导入壁27的情况下,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18a的倾斜边部18b也容易推碰到位置匹配条30。由此,直至注出嘴18的外周面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与安装开口29的内周面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大致紧密附着的规定位置,能够有效地引导栓部件10。由此,能够容易控制换装时的内容物的流量,例如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挤压换装容器11的时候的液体溢出。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位置匹配条30在其上面部具备以中央部为棱线30a向两侧倾斜的倾斜面30b。位置匹配条30通过具备以中央部为棱线30a向两侧倾斜的倾斜面30b从而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18a的倾斜边部18b碰到位置匹配条30的棱线30a,由此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18a容易滑到夹着位置匹配条30的棱线30a的两侧的倾斜面30b中的任意一者的一侧。由此,能够更加有效而且顺畅地将栓部件10引导至即将开封之前的规定的设置位置。倾斜面30b优选相对于环状导入壁27的上端开口面以15°~60°的倾斜角度进行倾斜。
还有,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位置匹配条30以其上面部在突出方向上与环状导入壁27的上端开口面相平行地进行延伸的方式被设置(参照图3(a)),但是,位置匹配条30也可以在例如朝着突出方向前端侧向下方倾斜的状态下设置其上面部。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在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从该内侧面朝着安装开口29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引导壁面部34。倾斜引导壁面部34如图4(a)所示以在沿着安装开口29的开口边缘部2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的部分,从上面看而介于该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与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面之间并朝着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的前端部使其宽度减小的方式被设置。另外,倾斜引导壁面部34如图2和图3(a)、图3(b)所示以从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面朝着径向内侧的安装开口29以缓坡向下方倾斜并且从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的短径部分28b侧朝着前端部以缓坡向下方进行倾斜的方式被设置。倾斜引导壁面部34被设置于与位置匹配条30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并且其内侧边缘部34a经由相对于底座部26垂直地陡立的垂直壁面部35,与安装开口29的开口边缘部2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相连接。
再有,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在栓主体部24上,如图3(a)、图3(b)所示一体地设置有可装卸地安装从下方覆盖安装开口29来进行安装的挤出盖部25的扁平的圆筒形状的环状安装壁部36。环状安装壁部36从环状导入壁27的正下方部分向安装开口29的下方延伸并且被同心状地设置于从底座部26的外周边缘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环状裙部32的内侧。在该环状安装壁部36上,在将顶面板25a接近配置于安装开口29的下方的状态下,可装卸地安装有挤出盖部25。
挤出盖部25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具备具有与环状安装壁部36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的扁平的有顶圆筒形状并且被形成为从下端开口的开口边缘部遍及全周向外侧突出地进行设置的具有环状制动肋25的形状。挤出盖部25通过一边强制挤至环状制动肋25b抵接于环状安装壁部36的下端部一边从环状安装壁部36的下方将该有顶圆筒形状部分嵌入到其内侧,从而被安装于环状安装壁部36。由此,能够在将顶面板25a接近配置于安装开口29的下方的状态下从下方覆盖安装开口29并作为一体将挤出盖部25容易地接合固定于栓主体部24。通过将与栓主体部24一体地接合固定挤出盖部25而获得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嵌合安装于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从而能够容易而且牢固地密封填充有液体洗涤剂的换装容器11。还有,挤出盖部25也能够以打入方式从环状安装壁部36的下方安装固定于其内侧。
另外,在从换装容器11将内容物即液体洗涤剂换装于被换装容器16的时候,在相对于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在规定方向上设置被安装于被换装容器16的注出盖19的注出嘴18之后,朝着闭塞安装开口29的挤出盖部25挤入注出嘴18。由此,该挤出盖部25能够容易地从栓主体部24被挤出至换装容器11的内侧并将安装开口29作为连通开口而顺畅地被开封。
在挤出盖部25被挤出之后,通过进一步挤入注出嘴18从而注出嘴18在其竖立设置方向中间部分大致紧密附着于外周面被形成于栓主体部24的安装开口29的开口边缘部2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由此,注出嘴18因为以被定位于安装开口29的状态被安装,所以将该安装开口29作为连通开口并且将注出嘴18的内侧作为注出通道,从换装容器11向被换装容器16不会发生漏液,可以以稳定的状态顺畅地换装液体洗涤剂。
于是,根据具备上述结构的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能够减轻由注出嘴18的挤入进行开封的时候的挤入力并且在即将由注出嘴18的挤入进行开封之前的设置阶段能够在规定方向上容易而且顺畅地定位注出嘴18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封时的操作性。
即,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由栓主体部24和挤出盖部25构成,通过由注出嘴18的挤入而将可装卸地被安装的挤出盖部25挤出至换装容器11的内侧从而对由安装开口29构成的连通开口实施开口。因此,与例如相对于通过使被形成于密封板的开封用刻痕断开来进行开口的栓部件的挤入力相比较,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减小用于对挤出盖部25进行挤出的挤入力。由此,可以有效地减轻由注出嘴18的挤入进行开封的时候的挤入力。
另外,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因为具备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27,所以使用者不用特别操心环状导入壁27的朝向就能够将被换装容器16的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导入到该环状导入壁27。另外,在与安装开口29的开口边缘部2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的开放侧相对的位置,从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而设置位置匹配条30。由此,被导入到环状导入壁27的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如图8(a)~图8(c)所示通过使该前端部分18a的倾斜边部18b抵接于位置匹配条30,从而一边使倾斜边部18b沿着位置匹配条30一边使注出嘴18旋转,并且能够在外周面沿着开口边缘部2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的方向上引导该前端部分18a。由此,能够在即将由挤出盖部25的挤出而对安装开口29进行开口之前的设置阶段顺畅地使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18a沿着安装开口29的朝向(参照图8(c))。
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图8(d)所示那样的由挤出盖部25的挤出而对由安装开口29构成的连通开口进行开口的开封时的操作性。
再有,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在环状导入壁27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从该内侧面朝着安装开口29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引导壁面部34。由此,可以增补由位置匹配条30起到的在外周面沿着开口边缘部2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28a的方向上引导注出嘴18的前端部分18a的功能,并且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开封时的操作性。
