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8215A - 车辆用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8215A
CN103818215A CN201310560561.2A CN201310560561A CN103818215A CN 103818215 A CN103818215 A CN 103818215A CN 201310560561 A CN201310560561 A CN 201310560561A CN 103818215 A CN103818215 A CN 103818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troducing port
gas introducing
air doo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605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8215B (zh
Inventor
七间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leo Jap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18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8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8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82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35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 B60H1/00849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for selectively commanding the induction of outside or inside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85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intak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送风装置,能够防止在从外部气体导入口、内部气体导入口到送风机进气口的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减少噪音。车辆用送风装置包括内部具有空气通路、并形成有内部气体导入口、外部气体导入口的壳体、开闭导入口的旋转式风门和从导入口向空气通路内导入空气的送风机。空气通路在旋转式风门的下风侧具有收纳送风机的风扇的风扇收纳部,壳体具有的壁部分,壁部分从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部分一直连接到与壳体的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接近的部分,壁部分的内侧面形成为向空气通路凸出的面。外部气体导入口配置在送风机的电动机旋转轴的轴向上。旋转式风门的封闭部的内表面部具有向风门旋转轴凸出的面。

Description

车辆用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用于车辆用的空调装置等,起动送风机而从外部气体导入口及/或内部气体导入口向壳体内的空气通路导入空气。
背景技术
如例如专利文献1等所示,已经公知一种车辆用送风装置,该车辆用送风装置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等,包括壳体、旋转式风门和送风机,壳体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并形成有与该空气通路连通的内部气体导入口、外部气体导入口,旋转式风门配置在空气通路内,开闭内部气体导入口、外部气体导入口,送风机从内部气体导入口及/或外部气体导入口向空气通路内导入空气。
而且,由所述专利文献1还已经公知如下方案,即,作为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噪音防止结构,在进气箱内以旋转轴为中心可旋转地配置封闭部,用封闭部的圆弧状的外侧面作为开闭外部气体导入口和内部气体导入口的旋转式风门,并且,在封闭部的内侧面上,形成向旋转轴一侧突出、从而均匀地引导去往送风机吸入口的空气流的空气流引导部,而且,空气流引导部的形状由凹凸成形为波浪形的多个突出部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5634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的、通过旋转式风门的旋转来开闭内部气体导入口、外部气体导入口的结构中,旋转式风门旋转的角度越大,则内部气体导入口、外部气体导入口的开闭时间越长,而且进行旋转式风门位置的变更操作时的荷载也越是变大,因此,一般将能够旋转的角度(可动角度范围)设定为不满180度(例如150度左右)。并且,在将可动角度范围设定为不满180度的车辆用送风装置中,采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在封闭部的内侧面上设置空气流引导部的旋转式风门,也能得到使去往送风机吸入口的空气流均匀化的效果。
但是,由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角度范围小于180度,因此利用旋转式风门的空气流引导部使空气流均匀化的效果是有限的。越是使可动角度范围变小,则用于覆盖进气箱的壳体部就越是增大。在该增大的壳体部中将会形成多余空间,即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或内部气体导入口向送风机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空间。并且,在多余空间中将会产生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或内部气体导入口向送风机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空气涡流,成为车辆用送风装置存在噪音、送风效率低下这些不良情况的原因。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送风装置,在收纳有风门的壳体内,消除多余空间,防止在从外部气体导入口、内部气体导入口至送风机进气口的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减少噪音、提高送风效率。
本发明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包括: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并且形成有与所述空气通路连通的内部气体导入口、外部气体导入口;风门,其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内,开闭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送风机,其从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及/或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向所述空气通路内导入空气;所述送风机具有包括电动机旋转轴的电动机和由该电动机驱动旋转的风扇,所述空气通路具有设在所述风门的下风侧、收纳所述送风机的风扇的风扇收纳部,所述车辆用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从与所述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部分到与所述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接近的部分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所述空气通路凸出的面(技术方案1)。在此,内部气体导入口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又可以是多个,风门的数量也既可以是一个,又可以是多个。而且,风门的种类既可以是旋转式风门,又可以是具有板状的封闭部的风门。
这样,由于从与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部分到与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接近的部分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空气通路凸出的面,因此,在从进气箱的风门的下风侧到风扇收纳部的这段区间内,不形成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或内部气体导入口向送风机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包括: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并且形成有与所述空气通路连通的内部气体导入口、外部气体导入口;风门,其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内,开闭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送风机,其从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及/或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向所述空气通路内导入空气;所述送风机具有包括电动机旋转轴的电动机和由该电动机驱动旋转的风扇,所述空气通路具有设在所述风门的下风侧、收纳过滤器的过滤器收纳部和设在所述过滤器收纳部的下风侧、收纳所述送风机的风扇的风扇收纳部,所述车辆用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从与所述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部分到所述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所述空气通路凸出的面(技术方案2)。在该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中,同样,内部气体导入口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又可以是多个,风门的数量也既可以是一个,又可以是多个。而且,风门的种类也既可以是旋转式风门,又可以是具有板状的封闭部的风门。
