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5554U -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5554U
CN205425554U CN201521040407.3U CN201521040407U CN205425554U CN 205425554 U CN205425554 U CN 205425554U CN 201521040407 U CN201521040407 U CN 201521040407U CN 205425554 U CN205425554 U CN 205425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separator
separated space
escape pip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404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国生
占磊
刘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404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5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5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55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低压进气管、低压出气管和适于流通冷媒的高压管道,筒体内限定出分离空间。低压进气管的一端伸入到分离空间内以排入待气液分离的冷媒。低压出气管伸入到分离空间内以排出分离空间内的气态冷媒,低压出气管的位于分离空间下部的部分上设有回油口。高压管道具有位于分离空间内以与分离空间内的冷媒进行换热的换热管道部分,高压管道具有伸出筒体的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换热管道部分具有螺旋管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同时起到了过冷器、回热器以及气液分离的作用。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汽液分离器是用于实现汽液分离的,主要是将压缩机中的多余油和冷媒存储,适量的气态冷媒和润滑油进入压缩机进行压缩。在极端工况下,由于温度低等原因,压缩机容易吸气带液,使压缩机出现液击的现象,导致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而且,汽液分离器中的流体来自于蒸发器,这些流体的温度较低,使得部分冷量无法利用,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液分离器,同时起到了过冷器、回热器以及气液分离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气液分离器的冷冻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气液分离器的制冷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限定出分离空间;低压进气管,所述低压进气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分离空间内以排入待气液分离的冷媒;低压出气管,所述低压出气管伸入到所述分离空间内以排出所述分离空间内的气态冷媒,所述低压出气管的位于所述分离空间下部的部分上设有回油口;适于流通冷媒的高压管道,所述高压管道具有位于所述分离空间内以与所述分离空间内的冷媒进行换热的换热管道部分,所述高压管道具有伸出所述筒体的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换热管道部分具有螺旋管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通过设有高压管道,高压管道内的冷媒与分离空间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气液分离器同时起到了过冷器、回热器以及气液分离的作用,增加了冷冻循环装置的过冷度和过热度,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制冷效率,提高了冷冻循环装置的COP。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压进气管内设有缓冲件。
具体地,所述低压进气管的一部分管壁与其余管壁分离后向内弯折以限定出所述缓冲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压出气管的位于所述分离空间内且邻近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的部分上设有回气孔。
可选地,所述螺旋管部在竖直方向上螺旋延伸或者所述螺旋管部在水平方向上螺旋延伸。
可选地,所述螺旋管部为一个环形的螺旋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在所述回油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道部分上外套有换热翅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压进气管的底端向下延伸超过所述低压出气管的进气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和所述低压出气管的进气端的中心连线与、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和所述低压进气管的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A,所述A>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阀口和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高压管道的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端相连,所述高压管道的所述第二进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低压进气管的上端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冻循环装置,通过设有气液分离器,高压管道内的冷媒与分离空间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气液分离器同时起到了过冷器、回热器以及气液分离的作用,增加了冷冻循环装置的过冷度和过热度,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制冷效率,提高了冷冻循环装置的COP。
