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2154U -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2154U
CN211032154U CN201921966004.XU CN201921966004U CN211032154U CN 211032154 U CN211032154 U CN 211032154U CN 201921966004 U CN201921966004 U CN 201921966004U CN 211032154 U CN211032154 U CN 211032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vehicle
power unit
coupled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660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木研太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2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2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with the engine main axis, e.g. crankshaft axis, substantially in or parallel to the longitudinal centre line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Abstract

提供在从车辆前方对车辆施加了过大的负荷的情况下,能抑制动力单元向车辆前方移动、能维持变速器与传动轴的连结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后安装装置(21)具有:车体侧支架(22),其与中央横梁(4)连结;变速器侧支架(23),其与变速器(8)的后部连结;及防振构件(25),其具有弹性,连结车体侧支架和变速器侧支架。变速器侧支架具有:第1连结部(23A、23B),其与变速器的加长壳体(12)连结;车体侧支架,其与防振构件连结;及连接部(23D、23E),其连接第1连结部和第2连结部(23C)。第2连结部设置在高于第1连结部的位置,通过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构件(26)连结变速器的上部和连接部。

Description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将具备曲柄轴纵置的发动机主体和变速器的动力单元支撑于车辆车身的动力单元的安装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
该动力单元的安装结构是将发动机主体的左右两侧和变速器的后侧分别通过安装装置支撑于车体车身。在变速器的后端连结有驱动轴(传动轴),驱动轴的前端部从后方插入到变速器的后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3184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这种以往的动力单元的安装结构中,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等而从前方对车辆施加了过大的负荷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对变速器的后部的安装装置施加过大的负荷,导致该安装装置发生变形。
由此,随着安装装置的变形,动力单元会向前方较大地移位,有可能无法维持驱动轴的前端部与变速器的后端部的连结。
本实用新型是着眼于上述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从车辆的前方对车辆施加了过大的负荷的情况下,能抑制动力单元向车辆前方移动、能维持变速器与传动轴的连结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动力单元支撑结构具有:车辆用动力单元,其具有设置为输出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燃机和装配于上述内燃机的后端部的变速器,对后轮传递动力的传动轴的前端部插入到上述变速器的后端部;左安装装置和右安装装置,其具有弹性,将上述内燃机支撑于车体构件;以及后安装装置,其具有弹性,将上述变速器的后部支撑于上述车体构件,上述车辆用动力单元支撑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后安装装置具有:车体侧支架,其与上述车体构件连结;变速器侧支架,其与上述变速器的后部连结;以及防振构件,其具有弹性,连结上述车体侧支架和上述变速器侧支架,上述变速器侧支架具有:第1连结部,其与上述变速器连结;第2连结部,其与上述防振构件连结;以及连接部,其连接上述第1连结部和上述第2连结部,上述第2连结部设置在高于上述第1连结部的位置,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加强构件连结上述变速器的上部和上述连接部。
实用新型效果
