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3975A - 图像形成装置、成像单元以及显影单元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成像单元以及显影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13975A CN103913975A CN201310750568.0A CN201310750568A CN103913975A CN 103913975 A CN103913975 A CN 103913975A CN 201310750568 A CN201310750568 A CN 201310750568A CN 103913975 A CN103913975 A CN 1039139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ment sleeve
- bearings
- parts
- mentioned
- rotary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 G03G15/0921—Details concerning the magnetic brush roller structure, e.g. magnet configuration
- G03G15/0935—Details concerning the magnetic brush roller structure, e.g. magnet configuration relating to bearings or driving mechanism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5—Pivotable subunit conn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成像单元以及显影单元。向感光鼓(101)供给调色剂来显影的打印机(1)具备:感光体单元(100),其具有感光鼓和在该感光鼓的两端将其支承为能旋转的支承架(110a);显影单元(200),其具有旋转轴方向的长度比感光鼓的管坯(101a)长的显影套筒(2012)和一对在显影套筒的两端缘部将该显影套筒保持自如旋转的轴承(202);以及施力杆(310),其朝使显影套筒接近感光鼓的方向对显影单元施力,通过上述施力使一对轴承分别与感光体单元的支承架的抵接部(110b)抵接来将显影套筒与感光鼓的显影间隙(G)维持为规定的距离。
Description
本申请主张在日本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000621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将感光鼓与显影辊的间隙维持在规定值的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搭载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单元以及显影单元。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等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显影器经由显影辊向曝光扫描感光鼓的周面所形成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进行显影化,将该显影化的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片上进行图像形成。
显影器中的例如双成分式的显影器的显影辊是将磁辊内插于圆筒状的显影套筒内形成的。通常在显影套筒的两端开口部安装有凸缘,该凸缘的中央立设有旋转轴部,经由该旋转轴部,显影套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显影器的外壳。
然而,为了在感光鼓上形成很好的调色剂像,需要将显影套筒的周面与感光鼓周面的间隙(以下称为“显影间隙”。)高精度地维持在预先设定的规定值。
因此,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像日本特开平11-161015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构成为,在显影套筒的旋转轴部安装有具有比该显影套筒的直径稍大的外径的间隙限制用滚轮(以下称为DS滚轮。),通过将显影辊向感光鼓施力,使上述DS滚轮的周面抵接于感光鼓的周面,由此将显影间隙成为规定值。
然而,若将DS滚轮向感光鼓施力而与之抵接,则感光鼓的抵接部分磨损,可能会产生妨碍感光鼓旋转的负载扭矩而妨碍感光鼓顺畅的旋转。特别是在近几年,为了高效地向显影位置供给调色剂而大多采用使显影套筒朝与感光鼓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上述磨损和负载扭矩的弊病更大。
因此,提出如下的结构:不使DS滚轮直接与感光鼓抵接,而是使DS滚轮与通过两端支承感光鼓的支承架的一部分抵接来确保显影间隙。
图15是表示应用了这样的结构的感光体单元500以及显影单元503的剖视图,在该图中示出了两单元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结构。
如该图所示,在显影单元503中,在显影套筒504的端部安装有与旋转轴部5051一体形成的凸缘505,旋转轴部5051经由滑动轴承507被筐体506保持为自如旋转,在旋转轴部5051的前端部安装有DS滚轮508。
显影单元503的筐体506被未图示的弹性部件向感光鼓501施力,由此DS滚轮508与在两端支承感光鼓501的支承架502抵接,从而将显影间隙G维持为规定值。
在该结构中,DS滚轮508不与感光鼓501接触,所以能够防止感光鼓501的磨损、因负载扭矩的产生导致的旋转驱动力的降低。
然而,在上述图15所示的结构中,使DS滚轮508与比感光鼓501靠外侧的支承架抵接,所以必须使旋转轴部5051的长度比以往的长。
凸缘505和与其一体化的旋转轴部5051通常为了确保一定的强度而通过将粗的金属圆棒切削加工而作成,这样的话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增长了旋转轴部5051所伸长的量的金属圆棒材料,并且用于裁切旋转轴部5051的切削加工时间也会变长,制造成本增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考虑使凸缘505和旋转轴部5051独立并将两者组装成一体,但会使部件个数增加,并且使各部件彼此的公差(尺寸公差)重叠而可能无法确保规定值的显影间隙G。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显影单元制造成本的上升并且能够将显影间隙维持为规定值的图像形成装置、搭载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单元以及显影单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向形成于感光旋转体的周面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并进行显影,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感光体单元,其具有上述感光旋转体和在该感光旋转体的两端将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架体;显影单元,其具有显影套筒和一对轴承部件,其中,显影套筒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感光旋转体的管坯长,一对轴承部件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配置于比上述管坯的两端靠外侧的位置且在上述显影套筒的两端缘部将显影套筒保持为能够旋转;以及施力机构,其对上述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体单元相对地施力以使上述显影套筒接近上述感光旋转体,通过上述施力机构的施力,使上述一对轴承部件分别与在上述感光体单元的上述支承架体设置的抵接部抵接,由此将上述显影套筒与上述感光旋转体之间的间隙维持为规定的距离。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像单元向形成于感光旋转体的周面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来进行显影,上述成像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感光体单元,其具有上述感光旋转体和在该感光旋转体的两端将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架体;显影单元,其具有显影套筒和一对轴承部件,其中,显影套筒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感光旋转体的管坯长,一对轴承部件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配置于比上述管坯的两端靠外侧的位置且在上述显影套筒的两端缘部将显影套筒保持为能够旋转;以及施力机构,其对上述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体单元相对地施力以使上述显影套筒接近上述感光旋转体,通过上述施力机构的施力,使上述一对轴承部件分别与在上述感光体单元的上述支承架体设置的抵接部抵接,由此将上述显影套筒与上述感光旋转体之间的间隙维持为规定的距离。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单元具有显影套筒,通过被向感光体单元相对地施力,从而上述显影套筒与感光旋转体之间的间隙被维持为规定值,上述显影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轴承部件,上述一对轴承部件在上述显影套筒的两端缘部将其保持为能够旋转,上述显影套筒在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感光旋转体的管坯长,上述一对轴承部件配置为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位于比上述管坯的两端靠外侧的位置,通过上述相对的施力,使上述一对轴承部件分别与在上述感光体单元的支承架体设置的抵接部抵接,从而将上述间隙维持为规定值。
