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0021A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20021A CN109520021A CN201910015335.3A CN201910015335A CN109520021A CN 109520021 A CN109520021 A CN 109520021A CN 201910015335 A CN201910015335 A CN 201910015335A CN 109520021 A CN109520021 A CN 1095200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wheel
- control module
- air conditioner
- airflow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第一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设在第一气流通道内,第一风机组件包括沿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风轮和第二级风轮;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设在壳体上;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设在壳体内,距离传感器、第一风机组件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方法包括: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与壳体之间的距离L1;第一风机组件的最近送风位置与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2,当L1≤L2时,减小第一级风轮和第二级风轮的转速以使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当L1>L2时,第一级风轮和第二级风轮的转速保持不变。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使得用户处在送风区域内,增加用户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送出的风比较散,且送风不集中,送风距离调节不方便,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具有设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对旋风机,所述第一对旋风机包括沿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风轮和第二级风轮,所述第一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二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在所述壳体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L1;通过所述控制模块调节所述第一级风轮和所述第二级风轮的转速,且使第一级风轮和所述第二级风轮的转速相同,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最近送风位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2,当L1≤L2时,减小所述第一级风轮和所述第二级风轮的转速以使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当L1>L2时,所述第一级风轮和所述第二级风轮的转速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对旋风机,第一对旋风机包括沿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风轮和第二级风轮,壳体上设置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第一风机组件均与空调器的控制模块连接。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与壳体之间的距离L1,当L1≤L2时,减小第一级风轮和第二级风轮的转速以使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当L1>L2时,第一级风轮和第二级风轮的转速保持不变。由此可以使得用户处在送风区域内,增加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内还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具有设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净化室内空气的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所述净化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粉尘浓度检测装置,所述粉尘浓度检测装置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粉尘浓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粉尘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室内的粉尘浓度N1;当检测到的粉尘浓度N1大于预设值N2时,所述控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净化装置开启直至当将测到的粉尘浓度N1小于预设值N3时,其中N3<N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加湿室内空气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所述加湿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湿度M1;当检测到的湿度M1大于预设值M2时,所述控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湿装置开启直至当将测到的湿度M1小于预设值M3时,其中M3<M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被构造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设有开关门组件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所述开关门组件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空调器还包括:CO2浓度检测装置,所述CO2浓度检测装置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CO2浓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CO2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室内的CO2浓度P1;当检测到的CO2浓度P1大于预设值P2时,所述控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门组件开启直至当将测到的CO2浓度P1小于预设值P3时,其中P3<P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对旋风机,所述第二对旋风机包括沿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所述第三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四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控制模块调节所述第三级风轮和所述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且使第三级风轮和所述第四级风轮的转速相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最近送风位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3,当L1≤L3时,减小所述第三级风轮和所述第四级风轮的转速,当L1>L3时,所述第三级风轮和所述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保持不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风板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摄像组件获取室内用户活动区域;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以使所述导风板将风引导至用户的活动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与第二出风口直接连接的导向通道,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所述导向通道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倾斜,且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吹风,或,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方向的反方向,所述导向通道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倾斜,且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吹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限定出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具有设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风机组件,所述第三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内。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上设有净化装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上设有净化装置;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上设有净化装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上设有加湿装置;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上设有加湿装置;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上设有加湿装置;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可以引入新风;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可以引入新风;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壳体1,第一气流通道11,第一进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2,第二气流通道12,第二进风口121,第二出风口122,导向通道123,第三气流通道13,第三进风口131,第三出风口132,
