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4183A - 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4183A
CN103814183A CN201280045046.4A CN201280045046A CN103814183A CN 103814183 A CN103814183 A CN 103814183A CN 201280045046 A CN201280045046 A CN 201280045046A CN 103814183 A CN103814183 A CN 103814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r
locking device
helical spring
functio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50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4183B (zh
Inventor
福本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14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4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4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4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28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 E05B83/30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for glove compart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28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9/00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 E05C9/04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with two sliding bars mo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when fastening or unfastening
    • E05C9/045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with two sliding bars mo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when fastening or unfastening with inclined surfaces, e.g. spiral or helicoid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801Multiple
    • Y10T292/0834Sliding
    • Y10T292/0836Operating means
    • Y10T292/0844Le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锁定装置具备:壳体;相对于上述壳体以能够在直线方向上滑动的方式配置并可切换为相互分离的卡定位置和相互接近的解除位置的一对杆;以及通过从初始状态向操作状态摆动而能够将上述各杆从卡定位置切换到解除位置的操作部件,上述锁定装置通过各杆来使开闭体与主体卡合或脱离,上述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锁定装置包括:壳体;杆;操作部件;在将杆彼此连接的状态下,对该杆彼此向分离的方向施力的连接部件;以及施力部件,配置在壳体与操作部件之间,在操作部件通过连接部件的作用力而从操作状态切换到初始状态时,作为该操作部件的摆动阻力而工作。

Description

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在使开闭体与主体卡合或脱离的锁定装置中,通过相互分离或接近的一对杆来进行卡合或脱离的情况的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图8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锁定装置,图8(a)是分解构成图,图8(b)是动作说明图。图8(a)(b)的锁定装置包括:具有左右的圆筒部6的操作部件(手柄)1;保持操作部件的支撑框2;以相对于支撑框2能够通过圆筒部6在直线方向上滑动的方式配置并可切换为相互分离的卡定位置和相互接近的解除位置的两个杆(滑动杆)3;与各杆3的基端侧连结并促进杆的进退动作的两个凸轮部件4;以及配置在各圆筒部6并对所对应的杆3分别向分离方向施力的两个螺旋弹簧5。基本动作可切换到如下两个位置,即各杆3如图8(b)所示通过螺旋弹簧5向分离的方向滑动而与作为主体的面板P的锁定孔H卡合的卡定位置、和各杆3将操作部件1从初始状态向操作状态摆动而将杆彼此从卡定位置克服作用力的解除位置(能够解除各杆相对于上述的锁定孔H的卡合的位置)。