在上述结构中,将显影套筒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感光旋转体的管坯长,并且使一对在显影套筒的两端保持该显影套筒的轴承与在感光旋转体的两端支承该感光旋转体的支承架体抵接,由此将显影套筒与感光旋转体的间隙维持为规定的距离。由此,不需要安装于显影套筒的两端部的凸缘以及旋转轴部,在这种程度上对显影间隙的精度产生影响的部件的数量减少所以误差减小,并能够将显影间隙维持在规定值内。另外,不需要使用高价的凸缘等,所以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另外优选,上述各轴承部件是通过与上述显影套筒的端缘部的外周面或内周面滑动接触来将该显影套筒保持为自如旋转的滑动轴承,对上述显影套筒的与上述轴承部件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实施用于提高滑动性或者耐磨性的表面处理。
这里优选,上述表面处理为镀敷处理。
或者,上述表面处理也可以是抛光加工。
另外优选,在上述显影套筒的内部同轴地介插有磁辊,在上述各轴承部件设有保持上述磁辊的端部的保持部。
并且优选,上述保持部是设于轴承部件的贯通孔或凹部,上述磁辊的轴部件的端部嵌插于上述贯通孔或凹部。
或者也可以形成为,上述保持部是设置于轴承部件的凸部,在上述磁辊的轴部的端面形成有供该凸部嵌入的凹部。
另外优选,上述显影单元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与上述轴承部件的与上述感光体单元的抵接部抵接的一侧在上述施力机构的施力方向的相反侧接触并支承该轴承部件,该支承部设置于下述位置,即:使上述感光体单元的抵接部与上述轴承部件抵接的抵接范围、和上述支承部与上述轴承部件接触的接触范围在从上述施力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重叠。
并且优选,上述显影套筒被驱动而朝向与上述感光旋转体的旋转相反的方向旋转。
而且优选,在上述显影套筒外插安装有外齿轮,经由该外齿轮将驱动源的驱动力向显影套筒传递。
另外优选,还具备:电压施加部件,该电压施加部件与内插于上述显影套筒并且与该显影套筒的内周面接触来施加电压;以及保持体,该保持体在显影套筒内保持该电压施加部件,上述电压施加部件具有:线圈部,该线圈部由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的线材形成且通过将该线材卷绕为螺旋状而形成;和延伸突出部,该延伸突出部从该线圈部的终端部分继续沿上述线圈部的中心轴延伸突出,上述保持体将上述电压施加部件保持为下述状态,即:朝向上述轴承部件的与显影套筒的端部开口面对的部分按压上述线圈部的与上述延伸突出部相反侧的端部,并且,上述延伸突出部与上述显影套筒的内周面弹性抵接,在上述轴承部件的与上述线圈部的端部抵接的部分配置有导电部件,经由该导电部件和上述电压施加部件向上述显影套筒供给显影偏压。
并且优选,上述延伸突出部具有朝向上述显影套筒的径向外侧弯曲为山形的弯曲部,该弯曲为山形的弯曲部的顶部与上述显影套筒的内周面抵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彩色打印机的结构的简要剖视图。
图2中,(a)图是表示在图1的打印机的黑色的成像部中,对显影单元向感光体单元施力并将显影辊与感光鼓的显影间隙设定为规定值的状态的剖视图,(b)图是表示解除对显影单元的施力而使感光体单元与显影单元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3中,(a)图是黑色的成像部的显影单元的立体图,(b)图是其主要部位的局部切开立体图。
图4是在图2(a)中利用通过感光鼓和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的平面将成像部剖切而得的D-D'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显影单元中轴承的非优选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2)的显影单元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7中,(a)图以及(b)图是表示变形例(3)的显影单元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8中,(a)图以及(b)图是表示变形例(3)的又一显影单元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9中,(a)图是在变形例(4)的显影单元的显影套筒中安装有带凸台的外齿轮的端部侧的立体图,(b)图是该端部的纵剖视图。
图10是变形例(4)的显影单元的显影套筒、带凸台的外齿轮、以及卡止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中,(a)图是变形例(5)的显影套筒中安装有带凸台的外齿轮的一侧的端部的纵剖视图,(b)图是端子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在变形例(5)的卡止部件安装有电压施加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变形例(5)的上述卡止部件和电压施加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中,(a)图是变形例(6)的卡止部件的立体图,(b)图是利用该(a)图中的平面Q将该卡止部件剖切而得的横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显影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构件、优点及特性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要素。
以下,以串联式的彩色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为例,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打印机的结构
图1是表示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的剖面简图。
打印机1是根据从未图示的外部终端输入的图像数据,通过公知的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的设备。另外,打印机1具备图像处理部10、中间转印部20、供纸部30以及定影部40。
图像处理部10具备:对与青色(C)、品红色(M)、黄色(Y)以及黑色(K)的各再现色对应的调色剂像进行成像的成像部(成像单元)11C~11K、对各成像部11C~11K的各感光鼓101(参照图2)进行曝光扫描的曝光扫描部13、以及收纳分别向成像部11C~11K供给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瓶14C~14K。
中间转印部20具备:被驱动辊22以及从动辊23大致水平地架设并沿箭头方向被驱动环绕的中间转印带21、和清理残留于中间转印带21的周面的调色剂并对除去的调色剂进行回收的清洁部24等。
供纸部30具备:供纸托盘31、与收纳于供纸托盘31中的最上面的记录片S抵接并旋转由此将该记录片S向输送路陆续送出的拾取辊32、以及在规定的时机将记录片向输送方向下游侧送出的定时辊对33等。
利用各成像部11C~11K在规定的时机成像而得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通过施加于在中间转印带21的环绕路径的内侧配置在与各成像部对应的位置的一次转印辊12C~12K的电压的静电力,重叠地转印到被驱动的中间转印带21周面的相同的位置,从而形成全色的调色剂像。
而且,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通过施加有规定电压的二次转印辊26而受到静电力,从而被二次转印至记录片上。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片在定影部40被热定影后,被排出到排纸托盘35上。
在进行仅黑色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仅驱动成像部11K,成像部11C~11Y通过未图示的分离机构从中间转印带21相对分离并停止。
以下,对上述图像处理部10的成像部11C~11K的具体的结构,特别是用于将感光鼓与显影套筒之间的显影间隙维持为既定值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2)成像部的结构
成像部11C~11K除了各自供给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之外,基本上是相同的构造,所以下面对黑色用的成像部11K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的(a)图是表示图1的由圆P包围的成像部11K的结构的图,示出了与感光鼓101的旋转轴正交的剖面。此外,施力杆310仅切开了一部分。
