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81025U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81025U
CN207881025U CN201721237753.XU CN201721237753U CN207881025U CN 207881025 U CN207881025 U CN 207881025U CN 201721237753 U CN201721237753 U CN 201721237753U CN 207881025 U CN207881025 U CN 207881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inlet
room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377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志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377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810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81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810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其中,空气处理模块用于空调器,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室内空气进风口、室内空气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和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的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空调器的换热风道相互独立设置;出风风轮,所述出风风轮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以使室内空气自室内空气进风口进入,经过所述出风风道后,从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更新速度。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空调器,不能将室内的空气直接的排出至室外,使得室内的空气质量逐渐降低,不利于人们的健康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模块,旨在将室内空气直接排出室外,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处理模块,用于空调器,空气处理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室内空气进风口、室内空气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和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的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空调器的换热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出风风轮,所述出风风轮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以使室内空气自室内空气进风口进入,经过所述出风风道后,从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的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空调器的换热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进风风轮,所述进风风轮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以使新风自新风进风口进入,经过所述进风风道后,从所述新风进风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优选地,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驱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进风风轮和所述出风风轮均为离心风轮;
所述双轴电机同时驱动所述进风风轮和所述出风风轮。
优选地,所述进风风轮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风轮的进风口朝向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与所述前壳可拆卸连接的后壳,所述前壳的下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进风风道内设置有过滤网和/或加热装置,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
优选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且所述加湿模块靠近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
或者,所述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排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室内换热机;
室外换热机;以及,
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机和/或所述室外换热机上;
其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室内空气进风口、室内空气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和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的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空调器的换热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出风风轮,所述出风风轮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以使室内空气自室内空气进风口进入,经过所述出风风道后,从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室内换热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上安装腔和下安装腔,空调器的换热风道形成于上安装腔内,空气换热模块位于下安装腔内。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面壳和与所述面壳可拆卸连接的背壳;
所述面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新风出风过孔,新风出风过孔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新风出风口设置;和/或,
所述背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新风进风过孔,新风进风过孔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新风进风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对应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过孔内,以引导气流经新风出风口和新风出风过孔流出。
优选地,所述面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室内空气进风过孔,室内空气进风过孔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室内空气进风口设置;和/或,
所述背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室内空气出风过孔,室内空气出风过孔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室内空气出风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面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新风出风过孔和室内空气进风过孔,所述新风出风过孔位于所述面壳的正面,所述室内空气进风过孔位于所述面壳的两侧;和/或,
