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9981B -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 Google Patents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69981B CN103969981B CN201410034048.4A CN201410034048A CN103969981B CN 103969981 B CN103969981 B CN 103969981B CN 201410034048 A CN201410034048 A CN 201410034048A CN 103969981 B CN103969981 B CN 1039699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plates
- spring
- support component
- regulating
-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题目是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组装元件、支撑元件、升降元件、受压元件、作动元件、第一弹簧承元件、第二弹簧承元件及压缩螺旋弹簧。支撑元件通过第一铰链销转动地装在组装元件的两个侧板,升降元件通过第二铰链销转动地装在支撑元件的两个侧板,升降元件往与支撑元件相反方向转动,受压元件设在组装元件的两个侧板间,作动元件设在升降元件上组装第二铰链销的一侧,第一弹簧承元件靠接受压元件,第二弹簧承元件靠接作动元件,压缩螺旋弹簧设在第一弹簧承元件与第二弹簧承元件间,作动元件设有靠接第二弹簧承元件的弹力调节手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复印机、多功能复合机(具有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机能的机器)、印刷机、传真机与扫瞄机等具有原稿压合板的事务机器的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以及具有其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
背景技术
在上述事务机器里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中,由于原稿压合板装有原稿自动输送装置,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进行开阖操作时需使用可相消重量的压缩螺旋弹簧。但是,因为压缩螺旋弹簧本身具有的弹力并非是均匀的,同时弹力也会随着长期的使用产生变化,所以使用上还必须加上用以调节压缩螺旋弹簧的弹力调节手段。
上述的弹力调节手段大多如日本专利公开2002-202640号公报和日本专利公开2004-101620号公报的记载内容所示,其为使用螺丝起子等工具将调节元件在弹性手段的轴方向上转动,来调节弹性手段的有效长度,达到调节弹力的目的。其中,调节元件碰触弹性手段的一侧端部。
然而,如果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具有此类构成的弹力调节手段,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会无法从装置本体或者是原稿压合板上拆卸做调节,具有难以实施调节操作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日本专利公开2009-237046号公报所揭露的发明设计为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调节可在事务机器的前侧实行。
日本专利公开2009-237046号公报所揭露的发明中,调节元件由凸轮凸部及两片的第一圆盘与第二圆盘所构成,其中,调节元件设置有弹簧承元件并用以承受弹性手段的弹力,第一圆盘与第二圆盘具有凸轮沟部,第二圆盘为可转动的构成,操作用突起从第二圆盘往弹簧承元件的外部突出,操作者可在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前侧用手指按压操作用突起,使第二圆盘进行阶段地转动,让第一圆盘往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调整弹性手段的弹力。
发明内容
但是,日本专利公开2009-237046号公报所记载的弹性手段的弹力调节手段其组成的元件数量多,构造复杂且成本高,尽管操作者可以在事务机器的前端用手指按压操作突起往左右转动,具有容易进行调节操作的优点,但因为是使用手指进行调节,所以还具有难以实施微调节的缺点。进一步地说,由于第二圆盘上还附带有弹性手段的弹簧负重量,不仅难以用手指转动第二圆盘来调节,在调节幅度还受到凸轮段数的限制下,因此会产生难以做到微调节的问题。
弹性手段的弹力随着长期使用所产生的变化,无疑地代表着弹性手段的劣化,另外,弹力也与事务机器的设置环境、原稿压合板的开阖频率及摩擦手段其摩擦力矩长期使用的变化有着密切关联,这些变化都不是阶段性调节所能充分解决及对应的。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具有简单的结构组成,且能让操作者在事务机器的前侧使用钳子、板手或螺丝起子等工具轻易地对弹性手段的弹力进行连续的微调节。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组装元件、支撑元件、升降元件、受压元件、作动元件、第一弹簧承元件、第二弹簧承元件以及压缩螺旋弹簧。组装元件具有一个底板及两个侧板,组装元件的两个侧板分别从底板的两侧直立站起。支撑元件具有一个上板、两个侧板及两个抱持片,支撑元件的两个侧板分别从支撑元件其上板的两侧垂下设置,两个抱持片分别该支撑元件的两个侧板以往内侧凹折弯曲的方式形成,支撑元件的两个侧板通过第一铰链销分别转动地组装在组装元件的两个侧板。升降元件具有一个上板及两个侧板,升降元件的两个侧板分别从升降元件其上板的两侧垂下设置,升降元件的两个侧板通过第二铰链销分别转动地组装在支撑元件其两个侧板的自由端侧,升降元件的两个侧板可往与支撑元件相反的方向转动。受压元件被设置在组装元件的两个侧板之间,作动元件被设置在升降元件上组装第二铰链销的一侧。