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8274A - 形成为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形成为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8274A
CN103848274A CN201310757011.XA CN201310757011A CN103848274A CN 103848274 A CN103848274 A CN 103848274A CN 201310757011 A CN201310757011 A CN 201310757011A CN 103848274 A CN103848274 A CN 103848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bbin
intersection angle
cross
cross winding
winding bob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70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赫尔穆特·科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aurer Germany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urer Germany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aurer Germany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848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8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38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ribbon winding ;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rregular edge forming, e.g. edge raising or yarn falling from the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5/00Wound packages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5/04Wound packages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wi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为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的制造方法,借助其纱管将所述交叉卷绕筒子支承在自动络筒机的卷绕装置的筒子架内,其中卷绕装置具有用于使交叉卷绕筒子转动的装置以及用于使卷绕至交叉卷绕筒子表面上的纱线横动的装置。根据本发明,染色筒(11)的卷绕过程开始是以随机卷绕方式进行卷绕的,其中为了产生能良好渗透料液的内部纱线层,以较大的第一个交叉角(α)开始且当达到染色筒(11)的预定直径(d)时切换到较小的第二交叉角(α1)并以随机卷绕方式继续进行卷绕。

Description

形成为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为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交叉卷绕筒子常常是利用所谓的自动络筒机来生产的。这意味着,在这种类型的纺织机的工位上体积非常小的管纱,例如,在环锭精纺机上生产的管纱被重新卷绕成大体积的交叉卷绕筒子,其中,在重新卷绕纱线的过程中此外还对纱线的不均匀性进行检查并且将纱疵剔除。
为了能够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有序地对这样的交叉卷绕筒子做进一步的加工,此外,交叉卷绕筒子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退绕特性,例如,在生产交叉卷绕筒子时可以通过将纱线挪移的方式来影响该退绕特性。
在将纱线挪移的方式中,其中尤其要在两种卷绕方式之间进行区分,所谓的随机卷绕和所谓的精确卷绕。
所述这两种卷绕方式长时间以来是作为背景技术并且在专利文献中用大量的文字相当详细地加以描述过的。
已知,在随机卷绕的情况下在交叉卷绕筒子的圆周速度与横动速度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由此,交叉卷绕筒子表面上的纱线交叉角始终保持不变。但是在这种卷绕方式中的卷绕比例,即导纱器双动程的数量与筒子的回转次数的比例,伴随交叉卷绕筒子直径的增大而变小。
随机卷绕的优点尤其在于,可以生产比较大而稳定的纱线体,所述的纱线体此外还具有相当均匀的密度。
然而这种卷绕方式的缺点在于,如果没有采取额外的措施,基于持续变化的卷绕比例会出现所谓的图像卷绕区(Bildwickelzonen),这种图像卷绕区最大程度地对交叉卷绕筒子的退绕特性产生消极影响。
在精确卷绕这种卷绕方式的情况下在筒子的回转次数与纱线横动装置的速度之间存在恒定的比例并且借此在整个卷绕过程中存在固定的卷绕比例。在这种卷绕方式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图像卷绕区,以至于以这种方式卷绕的交叉卷绕筒子拥有良好的退绕特性。
但是由于在卷绕过程中纱线层的交叉角不断减小,这导致以这种方式卷绕的交叉卷绕筒子的筒体的稳定性受到限制。
在这种交叉卷绕筒子中,尤其当筒体非常大时经常存在危险,即在通常的“头上抽取”的情况下,多个并排排列的纱线层会同时从筒子体抽走。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在精确卷绕方式的情况下不能卷绕具有大直径的交叉卷绕筒子。
此外,对于以精确卷绕方式卷绕的交叉卷绕筒子来说经常存在内部纱线层被外部纱线层从筒子体挤出的危险,这会导致所谓的“菜花型筒子”,而这种筒子最终很难出售。