这样,由于从与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部分到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空气通路凸出的面,因此,在从进气箱的风门的下风侧到过滤器收纳部的这段区间内,不形成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或内部气体导入口向送风机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
而且,在本发明的车辆用送风装置中,还可以具有如下特征,即,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配置在所述电动机旋转轴的轴向上(技术方案3)。
这样,通过使外部气体导入口配置在电动机旋转轴的轴向上,能够将外部气体直线地导入风扇,能够降低外部气体导入路径的通气阻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车辆用送风装置中,还可以具有如下特征,即,所述风门是旋转式风门,该旋转式风门包括风门旋转轴和能够封闭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或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的封闭部,所述封闭部具有向所述风门旋转轴凸出的面(技术方案4)。
这样,通过使风门的封闭部具有向风门旋转轴凸出的面,能够进一步减少偏离从内部气体导入口或外部气体导入口向送风机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防止在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
并且,在本发明中的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中,还可以具有如下特征,即,所述风门是旋转式风门,该旋转式风门包括风门旋转轴和能够封闭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或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的封闭部,与所述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壳体部分包括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内侧延伸、供所述旋转式风门抵接的座面,从所述座面中的空气通路内侧的端部到与所述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接近的部分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所述空气通路凸出的面(技术方案5)。
这样,由于从座面的空气通路内侧的端部到与风扇收纳部的上风侧的端部接近的部分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空气通路凸出的面,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多余空间,能够更加切实地防止在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中,还可以具有如下特征,即,所述风门是旋转式风门,该旋转式风门包括风门旋转轴和能够封闭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或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的封闭部,与所述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壳体部分包括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内侧延伸、供所述旋转式风门抵接的座面,从所述座面中的空气通路内侧的端部到所述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所述空气通路凸出的面(技术方案6)。
这样,由于从座面的空气通路内侧的端部到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空气通路凸出的面,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多余空间,能够更加切实地防止在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
如上所述,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由于从与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部分到与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接近的部分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空气通路凸出的面,因此,在从进气箱的风门的下风侧到风扇收纳部的这段区间内,不形成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或内部气体导入口向送风机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于从与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部分到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空气通路凸出的面,因此,在从进气箱的风门的下风侧到过滤器收纳部的这段区间内,不形成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或内部气体导入口向送风机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
特别是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由于外部气体导入口配置在电动机旋转轴的轴向上,因此,能够将外部气体直线地导入风扇,能够降低外部气体导入路径的通气阻力。
特别是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由于风门的封闭部具有向风门旋转轴凸出的面,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偏离从内部气体导入口或外部气体导入口向送风机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能够更加切实地防止在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
特别是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由于从座面的空气通路内侧的端部到与风扇收纳部的上风侧的端部接近的部分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空气通路凸出的面,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偏离从内部气体导入口或外部气体导入口向送风机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能够更加切实地防止在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
特别是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由于从座面的空气通路内侧的端部到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空气通路凸出的面,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偏离从内部气体导入口或外部气体导入口向送风机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能够更加切实地防止在空气通路内产生涡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外部气体导入模式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内部气体导入模式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壳体上设有旋转式风门的座面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的侧视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图1及图2所示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在外部气体导入模式下的空气流,特别是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右侧面附近或左侧面附近的空气流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图1及图2所示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在外部气体导入模式下的空气流,特别是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空气流的示意图。