进一步地,冷冻循环装置还包括辅助流路,所述辅助流路分别与所述高压管道和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相连,所述辅助流路上串联有第二节流装置和控制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一端相连;室内换热器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高压管道的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端相连,所述高压管道的所述第二进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低压进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通过设有气液分离器,高压管道内的冷媒与分离空间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气液分离器同时起到了过冷器、回热器以及气液分离的作用,增加了制冷系统的过冷度和过热度,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制冷效率,提高了制冷系统的COP。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辅助流路,所述辅助流路分别与所述高压管道和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相连,所述辅助流路上串联有第二节流装置和控制阀。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气液分离器中的高压管道和筒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五个示例的螺旋单元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剖面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低压进气管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低压进气管的剖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低压出气管的剖面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气液分离器100、
筒体1、分离空间10、
低压进气管2、缓冲件20、出液口21、
低压出气管3、回油口30、回气孔31、进气端32、出气端33、
高压管道4、换热管道部分40、第二进出口41、第一进出口42、螺旋管部43、
过滤器5、
支架7、
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冷系统2000、压缩机200、排气口a、回气口b、换向组件300、第一阀口c、第二阀口d、第三阀口e、第四阀口f、室外换热器400、室内换热器500、第一节流装置600、第二节流装置700、控制阀800、辅助流路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100,气液分离器100可以应用在冷冻循环装置1000或者制冷系统2000中,冷冻循环装置1000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制冷系统2000具有制冷模式。为了便于对气液分离器100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气液分离器100结合到冷冻循环装置1000中为例进行说明。
冷冻循环装置1000包括压缩机200、室外换热器400、室内换热器500、换向组件300和第一节流装置600等元件,压缩机200具有排气口a和回气口b,换向组件300具有第一阀口c至第四阀口f,第一阀口c与排气口a相连,第二阀口d与室外换热器400的第一端相连,第三阀口e与室内换热器500的第一端相连,室外换热器400的第二端与第一节流装置600的第一端相连。当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冷时,第一阀口c与第二阀口d连通且第三阀口e与第四阀口f连通。当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热时,第一阀口c与第三阀口e连通且第二阀口d和第四阀口f连通。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100,包括:筒体1、低压进气管2、低压出气管3和适于流通冷媒的高压管道4。其中,筒体1内限定出分离空间10,低压进气管2的一端伸入到分离空间10内以排入待气液分离的冷媒,冷媒从低压进气管2排入到分离空间10内,排入到分离空间10内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以分离出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在图1-图3、图5、图7和图8的示例中,低压进气管2从筒体1的顶部向下伸入到分离空间10内,但是可以理解的是,低压进气管2还可以从筒体1的侧壁倾斜或者水平地伸入到分离空间10内。
低压出气管3伸入到分离空间10内以排出分离空间10内的气态冷媒,低压出气管3的位于分离空间10下部的部分上设有回油口30。也就是说,低压出气管3具有进气端32和出气端33,低压出气管3的进气端32位于分离空间10内,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端33位于筒体1外,低压出气管3的一部分位于分离空间10的下部。由于气态冷媒一般位于分离空间10的上部,因此低压出气管3的进气端32优选位于分离空间10的上部。
高压管道4具有位于分离空间10内以与分离空间10内的冷媒进行换热的换热管道部分40,高压管道4具有伸出筒体1的第一进出口42和第二进出口41。换言之,高压管道4先从筒体1外伸入到分离空间10内,之后高压管道4再伸出筒体1,进入到高压管道4内的冷媒以高压管道4为流动路径与分离空间10内的冷媒进行换热。
换热管道部分40具有螺旋管部43,也就是说,高压管道4的位于分离空间10内的一部分形成为螺旋结构以限定出螺旋管部43。从而通过在换热管道部分40上设置螺旋管部43,可以增加冷媒在高压管道4内的流通路径,延长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螺旋管部43的形状可以多样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定,下述的几个具体示例仅是示例性说明。在图1的具体示例中,螺旋管部43在水平方向上螺旋延伸,也就是说,螺旋管部43的螺旋线水平延伸。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螺旋管部43在竖直方向上螺旋延伸,即螺旋管部43的螺旋线竖直延伸。换言之在图1和图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螺旋管部43包括多个螺旋单元。优选地,多个螺旋单元的形状可以相同。在图3-图5的具体示例中,螺旋管部43为一个环形的螺旋单元。