所述背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新风进风过孔和室内空气出风过孔,所述室内空气出风过孔位于所述新风进风过孔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上安装腔内设置有轴流风轮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呈板状设置,所述轴流风轮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换热器的板面。
优选地,所述轴流风轮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进风风轮和/或出风风轮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室内空气进风口、出风风道、室内空气出风口以及出风风轮的设置,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将室内使用过的空气直接抽离并排至室外,使得室内形成负压,从而可以使室外新鲜的空气更快的进入到室内,从而达到快速更换室内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的目的;同时,出风风道与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风道和室外侧换热风道都相互独立,从而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在对空气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影响空气本身的换热过程,从而有利于空调器可以稳定的运行;同时,将空气处理模块用于空调器,相比单独设置空气处理模块,可以为用户节省更多的空间,使得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在为用户提供新的功能的同时,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模块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模块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D-D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一种空气处理模块,主要应用于空调器中,以改善空气的质量,如更换室内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增加空气洁净度等等。该空调器是指,可以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设备,包括壁挂式分体机,壁挂式一体机,落地式分体机,落地式一体机等等。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侧和室外换热侧,室内换热侧和室外换热侧一般均包括壳体,进风组件、换热组件和送风组件。其中,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换热风道,进风组件设置在进风口处,换热组件和送风组件设置在换热风道内。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组件,导风组件设置在出风口。本申请中的空气处理模块,主要对室内空气进行更换,在排出室内空气的同时吸收室外新鲜空气,增加空气的洁净度和新鲜度,同时,调节室内空气质量,并且不影响空调器的正常工作。值得说明的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处理模块设置在方形空调柜机的底部时,与空调柜机换热器和风轮的结构进行配合后,实现超薄机型。
以下将主要描述空气处理模块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空气处理模块,用于空调器,该空气处理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室内空气进风口110、室内空气出风口120,以及连通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110和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120的出风风道175;所述出风风道175与所述空调器的换热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出风风轮145,所述出风风轮145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175内,以使室内空气自室内空气进风口110进入,经过所述出风风道175后,从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120排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为了更好的与空调器配合,壳体100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的空调器的机型来设置,例如圆筒状、长方形状等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以呈仿长方形(相较于标准的长方形,根据实际产品的需求具有凸起或者凹陷的位置)设置为例。
其中,室内空气进风口110和室内空气出风口120位置可以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道形式,不同的机型灵活设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例如,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110开设在所述壳体100的正面和/或侧部;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120开设在所述壳体100的背面、侧部和顶部中的一处或多处。即室内空气进风口110和室内空气出风口120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机型,不同的风道和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设置。室内空气进风口110和室内空气出风口1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室内空气进风口110、室内空气出风口120的位置和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室内空气进风口110和室内空气出风口12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例如,圆形、椭圆形、方形以及多边形等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出风风轮145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离心风轮,轴流风轮500或者是贯流风轮,不同的风轮配合不同的风道,本实施例中以离心风轮为例,值得说明的是,出风风轮145的驱动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电机、燃气机等等均可。在离心风轮的作用下,将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进风口110进入到出风风道175,经过所述出风风道175后,再从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120排出。室内空气进风口110与室内连通,室内空气出风口120与室外连通,其中,室内空气出风口120与室外连通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例如通过风管连通,或者以窗机的形式安装于房间的墙壁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室内空气进风口110、出风风道175、室内空气出风口120以及出风风轮145的设置,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将室内使用过的空气直接抽离并排至室外,使得室内形成负压,从而可以使室外新鲜的空气更快的进入到室内,从而达到快速更换室内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的目的;同时,出风风道175与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风道和室外侧换热风道都相互独立,从而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在对空气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影响空气本身的换热过程,从而有利于空调器可以稳定的运行;同时,将空气处理模块用于空调器,相比单独设置空气处理模块,可以为用户节省更多的空间,使得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在为用户提供新的功能的同时,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的更新速度,所述壳体具有新风进风口130、新风出风口140,以及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130和所述新风出风口140的进风风道185;所述进风风道185与所述空调器的换热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进风风轮165,所述进风风轮165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185内,以使新风自新风进风口130进入,经过所述进风风道185后,从所述新风进风口130排出。