图5(b)是图5(a)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图1及图2所示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在内部气体导入模式下的空气流,特别是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右侧面附近或左侧面附近的空气流的示意图。图6(b)是图6(a)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图1及图2所示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在内部气体导入模式下的空气流,特别是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空气流的示意图。图7(b)是图7(a)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外部气体导入模式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内部气体导入模式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a)、(b)是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以及图8及图9所示的第二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变形例即第三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的示意图,在图10(a)中,表示了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剖视图,在图10(b)中,表示了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11(a)、(b)是表示图10(a)、(b)所示的第三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变形例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图11(a)中,表示了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剖视图,在图11(b)中,表示了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12(a)、(b)也是表示图10(a)、(b)所示的第三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变形例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图12(a)中,表示了具有过滤器收纳部且包括具有板状的封闭部的风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剖视图,在图12(b)中,表示了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但包括具有板状的封闭部的风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说明第四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在该第四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中,外部气体导入口、内部气体导入口各有两个,相应地,具有板状的封闭部的风门也有两个。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送风装置
2  空气通路
21  风门收纳部
22  过滤器收纳部
23  风扇收纳部
3  内部气体导入口
4  外部气体导入口
5  壳体
51  壳体的构成风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
511  壁部分
511a  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与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部分)
512  壁部分
512a  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后方端部接近的部分(与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部分)
52  壳体的构成过滤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
52a  壳体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
53  壳体的构成风扇收纳部外廓的部分
53a  壳体的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
53b  壳体的风扇收纳部的上表面部分
6  旋转式风门(风门)
61  风门旋转轴
62  封闭部
622  内表面部
7  送风机
71  电动机
71a  电动机旋转轴
72  风扇
72a  进气口
8  过滤器
10  风门
101  风门旋转轴
102  封闭部
11  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例>
在图1至图3中,表示了具有过滤器收纳部22的、第一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
该车辆用送风装置1构成车辆用HVAC(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暖通空调)单元的一部分,包括壳体5、旋转式风门6、送风机7和过滤器8,壳体5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2,并且形成有与该空气通路2连通的内部气体导入口3、外部气体导入口4,旋转式风门6配置在空气通路2内,开闭内部气体导入口3、外部气体导入口4,送风机7从内部气体导入口3及/或外部气体导入口4向空气通路2内导入空气,过滤器8配置在旋转式风门6的下风侧且送风机7的上风侧。
空气通路2的上风侧成为内部气体导入口3或外部气体导入口4,下风侧成为与邻接的空调单元主体连接的空气吹出口(空调单元主体、空气吹出口均未图示),空气通路2具有收纳旋转式风门6的风门收纳部21、收纳过滤器8的过滤器收纳部22和收纳送风机7的下述风扇72的风扇收纳部23。在该第一例中,空气通路2的风门收纳部21、过滤器收纳部22及风扇收纳部23沿车辆的上下方向依次排列。另外,如图3所示,外部气体导入口4仅向壳体5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上方开口,另一方面,内部气体导入口3不仅向壳体5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开口,还向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开口。通过使内部气体导入口3如此面向三个方向开口,能够在导入内部气体时降低HVAC单元的通气阻力、提高送风效率。
旋转式风门6具有风门旋转轴61、封闭部62和将风门旋转轴61与封闭部62连接的连接部63,封闭部62能够以风门旋转轴61为中心在所需的角度范围内可动。封闭部62的结构见后述。
送风机7具有包括电动机旋转轴71a的电动机71和由该电动机71驱动旋转的风扇72。并且,风扇72具有向风门收纳部21侧开口的进气口72a。
过滤器8是用来从通过该过滤器8的空气中除去尘埃等异物、清除异味的,在该第一例中,过滤器8横跨过滤器收纳部22的整个区域而配置。在该第一例中,过滤器8为壁厚较薄的平板形状,以放倒的状态沿车辆的前后方向配置。
壳体5具有构成风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1、构成过滤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2和构成风扇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3。构成风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1是还被称为进气箱的部分。构成风扇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3在从车辆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成为涡旋型的形状,在涡旋的前端,开设了处于空气通路2的下风侧的空气吹出口,但未图示。
并且,如图1及图2所示,在第一例中,在壳体的构成风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1中,外部气体导入口4配置在送风机7的电动机旋转轴71a的轴向上,内部气体导入口3相比外部气体导入口4配置在车辆后方。
壳体的构成风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1形成有从内部气体导入口3的过滤器收纳部22一侧的开口端向空气通路2内侧延伸的抵接部9,旋转式风门6在关闭内部气体导入口3时与该抵接部9抵接。即,旋转式风门6与抵接部9抵接的位置成为旋转式风门6的可动范围的一个端部。
另外,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壳体的构成风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1包括壁部分511,该壁部分511将外部气体导入口4的端部部分与过滤器收纳部52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之间连接。
外部气体导入口4的端部部分在附近具有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另外,在该第一例中,在外部气体导入口4的端部部分,设置有向空气通路2的内侧延伸且供旋转式风门6抵接的座面11。该座面11是通过在壳体的构成风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1设置台阶部而形成的。座面11中的空气通路内侧的端部兼用作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并且,壁部分511从座面11中的空气通路2内侧的端部(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一直连接到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
