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6754A - 反馈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反馈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6754A
CN103946754A CN201180074978.7A CN201180074978A CN103946754A CN 103946754 A CN103946754 A CN 103946754A CN 201180074978 A CN201180074978 A CN 201180074978A CN 103946754 A CN103946754 A CN 103946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item
protection
feedback control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49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6754B (zh
Inventor
青柳真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46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6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6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67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02D41/32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low pressure type
    • F02D41/34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low pressure type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njection timing or dur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1/00Automatic controllers
    • G05B11/01Automatic controllers electric
    • G05B11/36Automatic controllers electric with provision for obtain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e.g. 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 G05B11/42Automatic controllers electric with provision for obtain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e.g. 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for obtaining a characteristic which is both proportional and time-dependent, e.g. P. I., P. I. 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02Controlling intak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4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 F02D41/2406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using essentially read only memories
    • F02D41/2425Particular ways of programming the data
    • F02D41/2429Methods of calibrating or learning
    • F02D41/2451Methods of calibrating or learn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learned or calibrated
    • F02D41/2454Learning of the air-fuel ratio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其根据控制量的目标值与计测值之间的偏差而对P项和I项进行计算,并根据作为它们的和的PI项而对相对于控制对象的操作量的补正量进行计算,所述反馈控制系统防止PI项通过保护而被限制的状态下的I项的发散,并且提高解除了保护对PI项的限制后的I项的收敛性。因此,本反馈控制系统对将PI项的由保护进行的限制之前的值与限制之后的值之差从I项的值中减去后的值进行计算,以作为I项的修正前次值。而且,通过将根据控制量的目标值与计测值之间的偏差而计算出的更新量与I项的修正前次值进行相加,从而对I项的值进行更新。

Description

反馈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用于汽车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的反馈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用的内燃机中,实施各种反馈控制。在例如柴油发动机的情况下,在增压控制、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控制、以及空燃比控制中使用反馈控制。
内燃机中通常所使用的反馈控制的方法为PI控制(比例积分控制)。例如在为柴油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时,使用具有在图6中由框图所示的控制逻辑的反馈控制系统。在该反馈控制系统中,对于作为控制量的空燃比,确定目标空燃比,且取得通过空燃比传感器而检测出的计测空燃比,并计算出目标空燃比与计测空燃比之间的偏差,即空燃比偏差。而且,通过在空燃比偏差上乘以预定的比例增益GP,从而计算出P项(比例项)。此外,通过将在空燃比偏差上乘以预定的积分增益GP而得到的值与I项(积分项)的前次值进行相加,从而对I项进行更新。将P项和I项相加,并根据作为它们的和的PI项(比例积分项)而计算出作为操作量的燃料喷射量或空气量的补正量。但是,在图6的控制逻辑中,PI项的大小通过保护而被限制。该保护的值为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而被变更的可变值。