这样,根据上述的本实用新型,在从车辆的前方对车辆施加了过大的负荷的情况下,能抑制动力单元向车辆前方移动,能维持变速器与传动轴的连结。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左下方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变速器和中央横梁的位置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2L...左侧框架(车体构件);2R...右侧框架(车体构件);3A...前上横梁(车体构件);3B...前下横梁(车体构件);4...中央横梁(车体构件);5...后横梁(车体构件);6...车辆用动力单元;7...发动机(内燃机);7A...曲柄轴(输出轴);8...变速器;10...传动箱(前侧壳体);11...中间板;12...加长壳体(后侧壳体);12A...传动轴插入部;13...传动轴;14...十字轴(传动轴);15...滑轭(传动轴);19L、19R...后轮;20L...左安装装置、20R...右安装装置;21...后安装装置;22...车体侧支架;23...变速器侧支架;23A、23B...第1连结部;23C...第2连结部;23D、23E...连接部;25...防振构件;26...加强构件;27...引导构件;28...凸台部;29...连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具有:车辆用动力单元,其具有设置为输出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燃机和装配于内燃机的后端部的变速器,对后轮传递动力的传动轴的前端部插入到变速器的后端部;左安装装置和右安装装置,其具有弹性,将内燃机支撑于车体构件;以及后安装装置,其具有弹性,将变速器的后部支撑于车体构件,在上述车辆用动力单元支撑结构中,后安装装置具有:车体侧支架,其与车体构件连结;变速器侧支架,其与变速器的后部连结;以及防振构件,其具有弹性,连结车体侧支架和变速器侧支架,变速器侧支架具有:第1连结部,其与变速器连结;第2连结部,其与防振构件连结;以及连接部,其连接第1连结部和第2连结部,第2连结部设置在高于第1连结部的位置,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加强构件连结变速器的上部和连接部。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在从车辆的前方对车辆施加了过大的负荷的情况下,能抑制动力单元向车辆前方移动,能维持变速器与传动轴的连结。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图1至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的图。在图1至图5中,上下前后左右方向设为设置于车辆的状态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是左右方向,车辆用动力单元的高度方向是上下方向。
首先,说明构成。
在图1中,车辆1具备左侧框架2L和右侧框架2R,左侧框架2L和右侧框架2R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分开,在车辆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左侧框架2L和右侧框架2R从前侧起按顺序由前上横梁3A、中央横梁4以及后横梁5连结。前上横梁3A、中央横梁4以及后横梁5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如图3所示,在前上横梁3A的下方设置有前下横梁3B。前下横梁3B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为与前上横梁3A重叠。前下横梁3B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将左侧框架2L与右侧框架2R连结。
本实施例的左侧框架2L、右侧框架2R、前上横梁3A、前下横梁3B、中央横梁4以及后横梁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车体构件。
在图1中,在车辆1设置有车辆用动力单元(以下称为动力单元)6。动力单元6构成为包括:发动机7,其作为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内燃机;以及变速器8,其将发动机7的旋转速度变速后输出。
发动机7具备用虚线表示的曲柄轴7A,曲柄轴7A在车辆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即,发动机7设置为纵置,使得曲柄轴7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的曲柄轴7A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输出轴。
在图2中,变速器8具备变速器壳体9,变速器壳体9具备传动箱10、圆板状的中间板11以及加长壳体12。
传动箱10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连结到发动机7的后端部。加长壳体12设置于传动箱10的后方,在传动箱10和加长壳体12中收纳有从曲柄轴7A被传递动力的变速机构。
关于变速机构,例如收纳的是如下变速机构:包括均未图示的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多个变速齿轮等,上述多个变速齿轮设置成能将输入轴与输出轴连结,通过使多级的变速挡成立而将动力从输入轴传递到输出轴。变速机构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
传动箱10的后端部是开口的,加长壳体12的前端部是开口的。中间板11设置于传动箱10的开口端与加长壳体12的开口端之间,将传动箱10与加长壳体12连结。在中间板11形成有用于输入轴或输出轴贯通的未图示的开口部。
在加长壳体12的后端部设置有筒状的传动轴插入部12A,在传动轴插入部12A插入有传动轴13的前端部。
具体地说,在传动轴13的前端部,通过十字轴14连结有滑轭15,滑轭15从后方插入到传动轴插入部12A,由此连结到加长壳体12的后端部即变速器8的后端部。
滑轭15能相对于传动轴插入部12A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传动轴13被允许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滑轭15的前端部嵌合于变速器8的输出轴花键,传动轴13从输出轴被传递动力。
传动轴13从变速器8向后方延伸,通过设置于后端部的十字轴16连结到差动装置17(参照图1)。
本实施例的传动轴13构成为包括十字轴14和滑轭15。传动箱1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前侧壳体,加长壳体1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壳体。
