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0042B - 一种从昆虫头部或尾部出草的虫草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昆虫头部或尾部出草的虫草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0042B
CN103960042B CN201310042078.5A CN201310042078A CN103960042B CN 103960042 B CN103960042 B CN 103960042B CN 201310042078 A CN201310042078 A CN 201310042078A CN 103960042 B CN103960042 B CN 1039600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pa
caterpillar fungus
chinese caterpillar
afterbody
polyp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20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0042A (zh
Inventor
涂道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u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四川久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四川久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四川久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3100420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00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0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0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0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0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昆虫培养虫草的新方法,该方法是以昆虫幼虫或蛹为寄主,接种虫草菌种后在一定阶段对虫体进行黑暗控制、诱导出草、立式培养和局部感光,使虫草子实体从指定部位长出,从而使长成的虫草外观形态更接近野生冬虫夏草,同时还使虫草子实体的长出数量减少,促使养份集中,使虫草子实体长得更粗壮,品质更好;此外,采用该方法培养虫草可使培养室的面积和空间节省40%,减少土建投资和能源消耗40%。本发明的虫草培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产品外观和品质更好,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更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从昆虫头部或尾部出草的虫草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药用真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昆虫幼虫或蛹人工栽培虫草的方法,特指一种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长出真菌子实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是中医西医公认的传统名贵中药,它具有补肾、益肺、补精髓、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延缓衰老等作用(韦会平等,2004),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需求量不断上涨。但由于野生冬虫夏草生长于中国西南特定的高海拔地带,产量极低,采挖困难,天然产量与需求量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导致价格不断上涨,每公斤售价达到二十多万元到九十多万元不等,另一方面又导致人们过度采挖,使野生资源日益减少,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中央电视台2012.9.14)。
为了缓解供求矛盾,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国家高度重视和鼓励开展虫草人工栽培,2007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将蛹虫草规模化生产列入重点研究项目,国家卫生部2009年3号公告批准蛹虫草为新资源食品。在国家支持和鼓励下近十来年虫草人工培育得到很大发展,主要出现了三种类型的人工虫草产品:一类是以百令胶囊为代表的工业发酵生产的虫草菌丝体(虫草菌丝发酵生产工艺,公开号:CN1095103A);二类是当前生产规模最大的以大米、小麦等为主要原料培养的蛹虫草子实体(蛹虫草菌高产栽培方法,公开号:CN1200403);三类是以昆虫幼虫或蛹培育的虫菌复合体(一种利用桑蚕幼虫培育蛹虫草的方法,公开号:CN102440149A,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公开号:CN101215527)
