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14C - 立体选择性糖基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体选择性糖基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14C
CN1040114C CN 93109045 CN93109045A CN1040114C CN 1040114 C CN1040114 C CN 1040114C CN 93109045 CN93109045 CN 93109045 CN 93109045 A CN93109045 A CN 93109045A CN 1040114 C CN1040114 C CN 104011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mer
fluoro
deoxidation
group
nucleo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Ceas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31090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560A (zh
Inventor
周大森
D·P·基耶尔
L·W·赫特尔
C·D·琼斯
L·M·波蒂特
C·S·格罗斯曼
R·E·霍尔斯
T·E·马布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i Lilly and Co
Original Assignee
Eli Lilly an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758253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40114(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7/902,31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5371210A/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8/044,31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5426183A/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8/044,99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5821357A/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8/044,34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5401838A/en
Application filed by Eli Lilly and Co filed Critical Eli Lilly and Co
Publication of CN1085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1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经α异头物富集的二氟代糖的磺酰氧基与核碱的SN2取代制备β异头物二氟代核苷的立体选择性糖基化方法。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制备2′-脱氧氟代核苷的立体选择性糖基化方法及该方法的中间体。
对合成2′-脱氧氟代核苷及其同系物的持续的兴趣是基于它们成功地用作治疗病毒性疾病和癌症的治疗剂。特别有兴趣的化合物是gemcitabine;参见欧洲专利说明书211354和美国专利4526988,由于这些化合物是β核苷,因而需要以高产率提供这类化合物。
合成2′-脱氧氟代核苷的关键步骤是缩合或核碱与糖类的糖基化形成N-糖苷键。然而,合成2′-脱氧核苷的方法通常是非立体选择性的,形成α和β核苷的混合物。例如,美国专利4526988没有立体选择地制备2-脱氧-2,2-二氟-β-核苷而制备的是α与β异头物之比为4∶1的2-脱氧-2,2-二氟核苷。即使完善保护基也不能增加α对β的比例超过1∶1;参见美国专利4965374,其中利用苯甲酰基保护糖上的基团。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下式的β异头物富集的核苷的立体选择性糖基化的方法。
其中T选自氢或氟而R为选自如下基团的核碱
其中R1选自氢,烷基,取代的烷基和卤素;R2选自羟基,卤素,叠氮基,伯胺基和仲胺基;R3选自氢,烷基,和卤素;R4,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OH,-NH2,N(烷基)W,卤素,烷氧基和硫代烷基;R7选自氢、卤素,氰基,烷基,烷氧基,烷氧羰基,硫代烷基,硫代甲酰氨基和甲酰氨基;Q选自CH,CR8和N;其中R8选自卤素,甲酰氨基,硫代甲酰氨基,烷氧羰基和氰基,该方法包括用至少一摩尔当量的选自如下的核碱(R澹!
其中R1至R7和Q如前定义;Z为羟基保护基;W为氨基保护基;M+为阳离子;进行SN2亲核取代下式α异头物富集的糖的磺酰氧基(Y),并去保护形成式(I)化合物。
Figure C9310904500062
其中X独立地选自羟基保护基而T如前定义。
整个文件中,所有温度都是摄氏度,所有比例,百分数等是重量单位而所有混合物都是体积单位,除非另有说明。异头物混合物以重量/重量比或百分数表示:术语“内半缩醛”单独或结合形式表示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或2-脱氧-2-氟-D-呋喃核糖。术语“二甲苯”单独或结合形式表示所有二甲苯的异构体和其混合物。术语“糖”单独或结合形式表示其中在C-1位的羟基已被所需离去基取代的活化的内半缩醛,术语“卤素”单独或结合形式表示氯、碘、氟和溴。术语“烷基”单独或结合形式表示含有1至7个碳原子,优选地含至多4个碳原子的直链,环状或支链脂肪烃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3-甲基戊基等或取代的直链,环状和支键脂肪烃,如氯乙基,1,2-二氯乙基等。术语“烷氧基”单独或结合形式表示通式AO的化合物;其中A为烷基。术语“芳基”单独或结合形式表示碳环或杂环基如苯基,萘基,噻吩基和其取代的衍生物。术语“硫代烷基”单独或结合形式表示通式BS;其中B为烷基或氢,术语“酯”单独或结合形式表示通式EOOC;其中E为烷基或芳基。术语“芳香性”单独或结合地表示含有(4n+2)离域π电子的类苯结构。术语“磺酸酯”或“磺酰氧基”单独或结合地表示通式BSO3的化合物;其中B为烷基,取代的烷基,芳基或取代的芳基。术语″取代的″单独或结合地表示被一个或多个选自氰基,卤素,烷氧羰基,甲苯甲酰基,硝基,烷氧基,烷基和二烷基氨基的基团所取代、短语“异头物富集的”单独或结合地表示异头物混合体其中特定异头物的比例大于1∶1并包括基本纯净的异头物。术语“浓的”单独或结合地表示溶于溶剂中糖的重量大于每单位体积溶剂百分之20的溶液。例如,将100g糖溶于200ml溶剂中形成50%糖溶液。术语“共轭阴离子”表示通式BSO3 -的阴离子;其中B如前定义。术语“正位异构化”单独或结合地表示在呋喃核糖基衍生物的C-1位差向异构化。
根据本发明的糖基化方法,式(I)的β-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核苷和2′-脱氧-2′-氟核苷通过式(II)的α异头物富集的糖与至少一摩尔当量的核碱(R″)反应并将所得核苷去保护而制备,如下所述
其中Y,X,T,R″和R如前定义。据信糖基化反应通过SN2取代而进行。因而,本发明β异头物富集的核苷产物从核碱与α异头物富集的糖的反应立体选择性地得到。适用于制备用于本糖基化方法中的式(II)α异头物富集的糖的内半缩醛原料在本领域是已知的,并可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常用的常规方法容易地合成。例如,此处列为参考的美国专利4526988指示了下式2,2-二氟-2-脱氧-D-呋喃核糖中间体的合成
Figure C9310904500071
其中X为羟基保护基。另外,Reichman等,Carbohydr.Res.,42,233(1975)指示了下式2-脱氧-2-氟-D-呋喃核糖中间体的合成。
其中X为羟基保护基。在本发明方法优选的方案中,使用α异头物富集的2,2-二氟-2-脱氧-D-呋喃核糖-3,5-二苯甲酸酯式(III)中间体。
本发明的关键特征在于发现新的式(III)或(IV)的α异头物富集的糖中间体可在利于翻转的亲核取代(即SN2)条件下反应得到式(I)的β异头物富集的核苷。
为使核碱与式(II)α异头物富集的糖高效地反应,应有一适当的离去基(y)立体选择性地在内半缩醛上以活化内半缩醛并生成式(II)的α异头物富集集的糖。然而,离去基根据所选核碱及所选糖基化反应条件而选择。
式(II)α异头物富集的糖中间体优选地通过EPA93304818(出版号0576229A1和USP5256798所述的制备。
EPA93304818给出制备其中T为氟的α异头物富集的式(II)中间体的立体选择性方法,即通过式(III)的内半缩醛与pKa8至20的胺碱在低冰点惰性溶剂中反应,调节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在-40℃至约-120℃;并加入磺酰化试剂。
胺碱最好选自三乙胺,三丁胺,二丁胺,二乙基甲胺,二甲基乙胺,芳基甲胺,N-甲基吗啉,三丙胺,二丙基乙胺,N,N-二甲基苄胺,二异丙基乙胺,二乙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烯和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所用碱量范围优选地约1摩尔当量至约2摩尔当量,而更优选地约1.2摩尔当量至约1.5摩尔当量。
反应在冰点温度最好低于-78℃和惰性溶剂中进行。优选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二氯氟甲烷,丙酮。甲苯,苯甲醚,氯苯,和其混合物。
溶剂混合物的温度最好低于约-78℃。例如,其中X为苯甲酰基的式III化合物在室温加入二氯甲烷和三乙胺中历时30分钟,接着降低温度,在不同温度作10F NMR,显示出温度降低时离子化的内半缩醛的α与β异头物的比例增加:
温度    α/β比例
19℃     2.0∶1
-3℃     2.3∶1
-23℃    2.5∶1
-43℃    3.0∶1
-63℃    3.6∶1
-83℃    4.4∶1
然后将离子化的乳醇在较低温度截留在溶液中,并通过加入磺酰化试剂提高α异头物比例形成α异头物富集的式(II)糖。因此,通过温度的适当选择可以改变糖中间体原料的α与β比例。
离去基(Y)通过磺酰化连在内半缩醛上,根据所需的离去基,磺酰化试剂最好选自取代和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卤,取代和未取代的芳基磺酰卤和烷基磺酸酐和芳基磺酸酐如,由磺酰卤,乙磺酰卤,2-氯-1-乙磺酰卤,对硝基苯磺酰卤,2,4-二硝基苯磺酰卤,溴代苯磺酰卤,二溴化苯磺酰卤,苯磺酸酐,对溴苯磺酸酐和甲磺酸酐,及取代和未取代的氟化烷基和氟代芳基磺酰卤和氟代烷基和氟代芳基磺酸酐如,三氟甲磺酸酐,三氟甲磺酰卤,1,1,1-三氟乙磺酰卤,1,1,1-三氟乙磺酸酐,八氟丁磺酰卤,八氟丁磺酸酐,九氯丁磺酰卤和九氟丁磺酸酐。
更优选的为甲磺酰卤,从离子化的内半缩醛制备的α异头物富集的糖中间体,尤其是含有三氟甲磺酰氧基的糖,在室温下不稳定,因而最好与核碱就地反应。同样地,由于磺酰化试剂的反应活性,因此糖基化反应可以分批或连续地大规模操作方法进行。
其中T为氢的式(II)α异头物富集的中间体可以相似方法制备,只是式(IV)内半缩醛用作原料。
USP5256798介绍了通过将下式的β-异头物呋喃核糖基磺酸酯
其中y为磺酸酯基,各个X独立地选自羟基保护基,用磺酸的共轭阴离子源在升温时,于惰性溶剂中处理而制备其中T为氟的式(II)α异头物富集的中间体的第二种立体选择性方法。
磺酸共轭阴离子可从许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来源得到。包括:
(a)用碱金属碱如氢氧化钠,氢化钠,氢氧化钾,叔丁醇钾,甲醇钠等中和烷基或芳基磺酸如1-甲磺酸,对甲苯磺酸,乙磺酸,对甲苯磺酸,苯磺酸,对溴苯磺酸和樟脑磺酸;
(b)将上述烷基或芳基磺酸用胺碱如三乙胺,三甲胺,N,N-二甲基苄胺或N-甲基吗啉或用芳香含氮碱如吡啶中和。用此法制备的磺酸共轭阴离子的例子包括甲磺酸三乙胺,甲磺酸三甲铵,甲磺酸N,N-二甲基苄铵,甲磺酸吡啶,对溴苯磺酸三乙铵,对溴苯磺酸四乙铵,对甲苯磺酸四乙铵,对甲苯磺酸吡啶和3-硝基苯磺酸吡啶;更优选的是甲磺酸三乙铵;和
最后(c),磺酸共轭阴离子通过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与磺酸酐如苯磺酸酐,对溴苯磺酸酐或甲磺酸酐在碱如三乙胺中反应就地产生。反应产物例如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O-苯甲酰基-1-甲磺酸酯和甲磺酸三乙铵。
β-异头物呋喃核糖基磺酸酯和磺酸共轭阴离子在约50℃至约130℃更优选地在溶剂混合物的回流温度下加热。
适于正位异构化方法的溶剂必须是对反应条件惰性的;优选的有乙腈,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氯苯,溴苯,二氯溴甲烷,苯甲醚,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二恶烷,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吡啶,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基-2-咪唑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和其混合物;最优选的为苯甲醚,甲苯,甘醇二甲醚,乙腈和其混合物。
选自冠醚或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剂被加入以增加用作磺酸共轭阴离子源的金属盐的溶解性和亲核性;优选的催化剂选自18-冠-6,15-冠-5,12-冠-4和三[2-(2-甲氧基乙氧基)乙基]胺。
本方法在大气条件下进行,优选无水条件,反应在约15分钟至24小时基本完成。所得α-异头物富集的式(II)糖被以约2.3∶1至3.0∶1的α对β的异头物比制备。
其中T为氧的α异头物富集的式(II)中间体可用相似的方法制备,只是式(IV)内半缩醛被用作原料。
糖基化反应通常需要在使用前保护内半缩醛的羟基以防止其羟基与核碱反应,或以某些方式被分解,适用于本发明以糖基化方法的羟基保护基(X)独立地选自有机化合物化学中常用的已知保护基,所选择的每个羟基保护基优选地能有效地置于内半缩醛并且一旦糖基化反应完成很容易除去。本专业已知的羟基保护基描述在ProtectiveGroups in Organic Chemistry,McOmie Ed.,Plenum Press,New York(1973),第3章,和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Green,John,J.Wiley&sons,New York(1981)第2章中:优选地为成酯基如甲酰基,乙酰基,取代的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新戊酰基,2-氯乙酰基,苯甲酰基,取代的苯甲酰基,苯氧羰基,甲氧基乙酰基;碳酸衍生物如苯氧羰基,乙氧羰基,叔丁氧羰基,乙烯氧羰基;2,2,2-三氯乙氧羰基和苄氧羰基;成醚烷基如苄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叔丁基,甲氧甲基,四氢呋喃基,烯丙基,四氢噻吩基,2-甲氧乙氧甲基;和成醚甲硅烷基如三烷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异丙基二烷基甲硅烷基,烷基二异丙基甲硅烷基,三异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烷基甲硅烷基和l,l,3,3-四异丙基二硅氧烷基;氨基甲酰基如N-苯基氨基甲酰基和N-咪唑基氨基甲酰基;而更优选的为苯甲酰基,一取代的苯甲酰基和二取代的苯甲酰基,乙酰基,新戊酰基,三苯甲基醚,和甲硅烷基醚保护基,尤其是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最优选的为苯甲酰基。
在连接羟基保护基到内半缩醛上时,使用通常的反应条件,并依赖于所选羟基保护基的性质。典型的反应条件描述于美国专利4526988中。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相对于所用糖的量,用至少等摩尔量的核碱(R″)。然而,更优选地用过量核碱其范围为l摩尔当量至30摩尔当量;更优选在为约10摩尔当量至20摩尔当量;最优选地约15摩尔当量至约20摩尔当量。
这里所用核碱(R″)对有机化学家是公知的,没有必要讨论其合成。然而,为了有用于本糖基化方法、带有氨基或羟基的核碱或其互变异构等同物根据核碱的性质优选地含有保护基如伯胺保护基(W)和/或羟基保护基(Z)。保护基防止羟基或氨基在α-异头物富集的糖上发生竞争反应。保护基在与式IIα-异头物富集的糖反应之前连于核碱(R″)上并随后除去。连接保护基于核碱上的方法描述于美国专利4526988。
