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8148A - 线收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收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8148A
CN103918148A CN201280054901.8A CN201280054901A CN103918148A CN 103918148 A CN103918148 A CN 103918148A CN 201280054901 A CN201280054901 A CN 201280054901A CN 103918148 A CN103918148 A CN 103918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charging wire
connecting portion
plug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49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味健二
水野英治
平田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o Hatsujo KK
Original Assignee
Chuo Hatsuj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o Hatsujo KK filed Critical Chuo Hatsujo KK
Publication of CN103918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81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02G11/0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using take-up reel or d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 B65H75/40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mobile or transportab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4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electric cords or electric powe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线收装装置能够在不对作为标准件的充电线进行复杂操作而完成整理的状态下将该充电线收装在后备箱内。该线收装装置用于收装充电线,该充电线具有:充电连接器,其设置在充电线的一端;插头,其设置在充电线的另一端;CCID,其设置在充电连接器和插头之间。线收装装置具有:保持架;卷线筒,其能够安装在保持架上且能够从其上拆下来。卷线筒具有能供充电线卷绕的外周面和能够保持CCID的保持部。

Description

线收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收装充电线的线收装装置。详细来说,涉及一种收装用于电动汽车(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充电的充电线的线收装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收装这种充电线的收装装置的现有技术,人们公知一种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115037号的线收装装置。该线收装装置具有:充电线,其用于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箱体,其收装该充电线。
当购入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时,通常附带有作为标准件的充电线。在该作为标准件的充电线中,其一端设置有充电连接器,另一端设置有插头,在充电连接器和插头之间设置有CCID(ChargingCircuit Interrupt Device)。该充电线例如收装在后备箱内,在外出目的地需要充电时使用,或者,收装在自己家的车库等内,在自己家中需要充电时使用。
在将上述作为标准件的充电线收装在后备箱内时,或者收装在自己家的车库等内时,建议将充电线放入手提袋等袋子内收装。即,建议将充电线捆起来,接着,将该捆好的充电线放入袋子内,连同袋子一起收装。但是,对电动汽车充电不同于对燃油汽车加油,其频率较高,在上班使用电动汽车时,一般每天都需要充电。因此,即使建议将充电线放入袋子内,但是按照该建议做的人很少,很多人都不将充电线捆起来,就这样杂乱的收装在收装场所内。其结果导致,在将其他物品收装在后备箱内或车库内时,会产生充电线阻碍该收装等问题。另外,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115037号公报中的线收装装置是对收装装置和充电线进行专用设计而得到的装置,而不是收装作为标准件的充电线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线收装装置,其能够将作为标准件的充电线在被整理后的状态下收装在收装场所内。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线收装装置用于收装充电线,该充电线具有:充电连接器,其设置在充电线的一端;插头,其设置在充电线的另一端;CCID,其设置在充电连接器和插头之间,该线收装装置具有卷线筒,该卷线筒具有能供充电线卷绕的外周面。
该线收装装置具有卷线筒,该卷线筒具有能供充电线卷绕的外周面。因此,能够将充电线卷绕在卷线筒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充电线在被整理后的状态下收装在后备箱等收装场所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线收装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分解表示线收装装置的各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4是卷线筒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卷线筒的纵剖视图。
