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1591A -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1591A
CN103901591A CN201310726394.4A CN201310726394A CN103901591A CN 103901591 A CN103901591 A CN 103901591A CN 201310726394 A CN201310726394 A CN 201310726394A CN 103901591 A CN103901591 A CN 1039015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efractive power
dolly
zoom
lens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63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1591B (zh
Inventor
岩泽嘉人
高桥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m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m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m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mr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01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1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1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1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more than five groups
    • G02B15/146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more than fiv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生成高性能成像从而能够实施适用于使用摄像元件的图像元件比胶片更微小的交换镜头、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小型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从物侧开始依次至少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通过使第三透镜组以后的负透镜组或者该负透镜组的一部分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像移动,满足有关变焦时第一透镜组从广角位置到远摄位置的移动量,在广角位置的焦距,在远摄位置的焦距,第一透镜组的焦距的条件式。

Description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焦镜头,具有该变焦镜头的交换镜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于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数字输入输出设备的摄影光学系统,高变焦倍率且小型的变焦镜头,具有该变焦镜头的交换镜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数字照相机等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变得普及。与此相伴地,推进了光学系统的高性能化、小型化,小型的摄像装置系统迅速普及。就这些摄像装置系统的光学系统而言,对于高性能化且小型化(即,变焦镜头光学系统的全长短、镜筒直径小)的变焦镜头的需求强劲。特别地,在如远摄系统变焦镜头这样的在远摄位置的焦距长的光学系统,高性能化以及小型化的需求强劲。
以往,作为实现高性能化且小型化的变焦镜头,提出了以下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高变焦比小型变焦镜头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由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构成,且满足条件式(1):
12<Lt/(Ft/Fw)<15   (1)
其中
Lt:在远摄位置的光学全长(从最靠近物侧的透镜面到像面为止的长度),
Ft:在远摄位置的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Fw:在广角位置的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8220号公报
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高变焦比小型变焦镜头通过使负透镜组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偏移从而实现防震镜头的镜筒径向的小型化。但是,造成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大,镜筒的凸轮结构成为多段等的复杂化。因此,不能充分实现镜筒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以往的高变焦比小型变焦镜头的问题,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形成高性能成像从而能够实施适用于使用了摄像元件的图像元件比胶片更微小的交换镜头、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通过使在变焦时透镜组的移动量减少从而同时解决镜筒的径向小型化,镜筒结构的简单化,以及通过采用负组防震而实现的镜筒的径向小型化的变焦镜头和摄像装置。
第1发明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至少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通过使第三透镜组以后的负透镜组或者该负透镜组的一部分即防震透镜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像移动,且该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1≦X1/fT≦0.28   (1)
0.5 ≤ f 1 / ( fw × fT ) ≤ 1.3 - - - ( 2 )
0.20 ≤ f 3 / ( fw × fT ) ≤ 0.45 - - - ( 3 )
其中,
X1:变焦时第一透镜组从广角位置到远摄位置的移动量
fw:在广角位置的焦距,
fT:在远摄位置的焦距,
f1: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第2发明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至少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通过使第三透镜组以后的负透镜组或者该负透镜组的一部分即防震透镜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像移动,且该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1≦X1/fT≦0.28   (1)
0.5 ≤ f 1 / ( fw × fT ) ≤ 1.3 - - - ( 2 )
其中,
X1:变焦时第一透镜组从广角位置到远摄位置的移动量,
fw:在广角位置的焦距,
fT:在远摄位置的焦距,
f1: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第3发明的摄像装置,其在上述第1发明或者第2发明的变焦镜头的像侧具备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将由上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像变换为电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通过生成高性能成像从而能够构成实施适用于使用摄像元件的图像元件比胶片更微小的交换镜头、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还能够通过使在变焦时透镜组的移动量减少从而构成同时解决镜筒的径向小型化,镜筒结构的简单化,以及通过采用负组防震而实现的镜筒的径向小型化的变焦镜头和摄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还可通过从物侧开始依次至少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在变焦过程中使三组以上的透镜组间隔变化,从而提高像差校正的自由度。
(发明的实施形态1)
在第1发明的变焦镜头中,上述第三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0.20 ≤ f 3 / ( fw × fT ) ≤ 0.45 - - - ( 3 )
(发明的实施形态2)
在上述第1发明或者第2发明的变焦镜头中,在用于使上述像移动的负透镜组或者该负透镜组的一部分的物侧,具备:正屈光力的透镜组或者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的一部分。
(发明的实施形态3)
在上述第1发明或者第2发明的变焦镜头中,用于使上述像移动的负透镜组或者该负透镜组的一部分至少具备正透镜和负透镜其中一枚。
(发明的实施形态4)
在上述第1发明或者第2发明的变焦镜头中,用于使上述像移动的负透镜组或者该负透镜组的一部分满足以下条件式:
-2.8≦(1-βa)×βb≦-1.0   (4)
其中,
βa:在垂直方向能够移动的透镜组在远摄位置的倍率,
