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0851B - 车辆用车门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车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0851B
CN104010851B CN201280064279.9A CN201280064279A CN104010851B CN 104010851 B CN104010851 B CN 104010851B CN 201280064279 A CN201280064279 A CN 201280064279A CN 104010851 B CN104010851 B CN 1040108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door
car
base plat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42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0851A (zh
Inventor
羽泽弘幸
谷本茂树
平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10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0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0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0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60J5/102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comprising door or part of door being pivotable downwards about horizontal axis to open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6Sealing str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该车辆用车门,经由铰链(14)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在形成于车身上的车门开口部(12)的上缘部,包括:金属制的车门主体(15);装饰部件(18),其安装在上述车门主体(15)下部的车外侧;外板部(30),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18)上,与上述车门主体(15)的车外侧面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并在车门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范围内延伸;底板部(31),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18)上,从上述外板部(30)的下端朝向比上述车门主体(15)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而向车内侧延伸;和突设板部(32),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18)上,从与上述底板部(31)的车内侧前端接近的位置向上方突出设置,具有延伸至比上述车门主体(15)的上述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的上端,从与上述外板部(30)的上述车门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接近的位置连续形成至接近第二端部的位置,并与上述车门主体(15)的下端部的上述车外侧面抵接。

Description

车辆用车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车门。
本申请以2011年12月2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285690号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车门、例如车尾门(tailgate),已知在金属制车门主体的外侧安装有装饰件(garnish)的构造。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尾门。在该车尾门中,在安装于车门主体下部的下部装饰件上设有:在车门主体的车外侧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而成为外观面的外板部;和从该外板部的下端缘部向车室内外方向大致水平延伸的下端延伸板部。而且,在该下端延伸板部的一部分上设有安装座部,使由钢板材料制成的车门主体的框架单元与该安装座部抵接,并通过夹子紧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63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的上述车尾门中,采用仅通过在下部装饰件的车门宽度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一部分上设置的安装座部,将下部装饰件支承在车门主体上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存在如下课题:下部装饰件和框架单元仅在安装座部接触,因此在用力关闭车尾门时,存在在下部装饰件的外板部中在远离安装座部的部位发生弯曲变形的隐患,导致商品性较差。
另外,还存在如下课题:在进入到外板部与框架单元之间的水积存在延伸板部上方的情况下,当打开车尾门时,存在该水会从除设有安装座部的部位以外的部位溢出,而滴落在车尾门开口部的下部中央附近的情况,可能溅湿操作车尾门的人员,导致商品性较差。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提高商品性的车辆用车门。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车辆用车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具有以下构成。