通过保护而对PI项的大小进行限制的技术为,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291752号公报中被公开的公知的技术。由于相对于内燃机的操作量的补正量根据PI项而被计算出,因此在相对于PI项未设置保护的情况下,内燃机的运行将产生各种问题。
以柴油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为例,当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发生突变时,存在空燃比偏差突然扩大从而PI项的值突然增大或突然减小的情况。当将发生了突然增大或突然减少的PI项的值直接用于燃料喷射量或空气量的补正量的运算中时,将对发动机赋予过度的补正量,从而可能会使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变得不稳定。
此外,当空燃比传感器发生异常时,例如,当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值被保持为某个值时,空燃比偏差一直不会消失,从而存在PI项持续增大或减少的现象。当将持续增大或减少的PI项的值直接用于燃料喷射量或空气量的补正量的运算中时,存在实际的空燃比逐渐背离目标空燃比的可能。
对PI项设置保护的理由是为了防止产生这些问题。以图6所示的控制逻辑为例,当PI项的值超过保护的值时,发动机不被赋予PI项的值,而是被赋予保护的值。由此,能够避免产生上文所述的问题。
但是,由于PI项与用于消除空燃比偏差所需要的补正量相对应,因此,在对PI项进行了限制时,将产生补正量的不足,从而成为空燃比偏差未被消除而遗留的状态。在未对PI项进行限制而正常实施反馈控制的情况下,随着空燃比偏差的消除不断进行,PI项将逐渐收敛于发动机实际所需的补正量的值(以下,称为发动机要求值)。而且,由于P项中所包含的稳态误差被转变为I项,因此P项收敛于零,且I项收敛于发动机要求值。但是,如果处于空燃比偏差遗留的状态,则将不断地重复空燃比偏差向I项的累计。其结果为,当空燃比偏差为正的值时,I项将发散至正的无限大,而当空燃比偏差为负的值时,I项将发散至负的无限大。
如上文所述,当通过保护而对PI项的大小进行限制时,将产生I项的发散这一其他的问题。在I项产生了发散的情况下,当运行条件发生变化而解除了PI项的保护时,将计算出过度的补正量。此外,虽然通过解除PI项的保护而再次开始通过反馈控制而实施的操作量的补正,从而I项再次以发动机的要求值为目标而收敛,但是,之前发散了的I项收敛至发动机要求值将需要较长的时间。
由于PI项被保护限制而引起的I项的发散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来防止。第一方法为,在PI项的值超过保护的值的期间停止I项的更新的方法。在停止更新期间,使I项的值被保持为即将停止更新前的值。根据此方法,能够可靠地防止I项的发散本身。但是,I项向发动机要求值的收敛将延迟与停止I项的更新的时间相对应的量。
防止I项的发散的第二方法为,例如日本特开2010-249000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4-060613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设置对I项的大小进行限制的保护的方法。根据此方法,由于I项的发散通过保护而被制止,因此能够防止I项发散至无限大或负无限大的情况。此时,当解除了PI项的保护而再次开始通过反馈控制而实施的操作量的补正时,I项将以保护的值为出发点而变化至发动机要求值。但是,由于I项用的保护的值被设定为与通常假定的发动机要求值相比相当大的值,因此I项收敛至发动机要求值将需要时间。
上述的两个方法为,能够防止PI项通过保护而被限制的状态下的I项的发散的有效方法。但是,如上文所述,这些方法中,在解除了保护对PI项的限制后的I项的收敛性方面存在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08-2917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010-2490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004-0606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涉及一种如下的反馈控制系统的发明,所述反馈控制系统根据作为基于控制量的目标值与计测值之间的偏差而得到的P项与I项之和的PI项,而对相对于控制对象的操作量的补正量进行计算。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防止PI项通过保护而被限制的状态下的I项的发散,并且提高解除了保护对PI项的限制后的I项的收敛性。为了实现该课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反馈控制系统对将PI项的由保护进行的限制之前的值与限制之后的值之差从I项的值中减去后的值进行运算,以作为I项的修正前次值。而且,对控制量的目标值与计测值之间的偏差乘以预定的增益后的值进行运算,并通过将该值和修正前次值进行相加,从而对I项的值进行更新。由此,即使PI项的值达到保护之后也可继续进行I项的更新,并且I项收敛于PI项用的可变保护的附近的值。即,解除了保护对PI项的限制后的I项的收敛性得到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更加优选的方式,反馈控制系统具备将I项中所包含的稳态误差成分转变为学习项的功能。详细而言,对通过保护而进行的限制之后的PI项与学习项之和进行运算,以作为总补正项,并且,根据通过保护而进行的限制之后的PI项的值,对学习项的值进行更新。在本反馈控制系统中,将总补正项使用于相对于操作量的补正量的计算中。但是,为了防止操作量的过度的补正,通过总补正项用保护而对总补正项的大小进行限制。而且,通过减去总补正项的由保护进行的限制之前的值与限制之后的值之差,从而进一步对I项的修正前次值进行修正。由此,即使在总补正项通过保护而被限制的状态下,也能够实现I项中所含有的稳态误差成分转变为学习项的动作。此时,更优选为,当总补正项的值超过保护的值,并且P项与学习项之和的值也超过该保护的值时,将I项的修正前次值固定为零。
