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7829B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7829B
CN103917829B CN201280054622.1A CN201280054622A CN103917829B CN 103917829 B CN103917829 B CN 103917829B CN 201280054622 A CN201280054622 A CN 201280054622A CN 103917829 B CN103917829 B CN 1039178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framework
discharge outlet
premises station
lower plate
upp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46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7829A (zh
Inventor
贺川干夫
小池史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17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7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6Drip trays for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24F1/50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with outlet air in upwar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迅速将从热交换器滴下的结露水朝外部排出的室外机。在室外机(2)的底框架(26)的热交换器(13)下方形成有排水口(42、44),底框架(26)的基础脚(40)由与底框架(26)的下表面抵接的上板(51b、52b)、固定于设置面(G)的下板(51a、52a)以及将上板(51b、52b)与下板(51a、52a)连接的立板(51c、52c)形成为截面コ字形状,此外基础脚(2)在长度方向上包括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外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且其下板(51a)固定于设置面(G),第二部分(52)具有以下结构:至少在基础脚(40)的长度方向上设于与所述排水口(42、44)相对应的位置,并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内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且其上板(52b)避开排水口(42、44)的下方区域。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在该室外机的底框架上装设有热交换器、压缩器等构成制冷剂回路的设备,在热交换器的下方且在底框架的前缘及后缘的下表面设有固定于设置面的基础脚。该基础脚由与地面接触的下板、与底框架的下表面接触的上板以及从上板朝下板垂直地延伸的立板形成为截面コ字形状。将设于底框架的前缘的基础脚设为朝前方敞开的コ字形状,将设于底框架的后缘的基础脚设为朝后方敞开的コ字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472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室外机的底框架具有对制热运转时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结露水进行承接的作为泄水盘的功能,在底框架的恰当位置形成有用于排出结露水的泄水孔。
另一方面,在寒冷地区等使用的室外机的情况下,结露水有时会在附着于热交换器的状态下冻结,因此,要进行将该冻结的结露水溶化并使结露水从热交换器滴下的除霜运转。然而,在现有的室外机中,由热交换器滴下的结露水在从泄水孔排出之前一直在底框架上流动,因此,结露水不能被迅速地排出至外部,可能会在底框架上再次冻结。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迅速地将从热交换器滴下的结露水朝外部排出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包括:底框架;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装设于上述底框架上;基础脚,该基础脚设于上述热交换器的下方,且设于上述底框架的下表面,其特征是,在上述底框架的上述热交换器的下方形成有排水口,上述基础脚由上板、下板及立板形成为截面コ字形状,其中,上述上板与上述底框架的下表面抵接,上述下板载置于设置面,上述立板将上述上板与上述下板连接,此外,上述基础脚包括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即第一部分和长度方向的另一部分即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外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并且上述第一部分的下板固定于上述设置面,上述第二部分具有以下结构:上述第二部分至少在基础脚的长度方向上设于与上述排水口相对应的位置,并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内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且上述第二部分的上板避开上述排水口的下方区域。
根据该结构,在底框架的热交换器的下方形成有排水口,因此,能迅速地将从热交换器滴下的结露水从排水口排出。因此,因除霜运转等溶化的结露水几乎不会在底框架上再次冻结。另外,基础脚的第二部分的上板具有避开排水口的下方区域的结构,因此,该上板不会成为阻碍,就能恰当地将水从排水口朝室外机的外部排出。另外,第二部分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内侧敞开的コ字状,因此,从排水口流下的水、流过基础脚的水的痕迹等不会露出至外部,几乎不会损害外观。此外,基础脚的第一部分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外侧敞开的コ字形状,因此,当将基础脚固定于设置面时几乎不会损害作业性。
