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1216B -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1216B
CN103881216B CN201410127745.4A CN201410127745A CN103881216B CN 103881216 B CN103881216 B CN 103881216B CN 201410127745 A CN201410127745 A CN 201410127745A CN 103881216 B CN103881216 B CN 1038812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organic particle
modified poly
reaction
carry out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77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1216A (zh
Inventor
李昕
石江华
沈太英
茅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277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812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81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1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1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12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6Polyethe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01B3/44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vinyl resins; acrylic resins
    • H01B3/441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vinyl resins; acrylic resins from alk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 C08L2203/202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use in electrical wires or wire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稀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改性聚酯为3~7%,助剂为0.1~0.5%,黄色色母粒为1~5%,改性聚乙稀为余量;将改性聚酯,助剂,蓝色色母粒,改性聚乙稀按照配比进行混合,然后熔融造粒即可得到聚酯-聚氯乙烯复合塑料。本发明通过氨基化的无机颗粒和酸化的稻壳粉进行化学键的作用,同时利用稻壳粉自身的吸附作用,使无机颗粒与稻壳粉的结合更加紧密,有利于缓慢发挥无机颗粒的阻燃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的绝缘层为塑料,常用的塑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塑料电缆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方便,重量轻,敷设安装方便,不受敷设落差限制。因此广泛应用作中低压电缆,并有取代粘性浸渍油纸电缆的趋势。其最大缺点是存在树枝化击穿现象,这限制了它在更高电压的使用。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为线缆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强烈的诱惑力,使得世界都把目光聚焦于中国市场,在改革开放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线缆制造业所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让世界刮目相看。
2008年11月,我国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政府决定投入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有大约40%以上用于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全国电线电缆行业又有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各地电线电缆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新一轮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
电线电缆行业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伴随着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高速发展,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未来电线电缆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稀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所述的改性聚酯的质量分数优选为5%。
所述的助剂为SAG相容剂,购自南通日之升公司。
所述的红色色母粒为市售产品,购自上海盛夏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纳米材料的氨基化处理:
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所述的醇溶液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溶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在醇溶液中浓度为10~40kg/m3,体系pH控制为8.5~9.5,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50~240min;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纳米氧化铟锑和纳米碳化镐,三者的质量比为1∶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改性聚酯的制备
然后在氮气保护下,以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为原料,进行第一步酯化反应,然后再在第二步预缩聚反应过程中加入多元醇进行共缩聚,再经第三步终缩聚反应制备得到改性聚酯。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中,原料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例为1∶1.35~1.55,无机颗粒添加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分数的3.5~5.5wt%。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是在氮气保护下,无机颗粒先在乙二醇溶液中分散打浆,然后再在压强为0.3~0.4MPa条件下,多元酸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温度在220~250℃,反应3~4h。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多元醇原料为山梨醇或者季戊四醇;原料中对苯二甲酸与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0.004~0.008。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260~280℃,保持2~3h。
所述的第三步终缩聚反应,控制真空度低于60Pa,反应温度在270~290℃,反应时间为2~4h。
一种改性聚乙稀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纳米材料的氨基化处理:
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所述的醇溶液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溶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在醇溶液中浓度为10~40kg/m3,体系pH控制为8.5~9.5,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50~240min;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纳米氧化铟锑和纳米碳化镐,三者的质量比为1∶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稻壳秸秆的双重处理:
对原料稻壳秸秆进行炭化,得到炭化后的稻壳粉,然后将炭化后的稻壳粉溶于浓硫酸中,得到酸化后的稻壳粉;
