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7350B - 防振支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振支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7350B
CN103807350B CN201310552725.7A CN201310552725A CN103807350B CN 103807350 B CN103807350 B CN 103807350B CN 201310552725 A CN201310552725 A CN 201310552725A CN 103807350 B CN103807350 B CN 103807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mounting bracket
input part
support apparatus
vibration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527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7350A (zh
Inventor
伊藤优步
吉田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07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7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7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7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使防振支承装置小型化的技术。防振支承装置(40)包括:在右侧架(12)上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件(41);在第一安装部件(41)上安装的弹性部件(42);在弹性部件(42)上安装的第二安装部件(43);一端(44a)安装于第二安装部件(43)且另一端(44b)安装于动力源(23)的安装托架(44)。在安装托架(44)上形成有:紧固于第二安装部件(43),供来自动力源(23)的荷载输入的荷载输入部(71);用于紧固于动力源(23)的紧固部(72);将荷载输入部(71)以及紧固部(72)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部(73)。在第一安装部件(41)上形成有包围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支架部(52)。在支架部的内部安装有限制安装托架的变位量的止动部件(45)。

Description

防振支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承振动体的防振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许多车辆中,发动机通过防振支承装置被支承于车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2、图3))。在此,发动机是在动作时伴随有振动的振动体,车架是用于支承振动体的支承体。
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防振支承装置经弹性部件连结第一安装部件与第二安装部件,并设置止动部件将它们包围,通过门型的托架将该止动部件进一步包围。通过利用托架包围止动部件,限制振动体的变位。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需要一种将第一安装部件、第二安装部件以及弹性部件都围起来的止动部件、为了将它们包围,需要大的止动部件。另外,包围大的止动部件的托架也大型化。由于止动部件以及托架大,因此防振支承装置也大型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62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防振支承装置小型化的技术。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防振支承装置,其用于支承车辆的横置的动力装置,
其包括: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承体上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件;在该第一安装部件上安装的弹性部件;在该弹性部件上安装的第二安装部件;一端安装于该第二安装部件且另一端安装于振动体、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安装托架,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托架上形成有:
在一处紧固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件,供来自所述振动体的荷载输入的荷载输入部;
用于紧固到所述振动体的至少两处的紧固部;以及
将荷载输入部以及紧固部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部,
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件上,形成有包围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支架部,
该支架部以包围所述荷载输入部的前后的方式朝向所述紧固部延伸,
在所述支架部的内部安装有止动部件,
通过所述连接部抵接于该止动部件,限制所述安装托架的变位。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比所述两处的紧固部的前后的宽度短且与车宽方向大致平行的平行部,所述止动部件抵接于该平行部。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在安装托架上形成有将荷载输入部以及紧固部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部,以抵接于该连接部的方式设置止动部件。即,在用于将振动体安装于第二安装部件的安装托架的一部分设置止动部件。只要将安装托架的一部分包围即可,因此小的止动部件就可以。由此,可使防振支承装置小型化。
进而,止动部件设置在荷载输入部以及紧固部之间。在振动体要较大地变位的情况下,通过止动部件限制振动体的变位。通过限制振动体的变位,可减小输入到荷载输入部的荷载。因此,可使荷载输入部小型化,作为防振支承装置整体也可以小型化。
从以上可知,在本发明中,在荷载输入部以及紧固部之间设置止动部件是重要的。即,本发明是以具有荷载输入部以及紧固部的防振支承装置为前提,在它们之间设置止动部件。通过止动部件比荷载输入部更靠紧固部侧,从止动部件承受荷载时的紧固部所承受的力矩变小。由于承受的力矩小,所以可使紧固部构造变简单。作为简单的构造的例子,比如减小紧固螺栓。另外,还可使安装托架轻量化。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连接部具有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比两处的紧固部的前后的宽度短且与车宽方向大致平行的平行部。平行部相比荷载输入部更靠紧固部侧,且比第一安装部件的宽度也小,因此可以紧凑地包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发明的防振支承装置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2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3向视图。