主要部分有如下几点:通过操作部件1的摆动,经由凸轮部件4将各杆3从卡定位置切换到解除位置;经由凸轮部件4相对于操作手柄1动作连结各杆3;在叉状的弹性片11形成各杆3的后端部侧;以及在各凸轮部件4的筒状前端部4a设置卡定孔15,并且在各弹性片11设置与该卡定孔15卡合或脱离的突起12。主要部分动作如图8(b)所示,即使在各杆3与面板侧锁定孔H卡合的卡定状态下,通过仅使杆3相对于凸轮部件4旋转,突起12便从凸轮部件侧卡定孔15脱离,因此杆3、包含凸轮部件4在内的驱动机构也能够容易地拆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8638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以下那样的观点,上述现有的锁定装置还不能满足。即、
(1)上述的锁定装置作为装置构造是由操作部件1、支撑框2、两个杆3、两个凸轮部件4、两个螺旋弹簧5共计八个部件构成的结构,所以在部件管理复杂化或降低制造费方面存在限制。因此,希望稍微减少部件数量而实现成本降低。
(2)上述锁定装置作为使各杆3同步接近或分离的机构,由装配于各杆的凸轮部件4和操作部件侧圆筒部6内的凸部7构成,例如,若将操作部件1从初始状态向抬起的操作状态摆动,则凸部7沿对应的凸轮部件侧的凸轮槽18的槽边缘移动而使凸轮部件4克服螺旋弹簧5的作用力而被拉入圆筒部6内,其结果,杆彼此接近也就是通过杆3的后退解除与锁定孔H的卡合。在这种机构中,当操作部件1从操作状态返回初始状态时,通过在螺旋弹簧5上积蓄的作用力,迅速地被切换到初始状态,此时产生返回撞击声音。作为该对策例,有如下结构,即、在凸轮部件与操作部件侧圆筒部之间夹装O形圈,通过在在杆的滑动时产生滑动阻力来减轻上述的返回撞击声音(专利第4077391号公报)。但是,该对策虽然比追加制动用的阻尼器更为简单,但导致构成部件成为共计十个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那样的课题,削减部件件数,并且通过简易地减轻操作部件的返回撞击声音,由此实现成本降低及品质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锁定装置,具备:壳体;相对于上述壳体以能够在直线方向上滑动的方式配置并可切换为相互分离的卡定位置和相互接近的解除位置的一对杆;以及通过从初始状态向操作状态摆动而能够将上述各杆从卡定位置切换到解除位置的操作部件,上述锁定装置通过上述各杆来使开闭体与主体卡合或脱离,上述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锁定装置包括:上述壳体;上述杆;上述操作部件;在将上述杆彼此连接的状态下,对这些杆彼此向分离的方向施力的连接部件;以及施力部件,配置在上述壳体与上述操作部件之间,在上述操作部件通过上述连接部件的作用力而从操作状态切换到初始状态时,作为该操作部件的摆动阻力而工作。
在此,作为“开闭体”以及“主体”,例如,如果开闭体是盖类,则主体是由该盖类开闭或覆盖的各种箱体等,如果开闭体是手套箱类,则主体是配设该手套箱类的各种面板等。总之,作为开闭体,只要相对于主体侧有规则地动作即可。所谓“作为操作部件的摆动阻力而工作”是指按以下意思来使用,即、操作部件通过连接部件的作用力而从操作状态(此时各杆后退从锁定孔拔出而能够解除卡合的解除位置)向初始状态(此时各杆突出而能够与锁定孔卡合的卡定位置)切换时,与没有施力部件时相比,以缓慢或受制动的速度返回。
以上的本发明更优选如下具体化。
(1)、是与通过上述操作部件施加到上述杆的上述施力部件的应力相比,通过上述连接部件对上述杆施加的作用力较大的结构。该方式中,可靠地特定施力部件和连接部件的各作用力的大小,消除下述的不良状况:假设由连接部件对杆向卡定位置方向施加的作用力比由施加给杆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引起的应力(即使捕捉到通过操作部件对杆向卡定位置方向施加的作用力也无妨)小,则在非操作时(未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时)也不能将操作部件维持在初始状态。
(2)、是具有设置在上述杆及上述操作部件的一方的倾斜部、以及设置在另一方并与上述倾斜部抵接的臂部,若上述操作部件从初始状态向操作状态摆动,则上述杆彼此通过上述倾斜部及上述臂部的凸轮动作,克服上述连接部件的作用力而接近的结构。在该方式中,作为通过操作部件的摆动来将各杆同步地从卡定位置向解除位置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通过采用倾斜部及臂部的凸轮构造,从而如实施方式例那样,能够将倾斜部及臂部的不同的一方分别与操作部件及杆一体形成,能够维持简单化。
(3)、为上述施力部件是螺旋弹簧的结构。此外,该施力部件作为螺旋弹簧,与以下连接部件相同,受扭螺旋弹簧最佳。该方式中,作为施力部件,使用螺旋弹簧,因此简单化的同时,抗热环境及随时间变化强,能够提高可靠性。
