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8857B - 拖车带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拖车带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8857B
CN103978857B CN201310049694.3A CN201310049694A CN103978857B CN 103978857 B CN103978857 B CN 103978857B CN 201310049694 A CN201310049694 A CN 201310049694A CN 103978857 B CN103978857 B CN 103978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hub
towing strap
gear
retracting devi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96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8857A (zh
Inventor
黄汉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496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8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8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8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8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88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回收装置,在一外壳里面安装一轮毂与一拖车带,轮毂有一允许拖车带通过的孔,拖车带两端伸出外壳,通过一口袋抑制拖车带在轮毂的孔位移。这款回收装置还有一安装在外壳的卷收装置,通过一变速机构提供拖车带自动盘绕在轮毂所需的作用力,使拖车带两端在一伸出位置和一缩回位置间移动。

Description

拖车带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隶属于车辆救援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拖车带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无法正常的行驶的因素相当多,譬如卡住失去动力的情况,多发生在潮湿的、泥泞的或雪天条件,需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最常见的救援方式,莫过于负责牵引的车辆在前,利用一条以上的金属绳或编织带作为拖车带,将将被拖曳的车辆拉出困境。
此处所称车辆,是指全地形车(ATV)、汽车、卡车、摩托车、自行车、拖车和/或其他各种轮式或三轮设备。除此的外,诸如船、农用设备或集装箱等非轮式设备,也会使用到拖车带。
拖车带以编织材料为佳,沿着带长方向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不必要的冲击力。因此,牵引车辆缓速前进而远离被拖曳的车辆,逐渐拉直拖车带避免发生大力扯断的危险。某些时候,拖车带可能钩住树木或是地面凸出物(如石块),妨碍后续动作的执行。
为了有效解决地形对拖车带的不利影响,美国第7,942,360号专利案提供一种回收装置,让拖车带悬挂在牵引车辆与被拖曳车辆之间,不再凌乱散落于地面。
这项回收装置有一外壳,外壳包住一轮毂并允许拖车带自由出入,拥有保护作用。轮毂包括一第一部件与一第二部件,两部件相向并排形成一允许拖车带通过的孔。第一或第二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朝向拖车带延伸且咬合的齿,能够抑制拖车带相对轮毂的孔移动。
虽然轮毂与一自动卷收装置相连,驱使拖车带自动盘绕在轮毂的两部件上面,从而拉紧牵引车辆与被拖曳车辆致生张力,支持整个回收装置悬挂在空中。但是,这项回收装置仍存在下列缺点:
其一,拖车带的编织构造,易被咬合的齿破坏而撕裂;
其次,卷收装置靠着一涡卷弹簧提供拖车带自动盘绕的作用力,涡卷弹簧卷绕的圈数与扭转力矩有直接关系,圈数愈多,扭转力矩愈强;因此,涡卷弹簧卷绕圈数随着拖车带长度而增加,相对扩大外壳容积,以至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如何解决拖车带回收装置的弊端,就成为本发明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深入探讨现有技术的问题,凭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的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终于成功开发出一种回收装置,以改善现有产品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舍弃传统式以齿咬合的固定方式,改采其他不伤害拖车带的结构,同样取得自动回收效果。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缩减外壳容积,却不会增加涡卷弹簧的卷绕圈数。
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发明提供一种拖车带回收装置,其包括:
一外壳;
一轮毂,该轮毂安装在外壳内而能够转动,该轮毂贯穿延伸一孔;
一拖车带,该拖车带通过轮毂的孔,该拖车带两端伸出外壳而能在一伸出位置和一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拖车带设有一包住局部轮毂的口袋,抑制拖车带在轮毂的孔位移;
