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1302B - 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1302B
CN103991302B CN201410055216.8A CN201410055216A CN103991302B CN 103991302 B CN103991302 B CN 103991302B CN 201410055216 A CN201410055216 A CN 201410055216A CN 103991302 B CN103991302 B CN 1039913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layer
ink receiving
recording medium
inorganic particle
bind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52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1302A (zh
Inventor
汤本真也
仁藤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91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1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1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13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18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inorganic additives, e.g. pigments, c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1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discontinuous layer, i.e. formed of separate pieces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6Intermediat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8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4Both sides of a layer or material are treated, e.g. co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42Multiple imag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36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tural gums, of proteins, e.g. gelatins, or of macromolecular carbohydrates, e.g. cellul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54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vinyl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63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51Intermediate layer is 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93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includ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10T428/24967Absolute thicknesses specifi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记录介质依次包括基材和包括第一墨接收层和第二墨接收层的墨接收层。第一墨接收层包含含有氧化铝和二氧化硅颗粒的第一无机颗粒和第一粘结剂。第一墨接收层中,第一粘结剂与第一无机颗粒的质量比为0.13-0.33,并且氧化铝颗粒与二氧化硅颗粒的质量比为0.43-2.33。第二墨接收层包含第二无机颗粒和第二粘结剂。第二粘结剂与第二无机颗粒的质量比为0.05-0.30。第二墨接收层具有2μm-10μm的厚度,并且墨接收层的总厚度为10μm-30μm。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特别是随着对照片书和相册增长的需要,喷墨记录技术被应用于商业印刷领域。照片书和相册通常为通过将记录有图像或其它信息的各记录介质折叠成两半,并且将折叠的介质粘结到一起制得的中心折叠形式。此类照片书或相册的制作中,当各自折叠记录图像的介质时,图像易于沿折叠线开裂(这种现象以下称为折叠裂纹)。因此,商业印刷领域中使用的记录介质除了记录介质通常需要的特性如当进行高速记录时显示高的墨吸收性和提供高的对记录图像的显色性的特性外,还需要具有高的耐折叠裂纹性(以下称为耐折叠裂纹性)。