如该图所示,成像部11K通过具有感光鼓101的感光体单元100和具有显影辊201的显影单元200配设为感光鼓101以及显影辊201彼此以平行的状态对置而形成。
感光体单元100除了具备上述感光鼓101之外,还具备:将残留于感光鼓101的周面的调色剂除去的清洁片102、使感光鼓101的周面以规定的电位带电的带电器103、以及调色剂回收部105等。
被清洁片102除去的调色剂被回收至调色剂回收部105。然后,回收的调色剂被旋转螺杆104从近前侧(与图2的(a)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近前侧:下同。)输送至里侧(与图2的(a)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里侧:下同。),自然落下到未图示的回收箱而被回收。
另一方面,显影单元200是能够装卸的单元型的显影装置,除了具备上述显影辊201之外,还具备:将调色剂从纸面近前侧向里侧边搅拌边输送的第一搅拌螺杆204、将被输送到里侧的调色剂输送到近前侧并且将调色剂供给至显影辊201的表面的第二搅拌螺杆205、将附着于显影辊201的表面的调色剂层的厚度限制为一定值的刮片207、以及支承上述部件并且收纳由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下简称为“显影剂。图2的(a)中未图示。)的筐体210等。
显影辊201通过在被保持为自如旋转的显影套筒2012内插磁辊2011而构成,该磁辊2011的轴2011a被支承为不能旋转。
此外,显影套筒2012在旋转轴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外周面滑动接触有磷青铜等导电性好的长方形的金属片(未图示),经由该金属片施加显影偏压。
显影单元200的筐体210被装置主体的支轴销320等轴支承。另外,由于施力杆310的作用力,筐体210被施加图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矩。
以下,将这样的产生旋转力矩的状态称为显影单元施力状态。
通常设置这样的显影单元施力状态,在图像形成时,残存于感光鼓101的周面的调色剂在被清洁片102除去后由于带电器103而以达到规定的电位的方式均匀地地带电,通过来自曝光扫描部13(图1)的激光进行曝光扫描从而在感光鼓101的周面(参照图2的(a))形成黑色用的静电潜像。
另一方面,在显影单元200中,附着于显影套筒2012周面的调色剂层被刮片207限制并调整为一定的厚度,并且因与刮片207摩擦而带电,随着显影套筒2012的旋转而被输送至与感光鼓101对置的显影位置,由此被供给至感光鼓101周面而使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像。
此外,施力杆310构成为,在被转动轴311轴支承的杆主体312内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有中空的按压体313,通过被安装于按压体313的内部的压缩弹簧314将按压体313向箭头A方向推出,在更换显影单元时,如图2的(b)所示,使施力杆310沿箭头B方向摆动,从而解除对显影单元200的施力。
由此,显影单元200以支轴销320为中心沿箭头C方向摆动并从感光体单元100分离,所以单元更换变得容易。
(3)显影单元的结构
图3的(a)是显影单元200的立体图,图3的(b)是其主要部位的局部切开立体图。
如图3的(a)所示,显影套筒2012是在旋转轴方向延伸的非磁性的圆筒状部件,其两端的缘部(以下称为“两端缘部”。)2012a如图3的(b)所示经由帽状的轴承202以自如旋转的方式保持于筐体210。
轴承202是滑动轴承,显影套筒2012的两端缘部2012a的外周面与轴承202的内周面滑动接触。详细内容后述。
显影套筒2012由铝、奥氏体类不锈钢等非磁性体金属形成的管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厚度为0.5[mm]、外径为16[mm]的管。然而,厚度、外径根据机种的规格、设计条件而适当决定,不限定于上述值。
而且,在该两端缘部2012a的外周面亦即与轴承202滑动接触的面实施镀镍处理,由此,与直接使用显影套筒2012相比,可提高滑动性以及耐磨性。
另外,在显影套筒2012的两端部中的一方外插带凸台的外齿轮208(参照图3的(a)),并利用螺钉209进行固定(参照图4),经由该带凸台的外齿轮208将驱动力从未图示的驱动源传递至显影套筒201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套筒2012相对于感光鼓101的旋转方向朝相反的方向驱动旋转,由此高效地向与感光鼓101接近的位置(显影位置)供给调色剂。
轴承202是树脂制的滑动轴承,如图3的(b)所示,内周面与显影套筒2012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并将显影套筒2012保持为自如旋转,并且在其中央具有突起部202a。
在该突起部202a宽松地插入磁辊2011的轴2011a(参照图4)。轴2011a的两端部(图示省略)固定于筐体210,由此使磁辊2011不能旋转。
轴承202的材料优选聚缩醛等滑动性好的树脂材料,优选通过注射成型等尺寸精度高的制法作成。
轴承202与显影套筒2012滑动接触的部分的内径在滑动阻力不变大的范围中尽量减小与显影套筒2012的间隙(clearance),将后述的显影间隙G的公差抑制为较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间隙的值设定为0.01[mm]以上0.07[mm]以下。
另外,在轴承202上,以从该轴承202的外周面朝向径向上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具有螺钉连接用的贯通孔202c的两个螺钉安装部202b,通过螺钉213被固定于显影单元200的筐体210的支承部210a。
此外,在图3的(a)中,两个螺钉安装部202b中仅配置于上方的螺钉安装部位于能够目视观察的位置,另一方隐藏在显影单元200中而成为看不到的状态。
(4)限制显影间隙的结构
图4是在表示显影单元施力状态的图2的(a)中利用通过感光鼓101和显影套筒2012的旋转轴的平面剖切而得的D-D'剖视图,长度方向中央部省略表示。
如该图所示,在圆筒状的显影套筒2012内插入有磁辊2011。
在感光鼓101中,与磁辊2011对置的部分是形成静电潜像的范围(图像形成区域)。
在感光鼓101的管坯101a进行表面涂层的感光体层的膜厚在管坯101a的两端部容易产生不均而难以保证图像品质,所以将该管坯101a的两端部从图像形成区域除去。
这里,管坯101a是指从感光鼓101将设置于其两端的凸缘101b除去所得的圆筒部分。
在管坯101a的两端部安装有凸缘101b,驱动轴101c贯通凸缘101b的中心而安装。在驱动轴101c的装置里侧的端部安装驱动齿轮(未图示),其通过装置主体侧的驱动源被驱动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单元200的显影套筒2012如图4所示,旋转轴方向的长度W2设定为比感光鼓101的管坯101a的长度W1长,两端缘部2012a直接被轴承202保持为能够旋转。
轴承202如上述那样通过螺钉213固定于显影单元200的筐体210的安装座210d(参照图3的(a)),并且,在显影单元施力状态下,轴承20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通过两端支承感光鼓101的支承架110a的一部分即抵接部110b抵接。此外,本例中为抵接部110b是支承架110a的一部分的结构,但只要是固定于支承架110a进行设置,则可以不一定是支承架本身。
由此,决定感光鼓101和显影套筒2012的相对位置,从而将显影间隙G设定为规定值。
这里,上述规定值是基于机种、显影剂的种类而设定,但通常设定为0.2[mm]~0.4[mm]左右。
此外,如图4所示,显影单元200的筐体210具有支承部210a,该支承部210a与轴承202中的跟感光鼓101的支承架110a抵接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位置接触并支承轴承202,将该支承部210a设置于如下位置:使支承架110a与轴承202的抵接范围E、和支承部210a与轴承202的接触范围F在显影套筒2012的旋转轴方向上重叠。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轴承202通过作为施力机构的压缩弹簧314对支承架110a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线上,能够利用支承部210a支撑该轴承202,所以不易产生使轴承202由于从支承架110a受到的反力而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力,能够抑制轴承202的变形,能够保证显影套筒2012的顺畅的旋转。
如果抵接范围E和接触范围F在显影套筒2012的旋转轴方向不是完全重叠,例如像图5夸大表示那样,以抵接范围E位于远离感光鼓101的位置、接触范围F位于靠近感光鼓101的位置来设置支承部210a,则该图的箭头所示的F1以及F1'那样的力偶作用于该轴承1202,产生逆时针旋转的力。
若产生这样的力,则轴承1202变形或相对于轴向倾斜,与显影套筒2012的滑动阻力增大,有可能阻止其顺畅的旋转。