优选的嘧啶核碱的氨基保护基(W)选自甲硅烷基醚保护基如三烷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烷基甲硅烷基和叔丁基二芳基甲硅烷基;氨基甲酰基如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4-甲氧基苄氧羰基,和4-硝基苄氧羰基;甲酰基,乙酰基,苯甲酰基和新戊酰基;成醚基如甲氧甲基,叔丁基,苄基,烯丙基和四氢吡喃基;更优选地为三甲基甲硅烷基。嘌呤核碱优选的氨基保护基(W)选自烷基羰基,卤代烷基羰基和芳基羰基,如新戊酰基,三氟乙酰基,萘甲酰基,甲酰基和乙酰基。其他适宜的氨基保护基是2-三烷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4-甲氧基苄基,3,4-二甲氧基苄基,叔丁基,苯二甲酰亚氨基,四氢吡喃基,四氢呋喃基,由氧基甲基醚,甲氧基硫甲基,三苯甲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己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三氯乙氧基羰基,和磺酰基如烷基磺酰基和芳基磺酰基。更优选地氨基保护基为新戊酰基。除了作为氨基保护基,新戊酰基保护还增加典型不溶嘌呤核碱衍生物的溶解性并导引嘌呤碱在9区域异构体相对7区域异构的N-糖苷偶合。
优选的嘧啶核碱羟基保护基(Z)选自成醚甲硅烷基如三烷基甲硅烷基;氨基甲酰基如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4-甲氧基苄氧羰基和4-硝基苄氧羰基;羰酸酯如甲酰基,乙酰基,和新戊酰基;优选的为三甲基甲硅烷基。嘌呤核碱的优选羟基保护基(Z)选自成醚基如苄基,叔丁基,三苯甲基,四氢吡喃基,四氢呋喃基,甲氧甲基,形成酯的基团如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新戊酰基,苯甲酰基,取代的苯甲酰基;碳酸基如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乙氧羰基,乙烯氧羰基;氨基甲酰基,如N,N-二烷基氨基甲酰基;三烷基甲硅烷基醚如叔丁基三甲基甲硅烷基,叔己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异丙基甲硅烷基;更优选的为新戊酰基。
在对本方法的核碱提供保护基时,保护基本身也被保护。例如,N-乙酰基胞嘧啶可用三甲基甲硅烷基保护得到双三甲基甲硅烷基-N-乙酰基胞嘧啶。
另外,将核碱上的任何酮氧原子转化成烯醇式通常是可取的。这使得核碱更具芳香性并促进核碱与α异头物富集的式(II)糖的反应。
最便利的是烯醇化酮氧原子并给它们提供甲硅烷保护基。
尽管并不重要,α异头物富集的式(II)糖与核碱间的反应在干燥气氛,如干燥空气,氮气或氩气中反应还是可取的,这是因为某些核碱衍生物如甲硅烷基化的核碱衍生物对湿气敏感。
任何制备核碱的溶剂都应在糖基化反应前除去或与反应溶剂混合,条件是混合物对糖基化反应惰性。
在糖基化反应在反应溶剂中进行的惰况下,溶剂必须是对糖基化反应是惰性的。然而,如前面提到的,所用特定反应溶剂取决于糖基化反应条件(例如反应温度,溶剂),所用离去基和核碱。
糖基化反应可在约170℃至约-120℃的温度范围,在大气条件下进行,并通常在约5分钟至约20小时基本完成。
本方法的进程可按照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测定如高压液相色谱(HPLC)或薄层色谱(TLC),它们可用于检测核苷产物的形成。
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时,优选地使用高沸点惰性溶剂和糖浓度至少20%糖的溶液,优选糖浓度约20%至约70%,更优选约30%至约70%;约30%至约50%最优选。合适的反应温度范围为约70℃至170℃。
高沸点溶剂优选地具有高于约70℃的沸点并选自非亲核性,芳香性,卤代烷基,烷氧基和卤原子取代的芳香性溶剂,和它们的混合物。优选的溶剂有1,2-二氯乙烷,1,1,2-三氢乙烷,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甲苯,二甲苯,苯甲醚,二氯溴代甲烷,氯苯,二溴氯代甲烷,三溴甲烷,二溴甲烷,乙腈,丙腈,二烷,和其混合物;更优选地为苯甲醚。
与高沸点溶剂一起使用的式(II)α异头物富集的糖含有磺酰氧基选自烷基磺酰氧基,芳基磺酰氧基,取代的烷基磺酰氧基和取代的芳基磺酰氧基,如甲磺酰氧基,2-氯-1-乙磺酰氧基,甲苯磺酰氧基,对硝基苯磺酰氧基和对溴苯磺酰氧基。
优选的与高沸点溶剂一起使用的核碱(R″)选自
Figure C9310904500101
其中R1,R3,Z和W如前定义。
当式(II)的α异头物富集的糖含氟代磺酰氧基时,在高于室温的温度下不稳定。因而,应用这些磺酰氧基的糖基化反应必须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温度下进行。当糖基化反应在这些条件下进行时,溶剂必须是低冰点的。优选的反应温度范围为约25℃至约-120℃。在这种惰况下,优选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二氯氟代甲烷,丙酮,甲苯,苯甲醚,氯苯;和其混合物;更优选的为二氯甲烷。然而,用于低温的最适糖基化反应温度取决于离去基(y)。例如,当离去基为三氟甲磺酰氧基时,优选的反应温度范围约-50℃至约25℃;而约-20℃至25℃是更优选的。但当离去基为1,1,1-三氟乙磺酰氧基,八氟丁磺酰氧基或九氟丁磺酰氧基时,优选的反应温度范围约-20℃至约25℃;而约0℃至25℃是更优选的。
优选用于低温条件的核碱(R″)选自
Figure C9310904500102
其中R1,R2,R3,Z和W定义如前。核碱(R″)可任意地转化为金属阳离子盐以促进其与式(II)的α异头物富集的糖(即阴离子糖基化)的亲核反应活性。这些核碱阳离子通过在溶剂中经核碱加碱而制备。碱选自叔丁醇钠,氢化钠,甲醇钠,乙醇钠,氢化锂,氢化钾,氢氧化钾,甲醇钾,乙醇钾和叔丁醇钾。另外,碱可选自三烷基胺或四烷基铵。该反应合适的惰性溶剂选自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1,3-二甲基-2-咪唑烷酮,四氢呋喃,四氢噻吩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和其混合物。溶剂在糖基化反应之前除去或与糖基化反应溶剂混合,条件是混合物对糖基化反应基本惰性。合适的反应温度范围约23℃至约130℃。
核碱(R″)优选地选自
Figure C9310904500111
其中R1至R7,Q,Z,W和M+如前定义。
在这些条件下式(II)的α异头物富集的糖含有磺酰氧基选自烷基磺酰氧基,芳基磺酰氧基,取代的烷基磺酰氧基,取代的芳基磺酰氧基,氟代烷基磺酰氧基和氟代芳基磺酰氧基如,三氟甲磺酰氧基,1,1,1-三氟乙磺酰氧基,八氟丁磺酰氧基,九氟丁磺酰氧基,甲磺酰氧基,2-氯-1-乙磺酰氧基,甲苯磺酰氧基,对硝基苯磺酰氧基和对溴苯磺酰氧基。
如前提到的,式(II)的氟代磺酰氧基在较高温度不稳定,因而,上面金属阳离子盐核碱与这些基团的反应应在低冰点惰性溶剂进行。该反应的优选温度范围约25℃至约-120℃。
糖基化反应也可无溶剂进行(即熔融糖基化)。明显地,所用温度必须足以将式(II)的α异头物富集的糖中间体和核碱变为熔化相。优选的反应温度范围为约100℃至约160℃ ;更优选的为约110℃至约150℃;而最优选的为约130℃至150℃。
在熔融条件下式(II)的α异头物富集的糖含有磺酰氧基选自烷基磺酰氧基,芳基磺酰氧基,取代的烷基磺酰氧基和取代的芳基磺酰氧基如甲磺酰氧基,2氯-1-乙磺酰氧基,甲苯磺酰氧基,对硝基苯磺酰氧基和对溴苯磺酰氧基。
适用于熔融条件的核碱(R″)优选地选自
其中R1,R3,Z和W定义如前。
本方法也被催化剂促进。当用催化剂时,它显著地降低所需核碱的量,增加立体选择性,降低成本,增加产率,简化产品的分离,并降低反应所需温度,允许使用低热稳定性的糖。因而,本方法最适用于含有非亲核性阴离子的盐催化剂。优选的有IA族,IIA族或季铵盐。催化剂应溶于反应溶剂并高度离子化。优选的盐催化剂选自三氟甲磺酸,九氟丁磺酸,硫酸,高氯酸,硝酸,和三氟乙酸的钾,钡,铯和三烷基铵盐;更优选的为三氟甲磺酸的钾或铯盐。合适的反应温度范围为约50℃至约100℃。
溶剂优选地选自极性,非亲核性溶剂如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苯甲醚,乙腈,丙腈,二烷,和它们的混合物;而更优选的为乙腈。
在催化条件下式(II)α异头物富集的糖优选地含有磺酰氧基选自烷基磺酰氧基和芳基磺酰氧基如,甲磺酰氧基,2-氯-1-乙磺酰氧基,甲苯磺酰氧基,对硝基苯磺酰氧基和对溴苯磺酰氧基。在催化条件下所用的核碱(R″)优选地选自
其中R1,R2,R3,Z和W定义如前。
反应程序的最后阶段是从式(I)被保护的核苷中除去保护基X,Z和/或W(即去保护)。经除去保护基得到相同异头物比的核苷。
大部分甲硅烷基和甲硅烷基-氨基保护基很容易通过用质子性溶剂如水或醇裂解。酰基保护基,如苯甲酰基和酰基-氨基保护基通过用强碱在0℃至约100℃的温度水解除去。适用于此反应的强或中强碱为pKa(于25℃)约8.5至约20.0碱。这类碱包括碱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或钾;碱金属醇盐如甲醇钠或叔丁醇钾;碱金属氯化物;胺如二乙胺,羟胺,氨等;和其它普通碱如肼等。对每个保护基需要至少一当量碱。
酰基保护基也可用酸催化剂,如甲磺酸,盐酸,氢溴酸,硫酸,或用酸性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在相对高温如混合物回流温度进行这类水解是优选的,但用特别强酸时可用低如室温的温度。
醚保护基的除去通过已知方法,例如,用乙硫醇和氯化铝进行。
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保护基的除去需要酸性条件,如与气体卤化氢接触。
保护基的除去通常在醇溶剂,尤其是含水烷醇如甲醇中进行。但去保护反应也在普通溶剂,如多醇包括乙二醇,醚如四氢呋喃,酮如丙酮和甲乙酮,或二甲亚砜中进行。
在优选的方案中,去保护反应用氨在约10℃的温度下除去苯甲酰基羟基一保护基。然而在此反应中用过量的碱是优选的,尽管所用过量碱的数量并非关键性的。
根据本方法,β异头物富集的核苷被以α对β异头物比大于1∶1至约1∶9制备。
所得的式(I)β异头物富集的核苷可如美国专利4965374(在此列为参考)所述从反应混合物提取和/或分离。
下面实施例举例说明本发明特定的方面,但并不在任何方面限制其范围,且不能这样解释。
             实施例1
用10当量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通过将2.44g胞嘧啶、5.15ml六甲基二硅氮烷和580mg硫酸铵与5ml二甲苯混合并将溶液在120℃回流1小时而制备。加入另外5ml六甲基二硅氮烷形成均相溶液,将其回流30分钟。除去二甲苯和过量六甲基二硅氮烷形成胶状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5.6g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啶啶溶解在20ml二甲苯中,除去二甲苯而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再溶解在20ml二甲苯中。将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蒸发至干并再溶解在5ml二甲苯中。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在127℃反应3.5小时,HPLC分析证实反应完成。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至60℃,用100ml乙酸乙酯稀释并用200ml1N盐酸洗涤,出现乳状液,并将形成的两层分开。有机层依次用100ml5%碳酸氢钠,和1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然后用硫酸镁干燥。乙酸乙酯层的定量HPLC分析表明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50%。保护的核苷的β与α异头物比为2.2∶1。
               实施例2
用5当量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向2.8g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中加入3ml二甲苯、将溶液加热至120℃直至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解。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溶于2ml二甲苯中,加热并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在130℃反应16小时。HPLC分析表明反应完成。保护的核苷β与α异头物比为11∶1。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用150ml乙酸乙酯稀释并用150ml1N盐酸洗涤。出现乳状液并将形成的两层分开。有机层依次用100ml水,和100ml5%碳酸氢钠洗涤,然后用硫酸镁干燥。为了更精确的HPLC分析,将1ml有机层蒸发至干并溶于1ml乙腈中。定量HPLC分析乙腈中的有机层表明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36%。
                 实施例3
用15当量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盐酸盐
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通过将18.33g胞嘧啶和10ml苯甲醚与64.3mlN-甲基-N-(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乙酸胺混合并将溶液在80℃加热30分钟而制备。5.0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溶于10ml苯甲醚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在105℃反应5小时,HPLC分析表明反应完成。保护的核苷的β与α异头物比为5.4∶1。
为了分离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至60℃,用75ml乙酸乙酯稀释,并用200ml1N盐酸洗涤。形成含有固体微粒的半清亮溶液。将溶液温热至60℃-70℃ 15分钟,过滤,分离固体并随后用20ml乙酸乙酯洗涤,然后在真空炉于40℃干燥16小时。产生的核苷产物重4.0g,m.p.252-256。定量HPLC分析表明产物为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盐酸盐,产率为75%。
               实施例4
用10当量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通过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制备,只是用20g胞嘧啶380ml六甲基二硅氮烷,1.18g硫酸铵和48ml二甲苯。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于24ml二甲苯中。9.6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甲苯磺酸酯(70∶30的α与β比,)溶于24ml二甲苯并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反应1小时。HPLC分析表明反应完成。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反应混合物冷至65℃并加入100ml乙酸乙酯。溶液保持在65℃并用200ml1N盐酸洗涤。出现乳状液并将形成的两层分开。有机层用200ml5%碳酸氢钠洗涤然后用无水硫酸镁干燥。保护的核苷β与α异头物比为1.1∶1。定量HPLC分析表明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27%。
               实施例5
用20当量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通过在氮气下将30g胞嘧啶、与175ml六甲基二硅氮烷和25mg硫酸铵混合并将溶液在120℃热热2小时。混合物冷至80℃并用100ml乙酸乙酯稀释。六甲基二硅氨烷和乙酸乙酯随后在145℃常压蒸馏。将此过程重复两次然后将所得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加到15ml苯甲醚中并冷至110℃-115℃。5.75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溶于10ml苯甲醚中)在45℃搅拌直到形成均相溶液并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在115℃-120℃反应7小时。HPLC分析表明反应完成。保护的核苷β与α异头物比为7.3∶1。
