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5140B - 用于织机的连杆及包括该连杆的织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织机的连杆及包括该连杆的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5140B
CN104005140B CN201410062085.6A CN201410062085A CN104005140B CN 104005140 B CN104005140 B CN 104005140B CN 201410062085 A CN201410062085 A CN 201410062085A CN 104005140 B CN104005140 B CN 1040051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connection end
quarter butt
plan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20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05140A (zh
Inventor
巴斯蒂安·塔迪
朱利安·穆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ubli Faverges SCA
Original Assignee
Staubli Faverges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ubli Faverges SCA filed Critical Staubli Faverges SCA
Publication of CN104005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5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05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5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00Dobbies
    • D03C1/14Features common to dobbies of different types
    • D03C1/144Features common to dobbies of different types linking to the heald fram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9/00Healds; Heald frames
    • D03C9/06Heald frames
    • D03C9/0683Arrangements or means for the linking to the driv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7/00Connecting-rods or like links pivoted at both ends; Construction of connecting-rod heads
    • F16C7/06Adjustable connecting-r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40/00Apparatus for treating texti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8Mechanical movements
    • Y10T74/18888Reciprocating to or from oscillating
    • Y10T74/1892Lever and slide
    • Y10T74/18944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杆(6),其具有轴线相互平行的两铰接点且用于将一开口装置的一输出臂的摇动运动传递至织机综框上,该连杆包括:第一连接端部(60),连接于第一铰接点且固定于一纵向短杆上;第二连接端部(62),连接于第二铰接点且包括用于钳合所述短杆且能从连杆的一侧进行操作的一钳合装置;以及一分离装置(64),用于将所述两连接端部沿该连杆的一纵向轴线(X6)相互分离。所述分离装置(64)包括抵靠于一倾斜面(612;630)上的一推抵部件(640),且倾斜面的法线位于垂直于所述两铰接点轴线的一平面(P6)内,且倾斜于该连杆的所述纵向轴线(X6)。所述推抵部件(640)能够在垂直于包含所述两铰接点轴线(X3,X4)的一平面(P34)的一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用于织机的连杆及包括该连杆的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提综机构的连杆,以及包括该连杆的织机提综机构和包括该提综机构的织机。
背景技术
在纺织领域,常使用多臂机或其他普通纺机配件等开口装置来作为织机综框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连接于所述开口装置上的连杆。所述开口装置一般为设置于织机一侧且包括并排设置的以可程式化的模式及预设的振幅作摇动运动的多个输出臂的一组件。每一个综框通过一套相互铰接的传动元件与一条输出臂相连接。该组件被称为提综机构。综框与其相应的提综机构在经纱延伸方向上的整体跨度非常小。此跨度称为综框间距,一般限定于12mm内。
织机工作时,根据不同要求的纺织效果,需要时常调整经纱高度,以保持张力平衡,所述经纱高度被定义为地面至综框交汇处的经纱层的垂直距离。这就要求每个综框的高度均可调。
现有的装置通过调整连接综框与所述输出臂的提综元件的长度来实现综框高度的调整。具体地,专利WO2005/121423A公开了一种织机,其中,位于综框的正下方的连杆-支架结构的长度可调。虽然此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的连杆-支架结构,但是需要在综框两端对应的两点处进行上述长度调整。实际上,由于该连杆-支架结构不具备任何长度保持机构,因此在调整综框高度时,必须同时抵抗其重力对该结构长度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调整综框的高度需要两个操作员进行操作,一个提起综框,另一个调整所述连杆的长度。