图6是支承板的主视图。
图7是第2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的立体图(其一)。
图8是第2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的立体图(其二)。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13是第2实施例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收装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线收装装置中,卷线筒可以具有能够保持CCID的保持部。根据采用像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充电线的CCID保持在保持部上,因而能够在充电时使CCID不会处于从线上垂下来的状态,防止较大的张力作用于线和插头。
在上述线收装装置中,还可以具有支承卷线筒转动的保持架。根据像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卷线筒相对于保持架转动,从而能够进行充电线的拉出和卷绕。由于不需要用手直接接触充电线,因而,即使充电线被灰尘、雨水、地面的污垢等弄脏,也不会出现手被弄脏的情况。
在上述线收装装置中,卷线筒可以安装在保持架上且能够从其上拆下来。采用像这样的结构,当在自己家和外出目的地都使用充电线时,能够容易地操作充电线。即,采用像这样的结构,使卷绕有充电线的卷线筒能够安装在保持架上且能够从其上拆下来。因此,能够将保持架设置在充电场所(例如,自己家的车库等),只携带充电线和卷线筒。因此,在自己家等场所对电池进行充电时,能够将卷线筒安装在设置在充电场所的保持架上,从卷线筒中拉出充电线进行充电。另外,当充电结束时,将充电线卷绕在安装在保持架上的卷线筒上,接着,将卷线筒从保持架上拆下来,将充电线连同卷线筒一起收装在后备箱内。由于能够将充电线在被卷绕在卷线筒上的状态下收装在后备箱内,因而能够防止充电线在后备箱内变得杂乱。另外,由于能够在充电线卷绕在卷线筒上的状态下从卷线筒中拉出充电线以及将充电线卷绕在卷线筒上,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充电线的拉出及卷绕操作。
在卷线筒安装在保持架上且能够相对于该保持架转动的情况下,保持架可以具有壳部件、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滑环。这里,第1连接部可以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壳部件转动,与充电线的插头相连接且能够相分离。第2连接部被设置成不能够相对于壳部件移动,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滑环设置可以设置在在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之间,电连接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线收装装置中,保持架具有能够相对于壳部件转动的第1连接部。因此,能够在充电线的插头与第1连接部相连接的状态下使卷线筒转动,进行充电线的拉出和卷绕。另外,由于滑环设置在保持架侧,因而能够减小所承载的卷线筒侧的重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线收装装置中,第1连接部还可以具有:转动部件,其支承在壳部件上且能够转动;第1嵌合部,其形成于转动部件上;插入部,其形成于转动部件上,供充电线的插头插入。在这种情况下,卷线筒可以具有与第1嵌合部相嵌合的第2嵌合部,通过使第1连接部的第1嵌合部和卷线筒的第2嵌合部相嵌合,从而使卷线筒和第1连接部一起相对于壳部件转动。根据像这样的结构,卷线筒和转动部件一起转动,两者间不会产生位置偏移。另外,能够由卷线筒经第1嵌合部和第2嵌合部向转动部件传递力矩。基于上述原因,充电线的插头和第1连接部之间不会产生力矩,能够防止充电线的损坏。
在上述线收装装置的其他技术方案中,卷线筒还可以具有:适配器,其与充电线的插头相连接且能够相分离;卷线筒侧插头,其与适配器相连接。保持架可以具有壳部件、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滑环。第3连接部可以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壳部件转动,与卷线筒侧充电线的插头相连接且能够分离。第4连接部可以被设置成不能够相对于壳部件移动,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滑环可以设置在第3连接部和第4连接部之间,电连接第3连接部和第4连接部。根据像这样的结构,充电线通过适配器与保持架相连接,因而能够将保持CCID的保持部设置在卷线筒的转动轴线上。从而能够减小卷线筒的直径。
实施例
(第1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10用于收装电动汽车(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标准配备的充电线。如图1~图3所示,线收装装置10具有:保持架32;卷线筒22,其安装在保持架32上且能从该保持架32上拆下来;支承板12,其安装在卷线筒22上。
保持架32由树脂形成。保持架32设置在充电场所(例如,自己家的车库等)的壁面等上。如图3所示,保持架32具有壳部件33。壳部件33为板状部件,其一个表面固定在充电场所的壁面等上,另一个表面上安装有卷线筒22(尤其参照图2)。在壳部件33的位于卷线筒22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卡钩36、38。在支承板12被安装在保持架32上时,卡钩36、38分别与支承板12的通孔16和槽18a、18b相卡合。