βb:位于比在垂直方向能够移动的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位置的透镜组在远摄位置的合成倍率。
(发明的实施形态5)
在上述第1发明或者第2发明的变焦镜头中,还满足条件式(5)
0.60≦Lt/fT≦0.75   (5)
其中,
Lt:在远摄位置的镜头系统全长,
fT:在远摄位置的焦距。
(发明的实施形态6)
在上述第1发明或者第2发明的变焦镜头中,在上述第三透镜组以后至少包括两个变焦时移动的移动透镜组。
条件式(1)
条件式(1)是用于规定上述变焦镜头中的第一透镜组从广角位置到远摄位置的移动量的条件式。
若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增加,镜筒结构成为多段等的复杂的构造,镜筒不能被小型化。
若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远摄位置和广角位置的镜头系统全长的差变小,而该情况下在广角位置的镜头系统全长过大,导致物侧的第一透镜组的直径大型化、镜筒全长大型化。
通过满足条件式(1),从而能够充分兼顾镜筒结构的简单化以及镜筒整体的小型化。
为了获得更显著的效果,条件式(1)优选为:
0.11≦X1/fT≦0.22   (1′)
为了获得更显著的效果,条件式(1)进一步优选为:
0.11≦X1/fT≦0.18   (1″)
条件式(2)是用于规定第一透镜组的焦距的条件式。
若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则第一透镜组的正屈光力变强,在远摄位置的色差变大,难以校正。另外,若超过上限,第一透镜组的正屈光力变弱,则入射到第二透镜组的光束不会变小,因此导致第二透镜组的大型化,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增大,从而导致镜筒整体大型化。
为了获得更显著的效果,条件式(2)优选为:
0.6 ≤ f 1 / ( fw × fT ) ≤ 1.2 - - - ( 2 ′ )
为了获得更显著的效果,条件式(2)进一步优选为:
0.7 ≤ f 1 / ( fw × fT ) ≤ 1.1 - - - ( 2 ′ ′ )
条件式(3)是用于规定第三透镜组的焦距的条件式。
若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第三透镜组的正屈光力变强,则在远摄位置的球面像差变大,难以校正。另外,若超过上限,第三透镜组的正屈光力变弱,则入射到存在于第三透镜组以后的防震透镜组的光束不能变小,因此导致防震透镜组的大型化,防震透镜单元的大型化,从而导致镜筒整体的大型化。
为了获得更显著的效果,条件式(3)优选为:
0.20 ≤ f 3 / ( fw × fT ) ≤ 0.40 - - - ( 3 ′ )
为了获得更显著的效果,条件式(3)进一步优选为:
0.20 ≤ f 3 / ( fw × fT ) ≤ 0.35 - - - ( 3 ′ ′ )
条件式(4)是规定针对能够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的透镜组的移动量的像移动的比率的条件式。
若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则即使在与光轴垂直方向能够移动的透镜组即防震透镜组微小地移动,像也会大幅移动,需要高精度地控制防震透镜组。另外,若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则为了使像仅以预定量移动,在垂直方向能够移动的透镜组即防震透镜的所必须的移动量变大,因此必须增大使防震透镜组移动的驱动系统,从而妨碍了镜筒的小型化。
条件式(5)是规定在远摄位置的镜头系统的大小的条件式。
通过满足条件式(5),能够实现特别是在远摄位置的透镜系统全长非常短的远摄变焦镜头,且能够获得光学系统的高成像性能。
若超过条件式(5)的下限,则在远摄位置的镜头系统全长过短,不能够确保特别是在广角位置所期望的光学性能。相反地,若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则成为在远摄位置的全长长的远摄变焦镜头,妨碍镜筒整体向小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构成在广角位置的镜头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图。另外,在球面像差图中,设纵轴为与开放Fno(最大光圈值)的比率,横轴为失焦,实线为d线(波长587.6nm),虚线为C线(波长656.3nm),单点划线为g线(波长435.8nm)的球面像差。在像散图中,设纵轴为像高,横轴为失焦,实线表示矢状的各像面,虚线表示子午线的各像面。在畸变图中,设纵轴为像高,横轴为%,表示畸变。
图3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在中间焦距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在远摄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镜头的构成在广角位置的镜头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镜头在中间焦距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镜头在远摄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3实施方式的镜头的构成在广角位置的镜头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3实施方式的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3实施方式的镜头在中间焦距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3实施方式的镜头在远摄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4实施方式的镜头的构成在广角位置的镜头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4实施方式的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4实施方式的镜头在中间焦距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4实施方式的镜头在远摄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5实施方式的镜头的构成在广角位置的镜头截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5实施方式的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5实施方式的镜头在中间焦距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5实施方式的镜头在远摄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符号说明
STOP光阑
G1~G6  第一透镜组~第六透镜组
L1~L20  第1透镜~第20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构成的镜头截面图。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四透镜组G4,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六透镜组G6构成。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3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4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5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侧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6构成。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7,双凸透镜L8,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9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0接合的接合透镜,双凹透镜L11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2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3,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4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5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6与双凹透镜L17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六透镜组G6由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8构成。
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中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变焦时,第一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组固定,第三透镜组针对第二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针对第三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六透镜组与第四透镜组成为一体,与第四透镜组以同样的方式移动。
通过使第五透镜组向像侧移动来进行向近前物体的聚焦。通过使L11与L12的接合透镜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来进行对摄影时的图像抖动的校正。