即,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车辆用车门,经由铰链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在形成于车身上的车门开口部的上缘部,该车辆用车门包括:金属制的车门主体;装饰部件,其安装在上述车门主体下部的车外侧;外板部,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上,与上述车门主体的车外侧面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并在车门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范围内延伸;底板部,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上,从上述外板部的下端朝向比上述车门主体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而向车内侧延伸;和突设板部,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上,从与上述底板部的车内侧前端接近的位置向上方突出设置,具有延伸至比上述车门主体的上述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的上端,该突设板部从与上述外板部的上述车门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接近的位置连续地形成至接近第二端部的位置,并与上述车门主体的下端部的上述车外侧面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车辆用车门中,优选的是,上述底板部具有前端部,该前端部从上述突设板部与上述底板部的连接部位延伸至比上述车门主体的上述下端更靠车内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车辆用车门中,优选的是,上述前端部的上表面形成为,随着从上述突设板部与上述前端部的连接部位朝向车内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车辆用车门中,优选的是,上述突设板部的上述车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突设末端,位于从上述底板部的上述车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底板末端朝向上述突设板部的上述车门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突设末端隔开间隔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车辆用车门中,优选的是,在上述底板部的上述第一底板末端,在与上述突设板部的上述第一突设末端隔开间隔的位置上,设有与上述车门主体的上述车外侧面抵接的抵接部。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车辆用车门中,优选的是,上述装饰部件通过模具成型而成型,上述外板部、与上述底板部及突设板部分体地成型。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车辆用车门中,优选的是,上述底板部具有鼓出部,该鼓出部从上述底板部的上表面向上方鼓出,并且在上述底板部的下表面开口,且在内部形成手放入凹部,在上述鼓出部上设有固定在上述外板部上的固定部。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车辆用车门中,优选的是,上述突设板部设在与上述鼓出部在车辆内外方向上的重叠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车辆用车门中,优选的是,上述外板部具有安装部,该安装部从上述外板部的车内侧面向车内侧鼓出,并且通过安装部件安装在上述车门主体的上述车外侧面上,上述底板部的上述固定部通过紧固部件而被紧固在上述安装部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车辆用车门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突设板部与上述车门主体的上述车外侧面之间介入安装有密封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突设板部从与车门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接近的位置连续地形成至接近第二端部的位置,该突设板部与车门主体的下端部的车外侧面抵接,因此能够在用力关闭车门时抑制外板部的弯曲。另外,由于突设板部的存在,能够防止从车门主体与装饰部件的底板部之间观察到装饰部件内部。
另外,在关闭了车门时,能够通过突设板部抑制进入到装饰部件与车门主体之间并积存在底板部上的水向外漏出,因此能够抑制水滴落在车门开口部的下部中央附近。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能够通过装饰部件的底板部覆盖车门主体的下端,因此在车门打开时难以观察到金属制的车门主体。
另外,当装饰部件欲向上下方向位移时,能够使装饰部件的底板部的前端部与车门主体的下端抵接,因此能够抑制装饰部件向上下方向的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在关闭车门时,能够抑制水积存在突设板部与底板部的前端部之间的车内侧的拐角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能够使积存在外板部与突设板部之间的水,从与底板部的车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底板末端接近的位置(附近)且从没有设置突设板部的部分排出。因此,与从车门开口部的下部中央附近排出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水溅湿位于车门附近的人员的可能性,并且,能够使因该排水引起的脏污部分位于不显眼的底板部的第一底板末端,因此能够使脏污部分不易被发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即使在突设板部的长度比底板部的车门宽度方向的全长短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车门主体支承底板部的端部,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外板部的弯曲。
如果将外板部、底板部和突设板部全部一体成型,则因为外板部和突设板部向相同方向延伸,所以需要使用滑模(slidemould)进行模切。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通过使外板部、与底板部及突设板部为独立的部件,不需要使用滑模等,从而提高了成型性。此外,在模具成型中,包含以金属为原材料的铸造以及以树脂为原材料的注塑成型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通过将高刚性的鼓出部固定在外板部上,提高了外板部与底板部的安装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能够使将手放入鼓出部中而对车门进行关闭操作时的操作载荷通过突设板部传递至车门主体,因此能够抑制鼓出部附近(接近鼓出部的位置)的外板部的弯曲。