为了克服此缺点,现有的解决方法为利用连接所述开口装置的输出臂与第一连杆,即所谓主动连杆的铰接位置,而非上述连杆-支架结构,作为综框高度调整位置。为了达到此目的,专利EP0744482A公布了一种以可调节方式连接于一纺织机输出臂的梭口调整夹,该梭口调整夹由两个相互锁合且通过螺钉可实现相对移动的框式构件组成。第一个框式构件用于钳合所述输出臂,而第二个框式构件用于铰接所述提综机构的主动连杆。利用多个角榫的结构可同时实现所述输出臂的钳合以及上述两构件的相对位置固定。综框高度的调整可通过沿大致垂直于所述输出臂铰销的方向将所述两构件进行相对移动。此解决方法非常符合人体工学,然而由于需要在上述综框间距的范围内,即在很小的空间内,设计上述两构件,因此此类梭口调整夹非常脆弱,这将导致其整个结构极其精细易损且制造成本增加。
根据另一篇专利WO2006/063687A可知,综框高度的调整可通过调整主动连杆的长度。所述主动连杆包括与第一铰接点连接的第一连接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可在与第二铰接点连接的且具有用于固定第一连接端部的钳合装置的第二连接端部内滑动。通过操作平行于该连杆纵轴方向的一调节螺钉,可使所述两连接端部彼此分离。在调节螺钉的操作过程中,所述调节螺钉的位置被相邻连杆阻挡,从而给操作员带来了阻碍,不符合人体工学。另外,没有足够大的角程来旋转调节螺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通过更加简单且更加符合人体工学的操作便可实现长度调整的连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两个轴线相互平行的铰接点且用于将开口装置的一输出臂的摇动运动传递至一织机的一综框上的连杆,其包括:第一连接端部,连接于第一铰接点且固定于一纵向短杆上;第二连接端部,连接于第二铰接点且包括用于钳合所述纵向短杆的一钳合装置,所述钳合装置可从连杆的一侧进行操作;以及一分离装置,用于将所述两连接端部沿该连杆的一纵向轴线(X6)相互分离。所述分离装置包括抵靠于一倾斜面上的一推抵部件,所述倾斜面的法线位于垂直于所述两铰接点轴线的一平面内,且倾斜于该连杆的所述纵向轴线。所述推抵部件能够在垂直于包含所述两铰接点轴线的一平面的一方向上移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通过单一位置操作便可实现连杆的长度调整,且相邻连杆对该操作无阻碍,所述连杆包括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的分离装置,由于不需要使用使两连接端部相互趋近的装置,从而使得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简单。
根据本发明其它有益的可选方面,所述连杆可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具有以下某一个特征或多个特征的组合:
所述倾斜面形成于所述两连接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或形成于所述短杆上;
所述法线延伸于所述倾斜面外的部分与该连杆的所述纵向轴线形成20度至50度范围内的一倾斜角;
所述倾斜面形成于所述短杆上;
所述推抵部件为抵靠于所述短杆倾斜面上的一角榫;
所述推抵部件为一调节螺钉;
所述推抵部件为插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第二连接端部之间的一马镫状部件,所述马镫状部件具有沿平行于该连杆的所述纵向轴线方向延伸且围绕在所述短杆外的一开口;
所述马镫状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抵推面,且所述抵推面的法线倾斜于该连杆的所述纵向轴线;
所述马镫状部件包括一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能够使该马镫状部件在垂直于包含所述两铰接点轴线的一平面的一方向上移动;
所述马镫状部件包括一弹性回复装置,用于对该马镫状部件施加与所述调节螺钉相反的作用力;
用于分离连杆的两个连接端部的所述分离装置以及用于钳合所述短杆的钳合装置可从该连杆的同一侧进行操作;
所述连杆具有用于指示所述两连接端部沿纵向轴线的分离程度的一装置;
所述用于指示所述两连接端部沿纵向轴线的分离程度的装置作用于所述两连接端部的其中一个以及所述分离装置之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杆。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及以下对本发明连杆四个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及其其它优点将更加清晰易懂。其中,所述实施例只用于例示目的,不构成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织机在垂直于经线延伸方向的一平面上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织机所使用本发明连杆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连杆处于第一状态下时的纵向截面图。
图4为图2所示连杆处于第二状态下时的纵向截面图。
图5为图2至图4所示连杆的马镫状部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连杆的与图2类似的部分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连杆的部分纵向截面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织机所使用连杆的部分纵向截面图。
图9为沿图2箭头IX所指方向的部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织机M,其包括多个综框14,图中只示出其中一个,使用标号14标记。综框14由两个立柱144以及两个横挡142构成,综框14所在的平面被定义为平面P14,也就是说,平面P14由沿立柱144以及横挡142延伸的两条直线所构成。平面P14也是图1所在的平面。综框14上设置有数十甚至数百条用于引导经纱的综线,图1中只示出其中的三条,使用标号15标记。虽然为了便于描述,图1中只示出了一个综框14,但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使经纱内形成梭口,必须使用至少两个综框,为了形成梭口,需要以上下交替往复的方式,即在垂直于经纱层的方向移动综框14,运动方向为沿图1中双向箭头F1所指的方向。上述运动可通过织机M的提综机构T实现,提综机构由沿垂直于平面P14的方向相互铰合的一系列梭口调整夹、连杆、轴体以及曲柄组成,所述提综机构T与一开口装置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装置为多臂机2。所述多臂机2具有与各个综框一一对应的输出臂4。在使用过程中,每条输出臂4绕垂直于图1所在平面的轴线X2摇动。
