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6865B - 成像设备和用于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和用于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86865B CN103986865B CN201410044541.4A CN201410044541A CN103986865B CN 103986865 B CN103986865 B CN 103986865B CN 201410044541 A CN201410044541 A CN 201410044541A CN 103986865 B CN103986865 B CN 1039868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ion
- focusing
- auto
- subject
- ima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该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单元,被配置成拍摄被摄体的图像;AF区域设定单元,被配置成设定在成像区域中设置的AF区域,AF区域用于确定对被摄体的自动对焦的对焦位置;以及AF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AF区域控制自动对焦。当使用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时,AF区域设定单元再次将AF区域设定于成像区域的中央。
Description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2月13日提出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3-02533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合并于此。
背景技术
本技术涉及成像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可靠地识别期望的被摄体作为跟踪目标的成像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近年来,诸如数字单透镜反射相机和紧凑型数字相机之类的数字静物相机得到广泛应用。
一部分数字静物相机具有识别并跟踪被摄体的功能。作为用于识别跟踪目标的方法之一,跟踪功能使用自动对焦(也将被称为“AF”),并将对焦的被摄体识别为跟踪目标。
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可以使用自动对焦使得被摄体的脸保持对准来执行跟踪功能的成像设备(例如参见JP2010-186004A)。
一些数字静物相机具有选择在进行自动对焦时使用的、在拍摄区域中设置的距离测量区域(将被称为“AF”区域)的功能。例如,本文中可以选择:使用多个AF区域的“宽AF”,使用多个AF区域但是不均匀地将多个AF区域放置于成像区域的顶部、底部、右边、左边或中央的“分区(zone)AF”,只使用特定区域的“局部AF”,或只使用成像区域的中央的“中央固定AF”。
发明内容
当通过自动对焦而变得对焦的被摄体被识别为跟踪目标时,要求可靠地使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变得对焦。然而,当在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前面有障碍物、或在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附近有具有更高对比度的对象时,除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以外的障碍物或对象一般在使用宽AF的情况下变得对焦,其中宽AF使用多个AF区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用户实际期望拍摄的被摄体以外的对象被识别为跟踪目标。因此,寻求准确地使得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变得对焦并正确地识别跟踪目标的技术。
鉴于这样的情况,提出了本技术,并且可以可靠地将期望的被摄体识别为跟踪目标。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单元,被配置成拍摄被摄体的图像;AF区域设定单元,被配置成设定在成像区域中设置的AF区域,所述AF区域用于确定对所述被摄体的自动对焦的对焦位置;以及AF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AF区域控制所述自动对焦。当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时,所述AF区域设定单元再次将所述AF区域设定于所述成像区域的中央。
当布置在所述成像区域中的给定位置处的多个AF区域被设定为 AF区域时,所述AF区域设定单元可以再次将所述AF区域设定于所述中央。
所述AF区域设定单元可以再次将所述AF区域设定于布置在所述中央的给定位置处的所述多个AF区域。
所述AF区域设定单元可以再次将所述AF区域设定于布置在所述中央的给定位置处的一个AF区域。
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被配置成识别作为所述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的被摄体识别单元。所述AF区域设定单元可以根据所述被摄体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再次设定所述AF区域。
成像设备可以是独立设备,或者也可以是包括在单个设备中的内部块。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对应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成像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由所述成像设备设定成像区域中设置的AF区域,所述AF区域用于确定对所述被摄体的自动对焦的对焦位置;由所述成像设备根据所述AF区域控制所述自动对焦;以及当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时,由所述成像设备再次将所述AF区域设定于所述成像区域的中央。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可以可靠地将期望的被摄体识别为跟踪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应用了本技术的数字静物相机的配置的图;
图2是用于描述跟踪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描述第一AF区域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描述第二AF区域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宽区域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中央固定区域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分区中央区域的具体示例的图;以及