所述的炭化工艺为采用石英管式炉进行椰壳的分段炭化: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50℃,椰壳在150℃下炭化50min,然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00℃,再在300℃炭化50min,最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400℃,并在该温度下炭化处理2~3h;炭化后将所获产物在高能球磨机进行研磨,直至细粉状,即得到炭化后的稻壳粉,稻壳粉的粒径为0.01~2μm;采用低温炭化,一方面节省成本,另外一方面保持稻壳的原有功能,可以作为吸附的载体发挥稻壳秸秆功效,炭化的温度过高和过长,将破坏稻壳秸秆的原有性能,这就是低温和缓慢炭化的特点。
(3)改进剂的制备
将步骤(1)得到的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加入到步骤(2)得到酸化后的稻壳粉,进行超声分散40min;分散后进行离心分离再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改进剂;
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与步骤(2)的炭化后的稻壳粉的质量比为1∶9;
(4)改性聚乙稀的制备:
将步骤(3)得到改进剂加入到聚乙稀粒子中,进行混合以及熔融造粒,得到改性聚乙稀,其中改进剂占改性聚乙稀的质量分数为1~3%。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稀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将改性聚酯,助剂,蓝色色母粒,改性聚乙稀按照配比进行混合,然后熔融造粒即可得到聚酯-聚氯乙烯复合塑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塑料,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即可得到聚乙稀复合塑料。
所述的辐照交联聚乙烯可由PBT替换,得到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电缆料。
PBT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简写。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电缆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电缆料的制备方法,其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即可得到电缆料。
本技术方案的1-辛烯可由PBT替换,得到一种用于电力电缆领域的含纳米粒子的聚乙稀电缆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在通过化学接枝共聚的方法,在聚酯主链上引入抗紫外功能纳米颗粒,实现聚酯阻燃性能,同时采用原位聚合改性的方法,使表面改性颗粒与聚合原料添加到聚合装置中,用于物理纳米粒子的分散,提高聚合后共聚物中阻燃颗粒的均匀性。
本发明通过氨基化的无机颗粒和酸化的稻壳粉进行化学键的作用,同时利用稻壳粉自身的吸附作用,使无机颗粒与稻壳粉的结合更加紧密,有利于缓慢发挥无机颗粒的阻燃功效。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发明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稀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稀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所述的助剂为SAG相容剂,购自南通日之升公司。
所述的红色色母粒为市售产品,购自上海盛夏化工有限公司。
所述的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所述的醇溶液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溶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在醇溶液中浓度为10~40kg/m3,体系xH控制为8.5~9.5,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50~240min;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纳米氧化铟锑和纳米碳化镐,三者的质量比为1∶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然后在氮气保护下,以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为原料,进行第一步酯化反应,然后再在第二步预缩聚反应过程中加入多元醇进行共缩聚,再经第三步终缩聚反应制备得到改性聚酯。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中,原料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例为1∶1.35,无机颗粒添加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分数的3.5wt%。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是在氮气保护下,无机颗粒先在乙二醇溶液中分散打浆,然后再在压强为0.3~0.4MPa条件下,多元酸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温度在220~250℃,反应3~4h。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多元醇原料为山梨醇或者季戊四醇;原料中对苯二甲酸与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0.004。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260~280℃,保持2~3h。
所述的第三步终缩聚反应,控制真空度低于60Pa,反应温度在270~290℃,反应时间为2~4h。
所述的改性聚乙稀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所述的醇溶液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溶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在醇溶液中浓度为10~40kg/m3,体系pH控制为8.5~9.5,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50~240min;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纳米氧化铟锑和纳米碳化镐,三者的质量比为1∶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对原料稻壳秸秆进行炭化,得到炭化后的稻壳粉,然后将炭化后的稻壳粉溶于浓硫酸中,得到酸化后的稻壳粉;
所述的炭化工艺为采用石英管式炉进行椰壳的分段炭化: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50℃,椰壳在150℃下炭化50min,然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00℃,再在300℃炭化50min,最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400℃,并在该温度下炭化处理2~3h;炭化后将所获产物在高能球磨机进行研磨,直至细粉状,即得到炭化后的稻壳粉,稻壳粉的粒径为0.01~2μm;采用低温炭化,一方面节省成本,另外一方面保持稻壳的原有功能,可以作为吸附的载体发挥稻壳秸秆功效,炭化的温度过高和过长,将破坏稻壳秸秆的原有性能,这就是低温和缓慢炭化的特点。
(3)将步骤(1)得到的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加入到步骤(2)得到酸化后的稻壳粉,进行超声分散40min;分散后进行离心分离再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改进剂;
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与步骤(2)的炭化后的稻壳粉的质量比为1∶9;
(4)将步骤(3)得到改进剂加入到聚乙稀粒子中,进行混合以及熔融造粒,得到改性聚乙稀,其中改进剂占改性聚乙稀的质量分数为1%。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稀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将改性聚酯,助剂,蓝色色母粒,改性聚乙稀按照配比进行混合,然后熔融造粒即可得到聚酯-聚氯乙烯复合塑料。