(4)、为上述连接部件是受扭螺旋弹簧的结构。该方式中,作为连接部件,使用受扭螺旋弹簧,因此简单化的同时,在调整作用力的大小等方面优良。
(5)、是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将线圈部配置在从上述各杆的滑动方向的轴线偏离的部位,并且将上述线圈部的两端部分别卡定于上述各杆的不同的一方的结构。该方式中,受扭螺旋弹簧如实施方式例那样将线圈部配置在从各杆的滑动方向的轴线偏离的部位,因此特别适合于将轴线方向的空间抑制得较小的规格。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能够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具备如下优点。即、
第一,本发明的锁定装置针对上述(1)的课题,构成部件由壳体、两个杆、操作部件、连接部件、施力部件共计六个部件构成,因此在降低制造费上容易减少重要的部件数量而实现成本降低。作为其他特征,没有专利文献1的凸轮部件那样的中间组装部件,杆及操作部件分别单独地装入壳体,因此组装作业也容易改善。
第二,本发明的锁定装置针对上述(2)的课题,具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在操作部件通过连接部件的作用力从操作状态切换到初始状态时作为该操作部件的摆动阻力而工作,因此能够减轻操作部件从操作状态向初始状态切换时产生的操作部件的撞击声音,而且即使在操作部件的初始状态施加振动也能够抑制晃动声音的产生。
第三,本发明的施力部件与使用现有的制动用阻尼器的结构相比,不仅简单而且还有利用于成本降低,另外,与使用上述的两个O形圈的结构相比,在单一部件这方面、难以受到随时间变化及热环境等的影响这方面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方式的锁定装置的外观,图1(a)是从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b)是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表示上述锁定装置的细微部,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主视图。
图3表示上述锁定装置的细微部,图3(a)是后视图,图3(b)是左侧视图,图3(d)是图2(a)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锁定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以拆下了操作部件和施力部件的状态表示上述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省略了壳体和施力部件的正面侧观察上述锁定装置的立体图,图6(a)是在杆的卡定位置表示的图,图6(b)是在杆的解除位置表示的图。
图7是从图6(a)、(b)进一步省略操作部件而从正面侧观察的图,图7(a)是在杆的卡定位置表示的图,图7(b)是在杆的解除位置表示的图。
图8表示专利文献1的锁定装置,图8(a)是分解立体图,图8(b)是以锁定状态表示锁定装置的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按照锁定装置的构造、组装、动作的顺序来详细叙述。
(锁定装置的构造)
如图1(a)~图7(b)所示,实施方式例的锁定装置6包括:壳体1;一对杆2A、2B(2);能够将各杆2A、2B从由壳体1突出的卡定位置切换到后退的解除位置的操作部件3;在杆彼此连接的状态下对该杆彼此向分离的方向施力的受扭螺旋弹簧5;以及螺旋弹簧4,其在操作部件3通过受扭螺旋弹簧5的作用力而从操作状态切换到初始状态时,作为该操作部件的摆动阻力而工作。接着,说明以上的各部件的细微部。
在此,壳体1、杆2A、2B、操作部件3均为树脂的注射成形品,但也可以是树脂以外的部件。螺旋弹簧4与本发明的施力部件对应,使用螺旋弹簧的负载方向主要承受压缩应力的压缩螺旋弹簧(参照日本工业规格JIS:B2704等设计),两端4a、4b位移大概90°左右。受扭螺旋弹簧5与本发明的连接部件对应,使用螺旋弹簧的负载方向主要承受扭转应力的受扭螺旋弹簧(参照日本工业规格JIS:B2709等设计),两端5a、5b夹着线圈部5c位移为大概V形。
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由横向或左右较长的主部10以及设置在主部10的下侧的相对较短的副部15划分形成。其中,主部10具有: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撑各杆2A、2B的筒部11;枢轴支撑操作部件3的左右连结片12;有间隙地将操作部件3的臂部34导入筒内的左右通孔13;以及支撑螺旋弹簧4的左右支撑片14。筒部11由上下面11a、11b和正面11c以及背面11d划分形成,截面成为与杆的后部20对应的大致矩形形状。在正面11c设有上述的左右连结片12、两个通孔13、左右支撑片14。在各连结片12,位于外侧面且同轴线上突出设有轴部12a。各通孔13设置在连结片12的内侧,成为沿上下较长的矩形孔。各支撑片14设置在通孔13彼此之间,具有向对置面突出的轴部14a。另外,在正面11c,且在右侧的支撑片14的内侧,以从上面11a切入的状态设有卡定槽14b。