还有,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位置匹配条并不一定有必要具备以中央部为棱线向两侧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并不一定有必要在环状导入壁的内侧面上形成朝着安装开口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引导壁面部。
另外,安装有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换装容器并不一定有必要是薄壁的瓶形状的容器,能够将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安装于其他各种各样的换装容器来进行使用。例如,如图9所示也能够覆盖站立袋50的换装流出口并安装换装容器用栓部件10’来进行使用。
再有,也能够将挤出盖部着色成与栓主体部不同的颜色。
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如图10所示在作为换装容器61的例如薄壁的瓶形状的容器的口颈部62上覆盖其前端的换装流出口63(参照图15)来进行安装。在此,换装容器61也如图15所示包含具备自立载置部的底部64、使内容物注出的口颈部62、以及底部64与口颈部62之间的壁厚为例如50~150μm左右的躯干部65来进行形成。换装容器61优选以躯干部65具备在将口颈部62配置于下方的倒立状态下不是通过经由换装流出口63的空气置换而是能够一边使躯干部65自身收缩变形一边直至某个程度注出填充容纳于内部的内容物即例如液体洗涤剂的可挠性的方式进行构成。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换装容器61如图10所示成为用于将液体洗涤剂换装或者补充到在容器主体67的口颈部上安装有具备注出嘴68的注出盖69的例如液体洗涤剂用的被换装容器66的将液体洗涤剂作为内容物的换装容器。本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具备经由注出盖69的注出嘴68的内侧的注出通道高效率地使被容纳于换装容器61的液体洗涤剂流入到被换装容器66的内部的功能,并且具备可以在顺畅而且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由注出嘴68的挤入而使换装容器61与被换装容器66相连通的操作的功能。
在此,具备注出嘴68的注出盖69如图10以及图16所示是包含覆盖被换装容器66的容器主体67的口颈部的外周部分来进行安装的安装裙部70、沿着容器主体67的口颈部的内周面进行配置的内筒壁71、与内筒壁71的下端部连续设置的底面壁72来进行构成的、优选与计量盖组合使用的公知的注出盖。注出嘴68具有将与使液体洗涤剂注出的时候的倾倒方向X(参照图10)相反的一侧作为开放部73的U字或者大致U字截面形状,并且在与注出盖69的内筒壁71分开并从底面壁72竖立设置的状态下被设置。
再有,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以从与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开放侧相对的位置上的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抵接被导入到环状导入壁77的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的倾斜边部68b而以外周面在沿着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方向上被配置的方式引导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的位置匹配条80。
然后,本第2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如图10所示是用于将内容物即液体洗涤剂换装到在容器主体67的口颈部上安装有具备注出嘴68的注出盖69的被换装容器66的覆盖换装容器61的换装流出口63(参照图15)来进行安装的栓部件,如图11和图12(a)、图12(b)所示由栓主体部74和通过注出嘴68从栓主体部74向容器61的内侧被挤出的挤出盖部75所构成。栓主体部74也如图13所示具备从底座部76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成为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的导入开始部的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77。在该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区域形成有具有沿着注出嘴68的外周截面形状的大致U字形状的开口边缘部78的安装开口79。挤出盖部75从与环状导入壁77相反的一侧的下方覆盖安装开口79并可装卸地被安装于栓主体部74,并且具备较安装开口79的下端开口面更向上方突出并被配置于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内侧的定位设置壁90。通过将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插入到被形成于定位设置壁90与环状导入壁77之间的导向槽91,从而能够在外周面沿着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方向上使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定位。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定位设置壁90由被设置于挤出盖部75的截角圆锥形状部分75a的周壁部所构成,与定位设置壁90的上端部连续设置而设置有圆顶形状部分75b。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换装容器61例如是由使用了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合成树脂的拉伸吹塑成型来形成的容器。换装容器61如图15所示包含具备自立载置部的底部64、具备使液体洗涤剂注出的换装流出口63的口颈部62、底部64与口颈部62之间的壁厚为50~150μm左右的躯干部65来进行构成。另外,换装容器61具备与躯干部65的上方连续并构成换装容器61的上端部分的肩部81。圆筒形状的口颈部62从肩部81的上端中央部分向上方突出并作为一体被设置。
换装容器61的口颈部62通过形成为厚壁从而具备难以用手的力使容器变形的程度的保形刚性,上端作为换装流出口63而开口。在口颈部62上以覆盖换装流出口63的方式嵌合安装本第2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另外,考虑栓部件60的旋盖时的操作性等,将喷嘴挂搁部62a设置于口颈部62。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例如是使用了聚丙烯、聚乙烯等的合成树脂的模具成型品,如图11~图14所示由栓主体部74和可装卸地被安装于栓主体部74的挤出盖部75所构成。栓主体部74包含圆环带板形状的底座部76、与底座部76同心状地进行配置并且从底座部76的内周边缘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作为一体配设的具备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77来进行构成。另外,扁平的圆筒形状的环状裙部82从底座部76的外周边缘部向下方进行延伸并作为一体被设置。在环状裙部8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例如卡止肋82a。通过将卡止肋82a卡接于被设置于换装容器61的口颈部62的外周面的例如卡止阶差部62b(参照图15),从而以不能够轻易拆下的状态将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嵌合安装于换装容器61的口颈部62(参照图10和图15)。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区域开口形成有安装注出盖69的注出嘴68的安装开口79。安装开口79在挤出盖部75被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挤出之后成为连通换装容器61和被换装容器66的连通开口。安装开口79包含例如沿着注出嘴68的竖立设置方向中间部分上的外周截面形状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并且具有用短径部分78b隔开该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开放侧端部的大致半长圆形状的开口边缘部78(参照图13)。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开口边缘部78的短径部分78b在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具有以弧状进行弯曲并向外侧突出的弧状弯曲部78c。通过将弧状弯曲部78c设置于短径部分78b,从而在该截角圆锥形状部分75a的基端部可以不使具备后面所述的截角圆锥形状部分75a的挤出盖部75与短径部分78b发生缓冲并能够使定位设置壁90向安装开口79的下端开口面的上方突出而容易地进行配设。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位置匹配条80从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来进行设置。位置匹配条80在与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开放侧相对的位置上从环状导入壁77向径向内侧突出来进行设置。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从环状导入壁77的上端部内侧向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的短径部分78b倾斜并以陡坡向下方延伸来设置开放侧倾斜壁面部83。位置匹配条80以通过将基端部一体地接合于该开放侧倾斜壁面部83从而从该开放侧倾斜壁面部83突出的方式进行设置(参照图11、图12(a))。位置匹配条80将其上面部配置于环状导入壁77的中空内部的上端部分并且从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面突出至其内径的1/3~9/10的位置来进行设置。