图4是图2的4-4线剖面图。
图5是图2所示的防振支承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中,所谓左右是以车辆的乘员为基准的左右,所谓前后是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的前后。
另外,图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L表示乘员的左侧,R表示乘员的右侧,Up表示上,Dw表示下。
实施例
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防振支承装置的车身的前部构造的俯视图。车身10具备: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而配置的左右的侧架11、12;在左侧架11的外侧设置的左前悬架13;在右侧架12(支承体12)的外侧设置的右前悬架14;在左右的侧架11、12的下方安装的前副架16;在前副架16的上部16a安装的转向齿轮箱18。
另外,车身10在前副架16的左端部安装左前悬架13的左下臂21,在前副架16的右端部安装右前悬架14的右下臂22,在前副架16的前方设置动力源23(振动体23)。
在左前悬架13的关节经轮毂安装左前轮25。同样,在右前悬架14的关节经轮毂安装右前轮26。
动力源23是一体形成发动机28与传动装置29,且在左右的侧架11、12间横向配置的发动机/传动装置单元。
该动力源23经左安装装置31安装于左侧架11,并经右安装装置40(防振支承装置40)安装于右侧架12,且通过支承杆33与前副架16连结。以下,将右安装装置40称为防振支承装置40、在下图以后,对防振支承装置4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至图4所示,防振支承装置40包括:在右侧架12上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件41;在该第一安装部件41上安装的弹性部件42;在该弹性部件42上安装的第二安装部件43;以及一端44a安装于该第二安装部件43、且另一端44b安装于动力源23的安装托架44。
第一安装部件41包括:固定于右侧架12的上表面且在中央嵌入有弹性部件42的主体部51;从该主体部51的车身中央侧的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支架部52。
主体部51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在前端以及后端分别形成有支承体安装部51a、51a。支承体安装部51a、51a是螺栓51b、51b向右侧架12上安装的安装孔。在主体部51的中央,为了嵌入弹性部件42而形成有圆孔状的弹性部件安装部51c。
在支架部52上形成有朝向车身宽度方向开口的开口部52a。该开口部52a呈矩形,并包围安装托架44的一部分。在开口部52a的整体上,安装有用于限制安装托架44的变位量的、橡胶制的止动部件45。
止动部件45对安装托架44的向车身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变位量进行限制。通常时,安装托架44相对于止动部件45具有稍许的间隙。即,安装托架44允许该间隙的量的变位。通过限制安装托架44的变位量,还限制在安装托架44上安装的动力源23的变位量。
弹性部件42是一种抑制从动力源23向右侧架12传递振动、另外抑制从右侧架12向动力源23传递振动的部件。弹性部件42包括:在第一安装部件41的弹性部件安装部51c中嵌入的壳体61;收纳于该壳体61的内部且吸收振动能量的橡胶制的弹性部62。
第二安装部件43被一体地安装于弹性部件42的上部的中心位置。在第二安装部件43的中心形成有雌螺纹孔43a。第二安装部件43的顶部43b形成为平坦面状,以能够载置安装托架44。
在安装托架44上,包括:载置于第二安装部件43的顶部43b且将来自动力源23的荷载向弹性部件42输入的荷载输入部71;用于紧固到动力源23的三个紧固部72;将所述荷载输入部71以及紧固部72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部73。安装托架44在剖面视图中呈大致L字状,且从形成紧固部72的部位朝向荷载输入部71逐渐变细而形成(参照图2。)。
荷载输入部71是在安装托架44上形成于一处,且用于由螺栓71a紧固到第二安装部件43的螺栓插入孔。即,荷载输入部71也可以称为第二安装部件紧固部。
紧固部72以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L1重合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大致一列。所有的紧固部72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于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L1。紧固部72是供用于紧固到动力源23的螺栓72a穿过的螺栓孔。紧固部72也可以称为动力源紧固部。
动力源23的重量的一部分从荷载输入部71施加于右侧架12侧。如果从荷载输入部71到动力源23的距离长,则在荷载输入部71产生的力矩变大。根据本发明,所有的紧固部72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于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L1。由此,可使安装托架44在车宽度方向上紧凑。通过形成得紧凑,可以缩短动力源23与荷载输入部71的距离,可以减轻施加于荷载输入部71的负荷。由于施加于荷载输入部71的负荷轻减,安装托架44的荷载输入部71附近也可以变紧凑,作为防振支承装置40整体,也可以实现小型化。
另外,由于可使动力源23靠向右侧架12,所以可以提高动力源23的配置的自由度。
连接部73包括:从荷载输入部71朝向动力源23大致平行地延伸且被止动部件45包围的平行部73a;从该平行部73a的动力源23侧的端部朝向紧固部72的上方形成为下降坡度的倾斜部73b;从该倾斜部73b的下端朝向紧固部72降下的降下部73c。平行部73a与车辆宽度方向大致平行且大致水平地延伸。另外,支架部52以包围荷载输入部71的前后的方式向紧固部72侧延伸。
荷载输入部71、第二安装部件43、弹性部件42以及弹性部件安装部51c的中心位于轴线L2上。即,它们的中心轴线一致。荷载输入部71的直径形成得比第二安装部件43的雌螺纹孔43a的直径大。在下图说明这样的防振支承装置40的作用。
如图5所示,如果车辆急前进,则相对于右侧架12而言,动力源23相对地朝后变位。如白箭头所示,连接部73抵接于止动部件45,限制安装托架44向后方变位。被支承于安装托架44的动力源23也被限制变位。在车辆急停时,相反通过前侧的止动部件45限制安装托架44以及动力源23的变位。
参照图2至图4,防振支承装置40在用于将动力源23安装于第二安装部件43的安装托架44的一部分设置止动部件45。由于只要将安装托架44的一部分包围即可,因此小的止动部件45就可以。由此,可使防振支承装置40小型化。
进而,在动力源23要较大地变位的情况下,通过止动部件45限制动力源23的变位。通过限制动力源23的变位,可以减小向荷载输入部71输入的荷载。因此,可使荷载输入部71小型化,可使用来紧固安装托架44的螺栓71a小型化。由此,作为防振支承装置40整体也可以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防振支承装置以搭载于四轮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还可以适用于二轮车等其他车辆或车辆以外,不限于其形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防振支承装置适于支承动力源。
符号说明
12-右侧架(支承体)
40-右安装装置(防振支承装置)
41-第一安装部件
42-弹性部件