第一弹簧承元件靠接受压元件且被两个抱持片所支持,第一弹簧承元件滑动地收装在支撑元件内部。第二弹簧承元件靠接作动元件且被两个抱持片所支持,第二弹簧承元件滑动地收装在支撑元件内部。压缩螺旋弹簧弹性地设置在第一弹簧承元件与第二弹簧承元件之间,其中,作动元件设置有一弹力调节手段,弹力调节手段靠接第二弹簧承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弹力调节手段包含一沟部、一调节元件以及一调节螺丝。沟部被设置在作动元件的轴方向上,调节元件靠接第二弹簧承元件且具有嵌入沟部的一插填部,调节螺丝被组装在作动元件且用以移动调节元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弹力调节手段包含沟部、第一调节元件、第二调节元件以及调节螺丝。沟部被设置在作动元件的轴方向上,第一调节元件可移动地承载放置在沟部,第二调节元件靠接第二弹簧承元件且支撑第一调节元件,第二调节元件可移动地组装在作动元件,第二调节元件的移动范围受到一预设范围的限制,调节螺丝被组装在作动元件,调节螺丝的前端侧靠接第一调节元件。
在又一实施例中,弹力调节手段包含调节元件以及调节螺丝。调节元件靠接第二弹簧承元件,调节元件可移动地组装在升降元件的两个侧板,调节元件与作动元件呈平行状态,调节螺丝被组装在作动元件,调节螺丝的前端侧靠接调节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作动元件设置在升降元件其两个侧板上组装第二铰链销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作动元件设置在升降元件的顶板。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事务机器,其具有上述记载内容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以上的构成,让操作者能在事务机器的前侧将原稿压合板从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上拆卸、将原稿压合板从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上拆卸,或者是将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从原稿压合板上拆卸。也能让操作者在不需搬动事务机器的情况下,对使用在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中的压缩螺旋弹簧(其作为弹性手段)进行弹力的调节,具有可轻易对弹性手段进行弹力调节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复印机)将原稿压合板开启后的正面图。
图2为将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往事务机器组装后的侧面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弹力调节手段的斜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弹力调节手段的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弹力调节手段的主要部分从相反方向观察的分解斜视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A-A连线的剖面图。
图8为说明本发明的弹力调节手段其动作的纵向剖面图。
图9为将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开启至约30度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10为表示使用如书本般的厚原稿其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1为将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原稿压合板开启至约90度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12为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升降元件的斜视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弹力调节手段其他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弹力调节手段的分解斜视图。
图15为图13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弹力调节手段的主要部分从其他方向观察的分解斜视图。
图16为将图13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组装在事务机器的闭合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17为说明图13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弹力调节手段的动作的纵向剖面图。
图18为图13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升降元件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与具有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中的事务机器虽以复印机、多功能复合机、打印机、传真机及扫瞄机为例,但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此外,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虽以下列实施例1~2所记载的内容为例,然本发明同样非限定于此实施例1~2所记载的内容。更进一步,作动元件其升降元件的两个侧板还包含有分别贯通各自轴心的突出设置物,另外,受压元件可为销状物、棒状物、凸轮状物、可转动的物或者是外侧组装有转动圆筒体的元件。
实施例1