在图1及图2中,壁部分511的壁厚较薄,壁部分511通过被弯曲成弧状,使从座面11中的空气通路2内侧的端部到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的内侧面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曲面。
在此,壁部分511不一定非要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也可以形成为如图1及图2的虚线所示的平面状。另外,也可以使壁部分511的外侧面向外侧鼓出,且使壁部分511的内侧面形成为如上所述的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或者平面状,这种情况没有图示出来。此外,在壳体5不具有座面11的情况下,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或者平面也可以在从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的任意位置到壳体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的整个内侧面范围内形成。
这样,通过使壁部分511的面向空气通路2的内侧面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或者平面状,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2中的从旋转式风门6的下风侧到过滤器收纳部22的这段区间内、即风门收纳部21(进气箱)的内侧,形成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4或内部气体导入口3向送风机7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特别是,通过使壁部分511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能够更进一步地防止多余空间的形成。特别是,通过使壁部分511形成为平面状,能够减少形成壳体的材料。
如图1及图2所示,旋转式风门6的封闭部62由外表面部621、内表面部622和由外表面部621与内表面部622围成的空洞部623构成,封闭部的内表面部622具有向风门旋转轴61凸出的面。由此,在空气通路2内,能够进一步减少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4或内部气体导入口3向送风机7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并且,如图1所示,在封闭部62关闭内部气体导入口3时,封闭部的内表面部622所具有的向风门旋转轴61凸出的面与壁部分511所具有的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对称。由此,在空气通路2内,能够使从外部气体导入口4向送风机7流动的空气流更加均匀,能够防止噪音。
接着,在图4至图7中,示出了具有上述过滤器收纳部22、且在壁部分511的内侧面形成有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在旋转式风门6的内表面部622形成有向风门旋转轴凸出的面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的、对在空气通路2内流动的空气流进行表示的特性线图。图4表示在外部气体导入模式下,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右侧面附近或左侧面附近的空气流,图5表示在外部气体导入模式下,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空气流,图6表示在内部气体导入模式下,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右侧面附近或左侧面附近的空气流,图7表示在内部气体导入模式下,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空气流。
根据图4及图5所示的特性线图,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右侧面附近或左侧面附近以及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从外部气体导入口4导入的空气变成通过过滤器8去往送风机7的进气口72a的气流。并且,如图4(b)及图5(b)所示,在风门收纳部21(进气箱)内,通过将壁部分511的内侧面设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使得风门收纳部21中不存在多余空间,因此看不到涡流的产生,防止了噪音的产生。
根据图6所示的特性线图,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右侧面附近或左侧面附近,从内部气体导入口3导入的空气变成通过过滤器8去往送风机的进气口72a的气流。并且,如图6(b)所示,在风门收纳部21(进气箱)内,通过将壁部分511的内侧面设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使得风门收纳部21中不存在多余空间,因此看不到涡流的产生,防止了噪音的产生。
根据图7所示的特性线图,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从内部气体导入口3导入的空气变成通过过滤器8去往送风机的进气口72a的气流。并且,如图7(b)所示,即使将壁部分511的内侧面设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也能看到涡流的产生。在此,由于内部气体导入口3不仅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开口,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也开口,而且还一直开设到接近风扇72的进气口72a的部分,因此,从内部气体导入口3向送风机流动空气大多在通气阻力较小的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右侧面附近及左侧面附近通过。因此,即使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产生涡流,在风量较大的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右侧面附近或左侧面附近也不产生涡流,因此实质上能够防止噪音的产生。
<第二例>
到此为止,用图1及图2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必是图1及图2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即,如图8及图9所示,还可以是表示成第二例的、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
图8及图9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不包括过滤器收纳部22,形成有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的壳体5的壁部分511从座面11中的空气通路内侧的端部一直连接到壳体5的风扇收纳部23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3a,这一点与图1及图2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不同。需要注意,第二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的其他结构与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的结构相同,所以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因此,在图8及图9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通过形成为座面11和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或者平面状,也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2中的从旋转式风门6的下风侧到风扇收纳部23的这段区间内、即风门收纳部21(进气箱)的内侧,形成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4或内部气体导入口3向送风机7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并且,与图4至图7所示的特性线图中的空气流相同,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2内产生涡流。
<第三例>
在图10至图12中,表示了本发明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的、具有壁部分511和壁部分512的第三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以下,对各图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图1、图2及图8、图9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图10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将外部气体导入口4配置在风门旋转轴61的车辆前方侧,将内部气体导入口3配置在风门旋转轴61的车辆后方侧。