还可以理解的是,螺旋单元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多样,例如螺旋单元可以形成为竖直放置的长圆形(如图3和图4、图6中(e)所示)、螺旋单元也可以形成为水平放置的长圆形(如图5所示),或者还可以是图6所示的几种不同形状的螺旋单元。图6中(f)所示的为上窄下宽形状的螺旋单元;图6中(g)所示的为下窄上宽形状的螺旋单元;图6中(h)所示的螺旋单元具有两个平行的直线段和连接两个直线段的弧形段,每个弧形段由两个半径不等的圆弧段组成;图6中(u)所示的螺旋单元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图6中(u)所示的螺旋单元中的多个弧形段的半径均不同,即R1≠R2≠R3≠R4。
具体地,可以在筒体1内设有连接件以对低压出气管3和高压管道4进行固定定位,低压出气管3和高压管道4之间可以进行局部焊接以将两者进行固定。更具体地,高压管道4的管径可以小于低压出气管3的管径,高压管道4的管径可以小于低压进气管2的管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的“高压”和“低压”只是相对而言,仅表示进入到高压管道4内的冷媒的压力大于低压进气管2和低压出气管3内的冷媒的压力,而不表示具体的压力值。
当气液分离器100应用到冷冻循环装置1000时,如图12所示,高压管道4的第一进出口42与第一节流装置600的第二端相连,高压管道4的第二进出口41与室内换热器500的第二端相连,低压进气管2与第四阀口f相连,低压出气管3与回气口b相连。
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冷运行时,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a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400冷凝,从室外换热器400排出的冷媒进入到第一节流装置600内节流降压,从第一节流装置600流出的冷媒流入到高压管道4内,高压管道4内的冷媒与分离空间10内存储的冷媒进行换热,使得高压管道4内的冷媒进一步冷却,提高了分离空间10内存储的冷媒的过热度,气液分离器100内的存储的冷媒被加热气化。高压管道4内经过换热后的冷媒从第二进出口41排到室内换热器500中进行换热,从室内换热器500排出的冷媒排向第三阀口e,之后从第四阀口f排出的冷媒通过低压进气管2排入到分离空间10内,排入到分离空间10内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液态冷媒存储在分离空间10内,气态冷媒从低压出气管3排出到回气口b以回到压缩机200内。
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热运行时,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a排出的冷媒排入到室内换热器500中进行冷凝,从室内换热器500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二进出口41进入到高压管道4内,高压管道4内的冷媒与分离空间10内存储的冷媒进行换热,使得高压管道4内的冷媒进一步冷却,从高压管道4排出的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600的节流降压后排入到室外换热器400内进行蒸发换热,从室外换热器400排出的冷媒排向第二阀口d,之后从第四阀口f排出的冷媒通过低压进气管2排入到分离空间10内,排入到分离空间10内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液态冷媒存储在分离空间10内,气态冷媒从低压出气管3排出到回气口b以回到压缩机200内。
无论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冷或者制热,由于冷媒在冷冻循环装置1000内循环的过程中会携带一部分润滑油,因此分离空间10内的液态冷媒中混合有润滑油,分离空间10内的润滑油会经过回油口30进入到低压出气管3内并被气态冷媒携带到回气口b以回到压缩机200内。
由此可知,无论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冷或者制热,高压管道4内的冷媒均与分离空间10内存储的冷媒进行换热,提高了分离空间10内存储的冷媒的过热度,使得分离空间10内存储的冷媒被加热气化,进而提高了进入到压缩机200的冷媒的干度,有效的降低了压缩机200吸气带液造成的液击风险,因此,相对于气液分离器100中存储的冷媒而言,
气液分离器100起到了回热器的功能,增加了冷冻循环装置1000的过热度。
冷媒在高压管道4中得到进一步的冷却,提高了冷媒的过冷度后,再进入到下一个元件中进行换热。因此,相对于室外换热器400或者室内换热器500排出的冷媒而言,气液分离器100起到了过冷器的作用,增加了冷冻循环装置1000的过冷度。
综上所述可知,气液分离器100同时起到了过冷器、回热器以及气液分离的作用,增加了冷冻循环装置1000的过冷度和过热度,从而提高了压缩机200的制冷效率,提高了冷冻循环装置1000的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制热能效比,即能量与热量之间的转换比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100,通过设有高压管道4,高压管道4内的冷媒与分离空间10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气液分离器100同时起到了过冷器、回热器以及气液分离的作用,增加了冷冻循环装置1000的过冷度和过热度,从而提高了压缩机200的制冷效率,提高了冷冻循环装置1000的COP。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换热管道部分40上外套有换热翅片。从而换热翅片可以增加换热管道部分40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管道部分40内的冷媒与分离空间10内存储的冷媒之间的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果。具体地,换热翅片可以为多个,每个换热翅片外套在换热管道部分40上,换热翅片与换热管道部分40之间可以采用任何方式进行固定。
下面参考图1-图11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100包括筒体1、低压进气管2、低压出气管3和适于流通冷媒的高压管道4。筒体1内限定出分离空间10。
低压进气管2的下端伸入到分离空间10内,低压进气管2的上端位于筒体1外。为了避免从低压进气管2排入到筒体1内的冷媒直冲筒体1的底部,低压进气管2内设有缓冲件20,缓冲件20可以起到缓冲冷媒的流速的作用,进入到低压进气管2内的冷媒经过缓冲件20的缓冲后进入到筒体1内。