图1~12是表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使用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如图1所示,其是在事务机器1其装置本体2的后部上端的右侧可开阖地组装有原稿压合板3。事务机器1如上述并不做任何限定,可以是上述所列举的复印机、多功能复合机、打印机、传真机及扫瞄机,本发明虽以复印机与多功能复合机作为较佳实施例,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另外,图1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一般来说使用左右两个成对的元件,在附图中,位于图中右侧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与位于图中左侧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同样用以开阖具有原稿自动输送装置3a的原稿压合板3,但是两者具有不同的构成。由于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使用在组装有具重量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3a的一方,一般而言,作为弹性手段的压缩螺旋弹簧为两个并排设置,或者是其中一个压缩螺旋弹簧重叠2~3次后来使用,因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的大小会比较大。但是,如果在原稿压合板3未组装有原稿自动输送装置3a的情况下,左右两侧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会具有相同的构成。而且,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的弹力调节手段D同样也能使用在左侧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并不限定用在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
根据附图,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的组装元件4如图2~11所示,其由底板4a、侧板4b与4b及后板4c所构成。底板4a组装于装置本体2,侧板4b、4b分别从底板4a的两侧端往上方直立站起,后板4c为略矩形状,且后板4c从底板4a的一端(后端部)往相对于底板4a呈垂直的方向延伸。底板4a以平面呈略矩形状成形,如图6至图11所示,其具有组装孔4d与4e,组装孔4d为平面呈钥匙孔形状且组装釦5a插入贯通并卡止于组装孔4d中,组装螺丝5b组装在组装孔4e,底板4a通过组装釦5a与组装螺丝5b组装在装置本体2的后部上端。
支撑元件8如图2至图11所示,其由上板8a、侧板8b与8b以及抱持片8c与8c所构成。侧板8b、8b分别从上板8a的两侧端以相对于上板8a呈垂直的方向垂下设置,抱持片8c、8c分别为侧板8b、8b下端部往内侧凹折弯曲形成。支撑元件8的侧板8b、8b通过第一铰链销9分别转动地轴枢附着在组装元件4的侧板4b、4b,而且,在支撑元件8与组装元件4各自的两侧板8b、8b与4b、4b上,被第一铰链销9所轴枢承受的部分较佳为还设置有轴承元件。更进一步,支撑元件8其侧板8b、8b的自由端侧设置有可让作动元件17(将于后面说明)中的调节元件19等元件移动的导引沟8d、8d(图中只表示其中一个),其中,侧板8b、8b在升降元件13反转时以第二铰链销10为支点转动。
元件符号13为升降元件,升降元件13如图2至图12所示,其由上板13a、侧板13b与13b以及组装板13c与13c所构成。侧板13b、13b分别从上板13a的两侧端往下方垂下设置,组装板13c、13c分别为侧板13b、13b的下端部往外侧凹折弯曲形成,组装板13c、13c组装有原稿压合板3。升降元件13的侧板13b、13b通过第二铰链销10分别转动地组装在支撑元件8其侧板8b、8b的自由端侧,且升降元件13的侧板13b、13b可往与支撑元件8相反的方向转动。而且,升降元件13的上板13a与组装板13c、13c组装在原稿压合板3的后部。另外,在支撑元件8与升降元件13各自的两侧板8b、8b与13b、13b上,被第二铰链销10所轴枢承受的部分较佳为还设置有轴承元件。
升降元件13的上板13a设置有母螺丝部13d,高度调节螺丝6组装在母螺丝部13d,高度调节螺丝6是构成原稿压合板3的高度调节手段7,而升降元件13的前端靠接支撑元件8的上板8a。
在支撑元件8的内部,如图6至图11所示,其抱持片8c、8c支持成对的第一弹簧承元件11与第二弹簧承元件12,第一弹簧承元件11与第二弹簧承元件12彼此面对且滑动地收装在支撑元件8中,在第一弹簧承元件11与第二弹簧承元件12之间弹性设置有弹性手段,弹性手段由压缩螺旋弹簧14所构成,压缩螺旋弹簧14的两端部分别收纳组装在第一弹簧承元件11与第二弹簧承元件12各自的弹簧收容部11a与12a。另外,设置在第一弹簧承元件11其一端部的凸轮部11b靠接受压元件16,受压元件16为销状且设置在组装元件4的侧板4b、4b之间,第二弹簧承元件12的一端部靠接本发明的弹力调节手段D的作动元件17(将于后面说明),弹力调节手段D组装在支撑元件8上组装第二铰链销10的一侧。
受压元件16与作动元件17在构成上,不限定必须是圆销状或圆棒状,可以是多角形状,或者可以是销状元件被其他元件包覆的型态,还可以是侧板4b、4b与13b、13b往各自的内侧突出的型态分离设置。更进一步,如果是使用销状元件的构成,则可为转动地组装在侧板,且在销状元件外侧还具有可转动的管状元件。此外,作动元件17还可以设置有顶板(图中未标示),顶板被设置在相对于升降元件13其组装第二铰链销10的自由端侧,且顶板由上板13a或侧板13b、13b凹折弯曲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板还可以是经过任意的加工,或者是将其他元件组装在顶板来构成作动元件。同时,作动元件17还能设置其他的作动元件,此其他的作动元件从侧板13b、13b贯通轴心,但并不横跨在升降元件13的侧板13b、13b之间。受压元件16可为销状物、棒状物、凸轮状物、转动式元件或者是外侧组装有转动圆筒体的元件,同时还可以从组装元件4的侧板4b、4b往内侧突出设置贯通轴心的其他元件。