一卷收装置,该卷收装置提供拖车带自动盘绕在轮毂所需的作用力;及
一变速机构,将卷收装置的作用力经由变速机构输出到轮毂,依齿数比改变绕带速度;
在缩回位置时,拖车带两端间的部位盘绕在轮毂上;在伸出位置时,拖车带的张力支持外壳连同壳内部件一起悬挂在空中。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拖车带紧固一覆盖局部轮毂的薄片,薄片两旁结合拖车带形成轮毂通过的口袋。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薄片是编织的布料。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变速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其中的一个齿轮与轮毂相连,另一个齿轮安装在一联结卷收装置的传动轴上。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变速机构还有一紧固于外壳的侧盖,在侧盖与外壳之间供前述齿轮与传动轴予以安装。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卷收装置包括一涡卷弹簧,涡卷弹簧外端与一紧固于侧盖的盖子相连,涡卷弹簧内端置入传动轴所设一狭缝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拖车带回收装置,其包括:
一外壳;
一卷筒,该卷筒包括一轮毂及一对分开套在轮毂上的盘体,该轮毂安装在外壳内而能够转动,该轮毂贯穿延伸一孔;
一拖车带,该拖车带能够通过轮毂的孔,拖车带两端伸出外壳而能在一伸出位置和一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拖车带设有一包住局部轮毂的口袋,抑制拖车带在轮毂的孔位移;及
一卷收装置,该卷收装置提供拖车带自动盘绕在轮毂所需的作用力;
在缩回位置时,拖车带两端间的部位盘绕在轮毂上;在伸出位置时,拖车带的张力支持外壳连同壳内部件一起悬挂在空中。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拖车带紧固一覆盖局部轮毂的薄片,薄片两旁结合拖车带形成轮毂通过的口袋。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薄片是编织的布料。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拖车带回收装置,其包括:
一外壳;
一卷筒,该卷筒包括一轮毂及一对分开套在轮毂上的盘体,该轮毂安装在外壳内而能够转动,该轮毂贯穿延伸一孔;
一拖车带,该拖车带穿过轮毂的孔却不能在孔内移动,该拖车带两端伸出外壳而能在一伸出位置和一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一卷收装置,该卷收装置提供拖车带自动盘绕在轮毂所需的作用力;及
一变速机构,该变速机构介于卷收装置和轮毂之间,依齿数比改变绕带速度;
在缩回位置时,拖车带两端之间部位盘绕在轮毂上;在伸出位置时,拖车带的张力能够支持外壳连同壳内部件一起悬挂在空中。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拖车带紧固一覆盖局部轮毂的薄片,薄片两旁结合拖车带形成轮毂通过的口袋。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薄片是编织的布料。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变速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其中的一个齿轮与轮毂相连,另一个齿轮安装在一联结卷收装置的传动轴上。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变速机构还有一紧固于外壳的侧盖,在侧盖与外壳之间供前述齿轮与传动轴予以安装。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卷收装置包括一涡卷弹簧,涡卷弹簧外端与一紧固于侧盖的盖子相连,涡卷弹簧内端置入传动轴所设一狭缝中。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变速机构是一安装在侧板的行星齿轮系,包括一固定不动的内齿环,限制至少一行星齿轮啮接在一太阳齿轮外围,行星齿轮与一行星支架相连,行星支架有一接受动力源的传动轴,其与结合在太阳齿轮中央的轮毂位于同一假想轴线上,通过齿数比改变自动轴转速。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变速机构还有一紧固于外壳的侧盖,供前述行星齿轮系安装在侧盖与外壳之间。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动力源是一涡卷弹簧,涡卷弹簧外端与一紧固于侧盖的盖子相连,涡卷弹簧内端置入一设在传动轴的狭缝中。
其中,该口袋不会破坏拖车带的编织结构,限制拖车带不得在孔内移动,却能转动的盘绕在轮毂上。
另外,轮毂驱动拖车带旋转的动力源自于卷收装置。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ma来看,当绕带所需的扭转力矩不变时,质量与运动速度成反比,则质量愈小、转速愈快;反的,质量愈大、转速愈慢。
因此,拖车带盘绕轮毂速度,受到齿数比影响变快时,缩减卷收装置的质量;绕带速度变慢时,卷收装置应增加质量。卷收装置的质量缩减,意味着体积变小,自然不需要大容积的外壳,故本发明的生产成本低于传统式回收装置,更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有利的生存空间。