表1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面标号NS表示从物侧开始计算透镜面的顺序,R表示透镜面的曲率半径,D表示透镜面在光轴上的间隔,Nd表示对于d线(波长λ=587.6nm)的折射率,νd表示对于d线(波长λ=587.6nm)的阿贝数。
在面标号标注STOP来表示光阑,即孔径光阑。
[表1]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081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091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101
表2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68.7634),中间焦距状态(f=149.5669)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291.2580)的面间隔以及焦距f,F数Fno,视场角ω。
[表2]
表3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68.7634),中间焦距状态(f=149.5669)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291.2580)的近前物体聚焦时的面间隔,以及无限远物体聚焦时的焦距f,从第1透镜面到物体的距离D(0)。
[表3]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103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构成的镜头截面图。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构成。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3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4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5接合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6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7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8构成。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9,双凸透镜L10,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1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双凹透镜L13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4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5,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6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7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8,和双凹透镜L19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0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在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中,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变焦时,第一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组固定,第三透镜组针对第二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针对第三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通过使第四透镜组向像侧移动来进行向近前物体的聚焦。通过使L13与L14的接合透镜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来进行对摄影时的图像抖动的校正。
表4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
[表4]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111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131
表5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1.9125),中间焦距状态(f=300.56)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2009)的面间隔以及焦距f,F数Fno,视场角ω。
[表5]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132
表6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1.9125),中间焦距状态(f=300.56)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2009)的近前物体聚焦时的面间隔,以及无限远物体聚焦时的焦距f,从第1透镜面到物体的距离D(0)。
[表6]
第3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构成的镜头截面图。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构成。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3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4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5接合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6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7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8构成。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9,双凸透镜L10,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1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双凹透镜L13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4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5,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6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7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8,和双凹透镜L19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20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在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中,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变焦时,第一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组固定,第三透镜组针对第二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针对第三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通过使第四透镜组向物侧移动来进行向近前物体的聚焦。通过使L13与L14的接合透镜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来进行对摄影时的图像抖动的校正。
表7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
[表7]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141
表8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3.8209),中间焦距状态(f=286.8109)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485.2042)的面间隔,以及焦距f,F数Fno,视场角ω。
[表8]
表9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3.8209),中间焦距状态(f=286.8109)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485.2042)的近前物体聚焦时的面间隔,以及无限远物体聚焦时的焦距f,从第一透镜面到物体的距离D(0)。
[表9]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163
