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1588B -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1588B
CN103901588B CN201310726088.0A CN201310726088A CN103901588B CN 103901588 B CN103901588 B CN 103901588B CN 201310726088 A CN201310726088 A CN 201310726088A CN 103901588 B CN103901588 B CN 1039015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refractive power
dolly
z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60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1588A (zh
Inventor
岩泽嘉人
高桥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m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m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m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mr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01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1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1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1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 G02B15/145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511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more than five groups
    • G02B15/146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more than fiv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6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6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n additional fixed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 G02B15/17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n additional fixed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arranged +-+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生成高性能成像从而能够实施适用于使用摄像元件的图像元件比胶片更微小的交换镜头、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至少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满足有关第五透镜组和比第五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透镜组在远摄位置的合成倍率的条件式。

Description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焦镜头,具有该变焦镜头的交换镜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于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数字输入输出设备的摄影光学系统,高变焦倍率且小型的变焦镜头,具有该变焦镜头的交换镜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数字照相机等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变得普及。与此相伴地,推进了光学系统的高性能化、小型化,小型的摄像装置系统迅速普及。就这些摄像装置系统的光学系统而言,对于高性能化且小型化(即变焦镜头光学系统的全长短、直径小)的变焦镜头的需求强劲。特别地,在如远摄系统变焦镜头这样的在远摄位置的焦距长的光学系统,高性能化以及小型化的需求强劲。
作为实现高性能化且小型化,实施方式中最大焦距为490mm,此时的光学系统的全长为318.283mm的现有的远摄系统变焦镜头,提出了如下的远摄变焦镜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远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L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L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L3;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L4;由光阑构成的第五透镜组L5;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六透镜组L6,通过使第一透镜组L1、第四透镜组L4、第五组、第六透镜组L6向物侧移动来进行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的变焦,通过使第三透镜组L3移动来进行伴随着变焦的像面移动的校正,其中
第一透镜组L1最靠近像面的透镜为凸透镜,
设第一透镜组L1的焦距为f1,设总系统的远摄位置的焦距为ft时
0.45≦f1/ft≦0.58 (1)
设第二透镜组L2的焦距为f2时
0.25≦|f2|≦0.35 (2)
设第三透镜组L3的焦距为f3时
0.30≦f3/ft≦0.35 (3)
设第六透镜组L6的焦距为f6时
0.12≦|f6|/ft≦0.18 (4)
设第一透镜组L1的由变焦造成的移动量为m1,第六透镜组L6的由变焦造成的移动量为m6时
1.2≦m1/m6≦2.0 (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4768号公报
上述的现有技术的远摄变焦镜头具有以下问题:最终透镜组的远摄位置的倍率仍旧很小,在远摄位置的镜头全长仍旧很长,而且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大。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生成高性能成像从而能够实施适用于使用了摄像元件的图像元件比胶片更微小的交换镜头、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通过使在最终透镜组的远摄位置的倍率,即最终透镜组的入射角度(弧度)和出射角度(弧度)的比变大,从而抑制在远摄位置的光学系统全长,使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减少的变焦镜头和摄像装置。
第1发明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至少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3.1≦βbt≦4.0 (1)
βbt表示第五透镜组和比第五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透镜组在远摄位置的合成倍率。
第2发明的摄像装置在变焦镜头的像侧具备将由上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像变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上述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至少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并满足以下条件式,
3.1≦βbt≦4.0 (1)
βbt表示第五透镜组和比第五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透镜组在远摄位置的合成倍率。
在本发明中,从物侧开始依次至少具有: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通过使五组以上的透镜组的间隔在变焦过程中变化,从而能够提高像差校正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通过生成高性能成像从而能够构成实施适用于使用摄像元件的图像元件比胶片更微小的交换镜头、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还能够构成通过使在最终透镜组的远摄位置的倍率,即最终透镜组的入射角度(弧度)和出射角度(弧度)的比变大,从而抑制在远摄位置的光学系统全长,使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减少的变焦镜头和摄像装置。
(发明的实施形态1)
在上述第1发明的变焦镜头中,满足以下条件式:
fw:在广角位置的焦距,
fT:在远摄位置的焦距,
f1: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发明的实施形态1更优选为
发明的实施形态1进一步更优选为
(发明的实施形态2)
在上述第1发明的变焦镜头中,在上述第五透镜组以后至少包括1个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
(发明的实施形态3)
在上述第1发明的变焦镜头中,上述第二透镜组在从广角位置状态向远摄位置变焦时被固定。
(发明的实施形态4)
在上述第1发明的变焦镜头中,设构成上述第一透镜组的透镜组内的g线和F线的反常色散为ΔPgF时,至少具备一枚满足以下条件的透镜:
0.018≦ΔPgF (3)
ΔPgF:将通过C7以及F2的部分色散比和阿贝数(νd)的坐标的直线作为基准线时,部分色散比从基准线偏移的偏差。
(发明的实施形态5)
在上述第1发明的变焦镜头中,还满足条件式(4):
0.60≦Lt/fT≦0.75 (4)
Lt:在远摄位置的镜头系统全长,
fT:在远摄位置的焦距。
(发明的实施形态6)
在上述第1发明的变焦镜头中,在上述第五透镜组以后至少包括一个变焦时移动的透镜组。