以下,基于附图详述相关实施例的目的、构造及特征,相信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当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回收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2是图1回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拖车带局部放大图;
图4是沿图1的A-A线剖开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1的B-B线剖开的前视图;
图6是沿图5的C-C线剖开的俯视图;
图7是手拉器的变速机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图7变速机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回收装置10;圆孔11;外壳12;凹部13;螺丝14;结合孔15;缺口16;长形孔18;拖车带20;薄片21;端部22;口袋23;钩体24;环部26;轮毂30;卷筒31;孔32;管部33;头部34;轴孔35;扣环36;盘体38;变速机构40;传动轴41;侧盖42;狭缝43;扣部44;通孔45;小齿轮46;大齿轮48;卷收装置50;涡卷弹簧52;盖子54;外端56;内端58;内齿环70;行星齿轮72;太阳齿轮74;行星支架7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回收装置10包括一中空的外壳12,采用刚性且耐用材料制成,如金属或硬质的塑、橡胶,保护回收装置10里面各部件免于受损。
在图2中,外壳12是由两形状大致相同的半壳体合并而成。两个半壳体采用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例如粘合剂、焊接、卡扣配件或紧固件(如螺丝14)。每个半壳体结构是独立的,在壳壁剖开两相对的缺口16,每一缺口16与另一个半壳体的缺口16相向合并为长形孔18(详见图1)。
回到图1,回收装置10还有一条配备在外壳12里面的拖车带20,以足够强度的尼龙或纤维织带为佳,拥有一定长度,如5、10或20英尺。拖车带20有两端部22,每个端部22伸出外壳12对应的长形孔18且缝成环状,与一带有环部26的钩体24相连,可受力拉直到图1虚线所绘的完全伸展处视为一伸出位置,并在外力消失后,自行退入外壳12而停顿于长形孔18外,进而界定为一缩回位置。
如图2、图3所示,该拖车带20介于两端部22间的部位是连接不切断的带身,穿过一轮毂30所设一前、后贯通的孔32,孔壁对拖车带20产生抑制作用,阻止带身顺着轮毂30长度方向移动。
两薄片21彼此相向的盖在局部轮毂30上,每一薄片21是编织布料,其两旁利用裁缝手段紧固结合于拖车带20,使薄片21与拖车带20之间形成一道左、右相通的口袋23,用以容纳轮毂30外圆周面到孔32壁面的部位。薄片21缝合边对拖车带20具备同样的抑制作用,阻止带身沿着孔32的开口方向移动。
接着看到图2、图4,该轮毂30是根轴杆,陆续穿过两个成形于半壳体相对位置的圆孔11,以及两盘体38中央的轴孔35。每片盘体38套在杆状的轮毂30两旁形成一卷筒31,并沿轴心线往盘体38外面延伸一围绕轴孔35的管部33,致使两盘体38内面配合轮毂30外圆周面形成一容纳拖车带20的空间。两管部33的一隔着半壳体壁面对一成形于轮毂30端部且宽幅大的头部34,另一管部33则隔着半壳体壁面对一嵌入轮毂30的扣环36,凭借头部34与扣环36对半壳体环绕圆孔11周围壁面的阻挡作用,支持轮毂30在外壳12里面转动却不能离开。
该轮毂30另一端联结一变速机构40,以变速机构40为媒介,将一卷收装置50的作用力传递到轮毂30,驱使拖车带20自动盘绕在轮毂30外部。
这款变速机构40由一侧盖42与一齿轮组所组成。该侧盖42置入一陷入半壳体外表的凹部13里面,二者采用粘合剂、焊接、卡扣配件或紧固件方式之一结合在一起,对齿轮组和轮毂30端部拥有防止受损的遮蔽式保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侧盖42轮廓与凹部13相似,其拥有两个相对的扣部44,每个扣部44插入凹部13相对位置所成形一结合孔15中,形成卡扣配件般的结构体,避免侧盖42无预警离开外壳12,如图6。
回头看图4,将其他单独的侧盖42结合于外壳12没有安装变速机构40的另一个半壳体凹部13里,对轮毂30头部34仍旧产生同样的遮蔽式保护效果。
如图2、图6所示,前述齿轮组由一传动轴41与二齿数不同的齿轮46、48。其中,该传动轴41插入半壳体另一个圆孔11与侧盖42相对位置所成形一通孔45内,靠着传动轴41端部形成稍宽的头部,配合另一个嵌入传动轴41的扣环36对壳壁形成阻挡作用,限制传动轴41不得离开却能自转运动。该传动轴41自扣环36到自由端的部位,不仅剖设一道狭缝43,还能凹凸配合大齿轮48,而与轮毂30键接小齿轮46维持啮接关系。大、小两齿轮46、48介于凹部13底面和侧盖42内面之间。
该卷收装置50包括一盖子54,通过卡扣配件或紧固件(如螺丝14)固定在侧盖42外面。该卷收装置50还有一置入盖子54的涡卷弹簧52,涡卷弹簧52外端56钩住盖子54内面,相对内端58而言,它是固定不动的。该涡卷弹簧52预先卷绕多圈,以活动的内端58插入传动轴41的狭缝43,能够将涡卷弹簧50的扭转力矩输出到传动轴41。
当拖车带20处于伸出位置时,拖车带20的张力支持外壳12连同壳内部件一起悬挂在空中。此刻,涡卷弹簧52内端58会随着传动轴41同向转动而缩减卷径,累积足够的扭转力矩。
一旦松开施予拖车带20的外力,涡卷弹簧52即刻释放扭转力矩,自动卷收拖车带20且快速盘绕在轮毂30外,直到端部22退到缩回位置而与外壳12相抵为止,等待下一次使用。此刻,涡卷弹簧52卷径是扩张的。
如图5所示,大齿轮48齿数是24齿,小齿轮46为8齿。所以,大齿轮48每转一圈,小齿轮46会转三圈,依齿数比改变卷收装置50的作用力,再输出到轮毂30,取得更快的绕带速度。
如此,这款回收装置以不伤害拖车带的口袋来取代传统的咬合固定结构,相对延长使用的期限。其次,这款回收装置以体积小的涡卷弹簧卷收同样长度的拖车带,从而缩减外壳容积且降低生产成本,更有利于市场的激烈竞争。