(2)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第二部分的上板具有退避部,该退避部至少在上述排水口的附近比该排水口更朝水平方向的外侧后退。
根据上述结构,能将第二部分的上板设为简单的结构,并能将水恰当地从排水口朝室外机的外部排出。
(3)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第二部分上设有支承部,该支承部比上述退避部更朝水平方向的内侧突出,并对上述底框架的下表面进行支承。
当如上所述第二部分的上板具有朝水平方向的外侧后退的退避部时,底框架与该上板抵接的面积变小,支承强度可能会降低,但通过设置比退避部更朝水平方向的内侧突出的支承部,能充分地确保底框架的支承强度。
(4)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支承部配置于避开上述排水口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防止因支承部而损害从排水口的排水性。
(5)也可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底框架上以朝上方隆起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对上述热交换器进行载置的载置部,在该载置部上形成有上述排水口。
通过这样在与热交换器直接接触的载置部上形成排水口,能进一步提高从热交换器滴下的水的排水性。
(6)也可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第一部分的下板与上述第二部分的下板之间的边界部、或上述第二部分的下板上设有水流出防止结构,该水流出防止结构防止水从上述第二部分的下板朝上述第一部分的下板流出。
根据上述结构,即便从排水口排出的结露水朝第二部分的下板上滴下,也能防止结露水朝第一部分的下板流出,并能防止结露水的流动及其痕迹露出至外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迅速地将从热交换器滴下的结露水朝外部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室外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室外机的侧面面板及顶板拆下后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室外机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5是从斜下方观察后侧的基础脚和底框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上方观察前侧的基础脚的立体图。
图7是基础脚的第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基础脚的第二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基础脚的端部与支柱的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10(a)是将支柱与梁构件的连接结构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螺栓插通孔和螺栓的尺寸差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支柱与梁构件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12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基础脚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图。
空调装置1是例如高楼用的多联式空调装置,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室外机2并联连接有多个室内机3,并以能供制冷剂流通的方式形成有制冷剂回路10。
在室外机2中设有压缩机11、四通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膨胀阀14、储罐20、油分离器21等,上述构件被制冷剂配管连接在一起。另外,在室外机2中设有送风风扇23。在室内机3中设有室内膨胀阀15及室内热交换器16等。四通切换阀12和室内热交换器16被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a连接在一起,室外膨胀阀14和室内膨胀阀15被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b连接在一起。在室外机2的内部制冷剂回路的末端部设有气体侧截止阀18和液体侧截止阀19。气体侧截止阀18配置于四通切换阀12侧,液体侧截止阀19配置于室外膨胀阀14侧。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a与气体侧截止阀18连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b与液体侧截止阀19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空调装置1中,在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四通切换阀12被保持在图1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油分离器21及四通切换阀12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并通过送风风扇23的工作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液化后的制冷剂流过全开状态的室外膨胀阀14,并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b而流入各室内机3。室内机3中,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15中被减压到规定的低压,继而在室内热交换器16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然后,通过制冷剂的蒸发而被冷却后的室内空气由未图示的室内风扇吹出至室内,以对该室内进行制冷。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16中蒸发汽化的制冷剂经由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a返回至室外机2,并经由四通切换阀12及储罐20被吸入压缩机11。