位置匹配条80通过将其上面部配置于环状导入壁77的中空内部的上端部分来进行设置,从而换装容器61的位置匹配条80在即将由注出嘴68的挤入进行开封之前的设置阶段碰到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的倾斜边部68b,之后以滑动的方式移动倾斜边部68b的倾斜并在栓部件60被设置于注出嘴68的时候移动至规定的位置,因而高度方向的落差变大。因此,可以提高进行操作的消费者所感到的换装容器61的设置感。另外,因为位置匹配条80以覆盖挤出盖部75的方式被配置,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由手指等推压挤出盖部75而引起的误开封。再有,位置匹配条80通过从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面突出至其内径的1/3~9/10的位置来进行设置,从而即使是在注出嘴68从与安装开口79的朝向不对准的方向被导入到环状导入壁77的情况下,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的倾斜边部68b也会容易推碰到位置匹配条80。由此,直至注出嘴68的外周面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与安装开口79的内周面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大致紧密附着的规定位置,能够有效地引导栓部件60。另外,由此可以容易控制换装时的内容物的流量,例如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按压换装容器61的时候的液体溢出。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位置匹配条80在其上面部具备以中央部为棱线80a向两侧倾斜的倾斜面80b。位置匹配条80通过具备以中央部为棱线80a向两侧倾斜的倾斜面80b,从而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的倾斜边部68b碰到位置匹配条80的棱线80a,由此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容易滑到夹着位置匹配条80的棱线80a的两侧的倾斜面80b中的任意一者的一侧。由此,能够更加有效而且更加顺畅地将栓部件60引导至即将开封之前的规定的设置位置。倾斜面80b优选相对于环状导入壁77的上端开口面以15°~60°的倾斜角度进行倾斜。
还有,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位置匹配条80以其上面部在突出方向上与环状导入壁77的上端开口面相平行地进行延伸的方式被设置(参照图12(a)),但是位置匹配条80也可以以例如朝着突出方向前端侧向下方倾斜的状态设置其上面部。
再有,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面上设置从该内侧面朝着安装开口79向下方进行倾斜的倾斜引导壁面部84。倾斜引导壁面部84如图13(a)所示以在沿着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部分,从上面看介于该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与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面之间并朝着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前端部即开口边缘部78的最深部使其宽度减小的方式被设置。另外,倾斜引导壁面部84如图11和图12(a)、图12(b)所示以从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面朝着径向内侧的安装开口79以缓坡向下方倾斜并且从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短径部分78b侧朝着前端部以缓坡向下方进行倾斜的方式被设置。倾斜引导壁面部84被设置于环状导入壁77的中间的高度位置,并且其内侧边缘部84a经由相对于底座部75垂直陡立的垂直壁面部85而与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相连接。圆顶形状部分75b和倾斜引导壁面部84在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构成朝着被形成于该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区域的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的最深部进行倾斜的倾斜引导面(75b,84)。由倾斜引导面,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能够以被换装容器66的注出嘴68的前端部与开口边缘部78的最深部相一致的方式移动、旋转其位置和朝向。
再有,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栓主体部74上如图12(a)、图12(b)所示一体地设置有可装卸地安装从下方覆盖安装开口79来进行安装的挤出盖部75的扁平的圆筒形状的环状安装壁部86。环状安装壁部86从环状导入壁77的正下方部分向安装开口79的下方延伸并且被同心状地配置于从底座部76的外周边缘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环状裙部82的内侧。在该环状安装壁部86上,以使截角圆锥形状部分75a向安装开口79的下端开口面的上方突出的状态可装卸地安装挤出盖部75。
挤出盖部75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2(a)、图12(b)以及图14所示由具有与环状安装壁部86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的扁平的圆筒形状的环状安装基部75c、被一体接合于该环状安装基部75c的上端边缘部并在周向上被连续设置的带板形状的环状肩部75d、被一体接合于环状肩部75d的内侧边缘部并向上方被竖立设置的截角圆锥形状部分75a所构成。截角圆锥形状部分75a以与环状安装基部75c以及环状肩部75d同心状地被配置,并且其周面部构成将导向槽91形成于与环状导入壁77之间的定位设置壁90。另外,截角锥形状部分75a的上端部的截角部分变成朝着上方成为凸的弯曲面的圆顶形状部分75b。
挤出盖部75通过从环状安装壁部86的下方将其环状安装基部75c嵌入到其内侧,从而被安装于环状安装壁部86。由此,挤出盖部75将环状肩部75d接近配置于安装开口79的下方并且能够以从下方覆盖安装开口79的状态一体接合固定于栓主体部74来容易地进行安装。由此,挤出盖部75的截角圆锥形状部分75a,除了与该环状肩部75d相接近的基端部的大致整体的部分向安装开口79的下端开口面的上方突出并且以使上端部的圆顶形状部分75b的一部分抵接或者接近于位置匹配条80的下面的状态被配置。由此,由截角圆锥形状部分75a的外周部构成的定位设置壁90向上方突出至从安装开口79的下端开口面到环状导入壁77的前端为止的高度的一半以上的高度位置来进行配置。
在此,定位设置壁90优选向上方突出至从安装开口79的下端开口面到环状导入壁77的前端为止的高度的一半以上的高度位置来进行配置。由此,被形成于定位设置壁90的外周面与优选为由垂直壁面部85构成的环状导入壁77的内周面之间的导向槽91具备相当的深度。由此,在将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插入配置于该导向槽91的状态下即在由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的挤入使安装开口79开封之前的设置阶段,注出嘴68不会发生摇晃,能够在外周面沿着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方向上固定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并且可以以更加稳定的状态进行定位。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可装卸地将挤出盖部75一体接合固定于栓主体部74而获得的换装容器栓部件60嵌合安装于换装容器61的口颈部62而能够容易而且牢固地密封填充有液体洗涤剂的换装容器61。还有,挤出盖部75也能够以打入方式从环状安装壁部86的下方安装固定于其内侧。
在从换装容器61将内容物即液体洗涤剂换装于被换装容器66的时候,相对于例如被安装于换装容器61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由挤出盖部75的定位设置壁90一边对被安装于被换装容器66的注出盖69的注出嘴68进行引导一边在规定方向上进行设置。之后,因为通过朝着安装开口79挤入注出嘴68从而挤出盖部75从栓主体部74被容易地挤出到换装容器61的内侧,所以可以将安装开口79作为连通开口来顺畅地使换装容器61开封。