(发明的实施形态7)
在上述第1发明的变焦镜头中,在比上述第二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位置具有光阑,通过使比上述光阑更靠近像侧的透镜组或者该透镜组的一部分在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从无限远向近前物体的聚焦。
(发明的实施形态8)
在上述第1发明的变焦镜头中,位于上述第五透镜组和比上述第五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位置的透镜组中的至少一组,在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的变焦过程中向物侧移动。
通过使位于第五透镜组和比第五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位置的透镜组中的至少一组在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的变焦过程中向物侧移动,从而能够使第五透镜组和比第五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组的合成倍率变大。
条件式(1)
若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则由最终组造成的放大效果减少,在远摄位置的镜头全长变长。与此相伴地,第一透镜组变焦时的移动量增加,用于使第一组移动的凸轮结构变得复杂,妨碍镜筒整体向小型化发展。
若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则由最终组造成的扩大效果过大,难以利用少量透镜枚数进行像差校正。
通过满足条件式(1),从而能够抑制在远摄位置的镜头系统全长,使第一透镜组的变焦时的移动量减少,而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像差校正。因此,通过满足条件式(1),能够同时实现镜筒整体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
条件式(2)
若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第一透镜组的正屈光力变强,则在远摄位置的色差变大,难以校正,因此非优选。另外,若超过上限,第一透镜组的正屈光力变弱,则入射到第二透镜组的光束不会变小,第二透镜组大型化。另外,导致第一组的移动量增大,导致镜筒整体大型化,因此非优选。
条件式(3)
通过满足规定构成第一透镜组的透镜的反常色散的条件式(3)能够良好地校正在远摄位置的轴向色差。
条件式(4)
通过满足有关在远摄位置的光学系统全长的条件式(4),特别是能够实现在远摄位置的镜头系统全长非常短的远摄变焦镜头。若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则在远摄位置的镜头系统全长过短,不能确保特别是在广角位置的所期望的光学性能。
若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则为在远摄位置的镜头系统全长长的远摄变焦镜头,妨碍镜筒整体向小型化发展。
通过满足条件(4),从而能够实现光学系统的高成像性能,使镜筒整体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构成在广角位置的镜头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图。另外,在球面像差图中,设纵轴为与开放Fno(最大光圈值)的比率,横轴为失焦,实线为d线(波长587.6nm),虚线为C线(波长656.3nm),单点划线为g线(波长435.8nm)的球面像差。在像散图中,设纵轴为像高,横轴为失焦,实线表示矢状的各像面,虚线表示子午线的各像面。在畸变图中,设纵轴为像高,横轴为%,表示畸变。
图3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在中间焦距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在远摄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镜头的构成在广角位置的镜头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镜头在中间焦距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镜头在远摄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3实施方式的镜头的构成在广角位置的镜头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3实施方式的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3实施方式的镜头在中间焦距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3实施方式的镜头在远摄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4实施方式的镜头的构成在广角位置的镜头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4实施方式的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4实施方式的镜头在中间焦距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4实施方式的镜头在远摄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5实施方式的镜头的构成在广角位置的镜头截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5实施方式的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5实施方式的镜头在中间焦距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5实施方式的镜头在远摄位置状态的无限远聚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以及畸变的像差图。
符号说明
STOP 光阑
G1~G6 第一透镜组~第六透镜组
L1~L20 第1透镜~第20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构成的镜头截面图。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四透镜组G4,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六透镜组G6构成。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3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4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5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侧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6构成。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7,双凸透镜L8,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9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0接合的接合透镜,双凹透镜L11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2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3,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4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5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6与双凹透镜L17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六透镜组G6由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8构成。
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中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变焦时,第一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组固定,第三透镜组针对第二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针对第三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六透镜组与第四透镜组成为一体,与第四透镜组以同样的方式移动。
通过使第五透镜组向像侧移动来进行向近前物体的聚焦。通过使L11与L12的接合透镜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来进行对摄影时的图像抖动的校正。
表1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面标号NS表示从物侧开始计算透镜面的顺序,R表示透镜面的曲率半径,D表示透镜面在光轴上的间隔,Nd表示对于d线(波长λ=587.6nm)的折射率,νd表示对于d线(波长λ=587.6nm)的阿贝数。
在面标号标注STOP来表示光阑,即孔径光阑。
[表1]
表2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68.7634),中间焦距状态(f=149.5669)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291.2580)的面间隔以及焦距f,F数Fno,视场角ω。
[表2]
表3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68.7634),中间焦距状态(f=149.5669)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291.2580)的近前物体聚焦时的面间隔,以及无限远物体聚焦时的焦距f,从第1透镜面到物体的距离D(0)。