鉴于上述的观点,优选将抵接范围E和接触范围F设置于在显影套筒2012的旋转轴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中,针对成像部11K,对用于设定显影间隙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其它颜色的成像部11C、11M、11Y可以采取同样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像部中,将显影套筒2012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感光鼓101的管坯101a长,并且使一对在两端保持显影套筒2012的轴承202与在两端支承感光鼓101的支承架110a直接抵接来确保显影间隙。
由此,影响感光鼓101与显影套筒2012相对的定位精度的部件只有显影套筒2012、轴承202、支承架110a以及感光鼓101这四个,能够与不像以往那样在显影套筒2012与轴承202之间夹装凸缘、旋转轴部的量对应地将显影间隙G的误差设定得较小。
另外,显影套筒2012本身是仅将现成的金属管切得稍长,所以成本不会增加那么多,由于不需要一直以来成为成本提升很大的原因的凸缘和旋转轴部,而且轴承兼作以往的DS滚轮,所以非常有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变形例也能够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滑动性以及耐磨性,对显影套筒2012的两端缘部2012a的外周面实施了镀镍处理,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实施具有与镀镍同等以上的滑动性以及耐磨性的电镀处理(例如镀铬)。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显影套筒2012滑动接触的轴承202是树脂制的滑动轴承,显影套筒2012磨损的可能性很低,所以仅为了提高滑动性,可以代替上述镀镍处理而对显影套筒2012与轴承202的滑动接触面进行抛光加工。
(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承202与显影套筒2012的两端缘部2012a的外周面滑动接触,但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采用与显影套筒2012的两端缘部2012a的内周面H滑动接触而将其保持为能够旋转的轴承3202。
伴随于此,优选针对两端缘部2012a的内周面H实施对显影套筒2012进行的上述的电镀处理、抛光加工。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磁辊2011的轴2011a插通于在轴承202的中央设置的突起部202a,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7的(a)所示,可以采用轴承4202代替轴承202,该轴承4202设置有凹部4202a代替突起部202a,在该凹部4202a插嵌固定磁辊的轴芯3110a。
这样,不需要另外设置固定轴2011a的固定件,有利于减少产品成本。
在本变形例中,如表示由图7的(a)中的剖面J-J'剖切时的状态的图7的(b)所示,使在轴芯3110a以及凹部4202a相互卡合的部分的剖面形状为D字形状来限制磁辊2011的旋转,由此各磁极的方向与设计一致。
或者如图8的(a)所示,可以设置轴承5202代替轴承202,并且设置磁辊3011代替磁辊2011,上述轴承5202设置有从中心沿显影套筒的旋转轴方向朝内侧突出的凸部5202a,上述磁辊3011具有与该凸部5202a的前端部卡合的凹部3011a。
在该情况下,如表示由图8的(a)中的剖面K-K'剖切时的状态的图8的(b)所示,使凸部5202a以及凹部3011a的剖面形状为D字形状,由此能够阻止磁辊3011的旋转。
或者,在不使双方的剖面形状为D字形状而直接保持圆状的状态下,利用粘合剂将凸部5202a以及凹部3011a固定,由此阻止磁辊3011的旋转。该结构也能够同样适用于图7的(a)以及(b)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带凸台的外齿轮208外插于显影套筒2012的两端部中的一方并利用螺钉209进行固定,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显影套筒2012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若是利用螺钉209将带凸台的外齿轮208固定的构成,则结合余量不够,可能存在达不到高耐久性的情况。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对不使用螺钉来将带凸台的外齿轮208卡止于显影套筒2012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9的(a)是表示这样的卡止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仅示出了在显影套筒2012中安装了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的端部侧。
另外,图9的(b)是图9的(a)的端部的纵剖视图,图10是显影套筒2012、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以及卡止部件1072的分解立体图。
此外,在图9的(a)中,从轴承202朝轴芯方向外侧突出的磁辊2011的轴2011a(图9的(b))省略,并且在图9的(a)、(b)以及图10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或实际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具有从齿轮部1208a的两外侧分别沿轴心方向朝相反的方向延伸突出的第一凸台部1208b以及第二凸台部1208c。
这里,齿轮部1208a由斜齿轮构成。而且,在第一凸台部1208b开设有由沿径向贯通的贯通孔形成的卡合孔1208d。
另外,在从卡合孔1208d沿周向隔180度的位置开设有另一个卡合孔1208e(图9的(b))。
另外,如图10所示,在显影套筒2012也开设有沿径向贯通的贯通孔2012b。另外,在从贯通孔2012b沿周向隔180度的位置开设有另一个贯通孔2012c(图9的(b))。
此外,贯通孔2012b和2012c以及卡合孔1208d和1208e的直径大小都相同。
卡止部件1072是树脂制的,基本上形成为将呈筒状的部件(本例中为呈圆筒状的部件)的一部分切除所得的形状。
如图10所示,卡止部件1072是在呈筒状的部件(以下称为“筒状部件”。)开设纵向较长的“U”字形的狭缝由此形成细长的长方形的舌片部1082。即,舌片部1082由上述呈“U”字形的狭缝的内侧部分形成。
这里,将舌片部1082、1086以及除了后述的卡止突起以外的部分称为主体部1080。
即,舌片部1082与主体部1080形成为一体,从主体部1080以与筒状部件的轴芯平行的方式延伸突出,从该延伸突出部分的基端部到前端部具有沿径向弯曲的可挠性。
在舌片部1082的前端部设置有由呈柱状(本例中为圆柱状)的突起形成的卡止突起1084。
另外,在卡止部件1072,从舌片部1082沿周向错开180度的位置形成有与舌片部1082相同的舌片部1086。
即,在舌片部1086的前端部设置有与卡止突起1084相同的卡止突起1088(图9的(b))。
如图10所示,主体部1080具有圆筒面1080a,将该圆筒面1080a的外径大小设定为,主体部1080能够顺畅地插入显影套筒2012而不晃动。
主体部1080随着舌片部1082、1086以及卡止突起1084、1088而插入显影套筒2012内。
接下来,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显影套筒2012、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以及卡止部件1072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沿图10所示的箭头M的方向将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外插到显影套筒2012,之后,以使贯通孔2012b与卡合孔1208d彼此连通、贯通孔2012c与卡合孔1208e(图9的(b))彼此连通的方式,将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与显影套筒2012相对对位。
贯通孔2012b与卡合孔1208d彼此连通、且贯通孔2012c与卡合孔1208e(图9的(b))彼此连通的位置是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相对于显影套筒2012应处的位置(以下称为“规定位置”。)。
即,在将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安装于显影套筒2012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在分别与卡合孔1208d、1208e重合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2012b、贯通孔2012c。
即,规定位置是指下述位置,即:在将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安装于显影套筒2012的状态下,在显影套筒2012的端部留有后述的轴承202的嵌入量,并且在将轴承202嵌入显影套筒2012的状态下,在轴承202与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之间没有不需要的间隙。
若进行上述对位,则沿图10所示的箭头L的方向将卡止部件1072插入到外嵌有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的显影套筒2012。
此时,将卡止突起1084、1088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压入,(使舌片部1082、1086朝径向内侧弹性变形并弯曲),进入到显影套筒2012内。