第一风机组件2,第一级风轮21,第二级风轮22,
第二风机组件3,净化装置4,加湿装置5,开关门组件6,导风板7,第三风机组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及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第一风机组件2、距离传感器和控制模块。
具体而言,如图1-图8所示,壳体1内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11,第一气流通道11具有设在壳体1上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第一风机组件2设在第一气流通道11内以驱动气流的流动。在第一风机组件2的驱动下,室内空气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气流通道11内,第一进风口111处可以设有换热器,进入第一气流通道11内的气流与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从而实现室内的制冷或制热。
如图1-图8所示,第一风机组件2包括第一对旋风机,第一对旋风机包括沿第一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第一级风轮21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二级风轮22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对旋风轮可以使得第一出风口112排出的风更加集中,且送风距离更远,并且通过调节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的转速可以实现不同距离的送风,即可以实现不同距离之外的区域有风。
距离传感器设在壳体1上,控制模块设在壳体1内,距离传感器、第一风机组件2均与控制模块连接。距离传感器可以检测用户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并可以将壳体1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根据壳体1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调整第一风机组件2上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转速。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L1;
通过控制模块调节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的转速,且使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的转速相同。其中,当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的转速相同时,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第一风机组件2的最近送风位置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为L2,在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为L2的区域为无风区域,在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大于L2的区域为有风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风区域和无风区域均为位于第一出风口112前侧的区域,即第一出风口112送出的风可以达到的区域。
当L1≤L2时,即用户未在第一出风口112的送风区域内时,减小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的转速以使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其中减小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的转速,可以减小第一风机组件2的送风距离,可以使得第一风机组件2的最近送风位置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L2小于L1,使得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用户可以快速的感到暖和或凉爽,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当L1>L2时,即用户处在第一出风口112的送风区域内,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的转速保持不变。由此用户可以快速的感到暖和或凉爽,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第一风机组件2包括第一对旋风机,第一对旋风机包括沿第一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壳体1上设置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第一风机组件2均与空调器100的控制模块连接。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L1,当L1≤L2时,减小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的转速以使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当L1>L2时,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的转速保持不变。由此可以使得用户处在送风区域内,增加用户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空调器100内还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12,第二气流通道12具有设在壳体1上的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风机组件3,第二风机组件3设在第二气流通道12内。在第二风机组件3的驱动下,空气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121进入第二气流通道12内,并通过第二出风口122排向室内。其中第二进风口121可以与室内环境连通,第二进风口121处可以设有换热器,进入第一气流通道11内的气流与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从而实现室内的制冷或制热。当然,第二进风口121还可以与室外环境连通,在第二风机组件3的驱动下,室外新风可以通过第二气流通道12进入室内,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空调器100包括用于净化室内空气的净化装置4和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净化装置4设在第二气流通道12内,净化装置4与控制模块连接,粉尘浓度检测装置设在壳体1上,粉尘浓度检测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粉尘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室内的粉尘浓度N1;
当检测到的粉尘浓度N1大于预设值N2时,控制控制模块控制净化装置4开启直至当将测到的粉尘浓度N1小于预设值N3时,其中N3<N2。
由此,可以使得室内的粉尘浓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用户的健康。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气流通道11被构造成第二气流通道12。净化装置4设在第一气流通道11内。由此可以避免单独设置用于净化的气流通道,可以简化空调器100的结构及加工工艺,降低成本。
更进一步地,沿第一气流通道11的气流流动方向,第一风机组件2位于净化装置4的下游。净化后的气流在第一风机组件2的驱动下可以朝向第一出风口112流动,使得净化后的气流排出到室内,提高空调器100净化的效率。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3所示,净化装置4设在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之间。由此可以增加空调器100机构的多样性,可以根据空调器100结构尺寸来调节净化装置4的位置。
可选地,第二风机组件3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二风机组件3包括第二对旋风机,第二对旋风机包括沿第二出风口122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第三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四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通过调节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可以实现不同距离的送风,即可以实现不同距离之外的区域有风。
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模块调节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且使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相同。其中,当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相同时,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第二风机组件3的最近送风位置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为L3,在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为L3的区域为无净化风区域,在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大于L3的区域为有净化风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净化风区域和无净化风区域均为位于第二出风口122前侧的区域,即第二出风口122送出的风可以达到的区域。