图8是示出计算机的配置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并省略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数字静物相机的配置示例>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应用了本技术的数字静物相机的配置的图。
数字静物相机10例如是数字单透镜反射相机或数字紧凑型相机,它将通过固态图像传感器拍摄的拍摄图像记录为数字信号形式的图像数据。
数字静物相机10包括透镜单元11、图像传感器12、信号处理单元13、显示控制单元14、显示单元15、被摄体识别单元16、被摄体跟踪单元17、AF区域设定单元18、AF控制单元19、图像压缩单元 20、控制单元21和操作单元22。根据需要,记录有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的记录介质30被附连到数字静物相机10。
图像传感器12包括诸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之类的固态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12接收经由透镜单元11入射的来自被摄体的光,并执行光电转换。图像传感器12根据接收到的光的量,将模拟图像信号提供到信号处理单元13。
信号处理单元13对来自图像传感器12的模拟图像信号施加诸如放大之类的模拟信号处理,并进一步对作为结果的图像信号执行模拟/ 数字(A/D)转换。信号处理单元13还对通过A/D转换获得的数字信号形式的图像数据施加诸如噪声去除处理之类的数字信号处理,并将作为结果的图像数据提供到显示控制单元14、被摄体识别单元16和图像压缩单元20。
显示控制单元14使得显示单元15显示对应于来自信号处理单元 13的图像数据的拍摄图像。显示单元15例如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ELD)。
除了来自信号处理单元13的图像数据之外,还向被摄体识别单元16提供来自AF控制单元19的指示对被摄体的自动对焦的对焦位置的信息(将被称为“对焦位置信息”)。例如,对焦位置信息包括标识对焦位置的、指示图像传感器12上的位置的信息。
被摄体识别单元16根据来自AF控制单元19的对焦位置信息,将存在于拍摄图像中的对焦位置处的被摄体(对象)识别为跟踪目标,并提取其特征量。被摄体识别单元16向被摄体跟踪单元17提供指示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的结果的、诸如跟踪目标的特征量的信息(将被称为“跟踪目标信息”)。
被摄体跟踪单元17根据来自被摄体识别单元16的跟踪目标信息,对拍摄图像中存在的跟踪目标执行跟踪处理。例如,被摄体识别单元 16在跟踪处理中与被摄体跟踪单元17协作,以便识别周期性地从信号处理单元13输出的拍摄图像中存在的跟踪目标,以及根据周期性地作为跟踪目标信息获取的跟踪目标的特征量,获取关于拍摄图像上的跟踪目标的位置的信息。
被摄体跟踪单元17根据作为跟踪处理的结果获取的位置信息,向显示控制单元14提供指示由具有预定形状并叠加在拍摄图像中的跟踪目标上的帧表示的叠加位置的信息(将被称为“跟踪帧信息”)。
除了来自信号处理单元13的图像数据之外,还向显示控制单元 14提供来自被摄体跟踪单元17的跟踪帧信息。显示控制单元14根据来自被摄体跟踪单元17的跟踪帧信息,将跟踪帧叠加在拍摄图像上。结果,显示单元15显示叠加的跟踪帧,使得跟踪帧跟随拍摄图像上的跟踪目标被摄体。
被摄体跟踪单元17根据跟踪处理的结果,向AF区域设定单元 18提供指示跟踪目标的状态的信息(将被称为“跟踪状态信息”)。跟踪状态信息包括指示是否识别了跟踪目标的信息。
AF区域设定单元18设定用于确定对被摄体的自动对焦的对焦位置的AF区域。这里,设定自动对焦起作用的根据诸如上述“宽AF”、“分区AF”、“局部AF”和“中央固定AF”之类的范围的AF区域。
在选择宽AF的情况下的AF区域、在选择分区AF的情况下的 AF区域、在选择局部AF的情况下的AF区域、以及在选择中央固定 AF的情况下的AF区域将分别被称为“宽区域”、“分区区域”、“局部区域”和“中央固定区域”。成像区域中的分区区域的中央分区区域将被称为“分区中央区域”。
当根据来自被摄体跟踪单元17的跟踪状态信息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时,AF区域设定单元18还再次将AF区域设定于中央固定区域或分区中央区域。当根据来自被摄体跟踪单元17的跟踪状态信息识别了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时,AF区域设定单元18还再次将AF区域设定于宽区域。
AF区域设定单元18向AF控制单元19提供关于设定的(再次设定的)AF区域的信息(将被称为“AF区域信息”)。
AF控制单元19通过根据来自AF区域设定单元18的AF区域信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布置在透镜单元11内的透镜组的对焦透镜,使得被摄体变得对焦。AF控制单元19还向被摄体识别单元16提供指示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的对焦位置的对焦位置信息。
图像压缩单元20在控制单元21的控制下,根据预定的压缩方案,例如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方案,压缩来自信号处理单元13的图像数据。图像压缩单元20将经过压缩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30 上。记录介质30是诸如存储器卡之类的记录介质,并且容易地、可分离地附连到数字静物相机10。
控制单元21控制数字静物相机10中的每个单元的操作。控制单元21还根据来自操作单元22的信号执行各种处理。
操作单元22对应于各种按钮、开关等等,例如快门按钮、变焦按钮、模式转盘、电源开关和用于操作数字静物相机10上设置的设定屏幕的操作按钮。当操作按钮等时,操作单元22根据相应的操作,向控制单元21提供信号。
图像传感器12接收经由透镜单元11入射的来自被摄体的光,执行光电转换,并在如上所述配置的数字静物相机10中输出作为结果的模拟图像信号。由图像传感器12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单元13,以便模拟图像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形式的图像数据,并提供给显示控制单元14。结果,显示单元15将拍摄图像显示为实况视图图像。
此后,当用户操作快门按钮时,将根据操作的信号从操作单元22 提供到控制单元21。当向控制单元21提供根据对快门按钮的操作的信号时,控制单元21控制信号处理单元13和图像压缩单元20按照 JPEG方案压缩已执行了A/D转换的图像数据,并将作为结果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30上。
如上文所描述的,进行所谓的拍摄。
数字静物相机10还具有自动对焦功能。AF控制单元19使得数字静物照相机10通过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布置在透镜单元11内的对焦透镜,自动地使得被摄体变得对焦。数字静物相机10还具有使用自动对焦的跟踪功能。相应地,数字静物相机10可以执行捕获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的跟踪操作,并且使得被摄体保持对焦。接下来,将描述由数字静物相机10执行的跟踪处理。