为分离核碱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至88℃,用34ml乙酸乙酯稀释并用125ml4N盐酸洗涤。形成含固体微粒的浆状物并在80℃搅拌1.5小时并过滤。滤液用50ml4N盐酸洗涤并在45℃于真空烘箱中干燥。所得核苷产物重4.6g。定量HPLC分析表明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79.5%。
             实施例6
用2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啶-2-酮盐酸盐
通过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制备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将溶液冷至100℃。溶于10ml苯甲醚的5.75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在45℃搅拌直到形成均相溶液并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在110℃-115℃反应16小时。HPLC分析表明只有3.9%未反应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保留。保护的核苷β与α异头物比为7.2∶1。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并用69ml乙酸乙酯在65℃稀释。反应混合物然后与185ml4N盐酸混合。混合物在78℃回流1小时形成浆状物。过滤浆状物,固体用60ml4N盐酸洗涤并在真空烘箱中于45℃干燥。核苷产物重3.62g,定量HPLC分析表明产物为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盐酸盐,产率为64.2%。
                实施例7
用15当量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腺嘌呤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5-氨基嘌呤
通过将7g腺嘌呤和109ml六甲基二硅氮烷与250mg硫酸铵混合并将混合物在110-115℃加热8小时制备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腺嘌呤。溶液再回流30分钟并随后除去过量的六甲基二硅氮烷,14.5g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腺嘌呤溶于3ml苯甲醚中。1.58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腺嘌呤溶液在105℃-110℃反应24小时。HPLC分析表明反应完成。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至30℃用50ml乙酸乙酯稀释并用75ml4N盐酸洗涤。出现乳状液并将形成的两层分开,有机层依次用75ml5%碳酸氢钠和75ml饱和氢化钠溶液洗涤,然后用硫酸镁干燥。保护的核苷的β与α异头物比为6∶1。
下表显示了糖浓度和所选糖如何影响核苷产物的异头物比(表见文后)
(N/D)表示未测定。糖(Carbo.)为被保护的羟基并包括α-或β-OMs,为α-或β-2,2-二氟-2-脱氧-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甲磺酸酯;β-或α-OTs为β-或α-2,2-二氟-2-脱氧-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甲基磺酸酯;α-或β-OBs为α-或β-2,2-二氟-2-脱氧-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溴苯甲磺酸酯。通过用对甲苯磺酸盐的正位异构化β-OTs得到70∶30、α∶β-OTs糖。产率以糖的量为基础并从定量反相HPLC分析计算、其中相应的溶液产品峰与标准样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啶-2-酮对照,只有(a)是分离的产物产率。(*)糖浓度(Carbo.Conc.)为百分数单位,每单位体积溶剂(毫升)糖的重量(克)。每个实施例中的核碱保护基为三甲基甲硅烷基。
              实施例8
用2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向5.78胞嘧啶中加入112ml六甲基二硅氨烷和100mg硫酸铵。搅拌下将此溶液加热至115℃-120℃ 1.5小时,接着除去过量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将混合物冷却至60℃并在40ml1,2-二氯乙烷中溶解形成均相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
向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0ml二氯甲烷和0.54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搅拌30分钟冷却至-78℃,与0.57ml三氟甲磺酸酐的0.50ml二氯甲烷溶液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中间体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中间体在65℃的19F核磁共振(NMR)提供如下数据:19FNMR(300MHz,CDCl3),-77(s,3F,CF3SO2-),-111(d,J=257Hz,1F,α-异头物),-122(d,J=242Hz,1F,β-异头物),-124(d,J=257Hz,1F,α-异头物),-126ppm((d,J=242Hz,lF,β-异头物)。应注意所有19F NMR位移都是相对于六氟苯,它被指定在-162.9ppm的频率。19F NMR谱也指示氟-质子偶合,但这些偶合的性质没有测定。
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在-65℃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反应,反应温度可升至23℃以形成标题的被保护核苷,它被HPLC分析证实。被保护的核苷的β与α异头物比为19∶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100ml二氯甲烷和200ml1N盐酸。分出有机层并用200ml5%碳酸氢钠洗涤。再分出有机层并用200ml饱和氯化钠洗涤。从有机层中沉淀出标题核苷产物。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产率为42%。
1HNMR(DMSO):δ=4.74(4′H),4.79(5′H),5.84(5H),5.88(3′H),6.44(1′H),7.56(NH2),7.68(6H).13CNMR(DMSO):δ=63.46(5′C)71.80(3′C),75.71(4′c),84.64(1′C),95.12(5C),121.86(2′C),141.93 (6C),154.48(2C),165.87(4C)。
             实施例9
用2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通过将5.78g胞嘧啶悬浮于75ml二氯甲烷中并加入20.57mlN-甲基-N-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制备,将所得溶液冷却至-30℃。
向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0ml二氯甲烷和0.55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搅拌30分钟,冷却至-78℃,与0.57ml三氟甲磺酸酐的1.0ml二氯甲烷溶液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在-30℃下使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反应生成标题的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证实。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3∶1。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00ml1N盐酸,分出有机层并用5%碳酸氢钠洗涤。有机层的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45%。
             实施例10
用2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通过实施例8所述方法制备并冷至-15℃。
向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0ml二氯甲烷和0.54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搅拌30分钟,冷却至-78℃,与0.57ml三氟甲磺酸酐的0.50ml二氯甲烷溶液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在-15℃下使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反应生成标题的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证实。被保护的核苷的β与α-异头物之比为2.3∶1。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除去二氯甲烷,并将所得剩余物再溶于21ml苯甲醚和40ml水中,然后加热至90℃。从溶液中除去生成的固体。分离有机层和水层,有机层随后用另外10ml水洗涤。β-异头物富集的核苷产物从有机层中沉淀出来。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产率为58%。
               实施例11
用2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通过将5.78g胞嘧啶悬浮于2.0ml二氯甲烷中并加入20.57mlN-甲基-N-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的10ml二氯甲烷溶液而制备,并将所得溶液冷至0℃。
向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0ml二氯甲烷和0.55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搅拌30分钟,冷却至-78℃,与0.57ml三氟甲磺酸酐的1.0ml二氯甲烷溶液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在0℃下使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反应生成标题的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证实。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5∶1。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0ml1N盐酸,分出有机层用200ml5%碳酸钠洗涤。有机层的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49%。
            实施例12
用1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N-乙酰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乙酰氨基嘧啶-2-酮
往4gN-乙酰基胞嘧啶中加入56ml六甲基二硅氰烷和698mg硫酸铵。此溶液在搅拌下加热至115℃-120℃4小时,接着除去过量的六甲基二硅氨烷。将混合物冷至50℃并溶于50ml1,2-二氯乙烷中,除去1,2-二氯乙烷。将固体残余物溶于50ml1,2-二氯乙烷中,再除去1,2-二氯乙烷,形成油状残余物,将油状残余物溶于2.5ml1,2-二氯乙烷形成均相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N-乙酰基胞嘧啶溶液。
往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2ml无水二氯甲烷。该溶液冷至-78℃并与0.55ml三乙胺和0.58三氟甲磺酸酐反应形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在23℃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N-乙酰基胞嘧啶溶液反应。反应混合物在-60℃搅拌1.5小时形成标题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证实。被保护的核苷的β与α异头物之比为2∶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50ml二氯甲烷。分出有机层并依次用50ml5%碳酸氢钠然后50ml1N盐酸和50ml饱和氯化钠洗涤。有机层的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15%。
              实施例13
用2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往5.78g胞嘧啶中加入112ml六甲基二硅氨烷和50mg硫酸铵,此混合物在搅拌下加热至115℃-120℃3小时,接着除去过量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将溶液冷至27℃并将形成的固体残渣再溶于35ml二氯甲烷中形成均相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
往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0ml二氯甲烷和0.54ml三乙胺。该溶液冷至-78℃并与0.57ml三氟甲磺酸酐的0.50ml二氯甲烷溶液反应形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在27℃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反应。形成标题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证实并表明11%的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保持未反应。被保护的核苷β与α异头物比为2.2∶1。定量HPLC分析表明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54%。
               实施例14
用2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向5.78g胞嘧啶中加入112ml六甲基二硅氮烷和50mg硫酸铵。搅拌下将此溶液加热至115℃-120℃2小时,接着除去过量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将所得的油状物冷却至23℃形成固体残余物,此残余物在35ml二氯甲烷中溶解形成均相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并冷却至0℃。
向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9ml二氯甲烷和0.54ml三乙胺。将此溶液冷却至-78℃,与0.57ml三氟甲磺酸酐的0.50ml二氯甲烷溶液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在23℃下使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反应生成标题的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证实。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2∶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用150ml1N盐酸洗涤反应混合物两次,分离出有机层,用150ml5%碳酸氢钠洗涤,再用150ml饱和的氯化钠洗涤。有机层的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49%。
             实施例15
用3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向5.9g胞嘧啶中加入112ml六甲基二硅氮烷和25mg硫酸铵。搅拌下将此溶液加热至120℃-125℃3小时,接着除去过量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将所得的固体残余物溶于35ml二氯甲烷中并冷却至10℃形成均相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