作动元件17被设置有弹力调节手段D,弹力调节手段D调节压缩螺旋弹簧14的弹力,压缩螺旋弹簧14作为弹性手段。弹力调节手段D如图3至图11所示,其由作动元件17及调节元件19所构成,调节元件19通过调节螺丝18可移动地组装在作动元件17的半径方向,调节元件19的一端压接第二弹簧承元件12的顶面12b。
更详细地说,特别如图4与图5所示,作动元件17为特异形状的棒状物,且作动元件17的一端部设置有呈矩形状的卡止部17a,接续卡止部17a的部分与作动元件17的另一端分别往半径方向突出设置有轴部17b、17c,轴部17b、17c分别插入贯通并轴枢架设在变形组装孔13e、13e,变形组装孔13e、13e分别设置在升降元件13的侧板13b、13b,轴部17b、17c之间往轴方向延伸有沟部17d,沟部17d的略中央部则设置有母螺丝孔17e。调节螺丝18由头部18a、公螺丝部18b及卡合部18c所构成,头部18a的轴方向设置有六角穴,公螺丝部18b接续头部18a设置,卡合部18c接续公螺丝部18b设置,公螺丝部18b被螺固至母螺丝孔17e。调节元件19为剖面呈现略伞状的元件,插填部19a被嵌入沟部17d,调节元件19的中央部设置有卡合孔19b,调节螺丝18的卡合部18c被插入贯通卡合孔19b。另外,特别如图5所示,在设置有卡合孔19b的部分中,还设置有凹部19c。
此外,在其中一种态样中,作动元件是通过其他元件突出设置在升降元件13的侧板13b、13b,且作动元件往内侧贯通轴心,在此态样下,升降元件13相对于第二铰链销10的自由端侧设置有顶板(图中未标示),顶板由上板13a或者是侧板13b、13b凹折弯曲而成,且顶板设置有弹力调节手段。
此外,在图1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为压缩螺旋弹簧双重并排设置的态样下,所装设的弹力调节手段D虽然具有不同的大小,但基本的构成是相同的。在此情况下,即使不针对各个压缩螺旋弹簧设置复数个弹力调节手段,只使用一个弹力调节手段也能达到本发明的功效。但是一般而言,还是会针对每个压缩螺旋弹簧对应地设置复数个弹力调节手段。
以下,针对上述实施例1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A与弹力调节手段D的作用效果做说明。
在原稿压合板3相对于装置本体2呈闭合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作为弹性手段的压缩螺旋弹簧14在第一弹簧承元件11与第二弹簧承元件12之间呈现压缩至极限的状态,此时由于原稿压合板3通过支撑元件8在第一铰链销9的周围所产生的转动力矩大于弹力所产生的力矩,因此原稿压合板3会压接在装置本体2的接触玻璃2a上。换句话说,当原稿属于厚度较薄的原稿时,原稿会呈现压贴在接触玻璃2a的状态。
接着,使用手拿持原稿压合板3的前侧往上方开启时,一开始会感受到原稿压合板3减去压缩螺旋弹簧14其弹力后的重量,随着开启的进行,当作为弹性手段的压缩螺旋弹簧14其弹力所产生的力矩逐渐增大,操作者可在感受不到原稿压合板3原本的重量下开启原稿压合板,如图9所示,在开启角度30度的前后范围内,即使将手从原稿压合板3放开,因为压缩螺旋弹簧14其弹力所产生的力矩以及第一铰链销9周围所产生的力矩彼此达到平衡的结果,再加上铰链摩擦力(图中未标示)的相乘效果,所以能让原稿压合板不自然落下地保持在开启状态。此时,压缩螺旋弹簧14的弹力通过调节元件19与作动元件17作用在升降元件13上,此弹力大于升降元件13利用原稿压合板3其重量在第二铰链销10的周围所产生的转动力矩,故原稿压合板3不会有自然转动导致垂下的情况。于是,操作者可用双手轻易地将原稿载置于接触玻璃2a上,待影印完毕后再将原稿压合板3打开取出原稿。
一般来说,原稿压合板3的开启角度约略在30度~60度之间。如果开启角度超过60度,在第一弹簧承元件11的滑动被阻止的下,凸轮部11a与受压元件16彼此之间会开始远离,用手将原稿压合板3往上推升的下,如图11所示,能将原稿压合板3开启到最大的开启角度90度。原稿压合板3在这90度的最大开启角度时,支撑元件8的后端部会靠接组装元件4的后端部,使原稿压合板3保持静止。将开启90度的原稿压合板3闭合时,当原稿压合板3闭合至60度时,第一弹簧承元件11的凸轮部11b会靠接受压元件16,压缩螺旋弹簧14的弹力会开始产生作用,待原稿压合板3被双手往下推压,抵抗压缩螺旋弹簧14的弹力往下闭合,到达30度的闭合角度时,原稿压合板3在第一铰链销9周围所产生的转动力矩会大于压缩螺旋弹簧14的弹力,这时将双手从原稿压合板3放开,原稿压合板3会通过自身的重量安静地闭合。
当原稿为书本般厚的厚重原稿时,将原稿压合板3开启至必要的角度后,接着在接触玻璃2a上放置厚重原稿20,待闭合原稿压合板3,原稿压合板3的后部会先碰触厚重原稿20的边角,再更进一步施力往下推压,如如图10所示,原稿压合板3会与升降元件13一起抵抗压缩螺旋弹簧14的弹力并以第二铰链销10为支点进行反转,以此方式让原稿压合板3可略水平地覆盖在厚重原稿20上。通过前述的机制,能避免外部光线通过接触玻璃2a射入装置本体2中,有效地防止影印不鲜明的问题产生。
此外,在升降元件13反转时,如上述内容,升降元件13会以第二铰链销10为支点做反转,此时以第二铰链销10为支点反转的作动元件17会推压第二弹簧承元件12,进而对压缩螺旋弹簧14压缩,待影印结束,将手离开原稿压合板3后,在原稿压合板3因为压缩螺旋弹簧14通过第二弹簧承元件12、调节元件19及作动元件17转动升降元件13,让原稿压合板3可以自动地或者是操作者可轻易地用最小的力量回到原本的位置,使升降元件13恢复为反转前与支撑元件8重合的状态。
而使用弹力调节手段D调节压缩螺旋弹簧14的弹力时,特别如图11所示,在打开原稿压合板3后,通过将六角板手的头部(图中未标示)嵌入六角穴18d并往左右其中一方向转动,如图8所示,可让调节元件19往作动元件17的半径方向移动,因此操作者可在事务机器1的前侧轻易地调整压缩螺旋弹簧14的弹力。其中,六角穴18d设置在调节螺丝18的头部18a。
实施例2
图13~18是表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弹力调节手段的其他实施例,实施例2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C的弹力调节手段E其构成如下述内容所示。而且,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C中其他元件的构成,除了升降元件25的外都与实施例1具有相同的组成,所以其他具相同元件符号的元件在下面省略说明。