具体地,新风进风口130和新风出风口140位置可以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道形式,不同的机型灵活设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例如,所述新风进风口130开设在所述壳体100的背面和/或侧部;所述新风出风口140开设在所述壳体100的正面、侧部和顶部中的一处或多处。即新风进风口130和新风出风口140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机型,不同的风道和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设置。新风进风口130和新风出风口140的形状,可以根据新风进风口130、新风出风口140的位置和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新风进风口130和新风出风口14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例如,圆形、椭圆形、方形以及多边形等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进风风轮165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离心风轮,轴流风轮500或者是贯流风轮,不同的风轮配合不同的风道,本实施例中以离心风轮为例,值得说明的是,进风风轮165的驱动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电机、燃气机等等均可。在离心风轮的作用下,室外空气从新风进风口130进入到进风风道185,经过所述进风风道185后,再从所述新风出风口140排出。新风进风口130与室外连通,新风出风口140与室内连通,其中,新风进风口130与室内连通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例如通过风管连通,或者以窗机的形式安装于房间的墙壁上。当然,当空气处理模块安装于室外时,新风进风口130也可以通过导风管与室内连通。
值得说明的是,进风风道185和出风风道175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相互共享风道,当相互共享风道时,新风进风和室内空气排风不便于同时进行,但是节约了空间,使得空气处理模块的体积更小,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将空气处理模块做薄。
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空间和保持进、出风的导风能力,所述进风风道185和所述出风风道175相互独立设置。本实施例中,进风风道185和出风风道175相互独立设置,使得室外空气的进入和室内空气的排出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有利于进风和排风的同时,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新风进风口130、进风风道185、新风出风口140以及进风风轮165的设置,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将室外新鲜的空气直接抽进室内,使得室内形成正压,从而可以使室内使用过的空气更快的排出室内,从而达到快速更换室内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的目的;当然,该方案和前一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室内不形成正压和负压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好吸进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可以更快的更换室内空气,更好的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有益于用户的身心健康;
同时,进风风道185与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风道和室外侧换热风道都相互独立,从而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在对空气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影响空气本身的换热过程,从而有利于空调器可以稳定的运行。
为了进一步的合理利用空间,所述新风进风口130和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120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通过将新风进风口130和室内空气出风口120均设置在壳体的背部,使得空气处理模块的新风进风和室内空气出风都位于壳体的同一侧,即与外部空气进行交换的部分设置在壳体的同一侧,如此,使得空气处理模块的摆放和风管的安装都十分的便捷,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在与室外进行气体交换时,可以以最小的空间来实现,从而有利于高效的利用房间的空间。
为了进一步的合理利用空间,缩小空气处理模块的体积,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驱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155,所述双轴电机155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进风风轮165和所述出风风轮145均为离心风轮;所述双轴电机155同时驱动所述进风风轮165和所述出风风轮145。双轴电机155的安装方式有很多,在本实施例中,双轴电机155沿壳体的厚度方向设置,两转轴分别延伸到壳体的两侧。两离心风轮分别与两转轴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双轴电机155可以沿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或者沿其它方向设置,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形而设置。通过双轴电机155的设置,使得进风风轮165和出风风轮145由同一个电机同时驱动,在节约电机的同时,大幅减少了电机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使得空气处理模块的壳体的体积充分变小。
为了提高风轮的驱动效率,所述进风风轮165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新风进风口130,和/或,所述出风风轮145的进风口朝向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110。通过将进风风轮165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新风进风口130,使得进风风轮165直接从新风进风口130吸风,在吸风过程中没有能量损耗,直接作用于新风进风口130的气体,有利于将进风风轮165的工作效率提到最高。同理,通过将出风风轮145的进风口朝向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110,也有利用于提高出风风轮145抽取室内空气的效率。
为了提高电机的安装稳定性和更加合理的利用壳体的空间,所述壳体包括前壳150和与所述前壳150可拆卸连接的后壳160,所述前壳150的下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前壳150和后壳160连接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螺钉、卡扣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通过将壳体设置为可拆卸的前壳150和后壳160,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内部的维护和更换非常便捷。进风风轮165设置于前壳150和后壳160所围成的腔体内,而出风风轮145则安装于前壳150自身形成的一个安装腔251内。通过前壳150,在厚度方向将进风风道185和出风风道175隔开,通过双轴电机155,又将两个风道联系起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底座和与所述安装底座可拆卸连接的电机压板,所述安装底座和所述电机压板围合形成供驱动电机安装的安装腔251;所述安装底座和所述电机盖板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为了是空气处理模块具有其它空气处理功能,所述进风风道185内设置有过滤网190和/或加热装置180,所述过滤网190靠近所述新风进风口130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185内。过滤网190设置靠近新风进风口130的位置,加热装置180设置在过滤网190背对新风进风口130的一侧。新风进入进风风道185后,首先通过过滤网190过滤,再经过加热装置180加热,然后从新风出口流出,此时,流出的为温暖、洁净的新鲜空气。