向655m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0.55ml二氯甲烷和0.36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30分钟,冷却至-78℃,与0.35ml三氟甲磺酸酐的0.50ml二氯甲烷溶液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在10℃下使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反应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证实。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7∶1,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和产率为60%。
              实施例16
用2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向5.78g胞嘧啶中加入112ml六甲基二硅氮烷和50mg硫酸铵。搅拌下将此溶液加热至115℃-120℃ 1.5小时,接着除去过量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在23℃下将所得的固体残余物溶于40ml1,2-二氯甲烷中形成均相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
向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0ml二氯甲烷和1.2ml三乙胺。将此溶液冷却至-78℃。与0.57ml三氟甲磺酸酐的0.50ml二氯甲烷溶液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在23℃下使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反应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证实。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8∶1,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50%。
               实施例17
用2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向5.78g胞嘧啶中加入112ml六甲基二硅氮烷和50mg硫酸铵。搅拌下将此混合物加热至115℃-120℃ 1.5小时,接着除去过量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在23℃下将所得的固体残余物溶于40ml二氯甲烷中形成均相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
向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0ml二氯甲烷和0.54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30分钟,冷却至-78℃。与0.57ml三氟甲磺酸酐的0.50ml二氯甲烷溶液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在23℃下使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反应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证实。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5∶1,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68%。
               实施例18
用2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向5.78g胞嘧啶中加入5ml二氯甲烷,20.6mlN-甲基-N-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和5ml二氯甲烷生成均相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
向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3ml二氯甲烷和0.55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30分钟,冷却至-78℃。与0.57ml三氟甲磺酸酐的1ml二氯甲烷溶液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在23℃下使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反应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证实。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5∶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0ml1N盐酸。分离出有机层,用250ml5%碳酸钠洗涤。有机层的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50%。
下表表示溶剂、嘧啶核苷衍生物的摩尔当量对异头物比值和核苷产物的产率的影响。(表见文后)
在表中用于制备被保护的核苷的糖类是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N/D)意指未测定。产率是基于糖类的量并由定量反相HPLC分析进行计算,其中相应的溶液产物峰与标准样进行对照。上述核苷碱的保护基是三甲基甲硅烷基。
              实施例19
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将胞嘧啶(12.0g),六甲基二硅氮烷(60ml)和硫酸铵(10mg)在125℃下回流30分钟形成均相溶液。蒸馏除去六甲基二硅氰烷形成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在80℃、在九氟-1-丁烷磺酸钾(0.5g)存在下,将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1.15g)与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6.89g,10eq的苯甲醚(2ml)和乙腈(3ml)溶液反应16小时。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当时的产率为33%,标题化合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3∶1。
              实施例20
用硫酸钾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在80℃下,在硫酸钾(0.5g)存在下,将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1.15g)与实施例19所述制备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6.89g,10eq.)的乙腈(2.0ml)溶液反应72小时。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当时的产率为65%,标题化合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4.7∶1。
               实施例21
用三氟甲磺酸四丁基铵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啶-2-酮
在80℃下、在三氟甲磺酸四丁基铵(1.5mmol)(通过用三氟甲磺酸(0.13ml)处理四丁基氢氧化铵(1.5ml1摩尔浓度甲醇溶液),然后蒸馏除去甲醇,而现场制备)存在下,将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0.29ml)与实施例19所述制备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6.89g,10eq.)的乙腈(3.0ml)溶液反应4小时。HPLC分析表明当时产率为45%。标题化合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7.1∶1。
                 实施例22
用硫酸钡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在75℃下、在硫酸钡(1.0g)存在下,将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1.15g)与实施例19所述制备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6.89g,10eq.)的乙腈(3.0ml)溶液反应20.5小时。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当时的产率为36%。标题化合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11.2∶1。
              实施例23
用硫酸铯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在75℃下、在硫酸铯(1.0g)存在下,将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1.15g)与实施例19所述制备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6.89g,10eq.)的乙腈(3.0ml)溶液反应21小时。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当时的产率为24%。标题化合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14.9∶1。
             实施例24
用三氟甲磺酸铯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在75℃下、在三氟甲磺酸铯(通过用过量的碳酸铯处理0.13ml三氟甲磺酸现场制备)存在下,将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1.15g)与实施例19所述制备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6.89g,10eq)的乙腈(3.0ml)溶液反应20.5小时、HPLC分析表明反应已完成并表明当时产率65%。标题化合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7.2∶1。
           实施例25
用三氟甲磺酸钡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在75℃下,在三氟甲磺酸钡(通过用过量的碳酸钡处理0.13ml三氟甲磺酸现场制备)存在下,将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1.15g)与实施例19所述制备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6.89g,10eq)的乙腈(3.0ml)溶液反应20.5小时、HPLC分析表明当时产率为25%。标题化合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14.4∶1。
        实施例26
用三氟甲磺酸钾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在75℃下、在三氟甲磺酸钾(通过用碳酸钾(1.0g)处理0.26ml三氟甲磺酸现场制备)存在下,将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2.3g,12.6eq)与实施例19所述制备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16.1g)的乙腈(8.0ml)溶液反应45小时、HPLC分析表明当时产率为69.8%。标题化合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7.2∶1。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在70℃至80℃之间,与40ml4N盐酸合并。将沉淀出的产物过滤并干燥。定量HPLC分析表明分离产率为62.4%。
           实施例27
用三氟甲磺酸钾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在90℃下,在三氟甲磺酸钾(通过用碳酸钾(1.0g)处理0.26ml三氟甲磺酸现场制备)存在下,将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2.3g,)与实施例19所述制备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16.1g,12.6eq.)的丙腈(8.0ml)溶液反应21小时、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标题化合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6.7∶1。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在70℃至80℃之间,与40ml4N盐酸合并。将沉淀出的产物过滤并干燥。定量HPLC分析表明分离产率为59.3%。
          对比实施例28
无催化剂下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将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1.15g)与实施例19所述制备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6.09g,10eq.)的苯甲醚(4ml)溶液在110℃下反应20小时。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当时的产率为77%。标题化合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3.4∶1。
              对比实施例29
无催化剂下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淀-2-酮
在85℃下,在三氟甲磺酸铯(通过用过量的碳酸铯处理0.13ml三氟甲磺酸现场制备)存在下,将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1.15g)与实施例19所述制备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6.08g,10eq)的丙腈(4ml)溶液反应20小时、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当时产率为70%。标题化合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6.7∶1。
              实施例30
用2当量的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
向100m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ml二氯甲烷和0.036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40℃,与0.045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185mg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的1.5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65mg叔丁醇钾加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0分钟,生成2,6-二新戊酰氨基氨基嘌呤钾盐。将此盐冷却至0℃,与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1小时并加热至22℃,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ml乙酸乙酯,1ml水,1ml1N盐酸和2ml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分出有机层。用5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和α-异头物核苷的总产率为42%。