另外,优选为,总补正项用保护的值被设定为,与PI项用的保护相比较小的值。而且,保护也可以针对P项或I项进行设定。但是,优选为,P项用的保护的值被设定为,与PI项用的保护的值相同的值,或与PI项用的保护的值相比较小的值。另一方面,I项用的保护的值在反馈控制系统不具备学习功能时,优选被设定为与PI项用的可变保护的值相比较大的值。但是,在反馈控制系统具备学习功能时,优选被设定为,与总补正项用的保护相比较大且与PI项用的保护相比较小的值。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的框图。
图2为将图1所示的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果与比较例进行对比而表示的图。
图3为将图1所示的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果与比较例进行对比而表示的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的框图。
图5为将图4所示的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果与比较例进行对比而表示的图。
图6为表示用于空燃比控制的反馈控制系统的一般的控制逻辑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柴油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中应用了本发明的反馈控制系统。空燃比控制通过对柴油发动机进行控制的ECU来实施。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控制系统作为ECU的功能的一部分而被实现。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的框图。在本反馈控制系统中,对目标值空燃比与由空燃比传感器所检测出的计测空燃比之间的偏差(空燃比偏差)进行计算。然后,通过在该空燃比偏差上乘以预定的比例增益Gp,从而计算出P项。此外,通过在空燃比偏差上乘以预定的积分增益Gp,从而计算出I项的更新量。更新量被加在后述的I项的修正前次值中。由此,I项的值被更新。
在本反馈控制系统中,设定对P项的大小进行限制的保护(以下,称为P项用保护)。此外,设定对I项的大小进行限制的保护(以下,称为I项用保护)。将被P项用保护限制后的P项(以下,称为保护后P项)和被I项用保护限制后的I项(以下,称为保护后I项)进行相加,从而计算出作为它们的和的PI项。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与保护后P项进行区别,有时会将由P项用保护进行的限制之前的P项称为保护前P项。而且,为了与保护后I项进行区别,有时会将由I项用保护进行的限制之前的I项称为保护前I项。
在本反馈控制系统中,设定了对PI项的大小进行限制的保护(以下,称为PI项用保护)。PI项用保护为,其保护值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而被变更的可变保护。前文所述的P项用保护也同样是可变保护,并且其保护值被设为与PI项用保护的保护值相同的值。但是,P项用保护的保护值也可以为,与PI项用保护的保护值相比较小的值。另一方面,前文所述的I项用保护为固定保护,其保护值被固定为与PI项用保护的保护值相比较大的值。通过采用此种设定,从而在PI项通过PI项用保护而被削减时,可以将被削减的成分视为I项。另外,PI项用保护、P项用保护以及I项用保护中的任一保护均设定有正的保护值和负的保护值。这是因为,PI项、P项以及I项中的任何一项既可以成为正值也可以成为负值。
在本反馈控制系统中,根据被PI项用保护限制后的PI项(以下,称为保护后PI项),而计算出燃料喷射量或空气量的补正量。用于根据保护后PI项而对补正量进行计算的具体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与保护后PI项进行区别,有时会将由PI项用保护进行的限制之前的PI项称为保护前PI项。
以下,对作为本反馈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I项的更新方法进行说明。
在通常的反馈控制系统中,通过将更新量与I项的前次值进行相加,从而进行I项的更新。但是,在本反馈控制系统中,不是I项的前次值,而是修正前次值被使用于I项的更新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修正前次值被定义为,将保护前PI项的值与保护后PI项的值之差从保护后I项的值中减去而得到的值的前次值。将更新量与该修正前次值进行相加而得到的值成为更新后的I项的值。
根据上述定义,当保护前PI项的值处于PI项保护的范围内时,即,保护前PI项未通过PI项保护而被削减时,保护后I项的前次值直接作为修正前次值而被使用。但是,当保护前PI项的值超过PI项保护的值时,将与该超过部分相对应的值从保护后I项中减去而得到的值的前次值,作为I项的修正前次值而被使用。如前文所述,根据本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在PI项用保护中,可以视为仅构成PI项的成分中的I项被削减。由此,当保护前PI项的值超过PI项保护时,该超过部分可以视为通过PI项保护而被削减的保护后I项的一部分。即,在本反馈控制系统中,保护后I项中的通过PI项用保护而被削减的部分在更新时从I项中被减去。
根据采用本反馈控制系统的I项的更新方法,能够防止PI项达到PI项保护的状态下的I项的发散。以下,使用图2及图3对该效果进行说明。
图2为将本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果与比较例进行对比而表示的图。控制结果(A-1)为比较例,并图示了将保护后I项的前次值直接用于I项的更新时的控制结果。控制结果(B-1)为本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果。在各个控制结果中,PI项、P项以及I项分别表示保护后的值。而且,这些控制结果为,在通过反馈控制而消除空燃比偏差的过程中,PI项通过PI项用保护而被限制时的控制结果。此外,在这些控制结果中,比例增益Gp和积分增益Gp被设定为相同的值。
在控制结果(A-1)中,即使PI项通过PI项用保护而被限制,I项也继续增加。这是因为,由于成为空燃比偏差仍然存在的状态,因此根据空燃比偏差而计算出的更新量继续累计于I项上。I项继续发散,直至达到I项用保护为止,该I项用保护被设定为大于PI项用保护的值。
与此相对,在控制结果(B-1)中,在PI项通过PI项用保护而被限制之后,I项不会发散而是收敛于固定的值。这是因为,由于I项中的通过PI项用保护而被削减的部分在I项的更新时被减去,从而抑制了I项进一步增大的情况。另外,虽然此处I项收敛于与保护后PI项相同的值,但这是因为将比例增益Gp和积分增益Gp设定成了相同的值。如果比例增益Gp与积分增益Gp相比较大,则I项的收敛值与保护后PI项的值相比较小。反之,如果比例增益Gp与积分增益Gp相比较小,则I项的收敛值与保护后PI项的值相比较大。总之,根据本反馈控制系统,能够防止PI项达到PI项保护的状态下的I项的发散。