每条输出臂4上设置有一梭口调整夹42,其通过一铰接点83与连杆6的第一端相连。通过将梭口调整夹42夹在输出臂4上的不同位置,便可调整相应综框14的运动幅度。连杆6的第二端通过铰接点84与三臂曲柄8相连接。三臂曲柄8可绕支点86旋转,所述支点86的中心轴X8相对于织机M处于固定位置,且其延伸方向垂直于平面P14。三臂曲柄8上还设置有铰接点82A,其上连接一连杆-支架结构12A的第一端,并且该连杆-支架结构的第二端连接于固定在综框14上的另一铰接点。此外,三臂曲柄8上还设置有铰接点88,其上连接水平设置于综框14下的一连杆10的第一端。并且连杆10的第二端通过铰接点20与两臂曲柄16相连接。两臂曲柄16可绕支点18旋转,所述支点18的中心轴X16相对于织机M也处于固定位置,且其延伸方向也垂直于平面P14。两臂曲柄16上还设置有另一铰接点82B,其上连接一连杆-支架结构12B的第一端,并且该连杆-支架结构12B的第二端连接于固定在综框14上的另一铰接点。所有铰接点均设置有轴承,以使得各个提综机构T之间可绕垂直于综框14的平面P14的轴线相对转动。在以上结构中,每个输出臂4的摇动被传递至曲柄8和16,继而转化为相应综框14在F1方向上的平移运动。每个提综机构T被设计为使得两个连杆-支架结构12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形态能够完全一致。
为了实现综框14的高度相对于织机外壳(未图示)的可调性,需要使得织机M的所述连杆6具有可调的长度,且连杆伸长或缩短的方向在综框14的平面P14内。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所述连杆6包括通过具有旋转轴X3的铰接点83连接于梭口调整夹42的第一连接端部60,以及通过具有旋转轴X4的铰接点84连接于三臂曲柄8的第二连接端部62。连杆6沿一轴线X6纵向延伸,该轴线X6同时与旋转轴X3和X4正交且位于综框14的平面P14内。此外,Y6表示位于提综机构T所在平面内且与轴线X6垂直的一轴线。因此,连杆6的“纵向”被认为是平行于轴线X6的方向,而连杆6的“横向”被认为是平行于轴线Y6的方向。
此外,将轴线X6和Y6所在平面定义为平面P6,将轴线X3和X4所在平面定义为平面P34,平面P6和平面P34相互垂直。
第一连接端部60由两个凸缘600形成,该两个凸缘600通过短杆610(见图3、图4)相互铆合。所述短杆610具有长方型截面且沿轴线X6的方向延伸。短杆610包括沿平行于轴线X3和X4的方向形成的两个通孔611,用于在连杆安装时分别与凸缘600上的通孔604对准。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第一连接端部60上还设置有铆钉,分别插通凸缘600的通孔604以及短杆610的通孔611。
第二连接端部62由具有一长方形截面的中空套筒形成。
连杆6的两末端6A和6B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连接端部60和62上。此外,在平行于轴线X6的方向,连杆6的处于轴线X3和X4之间的部分的长度为L6。
下文中,将各个连接端部的“前端”方向定义为与位于该连接端部上的连杆6的相应末端相对的方向,即朝向连杆中央的方向。图2中箭头F2和F3所示方向分别指第一和第二连接端部60和62的前端。依据此定义,第一连接端部60包括在其后端6A处形成的沿轴线X3延伸的一通孔602,该通孔用于插入连接件,以将其在铰接点83处连接于梭口调整夹42上。类似的,第二连接端部62包括在其后端6B处形成的沿轴线X4延伸的一通孔628,该通孔用于插入连接件,以将其在铰接点84处连接于三臂曲柄8上。
第一连接端部60在其前端处包括沿凸缘600的厚度方向加工而成的一平面612,如图9所示,该平面612的法线N612的朝外延伸部分与连杆6的纵向轴线X6形成一倾斜角A612。与此类似,第二连接端部62在其前端处包括沿所述中空套筒的截面方向加工而成的一平面630,该平面630的法线N630的朝外延伸部分与轴线X6形成一倾斜角A630。所述法线N612和N630均位于平面P6中。此外,平面612和630以镜像的方式倾斜,且倾斜角A612和A630大小相等。
在实际使用中,倾斜角A612和A630的大小范围为20度至50度,优选为25度至45度,更加优选为约等于28度。
连杆6还包括沿轴线X6延伸的分离装置64,用于分离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如图5所示,所述分离装置64包括一马镫状部件640,其通过沿两个切割面横断切割一中空套筒而制成,该中空套筒沿轴线X640方向延伸且横截面为长方形。当马镫状部件64安装于连杆6上时,该轴线X640平行甚至重合于连杆6的轴线X6。马镫状部件640的上述两切割面分别为切割面650和652,如图9所示,所述切割面650和652的法线N650和N652朝外延伸且相对于马镫状部件640的制备母体中空套筒的纵向轴线倾斜,倾斜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的法线N612和N630相对于轴线X6的倾斜方式相同。也就是说,朝向马镫状部件640外部的切割面650的法线N650相对于轴线X6的倾斜角A650与朝向马镫状部件640外部的切割面652的法线N652相对于轴线X6的倾斜角A652分别等于倾斜角A612和A630。图9中清楚地展示出了法线N612,N630,N650,N652以及倾斜角A612,A630,A650,A652。
如图5所示,切割面650由马镫状部件640的侧壁640A和侧壁640B沿相应切割面的截面650A和650B组成。侧壁640A和侧壁640B之间形成一内部空间V640,用于在连杆6的安装状态下接合第一连接端部60的短杆610。类似的,切割面652由侧壁640A和侧壁640B在另一端处的两个截面组成。侧壁640A和640B或类似结构能够通过表面相贴的方式同时与凸缘600以及形成第二连接端部62的所述中空套筒的两长边衔接抵靠。由此可见,马镫状部件640实际上为作用于倾斜平面612和630上的一推抵部件。
下文中,“上方”和“下方”用于对图3至图8中所示结构进行描述。
由以上可知,马镫状部件640的形状整体呈三角形。马镫状部件640包括一调节螺钉642,其穿过马镫状部件640的顶壁后,螺入垫片646的内螺纹643中。内螺纹643具有与调节螺钉642相同的螺距,且垫片646固定于马镫状部件640的上缘,所述上缘被定义为图2至图4中所示马镫状部件的顶部。所述垫片646通过焊接固定于马镫状部件640上。
螺钉642沿轴线Y642方向设置,且其抵靠于朝第一连接端部60前端纵向延伸的短杆610上。当螺钉642螺入马镫状部件640后,轴线Y642与轴线Y6重合。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轴线Y642垂直于轴线X6且位于综框14的平面P14内。此结构使得螺钉642易于探触且操作简单。短杆610穿通马镫状部件640,且部分插入第二连接端部62内。短杆610通过锚合于两凸缘600之间的方式固定于第一连接端部60。一弹性刀片644设置于马镫状部件640内部与调节螺钉642相对的一端,其一端抵靠在马镫状部件640的底部,另一端抵靠在短杆610上,也就是说,弹性刀片644为用于弹性恢复马镫状部件640位置的一部件。