在图1中,差动装置17通过左右的驱动轴18L、18R连结到左右的后轮19L、19R,将从变速器8通过传动轴13传递的动力通过左右的驱动轴18L、18R分配到左右的后轮19L、19R。
如图3所示,发动机7设置为气筒轴7B相对于变速器8向左侧倾斜。发动机7的左侧面由左安装装置20L弹性地支撑于前下横梁3B,发动机7的右侧面由右安装装置20R弹性地支撑于前下横梁3B。
在图2、图4中,变速器8的后部、即加长壳体12的后部由后安装装置21弹性地支撑于中央横梁4。
后安装装置21具有车体侧支架22和变速器侧支架23。车体侧支架22固定到中央横梁4,从中央横梁4向下方延伸。
变速器侧支架23具备:第1连结部23A、23B;第2连结部23C;以及连接部23D、23E,其将第1连结部23A、23B与第2连结部23C连接。第1连结部23A、23B、第2连结部23C以及连接部23D、23E形成为一体。
连接部23E从连接部23D分支,连接部23D与连接部23E形成为两岔形状。第1连结部23A、23B从左右夹住传动轴插入部12A的上方的加长壳体12的部位,并通过多个螺栓24A连结到加长壳体12(参照图3)。
在第2连结部23C连结有包括橡胶等弹性体的防振构件25。防振构件25通过螺栓24B连结到车体侧支架22,具有弹性,连结车体侧支架22和变速器侧支架23。
第2连结部23C设置于比第1连结部23A、23B高并且比第1连结部23A、23B靠后方的位置。
在车辆1设置有加强构件26。加强构件26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将加长壳体12的上部与连接部23D连结(参照图5)。
如图2所示,加强构件26的后端部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与第1连结部23A相比离第2连结部23C更近的位置,通过螺栓24C(参照图5)连结到连接部23D的前端部。
在变速器8的上部,具体地说,在中间板11的上部设置有引导构件27,引导构件27位于比第2连结部23C靠前方的位置,从中间板11向上方延伸。
在本实施例的后安装装置21中,第1连结部23A、23B连结到加长壳体12,在从车辆1的侧面观看(从左侧观看)时,加强构件26从连接部23D向水平方向延伸,其前端部通过螺栓24D(参照图5)连结到引导构件27。即,加强构件26的前端部通过引导构件27连结到中间板11。
在图2、图4中,在传动轴插入部12A的上部设置有第1连结部23A、23B和凸台部28。凸台部28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连结到传动轴插入部12A的上部。
连结构件29通过螺栓24E、24F紧固到连接部23D的后部和凸台部28,连结构件29通过螺栓24E紧固到连接部23D与连接部23E的分支部分。
由此,连接部23D的后部与凸台部28由连结构件29在垂直方向上连结。如图3所示,连结构件29设置于与第1连结部23A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接下来,说明作用。
在由于车辆1发生正面碰撞等而从车辆1的前方对车辆1施加了过大的负荷时,有可能后安装装置21发生变形,导致动力单元6向前方移动。
当动力单元6向前方移动时,有可能无法维持从后方插入到传动轴插入部12A的传动轴13的滑轭15与传动轴插入部12A的连结。
对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动力单元6的支撑结构,后安装装置21具有:车体侧支架22,其与中央横梁4连结;变速器侧支架23,其与变速器8的后部连结;以及防振构件25,其具有弹性,连结车体侧支架22和变速器侧支架23。
变速器侧支架23具有:第1连结部23A、23B,其与变速器8的加长壳体12连结;车体侧支架22,其与防振构件25连结;以及连接部23D、23E,其将第1连结部23A、23B与第2连结部23C连接。
第2连结部23C设置在高于第1连结部23A、23B的位置,变速器8的上部与连接部23D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加强构件26连结。
由此,能通过加强构件26来加强后安装装置21,在从车辆1的前方对车辆1施加了过大的负荷的情况下,能将对第1连结部23A、23B施加的负荷分散到变速器侧支架23和加强构件26。
因此,能抑制变速器侧支架23的变形,能维持第1连结部23A、23B与加长壳体12的连结。而且,能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加强构件26来抑制变速器侧支架23向前后方向倾倒。
其结果是,能抑制动力单元6向前方移动,能维持传动轴13的滑轭15与传动轴插入部12A的连结。
另外,在从车辆1的前方对车辆1施加了过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从车辆1的左侧观看时,连接部23D、23E承受负荷而以第1连结部23A、23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根据本实施例的动力单元6的支撑结构,加强构件26在垂直方向上且在与第1连结部23A、23B相比离第2连结部23C更近的位置连结到连接部23D。
由此,在连接部23D、23E以第1连结部23A、23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时,能通过在垂直方向上与第1连结部23A、23B分开的位置并且离第2连结部23C近的位置连结到连接部23D的加强构件26来承受第2连结部23C的负荷。
因此,能更有效地抑制变速器侧支架23变形,能更有效地抑制动力单元6向前方移动。其结果是,能更有效地维持传动轴13的滑轭15与传动轴插入部12A的连结。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动力单元6的支撑结构,变速器8具备:传动箱10,其装配于发动机7;加长壳体12,其设置于传动箱10的后方;以及中间板11,其设置于传动箱10与加长壳体12之间。
而且,第1连结部23A、23B连结到加长壳体12,加强构件26连结到中间板11。
传动箱10的后端部是开口的,加长壳体12的前端部是开口的。由此,传动箱10的开口端和加长壳体12的开口端的刚性并不高。