为了将固定部通过紧固部件进行紧固,需要设置用于将紧固部件紧固在外板部上的被紧固部,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通过将紧固部件紧固在从外板部向车内侧鼓出而形成的安装部上,能够不对成为外观面的外板部的位于车外侧的面产生影响地利用紧固部件将底板部紧固在外板部上,能够简化外板部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能够确保突设板部与车门主体之间的密封性。另外,能够降低用力关闭车门时突设板部与车门主体碰撞的碰撞声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具有作为车辆用车门的车尾门的车辆的后部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下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打开状态的车尾门的左侧大半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从车内侧右上方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下部装饰件而得到的整体立体图。
图4是从车内侧左上方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下部装饰件的左侧大半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5是从车内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尾门端部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4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图7是图4的B-B线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到图7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左右方向为从车身后方向前方观察时的左右方向,与车尾门的车门宽度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车身11的后部形成有车尾门开口部(车门开口部)12。车尾门(车辆用车门)13的上部经由铰链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在该车尾门开口部12的上缘部。通过使该车尾门13以上部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来开闭车尾门开口部12。
车尾门13包括:配置在车内侧的由钢板材料制成的作为车门主体的框架单元15(参照图5~图7);安装在该框架单元15的车外侧的多个部件;和安装在框架单元15的车内侧的饰板24(参照图2)。此外,图2是从下侧观察打开状态的车尾门13的左侧大半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
参照图1,对安装在框架单元15的车外侧的多个部件进行详细说明,在框架单元15的上部车外侧安装有玻璃制的后车窗板16。在框架单元15的车外侧且在后车窗板16的下侧安装有树脂制的附加窗口面板(extrawindowpanel)17。在框架单元15的下部车外侧安装有树脂制的下部装饰件(装饰部件)18。
如图7所示,车尾门开口部12的下部由树脂制的后保险杠19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表面20形成。在上表面20的车身前方侧(车内侧)的前部形成有随着趋近于车身前方而向上方延伸的倾斜面21。另外,在比后保险杠19的倾斜面21更靠车身前方侧(车内侧)的位置,与倾斜面21接近地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面板22。在后面板22上,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地设有将车尾门13和后面板22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密封部件23。在车尾门13关闭的状态下,车尾门13的下部位于与后保险杠19的上表面20的上方接近的位置,设在后面板22上的密封部件23与车尾门13的框架单元15的外框架15a弹性地抵接。
图3为从车内侧右上方观察下部装饰件18而得到的整体立体图。图4是从车内侧左上方观察下部装饰件18的左侧大半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下部装饰件18包括:形成外观面的外板部30;在关闭状态时与后保险杠19的上表面20相对配置的底板部31;和与底板31一体地形成的竖起板部(突设板部)32。包括竖起板部32的底板部31,与外板部30分体地形成,这些部件都是在成型模具中对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形成的。
外板部30以在框架单元15和外板部30之间形成空间的方式与框架单元15的内框架15b(车外侧面)隔开间隔地配置。外板部30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且在车尾门13的宽度方向(即车门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延伸的方式形成。外板部30的中央部向车身后方鼓出,以使得车门宽度方向上的外板部30的中央部位于比外板部30的两端部更靠车身后方的位置。
在外板部30的上部中央设有以向车身前方侧(车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的牌照安装部33。
另外,在外板30的车内侧面30a上,在多处分散设有用于将外板部30安装在框架单元15上的第1安装座部(安装部)34。具体来说,第1安装座部34在牌照安装部33上设有3处,在外板部30的上缘且在牌照安装部33的两侧各设有1处,在外板部30的高度方向中间部的车门宽度方向两端附近设有2处,在外板部30的下部设有4处,共计设有11处。第1安装座部34从外板部30的车内侧面30a向车身前方(车内侧)突出,并与外板部30一体设置。
在第1安装座部34的前端部上安装有用于将下部装饰件18和框架单元15的内框架15b连结的树脂制的夹子(安装部件)35。
另外,如图7所示,在外板部30的下端设有凸缘部37,该凸缘部37从该下端向车身前方(车内侧)弯曲并且沿着车门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