图3为将本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果与其他比较例进行对比而表示的图。控制结果(A-2)为比较例,且图示了在PI项达到PI项用保护的期间停止I项的更新时的控制结果。控制结果(B-2)为本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果。在各个控制结果中,PI项、P项以及I项分别表示保护后的值。另外,这些控制结果为,在I项处于初始状态的时间点t0开始实施反馈控制,且在之后的时间点t1至t2的期间内PI项用保护临时被变更为与发动机要求值相比较低的值时的控制结果。此外,与图2所示的控制结果的情况相同,在这些控制结果中,比例增益Gp和积分增益Gp被设定为相同的值。
在控制结果(A-2)中,在PI项达到PI项用保护的时间点t1,I项的更新被停止,并且I项被保持为即将停止更新前的值。当在之后的时间点t2,PI项用保护恢复到原来的值从而从PI项解除了保护时,首先,PI项将以发动机要求值为目标而收敛。然后,当PI项收敛于发动机要求值时,P项减小并收敛于零,I项增大与P项减少的量相对应的量,并收敛于发动机要求值。此时,I项以即将停止更新前的值为出发点,并以发动机要求值为目标而进行收敛。因此,在收敛的结束上产生延迟。
与此相对,在控制结果(B-2)中,在PI项达到PI项用保护的期间也继续进行I项的更新,从而I项的值增大至PI项用保护的值。因此,在时间点t2,在保护从PI项解除之后,I项以PI项用保护的值为出发点,并以发动机要求值为目标而进行收敛。由此,本反馈控制系统的I项的收敛结束的时间点tb与比较例的I项的收敛结束的时间点ta相比较早。另外,虽然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比例增益Gp和积分增益Gp设定为相同的值,因此I项收敛于PI项用保护的值,但在比例增益Gp与积分增益Gp相比较大时,I项收敛于与PI项用保护的值相比较小的值,而在比例增益Gp与积分增益Gp相比较小时,I项收敛于与PI项用保护的值相比较大的值。但是,无论为何种情况,I项均以PI项用保护的附近的值为出发点并以发动机要求值为目标,因此,与比较例进行比较时,I项的收敛结束较早。即,根据本反馈控制系统,不仅能够防止I项的发散,还能够提高解除了保护对PI项的限制后的I项的收敛性。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在柴油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中应用了本发明的反馈控制系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地,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控制系统也作为ECU的功能的一部分而被实现。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的框图。与实施方式1的反馈控制系统的不同在于,具备将空燃比偏差中所包含的稳态误差作为学习值而进行存储的学习功能。学习值从保护后PI项进行学习并被存储于映射表中。但是,被用于学习的保护后PI项通过映射用保护而对该保护后PI项的大小进行限制。基于保护后PI项而得到的学习值的学习针对发动机的每个运行状态而进行,被存储于映射表中的学习值随时被更新。具体的学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
在本反馈控制系统中,从映射表读取出的学习值作为映射项(学习项)而被使用。将映射项与保护后PI项进行相加,它们的和成为总补正项。总补正项通过保护(以下,称为最终保护)而对其大小进行限制。最终保护将其保护值设定为所有保护值中最小的值,以便可靠地防止由于过度的补正而引起的失火或烟雾的产生。前文所述的映射用保护具有与I项用保护相同大小的保护值。映射用保护和I项用保护的保护值被设定为,与空燃比偏差中所包含的由喷射器或空气流量计的个体差异而引起的稳态误差相对应的值。PI项用保护和P项用保护的保护值被设定为,与映射用保护、I项用保护的保护值相比较大的值。另外,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地,在包括最终保护在内的所有保护中均设定有正的保护值和负的保护值。
在本反馈控制系统中,根据被最终保护限制后的总补正项(以下,称为保护后总补正项),而计算出燃料喷射量或空气量的补正量。用于根据保护后总补正量而对补正量进行计算的具体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与保护后总补正项进行区别,有时会将由最终保护进行的限制之前的总补正项称为保护前总补正项。
接下来,对作为本反馈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I项的更新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反馈控制系统中,修正前次值被使用于I项的更新中。修正前次值与更新量进行相加而得到的值成为更新后的I项的值。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反馈控制系统所使用的修正前次值与在实施方式1中所使用的修正前次值的定义是不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修正前次值被定义为,从保护后I项的值中减去保护前PI项的值与保护后PI项的值之差,再减去保护前总补正项的值与保护后总补正项的值之差而得到的值的前次值。但是,在满足某一条件的情况下,修正前次值通过开关(SW)而被切换为零,并就此被固定。该条件为,保护前总补正项的值超过最终保护的值,并且保护后P项与映射项之和的值也超过最终保护的值。
根据本反馈控制系统,保护后I项中的通过P项用保护而被削减的量和总补正项中的通过最终保护而被削减的量在I项的更新时被减去,直至满足上述的条件为止。由于总补正项为保护后PI项与映射项之和,因此随着学习的进行,映射项越成长,则通过最终保护而被削减的量越大,与此相对应,I项的更新中所使用的修正前次值逐渐减小。即,与映射项的成长对应,I项的值逐渐收敛于零。由此,即使在总补正项通过最终保护而被制限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将I项中所包含的稳态误差成分转变为映射项的动作。而且,在从I项向映射项的稳态误差成分的转变完成时,I项的值收敛于零。此时,由于总补正项等于保护后P项与映射项之和,因此,上述的条件被满足,从而I项的修正前次值被替换为零并被固定。由此,能够防止I项超过零而向负值侧被累计的情况。