如图3~图5所示,卷线筒22具有:框架24;保持部件28,其安装在框架24的内周缘上。框架24呈圆筒状,充电线40的线主体42能够卷绕在其外周面24a上。如图3~图5所示,在外周面24a的两端形成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壁24b、24c。壁24b、24c能够防止充电线40从外周面24a上脱落。即,如图2、图3所示,壁24b、24c的与线主体42相抵接一侧的表面(即,内侧的表面)形成为凹凸的曲面。从而防止线主体42越过壁24b、24c,从框架24上脱落,即,防止线主体42从外周面24a上脱落。如图1、图4所示,在壁24b上形成有操作部23。操作部23为棒状部件,用户能够握住操作部23使卷线筒22转动。另外,在外周面24a的保持架侧的端部(图3、图5所示左端)的内周侧形成有壁25。壁25的内周部26向与保持架侧相反的一侧(图5中的纸面右侧)弯曲。在内周部26的顶端安装有保持部件(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保持部)28。在保持部件28被安装在内周部26上时,由保持部件28关闭壁25的开口,另外,保持部件28的一部分位于内周部26的内侧。保持部件28能够将充电线40的CCID44和插头46以能够相连接且能够相分离的方式保持在与保持架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图3、图5所示纸面右侧的表面)上。
如图1、2、3、6所示,支承板12为板状部件,保持架32与其一个表面相抵接,卷线筒22与其另一个表面相抵接(尤其参照图2)。在支承板12的中央形成有通孔13,在该通孔13的周围形成有支承部14。支承部14向卷线筒22侧突出。支承部14插入卷线筒22的内周部26和保持部件28之间的间隙中,其顶端能够与保持部件28相卡合(尤其参照图2)。当支承部14的顶端与保持部件28相卡合时,保持部件28的一部分位于支承部14的内侧,另外,卷线筒22能够相对于支承部14转动。另外,在支承板12的上端部形成有通孔16,在其下端部形成有一对槽18a、18b。通孔16在用户把持住支承板12时使用。即,用户通过将手指勾在通孔16上,从而把持住支承板12的上端部。另外,当卷线筒12被安装在保持架23上时,通孔16和槽18a、18b用于支承卷线筒22和支承板12。即,如图2所示,在将卷线筒22安装在保持架32上时,保持架32的卡钩36、38分别与通孔16和槽18a、18b相卡合,支承住支承板12。
接下来,说明卷绕在卷线筒22上的充电线40。充电线40是作为电动汽车(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标准配备的附属品的充电线。充电线40具有:线主体42;充电连接器(未图示),其设置在线主体42的一端;插头46,其设置在线主体42的另一端;CCID44,其设置在线主体42的中间。充电连接器能够与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供电口相连接。当充电连接器与汽车的供电口相连接时,充电线40与汽车上搭载的电池相连接。插头46能够与设置在充电场所的连接器部(例如,插座)相连接。当插头46与充电场所的连接器部相连接时,外部电源与充电线40相连接。CCID44设置在插头46附近。当充电正常结束时,或者,当充电出现异常时,CCID44具有如下功能:解除外部电源和电池的连接,停止给电池充电。
接下来,说明上述线收装装置10的作用。在本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10中,支承板12上安装有卷线筒22,另外,卷线筒22上安装有充电线40,该线收装装置10携带有支承板12、卷线筒22、充电线40。
要将卷线筒22安装在支承板12上,需要使支承板12的支承部14的顶端与保持部件28相卡合。在卷线筒22被安装在支承板12上时,卷线筒22能够相对于支承板12转动。另外,要将充电线40安装在卷线筒22上,首先,图1、图2、图4、图5所示,需要将CCID44和插头46安装在卷线筒22的保持部件28上。安装在保持部件28上的CCID44和插头46收装在卷线筒22的内周侧。由CCID44向充电连接器延伸的线主体42向卷线筒22的外周面24a被拉出,卷绕在该卷线筒22的外周面24a上。在将线主体42卷绕在卷线筒22的外周面24a上时,用户用手抓住卷线筒22的操作部23,使卷线筒22相对于支承板12转动。从而使手不用直接接触线主体42,便能够将线主体42卷绕在卷线筒22上。
在用充电线40对车载电池充电时,首先,将卷线筒22和支承部12安装在保持架32上。具体来讲,如图2所示,使保持架32的卡钩36、38分别与支承板12的通孔16和槽18a、18b相卡合。从而使支承板12安装在保持架32上且不能够转动。由于卷线筒22能够相对于支承板12转动,因而卷线筒22能够相对于保持架32转动。
当卷线筒22和支承板12被安装在保持架32上时,首先,将设置在充电线40的另一端的充电连接器与汽车的供电口相连接。即,从卷线筒22中拉出所需长度的充电线40,将该充电线40的顶端的充电连接器与汽车的供电口相连接。另外,由于卷线筒22能够相对于保持架32转动,因而用户只要握住充电连接器并且拉该充电连接器,就能使卷线筒22转动,将充电线40从该卷线筒22中拉出。因此,在拉出充电线40时,不需要用手直接接触线主体42。在将充电连接器与汽车的供电口连接后,接下来,将插头46从保持部件28上取下,将该插头46与设置在充电场所的连接器部(例如,插座)相连接。从而使外部电源与车载电池相连接,开始对车载电池进行充电。
当对车载电池的充电结束时,首先,将插头46从连接器部(插座)上取下来,安装在保持部件28上。接下来,将充电连接器从汽车的供电口上取下来,操作操作部23,使卷线筒22转动。从而将充电线40(线主体42)卷绕在卷线筒22上。由于通过操作部23来操作卷线筒22,因而,在卷绕充电线40时,不需要用手直接接触线主体42。在将充电线40卷绕在卷线筒22上后,将卷线筒22和支承板12从保持架32上取下来。即,解除卡钩36、38与通孔16及槽18a、18b的卡合。然后,将卷绕有充电线40的卷线筒22和支承板12收装在汽车的后备箱内。
如上述说明明确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10中,卷线筒22(详细来说为支承板12)能够安装在设置在充电场所的保持架32上且能够从其上拆下来,充电线40在卷绕在卷线筒22上的状态下收装在后备箱内。因此,能够防止充电线40在后备箱内变得杂乱。
另外,通过使卷线筒22相对于保持架32转动,能够将充电线40从卷线筒22中拉出以及将其卷绕在卷线筒22上。因此通过简单的操作便能够进行充电线40的拉出及卷绕。另外,在将充电线40从卷线筒22中拉出时,以及,在将充电线40卷绕在卷线筒22上时,不需要用手直接接触充电线40。因此,即使充电线40被弄脏了,手因上述原因也不会被弄脏。