根据附图,实施例2的弹力调节手段E由作动元件26、第一调节元件28及第二调节元件29所构成,作动元件26组装在侧板25b、25b之间,侧板25b、25b分别从升降元件25的上板25a两侧垂下设置,第一调节元件28通过调节螺丝27往沟部26e的半径方向可滑动地组装,沟部26e设置在作动元件26的轴方向上,第二调节元件29支撑第一调节元件28且第二调节元件29为可滑动地组装,第二调节元件29的移动范围受到作动元件26限制,第二弹簧承元件12的顶面12b压接第二调节元件29。
实施例2的弹力调节手段E与实施例1的弹力调节手段D相比虽然在组成元件数量上较多,但因为调节螺丝27比起实施例1的弹力调节手段D更往外部露出,所以在调节操作上更为方便。而且,实施例2的调节螺丝27除了可使用头部侧具有负号沟部27a的一般市售品的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制品,例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使用与实施例1的调节螺丝31相同形状的制品。此外,在升降元件25其侧板25b、25b的下端部,往外侧方向凹折弯曲设置有组装板25c、25c,组装板25c、25c用以组装原稿压合板3。
更详细地说,特别如图14与图15所示,作动元件26为特异形状的棒状物,其由组装轴部26b、圆形轴部26d、沟部26e、卡止元件26j、第二调节元件29、第一调节元件28以及调节螺丝27所构成,组装轴部26b接续凸缘部26a设置,凸缘部26a设置在作动元件26的一端部,圆形轴部26d接续组装轴部26b设置并具有第一调节角穴26c,沟部26e具有接续圆形轴部26d设置的直角面,卡止元件26j通过组装螺丝26h组装在作动元件26,卡止元件26j与沟部26e之间形成有第二调节角穴26g,沟部26e其一端部保留些许的宽度作为组装轴部26f,第二调节元件29靠接第二弹簧承元件12,第二调节元件29将角柱状的卡合部29a、29a往半径方向分别可移动地嵌入第一调节角穴26c与第二调节角穴26g,卡合部29a、29a分别突出设置在第二调节元件29的两端部,第一调节元件28收纳容置在收容部29b中且被第二调节元件29所支撑,收容部29b设置在第二调节元件29的中间部,第一调节元件28可在沟部26e上往半径方向滑动,调节元件27组装在作动元件26的垂直方向上,且调节元件27的前端靠接第一调节元件28,组装轴部26b与26f分别插入卡合变形组装孔25d、25d,卡合变形组装孔25d、25d分别设置在升降元件25的侧板25b、25b。其中,第一调节元件28的上侧面设置有第一倾斜部28a,第二调节元件29的收容部29b其上侧面设置有第二倾斜部29c,第二倾斜部29c靠接第一倾斜部28a。而且,在图15中,元件符号26k为调节螺丝27的母螺丝孔,元件符号26m为组装螺丝26h的插通孔,而元件符号26n为组装螺丝26h的母螺丝孔。
调节螺丝27可为附图中组装有紧固螺帽30的市售公螺丝,也可以是图14中所示,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特殊螺丝的调节螺丝31。
作动元件26将组装轴部26b插入贯通并卡合其中的一个变形组装孔25d,组装轴部26f则插入贯通并卡合呈直角钥匙孔状的其中的另一个变形组装孔25d,变形组装孔25d、25d分别设置在升降元件25的侧板25b、25b。通过第二调节元件29压接第二弹簧承元件12的顶面12b,可利用作为弹性手段的压缩螺旋弹簧14的弹力,通过升降元件25加强作动元件26往与支撑元件8重合方向的转动,以强化原稿压合板3往开启方向的动作。
实施例2的弹力调节手段E可通过将螺丝起子插入负号沟部27a,往左右其中一方向转动,如图15(b)与图17所示,使第二调节元件29的第二倾斜部29a被上升的第二调节元件29所推压,朝第二弹簧承元件12的方向前进后退地移动,以此方式调节压缩螺旋弹簧14的弹力。其中,负号沟部27a设置在调节螺丝27的头部,第二调节元件29靠接第一调节元件28的第一倾斜部28a。
而其他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各元件的作用效果,因为和实施例1中所述的元件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而且,弹力调节手段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态样,只要是设置有作动元件的态样,在不脱离本发明主要精神特征的范围内,理所当然地可以做各种变化。举例来说,即使是将作动元件作为升降元件的顶板,或者是其他组装在顶板的元件,由于此态样仍然可设置实施例中所述的弹力调节手段,因此前述态样同样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更进一步,即使将作动元件分割组装在升降元件的两个侧板,此态样仍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
更进一步,本发明还可如日本专利公开2008-224704号公报所记载的发明,在组装元件设置组装脚部,并将组装脚部组装在事务机器其装置本体上的组装孔。
或者,本发明也可以在上述的实施例的作动元件17与26的一端部分别设置卡止部17a与凸缘部26a,此卡止部17a与凸缘部26a可以是分别卡合侧板13b、13b与25b、25b上变形组装孔13e、13e与25d、25d的其中之一,而作动元件17与26的另一端可以分别是插入其中的另一个变形组装孔13e与25d的中。其中,变形组装孔13e、13e与25d、25d分别设置在升降元件13与25的侧板13b、13b与25b、25b。通过前述构成,作动元件17与26能随时利用压缩螺旋弹簧14的弹力,分别往变形组装孔13e、13e与25d、25d的其中之一推压,故使用时不会自然地从变形组装孔13e、13e与25d、25d的其中之一脱落,为了更确实地避免脱落,可适当地选择将作动元件17与26的另一端固定或熔接,或者是选择使用E型环分别固定至变形组装孔13e、13e与25d、25d的其中之一,来防止作动元件17与26从轴方向脱落掉出。
此外,调节元件可以是呈现与作动元件相同方向平行的设置,且调节元件是使用和作动元件相同的变形组装孔(或者是调节元件使用和作动元件不同的变形组装孔)可移动地组装在第二弹簧承元件,通过组装在作动元件的调节螺丝,让调节元件能在第二弹簧承元件的方向移动。其中,前述的变形组装孔是为作动元件组装至升降元件的侧板时所使用的变形组装孔。