根据上文所述的本反馈控制系统的动作,能够得到如图5所示那样的控制结果。图5为将本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果与比较例进行对比而表示的图。控制结果(A-3)为比较例,且图示了将保护后I项的前次值直接用于I项的更新时的控制结果。控制结果(B-3)为,本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果。在各个控制结果中,总补正项、PI项以及P项分别表示保护后的值。另外,这些控制结果为,在通过反馈控制而消除空燃比偏差的过程中,总补正项通过最终保护而被进行了制限时的控制结果。
在控制结果(A-3)中,即使在总补正项通过最终保护而被制限之后,I项也继续增加。这是因为,由于成为空燃比偏差依然存在的状态,因此根据空燃比偏差而被计算出的更新量继续累计于I项。I项继续发散,直至达到被设定成大于最终保护的值的I项用保护为止。
与此相对,在控制结果(B-3)中,总补正项通过最终保护而被限制之后,I项不会发散而是减少。这是因为,在更新时,不仅保护后I项中的通过PI项用保护而被削减的量从I项中被减去,总补正项中的通过最终保护而被削减的量也从I项中被减去。由于总补正项中的通过最终保护而被削减的量与映射项的成长量相对应,因此随着映射项通过学习而成长,从I项中减去的量将增多,从而I项以零为目标而逐渐收敛。而且,在从I项向映射项的稳态误差成分的转变结束的时间点,I项的值被固定为零。由此,根据本反馈控制系统,即使在总补正项通过最终保护而被制限的状态下,也能够实现将I项中所包含的稳态误差成分转变为映射项的动作,即通常的学习动作。
其他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解除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采用不设定I项用保护的控制逻辑。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采用不设定I项用保护的控制逻辑,或不设定映射用保护的控制逻辑。而且,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采用不实施通过开关而进行的修正前次值向零的切换的控制逻辑。
本发明的反馈控制系统也可以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以外的控制中。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增压控制或EGR控制中。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汽车用内燃机的控制,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的一般的反馈控制中。

Claims (9)

1.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其根据控制量的目标值与计测值之间的偏差而对比例项和积分项进行计算,并根据作为所述比例项与所述积分项之和的比例积分项而对相对于控制对象的操作量的补正量进行计算,所述反馈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通过第一保护而对所述比例积分项的大小进行限制的单元;
对将所述比例积分项的由所述第一保护进行的限制之前的值与限制之后的值之差从所述积分项的值中减去后的值进行计算,以作为所述积分项的修正前次值的单元;
通过将根据所述偏差而计算出的更新量与所述修正前次值进行相加,从而对所述积分项的值进行更新的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对学习项进行存储的单元;
对由所述第一保护进行的限制之后的所述比例积分项与所述学习项之和进行计算,以作为在所述补正量的计算中所使用的总补正项的单元;
根据由所述第一保护进行的限制之后的所述比例积分项的值而对所述学习项的值进行更新的单元;
通过第二保护而对所述总补正项的大小进行限制的单元;
通过减去所述总补正项的由所述第二保护进行的限制之前的值与限制之后的值之差,从而进一步对所述积分项的所述修正前次值进行修正的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总补正项的值超过所述第二保护的值,并且所述比例项与所述学习项之和的值超过所述第二保护的值时,将所述积分项的所述修正前次值固定为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保护的值被设定为,与所述第一保护的值相比较小的值。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过第三保护而对所述比例项的大小进行限制的单元,
所述第三保护的值被设定为,与所述第一保护的值相同的值,或与所述第一保护的值相比较小的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过第四保护而对所述积分项的大小进行限制的单元,
所述第四保护的值被设定为,与所述第一保护的值相比较大的值。
7.如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过第四保护而对所述积分项的大小进行限制的单元,
所述第四保护的值被设定为,与所述第一保护的值相比较小且与所述第二保护的值相比较大的值。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对象为汽车用的内燃机,
所述第一保护的值根据所述内燃机的运行状态而被变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量为空燃比,
所述操作量为燃料喷射量和/或空气量。
CN201180074978.7A 2011-11-22 2011-11-22 反馈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67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76930 WO2013076816A1 (ja) 2011-11-22 2011-11-22 フィードバック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6754A true CN103946754A (zh) 2014-07-23
CN103946754B CN103946754B (zh) 2016-07-06

Family