为了将上述两种卷绕方式的优点组合起来并且同时消除它们的缺点,因此在过去的时间里开发了所谓的步进-精确卷绕。
在进行步进精确卷绕时,交叉卷绕筒子在制造机上被分成沿径向上下叠加布置的单体筒子,其中各个单体筒子是以精确卷绕这种卷绕方式生产,这意味着,在这种筒子的情况下各单体筒子内部的交叉角分别降低。
尽管步进精确卷绕是要整合随机卷绕和精确卷绕的优点,尤其是存在于单体筒子之间的卷绕比例的明显跃变部分在这种类型的交叉卷绕筒子的筒子结构中体现出断续性,这在对此类交叉卷绕筒子做进一步加工时常常被认为是有缺陷的。
此外,在生产构成为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的方面长时间以来已知这种染色筒经常不能被均匀地透染,就是说,这种染色筒尤其在其位于纱管上面的内部纱线层的区域内常常具有非常明显的色差。
因为这种色差在后续对染色筒进行加工时会造成最大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已经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会缓和上述问题。
例如,已经提议,总体上尽可能软地卷绕染色筒,就是说,在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时候利用相当大的交叉角工作,已知这会导致生产出低密度的交叉卷绕筒子,这种交叉卷绕筒子能够被很好地均匀地透染。然而所述的比较软的交叉卷绕筒子尤其就其直径而言相应地具有非常少的纱线量,这再次导致在所述比较软地卷绕的染色筒的情况下针对每公斤纱线需要使用的漂染液的量相当高。也就是说,比较软地卷绕的染色筒尤其具有染色费用比较高的缺点。
另一已知的提议规定为染色筒分别配置一个所谓的垫层,然后再将所述垫层从染色筒清除掉。
例如,通过DE10 2006 016 997A1已知一种染色筒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方法中为了保护交叉卷绕筒子的内部纱线层,首先在纱管的上面布置一个垫层,所述垫层覆盖纱线横动装置区域之外的纱管表面并且在染色过程之后被作为损耗清理掉。
在这种已知的方法中,在以恒定的卷绕比例即以精确卷绕方式卷绕在垫层上之后,为了卷绕染色筒的真正纱线层将会切换到另外一种卷绕方式,优选切换到随机卷绕方式。
总体上相当繁琐且绝不节省成本地额外布置一个垫层,其在染色过程之后必须被作为耗材扣除,这在制造染色筒的实践中至今还未能得以实施。
发明内容
以所述的背景技术为出发点,本发明的任务在于一种改进方法,其能够低成本地生产构造为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其中,尤其应该保证,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所生产的交叉卷绕筒子在后续加工过程中能够被均匀地透染。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将通过本发明主要方面所述的方法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主题。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当卷绕过程开始时首先是以随机卷绕方式卷绕利用比较大的第一交叉角进行卷绕且当达到染色筒的预定直径时切换到比较小的第二交叉角并且在这里继续以随机卷绕方式进行卷绕,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具有以下优势,即,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生产交叉卷绕筒子,所述交叉卷绕筒子在关键的内部纱线层,也就是说,在对打孔的染色纱管进行卷绕的纱线层区域具有非常小的密度并且漂染液借此能够很好地透过,而且以这种方式制造的交叉卷绕筒子基于其比较小的第二交叉角总体上具有比较高的密度,这对每公斤纱线的漂染液的消耗有特别积极的影响。
这意味着,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以相对简单的方式低成本地制造染色筒,所述染色筒一方面因纱线重量大而优异,且另一方面被均匀地透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制造交叉卷绕筒子时首先分别以值为>40°的比较大的第一交叉角开始。通过如在本发明第三方面中描述的最佳值为42°的比较大的第一交叉角可以确保交叉卷绕筒子的内部纱线层一方面被均匀地卷绕并且另一方面相对较软地卷绕,借此能够在染色过程中,尤其在漂染液通过纱管进入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过程中毫无问题地被环绕冲洗和贯通冲洗。也就是说,在这个较为关键的区域交叉卷绕筒子的相对较小的密度保证了漂染液也可靠地进入交叉卷绕筒子的相连接的外部纱线层并且纱线也在这些区域被均匀地环绕冲洗而被染色。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当交叉卷绕筒子直径达到75mm至85mm之间时,优选地,如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达到80mm时,从比较大的第一交叉角切换到比较小的第二交叉角。
通过在达到交叉卷绕筒子的预定直径范围或精确地预定直径时,将纱线横动装置切换到比较小的第二交叉角保证了从这个时刻起,即,在结束对常常是较为关键的内部纱线层的卷绕之后,均匀地以比较高的密度卷绕交叉卷绕筒子。
交叉卷绕筒子的比较高的密度导致染色筒成品的比较大的纱线重量,相应地降低染色筒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比较小的第二交叉角的值优选在30°至35°之间,尤其是根据在实验室试验和在实践中试验得出的结果,优选为32°(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交叉卷绕筒子的卷绕过程之前所述比较小的第二交叉角始终保持不变,这确保了染色筒总体上具有有利的卷绕密度比较高的筒子结构。
也就是说,完成卷绕的交叉卷绕筒子在其卷绕体的一个宽的区域上具有近乎恒定的密度,这在后面的染色过程中会具有有益效果。