另一方面,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四通切换阀12被保持在图1中虚线所示的状态。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由油分离器21及四通切换阀12而流入各室内机3的室内热交换器16,并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通过制冷剂冷凝而被加热的室内空气由室内风扇吹出至室内,以对该室内进行制热。室内热交换器16中液化后的制冷剂从全开状态的室内膨胀阀15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7b而返回至室外机2。返回至室外机2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14中被减压到规定的低压,继而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然后,室外热交换器13中蒸发汽化的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12及储罐20而被吸入压缩机11。
图2是表示室外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室外机的侧面面板及顶板拆下后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2为上出风型的室外机,包括:室外机主体(壳体)5;内置于该室外机主体5的室外热交换器13、压缩机11、四通切换阀12、储罐20、油分离器21等构成制冷剂回路10(参照图1)的设备;电气元件单元38;以及设于室外机主体5的上部的送风风扇23等。
此外,室外机2通过驱动送风风扇23从室外机主体5的侧面吸入空气,在其与室外热交换器13之间进行完热交换之后,从室外机主体5的上部朝上方吹出空气。
如图2及图3所示,室外机主体5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底框架26、支柱27、梁构件28、下侧面面板29、上侧面面板25、顶板24等。底框架26俯视形成为四边形。另外,在底框架26的前后方向上相对的两条边上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基础脚40。支柱27由上下方向较长的长条构件构成,并被螺栓等安装在底框架26的四个角上。
如图2所示,顶板24与底框架26大致相同俯视形成为四边形,并隔着间隔配置于底框架26的上方。各支柱27的上端被螺栓等连接件连接在顶板24的四个角上。在顶板24上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通风口24a,在该通风口24a中设有用于防止异物侵入的网体24b。
如图3所示,梁构件28在支柱27的上部侧配置于从顶板24朝下方隔着规定间隔的位置,并架设于前后左右相邻的支柱27之间。此外,室外机主体5由结构构件形成骨架,该结构构件由底框架26、顶板24、支柱27、梁构件28等构成。
在四根梁构件28上安装有喇叭口30。该喇叭口30具有将送风风扇23的外周部围住的通风导向件(通风构件)30a,通风导向件30a形成空气从室外机主体5吹出的吹出口。另外,在前后的梁构件28上架设有未图示的支承台,在该支承台上安装有送风风扇23。因此,梁构件28也作为用于安装送风风扇23的安装构件起作用。
图4是室外机的内部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在室外机主体5的底框架26的上表面装设有室外热交换器13、压缩机11、储罐20、油分离器21、四通切换阀12等设备。室外热交换器13为交叉翅片盘管式,导热管水平地贯穿铝制的许多个翅片,在导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流过室外热交换器13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室外热交换器13在室外机主体5的除了一个角部(左前侧的角部)5A之外的范围内与四个侧面相对(对应),且沿着四个侧面弯曲成大致四边形。具体而言,室外热交换器13具有:沿着室外机主体5的前侧侧面(前表面)的前热交换部32;沿着右侧侧面的右热交换部33;沿着后侧侧面(后表面)的后热交换部34;以及沿着左侧侧面的左热交换部35。此外,前热交换部32与右热交换部33之间、右热交换部33与后热交换部34之间以及后热交换部34与左热交换部35之间弯曲成大致90度。
另外,室外机主体5以能装拆的方式包括下侧面面板29(参照图2),该下侧面面板29将形成于前热交换部32的左端部32a与左前侧的支柱27之间的开口部36(前开口部36A)和形成于该支柱27与左热交换部35的前端部35a之间的开口部36(左开口部36B)关闭。
室外热交换器13的各热交换部32~35并不一定要与室外机主体5的侧面平行地相对,也可以在倾斜的状态下相对。
如图3所示,电气元件单元38包括:用于控制室外机2整体的控制基板、用于驱动压缩机11、送风风扇23的驱动基板(逆变器基板)、电抗器、端子台等电子元器件;以及收容上述电子元器件的电气元件箱50。另外,电气元件单元38被配置成与室外机主体5的一个角部5A、即未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13的室外机主体5的角部5A相对应。电器元件单元38利用螺栓等安装、支承于支柱27、梁构件28等,其中,上述支柱27配置于角部5A,上述梁构件28与该支柱27连接。
如图4所示,截止阀18、19以朝向室外机主体5的前开口部36A的方式通过安装台37被支承着。另外,压缩机11配置于前开口部36A的靠右侧的位置,并配置于能通过前开口部36A从前方目视确认大致整体的位置。另外,底框架26上的储罐20和油分离器21配置于室外机主体5内的后部侧。
在底框架26的位于室外热交换器13下方的多个部位形成有朝上方稍许隆起的载置部41,室外热交换器13装设于该载置部41上。本实施方式的载置部41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或大致长圆形状(日文:長円形状)。另外,在各载置部41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排水口42。在室外热交换器13的下方且在相邻的载置部41之间形成有凹状的排水路43,在该排水路43上也形成有排水口44。