第二连接端部62具有一钳合装置621,用于将第二连接端部62钳合于短杆610上。由于短杆610同时固定于第一连接端部60上,因此钳合装置621可将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进行固定。钳合装置621包括三个与调节螺钉642平行设置的紧固螺钉620,所述三个紧固螺钉620分别插入形成于所述中空套筒顶壁的三个通孔内。在通过所述各通孔后,紧固螺钉620还分别螺入形成于一钳紧板622上的三个内螺纹623中。紧固螺钉可与上述用于调节连杆6长度的调节螺钉642设置于同一侧,从而使得该调整操作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在钳合板622的下方还设置有一承载刀片624,因此,在被螺紧时,承载紧固螺钉620可产生作用于承载刀片624上的向下压力。承载刀片624由高强度钢制成,以防止引起短杆610走形。如图3所示,在短杆610下方还设置有一卷边板626,用于将短杆610夹持固定,螺紧紧固螺钉620可使得由卷边板626和承载刀片624形成的装置夹紧。
第一连接端部60还具有平行于连杆6的轴线X6延伸的一分离程度指示器66,所述分离程度指示器66包括在第一连接端部60的两凸缘600之间处横向固定于连杆6的一外壳660。外壳660包含一探指662,所述探指朝外的方向上设置有垂直于轴线X6且平行于轴线Y6的一销体664。所述探指662一端抵靠于弹簧668上,另一端抵靠所述垫片646的一曲体部648。销体664经标有刻度的一狭槽666突出于外壳660之外,使得能够测量所述探指662相对于外壳660的移动。
图3和图4分别为连杆6处于长度缩短状态和分离状态的示意图。在调整连杆6的长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松开紧固螺钉620,以将短杆610从第二连接端部62上拆离,随即将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相互拆离。由于所述提综机构T的结构特点,在紧固螺钉620被松开后,由于重力的作用,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仍抵靠于马镫状部件640上。
为了提升综框14的高度,应该增加连杆6的长度,例如,使连杆从图3所示状态过渡到图4所示状态。为此,需要将调节螺钉642螺入垫片646的内螺纹643内。由于螺钉642紧抵短杆610,使得短杆无法沿Y642轴线方向相对螺钉642平移。因此,随着螺钉的逐步螺进,垫片646逐渐朝图3和图4中的上方方向移动,即朝远离短杆610的方向移动。由于垫片646固定于马镫状部件640上,因此马镫状部件也相对于短杆610朝螺钉642的方向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马镫状部件640的移动方向平行于轴线Y6,即垂直于铰接点83和84的中心轴线X3和X4所在的平面P34。此外,马镫状部件还推抵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向后移动。具体而言,由于切割面650和652的倾斜度分别与倾斜面612和630的倾斜度相吻合,通过所述切割面650和652传递的纵向作用力,使得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在轴线X6的方向上相互远离。切割面650和652的作用相当于外推面,而马镫状部件640则相当于将螺钉642螺紧所产生的横向作用力转化为纵向作用力的一嵌榫。由此可见,此结构相当于一个嵌榫结构。所述横向作用力如图3中箭头F4所示,而施加于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的纵向作用力则分别如箭头F5和F6所示。马镫状部件640的上移运动意味着弹性刀片644被逐步压缩,继而所述弹性刀片644产生一个施加于短杆610上的向上弹力。
在马镫状部件640的沿平行于轴线Y6方向的移动过程中,其同时也相对于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作沿平行于轴线X6方向的移动。也就是说,相对于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马镫状部件640可在平面P6内,同时沿轴线X6和Y6移动。
在实际应用中,当倾斜角A650和A652为28度且马镫状部件640的横向移动幅度为11.3mm时,连杆6的长度L6的调整量可达12mm。当三臂曲柄8上铰接点84和82的中心轴线至铰接点86的中心轴线X8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0mm和200mm时,对于处在经纱层交汇处的综框14,连杆6的长度每增加6mm,可将综框的高度提升8mm。
相反地,为了降低综框14的高度,操作员需要将调节螺钉642从马镫状部件640上旋松。该旋松操作使得调节螺钉642停止向短杆610施加横向作用力。但是,对于如图1所示的提综机构T,综框1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向连杆6施加一个持续的压力,该压力沿连杆6的纵向轴线X6施加,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在此趋势的作用下,倾斜面612和630分别持续推挤马镫状部件640的切割面650和652。
由于调节螺钉642被松开,马镫状部件640不再被短杆610约束,从而使得马镫状部件可在平行于轴线Y6的方向上自由移动。由于倾斜面612和630与马镫状部件的切割面650和652相匹配,使得第一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上的压力转化为对马镫状部件640的一横向作用力。各个斜面612,630,650,652均具有相对轴线Y6向上汇聚的趋势。因此,马镫状部件640便向下移动直至调节螺钉642接触到短杆610。如此,调节螺钉642与短杆610不断的接触。由此可见,只凭综框的重力作用便可简单实现马镫状部件640的移动,而无须借助弹性刀片644的弹性力。
但是,如果当所述提综机构的结构无法通过综框重力产生对连杆6的压力时,只凭松开调节螺钉642将无法实现马镫状部件640的移动。此时,便需借助弹性刀片644使得马镫状部件640向下移动。具体而言,在连杆6处于分开状态,即图4所示状态时,弹性刀片644被横向压缩。因此,当旋松调节螺钉642后,短杆610所受的唯一作用力即为弹性刀片644的弹性回复力。由于短杆610在横向上无法移动,弹性刀片644便推动马镫状部件640下移,即朝远离调节螺钉642的方向移动。由此可见,弹性刀片644实际起到使马镫状部件640回复至其下方位置的弹性回复装置的作用。马镫状部件的下移会在倾斜表面650和612之间以及倾斜表面630和652之间产生空隙。此时,需要手动推动第一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使其相互靠近。