而且,调节螺丝的头部除了设置六角穴的外,也可以是设置六角柱,或者是在头部设置十字形或一字形的沟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以上的构成,让操作者可在装置本体的前侧使用工具轻易地对弹性手段的弹力做任意阶段的调节,较佳地适合应用在事务机器中影印机或者是多功能复合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抑或是应用在使用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
【符号说明】
1:事务机器
10:第二铰链销
11:第一弹簧承元件
11a、12a:弹簧收容部
11b:凸轮部
12:第二弹簧承元件
12b:顶面
13、25:升降元件
13a、25a、8a:上板
13b、4b、25b、8b:侧板
13c、25c:组装板
13d:母螺丝部
13e、25d:变形组装孔
14:压缩螺旋弹簧
16:受压元件
17、26:作动元件
17a:卡止部
17b、17c:轴部
17d、26e:沟部
17e、26k、26n:母螺丝孔
18、27、31:调节螺丝
18a:头部
18b:公螺丝部
18c、29a:卡合部
18d:六角穴
19:调节元件
19a:插填部
19b:卡合孔
19c:凹部
2:装置本体
2a:接触玻璃
20:厚重原稿
26a:凸缘部
26b、26f:组装轴部
26c:第一调节角穴
26d:圆形轴部
26g:第二调节角穴
26h、5b:组装螺丝
26j:卡止元件
26m:插通孔
27a:负号沟部
28:第一调节元件
28a:第一倾斜部
29:第二调节元件
29b:收容部
29c:第二倾斜部
3:原稿压合板
3a:原稿自动输送装置
30:紧固螺帽
4:组装元件
4a:底板
4c:后板
4d、4e:组装孔
5a:组装釦
6:高度调节螺丝
7:高度调节手段
8:支撑元件
8c:抱持片
8d:导引沟
9:第一铰链销
A、B、C: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
D、E:弹力调节手段
Claims (6)
1.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
组装元件,其具有一个底板及两个侧板,该组装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分别从该底板的两侧直立站起;
支撑元件,其具有一个上板、两个侧板及两个抱持片,该支撑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分别从该支撑元件其该上板的两侧垂下设置,该两个抱持片分别从该支撑元件的该两个侧板以往内侧凹折弯曲的方式形成,该支撑元件的该两个侧板通过第一铰链销分别转动地组装在该组装元件的该两个侧板;
升降元件,其具有一个上板及两个侧板,该升降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分别从该升降元件其该上板的两侧垂下设置,该升降元件的该两个侧板通过第二铰链销分别转动地组装在该支撑元件其该两个侧板的自由端侧,该升降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可往与该支撑元件相反的方向转动;
受压元件,其被设置在该组装元件的该两个侧板之间;
作动元件,其被设置在该升降元件上组装该第二铰链销的一侧;
第一弹簧承元件,其靠接该受压元件且被该两个抱持片所支持,该第一弹簧承元件滑动地收装在该支撑元件内部;
第二弹簧承元件,其靠接该作动元件且被该两个抱持片所支持,该第二弹簧承元件滑动地收装在该支撑元件内部;以及
压缩螺旋弹簧,其弹性地设置在该第一弹簧承元件与该第二弹簧承元件之间,
其中,该作动元件设置有弹力调节手段,该弹力调节手段靠接该第二弹簧承元件,该弹力调节手段包含:
沟部,其被设置在该作动元件的轴方向上;
调节元件,其靠接该第二弹簧承元件且具有嵌入该沟部的一插填部;以及
调节螺丝,其被组装在该作动元件且用以移动该调节元件。
2.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
组装元件,其具有一个底板及两个侧板,该组装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分别从该底板的两侧直立站起;
支撑元件,其具有一个上板、两个侧板及两个抱持片,该支撑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分别从该支撑元件其该上板的两侧垂下设置,该两个抱持片分别从该支撑元件的该两个侧板以往内侧凹折弯曲的方式形成,该支撑元件的该两个侧板通过第一铰链销分别转动地组装在该组装元件的该两个侧板;
升降元件,其具有一个上板及两个侧板,该升降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分别从该升降元件其该上板的两侧垂下设置,该升降元件的该两个侧板通过第二铰链销分别转动地组装在该支撑元件其该两个侧板的自由端侧,该升降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可往与该支撑元件相反的方向转动;
受压元件,其被设置在该组装元件的该两个侧板之间;
作动元件,其被设置在该升降元件上组装该第二铰链销的一侧;
第一弹簧承元件,其靠接该受压元件且被该两个抱持片所支持,该第一弹簧承元件滑动地收装在该支撑元件内部;
第二弹簧承元件,其靠接该作动元件且被该两个抱持片所支持,该第二弹簧承元件滑动地收装在该支撑元件内部;以及
压缩螺旋弹簧,其弹性地设置在该第一弹簧承元件与该第二弹簧承元件之间,
其中,该作动元件设置有弹力调节手段,该弹力调节手段靠接该第二弹簧承元件,该弹力调节手段包含:
沟部,其被设置在该作动元件的轴方向上;
第一调节元件,其可移动地承载放置在该沟部;
第二调节元件,其靠接该第二弹簧承元件且支撑该第一调节元件,该第二调节元件可移动地组装在该作动元件,该第二调节元件的移动范围受到一预设范围的限制;以及
调节螺丝,其被组装在该作动元件,该调节螺丝的前端侧靠接该第一调节元件。
3.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
组装元件,其具有一个底板及两个侧板,该组装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分别从该底板的两侧直立站起;
支撑元件,其具有一个上板、两个侧板及两个抱持片,该支撑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分别从该支撑元件其该上板的两侧垂下设置,该两个抱持片分别从该支撑元件的该两个侧板以往内侧凹折弯曲的方式形成,该支撑元件的该两个侧板通过第一铰链销分别转动地组装在该组装元件的该两个侧板;