<跟踪处理>
图2是用于描述由图1中所示出的数字静物相机10执行的跟踪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控制单元21判断用户是否将跟踪功能设定为活动。如果在步骤S11判断跟踪功能是活动的,则处理转到步骤S12。如果跟踪功能不是活动的,则不执行图2中所示出的跟踪处理,并且处理结束。
在步骤S12,控制单元21根据来自操作单元22的信号,判断是否指定了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执行预定操作指定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该预定操作例如是在观察显示在显示单元15上的作为实况视图图像的拍摄图像的同时,在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对焦的情况下半按快门按钮按。在AF控制时使用的AF区域信息由AF区域设定单元18相应地设定。下面将参考图3和图4中所示出的流程图来描述详细的处理。
在步骤S12指定跟踪目标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3。
在步骤S13,被摄体识别单元16根据来自AF控制单元19的对焦位置信息,从拍摄图像中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并由用户指定的被摄体。
在步骤S14,被摄体跟踪单元17根据来自被摄体识别单元16的跟踪目标信息,执行跟踪拍摄图像中存在的跟踪目标的处理。例如,当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是某人的脸时,从拍摄图像中提取脸的器官中包括的特征点的特征量。相应地,根据特征量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人。
另外,还提出了各种技术作为识别诸如拍摄图像中包括的人之类的被摄体并且跟踪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的技术。可以采用这样的已知技术中的任一种以用于步骤S13和S14中的处理。
在步骤S15,AF控制单元19根据来自AF区域设定单元18的 AF区域信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布置在透镜单元11内的对焦透镜,从而使得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变得对焦。
在AF控制时使用的AF区域信息由AF区域设定单元18相应地设定。将参考图3和图4中所示出的流程图来描述详细处理。
在步骤S16,控制单元21判断是否完成跟踪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如果在步骤S16判断继续跟踪被摄体,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3,并重复后面的处理。
即,重复步骤S13到步骤S16中的处理,以便数字静物相机10 保持对焦于用户正在瞄准的被摄体,并且通过将跟踪帧叠加在作为实况视图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5上的拍摄图像上来执行跟踪操作,以便跟踪帧跟随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结果,用户可以通过确认作为实况视图图像显示的图像并且在获取了期望的拍摄图像时按下快门按钮,可靠地拍摄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
如果在步骤S16判断完成跟踪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则图2中所示出的跟踪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描述了跟踪处理。
<AF区域设定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由AF区域设定单元18执行的AF区域设定处理。(第一AF区域设定处理)
首先,将参考图3中所示出的流程图描述第一AF区域设定处理。在预定时间重复地执行AF区域设定处理,例如拍摄照片并执行跟踪处理。
在步骤S51,AF区域设定单元18在控制单元21的控制下判断用户是否将跟踪功能设定为活动。当在步骤S51判断跟踪功能是活动的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52。
在步骤S52,AF区域设定单元18根据来自被摄体跟踪单元17 的跟踪状态信息,判断是否识别了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
如果在步骤S52判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53。在步骤S53,AF区域设定单元18再次将AF区域设定于中央固定区域或分区中央区域。
即,如果除成像区域的中央处的区域以外的AF区域是活动的,则除成像区域的中央以外的AF区域变得对焦,尽管被摄体不在成像区域的中央处。在此情况下,当在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前面有障碍物时,非期望的对象可能在除中央以外的AF区域变得对焦。即,如果在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时除中央以外的AF区域是活动的,则除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以外的对象可能变得对焦,并且可能误识别跟踪目标。
相应地,当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时,再次将AF区域设定于中央固定区域。因此,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可以在成像区域的中央处的AF区域中变得对焦,而不管在被摄体前面的障碍物的存在。当在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附近有具有更高对比度的对象时,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可以在成像区域的中央处的AF区域中变得对焦,而不管该对象的存在。
如果再次将AF区域设定于分区中央区域而不是中央固定区域,则只有成像区域的中央处的AF区域被激活。相应地,即使在用户前面有障碍物或具有高对比度的对象,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在中央处的AF区域中变得对焦。
当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时,只有中央处的AF以此方式被激活,从而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可以可靠地被识别为跟踪目标,而不管其它对象在成像区域中的存在。
如果在步骤S52判断已经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54。在步骤S54,AF区域设定单元18再次将AF区域设定于宽区域。