在下面11b,一体化有副部15。副部15与主部10相比,左右尺寸较短,正面15c形成为相对于主部的正面11c凹入的台阶状,背面15d与主部的背面11d成为同一面。在副部15的左右,设有从正面15c贯通到背面15d的安装孔17。在利用螺钉等固定件将锁定装置6装配于开闭体等时,使用该安装孔17。在副部15的背面15d,位于中间部设有窗部16,该窗部16也包含主部侧背面11d而内切成较大的矩形形状而成。在窗部16露出突出设置于副部15的正面内侧的支撑轴18、和划分形成筒部11的下面11b的一部分。支撑轴18构成为圆筒状,具有设置在圆筒的上下并由コ形的狭缝划分形成的弹性片部19。在该弹性片部19设有向前端外侧突出的防脱用爪部19a。在向窗部16露出的下面11b,位于支撑轴18的正上侧设有连通副部15的内部和筒部11的内部的切口部11e。
各杆2A、2B相对于上述筒部11的空间10a以能够在直线方向上滑动的方式配置,并可切换为相互分离的卡定位置和相互接近的解除位置。即、各杆2A、2B包括: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在空间10a的后部20;如图7(a)(b)所示相对于面板侧的锁定孔7a卡合或脱离的前端部23;以及介于后部20与前端部23之间的轴部21及板部22。此外,轴部21及板部22也可以省略。
如图4及图6(a)、(b)所示,在后部20,设有卡定受扭螺旋弹簧5对应的端部的后端侧的台阶部26、和操作部件3的臂部34所抵接的比台阶部26靠前端侧的倾斜部25。各台阶部26为能够摆动地卡定受扭螺旋弹簧5的端部5a或5b的部位,设为在一方的杆2A和另一方的杆2B大致对置的关系。即、杆2A的台阶部26位于后部20的端侧并设为与筒部11的正面11c或操作部件3对置。另一方面,杆2B的台阶部26位于后部20的端侧并设为与筒部11的背面11d对置。另外,各倾斜部25设置在后部20的相同的侧面侧、也就是与筒部11的正面11c或操作部件3对置的一侧。即、各倾斜部25在凹部24形成后部20的侧面,并利用该凹部24的后端部侧的端面而形成,成为从下向上逐渐接近后端部侧的锥形面。
操作部件3由大致覆盖筒部正面11c的中间部以及副部正面15c的大小的板体30构成。在板体30的背面设有:设置于两侧的侧板31;位于两侧板31的上侧并在同轴线上贯通的轴孔32;在两侧板31之间以划分为上下的方式设置的隔板33;以及位于比隔板33靠上侧并向各侧板31的内侧突出设置的臂部34。在两侧板31的对置面设有从板突出端侧通过各轴孔32的引导槽35。引导槽35是将上述连结片的轴部12a导向轴孔32的槽。在板体30的背面,在比隔板33稍靠上侧设有肋状的挡块部36。挡块部36是阻止螺旋弹簧4的端部4b的部位。
(组装)
下面,对以上各部件的组装顺序例进行说明。在该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相对于壳体1,在空间10a配置各杆2A、2B,而且,将螺旋弹簧4配置在支撑片14彼此之间。即、各杆2A、2B配置为,各自的后部20从不同的方向插入筒部11的空间10a,各凹部24位于对应的通孔13。螺旋弹簧4以各支撑片侧的轴部14a插入线圈内径的方式被压缩并且配置在支撑片14彼此之间后,一端4a嵌入卡定槽14b而卡定。
接着,将操作部件3组装在壳体1。该情况下,操作部件3在将各臂部34插入到对应的通孔13的状态下,将两侧板31向对应的连结片12的外侧推压。于是,各臂34向插入到筒部11的对应的杆2A或2B的凹部24内突出。因此,以后各杆2A、2B在筒部11内滑动但不能拔出。同时,操作部件3相对于各连结片12而言,沿连结片侧轴部12a对应的侧板的引导槽35引导而最终与轴孔32嵌合,以轴部12a为支点能够转动或摆动地枢轴支撑。此时,在该构造中,螺旋弹簧4的另一端4b与挡块部36压力接触,操作部件3向图6(a)、(b)所示的操作方向即箭头T3的方向被施力。因此,在该组装的中途状态、也就是装入受扭螺旋弹簧5的前阶段,与操作部件3成为图6(a)的大致垂直姿势的初始状态相比,利用螺旋弹簧4的作用力而摆动位移至接近图6(b)的成为规定倾斜姿势的操作状态的状态。
接着,受扭螺旋弹簧5如图1(b)所示装入。即、受扭螺旋弹簧5从在线圈部5c的内径以穿插状插通支撑轴18、而且利用爪部19a防止脱落的状态,使两端5a、5b向内侧弹性位移,并且一端5a卡定于一方杆2A的台阶部26,另一端5b卡定于另一方杆2B的台阶部26。由此,作为锁定装置6而完成。
(动作)
下面,对以上那样制作的锁定装置6的主要的动作特征进行说明。
(1)图1~图3和图6及图7的各(a)表示锁定装置6的各杆2A、2B为卡定位置、也就是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下,各杆2A、2B通过受扭螺旋弹簧5的作用力而从筒部11突出到最大,或者杆2A、2B彼此滑动到最大分离。各臂部34在各杆2A、2B向分离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在对应的杆的倾斜部25从倾斜较低的部位向较高的部位过度。在以上的锁定状态下,各杆2A、2B的前端部23能够与面板侧的锁定孔7a卡合。另外,操作部件3在臂部34与倾斜部25抵接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4的作用力而向图6(a)、(b)的箭头T3的方向被施力,因此即使受到振动也不会晃动,能够避免咔哒的声音。