              实施例31
用2当量的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
向23℃下,向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0.55ml三乙胺和8.33ml二氯甲烷。将混合物冷却至-78℃,与在0.50ml二氯甲烷中的0.53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酰-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小心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
在氮气氛下,制备1.85g,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的30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651mg叔丁醇钾加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5分钟,生成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将此盐悬浮液加到20ml无水二氯甲烷中,冷却至0℃,与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1小时并加热至23℃,生成标题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50ml乙酸乙酯和50ml1N盐酸。分出有机层,用50ml5%碳酸氢钠洗涤。分出有机层,用50ml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
             实施例32
用2当量的6-氯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6-氯嘌呤
向1.4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4ml二氯甲烷和0.515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40℃,与0.621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155mg6-氯嘌呤的3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130mg叔丁醇钾加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0分钟,生成6-氯嘌呤钾盐,将此盐悬浮液冷却至0℃,与2ml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1小时并加热至22℃,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确证。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ml乙酸乙酯,1ml水,1ml1N盐酸和2ml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分出有机层,用5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27%。
              实施例33
用2当量的2,6-二氯-3-脱氮杂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2,6-二氯-3-脱氨杂嘌呤
向1.4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4ml二氯甲烷和0.515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40℃,与0.621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82mg2,6-二氯-3-脱氮杂嘌呤的1.5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49mg叔丁醇钾加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0分钟,生成2,6-二氯-3-脱氮杂嘌呤钾盐。将此盐冷却至0℃,与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1小时并加热至20℃,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5∶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ml乙酸乙酯,1ml水,lml1N盐酸和2ml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分出有机层,用5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总产率为21%,mp:127℃-129℃。
               实施例34
用2当量的2,6-二氯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2,6-二氯嘌呤
向1.4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4ml二氯甲烷和0.515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40℃,与0.621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220mg2,6-二氯嘌呤的3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130mg叔丁醇钾加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0分钟,生成2,6-二氯嘌呤钾盐将此盐冷却至0℃,与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1小时并加热至22℃,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5∶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ml乙酸乙酯,1ml水,1ml1N盐酸和2ml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分出有机层,用5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22%。
              实施例35
用2当量的3-乙氧基羰基-1,2,4-三唑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3-乙氧羰基-1,2,4-三唑
向1.4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4ml二氯甲烷和0.515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40℃,与0.621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164mg三唑酯的3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131mg叔丁醇钾加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0分钟,生成3-乙氧羰基-1,2、4-三唑钾盐将此盐冷却至0℃,与2ml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40分钟并加热至15℃,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5∶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ml乙酸乙酯,1ml水,1ml1N盐酸和2ml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分出有机层,用5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14%。
             实施例36
用2当量的2-氨基-6-氯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2-氨基-6-氯嘌呤
向1.4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4ml二氯甲烷和0.515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40℃,与0.621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197mg2-氨基-6-氯嘌呤的3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130mg叔丁醇加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0分钟,生成2-氨基-6-氯嘌呤钾盐,将此盐冷却至0℃,与2ml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1小时并加热至22℃,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100ml乙酸乙酯。10ml水,形成沉淀,滤出沉淀,用5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14%。
           实施例37
用2当量的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
向3.78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30ml二氯甲烷和1.39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搅拌15分钟,冷却至-40℃,与1.68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6.99g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的100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2.46mg叔丁醇钾加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0分钟,在40℃真空干燥至恒重,生成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将此盐悬浮液加到100ml二氯甲烷中,冷却至0℃,与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1小时并加热至22℃,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500ml乙酸乙酯。20ml冰,20ml1N盐酸和35ml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分出有机层,用25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2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被保护的核苷的β与α异头物之比为1.8∶1。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28%,mp.238℃-239℃。
              实施例38
用2当量的6-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6-新戊酰氨基嘌呤
向1.4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4ml二氯甲烷和0.515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40℃,与0.621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255mg6-新戊酰氨基嘌呤的3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131mg叔T醇钾加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0分钟,生成6-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将此盐悬浮液冷却至0℃,与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1小时并加热至22℃,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β异头物之比为2∶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ml乙酸乙酯。1ml水,1ml1N盐酸和2ml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分出有机层,用5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和α异头物核苷的总产率为28%。
               实施例39
用2当量的8-溴-7-氰基-7-脱氮杂-6-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8-溴-7-氰基-7-脱氮杂-6-新戊酰氨基嘌呤
向1.4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4ml二氯甲烷和0.515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40℃,与0.621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187mg8-溴-7-氰基-7-脱氨杂-6-新戊酰氨基嘌呤的3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65mg叔丁醇钾加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0分钟,生成8-溴-7-氰基-7-脱氨杂-6-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将此盐悬浮液冷却至0℃,与1ml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1小时并加热至20℃,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以为2∶1。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ml乙酸乙酯。1ml水,1ml1N盐酸和2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分出有机层,用5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和α异头物核苷的总产率为24%。
              实施例40
在各种反应溶剂中用2当量的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
向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0ml二氯甲烷和0.36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40℃,与0.45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1.85g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的3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0.65mg叔丁醇钾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5℃下搅拌10分钟,生成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将盐悬浮液在40℃下真空干燥形成恒重的白色固体。在氮气氛,0℃下将207mg嘌呤盐悬浮于1.5ml下表中编号A-F所示的溶剂中,与1ml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搅拌1小时并加热至0℃,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列于下表中。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ml乙酸乙酯。1ml水,1ml1N盐酸和2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分出有机层,用2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列于下表中:
                 β/α      β编号    溶剂         核苷比    产率(%)A    四氢呋喃      1.3∶1    45B    甲苯          1.8∶1    49C    乙酸乙酯      1.6∶1    47D    二氯乙烷      2.1∶1    55E    叔丁醇        3.5∶1    53F    乙腈          1.6∶1    40
实施例41
用2当量的2-乙酰氨基-6-二苯基氨基甲酰氧基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1-2-乙酰氨基-6-二苯基氨基甲酰氧基嘌呤
向1.4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14ml二氯甲烷和0.515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40℃,与0.621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2.56g2-乙酰氨基-6-二苯基氨基甲酰氧基嘌呤的50ml热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并保持无水。将溶液冷却至25℃。加入0.74g叔丁醇钾。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0分钟,蒸发至油状物,将其用乙醚研制,收集在过滤器上,在40℃下真空干燥,得到2-乙酰氨基-6-二苯基氨基甲酰氧基嘌呤钾盐。将496mg嘌呤盐悬浮于3ml二氯甲烷中,冷却至5℃,与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1小时并加热至25℃,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被保护的核苷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1.8∶1。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ml乙酸乙酯。1ml水,1ml1N盐酸和2ml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分出有机层,用5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5.8%。
            实施例42
用7当量的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9-[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
向100m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中加入3ml二氯甲烷和0.036ml三乙胺。将此溶液在23℃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78℃,与0.045ml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
在氮气氛下,制备1.85g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的30ml乙腈悬浮液并保持无水。将0.65mg叔丁醇钾加到悬浮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在23℃下搅拌10分钟,在40℃下真空干燥生成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将此盐冷却至-78℃,在23℃下将嘌呤盐与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三氟甲磺酸酯溶液反应,搅拌1.5小时并加热至22℃,生成标题的被保护的核苷,它被HPLC分析所确证。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核苷产物,加入25ml乙酸乙酯。1ml水,1ml1N盐酸和2ml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分出有机层,用5ml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5ml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被保护的核苷的β-和α-异头物之比为2.7∶1。
         实施例43
用3当量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啶-2-酮
通过将292mg胞嘧啶与2ml六甲基二硅氮烷,11mg硫酸铵和5ml二甲苯混合,然后将该溶液回流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从而制得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除去过量的二甲苯和六甲基二硅氨烷得到熔融残余物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将溶于2ml二甲苯中的400m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加到熔融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中,除去二甲苯。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160℃ 15分钟。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被保护的核苷产物的α异头物与β异头物之比为1∶1.3。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却,用50ml乙酸乙酯稀释,用50ml1N盐酸洗涤。
               实施例44
用3当量双三甲基甲硅烷基尿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酮嘧啶-2-酮
通过将295mg尿嘧啶与5ml六甲基二硅氮烷,11mg硫酸铵和10ml1,2-二氯乙烷混合,制备双三甲基甲硅烷基尿嘧啶。将核溶液加热至110l℃ 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除去过量的二甲苯和六甲基二硅氮烷,形成熔融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尿嘧啶。将200m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加到熔融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尿嘧啶。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150℃ 2小时。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被保护的核苷产物的α异头物与β异头物之比为1∶1.8。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却,用50ml乙酸乙酯稀释,用50ml1N盐酸洗涤。
                 实施例45
用10当量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啶-2-酮
向1.12g熔融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中加入200m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130℃ 1小时。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被保护的核苷产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17∶1。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用100ml乙酸乙酯稀释,用100ml1N盐酸洗涤。有机层的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是50%。
              实施例46
用3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N-乙酰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乙酰氨基嘧啶-2-酮
向500mg双三甲基甲硅烷基-N-乙酰基胞嘧啶中加入980m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108℃ 3小时。HPLC分析确证已反应完成。被保护的核苷产物和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1.4∶1。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却,用25ml乙酸乙酯稀释,用256ml1N盐酸洗涤。水层用30ml乙酸乙酯洗涤。乙酸乙酯层的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是34%。
              实施例47
用3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N-乙酰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乙酰氨基嘧啶-2-酮
向393mg熔融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N-乙酰基胞嘧啶中加入200m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110℃ 1小时。被保护的核苷产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2.3∶1。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用40ml乙酸乙酯稀释,用25ml1N盐酸洗涤。有机层的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是27%。
             实施例48
用20当量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啶-2-酮
通过将4.9g胞嘧啶与90ml六甲基二硅氨烷,581mg硫酸铵和2ml二甲苯混合,然后将该溶液加热2小时形成均相液,从而制得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除去过量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得到白色残余物。将溶于5ml乙腈中的1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甲磺酸酯加到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胞嘧啶溶液中,除去乙腈,真空下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130℃ 1小时。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被保护的核苷产物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3.9∶1。
为了提取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用100ml二氯甲烷稀释,顺次用100ml1N盐酸、200ml5%碳酸氢钠、200ml饱和氯化钠洗涤。有机层用硫酸镁干燥、过滤并蒸发得到1.03g黄色固体。定量HPLC分析表明被保护的β-异头物核苷的产率为43%。
下表表示选择的糖类、反应温度和核碱的摩尔当量对核苷产物产率和异头物之比的影响。(表见文后)
(N/D)意指未测定,糖类(carbo.)是被保护羟基的。α-或β-OMs是α-或β-2,2-二氟-2-脱氧-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甲磺酸酯,β-或α-OTs是β-或α-2,2-二氟-2-脱氧-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甲苯磺酸酯,产率是基于糖类的总量并由定量反相HPLC分析进行计算,其中相应的溶液产物峰与标准样即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4-氨基嘧啶-2-酮进行对照,在每个实施例中核苷碱保护基是三甲基甲硅烷基。
               实施例49
在乙腈中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新戊酰氨基嘧啶-2-酮
将N-新戊酰氨基胞嘧啶(1.0g,5.5mmol)悬浮于乙腈(15.0ml)中,用叔丁醇钾(0.062g,5.5mmol)处理,在氮气氛、25℃下搅拌,生成N-新戊酰基胞嘧啶钾盐。
将在乙腈(10.0ml)中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对溴苯)磺酸酯(2.99g,5.0mmol)加到上述盐中,将全部混合物在65℃反应5.5小时,生成被保护的核苷。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3.9∶1。
为了分离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分散在乙酸乙酯和水中,有机层用碳酸氢钠洗涤,用硫酸镁干燥。柱层析(硅胶,甲苯/乙酸乙酯6∶4)得到0.700g标题产物,产率为20%;m.p.191℃-193℃。
            实施例50
在乙腈中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N-新戊酰氨基)嘧啶-2-酮
将N-新戊酰氨基胞嘧啶(0.098g,0.5mmol)悬浮于乙腈(1.5ml)中,用叔丁醇钾(0.062g,0.55mmol)处理,在氮气氛、25℃下搅拌,生成N-新戊酰基胞嘧啶钾盐。
将在乙腈(1.5ml)中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碘(0.244g,0.5mmol)加到上述盐中,将全部混合物在60℃反应24小时,生成被保护的核苷。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1.13∶1。
               实施例51
在乙腈中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1,2,4-三唑-3-腈
将1,2,4-三唑-3-腈(0.101g,1.03mmol)悬浮于乙腈(10ml)中,用氢化钠(0.0445g,1.12mmol)处理,在氮气氛、25℃下搅拌,生成相应的三唑钠盐。将在乙腈(10ml)中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溴(0.451,1.02mmol)加到上述盐中,特全部混合物在82℃反应78小时,生成被保护的核苷。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1.2∶1。
为了分离核苷产物,蒸发反应混合物形成油状固体,用乙酸乙酯稀释,用碳酸氢钠洗涤,用醚酸镁干燥并浓缩。残余物由乙醇结晶得到30mg标题产物,产率为6%;m.p.225℃-226℃。
MS(FD)M/Z455(M+1),
元素分析C22H16F2N4O5
(理论值)C,58.15;H,3.55;N,12.33;
(实测值)C,58.36;H,3.79;N,12.10。
实施例52
在乙腈中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1,2,4-三唑-3-腈
将1,2,4-三唑-3-腈(0.272g,2.89mmol)悬浮于乙腈(20ml)中,用氢化钠(0.094g,2.7mmol)处理,在氮气氛、25℃下搅拌,生成相应的三唑钠盐。
将在乙腈(20ml)中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碘(0.941,1.9mmol)加到上述盐中,将全部混合物在82℃反应48小时,生成被保护的核苷。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3.5∶1。
为了分离核苷产物,蒸发反应混合物形成油状固体,用乙酸乙酯稀释,用碳酸氢钠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浓缩。残余物由乙醇结晶得到0.421g标题产物,产率为48%;m.p.225℃-226℃。