43-第二安装部件
44-安装托架
44a-一端
44b-另一端
45-止动部件
52-支架部
71-荷载输入部
72-紧固部
73-连接部
73a-平行部。

Claims (2)

1.一种防振支承装置,其用于支承车辆的横置的动力装置,
其包括: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承体上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件;在该第一安装部件上安装的弹性部件;在该弹性部件上安装的第二安装部件;一端安装于该第二安装部件且另一端安装于振动体、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安装托架,
在所述安装托架上形成有:
在一处紧固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件,供来自所述振动体的荷载输入的荷载输入部;
用于紧固到所述振动体的至少两处的紧固部;以及
将荷载输入部以及紧固部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件上,形成有包围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支架部,
该支架部以包围所述荷载输入部的前后的方式朝向所述紧固部延伸,
在所述支架部的内部安装有止动部件,
通过所述连接部抵接于该止动部件,限制所述安装托架的变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有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比所述两处的紧固部的前后的宽度短且与车宽方向大致平行的平行部,
所述止动部件抵接于该平行部。
CN201310552725.7A 2012-11-08 2013-11-08 防振支承装置 Active CN1038073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6688 2012-11-08
JP2012246688A JP2014094648A (ja) 2012-11-08 2012-11-08 防振支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7350A CN103807350A (zh) 2014-05-21
CN103807350B true CN103807350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704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2725.7A Active CN103807350B (zh) 2012-11-08 2013-11-08 防振支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94648A (zh)
CN (1) CN103807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6539B2 (ja) * 2018-04-11 2021-03-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源の支持構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190A (zh) * 2004-11-24 2005-11-23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以及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0328B2 (ja) * 1997-10-30 2001-12-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JP4048156B2 (ja) * 2003-06-30 2008-02-13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5150443B2 (ja) * 2008-10-02 2013-02-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2010096276A (ja) * 2008-10-16 2010-04-30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防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190A (zh) * 2004-11-24 2005-11-23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以及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7350A (zh) 2014-05-21
JP2014094648A (ja) 201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5009B (zh) 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
JP6063063B2 (ja)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
US8651216B2 (en) Motor mount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EP2392485B1 (en) Work vehicle
CN109305025B (zh) 车辆的动力总成装配构造
US9290091B2 (en) Modularized structure of fuel device and rear suspension
KR102236508B1 (ko) 자동차용 섀시 시스템
JP2013129221A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CN108290609A (zh) 后轴副车架以及具有这种后轴副车架的机动车
EP3065962B1 (de) Torque-roll-achsenlagerung für serielle range extender ohne durchtrieb
CN103807350B (zh) 防振支承装置
JP2010274912A (ja) パワープラント支持構造
CN112659877A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总成的安装系统
JP2012051431A (ja) パワートレインの支持装置
JP2010234948A (ja) 車体構造
JP2002200924A (ja) パワープラント支持構造
KR101295089B1 (ko) 마운트와 서브프레임의 결합구조
JP7083035B2 (ja)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JP5617750B2 (ja) 車両用懸架装置
KR102647327B1 (ko) 서스펜션 방식의 캐빈 마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캐빈 작업차
CN211032154U (zh)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JP2014034319A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JP2015093584A (ja) 車両の動力源支持構造
JP6079483B2 (ja) 車両用気液分離タンク支持構造
JP5024085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