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缓冲件20位于筒体1内,低压进气管2的一部分管壁与其余管壁分离后向内弯折以限定出缓冲件20,也就是说,缓冲件20是由低压进气管2的一部分管壁向内弯折而限定出,由于限定出缓冲件20的低压进气管2的该部分管壁与其余管壁分离开,因此低压进气管2的周壁上限定出出液口21,进入到低压进气管2的大部分冷媒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被缓冲件20止挡后从出液口21排入到分离空间10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缓冲件20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缓冲件20还可以为多个设在低压进气管2的内周壁上的凸块,多个凸块在低压进气管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只要缓冲件20可以起到缓冲冷媒的流速即可。
低压出气管3形成为大体“U”形,低压出气管3先向下伸入到分离空间10内并向下延伸至分离空间10的底部,之后低压出气管3向上弯折延伸至分离空间10的上部,位于分离空间10的上部的低压出气管3的端部为进气端32,位于筒体1外的低压出气管3的端部为出气端33。
低压出气管3的位于分离空间10内的折弯部处设有回油口30,回油口3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如图11所示,回油口30的直径为d,d的取值范围为0.5mm-5mm。
为了防止杂质通过回油口30进入到低压出气管3内,如图7和图11所示,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过滤器5,过滤器5设在回油口30处。如图11所示,过滤器5可以为过滤网,过滤网5通过支架7设在低压出气管3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过滤器5还可以形成为其他过滤结构。
如图7所示,低压出气管3的底部部分的中心线与分离空间1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B,距离B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mm-50mm。如图7所示,低压进气管2的底端向下延伸超过低压出气管3的进气端32。从而可以避免从低压进气管2进入到筒体1内的冷媒直接排入到低压出气管3内。如图7所示,低压进气管2的底端面与低压出气管3的进气端面之间的距离为H,距离H>0。
如图7所示,低压出气管3的位于分离空间10内且邻近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端33的部分上设有回气孔31,也就是说,回气孔31设在低压出气管3上,回气孔31位于分离空间10内,回气孔31邻近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端33设置,分离空间10内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回气孔31进入到低压出气管3内,即分离空间10内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回气孔31和进气端32进入到低压出气管3内,从而可以增加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量。可以理解的是,回气孔31的数量、每个回气孔31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如图8所示,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端33和低压出气管3的进气端32的中心连线L1与、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端33和低压进气管2的中心连线L2之间的夹角为A,所述A>0。也就是说,中心连线L1经过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端33的端面中心和低压出气管3的进气端32的端面中心,中心连线L2经过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端33的端面中心和低压进气管2的顶端面的中心。简言之,低压出气管3的两个管口所成的直线与低压进气管2之间成一个角度。
如图1所示,高压管道4的换热管道部分40上具有在水平方向上螺旋延伸的螺旋管部43。如图2所示,高压管道4的换热管道部分40上具有在竖直方向上螺旋延伸的螺旋管部43。如图3-图5所示,高压管道4具有一个环形的螺旋单元。其中高压管道4可以由一根管道弯折限定出。
下面参考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1000。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1000,包括:压缩机200、室外换热器400、室内换热器500、换向组件300、第一节流装置600和气液分离器100,压缩机200具有排气口a和回气口b,换向组件300具有第一阀口c至第四阀口f,第一阀口c与排气口a相连,第二阀口d与室外换热器400的第一端相连,第三阀口e与室内换热器500的第一端相连,室外换热器400的第二端与第一节流装置600的第一端相连。当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冷时,第一阀口c与第二阀口d连通且第三阀口e与第四阀口f连通。当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热时,第一阀口c与第三阀口e连通且第二阀口d和第四阀口f连通。
优选地,换向组件300为四通阀,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换向组件300还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只要具有第一阀口c至第四阀口f且可实现换向即可。
高压管道4的第一进出口42与第一节流装置600的第二端相连,高压管道4的第二进出口41与室内换热器500的第二端相连,低压进气管2的上端与第四阀口f相连,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端33与回气口b相连。可选地,第一节流装置600为毛细管或者电子膨胀阀等节流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时的冷媒循环过程已在上述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1000,通过设有气液分离器100,高压管道4内的冷媒与分离空间10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气液分离器100同时起到了过冷器、回热器以及气液分离的作用,增加了冷冻循环装置1000的过冷度和过热度,从而提高了压缩机200的制冷效率,提高了冷冻循环装置1000的COP。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冻循环装置1000还包括辅助流路900,辅助流路900分别与高压管道4和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端33相连,辅助流路900上串联有第二节流装置700和控制阀800。