即,在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的处理(例如,图2中所示出的步骤S11到步骤S12)之前,通过步骤S53中的处理再次将AF区域设定于中央固定区域或分区中央区域。同时,在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的处理(例如,图2中所示出的步骤S13到步骤S16)之后,通过步骤S54中的处理再次将AF区域设定于宽区域。
换言之,在执行跟踪操作的跟踪模式下以及在准备数字静物相机 10中的跟踪操作的跟踪准备模式下设定不同的AF区域。一旦开始了跟踪操作并且跟踪准备模式切换到跟踪模式,则AF区域固定。
如果在步骤S51判断跟踪功能不活动,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55。在此情况下,不执行图2中所示出的跟踪处理。相应地,在步骤S55, AF区域设定单元18将AF区域设定于由用户设定的AF区域。
例如,当用户设定宽AF时,将宽区域设定为AF区域。当设定中央固定AF时,将中央固定区域设定为AF区域。
当步骤S53、S54和S55中的任何处理设定AF区域时,图3中所示出的AF区域设定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描述了第一AF区域设定处理。
(第二AF区域设定处理)
当在第一AF区域设定处理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而不管自动对焦起作用的范围的设定时,只有成像区域的中央处的AF 区域被强制地激活。然而,也可根据是否激活中央处的AF区域来进行判断。接下来,将描述在将宽AF设定为第二AF设定处理时激活中央处的AF区域。
图4是用于描述第二AF区域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91,以与图3中所示出的步骤S51同样的方式,判断用户是否将跟踪功能设置为活动。如果跟踪功能被设定为活动,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2。
在步骤S92,AF区域设定单元18在控制单元21的控制下判断宽AF是否被设定为自动对焦。如果在步骤S92中判断宽AF被设定,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3。
在步骤S93,以与图3中所示出的步骤S52同样的方式,判断是否识别了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
如果在步骤S93判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4。在步骤S94,AF区域设定单元18将AF区域设定于中央固定区域或分区中央区域。结果,AF区域从宽区域变为中央固定区域或分区中央区域。
例如,成像区域中的多个AF区域的给定AF区域用于在宽AF 中对焦。然而,如果宽区域被设定为AF区域,则即使当被摄体不存在于成像区域的中央处时,给定AF区域也变得对焦。在此情况下,当在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前面有障碍物时,非期望的对象可能在多个AF区域中的任一个区域中变得对焦。即,当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并且设定了宽区域时,除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以外的对象可能变得对焦,并且也可能误识别跟踪目标。
相应地,当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时,再次将AF区域从宽区域设定于中央固定区域。结果,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可以在成像区域的中央处的AF区域中变得对焦,而不管在被摄体前面的障碍物的存在。类似地,当在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附近有具有更高对比度的对象时,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可以在成像区域的中央处的AF 区域中变得对焦,而不管这样的对象的存在。
如果再次将AF区域设定于分区中央区域而不是中央固定区域,则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如上文所描述的。
如果在步骤S93判断已经识别了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5。在步骤S95,AF区域设定单元18将AF区域设定于宽区域。结果,AF区域从中央固定区域或分区中央区域变为宽区域,并在执行跟踪处理时保持固定于宽区域。
如果在步骤S91判断跟踪功能不活动,或者如果在步骤S92判断没有设定宽AF,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6。在步骤S96,以与图3中所示出的步骤S55同样的方式,将AF区域设定于由用户设定的AF区域。即,如果设定了除宽AF以外的自动对焦,则将AF区域设定于由用户设定的AF区域。
如上所述,关于第二AF区域设定处理,描述了在设定宽AF的情况下只激活中央处的AF区域的处理。由于宽AF易于变得对焦,并被认为主要由初学者使用,因此对于初学者用户,只有中央处的AF 区域被激活,以便当初学者用户使用跟踪功能时可靠地跟踪期望的被摄体作为跟踪目标。相反,由于分区AF和局部AF被认为主要由有经验的用户使用,因此当有经验的用户使用跟踪功能时,用户的愿望被尊重。即,当跟踪被摄体没有被识别时,不是仅激活中央处的AF 区域。相反,用户可以使用用户设定的自动对焦来指定跟踪目标。
然而,上述第二AF区域设定处理只是示例。当设定了除宽AF 以外的诸如分区AF和局部AF之类的自动对焦时,可以仅激活成像区域的中央处的AF区域。
如上所述,描述了第二AF区域设定处理。
<AF区域的具体示例>
接下来,参考图5到图7,示出AF区域的具体示例。四边形固定图案表示图5到图7中的单个AF区域。
另外,能够检测多个点处的对焦状态的AF传感器(未示出)安装在数字静物相机10中。在示例中,示出了根据19个对焦状态检测点的AF区域。AF区域被分成三个组。AF区域可以分类到六个左边 AF区域(A1到A6)、七个中央AF区域(A7到A13)和六个右边 AF区域(A14到A19)。
(宽区域)
图5示出了宽区域的具体示例。如图5所示,宽区域包括四个左边AF区域(A2、和A4到A6)、七个中央AF区域(A7到A13)和四个右边AF区域(A14到A16、和A18)。布置在成像区域中的任意给定位置的15个AF区域中的任意给定AF区域用于在宽区域中对焦。相应地,如果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则除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以外的对象可能变得对焦。
(中央固定区域)
图6示出了中央固定区域的具体示例。中央固定区域只包括中央处的单个AF区域(A10)。只有布置在中央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单个 AF区域用于在中央固定区域中对焦。相应地,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可以在中央处的AF区域中变得对焦,而不管在被摄体前面的障碍物的存在。