另外,在外板部30上的比凸缘部37略靠上方的部位,在车门宽度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底板部31的第2安装座部36(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安装座部36的个数为7个)。第2安装座部36从外板部30的车内侧面30a向车身前方(车内侧)突出,并与外板部30一体地设置。
如图6所示,7个第2安装座部36中的两个第2安装座部36,与第1安装座部34一体地形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需要将与第1安装座部34一体形成的这2个第2安装座部与其他第2安装座部36区分时,将其记为第2安装座部36A。
底板部31呈大致平板状,从外板部30的下缘向车身前方(车内侧)延伸,以随着趋近于车身前方而逐渐向上方升高的方式倾斜。底板部31的车门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外板部30的车门宽度方向的长度略短,底板部31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末端位于比外板部30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末端更靠车门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如图6、图7所示,在底板部31的车身后方侧(车外侧)的端部,形成有沿着车门宽度方向延伸的截面U字形的卡合部40,外板部30的凸缘部37嵌入到该卡合部40内。
底板部31的车身前方侧(车内侧)的前端位于比框架单元15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即,底板部31从外板部30的下端朝向比框架单元15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而向车内侧延伸。
在底板部31的车身前方侧(车内侧)的前端形成有向下方弯曲的层差部41。形成有从层差部41的下端进一步向车身前方(车内侧)延伸的除水部(前端部)42。除水部42的前端比框架单元15的下端更向车身前方(车内侧)延伸。除水部42的上表面形成为随着趋近于车身前方(车内侧)而下降的向下的倾斜。
在底板部31的接近车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部位设有鼓出部45,该鼓出部45从底板部31的上表面43向上方鼓出,并且在底板部31的下表面44开口。该鼓出部45的内部,成为对车尾门13进行关闭操作时能够插入人员的手的手放入凹部46(参照图2、图6)。
另外,在底板部31的上表面43上以向上方竖起的方式设有用于将底板部31安装在框架单元15上的固定板部(固定部)47。固定板部47与框架单元15的第2安装座部36一对一地对应配置。即,固定板部47的个数与第2安装座部36的个数相同。在多个固定板部47中,两个固定板部47如图6所示地设在鼓出部45的上表面上。这两个固定板部47设在与上述的两个第2安装座部36A相对应的位置。即,具有第2安装座部36A的第1安装座部34(以下,在需要与其他第1安装座部34区分的情况下,将其记为第1安装座部34A)配置在鼓出部45的上方。
在固定板部47上形成有螺钉穿插孔47a。在第2安装座部36上形成有卡合孔36a。使外板部30的凸缘部37嵌入卡合部40中,并且将穿插至螺钉插入孔47a中的螺钉(紧固部件)48拧入第2安装座部36的卡合孔36a中,由此,将底板部31固定在外板部30上。此外,在图3、图4中省略了螺钉48的图示。
如图7所示,在固定板部47中的配置在车门宽度方向中央的固定板部47上贯穿形成有定位孔49。通过将第2安装座部36的定位销50插入该定位孔49中,来确定外板部30与底板部31的车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底板部31的靠近车身前方侧(车内侧)的前端的位置,突出设置有从上表面43向上方竖起而延伸的竖起板部32。如图3所示,竖起板部32从底板部31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一侧端部附近(接近一侧端部的位置)连续地形成至另一侧的端部附近(接近另一侧端部的位置)。如果从外板部30和竖起板部32的相对关系来说,竖起板部32以从外板部30的接近车门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例如,车门宽度方向的右端部)的位置,连续到接近第二端部(例如,与车门宽度方向的右端部、即第一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的位置的方式配置。
如图6和图7所示,竖起板部32从除水部42的上表面竖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水部42构成底板部31的前端部,其中该前端部从竖起板部32与除水部42的连接部位延伸至比框架单元15的下端更靠车内侧的位置。如前所述,除水部42的上表面形成为随着趋近于车身前方(车内侧)而下降的向下的倾斜。
竖起板部32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末端,位于与对应的底板部31的车门宽度方向端部的末端隔开间隔的位置。换言之,竖起板部32的车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突设末端(例如,竖起板部32的右末端)位于,从底板部31的车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底板末端(例如,底板部31的右末端)向竖起板部32的车门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竖起末端(例如,竖起板部32的左末端)隔开间隔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底板部31的车门宽度方向的各端部(分别为第一底板末端和第二底板末端)存在没有设置竖起板部32的部分。另外,竖起板部32的一部分与鼓出部45在车身前后方向(车辆的内外方向)上重叠。
竖起板部32的上端延伸至比框架单元15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以与框架单元15的内框架15b中的下端部的车外侧面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在竖起板部32的位于车身前方侧的面(车内侧面)的上部,在竖起板部32的车门宽度方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接合有海绵制的密封部件52。
在通过夹子35将下部装饰件18安装到框架单元15上的状态下,密封部件52与框架单元15的内框架15b的位于车身后方侧的面(车外侧面)有压力地接触。即,在竖起板部32与内框架15b之间介入安装密封部件52,竖起板部32的车内侧面经由密封部件52与内框架15b的车外侧面抵接。