通过使用弹性刀片644,即使在所述两个连接端部不向该马镫状部件施加任何作用力的情况下,也可保证调节螺钉642和短杆610的相互接触。特别地,当两连接端部60和62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保证马镫状部件和短杆610的相互接触。因此,本发明连杆6适用于任何结构的提综机构。
当综框14被调节至适宜的高度后,操作员还需进一步旋紧紧固螺钉620,以将第一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相互固定。紧固螺钉620被旋紧后,其将向短杆610上方的承载刀片624产生一个推力,从而加强了承载刀片624和卷边板626对短杆610的钳固力。同时,所述推力通过产生一个扭矩来阻止调节螺钉642在使用过程中松脱移位。通过调节马镫状部件640在垂直于所述两铰接点中心轴所形成平面的一轴上的位置,可使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相互分离以及推近一所需的距离值,使得分离装置64成为了连杆6的长度L6的调节装置。
在长度L6被调整后,可以通过指示器66获知该调整距离的相关信息。具体而言,在马镫状部件640的移动过程中,垫片646的曲体部648以及弹簧668同时作用于探指662。在连杆6长度被缩短的过程中,探指662被推向抵抗弹簧668弹力的方向。同时,探指662上的销钉664在刻度狭槽666内移动,通过观察销钉664所指示的刻度的变化,便可测出所述连杆长度的缩短量。与此相反,在两连接端部分离的过程中,弹簧668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而舒展,从而将探指662推向垫片646的曲体部648的方向。通过探指662的移动,带动销钉664在狭槽666内移动,便可读取所述两连接端部的分开程度。
图6至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至第四实施例,其中,和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元素具有相同的作用且采用相同的标号标注。此外,下文着重描述这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图6所示为与图2至图4所示分离度指示器66不同的分离度指示器66'。在此实施例中,分离度指示器66'由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上的两个曲形簧片661和663组成,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之间的分离程度可直接由两个曲形簧片661和663之间的分离程度测量出来。
图7所示第三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连杆6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杆6'不包括马镫状部件,而是通过设置于第一连接端部60'的短杆610'来调整长度。所述短杆610'包括位于其前端的一表面614',该表面614'的法线N614'延伸于短杆610'外的部分与连杆6'的纵向轴线X6相互倾斜成一夹角A614'。法线N614'处于和第一实施例定义的同样的连杆平面P6中,且第一连接端部60'通过某种方式(未图示)固定于短杆610'上。沿连杆6'的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的轴线X6方向设置的分离装置64'包括一螺钉642,其沿垂直于轴线X6的横向方向,螺入形成于钳紧板622'上的内螺纹643'中。其中,钳紧板622'固定于第二连接端部62'上,所述螺钉642抵靠于短杆610'的倾斜表面614'上。因此,在此实施例中,螺钉642构成了作用于短杆610'的倾斜表面614'的推抵部件。与第一实施例类似,钳紧板622'上设置的紧固螺钉620和承载刀片624相互作用可使短杆610'钳紧。因此,钳紧板622'不但用于连杆长度的调整,还用于短杆的固定。当旋紧螺钉642时,其将向短杆610'的倾斜表面614'施加一横向作用力F7,通过倾斜表面614',该作用力转化为一纵向作用力F8并使短杆610'后移。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短杆移动前,需要先保证钳紧板622'和卷边板626尚未将短杆610'钳紧,换言之,钳紧板622'处于允许短杆610'相对于第二连接端部62'沿连杆的纵向轴线滑动的位置。由于短杆610'固定于第一连接端部60'上,因此可实现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之间的相对移动。旋松螺钉642以后,便可实现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再次互相接近。当连杆6'作为图1所示提综机构T的操作杆使用时,第一连接端部和第二连接端部可只在综框的重力作用下实现相互靠近,所述相互靠近持续发生在螺钉642的旋松过程中。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的连杆6"与上述各实施例的连杆的不同之处在于沿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轴线X6设置的分离装置64"。螺钉642抵靠于一角榫632上。该角榫632具有一前端面634,其倾斜方式与第一连接端部60"的短杆610"的斜面614"相匹配。因此可知,此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嵌榫结构。角榫632上形成用于接合螺钉642端部的一凹孔636。所述凹孔636包括一环槽637,其内可容纳设置于接合螺钉642下端部周围的一弹性挡圈638。通过该结构使得角榫632只能沿轴线Y642在接合螺钉642和角榫632之间作平移运动。如图7所示,端面614"的法线N614"延伸于短杆610"外的部分与轴线X6形成的夹角以及端面634的法线N634延伸于角榫632外的部分与轴线X6形成的夹角分别标注为A614"以及A634。夹角A614"和夹角A634具有相同大小,且其大小可完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夹角大小相等。法线N614"处于和第一实施例定义的同样的平面P6中。
通过旋紧螺钉642而产生的施加于角榫632上的横向作用力F9通过端面634和614"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角榫632转化为施加于短杆610"上的纵向作用力F10。与连杆6'的情况相类似,通过调整短杆610"的钳紧状态可使得短杆610"沿连杆的纵向方向滑动,从而实现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之间的彼此远离。此外,连杆6"包括一钳紧板622"同时用于连杆长度的调整和短杆的固定,钳紧板622"上具有用于螺钉642螺入的内螺纹643",钳紧板622"还包括垂直于连杆6"的轴线方向横向延伸的一舌板623,所述舌板623用于引导角榫632在平行于轴线Y642的方向上运动。和第一实施例相似,当连杆6"的长度被调整后,便可通过操作钳紧装置621使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相互固定。