防止记录介质表面的裂纹的方法之一为提高记录介质的柔软性。日本专利特开2004-237485、2001-096898和2008-183807公开了提高记录介质的柔软性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4-237485公开了一种包括包含树脂乳液的墨接收层的记录介质。树脂乳液在墨接收层中形成微细孔隙(pore),从而提高记录介质的柔软性。日本专利特开2001-096898中公开的记录介质中,将包含水溶性树脂的下部支持层设置在基材与墨接收层之间以提高记录介质的柔软性。日本专利特开2008-183807公开了包括在基材与墨接收层之间的包含具有50℃以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树脂的中间层的记录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墨吸收性并且当记录图像时显示高显色性,以及高的耐折叠裂纹性的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依次包括基材和包括第一墨接收层和第二墨接收层的墨接收层的记录介质。第一墨接收层包含含有氧化铝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的第一无机颗粒,和第一粘结剂。第一墨接收层中第一粘结剂与第一无机颗粒的质量比为0.13以上且0.33以下,并且第一墨接收层中氧化铝颗粒与二氧化硅颗粒的质量比为0.43以上且2.33以下。第二墨接收层包含第二无机颗粒和第二粘结剂。第二墨接收层中第二粘结剂与第二无机颗粒的质量比为0.05以上且0.30以下。第二墨接收层具有2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厚度,并且墨接收层的总厚度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
参考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记录介质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示例性实施方案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以上引用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提高记录介质的柔软性的技术使得仅用于处理记录介质时形成的折痕,如从专利文献中的实施例(在任意一个实施例中在记录介质围绕圆柱状的棒卷绕的状态下评价柔软性)中的描述很清楚的。换言之,这些技术没有考虑到在制造照片书或相册的过程中折叠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情况。
实际上,本发明人在以上引用的公开的记录介质中形成了折叠线。结果,在记录介质的图像中观察到沿折叠线的白线。因此,日本专利特开2004-237485、2001-096898和2008-183807中公开的记录介质不显示充分的耐折叠裂纹性。
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沿记录图像的介质的折叠线的白线为没有吸收墨的白底,如通过除去已吸收墨的部分或通过在该部分中开裂而露出的部分基材或邻近基材的部分墨接收层。从而,本发明人认为不仅通过如在已知的方法中提高记录介质的柔软性,而且通过施加至记录介质的物质使得即使当折叠裂纹发生时也难以看到白底,可降低白线的发生。
为了使白底难以看到,本发明人将目光投向有意产生一般认为是本领域中的技术问题的薄雾(haze)的技术。本文中提到的术语“薄雾”指看到的图像犹如用雾覆盖的现象。本发明人通过他们的研究发现,通过组合使用作为无机颗粒的氧化铝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可产生薄雾。这可能是因为氧化铝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并且因为光通过由这些无机颗粒的聚集形成的孔隙而散射。此外,发现当记录介质折叠时所述孔隙缓和设置在记录介质上的应力,因此提高记录介质的柔软性。
然后,本发明人发现,在墨接收层中使用以特定比例的氧化铝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铝颗粒与二氧化硅颗粒的质量比:0.43-2.33)和以与无机颗粒的特定比例的粘结剂(粘结剂与无机颗粒的质量比:0.13-0.33)是有效的。当满足这些条件时,粘结剂和通过氧化铝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的组合使用形成的孔隙协同作用以缓和通过折叠记录介质设置的应力和产生薄雾,因此,获得的记录介质可显示增强的耐折叠裂纹性和高墨吸收性。
然而,对于仅包括一层墨接收层的记录介质,虽然改善了记录介质的耐折叠裂纹性和墨吸收性,但是记录介质上记录的图像不具有令人满意的显色性。这可能是因为如上所述产生的薄雾使看到的图像犹如用雾覆盖。
因此,本发明人在上述墨接收层(第一墨接收层)上形成另一具有特定特征的墨接收层(第二墨接收层),并且发现改善了记录图像的显色性和记录介质的耐折叠裂纹性。此记录介质中,第二墨接收层快速吸收墨以保持墨中的着色材料,并且第二墨接收层下面的第一墨接收层产生薄雾。这是当从上部观察时在图像下产生薄雾的结构,并且,因此,该结构可防止薄雾的不利影响劣化记录图像的显色性。以下将描述第二墨接收层的特征。
本发明人通过他们的研究发现,第二墨接收层需要以相对于无机颗粒(以下称为第二无机颗粒以区别第一墨接收层中的第一无机颗粒)的特定比例包含粘结剂(以下称为第二粘结剂以区别第一墨接收层中的第一粘结剂)使得第二粘结剂的含量低于第二无机颗粒的含量(第二粘结剂与第二无机颗粒的质量比为0.05-0.30),并且需要具有2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厚度。
如果第二墨接收层中第二粘结剂的含量与第二无机颗粒的含量的比例为大于0.30,则记录介质显示低的墨吸收性。
如果第二墨接收层中第二粘结剂的含量与第二无机颗粒的含量的比例为小于0.05,则墨接收层的涂布易于开裂并且导致不均一的墨接收层。因此,第二墨接收层不能产生增加记录图像的显色性的效果。
另外,如果第二墨接收层的厚度为小于2μm,则第二墨接收层易于受到从第一墨接收层产生的薄雾的影响,并且记录图像显示低的显色性。相反,如果第二墨接收层的厚度大于10μm,则第一墨接收层不能有效地产生缓和通过折叠记录介质设置的应力的效果,并且导致低的耐折叠裂纹性。
此外,本发明人发现墨接收层的总厚度还可影响记录介质的耐折叠裂纹性。更具体地,对于以特定比例包含特定材料的墨接收层,随着墨接收层的厚度增加,折叠裂纹的发生降低。然而,一旦折叠裂纹发生,裂纹的宽度(白线的宽度)增大,因此白底变得易于可见。
因此,除了上述条件外,通过控制第一墨接收层和第二墨接收层的总厚度至相对小的厚度如10μm-30μm,在维持记录介质的墨吸收性和记录图像的显色性的同时,通过折叠开裂产生的裂纹很可能不可见。因此,记录介质的耐折叠裂纹性可进一步提高。