当L1≤L3时,即用户未在第二出风口122的送风区域内时,减小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以使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其中减小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可以减小第二风机组件3的送风距离,可以使得第二风机组件3的最近送风位置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L3小于L1,使得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净化后的风可以吹向用户身上及其周围,使有限的净化的风吹向用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当L1>L3时,即用户处在第二出风口122的送风区域内,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保持不变。由此,可以使得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净化后的风可以吹向用户身上及其周围,使有限的净化的风吹向用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导风板组件和摄像组件。其中,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7和驱动电机,导风板7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出风口122处,驱动电机设在壳体1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板7连接,驱动电机与控制模块连接。摄像组件设在壳体1上且与控制模块连接,摄像组件可以拍摄用户所在的区域信息,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控制驱动电机动作,从而控制导风板7的导风方向。
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摄像组件获取室内用户活动区域;
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电机驱动导风板7转动以使导风板7将风引导至用户的活动区域。
由此,可以使得净化后的风吹向用户,使得用户所在区域首先被净化,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空调器100包括用于加湿室内空气的加湿装置5和湿度传感器,加湿装置5设在第二气流通道12内,加湿装置5与控制模块连接,湿度传感器设在壳体1上,湿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湿度M1;
当检测到的湿度M1大于预设值M2时,控制控制模块控制加湿装置5开启直至当将测到的湿度M1小于预设值M3时,其中M3<M2。
由此,可以使得室内的湿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气流通道11被构造成第二气流通道12。加湿装置5设在第一气流通道11内。由此可以避免单独设置用于加湿的气流通道,可以简化空调器100的结构及加工工艺,降低成本。
更进一步地,沿第一气流通道11的气流流动方向,第一风机组件2位于加湿装置5的下游。加湿后的气流在第一风机组件2的驱动下可以朝向第一出风口112流动,使得加湿后的气流排出到室内,提高空调器100加湿的效率。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6所示,加湿装置5设在第一级风轮21和第二级风轮22之间。由此可以增加空调器100机构的多样性,可以根据空调器100结构尺寸来调节加湿装置5的位置。
可选地,第二风机组件3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二风机组件3包括第二对旋风机,第二对旋风机包括沿第二出风口122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第三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四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通过调节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可以实现不同距离的送风,即可以实现不同距离之外的区域有风。
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模块调节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且使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相同。其中,当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相同时,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第二风机组件3的最近送风位置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为L3,在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为L3的区域为无加湿风区域,在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大于L3的区域为有加湿风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加湿风区域和无加湿风区域均为位于第二出风口122前侧的区域,即第二出风口122送出的风可以达到的区域。
当L1≤L3时,即用户未在第二出风口122的送风区域内时,减小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以使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其中减小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可以减小第二风机组件3的送风距离,可以使得第二风机组件3的最近送风位置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L3小于L1,使得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加湿后的风可以吹向用户身上及其周围,使有限的加湿的风吹向用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当L1>L3时,即用户处在第二出风口122的送风区域内,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保持不变。由此,可以使得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加湿后的风可以吹向用户身上及其周围,使有限的加湿的风吹向用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导风板组件和摄像组件。其中,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7和驱动电机,导风板7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出风口122处,驱动电机设在壳体1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板7连接,驱动电机与控制模块连接。摄像组件设在壳体1上且与控制模块连接,摄像组件可以拍摄用户所在的区域信息,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控制驱动电机动作,从而控制导风板7的导风方向。
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摄像组件获取室内用户活动区域;
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电机驱动导风板7转动以使导风板7将风引导至用户的活动区域。
由此,可以使得加湿后的风吹向用户,使得用户所在区域首先被加湿,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进风口121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第二气流通道12内设有开关门组件6以打开或关闭第二气流通道12,开关门组件6与控制模块连接。空调器100还包括CO2浓度检测装置,CO2浓度检测装置设在壳体1上,CO2浓度检测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CO2浓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室内的CO2浓度,并将CO2浓度信息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控制开关门组件6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新风功能的开启和关闭。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CO2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室内的CO2浓度P1;
当检测到的CO2浓度P1大于预设值P2时,控制控制模块控制开关门组件6开启直至当将测到的CO2浓度P1小于预设值P3时,其中P3<P2。
由此,可以使得室内的CO2浓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第二风机组件3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二风机组件3包括第二对旋风机,第二对旋风机包括沿第二出风口122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第三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四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通过调节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可以实现不同距离的送风,即可以实现不同距离之外的区域有风。
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模块调节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且使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相同。其中,当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相同时,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第二风机组件3的最近送风位置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为L3,在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为L3的区域为无新风区域,在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大于L3的区域为有新风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有新风区域和无新风区域均为位于第二出风口122前侧的区域,即第二出风口122送出的风可以达到的区域。