基于可通过随机卷绕方式实现的纱线体的主要部分的近乎恒定的密度,保证了在随后的染色过程中也能够毫无问题地,均匀地透染交叉卷绕筒子的全部纱线。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一个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作更详细的解释。
图1是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侧视图,该工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工作的卷绕装置;
图2是在筒子行程开始时以比较大的第一交叉角α以随机卷绕方式卷绕的交叉卷绕筒子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图2的、在卷绕过程的一个未来时间点上当达到预定直径d时的交叉卷绕筒子,其以比较小的第二交叉角α1以随机卷绕方式卷绕;
图4是在卷绕过程结束时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生产出的交叉卷绕筒子。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侧视图示意性示出了整体以附图标记1表示的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自动络筒机。
这种形式的自动络筒机通常在其端部框架(未示出)之间具有多个相同的工位2,已知但没有详细说明的是,在所述工位上将环锭精纺机生产的管纱9重新卷绕成大体积的交叉卷绕筒子11,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重新卷绕成染色筒。
当完成对交叉卷绕筒子11的生产之后,例如,通过使筒子架18围绕转动轴19转动,将它们转移到一个与机器一样长的交叉卷绕筒子-传送设备21上并传送到设置在机器端部的(未示出)筒子装卸站或类似装置,从那里被移交给染色站。
这种自动络筒机1常常具有筒子和纱管传送系统3形式的物流装置。
管纱9或空纱管34在这种物流装置内循环运转,以竖直取向被放置在传送盘8上。
在图1中只示出了已知的筒子和纱管传送系统3中的管纱输送段4、可反向驱动的存储段5、其中一个通向工位2的横向传送段6以及纱管返回段7。
正如所述,供应的管纱9在其中的一个放线位置10被重新卷绕,其中所述放线位置分别位于横向传送段6的区域内。
此外还已知各个工位2为此具有不同的、可以按规定实现重新卷绕的装置,并且它们在图1中已经示意示出。
从管纱9向交叉卷绕筒子11移动的纱线(例如用附图标记30表示)在通向交叉卷绕筒子11的途中需要经过下纱线传感器22、纱线张紧装置14、具有切线装置17的清纱器15以及纱线张力传感器20。
此外,这种工位2还具有一个气动工作的纱线拼接装置13、可回转地安装的吸嘴12以及可回转地安装的夹紧管27。
此外,这种工位2具有整体由附图标记24表示的带筒子架18的卷绕装置,所述筒子架是可围绕转动轴19转动地安装。此外,为了生产锥形的交叉卷绕筒子,筒子架18可以围绕(未显示)第二转动轴25转动。此外,设置了纱线横动装置28用于在卷绕期间更换纱线30。
这样一种纱线横动装置28在图1中只是简单地示出,例如在DE199 60 024A1中相对详细地进行了描述,其基本上由指状导纱器29构成,所述导纱器可通过电机驱动装置31来驱动,在转动的交叉卷绕筒子11的两个端面之间横向移动纱线30。其中,在通过导纱器29交叉地卷绕纱线期间,纱线30优选在导板32上滑动。
在卷绕过程中通过其纱管23支撑在筒子架18的纱管固定盘之间的交叉卷绕筒子11位于辊26上方。其中辊26是形成为单个电机驱动筒子驱动辊,所述筒子驱动辊以摩擦方式驱动交叉卷绕筒子11,或是形成为非驱动式支承辊,所述支承辊被交叉卷绕筒子转动。
在第二种情况下交叉卷绕筒子11例如是通过集成在筒子架18内的可调节转速的电机(未示出)来驱动的,然后通过摩擦带动支承辊。
图2、图3和图4示出了在后面的染色过程中待完成的、被卷绕成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11在卷绕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点的生产情况。
在图2中示出的是在卷绕进程开始时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方法生产染色筒11的情况。
如图所示,纱线30在卷绕过程开始时以比较大的第一交叉角α被卷绕到纱管23上,其中以随机卷绕方式卷绕纱线。优选该交叉角α位于高于40°的角范围内,优选如上述为42°。
如在图3中所示,一旦交叉卷绕筒子11达到预定直径范围或精确地预定直径d,例如,80mm,纱线横动装置28就被切换到比较小的第二交叉角α1,所述交叉角的值优选在30°至35°之间,尤其优选为32°,其中保持随机卷绕方式。
以比较小的第二交叉角α1以随机卷绕方式继续对交叉卷绕筒子11进行卷绕,直到交叉卷绕筒子11达到其最终直径D,如在图4中所示。
如在说明书引言中所述,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若干优势。例如,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不仅由于作为基础的交叉卷绕筒子11在核心区域基于比较大的第一交叉角α而具有比较小的密度因此能够很好地被透染从而能够相对容易地制造染色筒,而且这样的染色筒由于在交叉卷绕筒子11的纱线体的主要区域内采用明显较小的第二交叉角α1而具有比较高的材料重量,从而使得这样的染色筒的染色费用相当低。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并不局限于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尤其是不局限于借助自动络筒机来卷绕管纱。
例如,当在自由端纺纱机上卷绕交叉卷绕筒子时,如果所述交叉卷绕筒子之后要被染色成染色筒,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也是有利的。

Claims (7)