实施例2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稀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所述的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所述的醇溶液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溶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在醇溶液中浓度为10~40kg/m3,体系pH控制为8.5~9.5,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50~240min;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纳米氧化铟锑和纳米碳化镐,三者的质量比为1∶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然后在氮气保护下,以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为原料,进行第一步酯化反应,然后再在第二步预缩聚反应过程中加入多元醇进行共缩聚,再经第三步终缩聚反应制备得到改性聚酯。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中,原料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例为1∶1.45,无机颗粒添加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分数的4.5wt%。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是在氮气保护下,无机颗粒先在乙二醇溶液中分散打浆,然后再在压强为0.3~0.4MPa条件下,多元酸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温度在220~250℃,反应3~4h。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多元醇原料为山梨醇或者季戊四醇;原料中对苯二甲酸与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0.006。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260~280℃,保持2~3h。
所述的第三步终缩聚反应,控制真空度低于60Pa,反应温度在270~290℃,反应时间为2~4h。
所述的改性聚乙稀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所述的醇溶液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溶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在醇溶液中浓度为10~40kg/m3,体系pH控制为8.5~9.5,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50~240min;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纳米氧化铟锑和纳米碳化镐,三者的质量比为1∶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对原料稻壳秸秆进行炭化,得到炭化后的稻壳粉,然后将炭化后的稻壳粉溶于浓硫酸中,得到酸化后的稻壳粉;
所述的炭化工艺为采用石英管式炉进行椰壳的分段炭化: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50℃,椰壳在150℃下炭化50min,然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00℃,再在300℃炭化50min,最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400℃,并在该温度下炭化处理2~3h;炭化后将所获产物在高能球磨机进行研磨,直至细粉状,即得到炭化后的稻壳粉,稻壳粉的粒径为0.01~2μm;采用低温炭化,一方面节省成本,另外一方面保持稻壳的原有功能,可以作为吸附的载体发挥稻壳秸秆功效,炭化的温度过高和过长,将破坏稻壳秸秆的原有性能,这就是低温和缓慢炭化的特点。
(3)将步骤(1)得到的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加入到步骤(2)得到酸化后的稻壳粉,进行超声分散40min;分散后进行离心分离再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改进剂;
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与步骤(2)的炭化后的稻壳粉的质量比为1∶9;
(4)将步骤(3)得到改进剂加入到聚乙稀粒子中,进行混合以及熔融造粒,得到改性聚乙稀,其中改进剂占改性聚乙稀的质量分数为2%。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稀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将改性聚酯,助剂,蓝色色母粒,改性聚乙稀按照配比进行混合,然后熔融造粒即可得到聚酯-聚氯乙烯复合塑料。
实施例3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稀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所述的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所述的醇溶液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溶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在醇溶液中浓度为10~40kg/m3,体系pH控制为8.5~9.5,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50~240min;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纳米氧化铟锑和纳米碳化镐,三者的质量比为1∶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然后在氮气保护下,以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为原料,进行第一步酯化反应,然后再在第二步预缩聚反应过程中加入多元醇进行共缩聚,再经第三步终缩聚反应制备得到改性聚酯。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中,原料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例为1∶1.55,无机颗粒添加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分数的5.5wt%。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是在氮气保护下,无机颗粒先在乙二醇溶液中分散打浆,然后再在压强为0.3~0.4MPa条件下,多元酸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温度在220~250℃,反应3~4h。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多元醇原料为山梨醇或者季戊四醇;原料中对苯二甲酸与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0.008。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260~280℃,保持2~3h。
所述的第三步终缩聚反应,控制真空度低于60Pa,反应温度在270~290℃,反应时间为2~4h。
所述的改性聚乙稀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所述的醇溶液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溶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在醇溶液中浓度为10~40kg/m3,体系pH控制为8.5~9.5,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50~240min;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纳米氧化铟锑和纳米碳化镐,三者的质量比为1∶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对原料稻壳秸秆进行炭化,得到炭化后的稻壳粉,然后将炭化后的稻壳粉溶于浓硫酸中,得到酸化后的稻壳粉;
所述的炭化工艺为采用石英管式炉进行椰壳的分段炭化: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50℃,椰壳在150℃下炭化50min,然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00℃,再在300℃炭化50min,最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400℃,并在该温度下炭化处理2~3h;炭化后将所获产物在高能球磨机进行研磨,直至细粉状,即得到炭化后的稻壳粉,稻壳粉的粒径为0.01~2μm;采用低温炭化,一方面节省成本,另外一方面保持稻壳的原有功能,可以作为吸附的载体发挥稻壳秸秆功效,炭化的温度过高和过长,将破坏稻壳秸秆的原有性能,这就是低温和缓慢炭化的特点。
(3)将步骤(1)得到的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加入到步骤(2)得到酸化后的稻壳粉,进行超声分散40min;分散后进行离心分离再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改进剂;
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与步骤(2)的炭化后的稻壳粉的质量比为1∶9;
(4)将步骤(3)得到改进剂加入到聚乙稀粒子中,进行混合以及熔融造粒,得到改性聚乙稀,其中改进剂占改性聚乙稀的质量分数为3%。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稀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将改性聚酯,助剂,蓝色色母粒,改性聚乙稀按照配比进行混合,然后熔融造粒即可得到聚酯-聚氯乙烯复合塑料。