并且,在如图10(a)所示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壳体的构成风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1具有壁部分511和壁部分512,壁部分511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和壳体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连接,壁部分512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后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2a和壳体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连接。在此,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和壳体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以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后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2a和壳体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沿大致铅直方向设置。并且,壁部分511、512的壁厚较薄,壁部分511、512通过被弯曲成弧状,使其面向空气通路2的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曲面。在该图10(a)中,壁部分511所具有的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与壁部分512所具有的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对称。
在图10(b)所示的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中,壳体的构成风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1具有壁部分511和壁部分512,壁部分511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和壳体的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3a连接,壁部分512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后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2a和壳体的风扇收纳部的上表面部分53b连接。在此,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和壳体5的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3a、以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后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2a和壳体的风扇收纳部的上表面部分53b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沿大致铅直方向设置。并且,图10(b)所示的壁部分511、512的壁厚较薄,壁部分511、512通过被弯曲成弧状,使其面向空气通路2的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曲面。在图10(b)中,壁部分511所具有的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与壁部分512所具有的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也对称。
因此,在图10(a)及图10(b)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通过使壁部分511、512的面向空气通路2的内侧面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或者平面状,也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2中的从旋转式风门6的下风侧到风扇收纳部23的这段区间内、即风门收纳部21(进气箱)内,形成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4或内部气体导入口3向送风机7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并且,与图4至图7所示的特性线图中的空气流相同,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2内产生涡流。
图11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使内部气体导入口3相对于风门旋转轴61配置在从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区域,使外部气体导入口4相比风门旋转轴61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即,相对于图10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的外部气体导入口4、内部气体导入口3,图11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的外部气体导入口4、内部气体导入口3配置在整体上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偏移的位置。
并且,在图11(a)所示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壳体的构成风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1具有壁部分511和壁部分512,壁部分511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和壳体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连接,壁部分512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后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2a和壳体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连接,这一点与图10(a)所示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图11(a)所示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和壳体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以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后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2a和壳体5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2a沿车辆前后方向斜着错开配置。并且,壁部分511、512的壁厚较薄,壁部分511、512通过被弯曲成弧状,使其面向空气通路2的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曲面。
在图11(b)所示的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壳体的构成风门收纳部外廓的部分51具有壁部分511和壁部分512,壁部分511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和壳体的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3a连接,壁部分512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后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2a和壳体的风扇收纳部的上表面部分53b连接,这一点与图10(b)所示的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图11(b)所示的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和壳体的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53a、以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后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2a和壳体5的风扇收纳部的上表面部分53b沿车辆前后方向斜着错开配置。并且,图11(b)所示的壁部分511、512的壁厚较薄,壁部分511、512通过被弯曲成弧状,使其面向空气通路2的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曲面。
因此,在图11(a)及图11(b)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通过使壁部分511、512的面向空气通路2的内侧面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或者平面状,也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2中的从旋转式风门6的下风侧到风扇收纳部23的这段区间内、即风门收纳部21(进气箱)内,形成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4或内部气体导入口3向送风机7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并且,与图4至图7所示的特性线图中的空气流相同,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2内产生涡流。