[表3]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构成的镜头截面图。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构成。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3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4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5接合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6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7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8构成。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9,双凸透镜L10,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1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双凹透镜L13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4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5,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6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7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8,和双凹透镜L19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0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在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中,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变焦时,第一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组固定,第三透镜组针对第二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针对第三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通过使第四透镜组向像侧移动来进行向近前物体的聚焦。通过使L13与L14的接合透镜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来进行对摄影时的图像抖动的校正。
表4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
[表4]
表5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1.9125),中间焦距状态(f=300.56)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2009)的面间隔以及焦距f,F数Fno,视场角ω。
[表5]
表6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1.9125),中间焦距状态(f=300.56)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2009)的近前物体聚焦时的面间隔,以及无限远物体聚焦时的焦距f,从第1透镜面到物体的距离D(0)。
[表6]
第3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构成的镜头截面图。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构成。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3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4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5接合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6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7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8构成。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9,双凸透镜L10,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1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双凹透镜L13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4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5,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6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7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8,和双凹透镜L19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20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在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中,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变焦时,第一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组固定,第三透镜组针对第二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针对第三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通过使第四透镜组向物侧移动来进行向近前物体的聚焦。通过使L13与L14的接合透镜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来进行对摄影时的图像抖动的校正。
表7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
[表7]
表8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3.8209),中间焦距状态(f=286.8109)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485.2042)的面间隔,以及焦距f,F数Fno,视场角ω。
[表8]
表9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3.8209),中间焦距状态(f=286.8109)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485.2042)的近前物体聚焦时的面间隔,以及无限远物体聚焦时的焦距f,从第一透镜面到物体的距离D(0)。
[表9]
第4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构成的镜头截面图。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构成。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3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4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5接合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6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7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8构成。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9,双凸透镜L10,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1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双凹透镜L13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4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5,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16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7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8,和双凹透镜L19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20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在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中,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变焦时,第一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组固定,第三透镜组针对第二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针对第三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通过使第四透镜组向物侧移动来进行向近前物体的聚焦。通过使L13与L14的接合透镜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来进行对摄影时的图像抖动的校正。
表10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
[表10]
表11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2.1633),中间焦距状态(f=297.4851)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52)的面间隔,以及焦距f,F数Fno,视场角ω。