而且,进一步使卡止部件1072进入显影套筒2012的里面,直到使卡止突起1084、1088分别到达连通的贯通孔2012b和卡合孔1208d、以及连通的贯通孔2012c和卡合孔1208e的位置。
而且,若卡止突起1084、1088分别到达连通的贯通孔2012b、2012c的位置,则由于舌片部1082、1086的恢复力,卡止突起1084、1088分别经由连通的贯通孔2012b、2012c而嵌入卡合孔1208d、1208e。
由此,如图9的(b)所示,利用被插入到显影套筒2012的卡止部件1072,将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卡止于显影套筒2012。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定位于显影套筒2012的状态下,通过将卡止部件1072插入显影套筒2012这样的简单作业,就能够将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卡止于显影套筒2012。
另外,卡止突起1084、1088从显影套筒2012的内侧分别进入贯通孔2012c-卡合孔1208d、贯通孔2012c-卡合孔1208e,所以优选在显影套筒2012的内周侧不存在突起。
此外,在图9的(b)所示的例中,卡止突起1084、1088从卡合孔1208d、1208e的开口缘突出端部的倒角的量,但也可以以使卡止突起1084、1088的端面与卡合孔1208d、1208e的开口缘一致的方式设定卡止突起1084、1088的高度。
这样,卡止有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的显影套筒2012的端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单元200同样地被轴承202轴支承为自如旋转。
在卡止有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且被轴承202轴支承为自如旋转的显影套筒2012中,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的旋转动力经由卡止突起1084、1088传递至显影套筒2012。
在本变形例中,是在分别形成于带凸台的外齿轮和显影套筒的孔嵌入卡止突起来传递动力的结构,所以即使显影套筒的厚度很薄,与使用螺钉进行固定的情况比,也能够长时间维持旋转动力的传递并能够提高耐久性。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金属片(未图示)与显影套筒2012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并经由该金属片向显影套筒2012施加显影偏压,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利用与上述变形例(4)的卡止部件1072(图10)相同的部件,使金属部件与显影套筒2012的内周面抵接来施加显影偏压。
图11~图13是表示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显影辊的结构的图。
此外,在图11~图13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或实际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仅根据需要而提及。
图11的(a)是在显影套筒2012中安装有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的一侧的端部部分的纵剖视图。
此外,在上述变形例(4)中所示的图9的(b)中,利用包含卡止部件的卡止突起1084、1088的平面将该端部部分进行剖切,但在图11的(a)中,利用与上述平面正交的平面进行剖切。
另外,在图11的(a)中,省略磁辊2011以及轴2011a(图9的(b))的图示。
而且,图11的(b)是后述的端子部件1100的立体图。
另外,图12是在卡止部件1096安装有后述的电压施加部件109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卡止部件1096和电压施加部件109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3所示,电压施加部件1090是将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的线材(例如不锈钢等金属线)弯曲加工而成的,由压缩螺旋弹簧部1092(以下简称为“螺旋弹簧部1092”。)和从螺旋弹簧部1092使该线材延伸突出而形成的延伸突出部1094构成。
延伸突出部1094沿与压缩螺旋弹簧部1092的轴心平行的方向延伸突出,在其中途以朝与螺旋弹簧部1092的径向平行的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为山形。
在卡止部件1096的主体部1098的一端部形成有供螺旋弹簧部1092的一端部(延伸突出部1094延伸突出的一侧的端部)嵌入的细径部1098b。
另外,在主体部1098的外周面形成有在与轴心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槽部1098a。
如图12所示,将延伸突出部1094的一部分埋入槽部1098a并且将螺旋弹簧部1092的一端部嵌入细径部1098b,从而将电压施加部件1090组装于卡止部件1096。
如图11的(a)所示,将卡止部件1096和电压施加部件1090的组装体(图12)在外插有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的显影套筒2012中从卡止部件1096侧一直插入到使卡止突起1084、1088(图12)分别进入贯通孔2012c-卡合孔1208d、贯通孔2012c-卡合孔1208e(图11未图示)的位置。
在插入结束的状态下,弯曲成山形的延伸突出部1094被显影套筒2012的内周面按压而以其山形的展开角扩大的方式弹性变形,利用其恢复力使弯曲点部1094a与显影套筒2012的内周面抵接(压接)。由此,实现电压施加部件1090与显影套筒2012的电连接。
如图11的(a)所示,显影套筒2012的端部被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轴承202大致相同的结构即轴承6202轴支承为自如旋转。
更具体而言,轴承6202除了开设有后述的引出孔6202a以外,其它部分的结构与轴承202相同。
即,形成具有圆筒部6202b和圆筒部6202c双层圆筒状。
在外侧的圆筒部6202b与内侧的圆筒部6202c之间的底部6202d设置有由金属材料(例如磷青铜或不锈钢等)形成的端子部件1100。
如图11的(b)所示,端子部件1100由呈圆环状的板状部1100a和从板状部1100a的外周与板状部1100a的主面垂直地延伸突出的长方片部1100b构成。
端子部件1100的板状部1100a设置于底部6202d,长方片部1100b经由在底部6202d开设的引出孔6202a而被拉出,其一部分从轴承202向外部露出。
电压施加部件1090的螺旋弹簧部1092以压缩状态介插于卡止部件1096的主体部1098与端子部件1100的板状部1100a之间,由于螺旋弹簧部1092的复原力,螺旋弹簧部1092的板状部1100a侧端部与板状部1100a总是维持接触状态。
由此,实现螺旋弹簧部1092与板状部1100a(端子部件1100)的电连接。
在上述的结构中,若对端子部件1100的长方片部1100b的从轴承202露出的部分(露出部)施加电压,则经由板状部1100a、螺旋弹簧部1092、以及延伸突出部1094,向显影套筒2012施加显影偏压。
此外,由于延伸突出部1094的一部分被埋入卡止部件1096的槽部1098a,所以若显影套筒2012旋转,则电压施加部件1090与卡止部件1096成为一体而旋转。
在这种情况下,螺旋弹簧部1092的板状部1100a侧端部相对于静止的板状部1100a滑动。
因此,螺旋弹簧部1092与板状部1100a滑动接触的面进一步增大,所以优选螺旋弹簧部1092的该端部为封闭端并进行磨削加工(图示例没有磨削加工)。
另外,螺旋弹簧部1092的卷绕方向优选为以在上述旋转时从板状部1100a受到的滑动阻力使螺旋弹簧部1092缩径而进行作用的方向。
根据这样的结构,形成了使电压施加部件与显影套筒2012的内周面接触的结构,所以与接触于外周面的结构的情况比较,能够缩短显影套筒2012的全长,进而能够实现显影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即,在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使呈长方形的金属片与外周面接触而构成的情况下,需要在与显影套筒2012对置配置的感光鼓的较长方向外侧确保设置该金属片的空间。
另外,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显影套筒2012磨损或上述金属片磨损而发生磨损粉飞散等不良情况,但在设置于显影套筒2012的内周面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上述不良情况。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显影套筒2012的没有设置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的一侧的端部供给显影偏压的情况下,不需要具有使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卡止于卡止部件1102的功能,仅作为电压施加部件的保持部件发挥功能。
(6)另外,在上述变形例(4)中说明的卡止部件1072的又一变形例可以是以下的结构。