(分区中央区域)
图7示出了分区中央区域的具体示例。例如,分区区域包括多个 AF区域,例如六个左边AF区域(A1到A6)、五个中央AF区域(A7、 A9到A11、和A13)和六个右边AF区域(A14到A19),它们不均匀地布置在顶部、底部、左边、右边或中央。如上所述,被示为图中所示的实线固定图案的分区区域的五个中央AF区域(A7、A9到A11、和A13)被称为分区中央区域。
布置在中央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5个AF区域中的任意给定AF 区域用于在分区中央区域中对焦。相应地,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可以在中央处的AF区域中变得对焦,而不管在被摄体前面的障碍物的存在。
如此,在中央固定区域(图6)和分区中央区域(图7)中,只有中央处的AF区域被激活,并且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可以在每个活动AF区域中变得对焦。然而,比较这两个区域,与分区中央区域相比,中央固定区域包括更少的在中央处的激活AF区域(只有布置在中央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单个AF区域被激活)。相应地,中央固定区域更少地受到存在于被摄体的前面的障碍物的影响。
相反,与中央固定区域相比,分区中央区域包括更多的激活AF 区域(布置在中央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多个AF区域被激活)。相应地,用户期望拍摄的被摄体可能变得对焦。
如此,优选的是,通过考虑效果来设定在中央处激活的AF区域。如果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则再次设定中央固定区域(图 6)或分区中央区域(图7)而不是宽区域(图5),以便期望的被摄体可以可靠地被识别为跟踪目标。
另外,如果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则各自被再次设定为 AF区域的中心固定区域和区域中心区只是示例。也可设定成像区域的中央中包括的其它区域。图5到图7中示出的AF区域可以显示在取景器(未示出)中,并且与拍摄图像一起显示在显示单元15上。
如上所述,描述了AF区域的具体示例。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当使用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被摄体时,可以通过再次将AF区域设定于成像区域的中央,可靠地识别期望的被摄体作为跟踪目标。
为了说明的方便,描述了获取用于实况视图显示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传感器与获取要记录在记录介质30上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传感器相同。然而,图像传感器还可以分开地配置。
虽然上文没有提及自动对焦的方案,但是可以采用各种方案,例如相位差AF、对比度AF及其组合。然而,如果采用了相位差AF,则要安装专门的AF传感器(未示出)。
数字静物相机被用作上文的描述中的示例。然而,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具有成像功能的诸如数字摄像机之类的其它成像设备。
<应用了本技术的计算机的描述>
上文所描述的处理序列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来执行。当通过软件来执行处理序列时,软件中所包括的程序安装计算机上。例如,计算机包括专用硬件中所包括的计算机或安装了各种程序并可以执行各种功能的通用个人计算机。
图8是示出利用程序来执行处理序列的计算机的硬件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中央处理单元(CPU)201、只读存储器(ROM)202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3通过计算机200中的总线204互连。
输入/输出接口205还连接到总线204。输入单元206、输出单元 207、记录单元208、通信单元209和驱动器210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 205。
例如,输入单元206包括键盘、鼠标以及麦克风。例如,输出单元207包括显示器以及扬声器。例如,记录单元208包括硬盘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通信单元209包括网络接口。驱动器210驱动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可移动介质211。
例如,在如上所述那样配置的计算机200中,CPU201经由输入 /输出接口205和总线204将存储在记录单元208中的程序加载到RAM 203中并执行程序,以便执行处理序列。
由计算机200(CPU201)执行的程序可以记录在可移动介质211 上并可以被提供,可移动介质211例如像封装介质那样配置。程序还可以经由诸如局域网、因特网和数字卫星广播之类的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来提供。
可移动介质211附连到计算机200中的驱动器210,以便程序可以经由输入/输出接口205安装在记录介质208中。程序还可以由通信单元209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接收,并可以安装在记录介质208 中。另外,程序还还可以预先安装在ROM202中或记录介质208中。
另外,由计算机200执行的程序可以是按本文中描述的时间顺序、并行地、或例如在程序被调用的必需时间执行处理的程序。
本文中,编写用于使得计算机200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的处理步骤不一定按流程图所描述的时间顺序来执行。处理步骤还包括并行地或分别地执行的处理(例如并行处理或通过对象进行的处理)。
程序可以由单个计算机来处理或由多个计算机分布式处理。也可以将程序传输到远程计算机,并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
本技术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及其他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更改,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内容的范围内即可。
例如,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采用云计算配置,其中,多个设备经由网络来共享单个功能,并彼此协同地执行处理。
流程图中所描述的相应的步骤可以不仅是由单个设备来执行,而且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享和执行。
此外,如果多个处理被包括在单个步骤中,则单个步骤中所包括的多个处理不仅可以由单个设备来执行,而且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享和执行。
另外,本技术还可被如下配置。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单元,被配置成拍摄被摄体的图像;