1.一种形成为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的制造方法,所述交叉卷绕筒子以其纱管被支承在自动络筒机的卷绕装置的筒子架内,其中所述卷绕装置具有使所述交叉卷绕筒子转动的装置以及用于使卷绕在所述交叉卷绕筒子的表面上的纱线横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筒(11)的卷绕过程开始是以随机卷绕方式进行卷绕的,其中为了产生漂染液能良好渗透的内部纱线层,以较大的第一交叉角(α)开始且当达到所述染色筒(11)的预定直径(d)时切换到较小的第二交叉角(α1)并且以随机卷绕方式继续进行卷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以第一交叉角(α)开始,该第一交叉角的值为>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叉角(α)的值为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染色筒直径(d)达到75mm至85mm之间时,切换到所述较小的第二交叉角(α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染色筒直径(d)达到80mm时,切换到所述较小的第二交叉角(α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较小的第二交叉角(α1)的值位于30°至3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较小的第二交叉角(α1)的值为32°。
CN201310757011.XA 2012-12-01 2013-11-29 形成为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38482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023559.3 2012-12-01
DE201210023559 DE102012023559A1 (de) 2012-12-01 2012-12-01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ls Kreuzspule ausgebildeten Färbespu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8274A true CN103848274A (zh) 2014-06-11

Family

ID=49666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7011.XA Pending CN103848274A (zh) 2012-12-01 2013-11-29 形成为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38125A3 (zh)
JP (1) JP2014108893A (zh)
CN (1) CN103848274A (zh)
DE (1) DE10201202355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4760A (zh) * 2016-07-28 2016-11-23 东台市苏萌针织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染色的络线方法
CN114538200A (zh) * 2022-03-25 2022-05-27 北京和利时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数码卷绕精密络筒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9668A (ja) * 1984-09-13 1986-04-10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金属細線の巻取方法
DE4024218A1 (de) * 1990-07-31 1992-02-06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kreuzspule
US5439184A (en) * 1992-03-16 1995-08-08 Georg Sahm Gmbh & Co. Kg Precision w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98396A (zh) * 1997-04-24 1998-11-11 巴马格股份公司 将长丝卷绕成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
DE10033015A1 (de) * 2000-04-20 2001-11-08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Kreuzspule und Kreuzspule
CN1509971A (zh) * 2002-09-25 2004-07-07 绍勒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
CN101062739A (zh) * 2006-04-25 2007-10-31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染色筒子的方法和卷绕连续供给的纱线的装置
CN101970325A (zh) * 2008-01-28 2011-02-09 里特机械公司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83107A (zh) * 2010-12-21 2012-07-1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制造染色筒子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60024A1 (de) 1998-12-18 2000-06-21 Schlafhorst & Co W Fadenführer zum traversierenden Zuführen eines Fadens zu einer rotierend angetriebenen Auflaufspule
DE102006016997B4 (de) 2006-04-07 2019-01-03 Sitech Sitztechnik Gmbh Verriegelungs- und 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9668A (ja) * 1984-09-13 1986-04-10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金属細線の巻取方法