相对于此,中间板11形成为圆板状,除了用于输入轴或输出轴贯通的开口部以外是实心的。即,除了开口部以外,具有壁部。由此,中间板11的刚性高于如传动箱10的开口端和加长壳体12的开口端那样没有成为实心的部位的刚性。
本实施例的加强构件26连结到刚性高的中间板11,因此能提高加强构件26的支撑刚性。
因此,能更有效地抑制变速器侧支架23变形,能更有效地抑制动力单元6向前方移动。其结果是,能更有效地维持传动轴13的滑轭15与传动轴插入部12A的连结。
另外,当从车辆1的前方对车辆1施加了过大的负荷,如图2所示,从车辆1的左侧观看,连接部23D、23E承受了负荷而以第1连结部23A、23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时,加强构件26向水平方向的后方受到拉力。
本实施例的动力单元6的支撑结构在中间板11的上部设置有引导构件27,引导构件27位于比第2连结部23C靠前方的位置,从变速器8向上方延伸。
加强构件26的后端部在垂直方向上且在与第2连结部23C重叠的位置连结到连接部23D,加强构件26在从车辆1的左侧观看时从连接部23D向水平方向延伸,加强构件26的前端部连结到引导构件27。即,能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加强构件26。
由此,能在与加强构件26受到拉力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设置加强构件26,因此能通过刚性高的加强构件26抵挡住拉力,能更有效地抑制变速器侧支架23变形。
其结果是,能更有效地抑制动力单元6向前方移动,能更有效地维持传动轴13的滑轭15与传动轴插入部12A的连结。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动力单元6的支撑结构,在变速器8的后部、即加长壳体12的后部设置有用于传动轴13插入的筒状的传动轴插入部12A。
在传动轴插入部12A的上部设置有第1连结部23A、23B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凸台部28,连接部23D、23E的后部与凸台部28由连结构件29在垂直方向上连结。
由此,能通过加强构件26从前侧将连接部23D加强至变速器壳体9,并且能通过连结构件29从后侧加强连接部23D、23E。
而且,加强构件26能在水平方向上加强连接部23D,并且连结构件29能在垂直方向上加强连接部23D、23E。由此,在连接部23D、23E承受负荷而以第1连结部23A、23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时,能通过加强构件26和连结构件29抵挡住该负荷。
另外,连结构件29通过螺栓24E紧固到连接部23D与连接部23E的分支部分,因此能提高连结构件29的刚性,能通过加强构件26更有效地抵挡住上述顺时针的负荷。
因而,能通过加强构件26和连结构件29更有效地防止变速器侧支架23变形,能更有效地抑制动力单元6向前方移动。其结果是,能更有效地维持传动轴13的滑轭15与传动轴插入部12A的连结。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动力单元6的支撑结构,凸台部28连结到传动轴插入部12A,连结构件29设置于与第1连结部23A、23B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通过这样将凸台部28与传动轴插入部12A连结,能提高凸台部28的刚性。而且,通过将连结构件29与第1连结部23A、23B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能将对后安装装置21施加的负荷分散到连结构件29和第1连结部23A、23B。
因此,能通过加强构件26和连结构件29更有效地防止变速器侧支架23变形,能更有效地抑制动力单元6向前方移动。其结果是,能更有效地维持传动轴13的滑轭15与传动轴插入部12A的连结。
虽然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能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地施加变更是显而易见的。旨在将所有这种修改和等同物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具有:
车辆用动力单元,其具有设置为输出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燃机和装配于上述内燃机的后端部的变速器,对后轮传递动力的传动轴的前端部插入到上述变速器的后端部;
左安装装置和右安装装置,其具有弹性,将上述内燃机支撑于车体构件;以及
后安装装置,其具有弹性,将上述变速器的后部支撑于上述车体构件,上述车辆用动力单元支撑结构的特征在于,
上述后安装装置具有:车体侧支架,其与上述车体构件连结;变速器侧支架,其与上述变速器的后部连结;以及防振构件,其具有弹性,连结上述车体侧支架和上述变速器侧支架,
上述变速器侧支架具有:第1连结部,其与上述变速器连结;第2连结部,其与上述防振构件连结;以及连接部,其连接上述第1连结部和上述第2连结部,
上述第2连结部设置在高于上述第1连结部的位置,
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加强构件连结上述变速器的上部和上述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构件在垂直方向上且在与上述第1连结部相比离上述第2连结部更近的位置连结到上述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速器具备:前侧壳体,其装配于上述内燃机;后侧壳体,其设置于上述前侧壳体的后方;以及中间板,其设置于上述前侧壳体与上述后侧壳体之间,
上述第1连结部连结到上述后侧壳体,上述加强构件连结到上述中间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速器具备:前侧壳体,其装配于上述内燃机;后侧壳体,其设置于上述前侧壳体的后方;以及中间板,其设置于上述前侧壳体与上述后侧壳体之间,