AF区域设定单元,被配置成设定在成像区域中设置的AF区域,所述AF区域用于确定对所述被摄体的自动对焦的对焦位置;以及
AF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AF区域控制所述自动对焦,
其中,当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时,所述AF区域设定单元再次将所述AF区域设定于所述成像区域的中央。
(2)根据(1)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当布置在所述成像区域中的给定位置处的多个AF区域被设定为AF区域时,所述AF区域设定单元再次将所述AF区域设定于所述中央。
(3)根据(2)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AF区域设定单元再次将所述AF区域设定于布置在所述中央的给定位置处的所述多个AF区域。
(4)根据(2)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AF区域设定单元再次将所述AF区域设定于布置在所述中心的给定位置处的一个AF区域。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被摄体识别单元,被配置成识别作为所述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
其中,所述AF区域设定单元根据所述被摄体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再次设定所述AF区域。
(6)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成像设备包括被配置成拍摄被摄体的图像的成像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由所述成像设备设定成像区域中设置的AF区域,所述AF区域用于确定对所述被摄体的自动对焦的对焦位置;
由所述成像设备根据所述AF区域控制所述自动对焦;以及
当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时,由所述成像设备再次将所述AF区域设定于所述成像区域的中央。
(7)一种程序,用于使得控制成像设备的计算机执行下列操作,所述成像设备包括被配置成拍摄被摄体的图像的成像单元:
设定成像区域中设置的AF区域,所述AF区域用于确定对所述被摄体的自动对焦的对焦位置;
根据所述AF区域控制所述自动对焦;以及
当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时,再次将所述AF区域设定于所述成像区域的中央。
Claims (10)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单元,被配置成拍摄被摄体的图像;
自动对焦区域设定单元,被配置成设定在成像区域中设置的自动对焦区域,所述自动对焦区域用于确定对所述被摄体的自动对焦的对焦位置;以及
自动对焦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自动对焦区域控制所述自动对焦,
其中,当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识别了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时,所述自动对焦区域设定单元将所述自动对焦区域设定于所述成像区域中的第一区域,以及
当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时,所述自动对焦区域设定单元再次将所述自动对焦区域设定于所述成像区域中的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布置在所述成像区域中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多个自动对焦区域中的任意给定自动对焦区域,以及
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布置在所述成像区域的中央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多个自动对焦区域中的任意给定自动对焦区域,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第二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左侧和右侧的自动对焦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自动对焦区域设定单元还被配置成:在判断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是否识别了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之前,判断宽自动对焦是否被设定,若判断为宽自动对焦被设定,则判断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是否识别了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布置在所述成像区域的中央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多个自动对焦区域中的任意给定的多于一个自动对焦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布置在所述成像区域的中央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多个自动对焦区域中的任意给定的一个自动对焦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被摄体识别单元,被配置成识别作为所述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
其中,所述自动对焦区域设定单元根据所述被摄体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再次设定所述自动对焦区域。
6.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成像设备包括被配置成拍摄被摄体的图像的成像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由所述成像设备设定成像区域中设置的自动对焦区域,所述自动对焦区域用于确定对所述被摄体的自动对焦的对焦位置;
由所述成像设备根据所述自动对焦区域控制所述自动对焦,
其中,当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识别了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时,所述成像设备将所述自动对焦区域设定于所述成像区域中的第一区域,以及
当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没有识别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时,所述成像设备再次将所述自动对焦区域设定于所述成像区域中的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布置在所述成像区域中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多个自动对焦区域中的任意给定自动对焦区域,以及