升降元件,其具有一个上板及两个侧板,该升降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分别从该升降元件其该上板的两侧垂下设置,该升降元件的该两个侧板通过第二铰链销分别转动地组装在该支撑元件其该两个侧板的自由端侧,该升降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可往与该支撑元件相反的方向转动;
受压元件,其被设置在该组装元件的该两个侧板之间;
作动元件,其被设置在该升降元件上组装该第二铰链销的一侧;
第一弹簧承元件,其靠接该受压元件且被该两个抱持片所支持,该第一弹簧承元件滑动地收装在该支撑元件内部;
第二弹簧承元件,其靠接该作动元件且被该两个抱持片所支持,该第二弹簧承元件滑动地收装在该支撑元件内部;以及
压缩螺旋弹簧,其弹性地设置在该第一弹簧承元件与该第二弹簧承元件之间,
其中,该作动元件设置有弹力调节手段,该弹力调节手段靠接该第二弹簧承元件,该弹力调节手段包含:
调节元件,其靠接该第二弹簧承元件,该调节元件可移动地组装在该升降元件的该两个侧板,该调节元件与该作动元件呈平行状态;以及
调节螺丝,其组装在该作动元件,该调节螺丝的前端侧靠接该调节元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中该作动元件设置在该升降元件其该两个侧板上组装该第二铰链销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至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中该作动元件设置在该升降元件的顶板。
6.如权利要求1至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中该组装元件的该底板设置有一组装脚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11766 | 2013-01-25 | ||
JP2013011766A JP6233914B2 (ja) | 2013-01-25 | 2013-01-25 |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69981A CN103969981A (zh) | 2014-08-06 |
CN103969981B true CN103969981B (zh) | 2017-01-18 |
Family
ID=51239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3404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69981B (zh) | 2013-01-25 | 2014-01-24 |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233914B2 (zh) |
CN (1) | CN103969981B (zh) |
TW (1) | TWI5466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187699A (ja) * | 2016-04-08 | 2017-10-12 |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 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ヒンジ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
JP6764184B2 (ja) * | 2016-07-04 | 2020-09-30 |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 事務機器のヒンジ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
JP6999155B2 (ja) * | 2017-08-29 | 2022-01-18 |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
JP7485343B2 (ja) | 2020-06-02 | 2024-05-16 |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
JP2022070476A (ja) * | 2020-10-27 | 2022-05-13 |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事務機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1697A (zh) * | 2006-02-13 | 2007-08-22 | 下西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原稿压接板的开闭装置 |
CN101377633A (zh) * | 2007-08-31 | 2009-03-04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
CN102137207A (zh) * | 2009-12-28 | 2011-07-27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 |
CN102156397A (zh) * | 2009-11-18 | 2011-08-17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26013B2 (ja) * | 1979-12-21 | 1984-06-23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複写機の原稿抑えの保持機構 |
JPH0544466Y2 (zh) * | 1988-10-21 | 1993-11-11 | ||