第4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构成的镜头截面图。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构成。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3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4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5接合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6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7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8构成。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9,双凸透镜L10,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1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双凹透镜L13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4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5,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6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7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8,和双凹透镜L19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20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在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中,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变焦时,第一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组固定,第三透镜组针对第二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针对第三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通过使第四透镜组向物侧移动来进行向近前物体的聚焦。通过使L13与L14的接合透镜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来进行对摄影时的图像抖动的校正。
表10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
[表10]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171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181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191
表11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2.1633),中间焦距状态(f=297.4851)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52)的面间隔,以及焦距f,F数Fno,视场角ω。
[表11]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192
表12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2.1633),中间焦距状态(f=297.4851)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52)的近前物体聚焦时的面间隔,以及无限远物体聚焦时的焦距f,从第1透镜面到物体的距离D(0)。
[表12]
第5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构成的镜头截面图。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构成。
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3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4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5接合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6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7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8构成。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9,双凸透镜L10,双凸透镜透镜L11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双凹透镜L13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4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5,和双凸透镜L16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7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8,和双凹透镜L19与双凸透镜L20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变焦时,第一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组固定,第三透镜组针对第二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针对第三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通过使第四透镜组向物侧移动来进行向近前物体的聚焦。通过使L13与L14的接合透镜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来进行对摄影时的图像抖动的校正。
表13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
[表13]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201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211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221
表14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22.40),中间焦距状态(f=304.04)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00)的面间隔,以及焦距f,F数Fno,视场角ω。
[表14]
表15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22.40),中间焦距状态(f=304.04)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00)的近前物体聚焦时的面间隔,以及无限远物体聚焦时的焦距f,从第1透镜面到物体的距离D(0)。
[表15]
表16表示从第1实施方式到第5实施方式的条件式(1)至条件式(5)的值。
[表16]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224
Figure BDA0000446450160000231

Claims (9)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从物侧开始依次至少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通过使第三透镜组以后的负透镜组或者该负透镜组的一部分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像移动,且该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1≦X1/fT≦0.28   (1)
0.5 ≤ f 1 / ( fw × fT ) ≤ 1.3 - - - ( 2 )
0.20 ≤ f 3 / ( fw × fT ) ≤ 0.45 - - - ( 3 )
其中,
X1:变焦时第一透镜组从广角位置到远摄位置的移动量,
fw:在广角位置的焦距,
fT:在远摄位置的焦距,
f1: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2.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从物侧开始依次至少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通过使第三透镜组以后的负透镜组或者该负透镜组的一部分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像移动,且该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1≦X1/fT≦0.28   (1)
0.5 ≤ f 1 / ( fw × fT ) ≤ 1.3 - - - ( 2 )
其中,
X1:变焦时第一透镜组从广角位置到远摄位置的移动量,
fw:在广角位置的焦距,
fT:在远摄位置的焦距,
f1: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0.20 ≤ f 3 / ( fw × fT ) ≤ 0.45 - - - ( 3 )
其中,