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布置在所述成像区域的中央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多个自动对焦区域中的任意给定自动对焦区域,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第二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左侧和右侧的自动对焦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其中,在判断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是否识别了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之前,所述成像设备判断宽自动对焦是否被设定,若判断为宽自动对焦被设定,则判断使用所述自动对焦在跟踪操作中是否识别了作为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布置在所述成像区域的中央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多个自动对焦区域中的任意给定的多于一个自动对焦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布置在所述成像区域的中央的任意给定位置处的多个自动对焦区域中的任意给定的一个自动对焦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成像设备识别作为所述跟踪目标的所述被摄体,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根据所述成像设备的识别结果,再次设定所述自动对焦区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25333A JP5949591B2 (ja) | 2013-02-13 | 2013-02-13 |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3-025333 | 2013-02-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86865A CN103986865A (zh) | 2014-08-13 |
CN103986865B true CN103986865B (zh) | 2019-07-16 |
Family
ID=51278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44541.4A Active CN103986865B (zh) | 2013-02-13 | 2014-02-07 | 成像设备和用于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226023A1 (zh) |
JP (1) | JP5949591B2 (zh) |
CN (1) | CN10398686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98134A (zh) * | 2015-11-15 | 2016-08-24 |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图像获取方法及装置 |
WO2019056312A1 (zh) * | 2017-09-22 | 2019-03-2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跟踪拍摄的方法和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1296A (zh) * | 2007-02-09 | 2008-08-13 | 佳能株式会社 | 聚焦装置、聚焦方法以及设置有该聚焦装置的摄像设备 |
CN102387304A (zh) * | 2010-08-31 | 2012-03-21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511346B1 (en) * | 1999-03-10 | 2017-11-22 | Thomson Licensing SAS | Random access burst transmission scheme and apparatus |
JP4472444B2 (ja) * | 2004-06-30 | 2010-06-02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開閉動作体の停止位置における引き込み係止機構 |
US8194173B2 (en) * | 2004-07-16 | 2012-06-05 | Nikon Corporation | Auto-focusing electronic camera that focuses on a characterized portion of an object |
EP1909289A1 (en) * | 2005-06-28 | 2008-04-09 | Spansion LLC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JP4182117B2 (ja) * | 2006-05-10 | 2008-1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JP2008187591A (ja) * | 2007-01-31 | 2008-08-14 | Fujifilm Corp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
JP5188071B2 (ja) * | 2007-02-08 | 2013-04-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焦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
JP5056061B2 (ja) * | 2007-02-22 | 2012-10-24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撮像装置 |
JP4958805B2 (ja) * | 2008-01-22 | 2012-06-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 |
JP4530067B2 (ja) * | 2008-03-27 | 2010-08-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300520B2 (ja) * | 2009-02-17 | 2013-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
JP5376986B2 (ja) * | 2009-02-17 | 2013-12-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