在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调节螺钉642和角榫632的运动方向均垂直于由设置在相应连杆末端的各铰接点的中心轴所形成的一平面上。此平面等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平面P34。
在以上各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中,调节螺钉642相对于连杆6的横轴Y6倾斜约为30度的一角度。此特征可提高调节螺钉的易操作性。但是,其缺点在于,与调节螺钉642垂直于连杆6的轴线X6设置的结构相比,此实施例需要增加调节螺钉642的旋转圈数才能达到相同的分离效果。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可使用其他普通纺机配件代替多臂机2。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所述长度可变连杆6不连接于开口装置2的输出端,而是连接于提综机构T的其它部位,例如,连杆直接与综框连接。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一替代实施例中,所述两连接端部中只有一个具有一倾斜端面以及马镫状部件640也只具有一个倾斜端面,同样可实现两连接端60和62之间的分离。此实施例连杆的长度的调整范围为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一半。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垫片646通过卡入方式固定于马镫状部件640上。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分离装置64不包括弹性刀片644。
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各实施例及其替代实施例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而成的新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连杆(6;6’;6”),具有两个轴线相互平行的铰接点(83,84)且用于将一开口装置(2)的一输出臂(4)的摇动运动传递至一织机(M)的一综框(14)上,所述连杆包括:
第一连接端部(60;60’;60”),连接于第一铰接点(83)且固定于一纵向短杆(610;610’;610”)上;
第二连接端部(62;62’;62”),连接于第二铰接点(84)且包括用于钳合所述短杆的一钳合装置(621),所述钳合装置可从连杆的一侧进行操作;以及
一分离装置(64;64’;64”),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沿该连杆的一纵向轴线(X6)相互分离,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装置(64;64’;64”)包括抵靠于一倾斜面(612;630;614’;614”)上的一推抵部件(640;642;632),且所述倾斜面的法线(N612;N630;N614’;N614”)位于垂直于两铰接点(83,84)的轴线的一平面(P6)内,且倾斜于该连杆的所述纵向轴线(X6);以及
所述推抵部件(640;642;632)能够在垂直于包含所述两铰接点(83,84)的轴线(X3,X4)的一平面(P34)的一方向(Y6)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612;630;614’;614”)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60,62)中的至少一个上,或形成于所述短杆(610’;610”)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法线(N612;N630;N614’;N614”)延伸于所述倾斜面(612;630;614’;614”)外的部分与该连杆的所述纵向轴线(X6)形成20度至50度范围内的一倾斜角(A612;A630;A614’;A6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614’;614”)形成于所述短杆(610’;610”)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抵部件为抵靠于所述短杆(610”)的倾斜面(614”)上的一角榫(63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抵部件为一调节螺钉(642)。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抵部件为插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60)和第二连接端部(62)之间的一马镫状部件(640),所述马镫状部件具有沿平行于该连杆的所述纵向轴线(X6)方向延伸且围绕在所述短杆(610)外的一开口(V64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镫状部件(640)包括至少一个抵推面(612,630),且所述抵推面的法线(N612,N630)倾斜于该连杆(6)的所述纵向轴线(X6)。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镫状部件(640)包括一调节螺钉(642),所述调节螺钉能够使该马镫状部件(640)在垂直于包含所述两铰接点(83,84)的轴线(X3,X4)的平面(P34)的所述方向(Y6)上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镫状部件(640)包括一弹性回复装置(644),用于对该马镫状部件(640)施加与所述调节螺钉(642)相反的作用力。
11.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64;64’;64”)以及用于钳合所述短杆(610;610’;610”)的钳合装置(621)可从该连杆的同一侧进行操作。
12.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6;6’;6”)具有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60,62;60’,62’;60”,62”)沿纵向轴线(X6)的分离程度的一装置(66;66’)。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60;62)沿纵向轴线(X6)的分离程度的装置(66)作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其中一个(60)以及所述分离装置(64)之间。