因此,进行制热运转时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产生的结露水被从形成于载置部41及排水路43的排水口42、44朝底框架26的下方排出。另外,即便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冻结的结露水因除霜运转等而溶化的情况下,也可从排水口42、44朝底框架26的下方排出。上述排水口42、44位于室外热交换器13的下方,因此,能迅速排出结露水,特别地,能良好地防止因除霜运转而溶化的结露水在底框架26上等再次冻结。
如图2~图4所示,在底框架26的前缘及后缘设有基础脚40,该基础脚40固定于用于对室外机2进行设置的设置面(基础面)G(参照图7及图8)。
图5是从斜下方观察后侧的基础脚和底框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从斜上方观察前侧的基础脚的立体图。另外,图7是基础脚的第一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基础脚的第二部分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基础脚40在长度方向上包括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是与基础脚4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相当的部分,第二部分52是与长度方向两端部的第一部分51之间相当的部分。
第一部分51及第二部分52由均载置于设置面G的下板51a、52a、与底框架26的下表面抵接的上板51b、52b以及将下板51a、52a与上板51b、52b连接的立板51c、52c构成,并形成为截面コ字形状。然而,第一部分51形成为朝前后方向的外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第二部分52形成为朝前后方向的内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在后侧的基础脚40处,第一部分51朝后方敞开,第二部分52朝前方敞开。另外,如图6所示,在前侧的基础脚40处,第一部分51朝前方敞开,第二部分52朝后方敞开。第一部分51及第二部分52的下板51a、52a是在基础脚40的整个长度方向上连续形成的。基础脚40是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
如图7所示,在第一部分51的下板51a上形成有螺栓插通孔51a1。此外,通过将该下板51a载置于设置面G上,将插设于该设置面G的锚定螺栓55插通螺栓插通孔51a1,并使螺母56与锚定螺栓55螺合,从而将基础脚40固定于设置面。另外,在第一部分51的上板51b上形成有阴螺纹孔51b1。此外,通过将底框架26载置于上板51b上,将螺栓57插通形成于底框架26的角落部的螺栓插通孔26a而与阴螺纹孔51b1螺合,从而将底框架26固定于基础脚40。
如上所述,第一部分51形成为朝前后方向的外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因此,能一边从外部目视确认一边进行将锚定螺栓55插通螺栓插通孔51a1的作业,另外,也能容易地从室外机2的外侧进行将螺母56与锚定螺栓55螺合的作业。
如图8所示,第二部分52的下板52a载置于设置面G上,但并不如第一部分51的下板51a那样直接被锚定螺栓55固定。另外,底框架26的下表面与第二部分52的上板52b抵接,并被直接支承着。
该第二部分52的上板52b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部分51的上板51b(参照图7)小,上板52b从形成于底框架26的排水口42、排水口44(参照图6)的下方区域朝前后方向的外侧后退。因此,当从室外热交换器13流下的结露水被从排水口42、44排出时,上板52b不会成为阻碍,能朝设置面G侧恰当地排出结露水。
另外,第二部分52形成为朝前后方向的内侧敞开的コ字形状,因此,从排水口42排出的结露水、该结露水流过的痕迹被立板52c阻断而不会朝外部露出。因此,几乎不会损害室外机2的外观。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上板52b在其整个长度方向上形成为前后宽度较小。换言之,在整个上板52b上形成有从排水口42的下方区域退避的退避部52b1。然而,上述退避部52b1也能仅形成于与排水口42的下方区域相对应的部分。
另外,第二部分52也可仅形成于与排水口42、44相对应的部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础脚4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第一部分51,将上述第一部分51之间整体设为第二部分52,但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仅将基础脚40两端部的第一部分51之间的部分中的与排水口42、44相对应的部分设为朝前后方向的内侧敞开的第二部分52,其它与排水口42、44不对应的部分和第一部分51相同朝前后方向的外侧敞开。
如上所述,在第二部分52的上板52b上形成有退避部52b1,因此,存在以下缺点:与底框架26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底框架26的支承强度相应地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基础脚40上,设有与上板52b一起对底框架26进行支承的支承部60。如图6所示,支承部60由与基础脚40分体形成的大致矩形的板材构成,并被安装成从第二部分52的立板52c朝前后方向的内侧突出。在支承部60上形成有与用于固定底框架26的螺栓螺合的阴螺纹孔60a。另外,支承部60位于避开形成于底框架26的排水口42、44的位置,具体而言被设成位于相邻的排水口42、44之间。通过设置上述支承部60,即便在第二部分52的上板52b上形成有退避部52b1,也能充分地确保底框架26的支承强度。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支承部60仅为一个,但也可在避开排水口42、44的多个部位设置支承部60。