人工培育虫草的成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求矛盾。但工业发酵生产的虫草菌丝体,是人工配料生产的虫草菌的无性型,没有虫草菌的有性型,其有效成份和营养成份与冬虫夏草有一定的区别,且根本没有与虫草相似的外型;以大米、小麦等为主要原料培育的蛹虫草子实体是人工配料生产的虫草菌的有性型,没有无性型,其有效成份和营养成份也与冬虫夏草有一定的区别,也没有与虫草相似的外型;以昆虫幼虫或蛹培育的虫菌复合体,是以天然昆虫为原料培育的虫草无性型和有性型的虫菌结合体,其本质与野生冬虫夏草是一样的,有效成份和营养成份与冬虫夏草十分相近,功效也与冬虫夏草基本一致,但这些人工培养的虫菌复合体的外型却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去甚远(一种利用桑蚕幼虫培育蛹虫草的方法,公开号:CN102440149A)。野生冬虫夏草的子实体大多只从虫体的头部长出一根,而已知的人工昆虫虫草大多是虫草子实体从虫体的任何部位长出数根。由于以上三种类型的人工虫草都没有与冬虫夏草相似的外型,因此未能充分得到消费者认可,未能有效地抑制野生冬虫夏草的价格不断上涨,也没能有效地抑制对野生冬虫夏草的过度采挖,对野生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作用未能体现出来。因此,人工培育虫草若能很好地解决产品的外型,使之更接近野生冬虫夏草,则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迄今为止,尚未检索到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定向培育出虫草子实体的专利,也没有相关的研究论文报道。已知的人工虫草培育方法一是平式培养,任虫草子实体从虫体的任意部位长出多根;二是将虫体立放于煤球渣的孔洞中或泥沙培养土中,定向长出虫草子实体,但这种方法污染了虫体,收获时无法将虫草清洗干净,所用煤渣或泥沙也易污染环境,不便推广使用。
本发明使虫草子实体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定向长出,这在国内外尚未见公开报道以及专利公开;同时,本发明采用无毒塑料薄膜包裹虫体,对环境和虫体无污染,并且采用立式培养,节省空间,节约能源,还改善虫草品相和品质,易于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定位定向长出虫草子实体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对已接种虫草菌种的昆虫幼虫或蛹在一定时期实行黑暗控制、诱导出草、立式培养、局部感光等措施来实现的,待培养结束即可获得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长出虫草子实体的虫草。
本发明的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出草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寄主及接种:选择健康无病的适龄昆虫幼虫或蛹,对虫体进行体表消毒,在洁净的接种室内,按已知的常规方法接种优质虫草菌种。
2.前期平式培养:将接种虫草菌种后的昆虫幼虫或蛹先平放于已消过毒的培养容器内,按常规方法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温度、湿度的标准按不同的菌种特性来确定),黑暗培养7至9天(不同的菌种培养时间不同),至充分僵化为止。
3.虫体包裹诱导:将僵化良好的昆虫幼虫或蛹,在洁净的操作室内用宽度为2倍虫体长度,长度为可以包25个蛹体的无毒黑色塑料薄膜包裹起来,每两个虫体间用钢丝夹夹紧,进行虫体黑暗控制,只露出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然后剪去露在黑膜外的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的表皮,诱导子实体长出。
4.中期立式培养:将已用黑膜包裹好的幼虫或蛹每20至30个裹成一卷,虫体有剪口的一端向上集中放于培养容器内,盖好透明薄膜,若干个培养容器集中放于1个或多个培养室,按常规方法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温度、湿度的标准按不同的菌种特性来确定),黑暗培养6至8天(不同的菌种培养时间不同),待虫体剪口处形成子实体原基时为止。
5.后期立式培养:将经过中期培养并从虫体剪口出现子实体原基的培养容器置光照下进行局部感光培养,培养室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湿度、空气根据不同的菌种按常规方法执行,培养至子实体成熟为止。
6.干燥处理:将培养成熟的虫草取出,进行收获、选择和整理,置真空冷冻干燥机内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到充分干燥为止,从而得到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长出子实体,且外观形态和色泽与鲜虫草一致的高品质干品虫草。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出草的虫草培养方法的优点是:
1.本发明虫体进行集中立式培养,可节省培养室面积和空间40%,节省培养中的能源消耗40%,从而减少基建投资和培养成本。
2.本发明采用无毒黑色塑料薄膜包裹虫体,达到黑暗控制的目的,不污染虫体和环境,使培养出的虫草洁净而不必进行清洗。
3.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培养出的虫草其子实体都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意志)长出,每个虫体子实体长出数少,多数为1至3根子实体,因而长得粗壮而且品质好,并且干燥后的虫草外形和色泽与鲜虫草一致,更显美观和真实,更接近于野生冬虫夏草,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附图说明】
图1从昆虫头部出草虫草培养工艺流程
图2从头部长出子实体的蛹虫草外观形态照片(a.实施例1条件下从蚕蛹头部长出子实体的蛹虫草,b.实施例2条件下从蚕五龄幼虫头部长出子实体的蚕虫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1)选择寄主及接种:选择健康无病的桑蚕蛹作为寄主培养蛹虫草,首先用臭氧水对蛹体进行体表消毒,然后在洁净的接种室内,用注射法对蚕蛹接种优质液体蛹虫草菌种。
(2)前期平式培养:将接种蛹虫草菌种后的蚕蛹先平放于已消过毒的塑料方盆内,送入培养室培养,按蛹虫草的技术标准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黑暗培养7至9天,至充分僵化为止。
(3)虫体包裹诱导:首先裁剪好无毒塑料薄膜,规格是:宽度为2倍蚕蛹的体长,长度为可以包裹25个蚕蛹,裁剪好后对黑膜进行消毒灭菌,然后将已僵化良好的蚕蛹,在洁净的操作室内用黑膜包裹起来,每两个虫体间用钢丝夹夹紧,进行虫体黑暗控制,只露出蚕蛹的头部或尾部,然后剪去露在黑膜外的蚕蛹的头部或尾部的表皮,诱导子实体长出。
(4)中期立式培养:将已用黑膜包裹好的蚕蛹每25个裹成一卷,蛹体有剪口的一端向上集中放于塑料方盆内,盖好透明薄膜,若干个培养方盆集中放于1个培养室,按蛹虫草的技术标准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黑暗培养6至8天,待蛹体剪口处形成子实体原基时为止。