14.一种织机(M),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杆(6;6’;6”)。
CN201410062085.6A 2013-02-25 2014-02-24 用于织机的连杆及包括该连杆的织机 Active CN104005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351641 2013-02-25
FR1351641A FR3002546B1 (fr) 2013-02-25 2013-02-25 Bielle appartenant a un metier a tisser et metier a tisser comprenant cette biel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5140A CN104005140A (zh) 2014-08-27
CN104005140B true CN104005140B (zh) 2017-05-10

Family

ID=48521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2085.6A Active CN104005140B (zh) 2013-02-25 2014-02-24 用于织机的连杆及包括该连杆的织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73620B2 (zh)
EP (1) EP2770094B1 (zh)
JP (1) JP6285206B2 (zh)
CN (1) CN104005140B (zh)
BR (1) BR102014003767B1 (zh)
FR (1) FR3002546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18679B1 (de) * 2016-05-31 2018-11-15 Avl List Gmbh Pleuelstange mit Schiebekeil für eine Hubkolbenmaschine, Hubkolbenmaschine und Fahrzeug mit einer Hubkolbenmaschine
WO2020001784A1 (en) * 2018-06-29 2020-01-02 Picanol Connecting rod for a drive mechanism for a harness frame
DE102019215750A1 (de) * 2019-10-14 2021-04-15 Otto Bihl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Einstellbare Koppel für Werkzeuge der Stanz- und Umformtechnik
EP3868934A1 (en) * 2020-02-20 2021-08-25 Picanol Connecting rod for a drive mechanism for a harness frame
US11719381B2 (en) * 2020-10-05 2023-08-08 Asyst Technologies L.L.C. Adjustable linkage arm
EP4015849A1 (en) * 2020-12-21 2022-06-22 BSH Hausgeräte GmbH Rotational vibration dampening device and a laundry care appliance comprising the rotational vibration dampening device
FR3121152B1 (fr) * 2021-03-24 2024-05-03 Staubli Sa Ets Mécanisme de tirage pour la commande de cadres de lisses d’un métier à tisser et métier à tisser comprenant un tel mécanism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2279A (en) * 1979-01-09 1982-06-01 Staeubli Ltd. Connecting rod between the heddle frame of a weaving machine and the heddle frame actuating device of the shed-forming machine which controls same
DE8205220U1 (de) * 1982-02-25 1982-06-03 Maschinenfabrik Carl Zangs Ag, 4150 Krefeld Klemmvorrichtung
DE8226364U1 (de) * 1982-09-18 1982-11-11 Maschinenfabrik Carl Zangs Ag, 4150 Krefeld Klemmvorrichtung
CN1032226C (zh) * 1992-06-11 1996-07-03 尤沃彼基奥尼工业机械股份公司 织机中多臂机和综框控制杆的曲柄杠杆之间的改进型可调连杆
US6457897B1 (en) * 1999-09-02 2002-10-01 Montaplast Gmbh Variable-length connecting element
CN1950553A (zh) * 2004-05-06 2007-04-18 施托布利法韦日公司 梭口形成机构和安装有该机构的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23989A (de) * 1970-09-25 1972-06-15 Staeubli Ag Justiereinrichtung im Verbindungsweg zwischen einer Fachbildungsvorrichtung und einem Schaft oder einer Litze
CH581722A5 (zh) * 1974-08-12 1976-11-15 Sulzer Ag
CH621159A5 (zh) * 1977-07-20 1981-01-15 Staeubli Ag
DE3234685C1 (de) * 1982-09-18 1983-11-03 Maschinenfabrik Carl Zangs Ag, 4150 Krefeld Klemmvorrichtung