DE4024218A1 (de) * 1990-07-31 1992-02-06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kreuzspule
US5439184A (en) * 1992-03-16 1995-08-08 Georg Sahm Gmbh & Co. Kg Precision w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98396A (zh) * 1997-04-24 1998-11-11 巴马格股份公司 将长丝卷绕成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
DE10033015A1 (de) * 2000-04-20 2001-11-08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Kreuzspule und Kreuzspule
CN1509971A (zh) * 2002-09-25 2004-07-07 绍勒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
CN101062739A (zh) * 2006-04-25 2007-10-31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染色筒子的方法和卷绕连续供给的纱线的装置
CN101970325A (zh) * 2008-01-28 2011-02-09 里特机械公司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83107A (zh) * 2010-12-21 2012-07-1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制造染色筒子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4760A (zh) * 2016-07-28 2016-11-23 东台市苏萌针织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染色的络线方法
CN114538200A (zh) * 2022-03-25 2022-05-27 北京和利时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数码卷绕精密络筒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38200B (zh) * 2022-03-25 2023-07-28 北京和利时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数码卷绕精密络筒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38125A2 (de) 2014-06-04
DE102012023559A1 (de) 2014-06-05
JP2014108893A (ja) 2014-06-12
EP2738125A3 (de)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3160B (zh) 用于卷绕纱筒的方法和设备
CN10301084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305944A (zh) 纺丝牵引装置
EP3305701B1 (en) Yarn winding system, automatic winder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CN103723577B (zh) 将环锭纺纱机上制造的管纱用于后续倒筒作业的制备方法
CN102249120B (zh) 制造管纱的方法
CN102190211A (zh) 纺丝卷绕设备及纺丝卷绕设备中的生头方法
CN103014942A (zh) 纺纱机
JP6738184B2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リング精紡機と少なくとも1つの巻取り機とから成る複合システムを運転する方法並びに複合システム
CN101780902A (zh) 丝条卷绕装置及方法、纺丝卷绕机及方法、锥形尾端卷装
EP176433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ooling a yarn and wound body thus achieved
CN102372194A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械及其操作方法
CN103241588B (zh) 确定筒子驱动辊的所需转速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48274A (zh) 形成为交叉卷绕筒子的染色筒的制造方法
CN101970325B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和装置
CN1358658A (zh) 把连续的纱线卷绕到纺丝筒子机或络筒机的一个工位上的方法
CN103373639A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
CN100548847C (zh) 用于平行自动络筒机的自动换筒器
CN105084107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标记形成方法
CN101987706A (zh)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
CN101062739B (zh) 生产染色筒子的方法和卷绕连续供给的纱线的装置
CN100384709C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
CN101001801A (zh) 纺纱机的横动装置
CN103003175A (zh) 制造纺织筒子的方法及执行该方法的工位
CN102583107B (zh) 制造染色筒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