在挤出盖部75被挤出之后,通过进一步挤入注出嘴68从而注出嘴68能够在其竖立设置方向中间部分使外周面大致紧密地附着于被形成于栓主体部74的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由此,注出嘴68因为以被定位于安装开口79的状态被安装于栓部件60,所以将该安装开口79作为连通开口并且将注出嘴68的内侧作为注出通道,从换装容器61到被换装容器66不会发生漏液,并且可以以稳定的状态顺畅地换装液体洗涤剂。
于是,根据具备上述结构的本第2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在即将由注出嘴68的挤入来进行开封之前的设置阶段能够在规定方向上容易而且顺畅地使注出嘴68定位,并且可以提高在设置状态下的稳定性,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封时的操作性。
即,根据第2实施方式,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由栓主体部74和挤出盖部75构成,通过由注出嘴68的挤入将可装卸地被安装的挤出盖部75挤出至换装容器61的内侧从而对由安装开口79构成的连通开口实施开口。因此,与例如相对于通过使被形成于密封板的开封用刻痕断开进行开口的现有的栓部件的挤入力相比较,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减小用于对挤出盖部75进行挤出的挤入力。由此,可以有效地减轻由注出嘴68的挤入进行开封的时候的挤入力。
另外,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因为具备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77,所以使用者不用特别操心环状导入壁77的朝向就能够将被换装容器66的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导入到该环状导入壁77。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的挤出盖部75具备向比安装开口79的下端开口面更向上方突出并被配置于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内侧的定位设置壁90,导向槽91被形成于该定位设置壁90与环状导入壁77之间。通过将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插入到该导向槽91,从而如图17所示能够在外周面沿着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方向上使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定位。由此,因为在即将由挤出盖部75的挤出而使安装开口79进行开口之前的设置阶段能够将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固定在定位设置壁90与环状导入壁77之间,所以能够以对准安装开口79的朝向的没有摇晃的稳定状态进行定位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设置于注出嘴68的时候的设置感。
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由挤出盖部75的挤出而对由安装开口79构成的连通开口进行开口的开封时的操作性。
再有,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位置匹配条80从与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开放侧相对的位置上的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来进行设置。由此,通过被导入到环状导入壁77的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使该前端部分68a的倾斜边部68b抵接于位置匹配条80,从而能够一边使倾斜边部68b沿着位置匹配条80一边使注出嘴68旋转并在外周面沿着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方向上引导该前端部分68a。由此,能够在即将由挤出盖部75的挤出而使安装开口79进行开口之前的设置阶段,更加顺畅地使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沿着安装开口79的朝向。
再有,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因为与由挤出盖部75的截角圆锥形状部分75a构成的定位设置壁90的上端部连续设置而设置有圆顶形状部分75b,所以通过使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的倾斜边部68b抵接于该圆顶形状部分75b,从而能够引导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来增补由位置匹配条80起到的功能。
另外,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因为从该内侧面朝着安装开口79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引导壁面部84被作为倾斜部而形成于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面,所以可以增补由位置匹配条80起到的在外周面沿着开口边缘部78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78a的方向上引导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的功能,并且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开封时的操作性。
图18(a)、图18(b)是例示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其他方式的图。在图18(a)、图18(b)所示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中,挤出盖部75’的定位设置壁90’由替代图17所表示的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挤出盖部75的截角圆锥形状部分75a而被设置的圆筒状部分75e所构成。另外,在图18(a)、图18(b)所表示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中,不设置从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的位置匹配条80,使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的倾斜边部68b抵接于被一体地连接于挤出盖部75的圆筒状部分75e的上端部的朝着上方成为凸的弯曲面的圆顶形状部分75b’。由此,引导注出嘴68的前端部分68a(参照图18(b))并使该前端部分68a定位于定位设置壁90’与环状导入壁77之间的导向槽91’。由图18(a)、图18(b)所表示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也能够取得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19(a)~图19(c)、以及图20(a)、图20(b)是例示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优选的其他方式的图。在图19(a)~图19(c)、图20(a)、图20(b)所表示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中,除了以下的结构之外具备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相同的结构。关于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相同的结构,标注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19(a)~图19(c)、图20(a)、图20(b)所表示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中,挤出盖部75”的定位设置壁90”与图18所表示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相同由圆筒状部分75e”所构成。另外,不设置从环状导入壁77”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的位置匹配条而设置有被一体连接于挤出盖部75”的圆筒状部分75e”的上端部并朝着上方成为凸的弯曲面的圆顶形状部分75b’。再有,在图19(a)~图19(c)、图20(a)、图20(b)所表示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中,环状导入壁77”成为,以从上端开口面或者其附近部分朝着下方的安装开口79”或者其附近部分,其内壁面77a”的形状从圆形或者大致圆形变成包含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例如大致半长圆形的方式,优选平滑地逐渐使其内周形状变化的环状导入壁(成为环状导入壁77的上端部分为圆形、安装开口79”的开口边缘部78”为大致半长圆、并且增补其间那样的形状)。