(2)图6及图7的各(b)表示锁定装置6的各杆2A、2B为解除位置、也就是开锁(锁定解除)状态。首先,锁定装置6若将操作部件3从大致垂直姿势(初始状态)向图6(b)的箭头方向、也就是以轴部12a为支点摆动操作相当于规定倾斜角,则从锁定状态切换到开锁状态。该切换动作中,若操作部件3从大致垂直姿势(初始状态)向图6(b)的箭头方向摆动,则各臂部34按压对应的杆2A、2B的倾斜部25,其结果,通过臂部34及倾斜部25的凸轮动作,使杆彼此克服受扭螺旋弹簧5的作用力(在受扭螺旋弹簧5积蓄作用力)而向接近的方向滑动。因此,在以上的开锁状态下,各杆2A、2B的前端部23能够从面板侧的锁定孔7a脱离而解除卡合。
(3)并且,以上的锁定装置6被切换到开锁状态之后,将手从操作部件3离开,由此各杆2A、2B通过受扭螺旋弹簧5的作用力而向分离的方向滑动并再次成为锁定状态。操作部件3通过臂部34及倾斜部25的凸轮动作,以与受扭螺旋弹簧5的作用力成比例的速度从图6(b)的规定倾斜角返回图6(a)的大致垂直姿势(初始状态)。此时,操作部件3假设与没有螺旋弹簧4时相比,由于克服螺旋弹簧4的作用力而返回,因此可抑制返回时的撞击声音。由此,锁定装置6尤其能够简易且长期可靠地抑制或减轻以往的撞击声音,提高品质。
换言之,在以上的锁定装置6中,螺旋弹簧4和受扭螺旋弹簧5设定为发挥如下功能。在图6(a)中,符号T1是操作部件3通过杆2A或2B承受受扭螺旋弹簧5的作用力的弹簧负载,符号T3是操作部件3从螺旋弹簧4承受的弹簧负载,符号T2是从图6(a)的锁定状态切换到图6(b)的开锁状态时施加给操作部件3的操作负载。在与图6(a)的锁定状态的关系中,螺旋弹簧4的弹簧负载T3作为抵抗T1的力而发挥作用、也就是起到制动的作用,因此能够抑制或减轻上述的返回时的撞击声音。对此,在与图6(b)的开锁状态的关系中,螺旋弹簧4的弹簧负载T3在与将操作部件3从初始状态切换到操作状态所需要的操作负载T2相同的方向上起作用,因此起到减轻操作负载的辅助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锁定装置只要具备方案1中特定的结构即可,细微部能够参考以上的说明来变更或展开。作为其一例,作为连接部件,也可以代替上述的受扭螺旋弹簧5,而利用单纯的螺旋弹簧(压缩螺旋弹簧等)对杆彼此向分离方向施力。在这种结构中,虽然壳体在轴线方向上变长,但能够将与轴线相交的方向的空间抑制得较小。
在此引用2011年9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206686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录入。

Claims (6)

1.一种锁定装置,具备:
壳体;相对于上述壳体以能够在直线方向上滑动的方式配置并可切换为相互分离的卡定位置和相互接近的解除位置的一对杆;以及通过从初始状态向操作状态摆动而能够将上述各杆从卡定位置切换到解除位置的操作部件,上述锁定装置通过上述各杆来使开闭体与主体卡合或脱离,
上述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装置包括:上述壳体;上述杆;上述操作部件;在将上述杆彼此连接的状态下,对这些杆彼此向分离的方向施力的连接部件;以及施力部件,配置在上述壳体与上述操作部件之间,在上述操作部件通过上述连接部件的作用力而从操作状态切换到初始状态时,作为该操作部件的摆动阻力而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通过上述操作部件施加到上述杆的上述施力部件的应力相比,通过上述连接部件对上述杆施加的作用力较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在上述杆及上述操作部件的一方的倾斜部、以及设置在另一方并与上述倾斜部抵接的臂部,若上述操作部件从初始状态向操作状态摆动,则上述杆彼此通过上述倾斜部及上述臂部的凸轮动作,克服上述连接部件的作用力而接近。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部件是螺旋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件是受扭螺旋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将线圈部配置在从上述各杆的滑动方向的轴线偏离的部位,并且将上述线圈部的两端部分别卡定于上述各杆的不同的一方。
CN201280045046.4A 2011-09-22 2012-09-07 锁定装置 Active CN1038141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6686A JP5823792B2 (ja) 2011-09-22 2011-09-22 ロック装置
JP2011-206686 2011-09-22
PCT/JP2012/072973 WO2013042559A1 (ja) 2011-09-22 2012-09-07 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4183A true CN103814183A (zh) 2014-05-21
CN103814183B CN103814183B (zh) 2016-04-06

Family