(5)后期立式培养:将经过中期培养并从蛹体剪口出现子实体原基的培养方盆置光照下进行局部感光培养,培养室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湿度、空气按蛹虫草的技术标准执行,培养至子实体成熟为止,头部出草率可达到90%以上。
(6)干燥处理:将培养成熟的蛹虫草取出,进行收获、选择和整理,置真空冷冻干燥机内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到充分干燥为止,从而得到从蚕蛹头部或尾部长出1至3根子实体,且外观形态和色泽与鲜蛹虫草一致的高品质干品蛹虫草,其外观形态如图2a所示。
实施例2
(1)选择寄主及接种:选择健康无病的五龄第四天桑蚕幼虫作为寄主培养蚕虫草,首先让选出的蚕排尽粪便,再用臭氧水对蚕体进行清冼消毒,然后在洁净的接种室内,用注射法对蚕体接种优质液体蛹虫草菌种。
(2)前期平式培养:将接种蛹虫草菌种后的蚕幼虫先放于干净的蚕箔内,置18-20℃的培养室黑暗保护3天,待蚕感染死亡后,选出平放入已消过
毒的塑料方盆内,送入培养室培养,按蛹虫草的技术标准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黑暗培养4至6天,至充分僵化为止。
(3)虫体包裹诱导:首先裁剪好无毒塑料薄膜,规格是:宽度为2倍蚕的体长,长度为可以包裹25个蚕体,裁剪好后对黑膜进行消毒灭菌,然后将已僵化良好的蚕体,在洁净的操作室内用黑膜包裹起来,每两个虫体间用钢丝夹夹紧,进行虫体黑暗控制,只露出蚕体的头部或尾部,然后剪去露在黑膜外的蚕体的头部或尾部约1mm,诱导子实体长出。
(4)中期立式培养:将已用黑膜包裹好的蚕体每25个裹成一卷,蚕体有剪口的一端向上集中放于塑料方盆内,盖好透明薄膜,若干个培养方盆集中放于1个培养室,按蛹虫草的技术标准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黑暗培养6至8天,待蚕体剪口处形成子实体原基时为止。
(5)后期立式培养:将经过中期培养并从蚕体剪口出现子实体原基的培养方盆置光照下进行局部感光培养,培养室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湿度、空气按蛹虫草的技术标准执行,培养至子实体成熟为止,头部出草率可达到90%以上。
(6)干燥处理:将培养成熟的蚕虫草取出,进行收获、选择和整理,置真空冷冻干燥机内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到充分干燥为止,从而得到从蚕体头部或尾部长出1至3根子实体,且外观形态和色泽与鲜蚕虫草一致的高品质干品蛹虫草,其外观形态如图2b所示。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从昆虫头部或尾部出草的虫草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寄主及接种:选择健康无病的昆虫幼虫或蛹,按常规方法接种虫草菌种;
(2)前期平式培养:将所述步骤(1)接种后的昆虫幼虫或蛹先平放于培养容器内,按常规方法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黑暗培养7至9天,至充分僵化;
(3)虫体包裹诱导:将所述步骤(2)所得充分僵化的昆虫幼虫或蛹在洁净的操作室内用无毒黑色塑料薄膜包裹起来,进行虫体黑暗控制,只露出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然后剪去露在黑膜外的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的表皮,诱导子实体长出;
(4)中期立式培养:将经步骤(3)处理好的幼虫或蛹每20至30个裹成一卷,虫体有剪口的一端向上集中放于培养容器内,盖好透明薄膜,放培养室按常规方法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黑暗培养6至8天,待虫体剪口处形成子实体原基时开始感光;
(5)后期立式培养:将经步骤(4)培养并从虫体剪口出现子实体原基的培养容器置光照下进行局部感光培养,培养室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湿度、空气按常规方法执行,培养至子实体成熟为止;
(6)干燥处理:将经步骤(5)培养成熟的虫草进行收获和整理,置真空冷冻干燥机内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出草,且外观形态和色泽与鲜虫草一致的高品质干品虫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虫草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无毒黑色塑料薄膜的宽度为昆虫幼虫或蛹的体长的2倍,长度为可以包住20至30个虫体,将薄膜对折后刚好包住虫体,只露出虫体头部或尾部,并在两个虫体间用钢丝夹夹住,使包裹紧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虫草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集中培养,指将若干卷包裹好虫体,有剪口的一端向上,集中立放在一个培养容器内,再将若干培养容器放于一间至多间培养室内进行立式培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虫草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出草,指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或尾部长出真菌子座,且多数为1至3个子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虫草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既可以令真菌子座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头部长出,也可以令真菌子座从昆虫幼虫或蛹的尾部长出。