另外,如图3、图4所示,在底板部31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末端,突出设置有从上表面43向上方竖起而延伸的第2竖起板部(抵接部)53。第2竖起板部53位于与竖起板部32的车门宽度方向的末端隔开间隔的位置。第2竖起板部53的上端延伸至比框架单元15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以与框架单元15的内框架15b中的下端部的车外侧面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在第2竖起板部53的位于车身前方侧的面(车内侧面)的上部也接合有海绵制的密封部件54。在通过夹子35将下部装饰件18安装在框架单元15上的状态下,该密封部件54也与框架单元15的内框架15b的位于车身后方侧的面(车外侧面)有压力地接触。也就是说,第2竖起板部53的车内侧面经由密封部件54与内框架15b的车外侧面抵接。
此外,在底板部31的车门宽度方向的各端部,设有不存在竖起板部32的部分,竖起板部32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两末端与第2竖起板部53之间存在开口。因此,如图5所示,在通过夹子35将下部装饰件18安装到框架单元15上的状态下,在竖起板部32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两末端与第2竖起板部53之间,形成有与下部装饰件18和框架单元15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开口55。此外,在图5中省略了饰板24的图示。
在这样构成的车尾门13中,竖起板部32从下部装饰件18的接近车门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的位置连续地形成至接近第二端部的位置。另外,该竖起板部32经由密封部件52与框架单元15的内框架15b中的下端部的车外侧面抵接。因此,能够通过框架单元15支承底板部31的端部,在用力将打开状态的车尾门13关闭时,能够抑制外板部30的弯曲。
另外,由于存在竖起板部32,所以能够防止从框架单元15与装饰件18的底板部31之间观察到下部装饰件18的内部。
另外,在与竖起板部32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末端隔开间隔的位置上设有第2竖起板部53,该第2竖起板部53经由密封部件54与内框架15b中的下端部的车外侧面抵接。因此,即使竖起板部32的长度比底板部31的车门宽度方向的全长短,也能通过框架单元15支承底板部31的端部,能够有效地抑制外板部30的弯曲。
特别是,由于在竖起板部32与内框架15b之间介入安装有密封部件52,所以能够可靠地确保竖起板部32与框架单元15之间的密封性。另外,密封部件52、54能够在用力关闭车尾门13时降低竖起板部32以及第2竖起板部53与框架单元15碰撞的碰撞声音。
竖起板部32在打开车尾门13时,抑制进入到框架单元15与下部装饰件18之间并积存在底板部31上的水从车尾门13的下部中央附近向外漏出。因此,能够抑制水滴落到车尾门开口部12的下部中央附近。
而且,下部装饰件18中的竖起板部32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两末端与第2竖起板部53之间打开,形成有开口55。因此,进入到框架单元15与下部装饰件18之间并积存在底板部31上的水,在打开车尾门13时,会沿着竖起板部32的位于车身后方侧的面流向车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从开口55排出。其结果是,与从车尾门13的下部中央附近排出的情况相比较,能减少水溅湿位于车门附近的人员的隐患。另外,能够使由于该排水导致的脏污部分位于不显眼的底板部31的两端部,因此能够使脏污部分不易被发现。
另外,因为下部装饰件18的底板部31的除水部42,延伸至比框架单元15的下端更靠车身前方侧(车内侧)的位置,所以能够通过下部装饰件18的底板部31覆盖框架单元15的下端,能够在打开了车尾门13时,难以观察到金属制的框架单元15。
另外,在下部装饰件18欲相对于框架单元15向上下方向相对位移时,能够使下部装饰件18中的底板部31的除水部42与框架单元15的下端抵接。因此,能够抑制下部装饰件18相对于框架单元15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
另外,因为在车尾门13处于关闭状态时除水部42呈向下倾斜的姿势,所以在关闭状态时,能够抑制水积存在由竖起板部32和除水部42形成的车身前方侧(车内侧)的拐角部中,而且,还能够抑制打开车尾门13时积水从该拐角部滴下。
另外,因为将用于将底板部31固定在外板部30上的固定板部47中的2个固定板部47设在底板部31中的高刚性的鼓出部45上,所以能够将高刚性的鼓出部45固定在外板部30上,提高了外板部30与底板部31的安装刚性。
而且,因为将竖起板部32的一部分设在与鼓出部45在车辆内外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所以能够使将手放入鼓出部45内侧的手放入凹部46中来对车尾门13进行关闭操作时的操作载荷,通过竖起板部32传递至框架单元15,从而能够抑制鼓出部45附近位置处的外板部30的弯曲。
另外,设有从外板部30的车内侧面30a朝向车内鼓出的第2安装座部36,在该第2安装座部36上通过螺钉48而紧固固定底板部31的固定板部47,因此,能够不对成为外观面的外板部30的位于车外侧的面产生影响地将底板部31紧固在外板部30上,能够简化外板部的构造。
特别是,将设在鼓出部45上的上述2个固定板部47通过螺钉48紧固固定在,与用于将外板部30固定在框架单元15上的第1安装座部34A一体形成的2个第2安装座部36A上。因此,能够将高刚性的鼓出部45固定到外板部30上,提高了外板部30与底板部31的安装刚性。
另外,在该下部装饰件18中,包括竖起板部32的底板部31、和外板部30分体地形成,因此能够提高注塑成型时的成型性。详述的话,如果将外板部30和底板部31和竖起板部32全部一体成型,则由于外板部30和竖起板部32沿着相同方向延伸,所以需要使用滑模等进行模切。与此相对,通过使外板部30、和具有竖起板部32的底板部31为独立部件,则不需要使用滑模等,提高了成型性。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下部装饰件18为树脂制,但也可以是金属制,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铸造模具通过铸造使外板部30、和具有竖起板部32的底板部31成型。
另外,车辆用车门不限于车尾门,装饰件也不仅限于下部装饰件。
上述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这些都是本发明的示例,不应该作为限定的内容来考虑。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追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的变更。因此,本发明不应该被认为是被上述说明限定,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制。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