如图6所示,在基础脚40的第二部分52的立板52c上沿长度方向分离的两个部位形成有开口部40c,该开口部40c用于供搬运用的绳子、叉车的爪插入。
另外,在基础脚40的第一部分51的下板51a与第二部分52的下板52a之间的边界处突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53。该肋53具有防止由排水口42、44滴下的结露水从第二部分52的下板52a朝第一部分51a的下板51a侧流出的功能(水流出防止功能)。因此,能防止结露水从朝前后方向的外侧敞开的第一部分51流出而流出至外部。
另外,具有水流出防止功能的肋53并不限于下板51a与下板52a之间的边界,也可形成于下板52a的长度方向中途的恰当部位。无论形成于下板52a的哪一部位,均能起到减少从第一部分51的下板51a流出的结露水的效果。另外,肋53既可以通过使下板52a局部朝上方突出而构成,也可以通过将其它构件固定于下板52a而构成。
另外,第一部分51的上板51b和第二部分52的上板52b彼此在左右方向上不重叠。因此,当由一块板材对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进行折曲加工时,能容易地进行该加工。
图9是表示基础脚的端部与支柱的连接部的俯视图。
如图6及图9所示,在基础脚40的端部设有与支柱27的下端部嵌合的嵌合部40a。该嵌合部40a一体形成于基础脚40的第一部分51的上板51b的端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另外,在第一部分51的立板51c的端部上设有朝前后方向弯曲的支承板40b。在该支承板40b上形成有阴螺纹孔40b1。
另一方面,支柱27具有:主体部27a,主体部27a被弯曲成俯视观察时一个角部敞开的大致四方筒形状;以及一对安装板27b,这一对安装板27b从主体部27a的敞开部分的两端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此外,使支柱27的主体部27a与嵌合部40a嵌合,并将插通形成于一方安装板27b的螺栓插通孔(未图示)的螺栓58与形成于支承板40b的阴螺纹孔40b1螺合,从而将支柱27固定于基础脚40。另外,支柱27的安装板27b也被螺栓(未图示)固定在底框架26的边缘部。
如图3的A部所示,支柱27和梁构件28利用规定的连接结构70连接在一起。图10是表示支柱与梁构件的连接结构的分解图,图11是表示支柱与梁构件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70具有形成于梁构件28的端部的卡合钩71和形成于支柱27的卡合孔72。卡合钩71是通过将梁构件28的一部分朝前侧呈L字状地突出、弯曲而形成的。该卡合钩71的前端部(下端部)的宽度a2比基端部(上端部)的宽度a1小,并形成为大致梯形。另外,在卡合钩71的下方形成有阴螺纹孔73。
与此相对,形成于支柱27的卡合孔72形成为比卡合钩71的尺寸大的尺寸。具体而言,卡合孔72形成为下端缘的宽度b2比上端缘的宽度b1小的大致梯形。另外,卡合孔72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b3形成为比卡合钩7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a3大的尺寸。另外,将卡合孔72的下端缘的宽度b2设为与卡合钩71的基端部的宽度a1相同或比卡合钩71的基端部的宽度a1稍大的尺寸,两者的尺寸差(b2-a1)被设定成比图10(b)所示的尺寸α小。尺寸α是形成于卡合孔72下方的螺栓插通孔74的直径d与阴螺纹孔73的直径c(螺栓75的螺径)的差。
梁构件28通过使卡合钩71与卡合孔72卡合而临时固定于支柱27,并通过使插通螺栓插通孔74的螺栓75与阴螺纹孔73螺合而被固定。更具体而言,通过将卡合钩71插入卡合孔72内并朝下方移动,使卡合钩71的基端部与卡合孔72的下缘卡合。此时,阴螺纹孔73和螺栓插通孔74被对位,因此,将螺栓75插入该螺栓插通孔74,并使阴螺纹孔73与螺栓75螺合。
如上所述,卡合钩71的基端部的宽度a1与卡合孔72的下端缘的宽度b2相同或比该宽度b2稍小,因此,使卡合钩71的基端部与卡合孔72的下缘部卡合时两者间几乎没有间隙。因此,能减小支柱27与梁构件28的连接位置的偏差。另外,卡合钩71的基端部的宽度a1与卡合孔72的下端缘的宽度b2的尺寸差比螺栓插通孔74与阴螺纹孔73的尺寸差α小,因此,通过使卡合钩71的基端部与卡合孔72的下缘部卡合,能将螺栓插通孔74和阴螺纹孔73可靠地对位,并能容易地进行将螺栓75插通螺栓插通孔74而与阴螺纹孔73螺合的作业。
另外,卡合孔72的上端缘的宽度b1形成得比下端缘的宽度b2大,因此,能以具有余裕的方式将卡合钩71插入卡合孔72。此外,卡合钩71的前端部的宽度a2比基端部的宽度a1小,因此,由此也能容易地将卡合钩71插入卡合孔72。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脚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基础脚40在设于第二部分52的支承部60与立板52c一体形成这点上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不需要与基础脚40分体地制作出支承部(支承板)60并将支承部60安装于基础脚40的工序,从而能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其可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底框架26的前缘部和后缘部的下表面设有基础脚40,但既可以在底框架26的右缘部和左缘部的下表面设有基础脚40,也可以在底框架26的所有四条边的边缘部的下表面设有基础脚40。
在基础脚40处,形成于第二部分52的上板52b的退避部52b1并不限于使上板52b朝前后方向(水平方向)的外侧后退的形态,例如,也可由与排水口42、44相对应的形状的孔或开口构成。
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包括沿着室外机主体5的三个侧面被配置成コ字状的室外热交换器或者包括沿着室外机主体5的两个侧面被配置成L字状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机2。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出风型的室外机2,也能应用于侧出风型的室外机2。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室外机2包括一台压缩机11及送风风扇23,底框架26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正方形,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包括两台(或更多台)压缩机11及送风风扇23、将底框架26俯视观察时大型化为大致长方形的室外机2。在该情况下,能将基础脚40设于底框架26的长边和/或短边的边缘部。