图14的(a)表示变形例的卡止部件1102的立体图。
卡止部件1102与卡止部件1072(图10)相同也是树脂制的,是将基本上呈筒状的部件(本例中是呈圆筒状的部件,以下称为“筒状部件”。)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的形态。
在卡止部件1072中,在筒状部件的较长方向(长度方向)形成有舌片部1082、1086,但在卡止部件1102中,如图14的(a)所示,使舌片部1104沿周向形成。
舌片部1104由在筒状部件上开设的“U”字形的狭缝1112形成。
在该舌片部1104的前端部设置有呈柱状(本例中为圆柱状)的卡止突起1106。
这里,在本变形例中也将除了舌片部以及卡止突起以外的部分称为主体部1114。
即,舌片部1104与主体部1114形成为一体,从主体部1114沿筒状部件的周向延伸突出,从延伸突出的基端部到前端部具有至少朝筒状部件的内侧弯曲的可挠性。
图14的(b)表示在图14的(a)中用平面Q剖切所得的横剖视图。
如图14的(b)所示,在与舌片部1104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与舌片部1104相同的舌片部1108,在其前端部设置有卡止突起110。
返回图14的(a),主体部1114具有圆筒面1114a,将圆筒面1114a的外径大小设定为,主体部1114能够顺畅地插入显影套筒2012(图9、图10)而不晃动。主体部1114作为随着舌片部1104、1108以及卡止突起1106、1110而插入显影套筒2012的插入体发挥功能,这一点与变形例(4)的情况相同。
显影套筒2012、带凸台的外齿轮1208(图10)、以及卡止部件104的组装顺序与在变形例(4)中说明的顺序相同,所以其说明省略。
(7)另外,在变形例(4)~(6)中,设置于带凸台的外齿轮的卡合孔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贯通孔,也可以是有底的孔。关键是在带凸台的外齿轮的轴孔的内周面与卡止突起卡合而形成即可。
(8)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4)~(6)中,与显影套筒卡止而传递动力的齿轮使用的是带凸台的外齿轮,但也可以使用不具有凸台的外齿轮,另外,该外齿轮使用的是斜齿轮,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平齿轮。
(9)在上述变形例(4)~(6)中,利用2个卡止突起将外齿轮卡止于显影套筒,但卡止突起的个数也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使用三个以上。在使用多个卡止突起的情况下,优选在外齿轮以及显影套筒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
(10)在上述变形例(4)~(6)中,作为将卡止突起向显影套筒的外侧施力的施力机构使用的是舌片部,但并不局限于此,施力机构也可以使用压缩螺旋弹簧。
例如,可以在呈圆筒状的插入体的外周设置沿径向凹陷的凹部并在该凹部埋设压缩螺旋弹簧,在该压缩螺旋弹簧的上端使呈圆柱状的卡止突起的一部分从上述周面露出而进行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代替压缩螺旋弹簧而使用海绵等弹性部件。
(1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单元200中,对使用滑动轴承作为显影套筒2012的两端缘部的轴承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最近制造出了尺寸精度高且较廉价的球轴承(滚珠轴承),可以根据情况利用该滚动轴承。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显影单元200朝感光体单元100施力由此确保显影间隙,但也可以是根据情况而对感光体单元100朝显影单元200施力的结构。只要是对显影单元200朝感光体单元100相对施力的结构即可。
(13)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单元200并不局限于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设备,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具有显影间隙并使用了单组分的磁性调色剂的显影方式的显影单元。
(1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串联式的彩色打印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单色打印机,并且还可以是复印机、具有传真之类的附加功能的复合机等。
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子进行了充分描述,但应注意,各种改变和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除非这种变化和修改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否则它们应该被认为包括在其中。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向形成于感光旋转体的周面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并进行显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
感光体单元,其具有所述感光旋转体和在该感光旋转体的两端将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架体;
显影单元,其具有显影套筒和一对轴承部件,其中,所述显影套筒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感光旋转体的管坯长,所述一对轴承部件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管坯的两端靠外侧的位置且在所述显影套筒的两端缘部将该显影套筒保持为能够旋转;以及
施力机构,其对所述显影单元向感光体单元相对地施力以使所述显影套筒接近所述感光旋转体,
通过所述施力机构的施力,使所述一对轴承部件分别与在所述感光体单元的所述支承架体设置的抵接部抵接,由此将所述显影套筒与所述感光旋转体之间的间隙维持为规定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轴承部件是通过与所述显影套筒的端缘部的外周面或内周面滑动接触来将该显影套筒保持为自如旋转的滑动轴承,
对所述显影套筒的与所述轴承部件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实施用于提高滑动性或者耐磨性的表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处理是镀敷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处理是抛光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影套筒的内部同轴地介插有磁辊,
在所述各轴承部件设有保持所述磁辊的端部的保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是设于轴承部件的贯通孔或凹部,所述磁辊的轴部件的端部嵌插于所述贯通孔或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是设于轴承部件的凸部,在所述磁辊的端面形成有供该凸部嵌入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单元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与所述轴承部件的与所述感光体单元的抵接部抵接的一侧在所述施力机构的施力方向的相反侧接触并支承该轴承部件,
该支承部设置于下述位置,即:使所述感光体单元的抵接部与所述轴承部件抵接的抵接范围、和所述支承部与所述轴承部件接触的接触范围在从所述施力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套筒被驱动而朝向与所述感光旋转体的旋转相反的方向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影套筒外插安装有外齿轮,经由该外齿轮将驱动源的驱动力向显影套筒传递。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电压施加部件,该电压施加部件内插于所述显影套筒且与该显影套筒的内周面接触而对其施加电压;以及保持体,该保持体在显影套筒内保持该电压施加部件,
所述电压施加部件具有:线圈部,该线圈部由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的线材形成且通过将该线材卷绕为螺旋状而形成;以及延伸突出部,该延伸突出部从该线圈部的终端部分继续沿所述线圈部的中心轴延伸突出,
所述保持体将所述电压施加部件保持为下述状态,即:朝向所述轴承部件的与显影套筒的端部开口面对的部分按压所述线圈部的与所述延伸突出部相反侧的端部,并且,所述延伸突出部与所述显影套筒的内周面弹性抵接,
在所述轴承部件的与所述线圈部的端部抵接的部分配置有导电部件,经由该导电部件和所述电压施加部件向所述显影套筒供给显影偏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突出部具有朝向所述显影套筒的径向外侧弯曲为山形的弯曲部,该弯曲为山形的弯曲部的顶部与所述显影套筒的内周面抵接。