还有,充电时,由于CCID44被保持在卷线筒22的保持部件28上,因而使CCID44不会处于从线主体42上垂下来的状态。即,在CCID44没有被保持在卷线筒22上的状态下,在将插头46插入充电场所的连接器部(插座)中时,CCID44则处于从线主体42上垂下来的状态。从而会有较大的拉力作用于线主体42,导致充电线40的损坏。在本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10中,由于将CCID44保持在保持部件28上,因而则不会产生像这样的问题。
(第2实施例)
在上述第1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10中,充电线40的插头能够被插入设置在充电场所的连接器部(插座)中。但是,在第2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50中,如下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10不同:充电线40的插头46与保持架相连接,利用其他的电线使保持架和设置在充电场所的连接器部(插座)相连接。另外,关于其他方面,由于具有与第1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10大致相同的结构,因而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部分。
如图7~图9所示,线收装装置50具有:保持架70;卷线筒52,其能够安装在保持架70上且能够从其上拆下来。如图7所示,保持架70具有:壳部件72;转动板(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1连接部)74,其设置在壳部件72的位于卷线筒侧的表面上且能够转动。如图9所示,转动板74固定在转轴77上,转轴77支承在壳部件72上且能够相对于该壳部件72转动。在转动板74的中心形成有供充电线40的插头46插入的插入部76。在转动板74的插入部76的外侧形成有嵌合凹部(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1嵌合部)75。另外,在壳部件72的位于卷线筒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卡钩。当卷线筒52被安装在保持架70上时,壳部件72的卡钩与后述卷线筒52的未图示的卡合部(例如形成于保持架侧的表面上的凹部)相卡合。从而使卷线筒52不会从保持架70上脱落。
如图8所示,保持架70具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和保持架70的电线(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2连接部)78。在电线78的顶端设置有插头80。插头80能够被插入设置在充电场所的连接器部(插座)中。另外,在将保持架70的电线78直接与电源连接时,不需要在电线78的顶端设置插头80。如图9所示,转动板74的插入部76和电线78通过滑环71电连接。即,插入部76和滑环71通过配线73相连接,电线78和滑环71通过配线79相连接。从而使插入部76和电线78电连接。
如图7所示,卷线筒52具有:转鼓54;罩部件56,其支承转鼓54转动。在转鼓54的外周面上卷绕充电线40的线主体42。充电线40的充电连接器48卡止在卡钩55上,该卡钩55设置在转鼓54的外周侧。在转鼓54的内侧保持有CCID44和插头46。如图8所示,在罩部件56上形成有由位于卷线筒侧的表面贯穿位于保持架侧的表面的通孔64。通孔64具有比充电线40的插头46的直径大的直径。在沿转鼓54的转动轴线看线收装装置50时,转动板74的插入部76、罩部件56的通孔64及转鼓54的转动轴线处于同一位置上。在通孔64的周围形成有与转动板74的嵌合凹部75相嵌合的嵌合凸部(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2嵌合部)62。另外,由于通孔64形成于转鼓54的转动轴线上,因而CCID44和插头46被保持在偏离转鼓54的转动轴线的位置上。
在通过上述线收装装置50进行充电时,将卷线筒52安装在保持架70上。即,使形成于卷线筒52的位于保持架侧的表面上的嵌合凸部62与形成于保持架70的位于卷线筒侧的表面上的嵌合凹部75相嵌合。从而将卷线筒52安装在保持架70上。形成有嵌合凹部75的转动板74能够相对于壳部件72转动,因而转动板74和卷线筒52能够相对于壳部件72一起转动。接下来,将充电线40的插头46穿过罩部件56的通孔64插入转动板74的插入部76中。如果预先将电线78的插头80与充电场所的连接器部(插座)相连接的话,只要将充电线40的插头46插入转动板74的插入部76中,便能够使充电线40和外部电源实现电连接。
在将卷线筒52安装在保持架70上时,用户握住充电连接器48,并拉该充电连接器48,从而从卷线筒52中拉出所需长度的线主体42。此时,由于插入部76位于卷线筒52的转动轴线上,卷线筒52和转动板74一起转动,因而不会产生充电线40扭曲等问题。另外,由于使转动板74转动的转动力矩由卷线筒52经嵌合凸部62和嵌合凹部75被传递给转动板74,因而使力矩不会作用于充电线40。从而能够防止充电线40的损坏。接下来,将充电连接器与汽车的供电口相连接,开始对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另外,当对车载电池的充电结束时,首先,将充电连接器从汽车的供电口上取下来,之后,使卷线筒52转动,将充电线40(线主体42)卷绕在卷线筒52上。接下来,将充电线40的插头46从插入部76中取出,使卷线筒52与保持架70分离。充电线40在卷绕在卷线筒52上的状态下被收装进汽车的后备箱内。