FR2617204B1 (fr) * 1987-06-26 1989-10-27 Staubli Sa Ets Dispositif pour l'accouplement des cadres de lisses aux elements de transmission d'une mecanique pour la formation de la foule
DE4427127C1 (de) * 1994-07-30 1995-07-06 Dornier Gmbh Lindauer Schraubverbindung, insbesondere für Schaftgestänge von Webmaschinen
FR2734610B1 (fr) 1995-05-24 1997-07-04 Staubli Sa Ets Agrafe reglable pour l'assemblage pivotant des bras oscillants d'une mecanique d'armure avec les bielles d'attaque du systeme de tirage
FR2776307B1 (fr) * 1998-03-19 2000-06-23 Staubli Sa Ets Mecanisme de tirage pour mecanique d'armure et metier a tisser comprenant un tel mecanisme de tirage
DE10111017B4 (de) * 2001-03-07 2006-02-02 Lindauer Dornier Gmbh Antrieb für die Webschäfte einer Webmaschine
DE102004062367A1 (de) * 2004-12-13 2006-06-22 Picanol N.V. Übertragungsstange
FR2913079B1 (fr) * 2007-02-22 2010-01-01 Staubli Sa Ets Roulement pour metier a tisser avec cavite de lubrification et systeme de tirage de metier a tisser comprenant un tel roulement
FR3003623B1 (fr) * 2013-03-22 2015-04-24 Staubli Sa Ets Dispositif de raccord, et raccord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2279A (en) * 1979-01-09 1982-06-01 Staeubli Ltd. Connecting rod between the heddle frame of a weaving machine and the heddle frame actuating device of the shed-forming machine which controls same
DE8205220U1 (de) * 1982-02-25 1982-06-03 Maschinenfabrik Carl Zangs Ag, 4150 Krefeld Klemmvorrichtung
DE8226364U1 (de) * 1982-09-18 1982-11-11 Maschinenfabrik Carl Zangs Ag, 4150 Krefeld Klemmvorrichtung
CN1032226C (zh) * 1992-06-11 1996-07-03 尤沃彼基奥尼工业机械股份公司 织机中多臂机和综框控制杆的曲柄杠杆之间的改进型可调连杆
US6457897B1 (en) * 1999-09-02 2002-10-01 Montaplast Gmbh Variable-length connecting element
CN1950553A (zh) * 2004-05-06 2007-04-18 施托布利法韦日公司 梭口形成机构和安装有该机构的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38526A1 (en) 2014-08-28
BR102014003767A2 (pt) 2018-02-14
FR3002546A1 (fr) 2014-08-29
FR3002546B1 (fr) 2015-08-14
EP2770094A1 (fr) 2014-08-27
JP6285206B2 (ja) 2018-02-28
US8973620B2 (en) 2015-03-10
JP2014163031A (ja) 2014-09-08
EP2770094B1 (fr) 2017-10-18
BR102014003767B1 (pt) 2021-10-13
BR102014003767A8 (pt) 2021-08-17
CN104005140A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5140B (zh) 用于织机的连杆及包括该连杆的织机
CN107020241B (zh) 敲击型机械筛
CA2644086A1 (en)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eno fabric
CN108362554A (zh) 一种带有轴向拉伸功能的三点弯曲振动疲劳装置
CN100591821C (zh) 具有新型角连接器的综框
CN101725767B (zh) 同轴式恒力弹簧支吊架
CN101718163A (zh) 窗、门等的卸载装置
AT513625A4 (de) Wiegevorrichtung für einen Parzellenmähdrescher
CN105334017A (zh) 电动工具旋转冲击测试机和控制系统
CN112049890B (zh) 一种可平衡横向弯矩的桥梁防落梁装置
CN207700390U (zh) 一种吊顶转换层与网架球的连接结构
CN106289958A (zh) 用于c型梁的力学性能测试夹具
CN108202819A (zh) 一种调节车把的装置
EP1736579B1 (de) Webschaft
CN205380295U (zh) 一种连杆定位钻模
CN206258256U (zh) 一种叉车操控系统的试验台架
CN205394315U (zh) 多曲柄长连杆大力钳
CN2729111Y (zh) 纺纱机可调式下销子
US6143A (en) Improvement in weaversj temples
US5355634A (en) Tool holder unit for a robot
CN211871456U (zh)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除氧器安装定位装置
CN209162633U (zh) 市政桥梁用道桥伸缩缝结构
JPS6336377B2 (zh)
US1852072A (en) Lifter rod for shuttle drop boxes
US1797046A (en) Loom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