如上所述,记录介质的各组分或构件的协同作用产生如期望的有利效果。
记录介质
本发明实施方案的记录介质依次包括基材、第一墨接收层和第二墨接收层。参考图1描述记录介质的示例性结构。图1中显示的记录介质包括基材1、第一墨接收层2和第二墨接收层3。图1中显示的实施方案中,记录介质可预期用于喷墨记录。将描述记录介质的各组分。
基材
基材可由原纸组成,或可包括原纸和树脂层(用树脂涂布的原纸)。实施方案中,基材包括原纸和树脂层是有利的。通过用树脂涂布原纸,提高记录介质的柔软性以改善耐折叠裂纹性,并且,此外,降低水从墨至基材的渗透以抑制起皱。尽管基材可以仅在形成墨接收层的基材的表面上设置有树脂层,但是用树脂层涂布基材的两面是有利的。
原纸主要由木浆制成,并且可任选地包含合成浆如聚丙烯,或者合成纤维如尼龙或聚酯。示例的木浆包括阔叶树漂白牛皮纸浆(LBKP)、阔叶树漂白亚硫酸盐纸浆(LBSP)、针叶树漂白牛皮纸浆(NBKP)、针叶树漂白亚硫酸盐纸浆(NBSP)、阔叶树溶解纸浆(LDP)、针叶树溶解纸浆(NDP)、阔叶树未漂白牛皮纸浆(LUKP)和针叶树未漂白牛皮纸浆(NUKP)。这些木浆可单独或组合使用。包含短纤维成分的LBKP、NBSP、LBSP、NDP和LDP是有利的。纯化学浆如硫酸盐浆或亚硫酸盐浆也是有利的。漂白以增强白色度的纸浆也是有利的。如果需要,原纸可进一步包含施胶剂、白色颜料、纸力增强剂、荧光增白剂、水分保持剂、分散剂或软化剂。
原纸具有优选50g/m2以上且250g/m2以下,并且更优选70g/m2以上且200g/m2以下的基重。原纸的厚度可以为50μm以上且350μm以下。造纸时或造纸后原纸可通过压光而平滑化。JISP8118中规定的原纸的密度优选为0.6g/cm3以上且1.2g/cm3以下。JISP8143中规定的原纸的刚度优选为20g以上且200g以下。另外,JISP8113中规定的原纸的pH优选为5以上且9以下。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如果基材包括树脂层,则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且40μm以下。更优选,其为8μm以上且35μm以下。通过以下过程测定本文中提到的树脂层的厚度。首先,用切片机将记录介质切开以露出截面,并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该截面。在任意地选择的100个以上的点测量截面的厚度,并且将测得的厚度的平均值定义为树脂层的厚度。以相同的方式可测定其它层的厚度。
树脂层可由热塑性树脂制成。
热塑性树脂的实例包括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硅酮树脂、聚烯烃树脂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其中,聚烯烃树脂是有利的。本文中提到的聚烯烃树脂指使用烯烃作为单体的聚合物。更具体地,聚烯烃树脂可以为包括如乙烯、丙烯和异丁烯等一种以上的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烯烃树脂可以为单一的化合物或包括两种以上的聚烯烃。聚烯烃中,聚乙烯是有利的。聚乙烯可以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层可包含白色颜料、荧光增白剂或群青以调整不透明度、白色度或色调。特别地,白色颜料在增强记录介质的不透明度方面是有效的。白色颜料可以为金红石型或锐钛矿型的氧化钛。
墨接收层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记录介质从基材依次包括称作第一墨接收层和第二墨接收层的至少两层墨接收层。另一墨接收层可设置在基材与第一墨接收层之间、第一墨接收层与第二墨接收层之间或第二墨接收层上。可选择地,墨接收层可设置在基材的两侧。各墨接收层可通过在基材上涂布墨接收层用涂布液而形成。
包括第一和第二墨接收层的墨接收层的总厚度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本文中提到的墨接收层的总厚度指记录介质的所有墨接收层的厚度的总和。第一墨接收层的厚度可以为5μm以上且28μm以下。第二墨接收层的厚度如上所述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
此外,从实现具有高耐折叠裂纹性的记录介质的观点,第二墨接收层的厚度为第一墨接收层的厚度的两倍以下。
现在将描述墨接收层的材料。
第一墨接收层
(1)无机颗粒
第一墨接收层包含作为无机颗粒(第一无机颗粒)的氧化铝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二者。
第一墨接收层的无机颗粒的含量可以为50质量%以上且88质量%以下,并且优选为65质量%以上且86质量%以下。
(1-1)氧化铝颗粒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本文中提到的氧化铝颗粒指包含氧化铝的颗粒。更具体地,氧化铝颗粒可以为水合氧化铝或通过气相法生产的氧化铝(以下称为气相法氧化铝)的颗粒。第一墨接收层优选包含选自水合氧化铝和气相法氧化铝的至少一种。
(1-1-1)水合氧化铝
水合氧化铝可通过以下通式(X)表示:Al2O3-n(OH)2n·mH2O(n表示0、1、2或3,m表示0-10、优选0-5的数,并且m和n不同时设定为0)。通式(X)中,mH2O表示通常不参与晶格形成的可脱离水相,并且m不必需为整数。另外,通过加热水合氧化铝m可达到0。
水合氧化铝可通过已知的方法制造。更具体地,水合氧化铝可通过烃氧基铝的水解、通过铝酸钠的水解、或通过将硫酸铝或氯化铝的水溶液添加至铝酸钠水溶液中以中和铝酸钠溶液而制造。
水合氧化铝依赖于热处理的温度可以为无定形的或可具有三水铝石型或勃姆石型的晶体结构。水合氧化铝的晶体结构可通过X射线衍射法来分析。实施方案中使用的水合氧化铝可以为无定形的或勃姆石型。水合氧化铝的实例包括日本专利特开7-232473、8-132731、9-66664和9-76628中公开的水合氧化铝,以及商购可得的水合氧化铝如Disperal系列HP10、HP14和HP18(各自由Sasol制造)。这些类型的水合氧化铝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通过BET法测定的水合氧化铝颗粒的比表面积优选为100m2/g以上且200m2/g以下,更优选125m2/g以上且190m2/g以下。BET法中,将具有已知尺寸的分子或离子吸附至试样的表面,并且由吸附的分子或离子的量计算试样的比表面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使用氮气用于吸附分子或离子。