如上述说明明确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50中,保持架70通过电线78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只要将充电线40的插头46插入保持架70的插入部76中,便能够将外部电源和充电线40电连接。另外,在将充电线40的插头46插入保持架70的插入部76中的状态下,能够从卷线筒52中拉出充电线40,另外,能够将充电线40卷绕在卷线筒52上。因此,能够极为容易地进行充电线40的连接操作。另外,由于滑环71设置在保持架70侧,因而能够减轻所承载的卷线筒52的重量。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50中,在将充电线40卷绕在卷线筒52上时,用手使卷线筒52转动,将充电线40卷绕在卷线筒52上。但是,如图10所示,也可以通过在转轴77的另一端安装发条弹簧84,向卷绕方向对转动板74和卷线筒52施力。即,在从卷线筒52中拉出充电线40时,克服发条弹簧84的作用力使卷线筒52向线拉出方向转动。在将充电线40卷绕在卷线筒52上时,通过发条弹簧84的作用力使卷线筒52向线卷绕方向转动。从而能够自动将充电线40卷绕在卷线筒52上。另外,当卷线筒52向拉出方向转动时,例如,可以由棘轮机构在任意位置使卷线筒52停止转动。另外,在设置棘轮机构时,可以另外设置解除棘轮机构的开关,通过操作该开关,使卷线筒52向线卷绕方向转动。还有,如图11所示,可以由电机88驱动转轴77,从而从卷线筒52中拉出充电线40,以及,将充电线40卷绕在卷线筒52上。另外,作为电机88的电压,既可以使用外部电源,又可以使用内部电源(内置电池)。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例的线收装装置50中,如图7所示,将CCID44配置在偏离卷线筒52的转动轴线的位置上,但是,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CCID44配置在卷线筒52的转动轴线上。将CCID44配置在卷线筒52的转动轴线上,能够减小卷线筒52的直径。另外,CCID44配置在卷线筒52的转动轴线上,很难将充电线40的插头46与保持架70的插入部76直接连接。因此,在图12所示的线收装装置中,将充电线40的插头46与适配器96相连接,接着,将与适配器96电连接的插头(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卷线筒侧插头)96a与保持架70的插入部76相连接。从而能够将充电线40与保持架70的电线(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4连接部)87相连接。另外,在图12所示的线收装装置中,在保持架70的转动板8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3连接部)上形成向卷线筒侧突出的插入部76,另外,适配器96能够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在如下状态间进行切换:(1)卷线筒52被安装在保持架70上,而且插入部76和插头96a相连接的状态(适配器96向保持架侧移动的状态),(2)卷线筒52被安装在保持架70上,而且插入部76和插头96a不相连接的状态(适配器96向与保持架侧相反的一侧移动的状态)。
还有,如图13中的线收装装置所示,可以使充电线40在卷线筒90的半径方向上进行卷绕。根据像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小卷线筒90的轴向上的尺寸。另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充电线40的CCID44被设置在卷线筒90的端面上的保持部件94保持。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表示收装作为标准件的充电线的线收装装置,但是,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各个技术(例如,保持架具有滑环等)可以适用于将充电线及其收装装置进行专用设计而得到的线收装装置。
上面已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例子,但是,这些只是例示内容,并不是对权利要求书的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中包含有对上述所示具体例子进行各种变形、变更后所得到的内容。本说明书或附图中所说明的技术要素通过单独或者各种组合发挥技术实用性,并不受专利申请时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组合的限定。另外,本说明书或附图中所例示的技术能同时达成多个目的,只通过达成这些目的中的一个便具有技术实用性。

Claims (7)

1.一种线收装装置,用于收装充电线,该充电线具有:充电连接器,其设置在充电线的一端;插头,其设置在充电线的另一端;CCID,其设置在充电连接器和插头之间,该线收装装置具有卷线筒,该卷线筒具有能供充电线卷绕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卷线筒具有能够保持CCID的保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支承卷线筒转动的保持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卷线筒能够安装在保持架上且能够从其上拆下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架具有壳部件、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滑环,
第1连接部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壳部件转动,与充电线的插头相连接且能够分离,
第2连接部被设置成不能够相对于壳部件移动,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滑环设置在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之间,电连接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连接部具有:转动部件,其支承在壳部件上且能够转动;第1嵌合部,其形成于转动部件上;插入部,其形成于转动部件上,供充电线的插头插入,
卷线筒具有与第1嵌合部相嵌合的第2嵌合部,
通过使第1连接部的第1嵌合部和卷线筒的第2嵌合部相嵌合,从而使卷线筒和第1连接部一起相对于壳部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卷线筒具有:适配器,其与充电线的插头相连接且能够相分离;卷线筒侧插头,其与适配器相连接,
保持架具有壳部件、第3连接部、第4连接部、滑环,
第3连接部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壳部件转动,与卷线筒侧充电线的插头相连接且能够分离,
第4连接部被设置成不能够相对于壳部件移动,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滑环设置在第3连接部和第4连接部之间,电连接第3连接部和第4连接部。