f3: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使上述像移动的负透镜组或者该负透镜组的一部分的物侧,具备:正屈光力的透镜组或者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用于使上述像移动的负透镜组或者该负透镜组的一部分至少具备正透镜和负透镜其中一枚。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用于使上述像移动的负透镜组或者该负透镜组的一部分满足以下条件式:
-2.8≦(1-βa)×βb≦-1.0   (4)
其中,
βa:在垂直方向能够移动的透镜组在远摄位置的倍率,
βb:位于比在垂直方向能够移动的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位置的透镜组在远摄位置的合成倍率。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还满足条件式(5)
0.60≦Lt/fT≦0.75   (5)
其中,
Lt:在远摄位置的镜头系统全长,
fT:在远摄位置的焦距。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三透镜组以后至少包括两个变焦时移动的移动透镜组。
9.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述变焦镜头的像侧具备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将由上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像变换为电信号。
CN201310726394.4A 2012-12-27 2013-12-25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1039015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6012 2012-12-27
JP2012286012A JP2014126851A (ja) 2012-12-27 2012-12-27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1591A true CN103901591A (zh) 2014-07-02
CN103901591B CN103901591B (zh) 2018-08-03

Family

ID=50993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6394.4A Active CN103901591B (zh) 2012-12-27 2013-12-25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20140184884A1 (zh)
JP (1) JP2014126851A (zh)
CN (1) CN10390159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3277A (zh) * 2018-08-17 2018-11-23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广角大变倍比高清变焦镜头
CN109387929A (zh) * 2017-08-08 2019-02-26 株式会社腾龙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10161656A (zh) * 2019-05-31 2019-08-23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高清广角成像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8426B2 (ja) * 2013-09-25 2016-06-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変倍光学系,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JP6519229B2 (ja) * 2015-02-27 2019-05-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レンズ、撮影レンズを備えた光学機器、撮影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KR101813334B1 (ko) * 2015-11-24 2017-12-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JP6702336B2 (ja) * 2015-11-30 2020-06-03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および光学機器
JP6635540B2 (ja) * 2017-05-26 2020-01-29 株式会社nittoh 撮像用の光学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779936B2 (ja) * 2018-04-02 202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15407491A (zh) * 2022-09-30 2022-11-29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近物距的光学成像镜头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6837A (ja) * 2006-06-22 2008-02-07 Ricoh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EP1975668A2 (en) * 2007-03-28 2008-10-01 Fujin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US7630141B2 (en) * 2007-11-05 2009-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zoom lens
JP2010175899A (ja) * 2009-01-30 2010-08-12 Nikon Corp 変倍光学系、この変倍光学系を有する光学機器、及び、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2011099925A (ja) * 2009-11-04 2011-05-19 Nikon Corp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CN102103253A (zh) * 2009-12-18 2011-06-22 索尼公司 变焦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
US20110188117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Akio Arakawa Anti-vibration zoom lens optics
KR20120070491A (ko) * 2010-12-21 2012-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진 줌렌즈 및 그를 구비한 촬상장치
CN102798965A (zh) * 2011-05-25 2012-11-28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2310A (en) * 1981-04-17 1982-10-23 Canon Inc Zoom lens
US6025962A (en) * 1996-09-12 2000-02-15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with an anti-vibration function
JP3869895B2 (ja) * 1996-12-27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防振機能を有した光学系
US7158315B2 (en) 2004-03-30 2007-01-02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JP4586961B2 (ja) * 2004-03-30 2010-11-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ズームレンズ
JP2006350050A (ja) * 2005-06-17 2006-12-28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変倍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4301226B2 (ja) * 2005-09-15 2009-07-22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変倍光学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US7450314B2 (en) * 2006-04-04 2008-11-11 Olympus Imaging Corp.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643228B2 (en) 2006-12-04 2010-0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ystem and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optical system
JP5040430B2 (ja) * 2007-05-14 2012-10-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変倍光学系、撮像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JP5201460B2 (ja) * 2008-07-09 2013-06-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こ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及び変倍方法