实施例4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塑料复合塑料,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改性聚乙稀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即可得到聚乙稀复合塑料复合塑料。
本实施例的辐照交联聚乙烯可由PBT替换,得到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电缆料。
实施例5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塑料复合塑料,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改性聚乙稀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即可得到聚乙稀复合塑料复合塑料。
本实施例的辐照交联聚乙烯可由PBT替换,得到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电缆料。
实施例6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塑料复合塑料,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改性聚乙稀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即可得到聚乙稀复合塑料复合塑料。
本实施例的辐照交联聚乙烯可由PBT替换,得到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乙稀复合电缆料。
实施例7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电缆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改性聚乙稀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电缆料的制备方法,其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即可得到电缆料。
本实施例中的1-辛烯可由PBT替换,得到一种用于电力电缆领域的含纳米粒子的聚乙稀电缆料。
实施例8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电缆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改性聚乙稀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电缆料的制备方法,其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即可得到电缆料。
本实施例中的1-辛烯可由PBT替换,得到一种用于电力电缆领域的含纳米粒子的聚乙稀电缆料。
实施例9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电缆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改性聚乙稀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一种用于电力领域的电缆料的制备方法,其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然后熔融挤出,即可得到电缆料。
本实施例中的1-辛烯可由PBT替换,得到一种用于电力电缆领域的含纳米粒子的聚乙稀电缆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改性聚酯3~7%
助剂0.1~0.5%
黄色色母粒1~5%
改性聚乙烯余量
所述的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纳米材料的氨基化处理:
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纳米氧化铟锑和纳米碳化锆,三者的质量比为1: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中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改性聚酯的制备
然后在氮气保护下,以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为原料,进行第一步酯化反应,然后再在第二步预缩聚反应过程中加入多元醇进行共缩聚,再经第三步终缩聚反应制备得到改性聚酯;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中,原料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例为1:1.35~1.55,无机颗粒添加量为对苯二甲酸质量分数的3.5~5.5wt%;
所述的第一步酯化反应是在氮气保护下,无机颗粒先在乙二醇溶液中分散打浆,然后再在压强为0.3~0.4MPa条件下,多元酸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温度在220~250℃,反应3~4h;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多元醇原料为山梨醇或者季戊四醇;原料中对苯二甲酸与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0.004~0.008;
所述的第二步预缩聚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260~280℃,保持2~3h;
所述的第三步终缩聚反应,控制真空度低于60Pa,反应温度在270~290℃,反应时间为2~4h;
所述的改性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纳米材料的氨基化处理:
在醇为溶剂条件下分散无机颗粒,醇为乙醇,甲醇或者异丙醇溶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后进行离心分离,对固体进行真空干燥制备得到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
所述的无机颗粒在醇溶液中浓度为10~40kg/m3,体系pH控制为8.5~9.5,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150~240min;
所述的无机颗粒为纳米氧化铟锡,纳米氧化铟锑和纳米碳化锆,三者的质量比为1:1:1,平均粒径为10~50nm,在醇溶液分散过程采用超声分散40min;
(2)稻壳的双重处理:
对原料稻壳进行炭化,得到炭化后的稻壳粉,然后将炭化后的稻壳粉溶于浓硫酸中,得到酸化后的稻壳粉;
炭化工艺为采用石英管式炉进行稻壳的分段炭化: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50℃,稻壳在150℃下炭化50min,然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00℃,再在300℃炭化50min,最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400℃,并在该温度下炭化处理2~3h;炭化后将所获产物在高能球磨机进行研磨,直至细粉状,即得到炭化后的稻壳粉,稻壳粉的粒径为0.01~2μm;
(3)改进剂的制备
将步骤(1)得到的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加入到步骤(2)得到酸化后的稻壳粉,进行超声分散40min;分散后进行离心分离再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改进剂;
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无机颗粒与步骤(2)的炭化后的稻壳粉的质量比为1:9;
(4)改性聚乙烯的制备:
将步骤(3)得到改进剂加入到聚乙烯粒子中,进行混合以及熔融造粒,得到改性聚乙烯,其中改进剂占改性聚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聚酯的质量分数为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改性聚酯,助剂,黄色色母粒,改性聚乙烯按照配比进行混合,然后熔融造粒即可得到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
CN201410127745.4A 2014-03-27 2014-03-31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8812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7745.4A CN103881216B (zh) 2014-03-27 2014-03-31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97939 2014-03-27
CN201410119793 2014-03-27
CN201410119793.9 2014-03-27
CN201410127745.4A CN103881216B (zh) 2014-03-27 2014-03-31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1216A CN103881216A (zh) 2014-06-25
CN103881216B true CN103881216B (zh) 2016-03-02