根据上开结构的说明,尚能衍生其他实施例。举例来说,该变速机构有一第三齿轮,小齿轮通过第三齿轮而与大齿轮维持间接的啮合关系。通过三个齿轮不同的齿数,也能够改变卷带的转速。
又如图7、图8的变速机构40,改采行星齿轮系(Planetary Gear Trains)予以实施。这个行星齿轮系有一个内齿环70、三个行星齿轮72及一个太阳齿轮74相互啮接在一起。其中,内齿环70与前述侧壳42结合为固定不动状态,限制行星齿轮72分布太阳齿轮74周围。太阳齿轮74中央结合前述轮毂30,充当行星齿轮系的输出轴来使用。
该行星齿轮系还有一行星支架76,行星支架76内面与各行星齿轮72相连,行星支架76背面中央成形传动轴41。这个传动轴41类似于前述实施例而能接受涡卷弹簧52动能,界定为行星齿轮系的输入轴。输出轴与输入轴位于同一假想轴线上。
当输入轴带动行星支架76转动时,行星齿轮72啮接内齿环70而绕着太阳齿轮74进行圆周运动,驱使输出轴沿着行星支架76同一方向转动,执行拖车带20的自动回收作业。值得注意的是,轮毂30没有盘体,也可以回收拖车带20。
假设,内齿环70拥有48齿,行星齿轮72周围是12齿,而太阳齿轮74为24齿。行星支架76每转一圈,带动太阳齿轮74自转三圈,以至于轮毂30收带速度倍增。
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非为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上述实施例衍生的各种变化、修改与应用均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Claims (15)

1.一种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
一轮毂,该轮毂安装在外壳内而能够转动,该轮毂贯穿延伸一孔;
一拖车带,该拖车带通过轮毂的孔,该拖车带两端伸出外壳而能在一伸出位置和一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拖车带紧固一覆盖局部轮毂的薄片,薄片两旁结合拖车带形成轮毂通过的口袋,抑制拖车带在轮毂的孔位移;
一卷收装置,该卷收装置提供拖车带自动盘绕在轮毂所需的作用力;及
一变速机构,将卷收装置的作用力经由变速机构输出到轮毂,依齿数比改变绕带速度;
在缩回位置时,拖车带两端间的部位盘绕在轮毂上;在伸出位置时,拖车带的张力支持外壳连同壳内部件一起悬挂在空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是编织的布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其中的一个齿轮与轮毂相连,另一个齿轮安装在一联结卷收装置的传动轴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机构还有一紧固于外壳的侧盖,在侧盖与外壳之间供前述齿轮与传动轴予以安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收装置包括一涡卷弹簧,涡卷弹簧外端与一紧固于侧盖的盖子相连,涡卷弹簧内端置入传动轴所设一狭缝中。
6.一种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
一卷筒,该卷筒包括一轮毂及一对分开套在轮毂上的盘体,该轮毂安装在外壳内而能够转动,该轮毂贯穿延伸一孔;
一拖车带,该拖车带能够通过轮毂的孔,拖车带两端伸出外壳而能在一伸出位置和一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拖车带紧固一覆盖局部轮毂的薄片,薄片两旁结合拖车带形成轮毂通过的口袋,抑制拖车带在轮毂的孔位移;及
一卷收装置,该卷收装置提供拖车带自动盘绕在轮毂所需的作用力;
在缩回位置时,拖车带两端间的部位盘绕在轮毂上;在伸出位置时,拖车带的张力支持外壳连同壳内部件一起悬挂在空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是编织的布料。
8.一种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
一卷筒,该卷筒包括一轮毂及一对分开套在轮毂上的盘体,该轮毂安装在外壳内而能够转动,该轮毂贯穿延伸一孔;
一拖车带,该拖车带穿过轮毂的孔却不能在孔内移动,该拖车带两端伸出外壳而能在一伸出位置和一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拖车带紧固一覆盖局部轮毂的薄片,薄片两旁结合拖车带形成轮毂通过的口袋;
一卷收装置,该卷收装置提供拖车带自动盘绕在轮毂所需的作用力;及
一变速机构,该变速机构介于卷收装置和轮毂之间,依齿数比改变绕带速度;
在缩回位置时,拖车带两端之间部位盘绕在轮毂上;在伸出位置时,拖车带的张力能够支持外壳连同壳内部件一起悬挂在空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薄片是编织的布料。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其中的一个齿轮与轮毂相连,另一个齿轮安装在一联结卷收装置的传动轴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机构还有一紧固于外壳的侧盖,在侧盖与外壳之间供前述齿轮与传动轴予以安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收装置包括一涡卷弹簧,涡卷弹簧外端与一紧固于侧盖的盖子相连,涡卷弹簧内端置入传动轴所设一狭缝中。
13.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机构是一安装在侧板的行星齿轮系,包括一固定不动的内齿环,限制至少一行星齿轮啮接在一太阳齿轮外围,行星齿轮与一行星支架相连,行星支架有一接受动力源的传动轴,其与结合在太阳齿轮中央的轮毂位于同一假想轴线上,通过齿数比改变自动轴转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机构还有一紧固于外壳的侧盖,供前述行星齿轮系安装在侧盖与外壳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源是一涡卷弹簧,涡卷弹簧外端与一紧固于侧盖的盖子相连,涡卷弹簧内端置入一设在传动轴的狭缝中。