由图19(a)~图19(c)、图20(a)、图20(b)所表示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除了能够取得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60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取得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
通过中栓主体部(栓主体部)的内壁的截面形状逐渐地从圆形(大致圆形)变到U字形状(参照图20(b)),从而进行换装的消费者在将换装容器用栓部件插入注出嘴的时候不用在意方向就能够进行使用,在挤压换装容器的过程中沿着U字的形状直至规定位置被引导并被设置于正确的位置,因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换装时的操作性。因为开口部(安装开口)是U字截面,所以可以防止液体溢出。盖部(挤出盖部)通过向上变成凸形状,从而以注出嘴的前端被夹入到盖部的设置壁(定位壁)与中栓主体部的内壁之间的方式被设置,能够提高开栓前的设置时的稳定性(能够防止摇晃)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换装时的操作性。再有,通过提高设置状态下的稳定性并且防止摇晃,从而在进行挤压开封的时候可以容易增加力并且提高开栓性。
中栓(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内壁形状成为中栓主体部的内壁的切断面形状从圆形(大致圆形)逐渐地变成U字形状,优选从底座部到上端部为止的高度的离上端部10%的高度以上相当于圆形截面,离下端开口部(安装开口)10%的高度以上相当于U字截面。再有,优选离下端开口部20%的高度以上相当于U字截面。由此,通过离上端部10%的高度以上相当于圆形截面,从而在视觉以及插入时的触觉方面不用在意方向性就能够进行插入。另外,通过离下端开口部10%的高度以上相当于U字截面,从而能够提高由内壁得到的设置时的稳定性。
优选盖部的形状为圆顶形状并且是一半以上的高度。再有,中栓的内壁与盖部的定位设置壁的距离优选为嘴(注出嘴)的厚度的6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厚度的3倍以下。由此,通过盖部为圆顶形状从而在注出嘴碰到盖部圆顶部的时候被引导到圆顶部和中栓主体部内壁,并且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到设置位置。另外,通过中栓的内壁与盖部的定位设置壁的距离变小,从而能够固定嘴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稳定性。
还有,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位置匹配条并不一定有必要具备以中央部为棱线向两侧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并不一定有必要在环状导入壁的内侧面上形成朝着安装开口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引导壁面部。另外,也能够将挤出盖部着色成与栓主体部不同的颜色。
具备定位设置壁的挤出盖部除了图17~图20(b)所表示的方式的挤出盖部之外可以采用可以将导向槽形成于与环状导入壁之间的其他各种各样方式的挤出盖部。例如,如图21(a)所示取代图17所表示的挤出盖部75的截角圆锥形状部分75a而设置上端部平坦的有顶圆筒形状部分95,并且还能够将该有顶圆筒形状部分95的外周面作为定位设置壁。另外,如图21(b)所示从扁平的有顶圆筒形状的安装基部96的平坦的顶面97竖立设置圆筒形状部分98,并且也能够将该圆筒形状部分98的外周面作为定位设置壁。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即换装用注出盖。
在图22(a)中符号1是换装用的填充有内容液的换装用容器。换装用容器1如图23所示是在口筒部1a与肩部1b之间具有颈环1c的合成树脂制的瓶型容器。
符号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即换装用注出盖(换装盖)。换装盖2具有将内容液的内部通道R1形成于其内侧的筒体部2b、经由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于筒体部2b的下端部外面的环状连结壁2h而被一体连续设置的外筒部2a。在该外筒部2a与筒体部2b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有嵌合保持口筒部1a的环状槽2g。
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换装盖2(筒体部2b)的中心轴线设为O1,将沿着该中心轴线O1的方向作为盖上下方向,将垂直于中心轴线O1的方向作为盖径向,将围绕中心轴线O1的方向作为盖周向。再有,将换装盖2上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换装用容器1侧作为下方,将其相反侧作为上方。另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换装用容器1的中心轴线成为与换装盖2的中心轴线O1相一致的共同轴线。
还有,在外筒部2a的内面上沿着盖周向设置有环状凸部2a1。该环状凸部2a1与设置于口筒部1a的环状凸部1d相卡合,相对于换装用容器1挡住保持换装盖2。但是,换装盖2替代嵌合保持也能够螺合于换装用容器1。
在筒体部2b的内部配置有密封内部通道R1的密封部件3。密封部件3在封闭内部通道R1的隔壁3a上一体设置有周壁3b。周壁3b能够拆下地被嵌合保持于筒体部2b的内侧。另外,在周壁3n上一体设置有环状的边缘部3c。边缘部3c通过接触于筒体部2b的下端边缘2e2,从而防止密封部件3朝着筒体2b的上端侧被挤入。由此,密封部件3能够拆下地被嵌合保持于筒体部2b的内侧。
另外,在该筒体部2b的上端2e1或者上端部内面被一体连接于筒体部2b且向筒体部2b的内部下方进行延伸的折返部2c被一体设置,并且在盖径向上被配置于较中心轴线O1更接近于筒体部2b侧的位置。另外,折返部2c以在与筒体部2b之间形成朝着筒体部2b的下端2e2进行开口的折返空间S1并且该折返空间S1朝着下端逐渐变大的方式进行形成。还有,在本方式中,折返部2c由从筒体部2b折返的第1倾斜部2c1和与该第1倾斜部2c1一体连接的第2倾斜部2c2所构成。另外,在本方式中,如图23所示第1倾斜部2c1与筒体部2b所成的角度被设定成大于第2倾斜部2c2与筒体部2b所成的角度。
另外,在折返部2c一体突出设置(基端部被连结)有夹着中心轴线O1而相对的2个突起2d。突起2d分别如图24所示是沿着中心轴线O1进行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并且以互相隔开间隔的方式被配置。另外,突起2d的上面上的前端侧角部被倒角,并作为倒角部2e而被构成。还有,突起2d并不限定于2个以上,也可以是至少1个。
再有,在筒体部2b的内侧如图22(a)所示在夹着折返部2c的两侧的位置上分别一体设置有突出部2f。在该一对突出部2f上如图22(b)形成有从筒体部2b的上端2e1侧朝着下端2e2并朝着径向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f1。在本方式中,一对突出部2f如图22(a)所示在与折返部2c相对的位置上进行一体连接。但是,突出部2f也可以不是一体连接而是间断地进行构成。
另一方面,在图25(a)、图25(b)中,符号4是进行换装来自换装用容器1的内容液的主容器。主容器4如图25(b)所示是在口筒部4a与肩部4b之间具有颈环4c的合成树脂制的瓶型容器。
符号5是被安装于主容器4的注出盖(主容器盖)。主容器盖5具有被安装于主容器4的口筒部4a的基底5a。基底5a由被嵌合保持于口筒部4a的外筒部5a1和内筒部5a2所构成,在外筒部5a1与内筒部5a2之间形成有嵌合保持口筒部4a的环状槽。还有,在本方式中由设置于外筒部5a1的多个凸部5g和设置于口筒部4a的多个凸部4g来阻止主容器盖5发生旋转。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容器盖5的中心轴线设为O2,将沿着该中心轴线O2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垂直于中心轴线O2的方向作为径向,将围绕中心轴线O2的方向作为周向。再有,将换装盖5上的沿着上下方向的主容器4侧作为下方,将其相反侧作为上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容器4的中心轴线也成为与主容器盖5的中心轴线O2相一致的共同轴线。
在外筒部5a1的内面上设置有在周向上进行延伸的环状凹部5n。该环状凹部5n与设置于口筒部4a的环状凸部4p相卡合,从而相对于主容器4挡住保持主容器盖5。但是,也可以替换嵌合保持而将主容器盖5(基底5a)螺接于主容器4。
另外,在基底5a上一体形成有没有图示的用于安装盖体的筒状部5b。再有,在内筒部5a2的内侧一体设置有连接于该内筒部5a2的下端的环状的倾斜壁5a3。倾斜壁5a3的下端部分经由平坦壁5a4而一体连接于内筒部5a2。在倾斜壁5a3上一体设置有形成有通到主容器4的内部通道R2的注出喷嘴5c。注出喷嘴5c在筒状部5b以及内筒部5a2之间形成环状的凹部S2。
在注出喷嘴5c上如图25(b)所示从其上端(前端)5e沿着中心轴线O2方向倾斜地形成狭缝状的注出口A。注出口A如图25(a)所示由被形成于上端5e侧的周向幅宽口A1和从该周向幅宽口A1在中心轴线O2方向上被连续形成的周向宽度比该周向幅宽口A1窄的周向幅窄口A2所构成。周向幅窄口A2延伸至平坦壁5a4。周向幅宽口A1以及周向幅窄口A2使内部通道R2向外界开放。即,注出口A由周向幅宽口A1而向喷嘴5c的上方以及侧方开放并且进一步由周向幅窄口A2而向喷嘴5c的侧方进行开放。
通过换装盖2在将换装用容器1的内容液换装到主容器4的时候如图26的两点划线所示以使换装用容器1倒立的状态将被设置于主容器4的注出喷嘴5c插入到该筒体部2b的内侧,从而被设置于筒体部2b的突起2d如图27所示被引导到形成于注出喷嘴5c的注出口A并能够沿着中心轴线O1方向进行移动。由此,能够以相对于主容器4在周向上进行定位的状态使换装用容器嵌合。