MS(FD)M/Z455(M+1),
元素分析C22H16F2N4O3
(理论值)C,58.15;H,3.55;N,12.33;
(实测值)C,58.35;H,3.65;N,12.33。
实施例53
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制备(9)区域异构体-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6-氰基嘌呤
将6-氰基嘌呤(0.92g,6.35mmol)悬浮于N,N-二甲基乙酰胺(12ml)中,用氢化钠(0 396g,8.25mmol)处理,在氮气氛、25℃下搅拌,生成6-氰基嘌呤钠盐。
将在N,N-二甲基乙酰胺(4ml)中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碘(3.09g,6.35mmol)加到上述盐中,将全部混合物在70℃反应5小时,生成被保护的核苷。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12∶1。
为了分离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却,真空除去溶剂,残余物用乙酸乙酯中,用0.2M氯化锂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浓缩。柱层析(硅胶,甲苯/乙酸乙酯9∶1)得到0.21g标题产物,产率为6.5%。MS(FD)506(M+1)
元素分析C25H17F2N5O5
(理论值)C,59.41;H,3.39;N,13.86;
(实测值)C,59.85;H,3.49;N,13.48。
实施例54
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制备(9)区域异构体-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
将2,6-二新戊酰氰基嘌呤(0.159g,0.5mol)悬浮于N,N-二甲基乙酰胺(1.0ml)中,用叔丁醇钾(0.062g,0.55mmol)处理,在氨气氛、25℃下搅拌,生成2,6-(二新戊酰基)二氰基嘌呤钾盐。
将在N,N二甲基乙酰胺(0.5ml)中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对溴苯)磺酸酯(0.299g,0.5mmol)加到上述盐中,将全部混合物在60℃反应6小时,生成被保护的核苷。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1.9∶1。
为了分离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冷却,真空除去溶剂,残余物用乙酸乙酯稀释,用碳酸氢钠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浓缩得到油状物。柱层析(硅胶,甲苯/乙酸乙酯1∶1)得到0.141gα和β核苷产物,产率为28%。MS(FD)679(M+1)
       实施例55在乙腈中制备(9)区域异构体-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
将2,6-二新戊酰氰基嘌呤(0.159g,0.5mmol)悬浮于乙腈(1.5ml)中,用叔丁醇钾(0.062g,0.55mmol)处理,在氮气氛、25℃下搅拌,生成2,6-二新戊酰氨基嘌呤钾盐。
将在乙腈(1.5ml)中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碘(0.244g,0.5mmol)加到上述盐中,将全部混合物在60℃反应16小时,生成被保护核苷。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β异头物α异头物之比为2.2∶1。
为了分离核苷产物,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有机层用碳酸氢钠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分离并浓缩得到油状物。柱层析(硅胶,甲苯/乙酸乙酯1∶1),接着重结晶得到0.085g标题产物,产率为25%,MS(FD)679(M+1)
实施例56
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4-(苄氨基)嘧啶-2-酮
将N-苄基胞嘧啶(0.099g,0.493mmol)悬浮于N,N-二甲基乙酰胺(2.0ml)中用氢化钠(0.0256g,0.534mmol)处理,在氮气氛、25℃下搅拌,生成N-苄基胞嘧啶钠盐。
将在N,N二甲基乙酰胺(1.5ml)中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碘(0.201g,0.411mmol)加到上述盐中,将全部混合物在23℃反应5小时,生成被保护核苷。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19∶1。
真空下除去反应溶剂,将残余物溶于乙酸乙酯中,用碳酸氢钠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浓缩得到油状物。柱层析(硅胶,甲苯/乙酸乙酯9∶1)得到0.015mg标题产物,产率为6.5%。MS(FD)562(M+2)。
实施例57
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基)-1,2,4-三唑-3-羧酸乙酯
将1,2,4-三唑-3-羧酸乙酯(0.723g,5.13mmol)悬浮于N,N-二甲基乙酰胺(2.5ml)中,用氢化钠(0.123g,5.13mmol)处理,在氮气氛、25℃下搅拌,生成三唑钠盐。
将在N,N-二甲基乙酰胺(2.5ml)中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α-碘(2.0g,4.11mmol)加到上述盐中,将全部混合物在23℃反应24小时生成被保护核苷。HPLC分析确证反应已完成,并表明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3∶1。
通过在减压下除去溶剂,使用柱层析(硅胶,甲苯/乙酸乙酯9∶1)来纯化粗反应混合物。被保护的核苷的α和β区域异构体(以下的A和B)的总产率为67%(理论产率)。
A: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唑-3-羰酸乙酯(436mg,产率21.2%)。
Figure C9310904500281
将“A”由乙酸乙酯-异辛烷中重结晶,得到267mg纯β-异头物,产率为13%。
B:1-(2′-脱氧-2′,2′-二氟-3′,5′-二-O-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唑-5-羧酸乙酯(855mg,产率41.5%)。
Figure C9310904500291
实施例58
在二甲基乙酰胺中制备β-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1-β-(2-氨基-6-氯嘌呤)
在0℃,氮气氛下向2-氨基-6氯嘌呤(82.6mmol,14.0g)的二甲基乙酰胺(900ml)悬浮液中,加入粉状氢氧化钾(99.12mmol,5.55g)。将混合物搅拌30分钟形成溶液。加入在二甲基乙酰胺(450ml)中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1-α-碘(82.6mmol,40.31g)。使反应加热至室温,在氮气氛下搅拌过夜。
通过加入乙酸乙酯和盐水提取产物,有机层依次用1N HCl,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H2O和盐水洗涤。然后将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并真空蒸发。
用硅胶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1-(2-氨基-6-氯嘌呤)的β异头物与α异头物之比为3∶1。1H NMR(300 MHZ,CD3OD),δ4.68(m,2H,4′-H,5′a-H),4.90(m,1H,5′b-H),6.02(m,1H,3′-H),6.29(m,1H,1′-H),7.53(m,6H,Bz),7.92(s,1H,8′-H),8.05(m,4H,Bz)。
在0℃通过将二苯甲酰基中间体(0.49mmol,260mg)悬浮于甲醇中,用无水氨饱和混合物,从而使二苯甲酰基中间体脱保护,将所得溶液加热至室温并搅拌过夜。然后将溶液用氮气冲洗并蒸发。通过用非极性溶剂如二氯甲烷洗涤,除去苯甲酸酯副产物,从而纯化标题产物。通过反相HPLC分出β异头物。
1H NMR(300 MHZ,CD3OD),δ3.90(m,3H,4′-H,5′-H),4.58(m,1H,3′-H),6.27(dd,1H,1′-H),8.31(s,1H,8-H)。
                 制备1
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O-苯甲酰基-1-甲磺酸酯
向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酸酯(40mg,的CD2Cl2(0.5ml溶液中加入三乙胺(0.025ml)。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后将全部混合物冷却至-78℃,然后加入甲磺酰氯(0.01ml)。将反应温度保持在-78℃和-80℃之间30分钟,然后加热至室温。HPLC分析表明反应已完成。通过19F NMR分析测定,标题化合物的异头物之比是4∶1(α与β之比)。
               制备2
α-异头物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O-苯甲酰基-1-甲磺酸酯
向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苯甲酰基(60mg,95%纯度)的二氯甲烷(600ml)中加入三乙胺(31.5ml,1.5eq)。在室温搅拌30分钟,将混合物冷却至-78℃。5分钟后,将在二氯甲烷(140ml)中的甲磺酰氯(14ml,1.2eq)加到混合物中,在氮气氛下将反应温度保持在-78℃至-80℃之间1小时。HPLC分析表明反应已完成。通过HPLC分析测定,标题化合物的异头物之比(α∶β)为3.53∶1。
为了分离标题化合物,将反应混合物用水,1NHCl溶液和5%碳酸氢钠溶液(每次300ml)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31.5g),产率为46%,mp88-89℃;[a]D(C1.01,CHCl3)+84.2°;[a]365nm+302.0°
元素分析C20H18O8SF2
(理论值)C,52.63;H,3.98;F,8.33;S7.02(456.4);
(实测值)C52.92;H,3.82;F,8.33 S7.30。
1H NMR(CDCl3)∶δ=3.17
(CH3),4.66和4.76(C-5H),4.84(C-4H),5.57(C-3H),6.213(C-1H);13C NMR(CDCl3):δ=40.22(CH3),62.51(C-5H),71.03(C-3H;Jc,F=18.3,38.5Hz),82.75(C-4H),99.59(C-1H;Jc,F=25.5,48.3Hz),122.24′(C-2H;Jc,F=259,286Hz)。
                  制备例3
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O-苯甲酰基-1-甲磺酸酯
向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O-苯甲酰基-1-甲磺酸酯(1.0g,97%β异头物)的乙腈(10ml)的异头物混合物中,加入N,N-二甲基苄铵甲磺酸盐(100mg)。将混合物搅拌并加热回流,用HPLC分析测定标题产物的α与β之比如下:
时间(小时)        α/β
    0             1∶32
    16            1.0∶1.4
    24            2.3∶1.0
                制备4
α-异头物富集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O-苯甲酰基-1-甲磺酸酯
将在二氯甲烷和乙酸正丙酯中的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O-苯甲酰基-1-甲磺酸酯(29.1g,50%β异头物)的异头物混合物加热至90℃,除去二氯甲烷。将混合物冷却至50℃-60℃,加入三乙胺(5.33ml,0.55eq.)和甲磺酸(2.04ml,0.55eq.)和乙酸正丙酯(2ml)混合物。将所得混合物加热至95℃-97℃并搅拌。该混合物含有23.2g2-脱氧-2,2-二氟-D-呋喃核糖基-3,5-二-O-苯甲酰基-1-甲磺酸酯。用HPLC分析测定标题产物的α与β之比如下:
时间(小时)         α/β
     4              3∶1
                               表1
                              碱
                                                      α/β
                             (R′)溶剂      糖         碱(R′)     当量    温度    糖浓度   核苷比    产率二甲苯  α-OMs      胞嘧啶       1.5     127℃    20%    1.5∶1    15% β二甲苯  α-OMs      胞嘧啶       1.5     127℃    50%    1.5∶1    15% β二甲苯  α-OMs      胞嘧啶       5       130℃    20%    1∶1.1    36% β二甲苯  α-OMs      胞嘧啶       10      127℃    50%    1∶2.2    50% β二甲苯  α-OMs      胞嘧啶       10      120℃    20%    1∶1.6    32% β二甲苯  50∶50      胞嘧啶       1.5     125℃    50%    3∶1      12% β
    α/β-OMs苯甲醚  α-OMs      胞嘧啶       2       105℃    20%    1.3∶1    18% β苯甲醚  α-OMs      胞嘧啶       3       105℃    50%    1∶1.3    22% β苯甲醚  α-OMs      胞嘧啶       15      105℃    50%    1∶5.4    75% β(a)苯甲醚  α-OMs      5-F-胞嘧啶   10      115℃    50%    1∶6      N/D苯甲醚  α-OMs      5-F-尿嘧啶   5       130℃    50%    1∶6      N/D二甲苯  70∶30      胞嘧啶       3       123℃    20%    1.7∶1    6% β
    α∶β-OTs二甲苯  70∶30      胞嘧啶       5       125℃    20%    1.7∶1    N/D
    α∶β-OTs二甲苯  70∶30      胞嘧啶       10      125℃    20%    1∶1.1    27% β
    α∶β-OTs二甲苯  70∶30      胞嘧啶       10      125℃    20%    1.3∶1    23% β
    α∶β-OTs二甲苯  85∶15      N-乙酰基     5       110℃    20%    1∶1      N/D
    α∶β-OBs  胞嘧啶苯甲醚  α-OMs      胞嘧啶       20      115℃    28%    1∶1.3    79.5 β(a)苯甲醚  α-OMs      腺嘌呤       15      110℃    50%    1∶6      N/D苯甲醚  α-OMs      胞嘧啶       20      115℃    25%    1∶7.2    64% β
                          表2
                    (R′)
             (R′)    碱             α/β      β