CN201310042078.5A 2013-02-04 2013-02-04 一种从昆虫头部或尾部出草的虫草培养方法 Active CN1039600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2078.5A CN103960042B (zh) 2013-02-04 2013-02-04 一种从昆虫头部或尾部出草的虫草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2078.5A CN103960042B (zh) 2013-02-04 2013-02-04 一种从昆虫头部或尾部出草的虫草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0042A CN103960042A (zh) 2014-08-06
CN103960042B true CN103960042B (zh) 2016-04-13

Family

ID=51230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2078.5A Active CN103960042B (zh) 2013-02-04 2013-02-04 一种从昆虫头部或尾部出草的虫草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004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13371B2 (en) * 2009-08-07 2013-04-09 Co2 Boost Llc Mushroom growing material application system
CN101720627A (zh) * 2009-12-16 2010-06-09 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体蚕蛹栽培蛹虫草的方法
CN102550283A (zh) * 2010-12-30 2012-07-11 杨发国 蚕蛹替代蝙蝠蛾人工培育冬虫夏草技术
JP2012175909A (ja) * 2011-02-25 2012-09-13 Hiroe Ito 茸菌駒のセット方法及び装置
CN102523912A (zh) * 2011-11-27 2012-07-04 桐乡市中泰虫草专业合作社 以家蚕幼虫为寄主的蛹虫草子实体及其培育方法
CN102626035A (zh) * 2012-04-12 2012-08-08 何寒 一种通过孢子分离来制作虫草第一代母种的方法
CN102696392B (zh) * 2012-05-30 2013-08-07 苏诚玉 天然冬虫夏草的增产方法
CN102715012A (zh) * 2012-06-13 2012-10-10 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北虫草的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0042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0149B (zh) 一种利用桑蚕幼虫培育蛹虫草的方法
CN103430776B (zh) 提高产量和质量的蚕蛹虫草培养方法
CN102405763B (zh) 一种冬虫夏草的培育方法
CN104823714B (zh) 一种北冬虫夏草的规模化培育方法
CN102119655B (zh) 铁皮石斛自然光快繁育苗方法
CN103270887B (zh) 蚕蛹北冬虫夏草工厂化栽培技术
CN103319234A (zh) 一种秀珍菇的培养基及其培育方法
CN101933441A (zh) 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
CN105052558A (zh) 一种牛樟芝的快速培育方法
CN104541977B (zh) 一种牛樟芝的杉木板培方法
CN103688759A (zh) 一种以蚕蛹为载体培养人工虫草的方法
CN102907256A (zh) 一种柞蚕蛹虫草盒式培养方法
CN109644779A (zh) 一种利用蛹虫草菌接种蓖麻蚕5龄幼虫培育蚕虫草的方法
CN102657071B (zh) 培养绿藻门占优势的浮游植物的方法
CN104756754B (zh) 一种牛樟芝子实体的栽培方法
CN102812847A (zh) 一种白灵菇的栽培方法
CN104206177A (zh) 一种草菇的栽培方法
CN107810781A (zh) 一种活蚕培育蛹虫草的方法
CN103636408A (zh) 一种桑蚕虫草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4303835A (zh) 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KR102265286B1 (ko) 활착곡물을 이용한 동충하초 누룽지 제조방법
CN102177812A (zh) 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
CN106034738B (zh) 一种以家蚕蚕蛹为寄主人工培育蚕蛹蝉花的方法
CN105493899B (zh) 一种以黄粉虫虫蛹为载体培养虫草产品的方法
CN103688760A (zh) 一种以黄粉虫为载体培养人工虫草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Tu Daoyo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ublication and of Entering th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tage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CHUAN JIUYUA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U DAOYONG

Effective date: 201503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09

Address after: 621000 Mianyang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Youxian Youxian Economic Experimental Zone Huaxing Street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Jiu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21000, No. 231, East Ring Road, Mianyang, Sichuan

Applicant before: Tu Daoyo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