当L1≤L3时,即用户未在第二出风口122的送风区域内时,减小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以使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其中减小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可以减小第二风机组件3的送风距离,可以使得第二风机组件3的最近送风位置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L3小于L1,使得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新风可以吹向用户身上及其周围,使有限的新风吹向用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当L1>L3时,即用户处在第二出风口122的送风区域内,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保持不变。由此,可以使得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新风可以吹向用户身上及其周围,使有限的新风吹向用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导风板组件和摄像组件。其中,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7和驱动电机,导风板7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出风口122处,驱动电机设在壳体1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板7连接,驱动电机与控制模块连接。摄像组件设在壳体1上且与控制模块连接,摄像组件可以拍摄用户所在的区域信息,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控制驱动电机动作,从而控制导风板7的导风方向。
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摄像组件获取室内用户活动区域;
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电机驱动导风板7转动以使导风板7将风引导至用户的活动区域。
由此,可以使得新风吹向用户,使得用户所在区域首先被新风包围,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气流通道12包括与第二出风口122直接连接的导向通道123,沿第一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导向通道123朝向第一出风口112倾斜,且朝向第一出风口112吹风,或,沿第一进风口111的进风方向的反方向,导向通道123朝向第一进风口111倾斜,且朝向第一进风口111吹风。当用户需要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空间时,室外新风可以通过第二气流通道12进入室内空间,从而提升室内空气的新鲜度,进而保证用户的呼吸健康。
如图7所示,沿第一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如图7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导向通道123朝向第一出风口112倾斜,且朝向第一出风口112吹风。可以理解的是,从第二出风口122吹送出的新风可以与经过换热处理后从第一出风口112吹送出的气流进行混合和换热。
由此,可以实现对新风的加热或者冷却,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出风口122吹送出的较冷的新风(例如,冬季)或者较热的新风(例如,夏季)直接吹向用户,进而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此外,新风在与第一气流通道11的第一出风口112吹送出的气流混合后,可以提升新风的送风距离和新风的可吹送范围,进而提升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或,如图8所示,沿第一进风口111的进风方向的反方向(如图8所示的由右至左的方向),导向通道123朝向第一进风口111倾斜,且朝向第一进风口111吹风。可以理解的是,从第二出风口122吹送出的新风,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气流通道11,并在第一气流通道11内进行换热处理,最后从第一出风口112吹送至室内空间。
由此,可以实现对新风的加热或者冷却,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出风口122吹送出的较冷的新风或者较热的新风直接吹向用户,进而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此外,新风在进入第一气流通道11可以提升新风的送风距离和新风的可吹送范围,进而提升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4、图6所示,壳体1内还限定出第三气流通道13,第三气流通道13具有设在壳体1上的第三进风口131和第三出风口132,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三风机组件8,第三风机组件8设在第三气流通道13内。室内的气流可以从第三进风口131进入第三气流通道13内,在第三风机组件8的作用下,气流从第三出风口132排向室内。其中第三风机组件8和第三进风口131之间可以设有换热器,进入第三气流通道13内的气流可以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并排向室内,实现室内的制冷或制热,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可选地,第三风机组件8包括一个轴流风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具有设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对旋风机,所述第一对旋风机包括沿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风轮和第二级风轮,所述第一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二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
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在所述壳体上;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L1;
通过所述控制模块调节所述第一级风轮和所述第二级风轮的转速,且使第一级风轮和所述第二级风轮的转速相同,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最近送风位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2,当L1≤L2时,减小所述第一级风轮和所述第二级风轮的转速以使用户位于送风区域内,当L1>L2时,所述第一级风轮和所述第二级风轮的转速保持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内还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具有设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用于净化室内空气的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所述净化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粉尘浓度检测装置,所述粉尘浓度检测装置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粉尘浓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粉尘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室内的粉尘浓度N1;
当检测到的粉尘浓度N1大于预设值N2时,所述控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净化装置开启直至当将测到的粉尘浓度N1小于预设值N3时,其中N3<N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用于加湿室内空气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所述加湿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湿度M1;
当检测到的湿度M1大于预设值M2时,所述控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湿装置开启直至当将测到的湿度M1小于预设值M3时,其中M3<M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被构造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设有开关门组件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所述开关门组件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CO2浓度检测装置,所述CO2浓度检测装置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CO2浓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CO2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室内的CO2浓度P1;
当检测到的CO2浓度P1大于预设值P2时,所述控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门组件开启直至当将测到的CO2浓度P1小于预设值P3时,其中P3<P2。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对旋风机,所述第二对旋风机包括沿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级风轮和第四级风轮,所述第三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四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模块调节所述第三级风轮和所述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且使第三级风轮和所述第四级风轮的转速相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最近送风位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3,当L1≤L3时,减小所述第三级风轮和所述第四级风轮的转速,当L1>L3时,所述第三级风轮和所述第四级风轮的转速保持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风板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摄像组件获取室内用户活动区域;
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以使所述导风板将风引导至用户的活动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与第二出风口直接连接的导向通道,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所述导向通道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倾斜,且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吹风,