13.一种成像单元,其向形成于感光旋转体的周面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来进行显影,所述成像单元的特征在于,
具备:
感光体单元,其具有所述感光旋转体和在该感光旋转体的两端将其支承为自如旋转的支承架体;
显影单元,其具有显影套筒和一对轴承部件,其中,所述显影套筒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感光旋转体的管坯长,所述一对轴承部件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管坯的两端靠外侧的位置,且在所述显影套筒的两端缘部将该显影套筒保持为自如旋转;以及
施力机构,其对所述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体单元相对地施力以使所述显影套筒接近所述感光旋转体,
通过所述施力机构的施力,使所述一对轴承部件分别与在所述感光体单元的所述支承架体设置的抵接部抵接,由此将所述显影套筒与所述感光旋转体之间的间隙维持为规定的距离。
14.一种显影单元,其具有显影套筒,通过被向感光体单元相对地施力,从而所述显影套筒与感光旋转体之间的间隙被维持为规定值,所述显影单元的特征在于,
具备一对轴承部件,所述一对轴承部件在所述显影套筒的两端缘部将该显影套筒保持为能够旋转,
所述显影套筒在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感光旋转体的管坯长,所述一对轴承部件配置为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管坯的两端靠外侧的位置,通过所述相对的施力,使所述一对轴承部件分别与在所述感光体单元的支承架体设置的抵接部抵接,从而将所述间隙维持为规定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00621 | 2013-01-07 | ||
JP2013000621A JP5794238B2 (ja) | 2013-01-07 | 2013-01-07 | 画像形成装置、作像ユニットおよび現像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13975A true CN103913975A (zh) | 2014-07-09 |
CN103913975B CN103913975B (zh) | 2017-06-27 |
Family
ID=51039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50568.0A Active CN103913975B (zh) | 2013-01-07 | 2013-12-31 | 图像形成装置、成像单元以及显影单元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58236B2 (zh) |
JP (1) | JP5794238B2 (zh) |
CN (1) | CN10391397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62019A (zh) * | 2016-11-09 | 2018-05-22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以及电子成像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67019B2 (en) * | 2014-06-30 | 2016-06-14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Electric wire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TWI820495B (zh) | 2015-02-27 | 2023-11-01 |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 滾筒單元、卡匣 |
JP2018136448A (ja) * | 2017-02-22 | 2018-08-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238563B2 (ja) * | 2019-04-11 | 2023-03-1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ホルダ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39119A (en) * | 1981-05-12 | 1987-01-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kit and a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process kit |
CN1356598A (zh) * | 2000-11-28 | 2002-07-03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静电复制图像形成装置及其电接触元件 |
JP2005004057A (ja) * | 2003-06-13 | 2005-01-06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 |
JP2006030505A (ja) * | 2004-07-15 | 2006-02-0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116657A (ja) * | 2006-11-02 | 2008-05-22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607B2 (ja) * | 1984-07-30 | 1995-01-18 |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におけるカラー現像法 |
JPH087501B2 (ja) | 1988-08-09 | 1996-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ローラ |
JPH0398067A (ja) * | 1989-09-11 | 1991-04-23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 |
JPH04369665A (ja) * | 1991-06-19 | 1992-12-2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553437A (ja) * | 1991-08-26 | 1993-03-0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ツジ |
JPH05100510A (ja) * | 1991-10-04 | 1993-04-23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ツジ |
US5283619A (en) * | 1991-12-20 | 1994-02-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same |
JPH06186798A (ja) * | 1992-12-17 | 1994-07-08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06332317A (ja) * | 1993-05-26 | 1994-12-02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 |
JPH06332307A (ja) * | 1993-05-26 | 1994-12-02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H0728333A (ja) * | 1993-07-08 | 1995-01-31 | Hitachi Metals Ltd | 磁性粉体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5659861A (en) * | 1995-03-30 | 1997-08-19 | Hitachi Metals, Ltd. | Method of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
US5768658A (en) * | 1995-07-21 | 1998-06-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de member,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H11161015A (ja) | 1997-11-28 | 1999-06-18 | Mita Ind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3667091B2 (ja) * | 1998-05-22 | 2005-07-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気接点部品 |
US6269235B1 (en) * | 1998-12-02 | 2001-07-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apparatus featuring first and second developer bearing members each including a non-negative member and a coating member covering the non-negative member |