ID=48469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497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6754B (zh) 2011-11-22 2011-11-22 反馈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28528B2 (zh)
EP (1) EP2784610B1 (zh)
JP (1) JP5655957B2 (zh)
CN (1) CN103946754B (zh)
WO (1) WO201307681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4389A (zh) * 2022-03-30 2022-07-0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进气密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77491B2 (en) * 2013-08-07 2017-06-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xhaust gas sensor diagnosis and controls adaptation
JP6237654B2 (ja) * 2015-01-14 2017-11-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11796508A (zh) * 2020-06-19 2020-10-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pid算法的钻井平台升降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33148A1 (en) * 1991-09-18 1993-03-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miter circuit of servo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JPH06168004A (ja) * 1992-11-30 1994-06-14 Rika Kogyo Kk 制御装置
JP2002229604A (ja) * 2001-02-05 2002-08-16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制御装置
JP2007087367A (ja) * 2005-08-26 2007-04-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サーボ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1201636A (zh) * 2007-07-27 2008-06-18 吉林大学 高稳定度恒温控制器
CN101681151A (zh) * 2007-05-24 2010-03-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反馈控制系统
CN101893849A (zh) * 2010-07-12 2010-11-24 绍兴县精功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pid控制器的控制方法
JP2011163200A (ja) * 2010-02-09 2011-08-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内燃機関の排ガス再循環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0644A (ja) * 1986-08-13 1988-03-03 Fuj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空燃比制御装置
JPS6350643A (ja) * 1986-08-13 1988-03-03 Fuj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空燃比制御装置
US4844041A (en) * 1987-03-05 1989-07-0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ir/fuel ratio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mounted on a vehicle
JP3212336B2 (ja) * 1991-12-26 2001-09-25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Piコントローラのリミット値制御方式
JP2001265408A (ja) * 2000-03-22 2001-09-28 Shuichi Yokoyama 熱系プラントの温度制御装置及び温度制御方法
DE10146064B4 (de) * 2001-09-13 2014-04-24 Volkswagen Ag Adaptiver I-Regler
JP2003122401A (ja) * 2001-10-11 2003-04-25 Omron Corp 調節器
JP3869388B2 (ja) 2002-06-26 2007-01-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温度調節器
JP2004060613A (ja) 2002-07-31 2004-02-26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空燃比制御装置
DE102008001311A1 (de) * 2008-04-22 2009-10-29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ieb eines Reglers, insbesondere zur Regel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JP4941498B2 (ja) 2009-04-15 2012-05-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33148A1 (en) * 1991-09-18 1993-03-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miter circuit of servo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JPH06168004A (ja) * 1992-11-30 1994-06-14 Rika Kogyo Kk 制御装置