ID=47914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5046.4A Active CN103814183B (zh) 2011-09-22 2012-09-07 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56654B2 (zh)
EP (1) EP2759664B1 (zh)
JP (1) JP5823792B2 (zh)
CN (1) CN103814183B (zh)
WO (1) WO201304255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9639A (zh) * 2017-03-01 2017-06-20 芜湖宇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手套箱锁控制器
CN108915433A (zh) * 2018-09-05 2018-11-30 朱列红 一种纱窗传动结构
CN109690002A (zh) * 2016-09-08 2019-04-26 株式会社利富高 锁定装置
CN111712610A (zh) * 2017-12-15 2020-09-25 索斯科公司 多点闩锁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7370B2 (ja) * 2013-10-16 2017-11-08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ロック装置
EP2944749A1 (en) * 2014-05-12 2015-11-18 Tofas Turk Otomobil Fabrikasi Anonim Sirketi A lock mechanism
JP6555897B2 (ja) * 2015-02-19 2019-08-07 株式会社テクニカル・エンタープライズ 容量可変式物品収納箱の高さ位置ロック装置
AU2016226784B2 (en) * 2015-03-02 2018-11-01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KR102407511B1 (ko) * 2015-09-04 2022-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WO2017127774A2 (en) * 2016-01-22 2017-07-27 Centrix Aero, LLC Bin latch system
WO2018008597A1 (ja) * 2016-07-08 2018-01-11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ロック装置
FR3064660B1 (fr) * 2017-03-30 2021-01-08 Reydel Automotive Bv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pour couvercle de compartiment de rangement, compartiment de rangement associe et vehicule associe
US10851567B2 (en) 2017-05-08 2020-12-01 Snap-On Incorporated Front pull latch
FR3089243B1 (fr) * 2018-11-30 2021-01-01 Reydel Automotive Bv Mécanisme de verrouillage/déverrouillage d’une pièce mobile
KR20210030102A (ko) * 2019-09-09 2021-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230220707A1 (en) * 2022-01-10 2023-07-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oor latch assembl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4930A (zh) * 2005-10-03 2007-04-11 百乐仕株式会社 侧锁装置
JP2008082132A (ja) * 2006-09-29 2008-04-10 Toyoda Gosei Co Ltd 収納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機構
JP2009299268A (ja) * 2008-06-10 2009-12-24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ロック装置
JP2010121336A (ja) * 2008-11-19 2010-06-03 Nifco Inc 移動体のロック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223A (en) * 1914-08-10 1915-01-26 Enoch Carlson Sash lock and lifter.