或,沿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方向的反方向,所述导向通道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倾斜,且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吹风。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限定出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具有设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第三风机组件,所述第三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15335.3A CN109520021B (zh) | 2019-01-08 | 2019-01-08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15335.3A CN109520021B (zh) | 2019-01-08 | 2019-01-08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20021A true CN109520021A (zh) | 2019-03-26 |
CN109520021B CN109520021B (zh) | 2021-06-18 |
Family
ID=6579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15335.3A Active CN109520021B (zh) | 2019-01-08 | 2019-01-08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2002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44441A (zh) * | 2019-08-06 | 2021-02-0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
CN114110772A (zh) * | 2021-11-29 | 2022-03-01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024A (zh) * | 1992-12-28 | 1994-07-06 | 新典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依人体位置适应控制的送风装置 |
CN101493246A (zh) * | 2008-01-25 | 2009-07-2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及其动作方法 |
EP2679920A2 (en) * | 2012-06-28 | 2014-01-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ir conditioner |
CN105588270A (zh) * | 2015-07-31 | 2016-05-1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和送风设备 |
WO2017014559A1 (en) * | 2015-07-21 | 2017-01-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7355870A (zh) * | 2017-08-19 | 2017-11-17 | 北京晶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 |
EP2998659B1 (en) * | 2013-05-14 | 2018-03-07 |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utdoor fan motor of air conditioner |
CN108131812A (zh) * | 2017-12-05 | 2018-06-08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装置 |
CN108266808A (zh) * | 2018-03-20 | 2018-07-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CN207881025U (zh) * | 2017-09-25 | 2018-09-1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
CN108758837A (zh) * | 2018-08-31 | 2018-11-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轴流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
CN109084368A (zh) * | 2018-08-06 | 2018-12-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9084370A (zh) * | 2018-08-06 | 2018-12-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2019
- 2019-01-08 CN CN201910015335.3A patent/CN1095200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024A (zh) * | 1992-12-28 | 1994-07-06 | 新典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依人体位置适应控制的送风装置 |
CN101493246A (zh) * | 2008-01-25 | 2009-07-2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及其动作方法 |
EP2679920A2 (en) * | 2012-06-28 | 2014-01-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ir conditioner |
EP2998659B1 (en) * | 2013-05-14 | 2018-03-07 |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utdoor fan motor of air conditioner |
WO2017014559A1 (en) * | 2015-07-21 | 2017-01-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5588270A (zh) * | 2015-07-31 | 2016-05-1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和送风设备 |
CN107355870A (zh) * | 2017-08-19 | 2017-11-17 | 北京晶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 |
CN207881025U (zh) * | 2017-09-25 | 2018-09-1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
CN108131812A (zh) * | 2017-12-05 | 2018-06-08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装置 |
CN108266808A (zh) * | 2018-03-20 | 2018-07-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CN109084368A (zh) * | 2018-08-06 | 2018-12-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9084370A (zh) * | 2018-08-06 | 2018-12-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8758837A (zh) * | 2018-08-31 | 2018-11-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轴流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44441A (zh) * | 2019-08-06 | 2021-02-0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
CN114110772A (zh) * | 2021-11-29 | 2022-03-01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CN114110772B (zh) * | 2021-11-29 | 2023-03-24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20021B (zh) | 2021-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61642B2 (ja) | 空調換気装置 | |
CN105377598B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CN113811720B (zh) | 具有动态智能空气管理系统的ptac单元 | |
CN209325928U (zh) | 空调器 | |
WO2018056191A1 (ja) |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
JP5542046B2 (ja)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
CN107300265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180080415A (ko) | 환기장치 | |
CN109520021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6091320A (zh) |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 |
CN109611952A (zh) | 一种空调柜机 | |
JP2007187335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6675057B2 (ja) |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
JP2009174790A (ja) | 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機 | |
WO2019218829A1 (zh) | 一种空净一体式结构以及空调器 | |
CN113329893A (zh) | 用于混合用于车辆hvac部件的空气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6705230A (zh) |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 |
KR20020026725A (ko) | 환기 장치가 구비된 공기 조화기 | |
KR20230054798A (ko) | 시로코팬 직결형 송풍기를 갖는 수직형 공조기 | |
CN209763430U (zh) | 一种送风装置 | |
CN109114673A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JP2007139409A (ja) | 換気装置及び換気装置の制御方法 | |
CN208779562U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08901598U (zh) | 一种出风组件和使用该出风组件的空调器 | |
CN207962903U (zh) | 用于柜机的空气处理模块和柜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