CN201280054901.8A 2011-11-09 2012-10-26 线收装装置 Pending CN1039181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5376 2011-11-09
JP2011245376 2011-11-09
JP2012-073452 2012-03-28
JP2012073452A JP5877108B2 (ja) 2011-11-09 2012-03-28 ケーブル収容装置
PCT/JP2012/077746 WO2013069480A1 (ja) 2011-11-09 2012-10-26 ケーブル収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8148A true CN103918148A (zh) 2014-07-09

Family

ID=48289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4901.8A Pending CN103918148A (zh) 2011-11-09 2012-10-26 线收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11849A1 (zh)
EP (1) EP2779339A1 (zh)
JP (1) JP5877108B2 (zh)
CN (1) CN103918148A (zh)
WO (1) WO201306948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3851A (zh) * 2014-12-24 2015-04-2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
CN104659875A (zh) * 2014-12-24 2015-05-2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式充电线收纳装置
CN105818704A (zh) * 2016-03-25 2016-08-0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充电系统
CN107539157A (zh) * 2017-09-08 2018-01-05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一种充电线自动收缩的电动车充电装置
CN110980432A (zh) * 2019-10-17 2020-04-10 江苏金兰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面板固定收放线电缆线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79818A (ja) * 2012-02-06 2013-09-09 Chuo Spring Co Ltd 充電ケーブル用収容装置
US9346653B1 (en) * 2014-11-20 2016-05-24 Shenzhen Mindray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Cord retractor
KR102491648B1 (ko) * 2017-12-19 2023-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조 배터리
EP4113770A1 (en) 2021-06-28 2023-01-04 CTEK Sweden AB Cable handling arrangem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41658A1 (de) * 1988-12-10 1990-06-21 Deilmann Haniel Gmbh Schlagwettergeschuetzte kabeltrommel
JP2001257051A (ja) * 2000-03-10 2001-09-2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電源アダプター
US20040087207A1 (en) * 2002-09-11 2004-05-06 Oliver Lerch Electrical extension lead
CN200987000Y (zh) * 2006-08-30 2007-12-05 麦永光 旋转式二工位降耗电源插座
CN102132468A (zh) * 2008-08-26 2011-07-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电动车充电线组
CN102177045A (zh) * 2008-10-09 2011-09-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装置
CN103828162A (zh) * 2011-09-26 2014-05-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缆卷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121A (ja) * 1994-07-21 1996-02-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自動車用充電装置
US6346006B1 (en) * 2000-01-10 2002-02-12 Edward E. Smith Electric extension cord
US7419038B2 (en) * 2005-05-31 2008-09-02 Great Stuff, Inc. Reel and reel housing
JP2010052861A (ja) * 2008-08-26 2010-03-1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電気自動車充電用コードセット
JP5408765B2 (ja) * 2008-11-07 2014-02-05 日東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充電接続ケーブル収納箱及び充電装置