水合氧化铝的颗粒可具有平板状形状。平板状水合氧化铝颗粒可具有3.0以上且10以下的平均径厚比(averageaspectratio)。该径厚比指平板状水合氧化铝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与水合氧化铝颗粒的平均厚度的比例。该平均厚度为通过电子显微镜任意地选择的10个水合氧化铝颗粒的数均厚度。另外,平板状颗粒的粒径可以为最小粒径与最大粒径的比例为0.60以上且1.0以下。
(1-1-2)通过气相法制造的氧化铝(气相法氧化铝)
气相法氧化铝可以为γ-氧化铝、α-氧化铝、δ-氧化铝、θ-氧化铝或χ-氧化铝。从图像的光学浓度和墨吸收性的观点,可有利地使用γ-氧化铝。气相法氧化铝的实例包括AEROXIDE系列AluC、Alu130和Alu65(各自由EVONIK制造)。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通过BET法测量的气相法氧化铝颗粒的比表面积可以为50m2/g以上且优选80m2/g以上。另外,其可以为150m2/g以下并且优选120m2/g以下。
气相法氧化铝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可以为5nm以上且优选11nm以上。另外,其可以为30nm以下且优选15nm以下。
(1-1-3)抗絮凝酸(deflocculatingacid)
实施方案中使用的水合氧化铝颗粒可以分散在墨接收层用涂布液中,由此可以以分散液的形式使用。对于分散氧化铝颗粒,可使用抗絮凝酸。抗絮凝酸可以为由以下通式(Y):R-SO3H表示的磺酸。
通式(Y)中,R表示氢、具有1-3个碳数的烷基或具有1-3个碳数的烯基,并且R可以用氧基、卤素原子、烷氧基或酰基取代。
此类磺酸可使记录图像的渗出最小。抗絮凝酸与氧化铝颗粒的比例可以为1.0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并且优选1.3质量%以上且1.6质量%以下。
(1-2)二氧化硅颗粒
本文中提到的二氧化硅颗粒指包含二氧化硅的颗粒。更具体地,二氧化硅颗粒可以为通过气相法或湿法制造的二氧化硅的颗粒。实施方案中使用的第一墨接收层可包含通过气相法制造的二氧化硅(以下称为气相法二氧化硅)或通过湿法制造的二氧化硅(以下称为湿法二氧化硅)的至少一种。
可在墨接收层中使用的二氧化硅根据制造方法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湿法二氧化硅和干法(气相法)二氧化硅。已知的湿法中,硅酸盐通过酸分解成活性二氧化硅,并且将活性二氧化硅聚合至适当的程度然后通过聚集而沉降以获得水合二氧化硅。一次颗粒可以单分散状态存在的湿法二氧化硅称为胶体二氧化硅。已知的干法(气相法)中,通过卤化硅的高温气相水解(火焰水解),或在电炉中通过电弧用焦炭将硅砂加热还原并且蒸发,并且用空气氧化蒸发的气相的方法(电弧法)制造无水二氧化硅。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气相法二氧化硅是有利的。
气相法二氧化硅颗粒具有特别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可显示高的墨吸收性。此外,由于气相法二氧化硅具有低的折射率,其可将透明性赋予墨接收层,因此,记录图像显示良好的显色性。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实例包括AEROSIL(由NipponAerosil制造)和ReolosilQS系列(由Tokuyama制造)。
通过BET法测定的气相法二氧化硅颗粒的比表面积可以为50m2/g以上且400m2/g以下,并且优选200m2/g以上且350m2/g以下。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可将气相法二氧化硅分散在墨接收层用涂布液中,由此可以分散液的形式使用。分散液中的气相法二氧化硅颗粒可具有5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粒径。分散液中的气相法二氧化硅的粒径可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量。
(1-3)氧化铝颗粒与二氧化硅颗粒的质量比
如上所述,实施方案的第一墨接收层中,氧化铝颗粒与二氧化硅颗粒的质量比为0.43以上且2.33以下。优选,其为0.67以上且1.50以下。
(2)粘结剂
第一墨接收层包含粘结剂(第一粘结剂)。术语粘结剂指可将无机颗粒粘结到一起以形成涂膜的材料。
粘结剂的实例包括淀粉衍生物,如氧化淀粉、醚化淀粉和磷酸酯化淀粉;纤维素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酪蛋白、明胶、大豆蛋白、聚乙烯醇(PVA)及其衍生物;共轭聚合物胶乳,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马来酸酐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类聚合物胶乳,如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乙烯基聚合物胶乳,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具有如上述聚合物的羧基等官能团的单体的官能团改性的聚合物胶乳;通过用阳离子基团将上述聚合物阳离子化制得的产物;通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上述任意的聚合物的表面阳离子化制得的产物;在阳离子性聚乙烯醇的存在下通过聚合任意的上述聚合物制造的、具有分布有聚乙烯醇分子的表面的聚合物;在阳离子性胶体颗粒悬浮的分散液中通过聚合任意的上述聚合物制造的、具有分布有阳离子性胶体颗粒的表面的聚合物;热固化合成树脂,如三聚氰胺树脂和脲醛树脂;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和共聚物,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其它合成树脂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以及醇酸树脂。这些粘结剂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这些粘结剂中,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是有利的。示例的聚乙烯醇衍生物包括阳离子改性的聚乙烯醇、阴离子改性的聚乙烯醇、硅烷醇改性的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缩醛。