为了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具有加湿功能,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加湿模块400,所述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185内,且所述加湿模块靠近所述新风出风口140设置;或者,所述加湿模块400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本实施例中,加湿模块的设置方式和设置位置可以有很多,例如将加湿模块400可拆卸设置在壳体的外部,或者可拆卸的设置在新风风道内。通过加湿模块的设置,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具有加湿功能,以增加空气处理模块的适应性。
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壳体的空间,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110和所述新风进风口130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120和所述新风出风口140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进风风道185和所述出风风道175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排列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室内空气进风口110和所述新风进风口130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120和所述新风出风口140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使得室内空气和新风均从壳体的下部进入,并从壳体的上部流出,使得进风风轮165和出风风轮145的位置可以非常靠近,为使用同一个电机驱动,提供了实现基础。进风风道185和出风风道175可以沿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列,即壳体内的腔被分隔成长条形的左右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为进风风道185,另一部分为出风风道175,此时,两个风道的宽度较小,但厚度较大。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风道185和出风风道175可以沿壳体的厚度方向排列,即壳体内的腔被分隔成前后两层,其中一部分为进风风道185,另一部分为出风风道175,此时,两个风道的宽度较大,但厚度较小。
以进风风道185和出风风道175呈左、右排布的两长条状风道为例,进风风道185的蜗壳与出风风道175的蜗壳并排设置,当然,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增大两个风道的体积,两个蜗壳可以共用一个侧壁。而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蜗壳的形状符合流体力学的流动规律,两个蜗壳的侧壁相邻设置,甚至相邻两侧壁之间还可以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机、室外换热机和空气处理模块,该空气处理模块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机和/或所述室外换热机上。
空气处理模块设置到室内换热机和室外换热机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以设置在室内换热机内为例,对空气处理模块的设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所述室内换热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上安装腔251和下安装腔251,空调器的换热风道形成于上安装腔251内,空气换热模块位于下安装腔251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安装腔251和下安装腔251相互独立设置,上安装腔251内设置有换热组件、风轮组件等等。而下安装腔251内,则设置有空气处理模块。由于上安装腔251和下安装腔251相互独立,使得室内换热风道、空气处理模块的进风风道185和出风风道175均相互独立设置。
为了保证空气处理模块可以快速、高效、稳定的与外部进行气体交换,所述外壳包括面壳250和与所述面壳250可拆卸连接的背壳260;所述面壳250上对应下安装腔251的位置开设有新风出风过孔240,新风出风过孔240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新风出风口140设置;和/或,所述背壳260上对应下安装腔251的位置开设有新风进风过孔230,新风进风过孔230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新风进风口130设置。
本实施例中,面壳250和背壳260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等等。新风出风过孔240和新风进风过孔23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例如圆形、三角形、椭圆形以及多边形等等均可,以圆形孔为例。其中,新风出风过孔240的位置可以有很多,例如开设在面壳250的正面和/或者两侧,以开设在面壳250的正面,位于换热出风口270的下方为例。同理,新风进风过孔230的位置可以有很多,例如开设在背壳260的背面和/或者两侧,以开设在背壳260的背面为例,位于换热进风口280的下方为例。
其中,新风出风过孔240的形状与新风出风口140的形状相当,以使新风可以很顺畅的从新风出风口140流入新风出风过孔240,并流入室内。同理,新风进风过孔230的形状与新风进风口130的形状相当,以使新风可以很顺畅的从新风进风过孔230流入新风进风口130,并流入进风风道185内。
为了进一步的使得进风风道185内的气流顺畅的流入到室内,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圈170,所述导风圈170对应所述新风出风口140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过孔240内,以引导气流经新风出风口140和新风出风过孔240流出。
为了使室内空气可以顺畅的通过出风风道175排出室内。
所述面壳250上对应下安装腔251的位置开设有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室内空气进风口110设置;和/或,所述背壳260上对应下安装腔251的位置开设有室内空气出风过孔220,室内空气出风过孔220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室内空气出风口120设置。
本实施例中,室内空气出风过孔220和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例如圆形、三角形、椭圆形以及多边形等等均可,其中,室内空气出风过孔220以圆形孔为例,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则以格栅上的过孔为例。其中,室内空气出风过孔220的位置可以有很多,例如开设在背壳260的背面和/或者两侧,以开设在背壳260的背面,位于换热进风口280和新风进风口130之间为例。同理,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的位置可以有很多,例如开设在面壳250的正面面和/或者两侧,以开设在面壳250的两侧面为例,多个室内空气进风口110间隔排列在面壳250的两侧,形成格栅。
其中,室内空气出风过孔220与室内空气出风口120的形状相当,以使新风可以很顺畅的从室内空气出风口120流入室内空气出风过孔220,并流入室内。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与室内空气进风口110之间具有间隙,气流从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进入到下安装腔251后,再在负压的作用下从室内空气进风口110进入到出风风道175。