US6249659B1 (en) * | 2000-02-17 | 2001-06-19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Toner cartridge with conductive drive hub |
JP3446744B2 (ja) * | 2001-03-26 | 2003-09-16 | 鐘淵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ャフトレスマグネットロール及び現像装置 |
JP2003186286A (ja) * | 2001-12-20 | 2003-07-03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 |
JP2003215900A (ja) * | 2002-01-28 | 2003-07-30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221147A (ja) * | 2005-01-14 | 2006-08-24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343122B2 (en) | 2005-01-14 | 2008-03-11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worm-shaped image irregularities |
JP2007127973A (ja) * | 2005-11-07 | 2007-05-24 | Tdk Corp | マグネットロール用スリー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これを用いたマグネットロール |
JP5171180B2 (ja) * | 2007-09-19 | 2013-03-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888528B2 (ja) * | 2009-06-30 | 2012-02-29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12638B2 (ja) * | 2011-06-17 | 2013-10-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
-
2013
- 2013-01-07 JP JP2013000621A patent/JP5794238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2-17 US US14/109,488 patent/US915823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2-31 CN CN201310750568.0A patent/CN1039139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39119A (en) * | 1981-05-12 | 1987-01-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kit and a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process kit |
CN1356598A (zh) * | 2000-11-28 | 2002-07-03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静电复制图像形成装置及其电接触元件 |
JP2005004057A (ja) * | 2003-06-13 | 2005-01-06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 |
JP2006030505A (ja) * | 2004-07-15 | 2006-02-0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116657A (ja) * | 2006-11-02 | 2008-05-22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62019A (zh) * | 2016-11-09 | 2018-05-22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以及电子成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132316A (ja) | 2014-07-17 |
US9158236B2 (en) | 2015-10-13 |
CN103913975B (zh) | 2017-06-27 |
US20140193179A1 (en) | 2014-07-10 |
JP5794238B2 (ja) | 2015-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102131B1 (en) | Space securing member, developing device, charg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 |
US7248810B2 (en) |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1126332B1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1016943A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929773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 |
CN10391397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成像单元以及显影单元 | |
CN103135406B (zh) |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
US8019259B2 (en) | Development devic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2162827A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気接点部材 | |
CN103967954A (zh) | 旋转动力传递机构、感光鼓装置、显影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5212693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感光体支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US8422913B2 (en) | End cover part,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image carrier, image forming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503897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image transfer | |
JP3406306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US8311450B2 (en) | End cover part,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image carrier, image forming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403734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developer supplying roller | |
CN113960901B (zh) | 像载体单元和具备该像载体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7194663A (ja) | 像担持体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053551B (zh) | 显影盒 | |
JP6365789B2 (ja) | 像担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467529B2 (en) | Cleaning device including cleaning blade pressed by a plurality of springs | |
US1145490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bearing members for transfer roller | |
JP5401342B2 (ja) | 帯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6876229B2 (ja) | 現像剤保持体、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2166377A (ja) |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