聚乙烯醇可通过使聚乙酸乙烯酯皂化来合成。聚乙烯醇的皂化度可以为80摩尔%以上且100摩尔%以下,并且优选85摩尔%以上且100摩尔%以下。皂化度表示通过皂化反应生成的羟基与通过使聚乙酸乙烯酯皂化生成的聚乙烯醇的摩尔量的比例。以下描述中,皂化度指通过JISK6726中规定的方法测量的值。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可以为1,500以上且5,000以下,并且优选2,000以上且5,000以下。本文中提到的平均聚合度为通过JISK6726中规定的方法测量的值。
为了制备墨接收层用涂布液,期望以水溶液的形式使用聚乙烯醇或其衍生物。在此情况下,水溶液中的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衍生物的含量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墨接收层中,第一粘结剂与第一无机颗粒的质量比为0.13以上且0.33以下。优选,其为0.15以上且0.28以下。
(3)交联剂
第一墨接收层可包含交联剂。交联剂的实例包括醛系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异氰酸酯系化合物、锆系化合物、酰胺系化合物、铝系化合物和硼酸化合物及其盐。这些交联剂可单独或组合使用。特别地,当将聚乙烯醇或其衍生物用作粘结剂时,有利地使用硼酸化合物或其盐。
硼酸化合物包括原硼酸(H3BO3)、偏硼酸((HBO2)n)和连二硼酸(H4B2O4)。硼酸化合物的盐可以为任意的上述含氧酸的水溶性盐。硼酸化合物的盐的实例包括碱金属盐,如原硼酸钠和原硼酸钾;碱土金属盐,如原硼酸镁和原硼酸钙;和铵盐。这些化合物中,从涂布液的经时稳定性和防止裂纹的发生的效果的观点,原硼酸是有利的。
要使用的交联剂的量可根据制造条件和其它因素适当地控制。第一墨接收层中交联剂与第一粘结剂的质量比可以为0.01以上且0.1以下。
(4)其它添加剂
第一墨接收层可进一步包含其它添加剂。此类添加剂的实例包括pH调节剂、增稠剂、流动性改进剂、消泡剂、抑泡剂、表面活性剂、脱模剂、渗透剂、着色颜料、着色染料、荧光增白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防腐剂、杀菌剂、耐水添加剂、染料固色剂、固化剂和耐候材料。
第二墨接收层
(1)无机颗粒
第二墨接收层包含无机颗粒(第二无机颗粒)。第二墨接收层中使用的颗粒除了氧化铝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外,还包括二氧化钛、沸石、高岭土、滑石、水滑石、氧化锌、氢氧化锌、硅酸铝、硅酸钙、硅酸镁、氧化锆和氢氧化锆的颗粒。这些类型的无机颗粒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具有可吸附墨的高多孔结构的氧化铝颗粒或二氧化硅颗粒,可有利地用作第二墨接收层的无机颗粒。第二无机颗粒的物理性质除了以下描述的那些外,可与第一无机颗粒相同。
如果第二无机颗粒包括二氧化硅颗粒和氧化铝颗粒二者,则二氧化硅颗粒与氧化铝颗粒的比例可以在0:100-20:80的范围内或80:20-100:0的范围内。
第二墨接收层中的第二无机颗粒的含量可以为55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并且优选65质量%以上且96质量%以下。
用于形成第二墨接收层而施涂的第二无机颗粒的量优选2g/m2以上且10g/m2以下。通过施涂此量的第二无机颗粒,可容易给出第二墨接收层合适的厚度。
(2)粘结剂
第二墨接收层包含粘结剂(第二粘结剂)。可在第一墨接收层中使用的粘结剂可用作第二粘结剂。除了以下描述的那些外,第二粘结剂的物理性质与第一粘结剂相同。
如上所述,第二墨接收层中,第二粘结剂与第二无机颗粒的质量比为0.05以上且0.30以下。如果第二无机颗粒由氧化铝颗粒组成,则第二粘结剂与氧化铝颗粒的质量比可以为0.05以上且0.10以下。如果第二无机颗粒由二氧化硅颗粒组成,则第二粘结剂与二氧化硅颗粒的质量比可以为0.15以上且0.30以下。
(3)交联剂
第二墨接收层可包含交联剂。可在第一墨接收层中使用的交联剂可用于第二墨接收层中。
待使用的交联剂的量可根据制造条件和其它因素适当地控制。第二墨接收层中交联剂与第二粘结剂的质量比可以为0.05以上且0.30以下。
(4)其它添加剂
第二墨接收层可进一步包含其它添加剂。更具体地,如可在第一墨接收层中使用的那些提到的添加剂也可用于第二墨接收层。
制造记录介质的方法
尽管本实施方案的记录介质可通过任意方法制造而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可包括制备墨接收层用涂布液,并且将墨接收层用涂布液施涂至基材。现在将描述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基材的制备
基材的原纸可通过一般的造纸方法来制备。示例的造纸机包括长网造纸机、圆网造纸机、鼓式造纸机和夹网造纸机(twin-wiremachine)。原纸在造纸时或造纸后可通过施加热和压力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表面的平滑性。表面处理可通过如机器压光或超级压光等压光而进行。
为了在原纸上形成树脂层,即,为了用树脂涂布原纸,可采用熔融挤出、湿式层压或干式层压。通过将熔融树脂挤出至原纸的任一侧或两侧来涂布原纸的熔融挤出是有利的。例如,广泛使用将输送的原纸和从挤出模具挤出的树脂片在轧辊(niproller)与冷却辊之间的辊隙点相互接触,并用辊隙按压使得用树脂涂布原纸的称作挤出涂布法的方法。如果树脂层通过熔融挤出而形成,则可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原纸与树脂层之间的粘着。可通过用硫酸和铬酸的混合溶液的酸蚀刻、气体火焰处理、紫外线曝光、电晕放电、辉光放电或烷基钛酸酯涂布或者其它锚固涂布进行预处理。这些预处理技术中,电晕放电处理是有利的。