11车身
12车尾门开口部(车门开口部)
13车尾门(车辆用车门)
14铰链
15框架单元(车门主体)
18下部装饰件(装饰部件)
30外板部
30a车内侧面
31底板部
32竖起板部(突设板部)
34第1安装座部(安装部)
35夹子(安装部件)
42除水部(前端部)
43底板部的上表面
44底板部的下表面
45鼓出部
46手放入凹部
47固定板部(固定部)
48螺钉(紧固部件)
52密封部件
53第2竖起板部(抵接部)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车门,该车辆用车门经由铰链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在形成于车身上的车门开口部的上缘部,该车辆用车门的特征在于,具有:
金属制的车门主体;
装饰部件,其安装在所述车门主体的下部的车外侧;
外板部,其设在所述装饰部件上,与所述车门主体的车外侧面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并在车门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范围内延伸;
底板部,其设在所述装饰部件上,从所述外板部的下端朝向比所述车门主体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而向车内侧延伸;和
突设板部,其设在所述装饰部件上,从所述底板部的与车内侧前端接近的位置向上方突出设置,具有延伸至比所述车门主体的所述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的上端,所述突设板部从与所述外板部的所述车门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接近的位置连续地形成至接近第二端部的位置,并与所述车门主体的下端部的所述车外侧面抵接,
所述装饰部件通过模具成型而成型,
所述外板部、与所述底板部及突设板部分体地成型,
所述底板部具有鼓出部,该鼓出部从所述底板部的上表面向上方鼓出,并且在所述底板部的下表面开口,且在内部形成手放入凹部,
在所述鼓出部上设有用于固定在所述外板部上的固定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其特性在于,
所述底板部具有前端部,该前端部从所述突设板部与所述底板部的连接部位延伸至比所述车门主体的所述下端更靠车内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其特性在于,
所述前端部的上表面形成为,随着从所述突设板部与所述前端部的连接部位朝向车内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其特性在于,
所述突设板部的所述车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突设末端,位于从所述底板部的所述车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底板末端向所述突设板部的所述车门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突设末端隔开间隔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其特性在于,
在所述底板部的所述第一底板末端,在与所述突设板部的所述第一突设末端隔开间隔的位置上,设有与所述车门主体的所述车外侧面抵接的抵接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其特性在于,
所述突设板部设在与所述鼓出部在车辆内外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其特性在于,
所述外板部具有安装部,该安装部从所述外板部的车内侧面向车内侧鼓出,并且通过安装部件安装在所述车门主体的所述车外侧面上,
所述底板部的所述固定部通过紧固部件而被紧固在所述安装部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其特性在于,
在所述突设板部与所述车门主体的所述车外侧面之间介入安装有密封部件。
CN201280064279.9A 2011-12-27 2012-12-18 车辆用车门 Active CN104010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5690 2011-12-27
JP2011285690 2011-12-27
PCT/JP2012/082789 WO2013099699A1 (ja) 2011-12-27 2012-12-18 車両用ド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0851A CN104010851A (zh) 2014-08-27
CN104010851B true CN104010851B (zh) 2016-04-20

Family

ID=48697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4279.9A Active CN104010851B (zh) 2011-12-27 2012-12-18 车辆用车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62635B2 (zh)
JP (1) JPWO2013099699A1 (zh)
CN (1) CN104010851B (zh)
BR (1) BR112014015721A8 (zh)
WO (1) WO20130996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7288B2 (ja) * 2013-03-25 2017-04-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フレームモール
US9399389B2 (en) * 2014-03-17 2016-07-26 Fca Us Llc Reduced offset lift-gate applique
CN104154087A (zh) * 2014-09-05 2014-11-19 江苏畅通车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产品表面缩壁印的卡扣座结构
JP6156354B2 (ja) * 2014-12-24 2017-07-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樹脂バックドア
JP6084999B2 (ja) * 2015-04-17 2017-0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ルゲート付き車両