[表11]
表12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52.1633),中间焦距状态(f=297.4851)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52)的近前物体聚焦时的面间隔,以及无限远物体聚焦时的焦距f,从第1透镜面到物体的距离D(0)。
[表12]
第5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镜头构成的镜头截面图。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构成。
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3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4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5接合的接合透镜,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6与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L7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凹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8构成。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9,双凸透镜L10,双凸透镜透镜L11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2接合的接合透镜,和双凹透镜L13与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凹凸透镜L14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双凸透镜L15,和双凸透镜L16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7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五透镜组G5从物侧开始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L18,和双凹透镜L19与双凸透镜L20接合的接合透镜构成。
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变焦时,第一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二透镜组固定,第三透镜组针对第二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针对第三透镜组以向像侧描绘凸轨迹的方式移动,第五透镜组向物侧移动。
通过使第四透镜组向物侧移动来进行向近前物体的聚焦。通过使L13与L14的接合透镜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来进行对摄影时的图像抖动的校正。
表13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透镜数据。
[表13]
表14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22.40),中间焦距状态(f=304.04)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00)的面间隔,以及焦距f,F数Fno,视场角ω。
[表14]
表15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在广角位置状态(f=122.40),中间焦距状态(f=304.04)以及远摄位置状态(f=582.00)的近前物体聚焦时的面间隔,以及无限远物体聚焦时的焦距f,从第1透镜面到物体的距离D(0)。
[表15]
表16表示从第1实施方式到第5实施方式的条件式(1)至条件式(4)的值。
[表16]

Claims (9)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从物侧开始依次至少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3.1≦βbt≦4.0 (1)
βbt表示第五透镜组和比第五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透镜组在远摄位置的合成倍率,
设构成上述第一透镜组的透镜组内的g线和F线的反常色散为ΔPgF时,至少具有一枚满足以下条件的透镜:
0.018≦ΔPgF (3)
ΔPgF:将通过C7以及F2的部分色散比和阿贝数的坐标的直线作为基准线时,部分色散比从基准线偏移的偏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条件式:
0.5≦f1/√(fw×fT)≦1.3 (2)
fw:在广角位置的焦距,
fT:在远摄位置的焦距,
f1: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五透镜组以后至少包括一个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透镜组在从广角位置状态向远摄位置变焦时被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还满足条件式(4):
0.60≦Lt/fT≦0.75 (4)
Lt:在远摄位置的镜头系统全长,
fT:在远摄位置的焦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五透镜组以后至少包括一个变焦时移动的透镜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比上述第二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位置具有光阑,通过使比上述光阑更靠近像侧的透镜组或者该透镜组的一部分在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从无限远向近前物体的聚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述第五透镜组和比上述第五透镜组更靠近像侧的位置的透镜组中至少一组,在从广角位置向远摄位置的变焦过程中向物侧移动。
9.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述变焦镜头的像侧具备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将由上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像变换为电信号。
CN201310726088.0A 2012-12-27 2013-12-25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103901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6011A JP6200647B2 (ja) 2012-12-27 2012-12-27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12-286011 2012-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1588A CN103901588A (zh) 2014-07-02
CN103901588B true CN103901588B (zh) 2017-05-31

Family

ID=50993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6088.0A Active CN103901588B (zh) 2012-12-27 2013-12-25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594234B2 (zh)
JP (1) JP6200647B2 (zh)
CN (1) CN1039015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0647B2 (ja) 2012-12-27 2017-09-20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US10079964B2 (en) 2014-12-22 2018-09-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ens system, interchangeable lens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JP6563200B2 (ja) * 2015-01-08 2019-08-21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09983385B (zh) * 2016-11-21 2021-09-28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使用了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JP6576381B2 (ja) * 2017-03-03 2019-09-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951857B2 (ja) 2017-03-30 2021-10-20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18194750A (ja) * 2017-05-19 2018-12-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925190B2 (ja) * 2017-07-12 2021-08-25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6505779B2 (ja) * 2017-07-12 2019-04-24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6830431B2 (ja) * 2017-12-20 2021-02-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6830430B2 (ja) 2017-12-20 2021-02-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7179595B2 (ja) 2018-11-30 2022-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WO2020158902A1 (ja) * 2019-01-31 2020-08-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7414422B2 (ja) * 2019-08-06 2024-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光学機器