墨接收层的形成
墨接收层可通过以下过程在基材上形成。首先,制备墨接收层用涂布液。然后,将涂布液施涂于基材然后干燥以获得记录介质。实施方案中,制备第一墨接收层用涂布液和第二墨接收层用涂布液。首先可将第一墨接收层用涂布液施涂至基材,接着干燥,然后施涂第二墨接收层用涂布液。可选择地,可通过同时多层涂布技术同时施涂两种墨接收层用涂布液。特别地,滑珠涂布法、滑动帘式涂布法和其它能够同时多层涂布的涂布法生产性高,因此是有利的。施涂时,可加热涂布液。为了干燥涂层,可使用如直线隧道式干燥机、拱式干燥机、空气循环干燥机或正弦曲线气浮式干燥机等热风干燥机,或者可使用如红外线干燥机、加热干燥机或微波干燥机等任意其它干燥机。
实施例
参考实施例和比较例将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说明,“份”以质量计。
记录介质的制备
基材的制备
通过将80.00份具有450mL加拿大标准游离度的LBKP、20.00份具有480mL加拿大标准游离度的NBKP、0.60份阳离子化淀粉、10.00份重质碳酸钙、15.00份轻质碳酸钙、0.10份烷基烯酮二聚体和0.03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混合,并且将水添加至混合物以具有3.0质量%的固成分来制备纸料。随后,用长网造纸机使用纸料进行造纸,然后三段湿式压制并且用多滚筒干燥机干燥。然后,以使得干燥后的固成分为1.0g/m2将获得的纸张用氧化淀粉的水溶液浸渍并且用施胶压榨机干燥。然后将纸张通过机器压光来平滑以获得产生170g/m2的基重、100s的Stockigt施胶度、50s的透气度、30s的Bekk平滑度和11.0mN的Gurley刚度的100μm厚的原纸。随后,将包含70份低密度聚乙烯、20份高密度聚乙烯和10份氧化钛的树脂组合物施涂至原纸的一侧使得干燥后的涂布量为25g/m2。将用该树脂组合物涂布的原纸的该侧用作上侧。随后,将包含50份低密度聚乙烯和50份高密度聚乙烯的树脂组合物施涂至原纸的另一侧使得干燥后的涂布量为25g/m2,由此获得基材。
记录介质的制备
(1)无机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无机颗粒分散液A
将水合氧化铝DISPERALHP14(由Sasol制造)添加至离子交换水使得固成分为30质量%。随后,添加相对于100份水合氧化铝固成分为1.4份的甲磺酸,并且以给出27质量%的水合氧化铝固成分的量进一步添加离子交换水以获得无机颗粒分散液A。
无机颗粒分散液B
将气相法二氧化硅EROSIL300(由EVONIK制造)添加至离子交换水中使得固成分为22质量%。随后,将5质量%的阳离子聚合物SHALLOLDC902P(由Dai-ichiKogyoSeiyaku制造)添加至气相法二氧化硅的液体中,随后搅拌。然后,以给出18质量%的二氧化硅固成分的量进一步添加离子交换水以获得无机颗粒分散液B。
无机颗粒分散液C
将气相法氧化铝AEROXIDEAluC(由EVONIK制造)添加至离子交换水中使得固成分为26质量%。随后,添加相对于100份水合氧化铝固成分为1.5份的甲磺酸,并且以给出23质量%的水合氧化铝固成分的量进一步添加离子交换水以获得无机颗粒分散液C。
无机颗粒分散液D
将胶体二氧化硅SNOWTEXAK-L(由NissanChemicalIndustries制造)添加至离子交换水中使得胶体二氧化硅的固成分为20质量%,由此制备无机颗粒分散液D。
(2)第一墨接收层用涂布液的制备
将以上制备的无机颗粒分散液混合以制备各自具有表1中所示的氧化铝颗粒与二氧化硅颗粒的比例的第一无机颗粒分散液混合物。随后,将任意的获得的无机颗粒分散液混合物、聚乙烯醇的水溶液(PVA235(由Kuraray制造)的8质量%的水溶液,聚合度:3,500,皂化度:88摩尔%)和硼酸的水溶液(硼酸含量:3质量%)以表1中显示的比例混合。由此,制得第一墨接收层用涂布液。
表1
第一墨接收层用涂布液的组成
(3)第二墨接收层用涂布液的制备
将选自以上制备的无机颗粒分散液的第二无机颗粒分散液、聚乙烯醇的水溶液(PVA235(由Kuraray制造)的8质量%的水溶液,聚合度:3,500,皂化度:88摩尔%)和硼酸的水溶液(硼酸含量:3质量%)以表2中显示的比例混合以获得第二墨接收层用涂布液。
表2
第二墨接收层用涂布液的组成
(4)记录介质的制备
记录介质1-38
用滑动模具将任意的第一墨接收层用涂布液(温度:40℃)和任意的第二墨接收层用涂布液(温度:40℃)同时施涂在以上制备的基材上,使得可依次形成第一墨接收层和第二墨接收层。将获得的纸张用40℃温风干燥以获得记录介质。
进行该施涂使得各涂膜或涂层可具有表3中显示的厚度。记录介质24的墨接收层开裂。由于没有制得期望的记录介质,因此在以下所述的评价中不评价记录介质24。
表3
记录介质的条件
记录介质39
参考日本专利特开2008-183807中公开的实施例8制备记录介质39。
记录介质40
参考日本专利特开2005-104028中公开的实施例4制备记录介质40。
评价
各评价中,A和B表示结果为良好的水平,和C表示结果为不可接受的水平。为了记录以下评价用图像,使用具有墨盒BCI-321(由CANONKABUSHIKIKAISHA制造)的喷墨记录设备PIXUSMP990(由CANONKABUSHIKIKAISHA制造)。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进行记录。在喷墨记录设备的使用中,将以在600dpi×600dpi的分辨率下将大约11ng的墨滴施涂于1/600英寸×1/600英寸的单位区域的方式进行的记录任务定义为100%。
耐折叠裂纹性
使用上述喷墨记录设备以200%的记录任务在以上制备的各记录介质上形成黑色实心图像。将记录介质在实心图像内侧折叠成两部分,并且用压力机在500kg的载荷下按压5分钟以形成折叠线。在折叠线处将记录介质重复打开并关闭20次,然后通过目视观察折叠线评价耐折叠裂纹性。评价结果显示在表4中。
A:在折叠线处几乎观察不到白线。
B:在折叠线处在一定程度上观察到白线,但是几乎看不见。
C:在折叠线处观察到清晰的白线。
墨吸收性
使用上述喷墨记录设备以300%的记录任务在以上制备的各记录介质上形成绿色实心图像。通过目视观察绿色实心图像评价记录介质的墨吸收性。评价标准如下,并且评价结果显示在表4中。
A:图像中几乎观察不到颜色不均匀。
B:一定程度上观察到颜色不均匀,但是几乎看不见。
C:清晰地观察到颜色不均匀。
图像的显色性