CN102089699B (zh) 2008-07-09 2014-02-05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镜头、具有其的光学设备、和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2112905B (zh) * 2008-07-28 2013-10-16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镜头、具有其的光学设备、和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US7889440B2 (en) 2009-01-30 2011-02-15 N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optical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zoom lens
EP2244117B1 (en) * 2009-04-24 2017-05-31 Ricoh Company, Ltd. Zoom lens unit
US8339713B2 (en) 2009-11-04 2012-12-25 Nikon Corporation Zoom optical system,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oom optical system
JP2011248220A (ja) 2010-05-28 2011-12-08 Tamron Co Ltd 高変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5816848B2 (ja) 2010-08-02 2015-1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9140905B2 (en) 2010-12-21 2015-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ibration proof zoom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650037B2 (ja) * 2011-03-30 2015-01-07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望遠ズームレンズ
JP5177250B2 (ja) 2011-04-12 2013-04-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8526116B2 (en) * 2011-05-19 2013-09-03 Olympus Imaging Corp. Zoom lens with bent optical path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6837A (ja) * 2006-06-22 2008-02-07 Ricoh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EP1975668A2 (en) * 2007-03-28 2008-10-01 Fujin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US7630141B2 (en) * 2007-11-05 2009-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zoom lens
JP2010175899A (ja) * 2009-01-30 2010-08-12 Nikon Corp 変倍光学系、この変倍光学系を有する光学機器、及び、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JP2011099925A (ja) * 2009-11-04 2011-05-19 Nikon Corp 変倍光学系、光学装置、変倍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CN102103253A (zh) * 2009-12-18 2011-06-22 索尼公司 变焦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
US20110188117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Akio Arakawa Anti-vibration zoom lens optics
KR20120070491A (ko) * 2010-12-21 2012-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진 줌렌즈 및 그를 구비한 촬상장치
CN102798965A (zh) * 2011-05-25 2012-11-28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7929A (zh) * 2017-08-08 2019-02-26 株式会社腾龙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9387929B (zh) * 2017-08-08 2022-01-11 株式会社腾龙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8873277A (zh) * 2018-08-17 2018-11-23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广角大变倍比高清变焦镜头
CN110161656A (zh) * 2019-05-31 2019-08-23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高清广角成像系统
CN110161656B (zh) * 2019-05-31 2024-01-16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高清广角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26851A (ja) 2014-07-07
US10545321B2 (en) 2020-01-28
US10359611B2 (en) 2019-07-23
US20140184884A1 (en) 2014-07-03
US20170082840A1 (en) 2017-03-23
CN103901591B (zh) 2018-08-03
US20170082841A1 (en)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1588B (zh)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3901591A (zh)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3576302B (zh) 变焦透镜和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4181678B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04583835B (zh) 变焦镜头以及具备这种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4755987B (zh) 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CN104583834B (zh) 变焦镜头以及具备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JP6814931B2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ズームレンズ系を有する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ズームレンズ系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4995543B (zh) 变焦镜头系统、可交换镜头装置以及相机系统
CN103852875B (zh) 变焦镜头和包括该变焦镜头的电子设备
JP2006301543A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668544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および情報装置
CN103376537A (zh) 变焦透镜及使用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JP591951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JP2017120382A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カメラ
CN103969813A (zh) 变焦透镜
CN102346294A (zh) 变焦镜头系统、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系统的方法
JP2016045491A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08369327A (zh)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04076495A (zh) 变焦透镜以及包含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3454758B (zh) 变焦透镜以及装备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2236157A (zh) 变焦透镜、光学设备及变焦透镜的制造方法
JP7352772B2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2768399B (zh) 光学系统、成像设备和用于通过光学系统形成图像的方法
CN110596873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