通过对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和室内空气进风口110之间关系的设置,使得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和新风出风过孔240非常合理的排布在面壳250上,在保证室内空气的进风量和新风的出风量的同时,不影响空调柜机的整体外观,特别是将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设置两侧,使得面壳250的下部可作为装饰位置,以使空调柜机的外观更加美观、大方。
所述面壳250上对应下安装腔251的位置开设有新风出风过孔240和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所述新风出风过孔240位于所述面壳250的正面,所述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位于所述面壳250的两侧;和/或,所述背壳260上对应下安装腔251的位置开设有新风进风过孔230和室内空气出风过孔220,所述室内空气出风过孔220位于所述新风进风过孔230的上方。通过对新风出风过孔240、室内空气进风过孔210、新风进风过孔230以及室内空气出风过孔220的位置排布,在满足室内空气和新风的进出风道同时,保持外壳的外观美观,使得外壳的结构非常紧凑,使得面壳250和背壳260的开孔位置非常合理,避免面壳250和背壳260由于开孔面积太大而影响其强度,即各孔的排布有利于保证面壳250和背壳260的强度。
为了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厚度,所述上安装腔251内设置有轴流风轮500和换热器700,所述换热器700呈板状设置,所述轴流风轮500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换热器700的板面。轴流风轮500设置于上安装腔251的出风口处,将换热后的空气从换热风道中抽出;在轴流风轮500的作用下,空气穿过板状的换热器700进行换热。其中,轴流风轮5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轴流风轮500沿外壳的高度方向排列。通过将风轮设置为轴流风轮500,将换热器700设置为板状,使得风轮和换热器700在厚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大幅降低,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小外壳的厚度尺寸,从而可以将空调柜机的厚度降低。
为了使空调器的工作更加稳定,结构更紧凑,所述轴流风轮500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进风风轮165和/或出风风轮145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具体地,进风风轮165和出风风轮145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可以有很多,本实施例中,进风风轮165和出风风轮145的转动轴以均沿壳体的厚度方向(使用时的前后方向)设置为例,此时,轴流风轮500的转动轴沿外壳的厚度方向设置。壳体和外壳均以仿长方体设置,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外壳的空间,壳体的厚度方向与外壳的厚度方向相当。将轴流风轮500的转动轴设置为与进风风轮165和出风风轮145的转动轴平行,使得轴流风轮500、进风风轮165和出风风轮145的转动相互平行,使得各风轮转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轴向力在同一轴向上,避免外壳由于受力不平衡而产生振动、噪音;通过将轴流风轮500、进风风轮165和出风风轮145平行设置,相较于风轮偏转安装可以节约更多的空间,以提高结构的紧凑性和稳定性。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300,多块导风板300沿外壳的宽度方向排列在外壳上,对应换热风道的出风口的位置设置。面壳250的上部设置有安装腔251一侧开口的安装腔251,换热出风口270设置在安装腔251的底部。与换热出风口270对应的换热进风口280设置在背壳260的背部,换热风道连通换热进风口280和换热出风口270。换热器700与轴流风轮500都设置在换热风道中,换热器700靠近换热进风口280设置,轴流风轮500靠近换热出风口270设置。在安装腔251的顶部和底部(以面壳250的高度方向定义底部和顶部),开设有供导风板300转动的轴孔,导风板300的顶部与安装腔251顶部的轴孔转动连接,导风板300的底部与安装腔251底部的轴孔转动连接。即导风板300沿面壳250的高度方向设置于换热出风口270的前侧,使得轴流送风和导风板300导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厚度的同时,使得导风板300可以大范围送风。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相邻两个轴流风轮500送风时,不相互影响,还设置有导流件600。轴流风轮500的数量以两个为例,两个轴流风轮500沿面壳250的高度方向排列。相邻两个导流腔610相互独立设置,并且相邻的导流腔610之间没有间隙。导流件600对应轴流风轮500具有两个导流腔610,每一轴流风轮500分别设置于导流腔610内。导流腔610的入口面向换热器700,导流腔610的出口延伸至换热出风口270,使得换热后的空气,在轴流风轮500的作用下,从入口直接进入导流腔610,从出口排出空调室内机。
由于相邻两个导流腔610相互独立设置,并且相邻的导流腔610之间没有间隙,使得换热后的空气在流出空调室内机时,相互独立流动,不会相互影响而形成紊乱、乱流等,从而避免了风能的损耗,降低了噪音等,有利于用户更好的使用空调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用于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室内空气进风口、室内空气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和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的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空调器的换热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出风风轮,所述出风风轮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以使室内空气自室内空气进风口进入,经过所述出风风道后,从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的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空调器的换热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进风风轮,所述进风风轮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以使新风自新风进风口进入,经过所述进风风道后,从所述新风进风口排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驱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进风风轮和所述出风风轮均为离心风轮;
所述双轴电机同时驱动所述进风风轮和所述出风风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轮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风轮的进风口朝向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与所述前壳可拆卸连接的后壳,所述前壳的下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内设置有过滤网和/或加热装置,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且所述加湿模块靠近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
或者,所述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10.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排列设置。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换热机;
室外换热机;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机和/或所述室外换热机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上安装腔和下安装腔,空调器的换热风道形成于上安装腔内,空气换热模块位于下安装腔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面壳和与所述面壳可拆卸连接的背壳;