使用上述喷墨记录设备以200%的记录任务在以上制备的各记录介质上形成黑色实心图像。通过用光学反射浓度计(530分光浓度计,由X-Rite制造)测量实心图像的光学浓度来评价显色性。评价标准如下,并且评价结果显示在表4中。
A:光学浓度≥2.1
B:1.9≤光学浓度<2.1
C:光学浓度<1.9
表4
评价结果
尽管在图像的显色性方面实施例20和21都评价为B,但是认为实施例20的显色性高于实施例21的显色性,因为实施例20的光学浓度略高于实施例21的光学浓度。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记录介质可显示令人满意的墨吸收性和耐折叠裂纹性,并且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显示高显色性。
虽然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已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致包含所有此类改进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4)

1.一种记录介质,其包括:
基材;和
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上的第一墨接收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墨接收层上的第二墨接收层的墨接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接收层包含含有氧化铝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的第一无机颗粒以及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一粘结剂与所述第一无机颗粒的质量比为0.13以上且0.33以下、且所述氧化铝颗粒与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质量比为0.43以上且2.33以下,所述第二墨接收层包含第二无机颗粒和第二粘结剂,所述第二粘结剂与所述第二无机颗粒的质量比为0.05以上且0.30以下,所述第二墨接收层具有2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厚度,所述墨接收层具有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总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第一墨接收层中所述氧化铝颗粒与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质量比为0.67以上且1.5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第一墨接收层进一步包含交联剂,并且所述交联剂与所述第一粘结剂的质量比为0.01以上且0.1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第二墨接收层具有所述第一墨接收层的厚度的两倍以下的厚度。
CN201410055216.8A 2013-02-19 2014-02-18 记录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13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0121 2013-02-19
JP2013030121A JP2014159111A (ja) 2013-02-19 2013-02-19 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1302A CN103991302A (zh) 2014-08-20
CN103991302B true CN103991302B (zh) 2016-06-01

Family

ID=50071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521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1302B (zh) 2013-02-19 2014-02-18 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06477B2 (zh)
EP (1) EP2767408B1 (zh)
JP (1) JP2014159111A (zh)
CN (1) CN1039913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291989T3 (pl) 2015-05-04 2020-01-31 Flint Group Germany Gmbh Płyta do druku tamponowego dająca się grawerować laserem
CN105818561A (zh) * 2015-05-27 2016-08-03 中山市有道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用信息记录片材
CN108349270B (zh) * 2015-12-10 2020-04-2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涂覆的印刷介质
JP6900222B2 (ja) * 2016-04-08 2021-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6898A (ja) * 1999-09-28 2001-04-10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JP2004237485A (ja) * 2003-02-04 2004-08-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717332A (zh) * 2002-11-27 2006-01-04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材料