这样,如果将突起2d设置于筒体部2b的话则能够引导被形成于注出喷嘴5c的注出口A,并且以相对于主容器4的中心轴线O2使换装用容器1定位于该周向的适当位置的状态进行嵌合。特别是如果构成多个突起2d的话则因为使突起2d接触于构成注出口A的注出喷嘴5c的边缘部变得容易,所以作为引导是适合的。即,将多个突起2d之间作为弹性变形空间,从而能够朝着该空间使接触于注出喷嘴5c的边缘部的突起2d弯曲。因此,能够完成稳定的引导。
另外,因为倒角部2e被设置于突起2d的前端侧角部,所以在将注出喷嘴5c插入到筒体部2b的内侧的时候如果注出喷嘴5c的上端5e接触到突起2d的前端角部的话则引导该倒角部2e的定位变得容易,如图27所示能够使突起2d配置于被形成于注出喷嘴5c的注出口A并且能够使注出喷嘴5c的壁部配置于突起2d(前端侧)与筒体部2部的内侧之间。
由此,注出喷嘴5c的上端5e按压密封部件3(间隔壁3a)的外周边缘部分,能够以较小的力除去密封部件3。
这样,如果将倒角部2e设置于突起2d的前端侧角部的话则能够引导该倒角部2e并使突起2d配置于被形成于注出喷嘴5c的注出口A,能够容易地将注出喷嘴5c插入到突起2d与筒体部2b的内侧之间。
再有,在筒体部2b的内侧如上述的图24等所示在夹着折返部2c的两侧的位置上分别一体设置有具有倾斜面2f1的突出部2f。因此,在将注出喷嘴5c插入到筒体部2b的内侧的时候,即使注出喷嘴5c的上端5e接触于倾斜面2f1,引导该倾斜面2f1的定位也会变得容易,如图27所示能够将突起2d配置于被形成于注出喷嘴5c的注出口A并且能够使注出喷嘴5c的壁部配置于突起2d与筒体部2b的内侧之间。
这样,通过将具有倾斜面2f1的突出部2f设置于筒体部2b的内侧从而能够更加容易地使突起2d配置于被形成于注出喷嘴5c的注出口A,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注出喷嘴5c插入到突起2d与筒体部2b的内侧之间。另外,突出部2f通过做到滑动或者接近注出喷嘴5c的外面的大小,从而能够抑制从注出口A的侧面流出的内容液。
再有,如以上所述在被定位的状态下,被形成于筒体部2b的内侧的折返部2c与注出喷嘴的注出口A相对并且上述突起2d被设置于该折返部2c,所以在将注出喷嘴5c插入到筒体部2b的内侧的时候如果构成注出喷嘴5c的上端5e或者注出口A的边缘部接触于折返部2c的话则引导折返部2c的定位变得容易,如图27所示能够使突起2d配置于被形成于注出喷嘴5c的注出口A并且能够使注出喷嘴5c的壁部配置于突起2d与筒体部2b的内侧之间。
这样,即使经由折返部2c来设置突起2d,也可以引导该折返部2c,并且能够使突起2d配置于被形成于注出喷嘴5c的注出口A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注出喷嘴5c插入到突起2d与筒体部2b的内侧之间。
再有,通过将折返部2c设置于筒体部2b,从而如图28所示如果挤入到密封部件3被开封为止的话则如该图所示因为折返部2c至少部分地在径向上覆盖注出口A,所以作为外气导入口能够确保残留的注出口A的至少一部分并能够进行内容液的换装。由此,即使使换装用容器1倒立也能够抑制内容液通过注出口A从注出喷嘴5c溢出并且能够进行内容液的换装。
还有,假如在不设置折返部2c的情况下,从筒体部2b流出的内容液在注出喷嘴5c的外面流下,由此,因为注出口A的整体被堵塞所以不能够进行空气置换,可以认为会有内容液溢出的担忧。
另外,突起2d也可以以引导周向幅窄口A2的方式进行构成。在此情况下,折返部2c塞住周向幅窄口A2。另外,注出口A通过相同等地形成周向幅宽口A1和周向幅窄口A2的周向宽度,从而也能够作为周向宽度相等的狭缝来进行构成。另外,在注出喷嘴5c的周向幅窄口A2侧,在夹着该周向幅窄口A2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突条5h。突条5h如图28所示通过接触于换装盖2的折返部2c从而作为阻挡物(stopper)发挥功能。
但是,在换装的时候如以上所述如果注出喷嘴5c的上端5e挤压密封部件3的外周边缘部分的话则能够以较小的力除去密封部件3。因此,如果遵照本发明的话则关于密封部件3也能够采用各种各样方式的密封部件。
图30是以安装于换装用容器1的状态表示遵照本发明的采用其他密封部件31的换装盖2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密封部件31如图31(a)、图31(b)所示替代上述那样的平坦的间隔壁3a而如图31(a)所示具有随着朝上将中心轴线O1向径向内向进行缩径的斜面3d,如图31(b)所示是朝着通过中心轴线O1的顶点3e前端变细的圆锥形状,并且采用在该圆锥形状的外缘周围形成连接于斜面3d的环状的平坦面3r的间隔壁的密封部件。
在此情况下,如图32(a)所示如果以使换装用容器1倒立的状态将注出喷嘴5c插入到筒体部2b的内侧的话则如图32(b)所示注出喷嘴5c的上端5e引导斜面3d并朝着密封部件3的外周边缘部分(环状的平坦面3r)移动。由此,注出喷嘴5c的上端5e向更接近于密封部件3的外周边缘部分(环状的平坦面3r)的部分移动,能够以较小的力有效地除去密封部件3。
还有,也可以不设置平坦面3r。
这样的功能即使使用采用图33(a)、图33(b)或者图34(a)、图34(b)所示那样的间隔壁的密封部件也能够实现。
图33(a)、图33(b)是遵照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密封部件32。密封部件32如图33(a)所示具有随着朝上将中心轴线O1向径向内向进行倾斜的2个斜面3f,如图33(b)所示是朝着横截中心轴线O1的山脊线3L前端变细的山形状(人字形屋顶形状),并且是采用在该山形状的外缘周围形成连接于斜面3f的环状的平坦面3r的间隔壁的密封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注出喷嘴5c的上端5e以斜面3f为引导向更接近于密封部件3的外周边缘部分(环状的平坦面3r)的部分移动,能够以较小的力有效地除去密封部件3。还有,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仅由1个斜面3f构成密封部件的间隔壁。
图34(a)、图34(b)是表示遵照本发明的又一别的密封部件33。密封部件33如图34(a)所示具有随着朝上将中心轴线O1向径向内向进行缩径的斜面3d,如图34(b)所示是朝着横截中心轴线O1的平坦的上端面3p前端变细的圆锥台形状,并且是采用在该圆锥台形状的外缘周围形成连接于斜面3d的环状的平坦面3r的间隔壁的密封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注出喷嘴5c的上端5e以斜面3d为引导向更接近于密封部件3的外周边缘部分(环状的平坦面3r)的部分移动,能够以较小的力有效地除去密封部件3。
即,在本发明中,作为密封部件的间隔壁,如果采用朝着上方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间隔壁的话则能够以较小的力有效地除去密封部件3。
上述内容不过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能够增加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密封部件3替代嵌合部件而能够使用密封口筒部1a的注出口的密封部件。在此情况下,通过用注出喷嘴5c的上端5e来使密封部件断开从而进行开封。如果按照本发明的话则主容器4侧的注出喷嘴5c是换装用容器1侧的筒体部2b能够从外侧进行嵌合的注出喷嘴,如果其注出口A是从注出喷嘴5c的上端沿着中心轴线O2方向进行形成的注出口的话则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注出口。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线O1以及O2分别与换装用容器1的容器轴线以及主容器4的容器轴线相一致,但是,也可以是相对于容器轴线进行偏心的结构。
还有,在本发明中,如图29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如果以将缺口部2s设置于筒体部2b并且能够从该缺口部2s视觉辩认突起2d的方式进行构成的话则定位变得容易。在该情况下,缺口部2s优选设置于与突起2d的前端相对的位置。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能够减轻由注出嘴的挤入进行开封时的挤入力并且在即将由注出嘴的挤入进行开封之前的设置阶段,能够在规定的方向上容易而且顺畅地使注出嘴定位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开封时的操作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在即将由注出嘴的挤入进行开封之前的设置阶段,能够在规定的方向上容易而且顺畅地使注出嘴定位并且能够提高设置状态下的稳定性,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开封时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即换装用注出盖,在将填充有内容物的换装用容器中的内容物换装到主容器的时候,如果将被设置于主容器的注出喷嘴插入到被安装于换装用容器的筒体部的内侧的话则被设置于筒体部的突起引导被形成于注出喷嘴的注出口并能够沿着轴线方向移动该注出口。由此,能够以相对于主容器定位于轴线周围(周向)的状态将换装用容器嵌合。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使被安装于填充有内容物的换装用容器的筒体部嵌合于进行内容物的换装的主容器的注出喷嘴的时候的、周向的定位容易的换装用注出盖。
另外,本发明如果是通过具有被安装于填充有内容物的换装用容器的口筒部的筒体部并且使该筒体部嵌合于被设置于进行内容物的换装的主容器的注出喷嘴,从而该注出喷嘴开封密封被形成于筒体部的内侧的内部通道的密封部件,能够将换装用容器中的内容物换装到主容器的换装用注出盖的话,则能够使用于该内容物是香波或护发素、洗涤剂、食品、消臭除菌剂或者化妆品等的各种各样内容物的换装中。