溶剂          碱     当量    温度    核苷比     产率二氯甲烷      胞嘧啶    20     -25℃    1∶2.5    44%二氯甲烷      胞嘧啶    20     -30℃    1∶2.3    45%二氯甲烷      胞嘧啶    20     0℃      1∶2.5    49%二氯甲烷      胞嘧啶    20     23℃     1∶2.2    49%二氯甲烷      胞嘧啶    20     23℃     1∶1.8    31%&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      胞嘧啶    20     23℃     1∶1.9    42%&1,2-二氰乙烷二氯甲烷      胞嘧啶    20     23℃     1∶2.8    50%&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      胞嘧啶    20     23℃     1∶2.5    68%二氯甲烷      胞嘧啶    20     -15℃    1∶2.3    58%二氯甲烷      胞嘧啶    20     27℃     1∶2.2    54%二氯甲烷      胞嘧啶    20     23℃     1∶2.2    49%二氯甲烷      胞嘧啶    30     10℃     1∶2.7    60%二氯甲烷      胞嘧啶    1.5    23℃     1∶1      17%二氯甲烷      胞嘧啶    3      23℃     1∶1.3    6%&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      尿嘧啶    2      -20℃    1∶1      N/D&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      胞嘧啶    3.5    -78℃    1.3∶1    10%二氯甲烷      N-乙酰基  10     -60℃    1∶2      15%&1,2-二氯乙烷
            胞嘧啶1,2-二氯乙烷   胞嘧啶    10     -78℃    1∶3      28%二氯甲烷      胞嘧啶    10     0℃      1∶2.5    32%二氯甲烷      5-F-      15     23℃     1∶1      N/D
            尿嘧啶
                          表3
                         碱
糖类          碱(R1)   (R1)   温度     α/β     产率
                        当量             核苷比1∶1α∶β-OMs    胞嘧啶    1.5     130℃    3∶1      N/Da-OMs           胞嘧啶    3.0     160℃    1∶1.3    N/Da-OMs           胞嘧啶    10.0    130℃    1∶1.7    50% βa-OMs            尿嘧啶    3.0     150℃    1∶1.8    N/D
              N-乙酰基-a-OMs                     3.0     115℃    1∶14     34% β
              胞嘧啶
              N-乙酰基-a-OMs                     3.0     110℃    1∶23     27% β
              胞嘧啶a-OMs           -胞嘧啶   20.0    130℃    1∶4      43% β

Claims (20)

1.制备下式β异头物富集的核苷的方法
Figure C9310904500021
其中T为氟而R为选自如下基团的核碱
其中R1选自氢,烷基,取代的烷基和卤素:R2选自羟基,卤素,叠氨基,伯胺基和仲胺基;R4,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OH,-NH2,N(烷基)W,卤素,烷氧基和硫代烷基;Q选自CH,CR8和N;其中R8选自卤素,甲酰氨基,硫代甲酰氨基,烷氧羰基和氰基,该方法包括用至少一摩尔当量的选自如下的核碱(R″):
Figure C9310904500023
其中R1、R2、R4、R5、R6、Q和M+如前定义;Z为羟基保护基; W为氨基保护基;任选地在一种适宜溶剂中进行SN2亲核取代下式α异头物富集的糖的磺酰氧基(Y);
其中X独立地选自羟基保护基而T如前定义,其中,所述的SN2取代反应是在约170℃-120℃的温度下进行的:
和将所述的式(II)的化合物脱去保护以生成式(I)的化合物。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R″选自
其中R1选自氢,烷基,取代的烷基和卤素’Z为羟基保护基;而W为氨基保护基;其中Y选自烷基磺酰氧基,芳基磺酰氧基、取代的烷基磺酰氧基和取代的芳基磺酰氧基;反应在糖浓度高于每单位体积溶剂为20%(重量)的溶液中进行’其中溶剂为沸点高于70℃的惰性溶剂。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R″选自
Figure C9310904500032
其中R1选自氢,烷基,取代的烷基和卤素;R2选自羟基,卤素,叠氨基,伯胺基和仲氨基;Z为羟基保护基而W为氨基保护基;其中Y选自三氟甲磺酰氧基,1,1,1-三氟乙磺酰氧基,八氟丁磺酰氧基和九氟丁磺酰氧基,其中SN2取代反应在-120℃至25℃的温度并在在低冰点惰性溶剂中进行。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R″选自
Figure C9310904500033
其中R1选自氢,烷基,取代的烷基和卤素;Z为羟基保护基而W为氨基保护纂;Y选自烷基磺酰氧基,芳基磺酰氧基、取代的烷基磺酰氧基和取代的芳基磺酰氧基;所述的反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催化剂选自基本上溶于溶剂,含有非亲核性阴离子的高度离子化盐。
6.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中溶剂选自掇性、非亲核性溶剂。
7.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R″选自
Figure C9310904500034
其中R2选自羟基,卤素,叠氨基,伯胺基和仲胺蒸;R4,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OH,-NH2,N(烷基)W,卤素,烷氧基,和硫代烷基;Q选自CH,CR8和N;其中R8选自卤素,甲酰氨基,硫代甲酰氨基,烷氧羰基,和氰基,Z为羟蔫保护基;W为氨基保护基;而M+为阳离子;其中Y选自三氟甲磺酰氧基,1,1,1-三氟乙磺酰氧基,八氟丁磺酰氧基和九氟丁磺酰氧基;其中溶剂为冰点低于26℃的情性溶剂。
8.权利要求1的方法,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其中R″选自
Figure C9310904500035
其中R1选自氢,烷基,取代的烷基和卤素;Z为羟基保护基而W为氨基保护基;其中Y选自烷基磺酰氧基,芳基磺酰氧基、取代的烷基磺酰氧基和取代的芳基磺酰氧基。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反应温度为100℃至160℃。
10.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选自
Figure C9310904500041
其中R1选自氢,烷基,取代的烷基和卤素;R2选自羟基,卤素,叠氮基,伯胺基和仲氨基;R4,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OH,-NH2,N(烷基)W,卤素,烷氧基,和硫代烷基,Q选自CH,CR8和N,其中R8选自卤素,甲酰氨基,硫代甲酰氨基,烷氧羰基,和氰基,Z为羟基保护基而W为氨基保护基;其中Y选自烷基磺酰氧基,芳基磺酰氧基,取代的烷基磺酰氧基和取代的芳基磺酰氧基。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式(II)化合物的羟基保护(X)为苯甲酰基。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式(II)化合物的磺酰氧基(Y)为甲磺酰氧基。
1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式(II)化合物的磺酰氧基(Y)为甲磺酰氧基。
14.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式(II)化合物的磺酰氧基(Y)为甲磺酰氧基。
15.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式(II)化合物的磺酰氧基(Y)为甲磺酰氧基。
16.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式(II)化合物的磺酰氧基(Y)为甲磺酰氧基。
17.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式(II)化合物的磺酰氧基(Y)为甲磺酰氧基。
18.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式(II)化合物的磺酰氧基(Y)为甲磺酰氧基。
19.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式(II)化合物的磺酰氧基(Y)为甲磺酰氧基。
2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式(II)化合物的磺酰氧基(Y)为三氟甲磺酰氧基。
CN 93109045 1992-06-22 1993-06-21 立体选择性糖基化方法 Ceased CN10401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02,313 1986-08-28
US90231392A 1992-06-22 1992-06-22
US90230292A 1992-06-22 1992-06-22
US90215092A 1992-06-22 1992-06-22
US90211292A 1992-06-22 1992-06-22
US90213592A 1992-06-22 1992-06-22
US902,112 1992-06-22
US902,135 1992-06-22
US902,150 1992-06-22
US07/902,312 US5371210A (en) 1992-06-22 1992-06-22 Stereoselective fusion glycosyl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2'-deoxy-2',2'-difluoronucleosides and 2'-deoxy-2'-fluoronucleosides
US902,302 1992-06-22
US902,312 1992-06-22
US4430993A 1993-04-07 1993-04-07
US4431593A 1993-04-07 1993-04-07
US044,996 1993-04-07
US044,343 1993-04-07
US08/044,312 US5426183A (en) 1992-06-22 1993-04-07 Catalytic stereoselective glycosyl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2'-deoxy-2',2'-difluoronucleosides and 2'-deoxy-2'-fluoronucleosides
US08/044,996 US5821357A (en) 1992-06-22 1993-04-07 Stereoselective glycosyl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2'-deoxy-2',2'-difluoropurine and triazole nucleosides
US044,309 1993-04-07
US044,315 1993-04-07
US08/044,343 US5401838A (en) 1992-06-22 1993-04-07 Stereoselective fusion glycosyl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2'-deoxy-2',2'-difluoronucleosides and 2'-deoxy-2'-fluoronucleosides
US044,345 1993-04-07
US044,312 1993-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560A CN1085560A (zh) 1994-04-20
CN1040114C true CN1040114C (zh) 1998-10-07

Family

ID=27582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3109045 Ceased CN1040114C (zh) 1992-06-22 1993-06-21 立体选择性糖基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11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48505B2 (en) * 2003-05-22 2012-04-03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Method of α-selective glycosylation
CN102093451A (zh) * 2009-12-12 2011-06-15 上海华理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吉西他滨中间体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560A (zh) 1994-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28A (zh) 具有2′位醚基的核苷和低聚核苷酸
CN1220695C (zh) 核苷代谢的抑制剂
CN1040761C (zh) 含乙基膦酸酯侧链的稠合含氮杂环衍生物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6575A (zh) 制备双(羟甲基)环丁基嘌呤和嘧啶的方法
CN1020194C (zh) 二氟核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217952C (zh) 化合物
CN1029970C (zh) 吡咯并嘧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505635A (zh) 2′,3′-二脱氧-2',3'-二脱氢核苷的合成方法
CN88102038A (zh) 脱氮杂嘌呤核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用于核酸顺序和用作抗病毒剂
CN101048423A (zh) 亚磷酰胺化合物及低聚核糖核酸的制备方法
CN1423654A (zh) 2′-脱氧-l-核苷的合成
CN1024007C (zh) 稠合嘧啶的制备方法
CN1065065A (zh) 2-羟甲基-5-(5-氟胞嘧啶-1-基)-1,3-氧硫杂茂烷的制备方法
CN1692120A (zh) 核苷磷酸化酶和核苷酶抑制剂
CN1436082A (zh) 用于治疗肝炎病毒感染的3′-或2′-羟甲基取代的核苷衍生物
CN1036574A (zh) 嘌呤基和嘧啶基环丁烷
CN1055182A (zh) N-(吡咯并《2,3-d》嘧啶-3-基酰基)-谷氨酸衍生物
CN87105758A (zh) 嘧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231472C (zh) 嘧啶无环核苷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97871C (zh) 5’-脱氧胞苷衍生物
CN1023561C (zh) 新颖的隐陡头霉素/腺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40114C (zh) 立体选择性糖基化方法
CN1571792A (zh) 2'-卤代-β-L-阿拉伯呋喃糖基核苷的制备方法
CN86106534A (zh) 碳环嘌呤核苷,其制备及用途
CN1910193A (zh) 核糖核酸化合物及低聚核酸化合物的液相合成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35 Partial or whole invalidation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070602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9525

C35 Partial or whole invalidation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070602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12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81007

C35 Partial or whole invalidation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070401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95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