符号说明
1空调装置
2室外机
13室外热交换器
26底框架
27支柱
40基础脚
41载置部
42排水口
43排水路
44排水口
51第一部分
51a下板
51b上板
51c立板
52第二部分
52a下板
52b上板
52c立板
52b1退避部
53肋(水流出防止结构)
60支承构件(支承部)

Claims (6)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包括:
底框架(26);
热交换器(13),该热交换器(13)装设于所述底框架(26)上;
基础脚(40),该基础脚(40)设于所述热交换器(13)的下方,且设于所述底框架(26)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框架(26)的所述热交换器(13)的下方形成有排水口(42、44),
所述基础脚(40)由上板(51b、52b)、下板(51a、52a)及立板(51c、52c)构成,其中,所述上板(51b、52b)与所述底框架(26)的下表面抵接,所述下板(51a、52a)载置于设置面(G),所述立板(51c、52c)将所述上板(51b、52b)与所述下板(51a、52a)连接,
此外,所述基础脚(40)包括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即第一部分(51)和长度方向的另一部分即第二部分(52),
所述第一部分(51)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外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并且所述第一部分(51)的下板(51a)固定于所述设置面(G),
所述第二部分(52)具有以下结构:所述第二部分(52)至少在基础脚(40)的长度方向上设于与所述排水口(42、44)相对应的位置,并形成为朝水平方向的内侧敞开的截面コ字形状,且所述第二部分(52)的上板(52b)避开所述排水口(42、44)的下方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分(52)的上板(52b)具有退避部(52b1),该退避部(52b1)至少在所述排水口(42、44)的附近比该排水口(42、44)更朝水平方向的外侧后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部分(52)上设有支承部(60),该支承部(60)比所述退避部(52b1)更朝水平方向的内侧突出,并对所述底框架(26)的下表面进行支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60)配置于避开所述排水口(42、44)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框架(26)上以朝上方隆起的方式形成有用于载置所述热交换器(13)的载置部(41),在该载置部(41)上形成有所述排水口(42)。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部分(51)的下板(51a)与所述第二部分(52)的下板(52a)之间的边界部、或所述第二部分(52)的下板(52a)上设有水流出防止结构(53),该水流出防止结构(53)防止水从所述第二部分(52)的下板(52a)朝所述第一部分(51)的下板(51a)流出。
CN201280054622.1A 2011-11-30 2012-11-07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Active CN103917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2616 2011-11-30
JP2011262616A JP5218628B2 (ja) 2011-11-30 2011-11-30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PCT/JP2012/078831 WO2013080760A1 (ja) 2011-11-30 2012-11-07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7829A CN103917829A (zh) 2014-07-09
CN103917829B true CN103917829B (zh) 2016-07-06

Family

ID=48535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4622.1A Active CN103917829B (zh) 2011-11-30 2012-11-07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41323B2 (zh)
EP (1) EP2787292B1 (zh)
JP (1) JP5218628B2 (zh)
KR (1) KR101439813B1 (zh)
CN (1) CN103917829B (zh)
AU (1) AU2012345066B2 (zh)
WO (1) WO20130807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3452B (zh) * 2014-09-12 2019-01-2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KR20160031230A (ko) 2014-09-12 2016-03-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1524065S (zh) * 2014-11-19 2015-05-25
JP6115551B2 (ja) * 2014-11-20 2017-04-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ユニット
US20160178290A1 (en) * 2014-12-17 2016-06-23 Lg Electronics Inc. Outdoor device for an air conditioner