具体而言,辅助流路900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600和高压管道4之间,辅助流路900的第二端连接至低压出气管3和回气口b之间,控制阀800可以为截止阀或者单通电磁阀。第二节流装置700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可选地,第二节流装置700为毛细管。
由此可知,当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冷时,控制阀800打开,从第一节流装置600流出的冷媒会经过第二节流装置700的再次节流降压后与从低压出气管3排出的冷媒混合后排入到回气口b内。当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热时,控制阀800可以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可以降低排到回气口b的冷媒的温度,从而降低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a排出的冷媒的温度,避免压缩机200的排气口a的温度过高而对压缩机200造成不利的现象,起到保护压缩机200的作用。
下面参考图1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2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2000,包括:压缩机200、室外换热器400、室内换热器500、第一节流装置600和气液分离器100,压缩机200具有排气口a和回气口b。室外换热器400的两端分别与排气口a和第一节流装置600的第一端相连。
高压管道4的第一进出口42与第一节流装置600的第二端相连,高压管道4的第二进出口41与室内换热器500的第一端相连,低压进气管2的上端与室内换热器500的第二端相连,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端33与回气口b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2000制冷运行时的冷媒循环过程与冷冻循环装置1000制冷时的冷媒循环过程相同,且已在上述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2000,通过设有气液分离器100,高压管道4内的冷媒与分离空间10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气液分离器100同时起到了过冷器、回热器以及气液分离的作用,增加了制冷系统2000的过冷度和过热度,从而提高了压缩机200的制冷效率,提高了制冷系统2000的COP。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2000还包括辅助流路900,辅助流路900分别与高压管道4和低压出气管3的出气端33相连,辅助流路900上串联有第二节流装置700和控制阀800。
具体而言,辅助流路900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600和高压管道4之间,辅助流路900的第二端连接至低压出气管3和回气口b之间,控制阀800可以为截止阀或者单向阀。当控制阀800为单向阀时,单向阀在从辅助流路900的第一端到辅助流路900的第二端的方向上单向导通。第二节流装置700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可选地,第二节流装置700为毛细管。
由此可知,从第一节流装置600流出的冷媒会经过第二节流装置700的再次节流降压后与从低压出气管3排出的冷媒混合后排入到回气口b内。从而可以降低排到回气口b的冷媒的温度,从而降低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a排出的冷媒的温度,避免压缩机200的排气口a的温度过高而对压缩机200造成不利的现象,起到保护压缩机200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内限定出分离空间;
低压进气管,所述低压进气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分离空间内以排入待气液分离的冷媒;
低压出气管,所述低压出气管伸入到所述分离空间内以排出所述分离空间内的气态冷媒,所述低压出气管的位于所述分离空间下部的部分上设有回油口;
适于流通冷媒的高压管道,所述高压管道具有位于所述分离空间内以与所述分离空间内的冷媒进行换热的换热管道部分,所述高压管道具有伸出所述筒体的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换热管道部分具有螺旋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进气管内设有缓冲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进气管的一部分管壁与其余管壁分离后向内弯折以限定出所述缓冲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出气管的位于所述分离空间内且邻近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的部分上设有回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部在竖直方向上螺旋延伸或者所述螺旋管部在水平方向上螺旋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部为一个环形的螺旋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在所述回油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道部分上外套有换热翅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进气管的底端向下延伸超过所述低压出气管的进气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和所述低压出气管的进气端的中心连线与、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和所述低压进气管的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A,所述A>0。
11.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