图12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具有包括风门旋转轴101和板状的封闭部102的风门10。风门旋转轴101配置在外部气体导入口4与内部气体导入口3之间,通过使风门10以风门旋转轴101为中心旋转,板状的封闭部102能够开闭外部气体导入口4及内部气体导入口3。
并且,从壁部分511、512的配置和内侧面中具有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这一点来看,图12(a)所示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与图10(a)所示的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是相同的。另外,从壁部分511、512的配置和内侧面中具有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的这一点来看,图12(b)所示的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与图10(b)所示的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是相同的。
因此,在图12(a)及图12(b)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通过使壁部分511、512的面向空气通路2的内侧面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或者平面状,也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2中的从旋转式风门10的下风侧到风扇收纳部23的这段区间内、即风门收纳部21(进气箱)内,形成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4或内部气体导入口3向送风机7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并且,与图4至图7所示的特性线图中的空气流相同,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2内产生涡流。
<第四例>
在图13中,表示了本发明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的、具有两个内部气体导入口3、3、两个外部气体导入口4、4和两个风门10、10的第四例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风门10分别包括风门旋转轴101和板状的封闭部102。各个风门旋转轴101配置在内部气体导入口3与外部气体导入口4之间,通过使风门10以风门旋转轴101为中心进行旋转,能够使板状的封闭部102开闭内部气体导入口3及外部气体导入口4。
在这样的具有两个内部气体导入口3、3、两个外部气体导入口4、4和两个风门10、10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也具有壁部分511和壁部分512,壁部分511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前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1a和壳体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连接,壁部分512把与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车辆后方端部接近的部分512a和壳体的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连接。并且,壁部分511、512的壁厚较薄,壁部分511、512通过被弯曲成弧状,使其面向空气通路2的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曲面。在该图13中,壁部分511所具有的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与壁部分512所具有的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对称。
需要注意,在图13中表示了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但在不具有过滤器收纳部的那类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也仅仅是在壁部分511、512的下方侧与壳体的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部分或壳体的风扇收纳部的上表面部分连接这一点有所不同,在内侧面中具有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的这一点是相同的。
因此,在图13所示的车辆用送风装置1中,通过将壁部分511、512的面向空气通路2的内侧面设为向空气通路2凸出的面或者平面状,也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2中的从旋转式风门10的下风侧到风扇收纳部23的这段区间内、即风门收纳部21(进气箱)内,形成偏离从外部气体导入口4或内部气体导入口3向送风机7流动的空气的方向的多余空间。并且,与图4至图7所示的特性线图中的空气流相同,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2内产生涡流。
<其他例子>
到此为止,将车辆用送风装置1作为构成车辆用HVAC单元的一部分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车辆用送风装置不局限于作为HVAC单元的一部分,它既也可以构成例如能够对车辆的车厢内进行换气的车辆用换气装置的一部分,又可以构成使空气流向电动汽车的电池来进行冷却的车辆用电池冷却装置的一部分。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送风装置,包括:
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并且形成有与所述空气通路连通的内部气体导入口、外部气体导入口;
风门,其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内,开闭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
送风机,其从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及/或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向所述空气通路内导入空气;
所述送风机具有包括电动机旋转轴的电动机和由该电动机驱动旋转的风扇,
所述空气通路具有设在所述风门的下风侧、收纳所述送风机的风扇的风扇收纳部,
所述车辆用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
从与所述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部分到与所述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接近的部分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所述空气通路凸出的面。
2.一种车辆用送风装置,包括:
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并且形成有与所述空气通路连通的内部气体导入口、外部气体导入口;
风门,其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内,开闭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
送风机,其从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及/或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向所述空气通路内导入空气;
所述送风机具有包括电动机旋转轴的电动机和由该电动机驱动旋转的风扇,
所述空气通路具有设在所述风门的下风侧、收纳过滤器的过滤器收纳部和设在所述过滤器收纳部的下风侧、收纳所述送风机的风扇的风扇收纳部,
所述车辆用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
从与所述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部分到所述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所述空气通路凸出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配置在所述电动机旋转轴的轴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门是旋转式风门,该旋转式风门包括风门旋转轴和能够封闭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或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的封闭部,
所述封闭部具有向所述风门旋转轴凸出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门是旋转式风门,该旋转式风门包括风门旋转轴和能够封闭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或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的封闭部,
与所述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壳体部分包括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内侧延伸、供所述旋转式风门抵接的座面,