JP3715890B2 (ja) * | 2000-12-28 | 2005-1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3971276B2 (ja) * | 2002-09-05 | 2007-09-05 |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 ヒンジ装置 |
JP4498166B2 (ja) * | 2005-02-16 | 2010-07-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66059B2 (ja) * | 2007-11-13 | 2012-11-0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トラクション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312832B2 (ja) * | 2008-03-26 | 2013-10-09 |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ヒンジ |
JP5698459B2 (ja) * | 2010-02-25 | 2015-04-08 |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ヒンジ |
JP5881137B2 (ja) * | 2011-01-25 | 2016-03-09 |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
-
2013
- 2013-01-25 JP JP2013011766A patent/JP6233914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1-24 CN CN201410034048.4A patent/CN1039699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1-24 TW TW103102742A patent/TWI54661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1697A (zh) * | 2006-02-13 | 2007-08-22 | 下西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原稿压接板的开闭装置 |
CN101377633A (zh) * | 2007-08-31 | 2009-03-04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
CN102156397A (zh) * | 2009-11-18 | 2011-08-17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
CN102137207A (zh) * | 2009-12-28 | 2011-07-27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46611B (zh) | 2016-08-21 |
TW201430481A (zh) | 2014-08-01 |
CN103969981A (zh) | 2014-08-06 |
JP6233914B2 (ja) | 2017-11-22 |
JP2014142527A (ja) | 2014-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69981B (zh) |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 |
US11363882B2 (en) | Reading book stand | |
USD903662S1 (en) | Ring-style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D209979S (zh) | 燒烤爐 | |
TW200745966A (en) | Techniques for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stored value applications on a single payment device managing a shared balance | |
US9689523B2 (en) | Foldable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stand | |
CN107238015A (zh) | 夹灯 | |
WO2005112600A8 (en) | Flat opening clamshell-style first aid kit | |
CN205781841U (zh) | 移动终端支架 | |
WO2006097851A3 (en) | Combination vaccines with whole cell pertussis antigen | |
CN101833357B (zh) | 电子装置 | |
CN109463902A (zh) | 办公室用智能办公桌 | |
JP7098827B2 (ja) | 携帯用書見台 | |
JP2011139317A5 (zh) | ||
US20110122626A1 (en) | Electronic book | |
MXPA06011560A (es) | Tarjeta de transaccion y estuche. | |
CN109327586A (zh) | 一种穿戴式手机夹持装置 | |
KR20110119193A (ko) | 독서대 받침대 | |
KR20210007656A (ko) | 서랍형 받침대 수납기능이 구비된 휴대용 독서대 | |
KR20170022684A (ko) | 플렉시블 힌지 장치 | |
KR200495398Y1 (ko) | 휴대용 독서대 | |
CN109246274A (zh) | 穿戴式手机夹持装置 | |
CN213118195U (zh) | 一种分屏显示装置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夹紧机构 | |
CN205610735U (zh) | 隐形手机支架 | |
CN109257474A (zh) | 一种手机夹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