JP2008183807A (ja) * 2007-01-30 2008-08-14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32736A (zh) * 2011-02-10 2012-08-15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4350B2 (ja) 1993-04-28 1998-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被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この被記録媒体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印字物及びアルミナ水和物の分散物
JP2883299B2 (ja) 1994-09-16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その製造方法、被記録媒体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921786B2 (ja) 1995-05-01 1999-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該媒体の製造方法、該媒体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921787B2 (ja) 1995-06-23 1999-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US6465086B1 (en) * 1997-05-15 2002-10-15 Oji Paper Co., Ltd. Ink jet recording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DE60119799T2 (de) * 2000-01-28 2007-04-26 Oji Paper Co., Lt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material
JP4298894B2 (ja) * 2000-06-09 2009-07-22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媒体
JPWO2002034541A1 (ja) * 2000-10-24 2004-03-0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材料
US20040152819A1 (en) * 2003-01-10 2004-08-05 Cuch Simon R. Glossy ink jet recording materials
JP2005104028A (ja) * 2003-09-30 2005-04-21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染顔両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JP5473679B2 (ja) * 2010-03-03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
JP5804731B2 (ja) * 2010-04-20 2015-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JP5501315B2 (ja) * 2010-10-18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6898A (ja) * 1999-09-28 2001-04-10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CN1717332A (zh) * 2002-11-27 2006-01-04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材料
JP2004237485A (ja) * 2003-02-04 2004-08-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83807A (ja) * 2007-01-30 2008-08-14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32736A (zh) * 2011-02-10 2012-08-15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67408A3 (en) 2016-05-18
JP2014159111A (ja) 2014-09-04
US20140234559A1 (en) 2014-08-21
EP2767408B1 (en) 2017-11-22
EP2767408A2 (en) 2014-08-20
CN103991302A (zh) 2014-08-20
US8906477B2 (en) 2014-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1302B (zh) 记录介质
CN103507463B (zh) 记录介质
CN104553425A (zh) 记录介质
CN103568617B (zh) 记录介质
CN105437809B (zh) 记录介质
CN103223796B (zh) 记录介质
CN103507465B (zh) 记录介质和图像记录方法
EP3000610B1 (en) Recording medium
CN104553424A (zh) 记录介质和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JP6661315B2 (ja) 記録媒体
CN104339909B (zh) 记录介质
JP2023065866A (ja) 記録媒体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3722927B (zh) 记录介质
JP2019209514A (ja) 記録媒体
JP2019081325A (ja) 記録媒体
JP2014159109A (ja) 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