从所述座面中的空气通路内侧的端部到与所述风扇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接近的部分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所述空气通路凸出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门是旋转式风门,该旋转式风门包括风门旋转轴和能够封闭所述内部气体导入口或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的封闭部,
与所述旋转式风门的可动范围的端部接近的壳体部分包括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内侧延伸、供所述旋转式风门抵接的座面,
从所述座面中的空气通路内侧的端部到所述过滤器收纳部中的上风侧的端部的壳体内侧面,被形成为平面或者向所述空气通路凸出的面。
CN201310560561.2A 2012-11-15 2013-11-12 车辆用送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8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1212 2012-11-15
JP2012251212A JP6139110B2 (ja) 2012-11-15 2012-11-15 車両用送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8215A true CN103818215A (zh) 2014-05-28
CN103818215B CN103818215B (zh) 2017-07-04

Family

ID=49666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6056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8215B (zh) 2012-11-15 2013-11-12 车辆用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732992A3 (zh)
JP (1) JP6139110B2 (zh)
CN (1) CN10381821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1382A (zh) * 2014-12-19 2015-04-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风门结构
CN107848371A (zh) * 2016-01-18 2018-03-27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0759A1 (ja) * 2021-04-28 2022-11-03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車両用空調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6813A (en) * 1995-12-05 1998-11-17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JP2001063339A (ja) * 1999-08-27 2001-03-13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6386966B1 (en) * 1999-09-08 2002-05-14 Denso Corporation Blower unit with noise-reduc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KR20070057542A (ko) * 2005-12-02 2007-06-07 모딘코리아 유한회사 차량용 공기조화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1712U (ja) * 1984-03-21 1985-10-0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インテ−クユニツト
JP2000016052A (ja) * 1998-07-03 2000-01-18 Zexel Corp 開閉ドア、ブロアユニット、ヒ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エアコンユニット
JP4310898B2 (ja) * 2000-07-19 2009-08-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内外気切換装置
JP4539434B2 (ja) * 2005-05-17 2010-09-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外気切替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68735A (ja) * 2005-12-26 2007-07-05 Denso Corp 空気通路切換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内外気切換装置
KR100999134B1 (ko) * 2006-10-25 2010-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공기 조화기용 내외기 제어 방법
DE102008053065A1 (de) * 2008-10-24 2010-04-29 Behr Gmbh & Co. Kg Klappenanordnung
US8939823B2 (en) * 2011-02-21 2015-01-2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HVAC system with ram pressure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6813A (en) * 1995-12-05 1998-11-17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JP2001063339A (ja) * 1999-08-27 2001-03-13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6386966B1 (en) * 1999-09-08 2002-05-14 Denso Corporation Blower unit with noise-reduc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KR20070057542A (ko) * 2005-12-02 2007-06-07 모딘코리아 유한회사 차량용 공기조화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1382A (zh) * 2014-12-19 2015-04-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风门结构
CN104501382B (zh) * 2014-12-19 2018-04-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风门结构
CN107848371A (zh) * 2016-01-18 2018-03-27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97749A (ja) 2014-05-29
EP2732992A2 (en) 2014-05-21
JP6139110B2 (ja) 2017-05-31
EP2732992A3 (en) 2017-12-20
CN103818215B (zh) 2017-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3683B (zh) 气密性增强的风门一体型鼓风装置
CN104422056B (zh) 换气装置
US20210146752A1 (e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2486336A (zh) 立式空调器
CN103818215A (zh) 车辆用送风装置
US20140335774A1 (en) Convex grid shape to reduce turbulence under rotary door
KR20110136257A (ko) 차량용 송풍장치
CN201191047Y (zh) 柜式空调器
CN106678987A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109520021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8108313U (zh) 空调柜机
CN21083225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637557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7208926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90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1812705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0688484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181123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945906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386422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571982U (zh) 空调系统及其室内机
CN208579492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3063621U (zh) 活页式中央空调车
CN105180265B (zh) 空调器
CN21117710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