上述第1连结部连结到上述后侧壳体,上述加强构件连结到上述中间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变速器的上部设置有引导构件,上述引导构件位于比上述第2连结部靠前方的位置,从上述变速器向上方延伸,
上述加强构件的后端部在垂直方向上且在与上述第2连结部重叠的位置连结到上述连接部,
上述加强构件在从车辆的侧面观看时从上述连接部向水平方向延伸,上述加强构件的前端部连结到上述引导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变速器的后部设置有用于上述传动轴插入的筒状的传动轴插入部,
在上述传动轴插入部的上部设置有上述第1连结部和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凸台部,
上述连接部的后部与上述凸台部由连结构件在垂直方向上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台部连结到上述传动轴插入部,
上述连结构件设置于与上述第1连结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CN201921966004.XU 2018-12-04 2019-11-14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Active CN21103215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7586A JP7275549B2 (ja) 2018-12-04 2018-12-04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の支持構造
JP2018-227586 2018-12-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2154U true CN211032154U (zh) 2020-07-17

Family

ID=70906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66004.XU Active CN211032154U (zh) 2018-12-04 2019-11-14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75549B2 (zh)
CN (1) CN211032154U (zh)
FR (1) FR30891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78071A (ja) * 1998-03-31 1999-10-12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JP2007008389A (ja) * 2005-07-01 2007-01-18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構造
JP6880972B2 (ja) * 2017-04-18 2021-06-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系ユニットの支持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75549B2 (ja) 2023-05-18
JP2020090147A (ja) 2020-06-11
FR3089161A1 (en)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9537B (zh) 前副车架结构
JP4321199B2 (ja) 駆動モータの取付構造
EP2392485B1 (en) Work vehicle
JP5870680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JP2011201345A (ja) トラクタ
EP1418078A2 (en) Power plant mounting apparatus
JP5949042B2 (ja) 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US20220314766A1 (en) Bearing Arrangement of a Component on an Axle Carrier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in Particular Passenger Car
JP2017036032A (ja) 作業車
CN211032154U (zh)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JP2001018663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ボックスとパワートレインとの一体型マウンティング構造
JP4049783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マウント装置
JP2012051431A (ja) パワートレインの支持装置
CN108928391B (zh) 动力装置总成的安装结构
JP2002200924A (ja) パワープラント支持構造
CN108930783B (zh) 换挡装置的支撑结构
JP4923898B2 (ja) マウントシステム
CN212243225U (zh) 车辆的电缆装配结构
CN113853320A (zh) 动力单元悬架结构
US11753797B2 (en) Working vehicle
JP7135926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103807350B (zh) 防振支承装置
EP4092880A1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drive unit and power supply unit in electric vehicle
CN113247098B (zh) 车体
US20230303184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