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阀口和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高压管道的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端相连,所述高压管道的所述第二进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低压进气管的上端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流路,所述辅助流路分别与所述高压管道和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相连,所述辅助流路上串联有第二节流装置和控制阀。
13.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一端相连;
室内换热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高压管道的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端相连,所述高压管道的所述第二进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低压进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流路,所述辅助流路分别与所述高压管道和所述低压出气管的出气端相连,所述辅助流路上串联有第二节流装置和控制阀。
CN201521040407.3U 2015-12-14 2015-12-14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25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0407.3U CN205425554U (zh) 2015-12-14 2015-12-14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0407.3U CN205425554U (zh) 2015-12-14 2015-12-14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5554U true CN205425554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16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4040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25554U (zh) 2015-12-14 2015-12-14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55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0515A (zh) * 2019-04-30 2019-07-09 安徽美乐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经济器功能的热交换气液分离器
CN110462547A (zh) * 2017-02-23 2019-11-15 福马有限公司 流量调节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2547A (zh) * 2017-02-23 2019-11-15 福马有限公司 流量调节器
CN110462547B (zh) * 2017-02-23 2023-05-30 福马有限公司 流量调节器
CN109990515A (zh) * 2019-04-30 2019-07-09 安徽美乐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经济器功能的热交换气液分离器
CN109990515B (zh) * 2019-04-30 2023-10-03 安徽美乐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经济器功能的热交换气液分离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291046B2 (en) Heat exchanger
US9897351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5402964A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CN104019585B (zh) 满液式蒸发器及满液式空调机组
KR102198311B1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103644685A (zh)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多制冷系统空调
KR100784611B1 (ko) 냉방장치의 내부열교환기 일체형 기액분리기
KR101894440B1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의 실외 열교환기
CN105135766B (zh) 一种应用于补气增焓热泵空调系统的双向螺旋闪蒸器
CN103930744B (zh) 双重管式热交换器及包括该双重管式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
CN205425554U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CN105352225A (zh) 空调器
CN203949414U (zh) 满液式蒸发器及满液式空调机组
CN205227953U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CN205425555U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EP2623872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5423663A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KR101727914B1 (ko) 열교환기
CN203980845U (zh) 换热器和具有它的除湿机
CN204555400U (zh) 空调器
AU2017444848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205227952U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CN110068174A (zh) 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及其制冷系统
CN105605837A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KR101210570B1 (ko)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