所述面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新风出风过孔,新风出风过孔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新风出风口设置;和/或,
所述背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新风进风过孔,新风进风过孔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新风进风口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对应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过孔内,以引导气流经新风出风口和新风出风过孔流出。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面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室内空气进风过孔,室内空气进风过孔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室内空气进风口设置;和/或,
所述外壳的背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室内空气出风过孔,室内空气出风过孔对应空气处理模块的室内空气出风口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面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新风出风过孔和室内空气进风过孔,所述新风出风过孔位于所述外壳的面壳的正面,所述室内空气进风过孔位于所述面壳的两侧;和/或,
所述外壳的背壳上对应下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新风进风过孔和室内空气出风过孔,所述室内空气出风过孔位于所述新风进风过孔的上方。
17.如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腔内设置有轴流风轮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呈板状设置,所述轴流风轮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换热器的板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轮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进风风轮和/或出风风轮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CN201721237753.XU 2017-09-25 2017-09-25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Active CN2078810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7753.XU CN207881025U (zh) 2017-09-25 2017-09-25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7753.XU CN207881025U (zh) 2017-09-25 2017-09-25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81025U true CN207881025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499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37753.XU Active CN207881025U (zh) 2017-09-25 2017-09-25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8102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5169A (zh) * 2017-09-25 2017-12-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09520021A (zh) * 2019-01-08 2019-03-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9668214A (zh) * 2019-01-31 2019-04-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装置
CN111706923A (zh) * 2020-06-05 2020-09-2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5169A (zh) * 2017-09-25 2017-12-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09520021A (zh) * 2019-01-08 2019-03-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9520021B (zh) * 2019-01-08 2021-06-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9668214A (zh) * 2019-01-31 2019-04-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装置
CN109668214B (zh) * 2019-01-31 2024-03-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装置
CN111706923A (zh) * 2020-06-05 2020-09-2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1706923B (zh) * 2020-06-05 2021-10-2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5169A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0788102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07327941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091087B (zh) 具有两个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
CN207081116U (zh) 室外一体式空调器
CN105423429A (zh) 超薄空调壁挂室内机
CN109425031A (zh) 室外一体式空调器
CN205980056U (zh) 一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
CN208920300U (zh) 新风导风组件及新风空调室内挂机
CN21891512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2437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442941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5091107B (zh)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CN203857569U (zh) 具有两个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
CN106705230A (zh)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CN2165919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005936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386898A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08644896A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05747154U (zh) 室内机空调
CN208579408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7936237U (zh) 空调挂机
CN207702592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7962880U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