Family

ID=50950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7745.4A Active CN103881216B (zh) 2014-03-27 2014-03-31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12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2597A (zh) * 2015-12-31 2016-06-01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高柔性耐扭曲机器人电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7703A (zh) * 2014-08-18 2014-12-03 沈太英 用于电力领域的聚丙烯多功能电缆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5469884A (zh) * 2015-12-31 2016-04-06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抗拉伸柔软机器人动力电缆
CN105761781A (zh) * 2015-12-31 2016-07-13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信号电缆
CN114933754B (zh) * 2022-05-19 2023-12-29 中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抗性无卤阻燃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37C (zh) * 1997-11-13 2000-11-2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自控温加热电缆用树脂组合物
CN101659750B (zh) * 2008-08-27 2011-12-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秸秆粉的制备方法及改性秸秆粉和可生物降解材料
CN103665519B (zh) * 2013-12-02 2015-09-02 常州大学 一种特种绝缘耐低温海底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2597A (zh) * 2015-12-31 2016-06-01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高柔性耐扭曲机器人电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1216A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1216B (zh) 一种电缆用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50825B (zh) 一种利用复配偶联剂对粉煤灰漂珠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及应用
CN103881215B (zh)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CN103865158B (zh) 一种用于架空电缆用黑色耐候性聚乙烯绝缘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9090B (zh) 一种纳米银包覆高分子微球复合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
CN1821182A (zh) 一种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54907B (zh) 一种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He et al. Effect of structur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nitrogen-and oxygen-containing carbon micro/nanospheres prepared from lignin-based composites
CN110790969B (zh) 一种层层自组装阻燃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277182A (zh) 一种交联低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CN104130531B (zh) 用于电力领域的聚氯乙烯复合电缆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65513B (zh) 聚苯胺纳米纤维/二醋酸纤维素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865211B (zh) 一种电线用聚酯-聚氯乙烯复合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5244B (zh) 一种电缆用聚酯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4684A (zh) 二维孔洞结构二氧化锰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9487538B (zh) 一种用于碳纤维上浆剂的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93973B (zh) 一种氧化钛纤维掺杂硅石气凝胶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8801A (zh) 高流动性石墨烯改性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73354A (zh) 一种橡胶填料纳米白炭黑超分散的改性方法
CN113998682B (zh) 一种绿色简便的木质素基泡沫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74423A (zh) 一种硅藻土/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6553A (zh) 一种地铁用耐寒抗拉伸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1040B (zh) 一种pvc增韧用纳米碳酸钙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Consecutively preparing D-xylose, organosolv lignin, and amorphous ultrafine silica from Rice Husk
CN107045946A (zh) 一种改性方解石复合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Cuan

Inventor after: Shi Jianghua

Inventor after: Shen Taiying

Inventor after: Mao Weihua

Inventor before: Shen Taiying

Inventor before: Mao Weihu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4

Address after: 200122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source deep road, No. 1122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Shanghai Municipal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ddress before: 201112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Pu Tao Road, Lane 400, room 19, No. 603

Applicant before: Shen Taiy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