KR101753955B1 (ko) 2014-12-17 2017-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US9702638B2 (en) * 2015-07-17 2017-07-11 Spx Flow Technology Systems, Inc. Frame for a heat exchanger
JP6288147B2 (ja) 2016-04-06 2018-03-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ユニット
JP6269717B2 (ja) * 2016-04-21 2018-01-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ユニット
JP6361685B2 (ja) * 2016-04-21 2018-07-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ユニット
USD822152S1 (en) * 2017-03-07 2018-07-03 EcoloBlue, Inc. Atmospheric water generator
USD822151S1 (en) * 2017-03-07 2018-07-03 EcoloBlue, Inc. Atmospheric water generator
USD822150S1 (en) * 2017-03-07 2018-07-03 EcoloBlue, Inc. Atmospheric water generator
USD822153S1 (en) * 2017-03-07 2018-07-03 EcoloBlue, Inc. Atmospheric water generator
USD822789S1 (en) * 2017-03-07 2018-07-10 EcoloBlue, Inc. Atmospheric water generator
USD822788S1 (en) * 2017-03-07 2018-07-10 EcoloBlue, Inc. Atmospheric water generator
USD822790S1 (en) * 2017-03-07 2018-07-10 EcoloBlue, Inc. Atmospheric water generator
CN107525162A (zh) * 2017-08-22 2017-12-29 合肥奕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空调外机的底板连接结构
JP6907964B2 (ja) * 2018-01-31 2021-07-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6673375B2 (ja) 2018-01-31 2020-03-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6936160B2 (ja) * 2018-01-31 2021-09-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6610691B2 (ja) * 2018-03-13 2019-11-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ユニット
CN109323339A (zh) * 2018-11-16 2019-02-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接水盘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KR20210129869A (ko) 2020-04-21 2021-10-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KR20220019442A (ko) * 2020-08-10 2022-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8834A (ja) * 2000-12-20 2002-07-0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KR100772236B1 (ko) * 2006-11-16 2007-11-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01087978A (zh) * 2004-12-24 2007-12-1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101300454A (zh) * 2005-11-01 2008-11-0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截止阀安装构造及具有该构造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CN201973812U (zh) * 2011-01-27 2011-09-14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室外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4430A (en) * 1996-12-09 1997-09-09 Carrier Corporation Removable condensate pan
JPH10318563A (ja) * 1997-05-20 1998-12-0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0130800A (ja) * 1998-10-29 2000-05-12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KR20010018487A (ko) * 1999-08-19 2001-03-05 구자홍 공기조화기의 접지장치
JP3722109B2 (ja) * 2002-07-05 2005-11-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KR100988572B1 (ko) * 2003-08-14 2010-10-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KR20070005173A (ko) * 2005-07-05 2007-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4894299B2 (ja) * 2005-11-01 2012-03-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US7708052B2 (en) * 2006-01-20 2010-05-04 Carrier Corporation Coil support