Claims (15)

1.一种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是用于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来进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由栓主体部和通过所述注出嘴从所述栓主体部向容器的内侧被挤出的挤出盖部所构成,
所述栓主体部具备从底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成为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导入开始部的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在该环状导入壁的内侧区域形成有具有沿着所述注出嘴的外周截面形状的大致U字形状的开口边缘部的安装开口,
并且以从与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开放侧相对的位置上的所述环状导入壁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通过抵接导入到所述环状导入壁的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倾斜边部从而在外周面沿着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方向上引导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位置匹配条,
所述挤出盖部从处于与所述环状导入壁相反的一侧的下方覆盖所述安装开口,并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栓主体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匹配条具备以中央部为棱线向两侧倾斜的倾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匹配条以从所述环状导入壁的内侧面突出至其内径的1/3~9/10的位置的方式进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导入壁的内侧面,形成有从该内侧面朝着所述安装开口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引导壁面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出盖部具备从与所述环状导入壁相反的一侧的下方覆盖所述安装开口且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栓主体部并且较所述安装开口的下端开口面更向上方突出并配置于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内侧的定位设置壁,
通过将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插入到形成于该定位设置壁与所述环状导入壁之间的导向槽,从而在外周面沿着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方向上使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定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导入壁成为,以从上端开口面或者其附近部分朝着下方的安装开口或者其附近部分,其内壁面的形状从圆形或者大致圆形变成包含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形状的方式,使内周的横截面形状变化的环状导入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导入壁成为,以从上端开口面或者其附近部分朝着下方的安装开口或者其附近部分,其内壁面的形状从圆形或者大致圆形变成包含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形状的方式,使内周的横截面形状平滑地逐渐变化的环状导入壁。
8.如权利要求5~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以与所述定位设置壁的上端部连续设置的方式设置有圆顶形状部分。
9.如权利要求5~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设置壁由设置于所述挤出盖部的截角圆锥形状部分的周壁部所构成。
10.如权利要求5~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设置壁以在所述挤出盖部被安装于所述栓主体部的状态下向上方突出至从所述安装开口的下端开口面到所述环状导入壁的前端为止的高度的一半以上的高度位置的方式配置。
11.如权利要求5~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导入壁的内侧面,形成有从该内侧面朝着所述安装开口倾斜的倾斜引导壁面部。
12.一种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是用于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圆柱的侧面一个方向开放的形状的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换装容器的、覆盖换装流出口来进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由栓主体部和通过所述注出嘴从所述栓主体部向换装容器的内侧被挤出的挤出盖部所构成,
所述栓主体部具备从底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成为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导入开始部的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在该环状导入壁的内侧设置有朝着形成于该环状导入壁的内侧区域的安装开口的开口边缘部的最深部进行倾斜的倾斜引导面。
13.一种换装容器用栓部件,其特征在于:
是用于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来进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由栓主体部和通过所述注出嘴从所述栓主体部向容器的内侧被挤出的挤出盖部所构成,
所述栓主体部具备从底座部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成为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的导入开始部的具有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环状导入壁,
通过将具有倾斜的倾斜部设置于所述栓主体部或者所述挤出盖部中的任意一者,从而所述注出嘴沿着所述倾斜部被插入,在外周面沿着形成于所述环状导入壁的内侧区域的大致U字形状的安装开口的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方向上使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进行定位。
14.一种换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用于从以覆盖换装流出口的方式安装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的换装容器,将内容物换装到在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有具备注出嘴的盖的被换装容器的换装方法,
通过将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定位设置壁与所述环状导入壁之间的所述导向槽,从而在外周面沿着所述开口边缘部的大致U字形状部分的方向上使所述注出嘴的前端部分定位。
15.一种换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以覆盖换装流出口的方式安装有权利要求1~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CN201280065554.9A 2011-12-28 2012-12-26 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Active CN104024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7053 2011-12-28
JP2011287053A JP5944662B2 (ja) 2011-12-28 2011-12-28 詰め替え用注出キャップ
JP2011-289782 2011-12-28
JP2011289825A JP6018751B2 (ja) 2011-12-28 2011-12-28 詰替え容器用栓部材
JP2011289782A JP5953041B2 (ja) 2011-12-28 2011-12-28 詰替え容器用栓部材
JP2011-289825 2011-12-28
PCT/JP2012/083714 WO2013099978A1 (ja) 2011-12-28 2012-12-26 詰替え容器用栓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4119A true CN104024119A (zh) 2014-09-03