JP5783043B2 (ja) * 2009-06-12 2015-09-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細胞塊の状態判別手法、この手法を用いた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細胞塊の製造方法
US20110169447A1 (en) * 2010-01-11 2011-07-14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Electric vehicle supply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41658A1 (de) * 1988-12-10 1990-06-21 Deilmann Haniel Gmbh Schlagwettergeschuetzte kabeltrommel
JP2001257051A (ja) * 2000-03-10 2001-09-2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電源アダプター
US20040087207A1 (en) * 2002-09-11 2004-05-06 Oliver Lerch Electrical extension lead
CN200987000Y (zh) * 2006-08-30 2007-12-05 麦永光 旋转式二工位降耗电源插座
CN102132468A (zh) * 2008-08-26 2011-07-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电动车充电线组
CN102177045A (zh) * 2008-10-09 2011-09-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装置
CN103828162A (zh) * 2011-09-26 2014-05-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缆卷绕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3851A (zh) * 2014-12-24 2015-04-2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
CN104659875A (zh) * 2014-12-24 2015-05-2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式充电线收纳装置
CN105818704A (zh) * 2016-03-25 2016-08-0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充电系统
CN107539157A (zh) * 2017-09-08 2018-01-05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一种充电线自动收缩的电动车充电装置
CN107539157B (zh) * 2017-09-08 2020-06-02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一种充电线自动收缩的电动车充电装置
CN110980432A (zh) * 2019-10-17 2020-04-10 江苏金兰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面板固定收放线电缆线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23358A (ja) 2013-06-20
EP2779339A1 (en) 2014-09-17
JP5877108B2 (ja) 2016-03-02
WO2013069480A1 (ja) 2013-05-16
US20140311849A1 (en)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8148A (zh) 线收装装置
US9172232B2 (en) Charging cable housing apparatus
CN103828162B (zh) 电缆卷绕装置
EP2672594B1 (en) Vehicle comprising a vehicle on-board cable
KR102180632B1 (ko) 교통 약자 맞춤형 전기자동차 충전장치
CN205970898U (zh) 充电桩充电枪头的容纳装置
WO2013115375A1 (ja) 充電ケーブル用収容装置
JP2009247176A (ja) 車両の接続用コードの支持構造
KR20180001337U (ko) 전기자동차 충전기용 자동 릴 장치
CN104081607A (zh) 充电电缆用收容装置
US9148030B1 (en) Support f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battery charger electrical cable
CN105173922A (zh) 电线卷收装置及汽车
JP2010172126A (ja) 車両用充電ケーブル
CN213938290U (zh) 耳机充电模块及具有耳机充电模块的充电盒
JP5481433B2 (ja) 電気自動車用電源線収納具およびこの収納部を保管できる機能門柱
JP2018016485A (ja) 充電装置
CN105480790A (zh) 数据线收纳盒
CN210867215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
CN109572565B (zh) 一种汽车储物盒总成
EP3135528A1 (en) Automatically winding energy-transfer cable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JP3074208U (ja) 電気自動車用充電器
US20160293293A1 (en)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JP4893681B2 (ja) 電動車両用充電装置及び電動車両
JP2017073839A (ja) 可搬型給電装置
WO2012147146A1 (ja) ケーブル格納装置、電源装置および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