US6669243B2 (en) * 2001-07-03 2003-12-30 Piolax Inc. Side lock assembly for storage bin
JP3940318B2 (ja) * 2002-06-03 2007-07-0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JP3863837B2 (ja) 2002-11-07 2006-12-27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US7695028B2 (en) * 2002-11-07 2010-04-13 Piolax, Inc. Lock apparatus
JP4077391B2 (ja) 2003-10-24 2008-04-16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ロック装置
KR101095613B1 (ko) * 2007-01-19 2011-12-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파이오락꾸스 록킹 장치
EP2093107B1 (de) * 2008-02-21 2012-10-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agerung eines Containers in einem Fahrgast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09005015A1 (de) * 2009-01-17 2009-08-27 Daimler Ag Verschlussvorrichtung
US8353549B2 (en) * 2011-04-18 2013-01-15 Honda Motor Co., Ltd. Push button mechanism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a storage compartment for a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4930A (zh) * 2005-10-03 2007-04-11 百乐仕株式会社 侧锁装置
JP2008082132A (ja) * 2006-09-29 2008-04-10 Toyoda Gosei Co Ltd 収納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機構
JP2009299268A (ja) * 2008-06-10 2009-12-24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ロック装置
JP2010121336A (ja) * 2008-11-19 2010-06-03 Nifco Inc 移動体のロック機構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0002A (zh) * 2016-09-08 2019-04-26 株式会社利富高 锁定装置
CN109690002B (zh) * 2016-09-08 2021-03-02 株式会社利富高 锁定装置
CN106869639A (zh) * 2017-03-01 2017-06-20 芜湖宇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手套箱锁控制器
CN111712610A (zh) * 2017-12-15 2020-09-25 索斯科公司 多点闩锁系统
US11619080B2 (en) 2017-12-15 2023-04-04 Southco, Inc. Multi-point latching system
CN108915433A (zh) * 2018-09-05 2018-11-30 朱列红 一种纱窗传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42559A1 (ja) 2013-03-28
JP2013067983A (ja) 2013-04-18
EP2759664A4 (en) 2017-01-18
JP5823792B2 (ja) 2015-11-25
US20140225379A1 (en) 2014-08-14
CN103814183B (zh) 2016-04-06
US9556654B2 (en) 2017-01-31
EP2759664A1 (en) 2014-07-30
EP2759664B1 (en) 2019-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4183A (zh) 锁定装置
US8567069B2 (en) Blade lock and release mechanisms for utility knives
JP5720801B2 (ja) ソフトクローズ機構及びプッシュオープン機構を組み込んだ機構ユニット
US8240788B2 (en) Hidden self-closing drawer slide assembly
EP3298927B1 (en) Slide device
CN201154628Y (zh) 按压式修正带
CN104989204B (zh) 一种家具铰链的集成优化结构
CN103037736A (zh) 拉出体移动辅助装置
WO2013047518A1 (ja) 可動体のアシスト装置
CN104989203B (zh) 家具铰链的集成优化结构
JP6258062B2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の開閉構造
CN208827664U (zh) 可多向开启的盖体与汽车扶手箱
CN204899522U (zh) 一种家具铰链的集成优化结构
JP2009299268A (ja) ロック装置
CN204804540U (zh) 家具铰链的集成优化结构
JP6100103B2 (ja) コンソール用ドア装置
CN102061847B (zh) 工具箱抽屉锁装置
JP3154197U (ja) 家具用可動部材の自動移動装置
CN213734800U (zh) 锁止装置及杂物箱
JP2014091364A (ja)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6357192B2 (ja) ステープラー
CN107217927A (zh) 锁定装置
KR101054583B1 (ko) 인출장치
JP5132942B2 (ja) キャビネット
JP4679355B2 (ja) 取っ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