CN201310049694.3A 2013-02-07 2013-02-07 拖车带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8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9694.3A CN103978857B (zh) 2013-02-07 2013-02-07 拖车带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9694.3A CN103978857B (zh) 2013-02-07 2013-02-07 拖车带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8857A CN103978857A (zh) 2014-08-13
CN103978857B true CN103978857B (zh) 2016-12-28

Family

ID=51271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969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8857B (zh) 2013-02-07 2013-02-07 拖车带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88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6454A (zh) * 2015-11-09 2016-03-02 重庆市合川区环宇配件厂 拖车用智能绞绳盒
CN105313621A (zh) * 2015-11-09 2016-02-10 重庆市合川区环宇配件厂 汽车用拖车绳总成
US10414220B2 (en) * 2016-08-11 2019-09-17 Shane BLACKWELL Recovery tow hitch assembly
CN108394238B (zh) * 2018-04-25 2024-04-26 宁波旭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5646A (en) * 1963-04-01 1969-02-04 American Safety Equip Retra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safety belts
US4301977A (en) * 1979-12-03 1981-11-24 Pacific Scientific Company Dual tension strap retractor
CN2782448Y (zh) * 2004-12-24 2006-05-24 吴汉根 机动车牵引装置
US7942360B2 (en) * 2006-01-25 2011-05-17 Winston Products Llc Retractable tow strap
EP2592964B1 (de) * 2010-07-12 2016-08-31 Unternehmensgruppe Hiebl GmbH Tragevorrichtung mit gurtaufrol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8857A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8857B (zh) 拖车带回收装置
CN101627175B (zh) 建筑覆盖物的操作系统
CN105459755A (zh) 车辆的能动旋转型稳定器及稳定杆连接组件
US20150211605A1 (en) Roll control device for a vehicle curtain
JP5167137B2 (ja) 乗物用アンチスキッド装置
CN102656057A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CN106758770B (zh) 一种道路桥梁弯道翻车自救装置
CN106628331A (zh) 一种缠绕机构
CN103253548A (zh) 一种收线器
CN107719300A (zh) 预张紧器、卷收器及座椅安全带装置
CN204196614U (zh) 一种便携式车用牵引装置
CN105501318B (zh) 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带轮结构
JP6121293B2 (ja) レッカー用ベルト回収装置
WO2009001613A1 (ja) 終減速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建設機械、履帯巻き掛け方法
CN201922907U (zh) 拉帘式轿车保护罩
CN105848920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轮缘
CN103909814B (zh) 一种半自动收展汽车车衣
CN103963737B (zh) 用于安全带的卷收器、端盖、环形齿圈和安全带总成
TW201431766A (zh) 拖車帶回收裝置
CN202986779U (zh) 便捷汽车罩
CN107512254A (zh) 汽车智能刹车装置
CN101844340B (zh) 一种自动收带拉紧器
CN205929429U (zh) 履带丝环形缠绕机
CN209667029U (zh) 框架、安全带卷收装置及安全带组件
CN205662280U (zh) 带马达制动的行星绞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