JP2002229604A (ja) * 2001-02-05 2002-08-16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制御装置
JP2007087367A (ja) * 2005-08-26 2007-04-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サーボ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1681151A (zh) * 2007-05-24 2010-03-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反馈控制系统
CN101201636A (zh) * 2007-07-27 2008-06-18 吉林大学 高稳定度恒温控制器
JP2011163200A (ja) * 2010-02-09 2011-08-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内燃機関の排ガス再循環制御装置
CN101893849A (zh) * 2010-07-12 2010-11-24 绍兴县精功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pid控制器的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颖宏等: "基于限幅的最优PID控制器", 《仪器仪表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4389A (zh) * 2022-03-30 2022-07-0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进气密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04389B (zh) * 2022-03-30 2023-01-20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进气密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28528B2 (en) 2016-01-05
WO2013076816A1 (ja) 2013-05-30
CN103946754B (zh) 2016-07-06
US20140303877A1 (en) 2014-10-09
JPWO2013076816A1 (ja) 2015-04-27
JP5655957B2 (ja) 2015-01-21
EP2784610B1 (en) 2016-12-21
EP2784610A1 (en) 2014-10-01
EP2784610A4 (en)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6008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9197678A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の異常診断装置
CN103946754A (zh) 反馈控制系统
EP1921300B1 (en) Fuel injection control system
US9115623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nox concentration in the exhaust ga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101561394B1 (ko) 내연 기관의 연료 공급 장치
US776953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osing fuel which is to be injected into a combustion chamber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70058821A1 (en) Correction of an injected quantity of fuel
JP4450228B2 (ja)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US692598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0196558A (ja) 空燃比制御装置
DE602006000924T2 (de)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JP2007170246A (ja)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JP2010053826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4968213B2 (ja) フレックス燃料機関の制御装置
JP2014507597A5 (zh)
JP2004116527A (ja) 内燃機関の圧力量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4507597A (ja) 内燃機関の調整装置及び調整方法
JP4858530B2 (ja)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US7412965B1 (en) Exhaust control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20190109248A (ko) 플랜트 제어 장치
US2002005992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of a vehicle on acceleration and a system thereof
KR100413019B1 (ko) 내연기관제어방법및장치
EP1048836B1 (en) Self-adapt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njection unit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100354025B1 (ko) 유연 차량의 공연비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