CN104024119B CN104024119B (zh) 2016-09-21

Family

ID=48697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5554.9A Active CN104024119B (zh) 2011-12-28 2012-12-26 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24119B (zh)
TW (1) TWI625282B (zh)
WO (1) WO201309997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5957A (zh) * 2016-12-08 2019-07-19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重装容器的倒出用袋嘴及其与包装容器的倒出单元连结的连结构造
CN110062737A (zh) * 2016-12-08 2019-07-26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容器的倒出用袋嘴
CN111278742A (zh) * 2017-09-02 2020-06-12 丘比株式会社 倒出口部构造
CN112912317A (zh) * 2018-10-30 2021-06-04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倒出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9244B2 (ja) * 2014-06-30 2017-09-20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詰め替え用注出キャップ
JP6901835B2 (ja) * 2015-08-31 2021-07-14 花王株式会社 スパウト付容器及び詰め替え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2705A (zh) * 2005-11-25 2008-11-26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 用于收纳滴管颈部的套管,以及相应的包装件和套件
CN101356101A (zh) * 2005-11-08 2009-01-28 贝尔卡普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以特定量比同时倒出两种隔开的液体的容器封闭装置
CN101983080A (zh) * 2008-04-01 2011-03-02 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药液排放部密封盖
JP2011136763A (ja) * 2009-12-04 2011-07-14 Kao Corp 注出容器
JP2011213397A (ja) * 2010-03-31 2011-10-27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詰替え用ノズル
JP2011213401A (ja) * 2010-03-31 2011-10-27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注出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62462U (en) * 2004-05-11 2005-04-21 Guo-Hau Wu Bottle cap for replenishing
JP5428468B2 (ja) * 2009-03-31 2014-02-2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詰替え容器用口栓および詰替え容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6101A (zh) * 2005-11-08 2009-01-28 贝尔卡普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以特定量比同时倒出两种隔开的液体的容器封闭装置
CN101312705A (zh) * 2005-11-25 2008-11-26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 用于收纳滴管颈部的套管,以及相应的包装件和套件
CN101983080A (zh) * 2008-04-01 2011-03-02 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药液排放部密封盖
JP2011136763A (ja) * 2009-12-04 2011-07-14 Kao Corp 注出容器
JP2011213397A (ja) * 2010-03-31 2011-10-27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詰替え用ノズル
JP2011213401A (ja) * 2010-03-31 2011-10-27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注出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容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5957A (zh) * 2016-12-08 2019-07-19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重装容器的倒出用袋嘴及其与包装容器的倒出单元连结的连结构造
CN110062737A (zh) * 2016-12-08 2019-07-26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容器的倒出用袋嘴
CN110035957B (zh) * 2016-12-08 2022-05-06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重装容器的倒出用袋嘴及其与包装容器的倒出单元连结的连结构造
CN111278742A (zh) * 2017-09-02 2020-06-12 丘比株式会社 倒出口部构造
CN112912317A (zh) * 2018-10-30 2021-06-04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倒出嘴
CN112912317B (zh) * 2018-10-30 2022-09-06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倒出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99978A1 (ja) 2013-07-04
TWI625282B (zh) 2018-06-01
TW201343490A (zh) 2013-11-01
CN104024119B (zh)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4119A (zh) 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JP3663214B2 (ja) ブロー成型一体形容器及び蓋
KR102295667B1 (ko) 용기
CN104837735B (zh) 换装容器用栓体
US20030102338A1 (en) Liquid dispensing closure
NZ238046A (en) Low profile container closure having anti-drip dosing cap and cooperating spout
US9523596B2 (en) Auto-refill single dose dispenser
US20200062464A1 (en) Coupled structure between pouring spout of refill container and pouring unit of packaging container
US11292644B2 (en) Dispensing closure
CN100526168C (zh) 容器密封装置
MXPA02004403A (es) Vertedor mejorado y capsula con vertedor incorporado..
US20130025740A1 (en) Container for dispensing liquid
WO2006029055A2 (en) Squeezable multi-compartment container
JP5121144B2 (ja) パウチ用口栓、口栓付きパウチ、および包装体
US20240051714A1 (en) Container cap and container having same coupled thereto
JP6351470B2 (ja)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US20110284589A1 (en) Container cap
JP3533703B2 (ja) 液体用詰め替え容器
JP2003012005A (ja) チューブ容器
JP5542462B2 (ja) 詰め替え容器
JP3899441B2 (ja) 二室チューブ
CN107922090B (zh) 容器注出口的封闭构造
CN103786942A (zh) 一种液体瓶
JP7246831B2 (ja) 注出キャップ
CN211076984U (zh) 一种多功能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