KR101371886B1 (ko) * 2007-10-31 2014-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4892713B2 (ja) * 2008-08-25 2012-03-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MY152066A (en) * 2008-09-30 2014-08-15 Chevron Usa Inc A 110 neutral base oil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8834A (ja) * 2000-12-20 2002-07-0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1087978A (zh) * 2004-12-24 2007-12-1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101300454A (zh) * 2005-11-01 2008-11-0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截止阀安装构造及具有该构造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KR100772236B1 (ko) * 2006-11-16 2007-11-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01973812U (zh) * 2011-01-27 2011-09-14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00321A1 (en) 2015-01-01
US9541323B2 (en) 2017-01-10
CN103917829A (zh) 2014-07-09
JP5218628B2 (ja) 2013-06-26
WO2013080760A1 (ja) 2013-06-06
EP2787292A4 (en) 2015-04-15
EP2787292A1 (en) 2014-10-08
AU2012345066A1 (en) 2014-07-17
AU2012345066B2 (en) 2014-11-06
KR20140088625A (ko) 2014-07-10
JP2013113563A (ja) 2013-06-10
EP2787292B1 (en) 2016-04-06
KR101439813B1 (ko) 2014-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7829B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203823946U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103547867B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103988026B (zh) 加热器以及具备该加热器的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
RU2560297C1 (ru) Наружный блок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CN106196332B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EP3239619B1 (en) Outdoor machine
CN203823951U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EP2933574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KR20140078351A (ko) 히트펌프가 구비된 가열탑
CN202927976U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及该室外机使用的截止阀用的支承构件
KR101627775B1 (ko) 분할냉각부를 갖는 백연저감 대향류냉각탑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141275B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
KR20140075399A (ko) 가열탑 및 이를 이용한 냉난방 설비
CN103822301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US2011000524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utilizing a micro-channel heat-exchanger device in a refrigeration circuit
CN106855277A (zh) 空气调节器
CN202927983U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104094065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205425554U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CN107559969A (zh) 立式风管机
CN202835596U (zh) 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
CN205425555U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CN220471776U (zh) 一种高温制冷分体空调
CN216953243U (zh) 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