JP7352772B2 (ja) * 2019-08-22 2023-09-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
JP7366840B2 (ja) * 2020-05-25 2023-10-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22106422A (ja) * 2021-01-07 2022-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13703142B (zh) * 2021-09-26 2024-04-26 江西凤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像素大靶面长焦镜头
CN118215869A (zh) * 2021-11-18 2024-06-18 株式会社尼康 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17055201B (zh) * 2023-10-12 2023-12-12 武汉宇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8倍变焦安防镜头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1348A (en) * 1995-09-26 1998-07-14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1421A (en) 1990-01-31 1993-08-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JP2832057B2 (ja) * 1990-01-31 1998-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リアーフォーカスズームレンズ
JPH1039215A (ja) * 1996-07-19 1998-02-13 Sigma Corp リアフォーカスの望遠ズームレンズ
JPH10206736A (ja) * 1997-01-21 1998-08-07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
JPH10333039A (ja) * 1997-06-05 1998-12-18 Minolta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
JPH11202201A (ja) * 1998-01-14 1999-07-30 Minolta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
JP4115746B2 (ja) 2002-05-29 2008-07-09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望遠ズームレンズ
JP2005215389A (ja) * 2004-01-30 2005-08-11 Canon Inc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05292338A (ja) * 2004-03-31 2005-10-20 Nikon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4324878B2 (ja) * 2005-03-11 2009-09-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JP4845502B2 (ja) * 2005-12-15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2007322804A (ja) * 2006-06-01 2007-12-13 Sony Corp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US8049968B2 (en) 2008-01-11 2011-11-01 Tamron Co., Ltd. Zoom lens
JP5343361B2 (ja) * 2008-01-11 2013-11-13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
CN102112905B (zh) * 2008-07-28 2013-10-16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镜头、具有其的光学设备、和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JP5123783B2 (ja) * 2008-08-08 2013-01-23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高変倍ズームレンズ系
JP5423190B2 (ja) * 2009-07-09 2014-02-19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及び、この変倍光学系を備える光学機器
JP2011209347A (ja) * 2010-03-29 2011-10-20 Sony Corp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5355474B2 (ja) 2010-03-31 201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光学機器
JP5816848B2 (ja) * 2010-08-02 2015-1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2128116A (ja) * 2010-12-14 2012-07-05 Sony Corp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5776428B2 (ja) * 2011-08-05 2015-09-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858827B2 (ja) * 2012-03-12 2016-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200647B2 (ja) 2012-12-27 2017-09-20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1348A (en) * 1995-09-26 1998-07-14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00647B2 (ja) 2017-09-20
JP2014126850A (ja) 2014-07-07
US20140184856A1 (en) 2014-07-03
US10191259B2 (en) 2019-01-29
US9594234B2 (en) 2017-03-14
CN103901588A (zh) 2014-07-02
US20170139189A1 (en)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1588B (zh)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3901591B (zh) 变焦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4136956B (zh) 变焦光学系统和光学装置
CN104181678B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KR101950999B1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CN104583834B (zh) 变焦镜头以及具备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JP6814931B2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ズームレンズ系を有する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ズームレンズ系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5556368B (zh)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3852875B (zh) 变焦镜头和包括该变焦镜头的电子设备
CN104995543B (zh) 变焦镜头系统、可交换镜头装置以及相机系统
CN102262291A (zh) 变焦透镜系统
JP486611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CN102132189B (zh) 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1620313B (zh) 变倍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04919355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8369327A (zh)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02236158A (zh) 变焦透镜、光学设备及变焦透镜的制造方法
CN102033305B (zh) 变倍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KR102066941B1 (ko) 줌 렌즈계
CN103454758B (zh) 变焦透镜以及装备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02236157A (zh) 变焦透镜、光学设备及变焦透镜的制造方法
JP7506498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7688226A (zh) 变焦镜头
CN105408795A (zh)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以及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
KR20040093429A (ko) 줌 렌즈 및 촬상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