KR101915784B1 (ko) 2016-10-11 2019-01-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가니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도어
CN110733576A (zh) * 2018-07-19 2020-01-31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后备箱盖总成及车辆
US11511610B2 (en) 2018-11-12 2022-11-29 Shape Corp. Vehicle door carrier with integrated edge se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WO2021024012A1 (en) * 2019-08-02 2021-02-11 Psa Automobiles Sa Tailgate for automotive vehicle with improved torsion stiffness
USD1030595S1 (en) * 2022-02-02 2024-06-1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iftgate part for motor vehic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6359A (ja) * 2005-12-28 2007-07-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ドア開閉部構造
CN101049810A (zh) * 2006-04-06 2007-10-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制饰板的安装构造
CN101516681A (zh) * 2006-09-27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在长度方向缘部一体形成有凹形状部的车辆用装饰件
WO2011135798A1 (ja) * 2010-04-26 2011-11-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外装部材の取付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37622A1 (de) * 1986-11-05 1988-05-19 Ford Werke Ag Doppelwandiges karosseriebauteil aus kunststoff fuer kraftfahrzeuge
JP4246198B2 (ja) * 2005-12-28 2009-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構造、及び、車両用ドア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6359A (ja) * 2005-12-28 2007-07-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ドア開閉部構造
CN101049810A (zh) * 2006-04-06 2007-10-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制饰板的安装构造
CN101516681A (zh) * 2006-09-27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在长度方向缘部一体形成有凹形状部的车辆用装饰件
WO2011135798A1 (ja) * 2010-04-26 2011-11-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外装部材の取付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099699A1 (ja) 2015-05-07
BR112014015721A8 (pt) 2017-07-04
US9162635B2 (en) 2015-10-20
US20150028621A1 (en) 2015-01-29
CN104010851A (zh) 2014-08-27
WO2013099699A1 (ja) 2013-07-04
BR112014015721A2 (pt)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0851B (zh) 车辆用车门
US8151521B2 (en) Vehicle door structure
CN1754719A (zh) 下边梁装饰物
CN101734127B (zh) 用于将车顶行李架安装至车辆的可开式车顶的装置
JP4423612B2 (ja) ドアガードバーの取付構造
CN102884688B (zh) 用于开关柜的壳体部件
CN103043107A (zh) 一种汽车特别是轿车
CN106183755A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装饰板和车门内挡水条的结构
CN106114399A (zh) 具有填充体的机动车车身
KR101982867B1 (ko) 테일게이트용 힌지 결합구조
CN107599999B (zh) 车辆后部构造
CN104108353A (zh) 车辆的外部构造
CN112721592B (zh) 一种车辆用后挡板的内侧板结构
EP3480041B1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GB2436817A (en) Movable floor for the load space of a vehicle
CN103347741B (zh) 设有后修饰件和当盖板打开时阻止积蓄在修饰件中的水流入行李箱中的垫片的车辆行李箱盖板
CN214647899U (zh) 一种半嵌入式三折车篷
CN219622464U (zh) 一种货箱隐藏把手、货箱平盖组件和汽车
KR101619397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구조
JP7028041B2 (ja) ルーフラック取付け構造
CN102632933B (zh) 箱型车辆的货箱构造
CN101468625A (zh) 车门装饰件安装构造
US10406996B2 (en) Luggage side trim and mounting structure of mounting the luggage side trim
WO2008059148A3 (fr) Structure de hayon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telle structure.
CN106042861B (zh) 带尾门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