JP2010230870A (ja) * | 2009-03-26 | 2010-10-14 | Fujifilm Corp |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システム |
JP4786734B2 (ja) * | 2009-07-31 | 2011-10-0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カメラ |
JP5553598B2 (ja) * | 2009-12-25 | 2014-07-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546646B2 (ja) * | 2010-12-09 | 2014-07-0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主要被写体認識方法 |
WO2012099175A1 (ja) * | 2011-01-18 | 2012-07-2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システム |
US9077890B2 (en) * | 2011-02-24 | 2015-07-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focus tracking |
JP6083987B2 (ja) * | 2011-10-12 | 2017-02-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438805B2 (ja) * | 2012-07-23 | 2014-03-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自動合焦装置および自動合焦方法、ならびに、撮像装置 |
-
2013
- 2013-02-13 JP JP2013025333A patent/JP59495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2-13 US US14/105,786 patent/US2014022602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
- 2014-02-07 CN CN201410044541.4A patent/CN10398686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1296A (zh) * | 2007-02-09 | 2008-08-13 | 佳能株式会社 | 聚焦装置、聚焦方法以及设置有该聚焦装置的摄像设备 |
CN102387304A (zh) * | 2010-08-31 | 2012-03-21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86865A (zh) | 2014-08-13 |
JP2014153650A (ja) | 2014-08-25 |
US20140226023A1 (en) | 2014-08-14 |
JP5949591B2 (ja) | 2016-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16582B (zh)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
US11659277B2 (en) |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 |
US9172858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ttings of an imaging operation | |
EP2757771B1 (en)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remote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remote control apparatus | |
CN105359502B (zh) | 追踪装置、追踪方法以及存储了追踪程序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 |
CN105516611A (zh) | 摄像装置和摄影方法 | |
JP2010165012A (ja) | 撮像装置、画像検索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20150358546A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medium for compositing still pictures | |
US9674496B2 (en) | Method for selecting metering mode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thereof | |
CN103581551A (zh) | 用于拍摄图像的装置和方法 | |
JP2013128251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6127431A (ja) |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3986865B (zh) | 成像设备和用于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 |
KR101665175B1 (ko) | 화상 취득 장치, 화상 취득 방법 및 기록매체 | |
US20150271407A1 (en) |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for performing interval shooting | |
US9485420B2 (en) | Video imaging using plural virtual image capture devices | |
CN103139472A (zh) | 数字拍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7116372A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
JP2010200084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7225550A (ja) | 速度測定装置、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15015559A (ja) |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影方法 | |
WO2017071560A1 (zh) | 图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JP5712599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082223B2 (ja)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8283477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